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中的意义

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中的意义
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中的意义

?专题综论?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中的意义

王成锋

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

通信作者:王成锋,Email:wangchengfeng62@163.com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6.03.001

【摘要】 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治疗效果却几无改善,整体防治效果甚微。随着

基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阐明胰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一级预防成

为可能。高敏感性、高特异性胰腺癌外泌体的发现,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即二级预防不再是世界性难

题。临床可应用性胰腺癌基因分型的构建,使胰腺癌的精准治疗即三级预防成为可能。因此,基因测

序技术的进步,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医疗为胰腺癌的防治带来了一线曙光。

【主题词】 胰腺肿瘤; 精准医疗; 预防; 治疗

Significanceofprecisionmedicineinpancreaticcancerpreventionandtreatment WangChenfeng

DepartmentofAbdominalSurgery,CancerHospital,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PekingUnion

MedicalCollege,Beijing10002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WangChengfeng,Email:wangchengfeng62@163.com

【Abstract】 Themorbidityandmortalityofpancreaticcancerhasbeenincreasingyearbyyear,

however,thetreatmentprogressandpreventioneffectwereminimal.Withthedevelopmentofbasicresearch,

especiallytheadvancesofgenesequencingtechnology,itwaspossibletoclarifytheetiologyand

pathogenesisofpancreaticcancer,andachievethefirststageprevention.Thediscoveryofpancreaticcancer

exosomesofhigh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madeearlydiagnosisofpancreaticcancer(thesecondstage

prevention)nolongeraworldwideproblem.Thebuildofpancreaticcancergenotypingwithclinical

applicabilitymadetheprecisiontreatmentofpancreaticcancer(thethirdstageprevention)possible.Thus,

theprecisionmedicinewhichisbasedonadvancesofgenesequencing,popularityoftheInternetandthebig

datatechnologyhasbroughtarayofhope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ancreaticcancer.

【Subjectwords】 Pancreaticneoplasms; Precisionmedicine; Prevention; Treatment

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计划之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21世纪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础上,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超级计算机的问世,使精准医疗成为可能。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提出迈向精准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的理念。2014年,欧盟、英国、日本、韩国等也相继提出了类似精准医疗的概念。而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念,这应该是精准医疗最早的雏形。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国家精确医学计划”,使精准医疗备受关注。

一、精准医疗的含义

精准医疗是个体化医疗的升级版,是基于肿瘤分子机制的知识体系和大数据,依据患者的生物学特征、特别是基因组学数据,采用现代遗传学、分子影像学、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等方法,提供个性化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无效治疗和过度治疗、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精准医疗的实现是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

二、胰腺癌现状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我国第七大恶性肿瘤,而且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Malvezzi等[1]对欧盟各成员国2014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预测结果显示,胰腺癌是欧洲唯一死亡率升高的肿瘤。Rahib等[2]更是预测到2030年,胰腺癌的死亡率将升至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Torre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美国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9%升至68%,而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仅从2%升至7%,是十大恶性肿瘤中5年生存率最低的肿瘤。

胰腺癌发病率在飙升、死亡率在升高,但治疗效果几无改善,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其根源是现阶段胰腺癌的三级预防效果甚微。

1.病因与一级预防:祖国医学的鼻祖扁鹊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在巴黎宣言中也指出,好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仅仅是把病治好。这些均显示出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但胰腺癌的病因并不清楚,吸烟、肥胖、糖尿病、酗酒和家族史等仅仅是迄今已明确的高危因素,吸烟导致的胰腺癌占1/3,其他已知高危因素占10%,还有50%的胰腺癌高危因素尚不明确,更无从言病因了。因此,胰腺癌的预防尚很难开展。

2.早期诊断与二级预防:Tomasetti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分裂的频率和恶性肿瘤发生的概率是一致的,DNA在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错,复制频率越高,出错概率越大,复制出错可导致新的突变,极小概率细胞失控状态下的疯狂生长形成恶性肿瘤,并称之为坏运气。恶性肿瘤均是失控的突变、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恶性肿瘤风险的2/3归咎于失控的突变、1/3归咎于环境和遗传因素。不同恶性肿瘤自身不可控因素的比重不同,环境因素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分裂,使坏运气变得更坏。有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发生不可控因素比重更大,因此从理论上讲,早期诊断较预防更有益。

Pantalone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35%,其中肿瘤直径<2cm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9%~4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cm的小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6.5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和31.7%[6]。Shimizu等[7]报道,肿瘤直径≤1cm的胰腺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肿瘤直径1~2cm、无淋巴结转移且无局部侵犯胰腺癌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8.7%和59.1%;肿瘤直径2~3cm且局限于胰腺内、无淋巴结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5年生存率为40%。由于胰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5%,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关键,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仅为5%左右。

