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 先秦学术思想与文学批评 • 其一,先秦各种政治、道德思想中搀 杂着文艺思想。 • 其二,先秦哲学思想中孕含着文艺思 想。 • 其三,先秦史学著作中孕含着文艺思 想。
2、先秦文学批评的主要成就
① 文学观的萌芽。 孔子言“文”,是文化或文化典籍, 还属广义之文学,其孔门四科(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之一的文学也泛指 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古代文献。 先秦时期,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出来, 成为独立之文学。《尚书》有“诗言 志”,孔子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之论。
2、“诗言志”说的影响
儒家重礼乐的政治教化功能。 墨家对礼乐持否定态度,认为兴礼乐花费 大量人力与财力,不利民生。 法家视文艺为消遣之物,无助于法治。 道家亦认为统治者纵情声乐,有害于民。 这样围绕礼乐文艺之功用就形成了两大对 立的观点:一者推崇礼乐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 一者否定礼乐文艺的价值功能。 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
③ 诗言志:中国文学批评的开山纲领。 《尚书· 尧典》载:“帝曰:夔!命汝典乐, 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 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 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 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是距今约 2300—3000 年间的 一部官方文件总集,因荀子推重故广为传诵。 秦时伏生熟懂《书》,秦焚之,亡数十篇,藏 得 28 或 29 篇。这段文字既说明了诗的本质在 言志,又说明了诗的功用。
② 以儒家诗论为中心的文学批评产生。 先秦时代,《诗经》中的一些篇什就表 达了诗论思想。如《魏风 · 园有桃》“ 园有桃 ,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 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表达了借文艺表达心之忧伤的创作观,为后 世发愤著书之先声。 《尚书· 尧典》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的文艺本质观。《左传 》中的季札观乐以文艺与政治相通来批评歌 乐舞艺。孔子评论《诗经》中提出了一些文 艺思想。
无相夺伦:不错乱秩序。神人以和:神人融洽 和合。於:叹词,乌。击石拊石:重击又拍打 石磐。百兽率舞:声音感动得各种动物(或戴 百兽面具的人们)也一齐舞动起来。 言志之志为何义?有两说,一说为志向、 志意与怀抱;一说为情感与志意兼有。如从与 原当时语境上看,应指第一义,此时尚不重情 。自魏晋后,尚重诗以道情。故至唐孔颖达便 有“情志一也”之说。至今,诗言志之志的涵 义,仍有争议。但此一命题影响几千年以来的 诗学本质观,则是不争的事实。
一、先秦文学批评概述
•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批 评的发育萌芽期,许多文学批评 观都在这一时期产生。特别是儒、 道两家对立又互补的文学批评思 想也是这时形成的。
1、先秦思想文化对文学批评 的影响
先秦文化思想主要集中于周王朝的礼乐 文化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中。
① 礼乐文化与文学批评
周王朝崩溃后,礼崩乐坏,新的士人围 绕礼乐制度展开了讨论,其中先秦对礼乐功 能的认识属文艺美学理论范畴。 乐,在歌乐舞三位一体时代不单指音乐, 泛指歌乐舞艺术。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 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 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 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 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 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 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 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 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 “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 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固定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 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
பைடு நூலகம்
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
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 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 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先秦最早关于音乐的评论见于《左传》中 记载的季札观乐:公元前544年,吴王诸樊的 兄弟季札出使鲁国,观赏了鲁国歌乐舞,并作 出评论,其批评之标准与方法是将歌乐舞当作 社会政治状况的反映。通过乐声来观看政治的 兴衰。如他从《周南》《召南》之乐中听出其 政治礼乐制度(礼教)基础之坚实,从《郑风》 之细碎听出百姓之怨声和国亡之先声,从《齐 风》之泱泱听出其国前途之广大等等。 • 张少康评说:季札将文艺完全政治化是片 面的,影响到后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艺思想。
1、“诗言志”说的意义
• 第一、强调诗歌表现诗人之志,即诗人的志向怀 抱。这表达了先民对诗乐的本质的认识。 • 第二、认为言志能对道德教育、社会政治产生影 响。这表达了先民对诗乐的教化功用的认识。
• “诗言志”说在战国时期成为一种流行的观点。如《左 传•襄公二十七年》云:“诗以言志。”《庄子•天下篇 》云:“诗以道志。”《荀子•儒效》云:“诗言是其 志也。”所以朱自清说它是中国诗学“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辨》)。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礼”“乐”在统
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 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 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 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
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阶级思想。
夔:乐官。典:掌管。胄子:贵族弟子。 直而温:正直而温和。宽而栗:宽弘而庄栗谨 慎。刚而无虐:刚毅却不苛虐。简而无傲:简 易而不傲慢。诗言志:诗用来表达志意。歌永 言:永即长;歌咏其义以长其言,增加感染力。 声依永:声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声 音高低与长言相配。律和声:用六律六吕以协 和声音(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 则、无射;六吕:大吕、应钟、南吕、林钟、 仲吕、夹钟。六律六吕以应12个月的音气)。 八音克谐:八种乐器的音达到和谐(八音:金 /铜钟,石/石磐,土/埙,革/皮鼓,丝/琴,木/ 木制击乐,匏/笙,竹/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