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一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本文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从而让积极心理学能更好成为人类的福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身心健康和谐消费心理咨询积极幻想1 引言提到心理学,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长期以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和病态人格及异常行为,而正常行为却常被忽视。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义。
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并从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哈佛等众多高校,积极心理学是最受欢迎的课程,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究竟我们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很多,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积极心理学做个简单的介绍。
2 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
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是研究人们对于挫折的一种态度的心理学。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积极心理学论文篇1:《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营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
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
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的高职生德育模式构建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高职生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目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多沿袭了普教德育模式,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对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似乎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需要有一种新的思想和思路来打破。
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恰为新时代高职生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积极心理学主张要打破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关注人、社会以及生活的积极方面,倡导利用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获得良好的生活。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对当代高职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加以思考,对高职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德育目标消极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德育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的消极化特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从“问题学生”的“问题方面”出发进行“管、纠、训”,把德育教育目标片面地理解为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当作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德育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
此外,以“学生问题”为取向的传统德育模式过分关注部分学生问题方面,忽视了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同学,注重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培养。
(二)德育思想片面化传统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对德育教育对象的问题认识过于片面化,使实践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问题的消极方面,忽视了问题本身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管理多服务少、批评多褒扬少的模式,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可以暂时性地压制学生的问题。
但这种简单的、片面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可能会通过消极的暗示作用对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产生负向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本人以及其他高职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过分关注消极问题,而忽视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式。
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学习记忆学习环境设计有效教学[论文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经验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一、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呈现的新特点(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
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还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
目前在学习领域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来自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进展,这种专业分布式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学习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学习研究的新进展已将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
研究人员正在走出实验室,去关注学习发生的真实情境。
学校中教师、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和专家都已成为研究中的互动对象。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校中的学习与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研究中对于新兴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关注更使得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能通过开发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回报。
(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由于学习研究的跨学科性,所以研究者既可以从某一专业角度解释人是学习本质,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进行理论的互补与创新。
因此,在今天的学习研究领域中,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可以说是流派纷呈、视角多元。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2)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2)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篇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分析》摘要: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研究,阐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应用意义。
关键词:心理;教育;行为一、积极心理学简介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 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 KnnonM. Sheldon) 和劳拉・金(Lawra King) 。
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与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
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
《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 年和2001 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
1998 年11 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明确了积极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2)
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2)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辅导》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的心理学界的浩大运动,它对传统心理学进行颠覆,以全新的姿态对心理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对个体积极心理健康进行培养,指引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与观念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日后的发展,这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吻合,因此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氛围建设;研究作者简介:任胜涛(1980-),男,河南清丰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岗位对于人才的心理素质需求也逐渐提高,然而反观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却呈现出了一些问题,这使得作为培养社会岗位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任务。
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单一性与陈旧性,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因此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了新的心理教育观念―积极心理学,视图以积极的心理教育为主导教育方式,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体系。
[1]一、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高职院校是为了向我国各个岗位输送应用型的人才的基地,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只关系到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否,还关系着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导向。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在这段过渡期,学生面临着过去二十余年最复杂的心理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复杂化,包括着学习、人际交往、感情等方面,会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压抑等心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国家对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当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对新环境有着新鲜感,加上学业压力较轻,因此在心理调查中都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2)
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2)推荐文章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热度:临床心理学研究论文热度:心理学专业探讨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热度:大一学生心理研究论文热度: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范文篇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本体校美术教育工作的实际特点展开分析,指出现阶段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水平的几点有效对策,值得各方人员引起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是指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心理特点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身上具有稳定性且长期存在的本质性心理特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热爱感与尊重感,不但会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造成影响,更会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促进其良性发展,学校方面就必须以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手段,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快速、良性发展。
1 积极心理学简述上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人类潜能观的促进作用之下,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但随之而来的二战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战争时期以及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被放在对战争创伤的治愈以及战后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应对上。
直至上世纪末,积极心理学才再次在心理学体系中得到广泛发展,这一时期中,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在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
本学科是通过对人类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的方式,挖掘人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以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提高人内心幸福感。
2 美术教师心理健康现存问题分析教师由于从事的是教育育人的工作,受到该职业特点的影响,需要教师在职业期间投入大量的情感与精力,以优化教学质量。
