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学案:1.2.2 第1课时 并集、交集
高中数学 1.2.2《交集与并集》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1.2.2交集与并集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二、知识梳理1、(1)交集: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 由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________记作:_______ ,读作:“A 交B ”即: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1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2)交集的性质:○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交集(用彩笔图出)2、 (1)并集: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 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_____记作:_______,读作:“A 并B ”即: 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2)并集的性质:○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 (用彩笔图出)3、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A ∩B ⊆A ,A ∩B⊆B ,A ∩A=A ,A ∩∅=∅,A∩B=B ∩A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x ∈(A ∩B ),则x ∈A 且x ∈BA A若x ∈(A ∪B ),则x ∈A 或x ∈B三 例题解析题型一 集合交集的运算例1 求下列每对集合的交集:(1)A={x|x 2+2x -3=0}, B= {x|x 2+4x+3=0}(2) C={1,3,5,7}, D={2,4,6,8}例2 设A={x|x 是奇数},B={x|x 是偶数},求A Z, B Z, A B例3 已知A={(x, y )|4x+y=6}, B={(x, y)|3x+2y=7},求A B例4 已知A={x|x 是等腰三角形} , B={x|x 是直角三角形},求A B题型二 集合并集的运算例5 已知Q={x|x 是有理数},Z={x|x 是整数},求Q Z 。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2.1交集与并集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1
12
M Z Z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D S 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名师点拨1.在求集合的并集时,同时属于A和B的公共元素,在并 集中只出现一次.
2.对于“A∩B={x|x∈A,且x∈B}”,不能仅认为A∩B中的任一元素 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同时还有A与B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的含 义,这就是定义中“所有”二字的含义,而不是“部分”公共元素.
D S 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二
两个集合的并集运算
【例2】 求下列各对集合的并集: (1)A={x|x2-5x+4=0},B={x∈N|0<x<5}; (2)C={x|-4<x<8},D={x|-5≤x≤6}; (3)E={菱形},F={正方形}. 分析:(1)先化简两个集合,再通过观察可得;(2)借助数轴观察分 析;(3)由特征性质分析求得. 解:(1)由已知得A={x|x25x+4=0}={1,4},B={x∈N|0<x<5}={1,2,3,4},故A∪B={1,2,3,4}; (2)结合数轴分析, 可得C∪D={x|-5≤x<8}; (3)由已知得E∪F={菱形}.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 概念的作用.
3.理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运算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M Z Z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1《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word学案
2014年高中数学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学案 新人教B 版必修1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集合的语言,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养成事实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小组活动一】1. 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 ,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C 。
2. 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 叫作集合A 、B 的交集,记作 (读“A 交B ”)即:A ∩B ={x|x ∈A ,且x ∈B}用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 与B 的交集)常见的五种交集的情况:讨论:A ∩B 与A 、B 、B ∩A 的关系?A ∩A = A ∩Ф= A ∩B B ∩A A ∩B =A ⇒ A ∩B =B ⇒ 巩固练习:①.A ={3,5,6,8},B ={4,5,7,8},则A ∩B = ;②.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则A ∩B = ; ③.A ={x|x>3},B ={x|x<6},则A ∩B = 。
【小组活动二】1.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 ,B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 。
明确学习目标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方向A BA(B)ABBAB A核心知识探究分析问题情境 提炼核心要点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叫做集合A与集合B 的并集。
记作:(读作:“A并B”),即{},A B x x A⋃=∈∈或x B用Venn图表示:这样,在思考1中,集合A,B的并集是C,即A B⋃= C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
《成才之路》高一数学课件第1章 1.2.2 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人教B版必修1
[答案] A
(2013·全国新课标Ⅱ) 已知集合M ={x|-3<x<1},N={- 3,-2,-1,0,1},则M∩N=( )
A.{-2,-1,0,1}
C.{-2,-1,0} [答案] C [解析]
B.{-3,-2,-1,0}
D.{-3,-2,-1}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由题意得,M∩N={-2,
m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4或6 [解析] ∵A∪B={2,4,6},则m∈{2,4,6}, 又∵B={2,m},∴m≠2,∴m=4或6.
课堂典例讲练
交集的概念
设集合 A = {x|x + 2 = 0} ,集合 B = {x|x2 - 4 =
0},则A∩B=(
A.{-2} C.{-2,2} [分析]
取值必定一个是4,另一个是16.
