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归纳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12
总结:资源的最优配置条件: (1)交换的P最优条件:
MRSAXY=M RSAXY
(2)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TSCLK= MRTSDLK
(3)交换和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SXY=MRTXY
2
MRSAXY=MRSAXY
16
总结
1. 什么是帕累托改进?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2. 什么是经济效率? 3. 什么是埃奇渥斯盒?如何使用? 4. 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5.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经济效率? 6. 什么是生产的可能性曲线?为什么凸向右
上向?
17
练习
1)帕累托改进是指:
A)至少有一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增加 B)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都增加 C)至少有一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增加,而且没 有一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在此过程中受到损害 D)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增加,同时也有一 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受到损害,但增加的福利 足以弥补另一部分人受到的损害
2)理论依据准确 3)分析具体
4)书面整洁,最好电脑打印。
20
5)字数1000~1500字 6)所引文献注明出处 四 交作业时间12月28日
21
注:经济效率的两个层次: (1)经济个体的内部效率 (2)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3
引例:如何确定状态A 优于状态B?
假设有甲乙两方,他们对AB的态度为
甲方
乙方
A>B
基本 A>`B A>`B A>B
一致
A = `B A = `B A>B
A < `B A < `B t;`B A =B A>`B A < B
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
26
本章主要内容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律: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 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中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 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1 福利经济学概述 2 市场在生产领域有效的分析 3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4 福利经济学的政策与影响
2
一. 福利经济学概述
1 基本概念
福利与效用 福利经济学
2 历史沿革
旧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
3
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 消费者剩余
3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基本概念
1
2
3
福利是指幸福和利 益。个人福利的总 和是社会福利。在 社会福利中,能够 直接或间接用货币 衡量的是经济福利。
29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0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31
三. 市场在分配领域无效的分析
小结:
市场竞争可以在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 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使财富总量最大化;但是市场竞争 对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却是无能为力的,帕累托改进在 分配领域失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最大化。因此, 应该强调政府干预,从而实现社会成员收入的公平化。
经济福利是福利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 费商品或服务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有两种衡量方法: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 用。效用与福利在 重要方面是等同的, 但在使用上存在一 定差异。
福利经济学是从生产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 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 间的分配两方面,研 究社会福利最大化以 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 策问题的一门经济学 分支学科。
福利经济学(概念)
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福利。
2.帕累托改进: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3.帕累托最优: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4.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0,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5.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6.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7.次优原则:当现实经济状况不能全部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时,根据现实条件确定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8.补偿原理:如果进行某项政策变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假设受益者可以弥补受损者的损失并且有剩余,那么该项政策变革就是可取的。
9.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10.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13.消费者剩余: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4.生产者剩余: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
15.补偿剩余:是指当价格变动之后,如果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并且限制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购买没有补偿效应时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在这种情形下应从消费者提取或给予的货币量。
16.补偿变差:是指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
(员工福利待遇)福利经济学概论最全版
(员工福利待遇)福利经济学概论福利经济学概论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壹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区别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据称,实证经济学是排除了社会评价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说明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运行,回答“是”和“不是”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作出社会评价,回答是“好”和“不好”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西方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
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且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福利经济学-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壹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福利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福利经济学作为壹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首先出现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
1920年A.C.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壹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第壹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和政治的全面危机。
