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的第4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减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过于依赖父母,是否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着过度依赖父母的现象。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是自己尝试解决。
针对这种现象,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并激发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减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减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过度依赖父母的问题。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的独立解决问题的事例,互相借鉴和学习。
3.情境模拟法: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父母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2.课件:教学PPT。
3.视频: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视频。
4.图片:教材中的插图。
5.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片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回答,并简要讲解父母的爱,为学生导入新课。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2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知识目标1.了解友谊的几个特质。
2.认识竞争和友谊的关系,知道友谊是需要原则的。
能力目标1.能够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
2.能够适应友谊的变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友谊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珍视友谊、乐于交往的情感。
2.认识处理好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1.了解友谊的特质。
2.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
难点1.理解超越功利的友谊更是可贵的。
2.把握友谊的原则。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中的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问题导入有人问:从家到学校,怎样走距离最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但是,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有朋友相伴,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短。
是啊,有朋友相伴,一路欢声笑语,从不觉得孤单。
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我们?这就是我们本课时要学习的友谊特质问题。
方式二:播放歌曲《永远是朋友》。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有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你是如何看待友谊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
探究一:友谊的特质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图见教材)教师点拨:(示例)我选择理解、信任、平等。
思考问题:(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示例)信任、理解、支持、忠诚。
教师总结: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福建专版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2框携手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展离不开中国这样的朋友,选择与中国同行。他们的选
择是基于( A )
①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②中国同世界各国分享发
展机遇③中国坚持自力更生的重要方针④中国坚决维护
世界各国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
①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发挥我国市场潜在的优势
③推动我国国际合作与竞争
④消除我国自主创新的压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汉字是古老而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它蕴含着我们老祖宗 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看看“海”字的 写法:“海”,来自“每”一滴“水”;而大海之所 以博大,是因为可以包容“每”一滴“水”。这对我 国发展的启示有( )
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 中的地位。
3. 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全球
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正努力抢占全球 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 新动能。
4. 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需要和市场需求,造福企业和消
费者
③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④旨在提高我国领导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从而主导国际
规则的制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2020•福建】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到实现国家发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答案 D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事物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事物性质的变化,D符合题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宇宙间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B、C说法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2.《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养生有这样的记载:“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材料中强调了气血流畅,即运动的重要性,选D;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观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D.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答案 D解析物质与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正确且符合题意;A、B都是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错误;物质不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C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4.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马克思论述的主要观点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①②符合题意。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目录第一单元:音乐欣赏第一课时:音乐的基本元素1. 音高2. 音长3. 音色4. 节奏5. 旋律第二课时:音乐的曲式结构1. 单二部曲式2. 单三部曲式3. 变奏曲式4. 回旋曲式第三课时:音乐的风格与流派1. 古典音乐2. 爵士乐3. 摇滚乐4. 电子音乐第二单元:乐器演奏第四课时:西洋乐器1. 小提琴2. 大提琴3. 钢琴4. 萨克斯管5. 小号第五课时:民族乐器1. 二胡2. 琵琶3. 笛子4. 古筝5. 锣鼓第六课时:键盘乐器演奏技巧1. 钢琴演奏技巧2. 电子琴演奏技巧3. 合成器演奏技巧第三单元:音乐创作与实践第七课时:歌曲创作1. 歌词创作2. 旋律创作3. 和声编配4. 歌曲结构设计第八课时:乐曲创作1. 动机发展2. 主题形成3. 曲式构建4. 配器编配第九课时:音乐制作与混音1. 录音技术2. 混音技巧3. 音效处理4. 母带处理第四单元:音乐与文化第十课时:中国音乐史1. 先秦音乐2. 汉唐音乐3. 宋元音乐4. 明清音乐第十一课时:西方音乐史1. 古典音乐时期2. 浪漫音乐时期3. 现代音乐时期4. 当代音乐时期第十二课时:音乐与生活1. 音乐与情感2. 音乐与思想3. 音乐与社交4. 音乐与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音乐教材的目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与规则同行》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与规则同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尊重他人
1.如何理解尊重?