[解析] {0,1,2,4,16},
2 a =16 ∴ a=4
∵ A = {0,2 , a} , B = {1 , a2} , A ∪ B =
2 a =4 ①或 a=16
②,
由①得 a=4,②无解. 综上,得 a=4.
[答案] D
(2013·广东)设集合M={x|x2+2x=0,x∈R},N={x|x2-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B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章
集 合
第一章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一章 1.2.2 集合的运算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典例讲练
方法警示探究 思想方法技巧
易错疑难辨析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自主预习
情境引入导学
集合可以进行运算,你知道如何用集合的运算来表示公 司的合并吗?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B版必修1【配套备课资源】1.2.2第1课时
A∪B=A,或 A∩B=B,解答时常转化为 B⊆A,然后用集 合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运算时要考虑 B=∅的情况,切记不 可漏掉.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 第1课时
跟踪训练 4
设集合 A={x|x2+4x=0},B={x|x2+2(a+1)x
+a2-1=0,a∈R},若 A∩B=B,求 a 的值.
交集
你能说出集合 C 与集合 A、B 之间的,B={3,4,5,6,8},C={3,4,5};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2)A={x|x≤3},B={x|x>0},C={x|0<x≤3}; (3)A={x|x 为高一(4)班语文测验优秀者},B={x|x 为高一 (4)班英语测验优秀者},C={x|x 为高一(4)班语文、英语测 验优秀者}.
若集合 B 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 第1课时
即关于 x 的方程 x2+2(a+1)x+a2-1=0 的解是-4,0,
-4+0=-2a+1, 则有 -4×0=a2-1,
解得 a=1,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则 a=1 符合题意.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解 由题意得 A={-4,0},因为 A∩B=B,所以 B⊆A.
当 B=∅时,即关于 x 的方程 x2+2(a+1)x+a2-1=0 无实 数解,则 Δ=4(a+1)2-4(a2-1)<0,解得 a<-1.
当 B≠∅时,若集合 B 中仅含一个元素,则 Δ=4(a+1)2- 4(a2-1)=0,解得 a=-1,此时,B={x|x2=0}={0}⊆A, 即 a=-1 符合题意.
答 通过观察,得出集合 A 和集合 B 的元素放在一起即为 集合 C 的元素.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集合的运算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2集合的运算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1整体设计教学分析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出发,结合实例,引入集合间的运算,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补集和全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继续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归纳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在全集和补集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Venn图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概念,并能够用Venn图进行求补集的运算.三维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全集的含义,掌握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方法,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进一步提高归纳的能力.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例如5+3=8.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教师直接点出课题.思路2.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强调集合也有运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1)①如下图甲和乙所示,观察两个图的阴影部分,它们分别同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②观察集合A与B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2)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并写出由集合A 与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教师直接指出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课题:集合的运算.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通过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②用文字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③用数学符号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的关系.④试用Venn图表示A∪B=C.⑤请给出集合的并集定义.