然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过度消耗,角色频繁转换的问题,导致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同样是非常巨大的。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更是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视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提升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但该时期,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群体。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生活、学习、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抑郁、挫折等心理健康问题。
真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
河北省曾对一些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障碍;0.8%-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8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数据显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6%左右。
杭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5.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国家教委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己成为大学生体学、退学、自杀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大学生心理问题在数量、严重性和复杂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积极心理学浅议论文(2)
积极心理学浅议论文(2)积极心理学浅议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压力应对策略》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它拓展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视角。
本文从对压力的积极解读、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体验、积极行动与支持系统构建等方面,论述如何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有益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压力应对策略,从而构筑有效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压力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现代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认为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应对是持续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以处理被个体认为超出其个人资源的内部或外部任务,或者说,应对是包括认知和行为的努力,用来管理心理压力的过程。
这表明,个体对情境压力水平和自身控制情境水平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个体应对策略的选择,而个体对不同应对策略的选择又会导致一系列内部或外部的结果,如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工作绩效。
如何选择压力应对策略,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向管理领域的渗透,为压力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框架。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以幸福感为中心,研究积极人格、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它改变了二战以来心理学研究偏重问题纠正、生物医学模式的研究范式,完善和平衡了心理学的功能,符合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如何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有益并具有长期效应的压力应对策略,构筑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维护系统。
一、对压力的积极解读Lazarus的认知评价理论,强调评价或解释在压力产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对压力源的诠释而不是压力源本身引起了不良压力反应,意识到并控制对压力源的解释,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Ellis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情绪和行为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而且有可逆的因果关系。
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论文
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论文所谓的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护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是研究幸福、快乐、满意的一门心理学科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论文篇一《利用积极心理学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重点是心理学家利用积极的心态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在做出积极的解释后,帮助人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从而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利用积极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健康辅导,从而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措施中图分类号:G444?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59-02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知识层面来讲,积极心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主观层面、个人层面与群体层面,积极心理学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理论研究。
在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人的主观情感体验,例如幸福满足、乐观向上、快乐充实的主观精神享受,其研究重点是强调人的幸福程度,使人能够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生活状态表示满意,使人在工作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在个人层面主要强调人的个性特点,例如工作技能、审美观、宽容心、爱心、创新力、才能、交际能力、观察力等等。
积极心理学认为要能够培养这些积极的个性特点,让人在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积极应对困难。
在群体层面主要强调建立积极的社会系统,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培养公民的责任心、公益心,让公民在社交活动中遵守礼节,在工作生活中遵循职业道德。
积极心理学站在变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的对立角度,对这两类心理学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使用了类似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与消极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要素,强调发挥人的积极作用。
在研究人的积极因素与优点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挖掘出人性的闪光点,帮助人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帮助人们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帮助人们找到幸福生活的方法,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总之,积极心理学对人们的意义非比寻常。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积极思潮,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更关注人的美德、潜力、力量等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正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它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积极思潮,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更关注人的美德、潜力、力量等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正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它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三大研究领域的可能的启示,旨在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积极人格;运动心理学中图分类号:G804。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XX)01 0067 06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kind of positive ideological trend that sprung up in America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Contrary to traditional psychology,it gave more concentration on positive character such asvirtue,potential and strength。
Its opinion is spreading around the world,and it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effect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sports psychology, to offer reference for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积极心理学探究论文(2)
积极心理学探究论文(2)积极心理学探究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
本文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人力资源开发、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人力资源开发20世纪30年代,T 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有关生活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1]。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新思潮,主要利用心理学当前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方面[2]。
前任APA主席Seligeman在1997年就任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次年他在APA大会上的发言翻开了积极心理学行动的篇章,故Seligeman及其搭档Csikzentmihalyi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
2000年他们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3]。
由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于2002年的正式出版,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4]。
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不仅得到了西方心理学家的关注,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相结合。
现今德育教育体系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中,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没有实现良好的育人目标,现在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使用积极的评价目标和手段,去除消极的目标价值取向,最后形成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代替疾病的预防目标[5]。
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取向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种理论取向为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1浅析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提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学;教育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现代心理学倡导的“积极”并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也不是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这种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要有意识地为全体社会成员寻找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力量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并进而培养全体社会成员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