(1)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
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
(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
重要特征。
3.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4.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1 / 4。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课时2 凝聚法治共识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并把二者作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所
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是因为( D)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法治体现
道德观念,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③道德管得窄,但
管得有力;法律管得宽,但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 ④道德能够滋
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A.②③④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保障百姓住房)
(海外救援)
关注有关新闻,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人民政府 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二、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
1.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利都应 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 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 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6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6日星期一2021/9/62021/9/62021/9/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62021/9/6September 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62021/9/62021/9/62021/9/6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第2课时 让家更美好 导学课件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
第2课时 让家更美好
自主学习
1. 建设美好家庭的要求: (1)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 (2)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关爱、 彼此尊重 。
(3)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 美德。
(4)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 共同责任 。
6. 孝亲敬老的原因:
(1)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
(2)孝孝亲亲敬敬老老也是公民的也 法定公义民务的 。
宪法、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
7. 共同承担责任、建设美好家庭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家庭成员共同分担、相互协作,有助于营造良 好的 家庭氛围 。
(2)要求: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福建中考]“孝”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 初中生小闽的下列日常表现能体现“孝”的有( A ) ①主动为爷爷朗读报纸
②常陪外公和外婆一起聊天
③让妈妈帮自己洗袜子
④要求爸爸多给自己零花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知识补给站 经典解读【拓视野· 培素养】 1. 体现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古语名句:
(1)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释义】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内容,大概就是施 行“仁”道的基础吧。
(2)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释义】孝有三等:大孝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让父母受 人尊重,其次是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辱没父母的名声, 最下等的是自己仅能供养父母的衣食住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第二单元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
3、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
2、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玻璃杯、筷子、食盐、汽水、开瓶器和注射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
哪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变个问题。
二、探索活动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
略。
见课本第9面的实验说明。
(2)、学生实验活动。
(3)交流实验情况:学生交流时老师一边把数据填入表中。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第二课时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
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反复2次-3次。
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
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大小有关。
)3、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4、板书设计食盐的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
高中思想政治 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课时2 挑战与应对
探究点二 国际关系民主化 02
1.中国的主张 (1)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_民__主__化__。
议题: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材料一 当今世界,美国单边主义凸显;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叙利亚 局势不断恶化;印巴冲突、朝核危机未解…… 材料二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8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不到2美元,其中 12亿人被认为是赤贫者,他们每天的收入相当于1美元。这些贫困人口 都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十分艰 巨。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
课时2 挑战与应对
课标要求
阐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危害,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 球治理观,理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意义,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内容索引 探究点一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探究Fra bibliotek二 国际关系民主化
探究点一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01
1.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 (1) 个 别 大 国 常 常 打 着 “ 自 由 ”“ 民 主 ”“ 人 权 ” 的 幌 子 , 侵 犯 别 国 __主__权__,干涉别国内政。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__合__理___ _利__益__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 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 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4.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1)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 序和_国__际__体__系__,推动建设相互尊重、_公__平__正__义__、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关系。 (2)坚决_反__对__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 方向发展。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课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人教部编版 (共20张PPT)
一双鞋,长久积压,卖不时机很 重要
一双鞋,不管在哪里生产,能摆在一起 ,一路 同行就 很不易 。所以 ,缘分 很重要 。
一双鞋,不管多新,多好,穿过之后就 成了旧 东西, 也就不 会像刚 开始那 样喜欢 了。所 以,珍 惜很重 要。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山西省高考政治复习 第2单元第4课第2课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
①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②公
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
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
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
济共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
③客观性: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④重要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⑤坚持和完善:毫不动摇地巩