早期诊断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有的恶性肿瘤筛查方法,如肿瘤标志物CA19-9和超声检查,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几乎无意义。超声内镜检查对微小、浸润前胰腺癌病变的检测能力强,可广泛用于筛查。但Canto等[8]对225例无症状的胰腺癌高危患者检查的结果显示,超声内镜、核磁以及CT的检出率分别为43%、33%和11%。有学者对胰腺癌高危人群,采用CT、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手段进行筛查,结果显示,上述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在胰腺癌早期诊断方面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胰腺癌的自然病程为20余年,因此早期诊断是有机会的,但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却并不乐观,这是因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面临着很多困难。(1)获益(高危)人群如何确定:胰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其中55岁以上人群约为68/10万,如果对10万55岁以上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以特异性98%,敏感性100%计算,会发现1999例假阳性。因此,如何明确胰腺癌筛查获益的高危人群十分必要。目前,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确定为有家族史、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已知胰腺癌高危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长期饮酒、肥胖)、筛查出胰腺癌易感基因、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可疑病变等。(2)有效的筛查手段难以确定:目前可以利用的影像学筛查手段有超声内镜、CT、磁共振成像等,分子学筛查手段有循环血肿瘤细胞学检查、miRNA、circRNA、

ctDNA等检查,但效果皆不尽人意。(3)筛查频率难以确定:由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anI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发展到胰腺癌约数年至10年,PanIN从细胞突变进展至PanINⅢ约需10年,从PanINⅢ进展至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约需5年[9],因此,不同高危人群的筛查频率尚难以确定。(4)需要治疗的浸润前病变如何确定:目前认为,筛查出的PanI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小肿瘤需要临床干预。(5)需治疗的早期(浸润前)病变如何鉴别: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早期病变与良性改变的鉴别困难,活检和手术切除是确定病变性质的唯一方法。对于胰腺来说,此类操作常常伴有较大的风险,而且超过20%的胰腺囊性病变被过度治疗。因此需要科学、简捷、安全的方法来鉴别良性肿瘤与癌前病变。(6)科学、高效、经济、便捷的筛查方案难以确定:明确评估胰腺癌筛查能否挽救哪些人生命的随机、临床试验尚未开展。

3.治疗与三级预防: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唯一可获治愈的手段,根治性切除尤为重要。但术者认为的R0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仅30%~50%的患者可以获得,而且术后2年内的局部复发率高达80%,5年生存率仅为20%~30%。手术对胰腺癌的疗效尚不尽人意。另外,化疗药物的进展、给药手段的改进以及放疗技术的发展等,对胰腺癌的疗效均难尽

人意。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过多地注重表象的指标(如肿瘤大小、部位、血管、淋巴结、远处转移等),而对本质的问题(如肿瘤原始驱动基因等)关注较少。因此应明确,在各种临床治疗模式中,虽然过程重要,但结果更重要;在各种研究终点中,长期生存是重中之重;虽然数据是枯燥的,但却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科学可信服的临床研究数据是目前我们最缺乏的。

三、胰腺癌与精准医疗

目前,胰腺癌病因不明,预防无从谈起,早期诊断是世界性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对于疗效的改善已达瓶颈。因此,胰腺癌的防治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解决胰腺癌三级预防中的困扰,尤其是基因分型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国内外一些研究已经给胰腺癌的防治带来一线曙光。

Melo等[10]对250例胰腺癌组织中外泌体(glypican-1,GPC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其对早期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达100%。这项研究结果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人类基因组中约包含300万个基因,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遗传个体变异有序列变异和结构变异。序列变异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构变异包括拷贝数变异、小片段插入或缺失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因测序从第一代的全基因组关联、第二代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展到第三代的纳米孔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后者具有高效率、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的特点,使千元基因测序进入临床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Jones等[11]检测了114例胰腺癌患者的外显子,发现每例患者平均有48个非沉默突变,涉及12条核心信号通路,其中包括公认的胰腺癌4大驱动基因。Wu等[12]对3584例胰腺癌患者和4868例正常人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中国人特有的21q21.3(BACH1)、5p13.1、21q22.3、22q13.32和10q26.115个染色体区域遗传变异,携带5个危险基因的个体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不携带者高6倍。Waddell等[13]对10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拷贝数变异检测,发现染色体重排导致的基因破坏在胰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是导致胰腺癌发生的关键,并根据结构变化模式的不同将胰腺癌分为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4个基因亚型,分别为稳定型、局部重排型、分散型和不稳定型。不同亚型的基因突变对应不同的药物靶点,基因组读数影响治疗的疗效。Yachida等[14]报道了25例接受化疗的复发胰腺癌患者的研究结果,其中8例接受了铂类化疗,5例为不稳定型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3例其他类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提示DNA损伤药物(铂类)对不稳定型胰腺癌疗效较好。

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致命的基因错误才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大象在成长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分裂远远多于人类,但大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小于5%,远远低于人类。美国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类仅有2个Tp53肿瘤阻断基因副本(又名基因卫士),是大象的1/19[15]。