福利经济学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首先是英国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家承认,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由于第壹次世界大战变得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导致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等国的壹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
第九章 福利经济学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一)帕累托标准(教材P250-252) 帕累托标准(教材 )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阿尔弗雷多·帕累托 意大利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多 帕累托 对资源配置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提出了判 断的标准。 断的标准。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帕累托假定了一个简单的模型:社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 会中只有甲、乙两人,面对的资源只有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A和 。 两种可能的配置状态 和B。对A和B的好 和 的好 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坏,甲、乙可能都有各自的看法。
(二)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即根据已确定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2、以边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 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 策方案。 策方案。
(三)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P252) 帕累托最优状态(教材 帕累托最优状态 )
又称经济效率, 又称经济效率,指任何改变都不可 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 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的资源配置状态。或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说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附:旧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命题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 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 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 福利就愈大。 福利就愈大。 他认为, 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 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 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 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福利经济学归纳
福利经济学归纳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它旨在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管理社会资源以提高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跨越许多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政策等。
本文将对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应用领域、政策实现和争论进行归纳。
一、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即通过调节资源配置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包括个人和群体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面的福利,如收入、教育、安全和健康等。
福利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工具是福利函数和效用函数。
福利函数是一个用于衡量社会福利的函数,它将个人的福利聚合在一起以产生总的社会福利。
效用函数定义了一个函数,可以衡量一个个人或社会行动产生的效用。
福利经济学在衡量福利和效用时考虑了市场和成本效益分析,以优化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福利经济学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福利领域,如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福利等。
1. 卫生保健福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卫生保健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卫生保健资源有限,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卫生保健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保险、支付政策和医疗费用控制制定,可以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和高效。
2. 教育福利经济学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由于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最优化的资源分配策略。
另一方面,福利经济学通过制定受教育者的激励机制、资助教育和解决教育不平等等政策,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高效的教育资源分配。
3. 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主要应用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福利经济学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福利计划的目标、价值和效果,并提供制定福利决策所需的经济分析和评估。
三、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福利经济学的政策实现需要考虑一系列的经济学原则和工具,如效用最大化、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干预等。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 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都是 帕累托最优的 。 • 自由市场在均衡时,是帕累托有效的。 • 第一定理是讲如果企业都追求利润, 每个个人都追求自己的效益最大化, 市场自然就可以达到一个社会最优的 资源配置。(张维迎)
• 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状态是微观 经济学里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 是实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的一 个重要概念和判断准则,通过福利 经济学第一定理,对实证经济学里 的基本研究对象加以规范分析,这 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一微观经济 学原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 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 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 •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自由竞争的 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率的,因为资源 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 并且市场决策有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 具有时效性、目的性、相关性等特征。 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自发 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 • • • • • 条件 1. 完全竞争 2. 没有外部性 3. 没有交易成本 4. 完全信息 5. 不存在规模经济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 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 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 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 最优状态均可以通过市场均衡实现。 • 第二个定理讲任何我们所希望的社会资源 配置都可以通过给定一定的收入分配结构, 所有权结构,而且通过市场达到。
• 有时收入分配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这并不能否认市场的作用。 • 如果社会不愿进行收入分配,那么 政府可以通过总量再分配来改变资 源的初始禀赋。
第九讲福利经济学
