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精品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A. 复杂性B. 示范性C. 创造性D. 长期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

选项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选项B,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并未体现,故不选。

选项C,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中教师能对突发性事件迅速、恰当处理正是“教育机智”的体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故选项C正确。

选项D,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题干中并未体现,故不符合题意。

2、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 练习法B. 实验法C. 实习作业法D. 读书指导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类型。

选项A,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题干中张老师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写一篇日记,是反复进行的,旨在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属于练习法。

选项B,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题干中并未体现实验法的使用,故不选。

选项C,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题干中并未体现实习作业法的使用,故排除。

选项D,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上半年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上半年模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上半年模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说法错误的是?A. 研究过程B. 教学过程C. 心理过程D. 教育过程答案:D2.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是教师中心主义?A. 引导发现法B. 问题解决法C. 直接教学法D. 暗示教学法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2. 简述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教学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三种类型。

三、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 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平面几何知识时,发现学生小王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总是模糊不清。

教师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练等,但小王的掌握情况仍然不理想。

教师感到困惑,于是向教育心理学家寻求帮助。

1. 请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这位教师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单一,未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未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 请为这位教师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

答案:针对小王同学的情况,建议教师采用以下策略:(1)丰富教学方法,如采用直观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等,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调整教学节奏、提供不同难度的研究材料等;(3)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当难度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四、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心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3)指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以上仅为模拟题及答案,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是:A.孔子。

2、“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属于哪种记忆类型?()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正确答案是:C.逻辑记忆。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社会实践法正确答案是:D.社会实践法。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A.自我意识增强B.情绪不稳定C.逻辑思维发展迅速D.性别角色混乱正确答案是:ABC。

2、下列哪些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A.身体各系统功能正常B.认知功能正常C.情绪积极稳定D.人际关系和谐正确答案是:ABCD。

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学生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正确答案:(1)德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诸方面的配合。

(2)德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2.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顺序,而且每个阶段都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同时,他还提出了“平衡化”的概念,即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A.孔子B.老子C.庄子D.墨子答案:A.孔子2、下列哪一项不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A.豫时孙摩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不学操缦,不能安弦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答案:C.不学操缦,不能安弦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全面实施素质教育D.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答案:D.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A.改革课程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B.改革课程结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C.改革课程内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实际D.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答案:C.改革课程内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实际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A.发展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多元性评价答案:C.终结性评价二、简答题1、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 )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 )答案及解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他开创性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彰显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思想。

A项正确。

B项: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柏拉图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情况。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现在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环境因素的教育意义,B选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其中,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主张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同时,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题干中“将学和游结合”这种形式表明教育不再是限于学校内,在学校以外进行参观游览也是学习的方式。

游学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C项正确。

A项: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到奴隶社会后逐渐出现了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C.教学课题的提出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

A.1951年B.1950年C.1949年D.1952年4.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5.班主任通过班集体影响学生个体,又通过教育学生个体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6.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B.对比C.联觉D.综合7.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

A.杜威B.夸美纽斯C.赞可夫D.布鲁纳8.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

A.综合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外部评价D.内部评价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10.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 )。

A.促进个体发展B.影响政治发展C.影响文化发展D.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11.认知策略是( )。

A.监测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B.调控信息加工过程的策略C.信息加工的策略D.辅助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3.教育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结合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4.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A.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D. 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答案:D解析: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体力、以及塑造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

选项A、B、C分别对应了这些基本任务。

而D项“帮助学生考取重点大学”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具体目标,并非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追求升学率。

2.题目:关于中学教育中的“双基”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B. 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C.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应被摒弃D. 无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标准教学答案:B解析:“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在传授“双基”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B项“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正确的。

A项过于片面,仅强调了知识的传授;C项错误,因为“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新的教育理念;D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现代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3.题目: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A.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B. 情是动力,意是方向C. 四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D. 行是目的,知、情、意是过程答案:A解析: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是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

其中,知是基础,指道德认知;情是动力,指道德情感;意是调节,指道德意志;行是关键,指道德行为。

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因此,A项“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正确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小时候我们的梦想有老师、宇航员、科学家,现在教师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学老师面试里也出现很多博士学历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当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的正式产生是在(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答案】B。

解析: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早期的夏朝,故本题选B。

2.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而近乎仁”,将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故本题选A。

3.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题干中小学阶段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采用抽象讲解的方式,体现了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故本题选B。

4.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4.【答案】C。

解析: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题干中“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是一种感觉对比,因有先后之分,故本题选C。

5.妈妈拿着苹果对7岁的小智说:“这个苹果有300克重。

”随后,她将这个苹果切成四块,再问小智:“这四块苹果总共有多少克?”小智回答:“300克!”由此可知,小智最有可能处在( )。

益阳桃江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益阳桃江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益阳桃江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C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B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3.欣赏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A.巩固知识的能力B.审美能力C.接受一切的能力D.待人热情的能力答案::B解析::欣赏法能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和审美能力。

4.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巾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教师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增加所学知识的直观感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5.八年级学生小琳面临的人格发展阶段任务是( )。

A.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B.培养主动感,克服自卑感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答案::D解析::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理解了的事物即使它的细节改变还能进行再认。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依据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提出来的.区分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根本标志的德育原则是()。

A.方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一致性原则D.教育连贯性原则【答案】 A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答案】 B3、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 D4、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 B5、贾德认为,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B.两种学习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C.心理官能得到训练D.对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关系的突然顿悟【答案】 A6、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

A.原型启发B.酝酿效应C.近因效应D.宽大效应【答案】 A7、中学生晓楠极端争抢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小楠的人格属于( )。