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并不是部分人的一时之念,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一是人固有的积极本性,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两点在后文中有具体阐述,当这两方面结合到一起后,积极心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与积极心理学相对应的则是“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心理问题上,侧重于研究一些外在刺激带给人的消极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把人看作是一种的只会对外界强化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的动物,认为只有当你指出并纠正了他的缺点和问题,他才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心理学把这种心理学模式称为“病理式”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2)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2)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摘要】为了帮学生在完成繁重学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就需要在学校中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认知体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和发展各项综合技能和素质。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介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运用方式积极心理学作为最新的心理研究方式,主要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价值观、积极的生理健康为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积极的价值取向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克服缺点、正确的解决心理问题,营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是以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为首的诸多社会科学家共同提出的全新理论,相较于之前的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向上的品质,并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感悟、积极认知过程、积极的性格特征等方面。
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偏向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是将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全面促进个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促进发展并趋于完善的科学。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1.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发挥学生个性优势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句话“积极地心态决定人的一生”,而积极的心态主要是指自信、进取、诚实、创新、谦逊、自我调节以及抗压能力等。
而在当今这个社会,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家长们都有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就间接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的大,同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存在,使得许多学生的个性优势被压迫。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还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2)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摘要: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消极态度看待心理健康、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40—02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心理机能,重视人潜能的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
“积极”是针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消极”层面与现状而言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主流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因为传统主流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遵循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放在人及人类社会诸如精神疾病、人格问题、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极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心理学应有的其他使命。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诠释,给心理学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以促进心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1][2][3]。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2)
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2)浅述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述评》摘要:作为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的积极心理学,它产生于美国,现在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积极心理学做介绍和简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潜能;积极情绪;积极品质一、引言我们怎样才能幸福、快乐?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不快乐?怎样才能使我们保持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个挑战?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相信在我的一段介绍后,你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就是指对人类行为中积极地、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令人情感满足的因素所进行的研究。
斯里格曼等人编辑并攥写导言的一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在2000年美国心理学会所属的《心理学家》杂志上的发表,标志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积极心理学作为新的心理学思潮,运用了心理学中较为经典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通过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来使人类更加了解自我和他人,并以此来使人类更加幸福和健康。
二、积极心理学产生背景(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首先,在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的这些年里,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学术会议定期举行,出席者非常踊跃。
例如,在美国,2004年华盛顿所举办的第三次积极心理学国际高峰年会,就有390多名来自23个国家的心理学家的参加。
在中国,2006年5月香港举办了亚洲积极心理学学术讨论会。
在欧洲,意大利举办了欧洲积极心理学第二次会议。
其次,积极心理学也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在美国和欧洲有十多所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上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课程。
包括教育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人事经理、咨询心理学家等参加的由斯里格曼和本・迪安开设的“真正的快乐训练”的48小时电话课程。
2005年9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授予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这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第一个硕士学位。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从而提升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一种正在兴起的热潮》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文章对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并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主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1.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1.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在Seligman 当选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几个月后的一天,他正在花园里与5岁的女儿Nikki一起清理草坪。
Seligman 心想着赶快清理完毕,而女儿却将草到处乱扔还手舞足蹈地跳起来,Seligman就很生气地向女儿大喊。
这时,女儿走过来对Seligman说:“爸爸,我要和你谈一谈。
从三岁到五岁,我就一直是一个爱发牢骚的人,我每天都发牢骚。
当我满五岁的时候,我决定不再发牢骚了,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再发牢骚了,你能不再做一个爱咆哮的人吗?”女儿的一番话让Seligman想到在抚养孩子方面的问题、个人以及职业上的一些问题。
Seligman意识到抚养孩子不仅是要纠正他们的错误,更是要深入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去发现、增强自身具有的良好品质。
与女儿的这次经历更让Seligman意识到在心理学的科学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心理学主要有三个任务: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识别和培养天才。
但是二战结束后,战争带给人们的极大地创伤,因此心理学的重心就转变为如何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人们的心理疾病。
随后心理学的发展也就偏向于诊断和治疗个人的精神痛苦,从而出现了一大批对人的精神失常和负向情绪的研究,如离异、死亡、吸毒等。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2)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探索人类的美德,主张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不仅契合社会发展背景,而且迎合民众追求幸福的心理,因此其在学术研究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增加。
在澳大利亚旅游心理学家菲利普·皮尔斯等(Philip Pearce,et al.)的引荐下,旅游学,一门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幸福指数的学科,也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文章首先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注重条理化归纳,然后对积极心理学与旅游学的融合研究做重点述评,注重客观的应用性拓展研究介绍,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实情,认为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提升空间,创新的核心是融合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做有深度的研究。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三个创新提升方向:关注旅游社区的居民福祉,聚焦旅游与游客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关注日益庞大的老年旅游群体。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旅游学;研究应用;福祉;幸福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旅游学的成长与成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母学科(比如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的发展与成熟[1]。
本文关注心理学的新兴领域,即积极心理学对旅游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本文首先阐述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与背景、基本观点及其研究领域。
澳大利亚旅游心理学家菲利普·皮尔斯(Philip Pearce)认为积极心理学与旅游学具有本质上的共通性,都致力于传播社会正能量,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幸福指数,并于2007年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2]。
随后,积极心理学及其相关概念在旅游学研究中逐步得到应用,两者互相丰富和深化对方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认为,积极心理学为旅游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不仅能提升游客的旅游“畅爽”(flow)体验,也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亲和力、适游性、宜居性,以及旅游从业者的幸福感。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分析的相关论文热度: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热度: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论文热度: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浅析积极心理学》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研究领域意义局限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
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
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
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消极因素过多。
应当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树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1. 职业敏感度。
职业敏感度能够体现关系到髙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适用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
职业敏感度也是考虑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
通过调査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对其将來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上认识普遍不够。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大学二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5$,大学三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5%。