有学者从胰腺癌细胞中移除2.4万个基因,逐一分析其暴露在吉西他滨下的反应,发现敲除和维生素D结合的基因编码蛋白、加入吉西他滨后,所有胰腺癌细胞均死亡,提示胰腺癌细胞可以劫持维生素D受体、修复化疗损伤的胰腺癌细胞。因此,开发含失活维生素D受体的药物,有可能使吉西他滨在不影响健康细胞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杀死胰腺癌细胞[16]。

临床实践的进步必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实践从基于临床特征的经验医学,到基于病理特征的金标准,到基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循证医学,到基于分子特征的个体化治疗,到目前基于基因特征(基因分型)的精准医疗,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精准医疗有可能对目前的临床实践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包括临床研究模式的改变,如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大样本研究到仅仅研究宿主个体;肿瘤命名模式的改变,如从基于部位和性质等的肿瘤命名模式到以基因型命名;治疗模式的改变,如从基于循证医学的“地毯式轰炸”治疗到基因分型指导的“手术刀似的精准打击”治疗。

综上所述,就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胰腺癌的防治已达到瓶颈,是肿瘤防治领域最难攻克的堡垒,精准医疗为胰腺癌防治带来了希望。目前,精准医疗在胰腺癌防治领域所遇到的主要挑战是肿瘤的异质性,包括同一肿瘤的不同亚型、原发灶和转移灶、原发灶和复发灶等。这些问题尚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基础研究来阐明。

利益冲突 无

参考文献

[1]MalvezziM,BertuccioP,LeviF,etal.Europeancancermortality

predictionsfortheyear2014[J].AnnOncol,2014,25(8):

1650-1656.DOI:10.1093/annonc/mdu138.

[2]RahibL,SmithBD,AizerbergR,etal.Projectingcancerincidenceanddeathsto2030:theunexpectedburdenofthyroid,liver,andpancreascancersintheUnitedStates[J].CancerRes,2014,74(11):2913-2921.DOI:10.1158/0008-5472.CAN-14-0155.[3]TorreLA,BrayF,SiegelRL,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12[J].CACancerJClin,2015,65(2):87-108.DOI:10.3322/caac.21262.

[4]TomasettiC,VogelsteinB.Canceretiology.Variationincancerriskamongtissuescanbeexplainedbythenumberofstemcelldivisions

[J].Science,2015,347(6217):78-81.DOI:10.1126/science.1260825.

[5]PantaloneD,RagionieriI,NesiG.Improvedsurvivalinsmallpancreaticcancer[J].DigSurg,2001,18(1):41-46.

[6]张建伟,孙跃民,边志民,等.小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5):375-379.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09.05.012.

ZhangJW,SunYM,BianZM,etal.Smallpancreaticcancerdiagnosisandprognosis[J].ChinJOncol,2009,31(5):375-379.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09.05.012.

[7]ShimizuY,YasuiK,MatsuedaK,etal.Smallcarcinomaofthepancreasiscurable:newcomputedtomographyfinding,pathologicalstudyandpostoperativeresultsfromasingleinstitute

[J].JGastroenterolHepatol,2005,20(10):1591-1594.[8]CantoMI,HrubanRH,FishmanEK,etal.Frequentdetectionofpancreaticlesionsinasymptomatichigh-riskindividuals[J].Gastroenterology,2012,142(4):796-804.DOI:10.1053/j.gastro.2012.01.005.

[9]BratDJ,LillemoeKD,YeoCJ,etal.Progressionofpancreatic

intraductalneoplasiastoinfiltratingadenocarcinomaofthepancreas

[J].AmJSurgPathol,1998,22(2):163-169.

[10]MeloSA,LueckeLB,KahlertC,etal.Glypican-1identifiescancerexosomesanddetectsearlypancreaticcancer[J].Nature,2015,

523(7559):177-182.DOI:10.1038/nature14581.

[11]JonesS,ZhangX,ParsonsDW,etal.Coresignalingpathwaysinhumanpancreaticcancersrevealedbyglobalgenomicanalyses[J].Science,2008,321(5897):1801-1806.DOI:10.1126/science.1164368.

[12]WuC,MiaoX,HuangL,etal.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identifiesfivelociassociatedwithsusceptibilitytopancreatic

cancerinChinesepopulations[J].NatGenet,2011,44(1):62-66.DOI:10.1038/ng.1020.

[13]WaddellN,PajicM,PatchAM,etal.Wholegenomesredefinethemutationallandscapeofpancreaticcancer[J].Nature,2015,

518(7540):495-501.DOI:10.1038/nature14169.

[14]YachidaS,JonesS,BozicI,etal.Distantmetastasisoccurslateduringthegeneticevolutionofpancreaticcancer[J].Nature,

2010,467(7319):1114-1117.DOI:10.1038/nature09515.

[15]AbegglenLM,CaulinAF,ChanA,etal.Potentialmechanismsforcancerresistanceinelephantsandcomparativecellularresponse

toDNAdamageinhumans[J].JAMA,2015,314(17):1850-1860.DOI:10.1001/jama.2015.13134.