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
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
促进的新格局。
•
•
①股份合作制有别于股份
制。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
式,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股份合作制是本企业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
本联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集体经济的一
种形式。从经济性质(所有制性质)看:
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股份制一
般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济形式(资本
组织形式)看:二者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
相关因素 儒家文化备受关注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经济学道理
例:社会的文化需求 引导电影业挖掘儒家 文化元素,推出适销 对路产品,促进电影 业的发展
①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业
②
与国外开展电影技术合作
③
近年来,中国电影业推出了众多以儒家文化为 主题的影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如《孔子》在短短40天的贺岁档期,票房收入过亿 元,助推了“国学热”。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第2课时 以礼待人》PPT课件
“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 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
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 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 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
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 人动筷子。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 应?会如何做? 提 示:
情境二:泰国皇宫洗手间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 冲水!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 告示: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有一则中文告示: 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 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
(2)读完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感受到国人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总结: 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
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 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就 不尊重我;我可以找个借口早点离开,或者以 后不参加这种有小岩参加的聚会。
“不学礼,无以立”
——出自《论语·季氏篇》
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是否从孔子那里得到与 众不同的教诲,伯鱼说,,他曾经问我学诗没有,我 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我回去 就学诗。另一次他问我“学礼没有?”我说没有,他 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伯鱼说只听到这 两件事。陈亢回去很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 三件事。知道了关于诗和礼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 儿子的态度。”
人教版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导入新课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 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 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 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四课第2课时挑战与应对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挑战与应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20年7月15日,我国外交部就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及有关行政令提出严正交涉,并指出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
这表明( )①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③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是行不通的④国家利益不同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我国外交部就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提出严正交涉,坚决反对,这是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同时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是行不通的,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利益的对立会引起国家间的冲突,④错误。
2.漫画《醉翁之意》表明( )A.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B.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出现改变C.国际形势发生剧变D.霸权主义仍然是解决世界和平问题的重要威胁【解析】选D。
漫画指向某些国家借打击恐怖主义而谋求世界霸权,从而危及世界和平,D正确;A、B、C三项错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两大主题没有改变,国际形势没有发生改变,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从截留他国防疫物资,到“断供”世卫组织,美国一直践行霸权主义和“美国优先”,在疫苗项目上也不例外,试图“霸占”疫苗,阻止世界各国共同应对难关。
这表明( )A.全球性疾病和卫生的问题更加突出B.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已经根本改变C.当今国际局势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D.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解析】选D。
美国一直践行霸权主义和“美国优先”,阻止世界各国共同应对难关,从而危及世界和平,D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全球性疾病和卫生的问题更加突出,A不符合题意;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并没有改变,国际局势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B、C错误。
4.2020年美国加大了在南海的挑衅力度,其舰艇在南海的存在和活动强度都保持高强度军事活动态势,频繁派出战舰、军机等进出南海活动,海空侦查力量也密集展开各类侦查行动。
第2单元 第4课 第2课时 以礼待人
道德与法治
8.近年来,记者调查表明,有些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在
穿着方面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男生还喜欢留长发、染头
发。上述学生的行为属于( B )
A.不懂礼貌的表现
B.不讲礼仪的表现
C.张扬个性的表现
D.追求时尚的表现
返回
道德与法治 9.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我们之所以要将“习礼仪”作为人生必 修课,是因为( C ) A.重礼仪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讲礼仪就能够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C.习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D.礼仪教育是我国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返回
道德与法治
10.“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
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话告诉我们与
人交往时应该( B )
A.着装得体
B.以礼待人
C.语言复古
D.表情自然
返回
道德与法治 一、单项选择题
课后训练
1.下列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
相近的语句是( D )
思考 和 践行 。
返回
道德与法治 ◎单Βιβλιοθήκη 选择题课堂练习1.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 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这体现了
(A ) A.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B.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C.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D.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
返回
道德与法治
(3)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 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 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 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 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 友谊的特质
情境链接
情境一 两个朋友结伴去旅行, 途中遇见一只熊。其中一个 人吓坏了, 丢下朋友, 迅速爬到树上藏起来; 另一个人深知靠自 己的力量对付不了这只熊, 急忙倒在地上装死。熊走近他, 那人 一动不动地屏住呼吸, 熊以为他真的死了, 便走开了。当熊走远
不是。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 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②“那种在危难时刻将朋友弃之不 顾的人”在危难时刻背叛了朋友, 没有做到与朋友患难与共, 缺乏对朋 友的支持和忠诚。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2)材料二中的“友谊”为什么变味了?