大学一年级学生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大学二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査人数的43$,大学三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72%。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管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对口己将來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均没有深刻的认识,普遍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所学习的知识來对所学专业进行判断。
2. 招聘信息关注度。
招聘信息关注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以及学习的方向。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0。
大学二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2%.大学三年级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89%。
对了解招聘信息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了解招料信息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其关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单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对职位本身的信息关注。
3. 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更是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视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提升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但该时期,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群体。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生活、学习、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抑郁、挫折等心理健康问题。
真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
河北省曾对一些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障碍;0.8%-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8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数据显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6%左右。
杭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5.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国家教委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己成为大学生体学、退学、自杀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大学生心理问题在数量、严重性和复杂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正是看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我国开始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出台一些文件和政策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讲课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监狱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
这些政策文件的颁布实施,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突进得到了改进,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课堂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形式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在局限于课堂说教,普通高等学校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微信等形式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条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片面化。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种目标,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多以消极目标为主,关注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心理疾病、解决方法以及如何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矫正。
但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潜能的挖掘,对大学生积极的心理个体品质的培养不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仅仅让大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症状,而对如何积极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知之甚少,导致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严重。
普通高等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待,设置了学时、学分,教学内容依照教材开展,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应用性不强,无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标相融合。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偏重治疗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存在的消极心理行为进行治疗,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规律,不重视心理健康防范性教育,导致治标不治本的现状出现。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足和偏差、心理学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程度不高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积极心理学倡导对大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挖掘和发展,反对消极的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心理学反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事后处理和解决,倡导积极的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防范性教育让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
1.更多关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关注对大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这就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仅仅注重存在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而应该将每一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都包含在内。
通过重视发展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等来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积极预防来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2.强化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过强化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来培养大学生个体积极心理品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兴趣、增强满意度、激发大学生的爱心等,这些积极情绪体验最终会融入到大学生的血液之中,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知行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导心理健康问题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倡团体辅导、交互式的心理问题处理方式,认为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具高效性,但也不否定个别咨询具有针对性的优势,认为只有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才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通过良好的人际支持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肖永春,刘明波,高山川.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2):50-55.[2]刘浩,熊奕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议[j].青少年研究,2008(1):76-79.[3]李秀梅.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大学生情绪管理[j].青少年学刊,2015(2):19-21.[4]秦安兰.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拓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4):5-8.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创新途径摘要:将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探索基于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视角探索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借鉴和吸收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在国外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我国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其中很多人关注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将核心理念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教育途径提供新视角。
1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它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1],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首次提出。
积极心理学相对于传统心理学,更注重人的正向情绪的挖掘与传达,旨在培养个体正面、积极、乐观的情绪,养成个体助人和自助的独立人格。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快乐、爱,注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等,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
(3)积极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2]。
2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2.1研究对象一致两者在研究对象上具有一致性,即“人”,均是面对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接受不同家庭教育、拥有不同人格特质、具有千差万别的个体,这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2.2教育原则一致两者的教育原则具有一致性,即“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和原则。
积极心理学旨在通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潜能,注重美德培养,帮助人们获得美好的生活。
这是两者在教育原则上的契合点,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3教育目标一致两者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实现幸福人生。
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担负着一种重大的社会重任,即从教育人、提升人、塑造人出发,进而从根本上使人超越现有的状况,在最终的价值旨归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个人潜在的积极因素,激发个人潜能,以达到个人的幸福、快乐,这是两者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为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3.1鼓励教育少,批评教育多当前,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教育者往往站在审视者的角度开展工作,批评教育成了主要手段,鼓励教育、赏识教育少之又少。
通常采用批评、说服、劝导、惩戒等方法来规范大学生言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高校学生问题与“问题学生”越来越多[4]。
现实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潜能的挖掘和积极因素的开发不足,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思维,加之对积极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营造缺乏持续性,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3.2体验教育少,理论灌输多理论灌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表现为将一些普遍的、抽象的理论观点外在地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调动学生自发进行相关知识融合与升华的积极性。
加之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社会中的“95后”,他们崇尚个性,向往自由发展空间,渴望被认同和尊重,富有主见,传统的理论灌输往往忽视了情感体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和抵触心理。
有研究表明,目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心理问题就是“逆反心理”[5]。
实际工作中,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将理论灌输与个人实践体验相结合、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化,实现“入脑”“入心”和“入行”。
3.3思想和行为问题关注多,心理和美德培养关注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思想和行为方面是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问题学生”,而心理和品德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道德素质下滑,诚信意识欠缺,荣辱观不清等。
3.4学校教育功能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在大学教育阶段,对于学校来说,辅导员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目前我国按照1∶200的比例配备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