⑥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与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ⅰ)A={2,4,6,8,10},B={3,5,8,12},C={8};(ⅱ)A={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男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⑦类比集合的并集,请给出集合的交集定义,并分别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主要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并能用数学符号来刻画,用Venn图来显示.讨论结果:①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叫集合A与B的并集,记为A∪B=C,读作A并B.②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了集合C.③C={x|x∈A,或x∈B}.④如下图所示.⑤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或x∈B}.⑥集合之间还可以求它们的公共元素组成集合的运算,这种运算叫求集合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ⅰ)A∩B=C,(ⅱ)A∪B=C.⑦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A={4,5,6,8},B={3,5,7,8},求A∪B,A∩B.活动:让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交集、并集的含义,由于本例题难度较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是总结集合运算的方法.根据集合并集、交集的含义,借助于Venn图写出.观察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或用Venn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解:A∪B={4,5,6,8}∪{3,5,7,8}={3,4,5,6,7,8}.A∩B={4,5,6,8}∩{3,5,7,8}={5,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时常利用Venn图或直接观察得到结果.本题易错解为A∪B={3,4,5,5,6,7,8,8}.其原因是忽视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解决集合问题要遵守集合元素的三条性质.例2 设A ={x|-1<x <2},B ={x|1<x <3},求A∪B,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表示法和并集、交集的含义.利用数轴,将A 、B 分别表示出来,则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用数轴表示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解:将A ={x|-1<x <2}及B ={x|1<x <3}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即为所求.由图得A∪B={x|-1<x <2}∪{x|1<x <3}={x|-1<x <3},A∩B={x|-1<x <2}∩{x|1<x <3}={x|1<x <2}.点评:本类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运算时常利用数轴来变式训练1.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R ,A∩B={x|2<x <3}.2.设A ={x|2x -4=2},B ={x|2x -4=0},求A∪B,A∩B.答案:A∪B={3,2},A∩B=∅.3.设A ={x|x 是奇数},B ={x|x 是偶数},求A∩Z ,B∩Z ,A∩B.解:A∩Z ={x|x 是奇数}∩{x|x 是整数}={x|x 是奇数}=A ,B∩Z ={x|x 是偶数}∩{x|x 是整数}={x|x 是偶数}=B ,A∩B={x|x 是奇数}∩{x|x 是偶数}=∅.4.已知A ={(x ,y)|4x +y =6},B ={(x ,y)|3x +2y =7},求A∩B.分析:集合A 和B 的元素是有序实数对(x ,y),A ,B 的交集即为方程组⎩⎪⎨⎪⎧ 4x +y =6,3x +2y =7的解集.解:A∩B={(x ,y)|4x +y =6}∩{(x,y)|3x +2y =7}={(x ,y)|{ 4x +y =63x +2y +7}={(1,2)}.5.已知A ={x|x 是等腰三角形},B ={x|x 是直角三角形},求A∩B.解:A∩B={x|x 是等腰三角形}∩{x|x 是直角三角形}={x|x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思路2例1 A ={x|x <5},B ={x|x >0},C ={x|x≥10},则A∩B,B∪C,A∩B∩C 分别是什么?活动:学生先思考集合中元素特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将集合中元素利用数形结合在数轴上找到,那么运算结果的寻求就容易进行.这三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的关键是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和所有元素.解:因A ={x|x <5},B ={x|x >0},C ={x|x≥10},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所示,所以A∩B={x|0<x <5},B∪C={x|x >0},A∩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求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时,①明确集合中的元素;②依据并集和交集的含义,借助于直观(数轴或Venn 图)写出结果. 变式训练1.设A ={x|x =2n ,n∈N +},B ={x|x =2n ,n∈N },求A∩B,A∪B.解:对任意m∈A,则有m =2n =2·2n -1,n∈N +,因n∈N +,故n -1∈N ,有2n -1∈N ,那么m∈B,即对任意m∈A 有m∈B,所以A ⊆B.而10∈B 但10A ,即A B ,那么A∩B=A ,A∪B=B.2.求满足{1,2}∪B={1,2,3}的集合B 的个数.解:满足{1,2}∪B={1,2,3}的集合B 一定含有元素3,B ={3};还可含1或2其中一个,有{1,3},{2,3};还可含1和2,即{1,2,3},那么共有4个满足条件的集合B.3.设A ={-4,2,a -1,a 2},B ={9,a -5,1-a},已知A∩B={9},求a.解:因A∩B={9},则9∈A,a -1=9或a 2=9,a =10或a =±3,当a =10时,a -5=5,1-a =-9;当a =3时,a -1=2不合题意;当a =-3时,a -1=-4不合题意.故a =10,此时A ={-4,2,9,100},B ={9,5,-9},满足A∩B={9}.4.设集合A ={x|2x +1<3},B ={x|-3<x <2},则A∩B 等于… ( )A .