[16]BhattacharjeeV,ZhouY,YenTJ.AsyntheticlethalscreenidentifiesthevitaminDreceptorasanovelgemcitabinesensitizerinpancreatic

cancercells[J].CellCycle,2014,13(24):3839-3856.DOI:10.4161/15384101.2014.967070.

(收稿日期:2015-11-11)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已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理的需要,并实现各类查询功能。2010年2月,本刊正式启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请登录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www.cma.org.cn),进入“业务中心”进行相关操作。

该系统包括作者在线投稿、在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委在线定稿、总编办公、远程编辑等功能,通过网上投稿、网上查稿、网上审稿,实现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一体化在线协作处理,从而构建成为一个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编辑稿件业务处理平台。对于广大作者而言,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支持在线投稿、方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进程、缩短稿件处理时滞。使用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第一次使用本系统进行投稿的作者,必须先注册,才能投稿。注册时各项信息请填写完整。作者自己设定用户名和密码,该用户名和密码长期有效。(2)已注册过的作者,请不要重复注册,否则将导致查询稿件时信息不完整。如果遗忘密码,可以从系统自动获取,系统将自动把您的账号信息发送到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中。向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不同杂志投稿时无须重复注册,进入系统后即可实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间的切换。本刊的审稿专家使用同一个用户名作为审稿人进行稿件审理和作为作者进行投稿。(3)作者投稿请直接登录中华医学会业务中心下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投稿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回执邮件。作者可随时点击“在线查稿”,获知该稿件的审稿情况、处理进展、审稿意见、终审结论等;有关稿件处理的相关结果编辑部不再另行纸质通知。

该系统正式启用后,编辑部建议作者首选网络在线投稿。如有任何问题请与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010-87788229。Email:zhonghuazhongliu@163.com。

本刊编辑部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8705152.html,/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有“癌中之王”之称,大家都知道乔布斯的逝世就是由于胰腺癌造成的。由于胰腺过于复杂的位置,使手术没有良好的手术空间,胰腺癌早期治愈率比较高。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胰腺癌在早期就会发生转移,癌细胞侵犯周围的血管,手术很难切除全部癌肿,手术创伤大,所以胰腺癌一点要早期治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然而胰腺癌无特异症状。首发症状极易和胃肠、肝、胆等疾病相混淆。首发症状就行手术切除者约占百分之五十,不幸的是首发症状往往被医生或病人忽视而延误诊断。 上腹痛或上腹饱胀不适是胰腺癌首发症状。然而患者常先去内科或其它科诊治。所以极大部分病人来外科就诊时,病情属中晚期。当胰腺癌浸润神经丛或有慢性胰腺炎、腹痛剧烈、日夜无休止时;当胰腺癌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出现黄疸,浸润十二指肠或胃、出现恶心、呕吐或呕血、黑粪时,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仅为百分之十五左右,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百分之十。所以近期召开的国际胰腺病学术大会提出要加强对早期胰腺的警惕和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对因腹痛、黄疸、上腹部下适、消化不适、消瘦、恶心、呕吐、腹泻或突发糖尿病等原因就诊的患者,应考虑到胰腺癌的可能。并且对年龄大于四十岁,有上腹部非特异症状;有胰腺癌家族史;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慢性胰腺炎,尤其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患者要加强监测。 手术切除是目前条件下治疗胰腺癌的条件下治疗胰腺癌的最有效手段。B超和CT可以检查出小于二厘米的胰腺癌,内镜超声甚至可以探查出小于一厘米的微小胰癌。肿瘤小于二厘米的小胰癌手术切除率为百分之九十左右,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百分之八十。所以胰腺癌治疗贵在早期诊断和早期发现。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618705152.html,/ztinfo/54556.html

医学大数据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

医学大数据重塑整个精准医疗体系医学大数据的架构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在获取人体的基本数据以后,不仅可以构建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结构,而且可以从分子层面去构建微观模型。例如,基于一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可以从DNA序列推演到mRNA结构,最后构建这段DNA序列表达的蛋白结构。近年来包括医学在内的多种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学术界的交流以及创业公司都在努力推动多种技术的融合。在医学上不仅仅牵涉到临床医学,同时涉及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等等,以及自动化,包括检测、统计、分析、影像等方面都会涉及。当然,数学肯定是最基础的,建立数学模型、复杂的算法都跟数学基础息息相关。新兴的大数据即数据科学,也离不开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所以,未来医学是众多学科融合的综合科学,大数据的价值是众多领域量化的数据融合,这就是技术趋势 市场需求是重要驱动 去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更多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不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分子层面许多都还没有被完全的量化,而是记录在医生的经验当中。医院也已经采集到很多数据,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但是基本以数据孤岛的形式存在,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和挖掘,而这些其实就是做基础研究最重要的数据 医学大数据发展有三大价值驱动力,首先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或者是健康质量的不断追求和高标准的要求,其次是在高品质生命健康需求下促使成的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最后是基于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临床手段不断丰富,临床治疗质量不断提高,这就是整个医学大数据价值驱动的核心。此外,巨大的患者人体组织器官替换的市场需求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整个再生医学行业的大背景是全球每年大概有8000多万的各种组织器官的需求,包括脏器器官、软骨、胰、颅颌面、眼膜等,目前只能通过捐献满足,而捐献所