六 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非常理想的市场,有效率并且能够 使得资源达到帕累托最优配置。但是,实际上这都是 事先假设了很多的前提。如果没有了这些前提,完全 竞争的状况是不一定满足的。这时市场难以发挥作用 进行资源的配置,这称作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如下:
1.由于垄断的存在,价格将大于边际成本。 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是等于边际成本。
可是,实际中交易成本通常是很高的,进行谈判 通常是非常昂贵的,以至于是不可能的,因此由 政府来使用税收或者补贴的手段来解决外部性的 问题是通常是有效率的。
但是,由于经济是不断动态发展的,因此这种方 法也最好要慎重才行。因为,刚规定的税率或者 补贴方法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马上就农田是受到保护的,即不允许随意受到 污染,那么造纸厂将会向农民们付费,按照给农民造 成的成本付费,这样最后厂商的成本线变成了MSC, 均衡点为Q*。
4,虽然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论产权归谁所有,总 是能达到社会产出的效率点,但是当产权不同时,财 富的分配是不同的。假设造纸厂有权污染,他们就会 收到农民的付费,因此他们的财富增加。
第九讲福利经济学
一.福利、效率和公平
庇古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认为福利是指个人获 得的效用和满足。
莱夫特威奇则把“福利”定义为“组成一个经济社会 的人们的幸福状态。
但从经济涵义上来说,只有那部分可以直接或间接用 货币来计量的福利才称的上“经济福利”,而只有 “经济福利”才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但是,如果农民有权拒绝被污染的话,那么农民将收 到厂商的付费,这样农民的财富增加。
因此,在无交易费用的经济中,改变产权仅仅是改变 财富的分配,而对于最终的社会产量是没有影响的。
四、 庇古税
解决外部性还可以通过政府征税或发放补贴的办 法来解决。基本的思想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在他的 《福利经济学》中讨论过的对污染征收庇古税的思想。
公共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本文将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与社会福利相关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分析个体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来评估不同政策对福利的影响。
在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通常以个体的满足程度或幸福感来衡量,而政策的目标是最大化整个社会的总体福利。
二、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边际效用理论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即每额外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理论指出,个体在追求最大化福利时会考虑边际效用的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福利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个体对商品的需求曲线,并进一步分析市场供需情况。
2. 市场失灵理论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并非总能实现最优的资源分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给除市场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教育的外部效益)或负面的(如环境污染)。
公共物品指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排除使用并且使用一个人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物品,例如公园和国防。
3. 福利分析工具福利经济学采用一系列工具来评估不同政策对福利的影响。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成本-效益分析和社会福利函数。
成本-效益分析用于评估政策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效益,以此为基础决定政策的实施与否。
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将个体福利综合考虑的函数,用于比较不同政策的社会福利水平。
三、福利经济学的应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用于学术研究,也广泛应用于实践中的政策制定和评估。
1. 收入分配政策福利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财富再分配方案,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 税收和社会保障福利经济学可以用来分析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
案例:例如他有一本书,你有一个梨子。
如果你喜欢吃梨,他喜欢看书,那么现在的这种产品 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你和他都喜欢看书,相互交换的结果,就会使他 的利益就受到损失,这种状况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你和他都喜欢吃梨,相互交换的结果,就会使你 的利益就受到损失,同样这种状况也不是帕累托最优 状态。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K
LY
Y’s L
Production Contract
Curve OY
KX
X’s K
OX
C
E1
QY3
LX
X’s L
KY
E3
E2
QX3
Y’s K
QX1 QY2
QX2 QY1 L
(三)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产品 交换曲线的斜率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 率相等。也既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体系 中,消费者优。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 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 ,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 消费。
(2)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 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 的效用。
(4)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
Y I1 I2 I3 I4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 异曲线代表的满足 程度越低,效用越 低;否则越高,因 为高位的无差异曲 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第二定理:假设所有的个人和生产者都是以 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通过竞争机 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前提是对个人和 企业进行了适当的综合税收和转移支付。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得概念:福利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得评价与判断得学科,就是从福利得角度对经济体系得运行进行社会评估得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得心理满足,就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得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就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得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得基础,也就是讨论收入再分配得合理性得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就是什么样得”运行机制等得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得事实、情况与关系。
●规范分析:就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得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与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得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得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得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得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得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就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得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与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与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得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得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得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福利经济学