{x|-3<x <1}B .{x|1<x <2}C .{x|x >-3}D .{x|x <1}解析:集合A ={x|2x +1<3}={x|x <1},观察或由数轴得A∩B={x|-3<x <1}. 答案:A例2 设集合A ={x|x 2+4x =0},B ={x|x 2+2(a +1)x +a 2-1=0,a∈R },若A∩B=B ,求a 的值.活动:明确集合A 、B 中的元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满足A∩B=B 的集合A 、B 的关系.集合A 是方程x 2+4x =0的解集,可以发现,B ⊆A ,通过分类讨论集合B 是否为空集来求a 的值.利用集合的表示法来认识集合A 、B 均是方程的解集,通过画Venn 图发现集合A 、B 的关系,从数轴上分析求得a 的值.解:由题意得A ={-4,0}.∵A∩B=B ,∴B ⊆A.∴B=∅或B≠∅.当B =∅时,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无实数解,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 当B≠∅时,若集合B 仅含有一个元素,则Δ=4(a +1)2-4(a 2-1)=0,解得a =-1,此时,B ={x|x 2=0}={0}⊆A ,即a =-1符合题意. 若集合B 含有两个元素,则这两个元素是-4、0,即关于x 的方程x 2+2(a +1)x +a 2-1=0的解是-4、0.则有⎩⎪⎨⎪⎧ -4+0=-2(a +1),-4×0=a 2-1.解得a =1,则a =1符合题意.综上所得,a =1或a≤-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关系的应用.已知两个集合的运算结果,求集合中参数的值时,由集合的运算结果确定它们的关系,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把相关问题化归为其他常见的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这称为数学的化归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学会应用化归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变式训练1.已知非空集合A ={x|2a +1≤x≤3a-5},B ={x|3≤x≤22},求能使A (A∩B)成立的所有a 值的集合.解:由题意知A ⊆(A∩B),即A ⊆B ,A 非空,得⎩⎪⎨⎪⎧ 2a +1≤3a-5,2a +1≥3,3a -5≤22.解得6≤a≤9,即所有a 值的集合是{a|6≤a≤9}.2.已知集合A ={x|-2≤x≤5},集合B ={x|m +1≤x≤2m-1},且A∪B=A ,试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由A∪B=A 得B ⊆A ,则有B =∅或B≠∅,因此对集合B 分类讨论.解:∵A∪B=A ,∴B ⊆A.又∵A={x|-2≤x≤5}≠∅,∴B=∅,或B≠∅.当B =∅时,有m +1>2m -1,∴m<2.当B≠∅时,观察下图:由数轴可得⎩⎪⎨⎪⎧ m +1≤2m-1,-2≤m+1,2m -1≤5.解得-2≤m≤3.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2≤m≤3,即m≤3.知能训练1.设a ={3,5,6,8},B ={4,5,7,8},(1)求A∩B,A∪B.(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A∩B)________A ,B________(A∩B),(A∪B)________A ,(A∪B)________B ,(A∩B)________(A∪B).解:(1)因A 、B 的公共元素为5、8,则A∩B={3,5,6,8}∩{4,5,7,8}={5,8}.又A 、B 两集合的元素为3、4、5、6、7、8,故A∪B={3,4,5,6,7,8}.(2)(A∩B) ⊆A ,B ⊇ (A∩B),(A∪B) ⊇A ,(A∪B) ⊇B ,(A∩B) ⊆ (A∪B).2.设A ={x|x <5},B ={x|x≥0},求A∩B.解:因x <5及x≥0的公共部分为0≤x<5,故A∩B={x|x <5}∩{x|x≥0}={x|0≤x<5}.3.设A ={x|x 是锐角三角形},B ={x|x 是钝角三角形},求A∩B.解:因三角形按角分类时,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彼此孤立,故A 、B 两集合没有公共部分.所以A∩B={x|x 是锐角三角形}∩{x|x 是钝角三角形}=∅.4.设A={x|x>-2},B={x|x≥3},求A∪B.解:在数轴上将A、B分别表示出来,得A∪B={x|x>-2}.5.设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求A∪B.解:因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故由A及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为A∪B,A∪B={x|x是平行四边形}.6.已知M={1},N={1,2},设A={(x,y)|x∈M,y∈N},B={(x,y)|x∈N,y∈M},求A∩B,A∪B.分析:M、N中元素是数,A、B中元素是平面内点集,关键是找其元素.解:∵M={1},N={1,2},则A={(1,1),(1,2)},B={(1,1),(2,1)},故A∩B={(1,1)},A∪B={(1,1),(1,2),(2,1)}.7.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 )A.A⊆C B.C⊆A C.A≠C D.A=∅解析:思路一:∵(B∩C)⊆B,(B∩C)⊆C,A∪B=B∩C,∴(A∪B)⊆B,(A∪B) ⊆C.∴A⊆B⊆C.∴A⊆C.思路二:取满足条件的A={1},B={1,2},C={1,2,3},排除B、D,令A={1,2},B={1,2},C={1,2},则此时也满足条件A∪B=B∩C,而此时A=C,排除C.答案:A拓展提升观察:(1)集合A={1,2},B={1,2,3,4}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 的关系;(2)当A=∅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3)当A=B={1,2}时,A∩B、A∪B这两个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由(1)(2)(3)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依据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写出运算结果,并观察与集合A、B的关系.用Venn 图来发现运算结果与集合A、B的关系.(1)(2)(3)中的集合A、B均满足A⊆B,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所示,就可以发现A∩B、A∪B与集合A、B的关系.