胰腺癌诊治指南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市肿瘤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 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胰腺癌手术后是否还需要继续治疗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匮乏,生存期短,号称“癌症之王”。现在伴随着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已经开始谈癌色变,在胰腺癌的治疗中,手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切除患者体内的肿块,控制病情,延长生命。临床上很多患者对手术寄予厚望,认为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了,但也有患者在了解到术后易复发转移后,想要继续做治疗,那究竟胰腺癌手术后是否还需要继续治疗呢? 面对胰腺癌,很多患者认为就要一刀切掉,只要手术切除就没事了,当医生告知手术很成功,肿块被切除时,就彻底放心了,认为已经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也有不少患者在术后远期或近期内出现了复发转移的情况,一旦复发意味着治疗失败,且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胰腺癌术后为什么会复发呢?虽然现阶段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学检查仪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精密度限制,很难发现一些细小的病灶,导致手术只能切除肉眼可见的肿块,术后患者可能还有残癌,会伺机复发。另外手术会损伤机体,导致患者元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创造了适合残存癌细胞生长的环境,增加了复发转移的风险。 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术后可能还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患者除了要坚持定期复查外,在治疗结束后还应想到疗效的巩固,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放化疗通过对机体内残存癌细胞的抑杀,达到预防病情反复的目的,短期效果明显,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需要慎重选择。中医治疗则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胰腺癌术后以扶正祛邪为原则,通过益气补血的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等,补充患者元气,调节机体,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通过祛邪的中药,如灵芝、红豆杉、蟾蜍、冬虫夏草、西洋参、全蝎等,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

胰腺癌科普知识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

胰腺癌诊疗规范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胰腺癌(cancer of pancreas)是常见的胰腺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近年来,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胰腺癌半数以上位于胰头,约90%是起源于腺管上皮的管腺癌。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暴露于β-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临床表现。 1.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4.40岁以上患者有下列任何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胰腺

癌的可能性,如果患者是嗜烟者更应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 (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 (3)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 (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 (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 (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三)体格检查。 1.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腹部肿块。胰腺癌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影像检查。 1.B型超声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

中医治疗胰腺癌常用配方

中医医治胰腺癌应该选用哪些药物?荆门掇刀医院中医肿瘤科刘献周主任表明:中医医治疾病着重从全体动身,从患者全身的特色加以思索,而不只是限制在癌症病灶自身。中医调度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瘤子的复发要素,削减搬运的时机;其次,中药对安康细胞的损伤比较小,普通不会因医治自身的缘由对膂力发生新的损坏,在癌症好转的还,膂力也会逐渐得到康复,逐渐增强免疫力。 胰腺癌中药医治处方1 [组成] 柴胡、枳壳、郁金、干蟾皮、鸡内金各10g,八月札、白术、猪苓、茯苓、生薏苡仁、菝葜、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生山楂15g。 [加减] 痛剧者,加徐长卿、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黄疸者,加生大黄、茵陈、栀子、田基黄;腹泻者,加诃子肉,罂粟壳、肉豆蔻、白扁豆;腹水者,加大腹皮、半边莲、龙葵;厌恶呕吐者,加姜半夏、姜竹茹、赭石、枇杷叶。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作用] 用上药医治晚期胰腺癌。 处方2 [组成] 方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夏枯草、山豆根、生大黄、象贝母、生牡蛎、玄参、天花粉、生鳖甲、山慈菇等; 方②:肉桂、麻黄、白芥子、生半夏、生天南星、鹿角胶、白僵蚕、皂角刺等; 方③:皂角刺、白芥子、黄药子、海藻、昆布、瓜蒌、土贝母、穿山甲、土鳖虫、桃仁泥、红花、乳香、没药、水红花子等; 方④:生地黄、生龟甲、鳖甲、知母、二至丸、何首乌、当归、丹参、鸡血藤、白芍等。 [制用法] 属痰毒蕴结型者,用方①;属寒痰凝滞型者,用方②;属寒凝瘀阻型者,用方③;属阴亏血燥型者,用方④。每日1剂,用水煎分2~3次内服。 [作用]选用辨证医治恶性瘤子。 处方3[组成] 丹参、生薏苡仁各30g,赤芍15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40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后兼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接连用药至表现不见。 [作用] 用上药医治胰头癌患者,亦获满足作用。 胰腺癌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本钱病。故医治上多选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1.肝胃不好证 症状:厌恶、吐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30克,八月札30克,生苡仁60克,莪术15克,广木香9克,香附15克,元胡15克,柴胡9克,枳壳10克,白毛藤30克,焦三仙各15克。菝葜30克。 2.湿浊阻恶 症状:胸脘痞闷,头身困重,厌恶欲吐,纳呆,腹部隐痛,身目俱黄,黄色晦暗,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菝葜20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石见穿30克,山慈姑30克,甘草5克。

