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近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这样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4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 理论。 第三,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 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37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 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 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它所阐述 的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 时乃至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回顾说,“前八年照搬外国 的经验,但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 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38
3.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 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 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 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 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 社会矛盾的学说。
(一)历史进程
2.19世纪三大 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 (1760-1825)
法国的傅立叶 (1772-1837)
英国的欧文 (1771-1858)
圣西门出身于法国的一个 贵族家庭,早年曾深受启 蒙思想的影响,后来由于 生活状况的恶化而转向了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 "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 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 导致这一状态。
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 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 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 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 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 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 Robert Owen 1771-1858 及达官显贵所瓜分。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识记;易考选择题)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考点:社会主义原则】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考点: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后提出来的。

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考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指人们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最基本原则,以及社会发展过程运行的本质规律。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主要是宗旨、原则、路径和具体措施这四大要素,构成了社会主义的一体化发展方略和具有时代性的理论系统。

一、宗旨
宗旨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精神导向。

党的十九大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宗旨,把服务人民利益作为政府行政的宗旨,把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经济建设的宗旨,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原则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着眼于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线,落实以人为本,尊重社会力量,促进和谐共生,忠实履行承诺、守信用原则等作为重点。

这些原则就是人们从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同时,它们也是我们努力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准则。

三、路径
社会主义发展路径是指发展的方向和过程,是实现宗旨的具体路径。

社会主义发展的路径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注重实施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开展环境友好型发展等,以在自我发展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梦想的必由之路。

四、具体措施
在实施这些方略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宗旨的深刻贯彻。

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实施有效的机制和制度,宣传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和思想;还要提高各级有关部门的行政能力,化解跨部门、跨地区、跨层次之间的合作障碍,建立多元、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发展格局。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之一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在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十九大特别报告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开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编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中国梦 我国不断为人类作更大贡献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 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与两极分化。而 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资本主义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共同 富裕。 因此没有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 和实现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一本质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CONTENTS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 二是消灭剥削现象。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最终 导致阶级分化。
其次,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须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他不是简单地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而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第一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二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第三是适应当前的时代特征的要求。

突出地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毛概主观题参考答案

毛概主观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的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简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简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简答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特征,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其本质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分配的公平性。

这种公有制的特点,使得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更加合理、公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在于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调节生产和分配,保证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在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全面发展。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改善医疗卫生等措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三个层次的统一 ①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③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④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⑤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25
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 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 意义。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一个受 到“基础”制约和“目标”引导的过程。
新闻背景: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 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 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 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 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 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 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 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 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 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了姓“资” 姓“社”问题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
32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特 征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 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人民当家作主和不断发展的社会 主义民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
马克思
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
毛泽东 提出要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来建设 我们的国家 周恩来 邓小平 提出 “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者愈富,穷者愈穷,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不稳定。

而社会主义通过实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追逐利益的本能使得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社会阶层固化。

而社会主义通过实现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追逐利益的本能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人们往往只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而社会主义通过实现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追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的波动和危机使得社会发展不稳定,经济周期性波动较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提高。

而社会主义通过实现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追求人民的幸福和安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定感难以得到保障。

而社会主义通过实现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安全保障,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定感。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它追求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追求人民的幸福和安定。

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摘要: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正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其次,它为全球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

再次,它为世界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最后,它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提供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领域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复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三个层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和基础。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目标角度来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运动的结果。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富有鲜明的创新性。

第二,紧密联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第三,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和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蕴含深刻的辩证性。

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大意义第一,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这一科学论断明确了判断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剔除了社会主义认识中的空想成份,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进一步拓展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全面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其次,进一步深化了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

再次,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充分而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所包含的丰富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目标和手段的统一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既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1.要明确“一个最高准则”。

有的论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最高准则,这就是: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处处体现着以“人”为中心。

(1)要满足人的需求。

社会主义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

而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其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而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丰富的、可供人们消费的物质生活产品和精神生活产品。

(2)要体现社会公平。

所强调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体现了社会的公平,维护了人的尊严。

(3)要正视、尊重、利用人与人之间固有的不平衡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与人之间在天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和不平衡是普遍的、绝对的。

为了充分调动人们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社会制定的法律、政策必须适应这种客观存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存在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目的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发展,为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前提。

2.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

一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合规律的方面,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另一个是社会主义本质合目的的方面,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讲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方面时,把社会主义本质合规律的方面放在前面,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合目的的方面放在后面,这就强调了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人民群众的理想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这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对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和娴熟运用。

3.要把握“三个重要层次”。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之所以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二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的;三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学习名称:社会主义的本质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分别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阶段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陷入歧途阶段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3、知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是怎样提出这一理论的?4、理解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5、知道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习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毛泽东等人的探索是以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开始的,在探索实践中,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和主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探索者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有过成功,也有过严重的失误。

这一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到1957年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探索的正确发展阶段;从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是探索的曲折发展阶段;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探索陷入企图的阶段。

2)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然而,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摆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第一,从国际情况看,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中国周边地区环境逐步稳定个,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党中央估计,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打不起来,可能出现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的和平时期,我国必须抓住和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国内经济建设。

第二,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上看,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国以后,我国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学习苏联终究不能代替对本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何况苏联模式并不都是成功的,对此党和毛泽东早有觉察,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它的本质是科学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生产关系却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瓶颈。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在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制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这些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科学的。

第三,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认识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幸福、国家繁荣。

这个目标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确定的。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第四,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和科学引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多方面的,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经验、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引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制度,不断推动实践,才能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与突出的特点~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三方面来看解放发展生产力是必须走的道路。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事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阐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却有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无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难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因此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这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举例说明什么是思想路线,并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指的是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举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同年12月毛泽东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应该有创造性。

这一次初步运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毛泽东为大家提出了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是初步的思想路线。

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持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就要承认客观事实~就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就要发展的看待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要有的放矢~以马克思主义之箭射向中国实际之地,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要吃透理论不仅要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更重要的把握贯穿与马克思主义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要搞清实际。

不仅要有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更要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实事求是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内在的包含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实事求是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