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 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 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②漫画中的“友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 不 是真正的友谊。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后, 树上的朋友才爬下来, 问他: “熊跟你嘀咕什么了? ”他说: “哦, 与那种在危难时刻将朋友弃之不顾的人打交道, 要多加小 心!”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情境二 漫画《友谊变味了》。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探究交流
(1)“那种在危难时刻将朋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古文解读
君子之交淡如水。(教材P45) 出处: 《庄子·山木》。 释义: 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 清淡如 水。
第四课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 不怨胜己者, 反求 诸己而已矣。(教材P47)
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新人教必修4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7.(教材 P34)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 造规律?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正确理解规律的含义 (1)“固有”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 (2)“本质”是指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 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3)“必然”是指规律是必然而非偶然的联系。 (4)“稳定”是指规律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3.(教材 P3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 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 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提示: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刻体会运动和 静止的辩证关系。 (1)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 止之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上册课件第四课凝聚法治共识ppt部编版课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全一册
(3)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__。 ①公民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事 ②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③政府工作人员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④政府工作人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①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 ②遵守法律,严格执法 2020年2月18日,公安部党委书记赵克志对公安民警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坚持依法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能提高政府公信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二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第④四依课 法规建范够设权法力治直运中行国,接维护结群众算正当合,法利使益 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这表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
明( ) B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①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党要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③全国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④政
(5)厉行法治,需要加强____法__治__宣__传_,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 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 法治文化导向。
2.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锦鸡出山》(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步骤不熟悉、观察不仔细等。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打算在下次实验前加强学生对实验步骤的学习,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更多指导。
注意:由于您的要求是每个方面至少2000字,但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如此长篇幅的内容不太适宜,也不符合一般的教案编写规范。以上内容提供了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框架和示例,具体细节需要在教案编写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锦鸡出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鸟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锦鸡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锦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锦鸡的生活习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锦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保护措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锦鸡出山》(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锦鸡出山》:本节课我们将围绕《锦鸡出山》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展开对动物科普知识的学习。内容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01变化和□02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03根本属性和□04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05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06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07承担者。
脱离□08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续表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01固有的、□02本质的、□03必然的、□04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05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06被创造,也不能□07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08固有的规律。
没有□09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10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1)必须□1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12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13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14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15条件和□16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思考Ⅰ.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属于什么哲学观点?提示: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观点。
主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Ⅱ.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吗?提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探究活动一: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情景: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
有些事物变化是缓慢的,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珠穆朗玛峰在50万年间升高了1600米。
还有些物体虽然运动速度快,但距离我们遥远,或者是物质本身太小,我们不易察觉。
恒星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以每秒14公里和26公里的速度飞奔。
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也在不停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运动速度非常之快。
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提示:不存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3)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提示:不能。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1.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不是外部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这个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无限性等很多属性。
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就谈不上其他属性了。
所以运动这一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特别提醒不能把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相对于物质的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无限性而言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绝对的、不变的唯一特性。
3.全面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二者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对“相对静止”的理解(1)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使各种事物区别开来。
在一定条件下,此物就是此物,而不是彼物。
如果在一瞬间事物既是此物,又是彼物,事物之间便无法区别,一切正确的认识和研究都成为不可能的了。
(2)由于相对静止的存在,才使运动成为可以衡量和计算的东西。
如:我们计算出火车每小时运行200公里,就是以它的起点站和终点站为相对静止来计算的。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不变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题干强调的是物质在运动,还是在强调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的特点有哪些?(3)静止的特点有哪些?(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提示:(1)物质在运动。
(2)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3)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4)客观实在性。
[答案] A探究活动二:全面认识规律情景:蝗虫总是成群飞行,但在高速飞行时却不会发生碰撞,这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处理电子和化学信号的方式很独特。
受此启发,英国林肯大学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发一项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的革命性技术。
问题探究:(1)从哲学上看,“蝗虫总是成群飞行”是现象还是规律?提示:属于现象。
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2)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能够发明车辆防碰撞技术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车辆防碰撞技术的发明,正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的结果。
1.规律的含义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它不等同于具体规律。
哲学上讲的规律和具体规律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3)规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认为规律有好坏的说法是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到规律身上,即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2.心理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分施加压力,应该把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降低到符合孩子实际水平的位置。
这说明( )A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 .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只能按规律办事C .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D .人应该主动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题干观点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还是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是客观的吗?是不变的吗?可以被改变吗? (3)人可以利用规律吗? 提示:(1)尊重客观规律。
(2)是;不是;不可以。
(3)可以。
[答案] A知识点一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载体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答案 D解析通过洛阳城观察古今兴废,世事变迁,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 正确。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错误。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C说法错误。
2.在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答案 B解析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往前走。
这佐证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D.静止是暂时的、无条件的答案 C解析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往前走。
这说明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静止的观点,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D观点错误。
答案选C。
4.诗歌《离别》中写道:“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A.绝对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答案 C解析青山不改,明月依旧,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水长流,星渐稀,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故这句诗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A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运动的规律性,B不合题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观点错误。
答案选C。
知识点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5.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为了增加降水量,有关部门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多次在北部山区成功实施了人工降雨。
这一事实说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A.创造规律,改造自然B.创造和利用客观规律C.创造条件,利用规律D.认识和改造客观规律答案 C解析北京实施人工降雨说明,人们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条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被创造、改造,排除A、B、D。
故选C。
6.“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鲜场景。
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
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其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农田地力。
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新模式,恢复草原生态和农田地力,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体现了人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利用,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