胰腺癌治疗方法

胰腺癌手术切除癌肿是早期治效办法。胰腺癌细胞对化学药物不灵敏,作用欠安。比来有人展开植入放射源的胰腺近距离放射医治,对延伸生存期有必定作用,且止痛作用显着。不过单纯的放疗并不能延伸生命、进步生存率,故当前专家们已将该办法与化疗或其他疗法连系的归纳医治。中医中药可改善表现和延伸寿数,增强机体的抗病才能,推迟病人的生存期,与放化疗同用时还可削减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胰腺癌晚期医治有哪些办法? 胰腺癌晚期发作多处分散搬运,手术切除等部分治作用果欠安,全身性医治愈加重要,故胰腺癌晚期医治是中西医连系的归纳医治。 相比之下,胰腺癌晚期的中医归纳医治不比化疗差。如病人化疗今后,毒副作用十分大,不能耐受,也可以试试中医归纳医治。中医的归纳医治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汤剂,静脉点滴的中药,还有中成药、针灸和食疗。胰腺癌晚期常用的中成药物为华蟾素片,身体状况良好且无消化道反响的可服用西黄丸。 中医医治胰腺癌的办法有哪些呢?荆门掇刀医院中医肿瘤科刘献周主任温馨提醒您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胰腺癌归于中医“伏梁”、“痞块”、“黄疸”、“积累”等领域。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而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湿浊阻滞,气滞血瘀日久形本钱病。故医治上多选用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破积散结等法。常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肝胃不好证 表现:厌恶、吐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据按,心烦易怒,发热,黄疸,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清热 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八月札,生苡仁,莪术,广木香,香附,元胡,柴胡,枳壳,白毛藤,焦三仙各。菝葜。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菝葜,陈皮,法夏,石见穿,山慈姑,甘草。 气血淤滞证 表现:胸腹胀满,厌恶,吐逆或呃逆,纳差,痛苦继续不移,或阵发性加重,夜间尤甚。腹中痞块,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质青紫或瘀斑,脉细弦或涩。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制香附,乌药,延胡索,红花,赤芍,丹参,炮山甲,八月札,浙贝母,菝葜,藤梨根。 气血两亏证 表现:面无人色,消瘦,厌倦无力,爪甲色淡,腹胀,胸腹隐痛,腹部包块,舌质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数。