2.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 有生产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即是: RTSLkC=RTSLkD 其中,L和k是任意两种要素,C和D是任意两个生产者。 3.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 于它们的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即是: RCSXY=RPTXY 其中,X和Y是任意两种产品。 当上述三个边际条件均得到满足时,称整个经济达到了 帕累托最优状态。
四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LB a’ •g’ c’ e’ kC OC Q ⅢD LC ⅠC ⅡD • d’ ⅠD •f Q’ kD b’ ⅢC ⅡC OD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公式是: RTSLkC=RTSLkD 如果在初始的分配中,生产者C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生产者D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5。这意味着C愿意放弃1单位的L来交换不少 于3单位以上的k,就增进了自己的福利;另一方面,D愿意放弃 不多于5单位的k来交换1单位的L。因此,D愿意放弃不多于5单位 的k来交换1单位的L。 因此,D若能以5单位以下的k交换到1单位的L,就增进了自己的福利。 由此可见,如果生产者C用1单位L交换4单位的k,而生产者D用4 单位k交换1单位L,则它们两个人的福利都得到了提高。 这时存在着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RPTXY=ΔY/ΔX=1 生产者少生产1单位的X 可多生产1单位的Y RCSXY=ΔY/ΔX=2 消费者少消费1单位的X 可多消费2单位的Y
消费 -1 1/2 -1/2
首先将帕累托最优条件综合表述如下。尽管前面是在两 个消费者、两种产品、两个生产者、两种投入要素的 简单情况下推导出这些条件的,但它们显然也适应于 多个消费者、多种产品、多个生产者、多种要素的一 般情况。 1.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 消费者都相等。用公式表示即是: RCSXYA=RCSXYB 其中,X和Y是任意两种产品,A和B是任意两最优状态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 帕累托认为,在分配标准既定时,现状的改变如果使 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 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这种改变就不利;如果使一些 人福利增进而使另一些人的福利减少,那么对整个社 会来说,就不能认为这种改变有利。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社会实现经济运行目标所需要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旧福利经济学,庇古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则被称为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
他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他根据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加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而要增加社会产量就必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自由竞争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庇古提出收入分配均等化,就是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政策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于福利设施,让低收入者受用,通过这一途径实现“把富人的一部分钱转移给穷人”的“收入均等化”,就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极大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概念和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的计算。
他把“最大多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的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有效地配置。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
W=W(UA,UB),表示二人社会的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社会福利水平相 同而效用组合不同的点的集合。假定它 和单个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一样。
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效用可能性 曲线UU’和社会无差异曲线W的切点,表 示在既定条件下,社会福利极大点。
假定三个人的偏好次序分别为
(a,b,c)1,(b,c,a)2, (c,a,b)3 对a,b进行投票,结果是:
(a,b)1,(b,a)2,(a,b)3,社会是(a,b) 对b,c 进行投票,结果是:
(b,c)1,(b,c)2,(c,b)3,社会是(b,c) 对a,c进行投票,结果是: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
状态
看不见的手定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 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 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最优条件:MRSAXY=MRSBXY 生产的最优条件:MRTSCLK=MRTSDLK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MRSXY=MRTXY 当经济同时达到上述三个条件时,便 达
帕累托最优状态: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 配置状态,当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 在时,即在该状态下的任何变动 ,都不 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 何人的状况变坏。
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状态时最有经济 效率 。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包括生产最 优、交换最优、生产和交换同时最优。
图11-7,P363
三、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单个人偏好的有序性 得不出社会偏好的有序性。即不存在社 会福利函数。
阿罗的证明过程:假定三人社会,1、2、 3分别代表三个人;存在a、b、c三个社 会状态;每人的偏好严格有序,偏好有 传递性;社会偏பைடு நூலகம்按大多数规则得出。
福利经济学归纳
福利经济学归纳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成效的评判与判定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样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点1、旧福利经济学(明白得)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照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差不多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幸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经济学原理》第9章福利经济学-精选文档
第一节 经济效率
一、三个概念 •帕累托标准
•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
5
1、 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 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 有A优于B,这就是帕雷托最优状态标准, 简称为帕雷托标准。
6
问题:
一条溪流之水终年不断,旅 游至此的人取点水喝,并不 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供水。
21
分析
• A地的人会将棉花贩到B地,以2斤棉花换1斤小麦;B地 的人会将小麦贩到A地,以1斤小麦换5斤棉花。随着两 地之间的贸易,A地的小麦越来越多,B地的棉花也越 来越多,再继续交换的话,交换比例就会发生变化,A 地的MRS不断降低,B地的MRS不断提高。
• 只要交换能使两地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交换就会进行 下去,当两地的MRS变得相等的时候,进一步的交易 就会停止。
3
消费者的效用计量和比较问题
• 张三和李四都消费了一个苹果,我们无法证明 张三得到的效用就比李四高,反之亦然;如果 张三拿走了李四一个苹果,张三的效用提高了, 李四的效用降低了,但社会的总效用是提高了 还是降低了,我们仍然无法判断。 • 既然我们无法比较各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 就无法说明一种收入分配状况是否比另一种收 入分配状况更好。
当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产品的分配未达 到帕累托最优。
19
谁傻~谁都不傻~
我有个苹 果,但我 要梨
交换
那个傻冒竟然 要梨,苹果我 的~~
我有梨,但 我想吃苹果
我有梨了, 哈哈哈!!