A.A型人格B.B型人格C.C型人格D.D型人格【答案】 A8、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B.继时对比C.异时对比D.同时对比【答案】 B9、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气氛C.课堂控制D.课堂管理【答案】 D1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C.洛克D.弗洛伊德【答案】 B11、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拿一教学原则?(?)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答案】 B12、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茨基【答案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答案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6、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答案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B】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答案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page]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使用变式,这里的“变式”是指:A. 变换不同的事例,突出本质特征B. 变换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C. 变换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D. 变换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答案】A 【解析】在教学中运用变式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通过提供不同的实例来突出概念的核心要素,使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变化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2、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主学习的特点?A. 学生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B. 学生能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C. 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D. 学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估【答案】C 【解析】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因此,“学生完全不需要教师指导”不是自主学习的特点。

3、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班级常规管理?A、制定班级规则B、建立班级组织C、实施班级考核D、举办班级活动答案:D解析:班级常规管理主要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包括制定班级规则、建立班级组织、实施班级考核等。

举办班级活动属于班级活动的范畴,不属于常规管理的内容。

因此,选项D正确。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耐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B、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C、批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D、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答案:C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学生学习困难时,应当耐心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B.1902C.1903D.1912【答案】 A2、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

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A.无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 C3、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答案】 C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画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答案】 A5、“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下面哪种气质类型()A.抑郁质B.黏液质C.胆汁质D.多血质【答案】 B6、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 )。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答案】 A7、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这是()防御机制。

A.压抑B.否认C.文饰D.代偿【答案】 B8、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答案】 C9、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B.讲述、讲解、讲读、讲评C.讲述、讲评、讲演、讲读D.讲解、讲演、讲读、讲评【答案】 A10、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

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答案】 B11、李勇是一个内向的男生,到了青春期尤其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看到人群就绕道走。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答案】A。

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B.课外辅导C.布置作业D.考试【答案】B。

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学生促成的纪律【答案】D。

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B。

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答案】A。

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B.总结和专题总结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答案】B。

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

2022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2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题2分,共30分)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旳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旳学者是()。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测旳研究措施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测法4.觉得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物学旳过程旳观点是()。

A.神话来源说B.心理来源说C.生物来源说D.劳动来源说5.提出近来发展区理论旳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D.桑代克6.()是直接决定教育目旳旳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旳发展起决定作用旳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8.()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旳本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9.()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节原有旳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旳更高一级旳认知构造,以适应外界旳变化。

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旳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C.赫尔巴特D.杜威11.社会学派教育目旳论旳代表人物是()。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12.设计教学法旳提出者是()。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旳是出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14.现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旳德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管理模式15.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旳核心因素是()。

A.学生旳体现、规定和反馈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含答案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方法 B 、教师 C 、学生 D 、学习过程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 .班级活动 B .文学艺术活动 C .群众性活动 D .社会公益活动4、最早提出“学习过程就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这一观点的人是( )。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桑戴克 D .班杜拉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7、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

这种记忆是(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景记忆8、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

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

该过程称为( )。

A 、刺激分化 B 、刺激泛化C 、刺激获得D 、刺激消退9、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D.《论演说家的教育》 10、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 习,力争职得优异成绩。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下列不属于德育的自我教育法的是()A.学习B.评比C.座右铭D.自我评价【答案】 B2. 否定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的理论是()A.教育万能论B.教育无用论C.教育无目的论D.教育个人本位论【答案】 B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4.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的是()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答案】 B5. 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答案】 A6.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和()。

A.《春秋》B.《论语》C.《礼记》D.《学记》【答案】 B7. 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制约,但是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能动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继承性C.时代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 D8.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B.中习俗C.习俗D.后习俗【答案】 C9. 一个人只有(),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B.心理正常C.生理、心理都正常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 D10.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答案】 B11.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答案】 B12. 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答案】 C2、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的地方课程,比如地方戏曲课程、民间手艺课程等,从而避免这些戏曲和手艺消亡。

这体现了()。

A.教育的政治功能B.教育的人口功能C.教育的文化功能D.教育的生态功能【答案】 C3、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持这种观点的是( )A.黄炎培B.梁漱溟C.蔡元培D.陶行知【答案】 B4、2013年单项选择: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A.教师的知识B.教师的能力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期望【答案】 D5、田兵是一名优秀的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可惜中考失利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

在这所高中里,无论他如何用功每次考试都只能考中等,高一期末考试只考了班级37名,从那以后田兵开始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觉得自己特别失败。

田兵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 C6、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性人物是()A.沛西·能B.孟禄C.凯洛夫D.卢梭【答案】 A7、小斌经常想“我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每天都想很多遍.明知道没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以致小斌很痛苦。

小斌的心理问题属于()。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 A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答案】 B9、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A政治功能B.B经济功能C.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 B10、小红性格活泼开朗,兴趣广泛,对老师同学彬彬有礼,任班干部期间也能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富有合作精神,她的家庭教养方式最可能是( )。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优质)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优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答案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答案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B】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C】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答案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9、【B】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C】。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答案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2、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

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答案解析】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3、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B】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答案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C】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答案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9、【B】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page]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B、华虚朋C、伯克赫斯特D、克伯屈【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洛克D、卢梭【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14、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管理模式【答案解析】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认知模式。

15、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C、家长意见D、社会舆论【答案解析】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本题中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是不全面的,它只强调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此外,素质教育还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此说法是正确的。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3、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此说法是正确的。

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

4、实施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此说法是正确的。

学校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计划是起始环节,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中继环节,总结是终结环节。

[pag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6分,共30分)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答案解析】(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答案解析】(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案解析】(1)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

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

5、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答案解析】上好一堂课的要求:(1)目标明确。

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正确。

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

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

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

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page]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

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

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

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答案解析】(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

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2)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

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

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