大数据+精准医疗

大数据+精准医疗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在医疗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一、临床操作 在临床操作方面,有5个主要场景的大数据应用: 1.比较效果研究 通过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数据和疗效数据,然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疗途径。 基于疗效的研究包括比较效果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CER)。研究表明,对同一病人来说,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不同,成本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精准分析包括病人体征数据、费用数据和疗效数据在内的大型数据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临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法。医疗护理系统实现CER,将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比如避免那些副作用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不足。从长远来看,不管是过度治疗还是治疗不足都将给病人身体带来负面影响,以及产生更高的医疗费用。 2.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目前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的条目,比较其与医学指引不同的地方,从而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部署这些系统,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索赔数,尤其是那些临床错误引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与优缺点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与优缺点 1.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胰腺癌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胰头癌:主要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术)以及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Whipple术是胰头癌最经典的根治手术方式,切除范围一般包括远端部分胃、十二指肠、胰头部及胆总管下端,清扫胰头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横结肠系膜根部以及肝总动脉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PPPD术保留了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肠胃反流受到部分阻止,改善了营养状况;另外不必行胃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较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但有学者认为该术式对幽门下及肝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不充分,可能影响术后效果,因此主张仅适用于较小的胰头癌、十二指肠球部和幽门部未受侵者;另外,临床上可发现该手术后有少数病人发生胃潴留。胰腺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周围邻近的门静脉和肠系膜上动静脉,以往许多学者将肿瘤是否侵及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作为判断胰腺癌能否切除的标志,因此切除率偏低。随着近年来手术方法和技巧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对部分累及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者施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将肿瘤和被累及的血管一并切除,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重建血管通路。但该术式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尚有争论。由于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应谨慎选择。 胰体尾癌:有单纯胰体尾切除术、扩大的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联合脏器切除术。 全胰切除:胰腺癌行全胰切除术式基于胰腺癌的多中心发病学说,全胰腺切除后从根本上消除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胰漏并发症的可能性,但有糖尿病和胰外分泌功能不全所致消化吸收障碍等后遗症。研究表明全胰切除的近、远期疗效均无明显优点,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只有全胰癌才是绝对适应症。 内引流手术: 单旁路手术:胆肠吻合,主要有胆囊十二指肠吻合、胆囊空肠吻合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优点可以引流胆汁,解除黄疸,为放化疗做准备;缺点是部分患者将来可能会出现十二指肠梗阻,且无法解决胰液引流问题。 双旁路手术:胆肠+胃肠吻合,适用于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优点可以解除十二指肠梗阻;缺点是胰液缺失,消化功能降低,内外分泌功能受影响。 三旁路手术:胆肠+胃肠+胰肠吻合。优点是胰液问题得到解决;缺点是手术相对复杂,难度高,且术后胰瘘问题存在。 外引流手术:胆囊造瘘或胆总管T管引流术:在用于肿瘤无法切除的患者中,操作简单,引流效果确切。在用于根治手术前准备中,除可改善肝肾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感染机率、提高免疫能力外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618705152.html,/news杨教授特别指出,还可在术中初步探查肿瘤,明确能否行二期根治性手术。内镜下鼻胆管或内支架引流(ERCP+ENBD):优点是创伤小;缺点是术后胆管周围水肿严重,增加二期手术难度,且因术中导丝、导管或支架反复通过肿瘤部位,可能引起肿瘤转移。PTCD或ITCD:一般用于全身情况比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法行ERCP的病人,引流效果不确切。 2.化疗: 静脉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Fu、丝裂霉素、顺铂等,近年来健择作为胰腺癌的一线用药开始应用于临床,取得比以往药物更好的疗效,但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静脉化疗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介入化疗:华山医院在国内率先将介入化疗应用于胰腺癌的治疗中,发现可增加局部药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肿瘤的精准医疗:概念、技术和展望 杭渤1,2,束永前3,刘平3,魏光伟4,金健1,郝文山5,王培俊2,李斌1,2,毛建华1 摘要精准医疗是指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肿瘤为一复杂和多样性疾病,在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异质性,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症患者,对抗癌药物反应迥异,因此肿瘤学科成为精准医疗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组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精准医疗的可行性。本文介绍精准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基础和意义,简述近年来在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实施精准医疗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首次将其分为间接方法(生物标志物检测及诊断)和直接方法(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在抗癌药物直接筛选的应用),最后扼要阐述精准医疗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分子组学生物标志物检测病人源性细胞和组织 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Concept, technology and perspectives HANG Bo1,2, SHU Yongqian3, LIU Ping3, WEI Guangwei4, JIN Jian1, HAO Wenshan5, WANG Peijun2, LI Bin1,2, MAO Jianhua1 Abstract Precision medicine is defined as an approach to person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mics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Human cancer is a complex and intrinsically heterogeneous disease in which patients may exhibit similar symptoms, and appear to have the same pathological disease, for entirely different genetic reasons. Such heterogeneity results in dramatic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currently available anti- cancer drugs. Therefore, oncology is one of the best fields for the practi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The availability of omics- based big data,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paves a way for precision medicin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cept, found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n, various current available biotechniques in precision medicine are evaluated and classified into indirect (biomarker-based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and direct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s for direct anti-cancer drug screening) categories. Finally, perspectives of precision medicine as well as its facing challenge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 precision medicine personalized medicine omics biomarker detection patient-derived cells and tissue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迈向精准医疗: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报告中,对“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和措施做了系统的论述[1]。报告探讨了一种新的疾病命名的可能性和方法,该方法基于导致疾病的潜在的分子诱因和其他因素,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病人症状和体征。报告建议通过评估患者标本中的组学(omics)信息,建立新的数据网络,以促进生物医学研究及其与临床研究相整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将“精准医疗计划”作为美国新的国家研究项目发布,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让每个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和医疗,从而“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此举措很快得到了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医学界的热烈响应[2, 3],当然也包括来自医学界和社会的争议。 1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医疗1.1 定义 什么是精准医疗(又称精确医学),其与通常所讲的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又是什么关系?精准医疗就是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如基因组信息,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个体化医疗利用诊断性工具去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尤其是遗传性标志物,然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情况,协助决定哪一种预防或治疗干预措施最适用于特定的患者。通俗地讲,个体化医疗就是考虑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药物治疗因人而异,为理想化的治疗。而精准医疗着眼于一组病患或人群(图1),相对于个性化医疗针对个体病患的情况更为宽泛,更可行。两者有共同的内涵。也有医疗和研究机构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如杜克大学的“精准和个体化医疗中心”。 图1精准医疗的核心Fig. 1 Heart of precision medicine

中药治疗胰腺癌

中药治疗胰腺癌 腺胰癌虽然较不常见,但是由于其发展较快,易发生转移,病程较短,而引起人们重视。本病在中医临床多属于"积聚"、"黄疸"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腹痛、脘腹不适、胀满;肝气犯脾,脾气虚弱,故见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则发为黄疸,病程迁延日久,气滞血淤,热毒内结,则见腹块。 一、中医治疗胰腺癌的优势 中医治疗胰腺癌在我国很早就有记载,并且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治疗胰腺癌被很多患者所接受。胰腺癌的中医治疗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治疗胰腺癌有很强的整体观念 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癌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中医治疗胰腺癌能减轻“三板斧”的毒副作用 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胰腺癌常规治疗的三板斧,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这三板斧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胰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胰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倘若在胰腺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医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有些中药(甚至还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如果在胰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医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中医治疗胰腺癌可扶正祛邪 采用中医治疗胰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疗手段、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患者病后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进行综合分析,再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多数胰腺癌患者属于本虚标实的情况,因此在治疗上要扶正培本,抗癌祛邪,具体方法包括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健脾益胃等。尤其是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化疗的,这类病人常会出现气滞、血淤、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身体较为虚弱,中医药治疗可能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采用扶正、滋阴、补气、补阳、养血、排毒、软坚、祛瘀、解郁等扶正培本中医治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完善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成药都应用到胰腺癌的治疗中来,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病例一: 郁先生,40岁,金华市机关工作。06年10月发现黄疸,血清糖链抗原CA19-9高达1200 U/ml。11月份确诊为胰腺癌晚期,肿瘤已经有 6×7cm大小。病人准备开刀手术,后发现肝脏胰腺粘连,担心容易造成 大出血,而没有进行手术,所以只摘取了胆囊。12月份的时候郁先生进 行了化疗,一个疗程下来无作用。此后病人去了上海某权威医院,该院