20
Example:
• 假设有A、B两地。A地棉花丰富而 小麦稀缺,1斤小麦可换5斤棉花 (MRS=5);B地小麦丰富而棉花稀 缺,1斤小麦可换2斤棉花(MR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
其主要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第二章 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第一节 帕累托原理1、帕累托改进(社会改进的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 帕累托改进的三种情况:(理解)(1)全体社会成员福利都有所改善,此时改革最理想,是可取的。
(2)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其他人福利并未减少,是可取的。
(3)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同时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造成不利影响,此时改革是否可取,难以确定。
● 帕累托改进的两种类型:(理解)一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我们叫做效率式改进(EI ); 二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我们叫做罗尔斯改进(RI )。
2、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 帕累托最优的三种类型1、生产领域中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下无论如何改变投入要素组合,要使一种产品产量增加,就必然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2、交换领域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无论如何改变交换比例,在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下降。
3、双重帕累托最优:既要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又要实现商品组合的最优化,就是达到了双重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
第二节 帕累托最有条件与资源配置效率3、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在纯交换领域中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 注意:纯交换领域是只有商品交换的领域,不涉及生产或其他活动。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契约曲线(帕累托集):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了帕累托最优均衡交换点。
阴影部分:共同偏好区A 、B 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点:帕累托最优状态点。
此切线斜率——边际效用替代率: MRS 1=MRS 2P18例题1:如果MRS1AB=1、MRS2AB=2,则1和2应如何调整A、B的拥有量才能实现资源最佳配置?(MRS=边际效用替代率)解:MRS1AB=1,说明MU1A=MU1B;MRS2AB=2,说明MU2A=2MU2B;也就是说此时A与B对一是无差异的,而对2来说A的边际效用是B的两倍,因而A的价值更大,即2更需要A,因此2将以B与1交换A,直至MRS1AB=MRS2AB为止。
4、帕累托最优下生产条件: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通过调整投入要素组合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组合的条件。
5、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和一定的交换方式下,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以最大效率的生产实现消费者最大福利的产品组合的必要条件。
6、生产可能性曲线:(PPC)在既定的资源水平和技术水平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
7、效用可能性曲线:(UPC)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
8、总效用可能醒曲线:(GUPC)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成为总效用可能性曲线。
P20例题2:如果MRS AB=1,MRT AB=2,帕累托最有条件能否满足,如何调整使得资源最佳配置?(MRT=边际转换率)解:因为MRS AB=1,MRT AB=2所以MRS AB≠MRT AB,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
由于MRS AB=1,所以消费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效用相同;而MRT AB=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即减少一单位A的生产可增加2单位的B的生产,因此可将原来用于生产A的资源转用与生产更多的B产品,这样就会使得MRT AB下降,直到MRT AB=1为止。
当然,还可以通过交换,改变MRS AB 的大小以等于边际转换率。
第三节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结论:(理解)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
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的,因为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并且市场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具有时效性、目的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
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自发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
●政策启示:1、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导致市场低效率;2、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对交易者的禀赋进行征税并不能改变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都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
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配置依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
●结论:(理解)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效率无关。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
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
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节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1、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2、潜在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潜在帕累托优于A。
3、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4、双向检验标准:(即西托斯基补偿标准)即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检验标准。
●符合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政策变革的两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不会相交。
也就是说,变革之后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整个地落在变革之前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上方。
●连续两次使用次托付斯基补偿检验标准,标准就失效了,因此,西托夫斯基的检验标准不具有动态一致性,应用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
5、李特尔补偿检验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好的,那么变化就是一种改进;●如果没有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不好的,那么,变化就不是一种改进;●其他情况,无法判断。
•李特尔标准实际上基于两个标准:(1)帕累托改进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2)收入分配标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分配更合理,则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李特尔标准对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这两个标准的使用是相对独立的,在先判断满足了效率标准之后,再来判断是否满足分配标准。
至于效率和分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李特尔标准则未予以考虑(不是完善的标准)第三节补偿原理的应用6、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商品税是指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所获得的净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
因此,商品税一般会改变市场比价关系;而所得税智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影响市场比价。
两种税收的影响区而已用补偿原理来加以分析说明。
如图所示:●D为需求曲线,S为供求曲线,S’为征税之后的供给曲线,t为税率。
●A点代表征税前的均衡点,B点代表征税后的均衡点。
●征税前的总收入为R0 = P0Q0,征税后的总收入为R1 = P1Q1 。
●征收商品税之后,社会福利总损失为TSL = S p1p0BA + S p0p2CA ,其中政府税收为S p1p2CA ,因此社会福利净损失为S BAC 。
●从补偿原理角度来看,征收商品税的补偿收入为TSL,而政府实际所得税收为S p1p2CB,这就意味着政府征收S p1p2CB 商品税相当于征收TSL数额的所得税,故征收商品税的福利效果劣于所得税。
7、公共品定价问题:阶梯水价如图所示,如果实行较低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会加大;如果提高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量会减少。
图一:直接提高水价如果直接提高水价到某一较高水平,尽管可以明显缓解用水紧张,但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大大减少,超过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直接收益和节约水资源的潜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