胰腺癌手术后放疗有多大伤害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一旦出现胰腺癌的症状,需要积极的治_疗。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_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多学科、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_疗方法,如术后联合放疗有助于抑杀残癌,预防病情反复,但放疗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那胰腺癌手术后放疗有多大伤害呢? 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病理分型、病理分期、体质、手术的方案、手术的效果不同,术后制定的放疗方案也是有所差异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其中以局部反应为主,比较常见的有放射性炎症,如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退,但严重的会出现咳嗽、胸痛、气短发热甚至是呼吸衰竭等;皮肤损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皮,湿疹,水泡等,严重时会出现糜烂、破溃;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反应,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乏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影响治_疗的顺利完成,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改善和预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_疗手段,而胰腺癌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治_疗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患者通过手术、放疗后虽然看上去肿瘤缩小或消失了,但还是会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因此还应重视全身性的治_疗。而中医预防胰腺癌复发、转移的理念与西医不同,是通过整体调理。中医治_疗胰腺癌从患者的整体出发,不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癌肿,更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患者元气,调节患者机体内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逐步稳定癌环境,抑制肿瘤生存繁殖,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另外中医还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提高放疗的疗效,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在治_疗胰腺癌上优势独特,整体观念较强,能够从患者的全身着手,辨证施治,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_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_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路雨(化名),女,胰腺肉瘤,河南新乡人 2017年初,路雨因进食不畅、皮肤黄染,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肉瘤。由于病情危重,女儿立刻安排她在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切除。可谁也没想到,2017年4月26日复查显示:肝尾叶见大小约1.3x1.1cm异常信号,考虑转移。医生建议化疗,可路雨自手术过后身体便变得很差,高烧不止,体重仅80多斤,家人怕老人身体耐受不住。后经人介绍,于2017年5月19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诊。10剂药吃完,路雨烧就退了,恶心呕吐也减轻了,想吃东西了。看到疗效不错,6月2日她就去希福医院复诊了,取了22天的药。从这以后,药吃完,其女儿便亲自去取药,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2019年5月30日,家属再次复诊,反馈道:复查彩超显示:“肝、胆、胰、脾、肾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2017年4月26日的检查结果,肝尾叶上的病灶已经消失。精神、气色、饮食、睡眠都相当不错。" (以上为真实治_疗案例,在实际治_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_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胰腺癌患者术后放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防治工

治疗胰腺癌有效的中药秘方

如今癌症比较多发,而胰腺癌就是一种高发性的癌症,对于胰腺癌的治疗,手术,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除了这些,中医药也是患者常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胰腺癌有效的中药秘方。 在临床上,虽然手术,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但是手术对于早期患者有着很好的效果,一旦发展到了中晚期,即便是手术复发的风险较高,而放化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案,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其实如果能在手术,放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佳,降低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生活中,有些患者选择中医治疗,会选择中药秘方治疗疾病,可能有些秘方确实能起到效果,但是专家介绍,一种偏方,秘方不是适合所有病人,也并不是所有的偏方都是有效的,不当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抗癌之路不要寻求速战速决,所以追求偏方也不能盲目。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治疗,需根据病情来定,并非像有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切忌有病乱投医。在中医治疗癌症上,拥有比较成熟的理念的,帮助了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命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应用广泛,该疗法是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医学理论有机嫁接,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治疗胰腺癌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岳翠,女,49岁,平顶山鲁山县董周乡人,2011年1月确诊胰腺癌肝转移,腹腔转移,淋巴转移,化疗一个疗程病情加重,西医认为病人最多能活3个月,西医放弃治疗后,病人于2011年1月25日找到袁希福就诊采取三联平衡疗法方案进行保守中医药治疗,后奇迹发生,病人身体康复,2012年8月31日病人女儿找到袁希福就诊拿中药巩固治疗并介绍患病的亲戚来找袁希福治疗。在会诊现场她们讲述了,岳翠最近的身体情况!鼓励广大病友要有康复信心!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治疗胰腺癌的秘方虽然比较多,但是患者也不能盲目的使用,最好是到正规的中医院,当面诊治,对症治疗,这样疗效比较有保障,也能节省治疗费用,让患者少走弯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