解:A∩B=A⇔A⊆B⇔A∪B=B.可用类似方法,可以得到集合的运算性质,归纳如下:A∪B=B∪A,A⊆(A∪B),B⊆(A∪B);A∪A=A,A∪∅=A,A⊆B⇔A∪B=B;A∩B=B∩A;(A∩B)⊆A,(A∩B)⊆B;A∩A=A;A∩∅=∅;A⊆B⇔A∩B=A.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1.集合的交集和并集.2.通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来求交集和并集.作业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3.书面作业:课本习题1—2A 3、4、5.设计感想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加强练习和拓展课本内容.设计中通过借助于数轴或Venn 图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这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尚大志)第2课时导入新课问题:①分别在整数范围和实数范围内解方程(x -3)(x -3)=0,其结果会相同吗? ②若集合A ={x|0<x <2,x∈Z },B ={x|0<x <2,x∈R },则集合A 、B 相等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明:在不同的范围内集合中的元素会有所不同,这个“范围”问题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A ={x∈Z |(x -2)(x +13)(x -2)=0}; B ={x∈Q |(x -2)(x +13)(x -2)=0}; C ={x∈R |(x -2)(x +13)(x -2)=0}. ②问题①中三个集合相等吗?为什么?③由此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④问题①,集合Z 、Q 、R 分别含有所解方程时所涉及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称为全集,请给出全集的定义.⑤已知全集U ={1,2,3},A ={1},写出全集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B. ⑥请给出补集的定义.⑦用Venn 图表示U A.活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提示学生注意集合中元素的范围.讨论结果:①A={2},B ={2,-13},C ={2,-13,2}. ②不相等,因为三个集合中的元素不相同.③解方程时,要注意方程的根在什么范围内,同一个方程,在不同的范围其解会有所不同.④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U 表示.⑤B={2,3}.⑥对于一个集合A ,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 A ,即U A ={x|x∈U,且x A}.⑦如下图所示,阴影表示补集.应用示例思路1例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U B.活动:让学生明确全集U中的元素,回顾补集的定义,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依据补集的定义写出U A,U 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补集的概念和求法.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依据补集的含义,直接观察写出集合运算的结果.常见结论:U(A∩B)=(U A)∪(U B);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U={1,2,3,4,5,6},A={1,3,5}.求U A,A∩U A,A∪U A.解:U A={2,4,6},A∩U A=∅,A∪U A=U.2.已知U={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求U Q.解:U Q={x|x是无理数}.3.已知U=R,A={x|x>5},求U A.解:U A={x|x≤5}.例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活动: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分类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结合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写出结果.A∩B是由集合A、B中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U(A∪B)是全集中除去集合A∪B中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U(A∪B)={x|x是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A ={x|3≤x<8},求R A. 解:R A ={x|x <3或x≥8}.2.设S ={x|x 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 ={x|x 是平行四边形},B ={x|x 是菱形},C ={x|x 是矩形},求B∩C,A B ,S A.解:B∩C={x|正方形},A B ={x|x 是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S A ={x|x 是梯形}.3.已知全集I =R ,集合A ={x|x 2+ax +12b =0},B ={x|x 2-ax +b =0},满足(I A)∩B={2},(I B)∩A={4},求实数a 、b 的值.答案:a =87,b =-127. 4.设全集U =R ,A ={x|x≤2+3},B ={3,4,5,6},则(U A)∩B 等于…( )A .{4}B .{4,5,6}C .{2,3,4}D .{1,2,3,4}解析:∵U=R ,A ={x|x≤2+3},∴U A ={x|x >2+3}.而4、5、6都大于2+3,∴(U A)∩B ={4,5,6}.答案:B思路2例1已知全集U =R ,A ={x|-2≤x≤4},B ={x|-3≤x≤3},求:(1)U A ,U B ;(2)(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3)(U A)∩(U B),U (A∪B),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活动:学生回想补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解决.依据补集的含义,借助于数轴求得.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 ,B.解:如下图所示,(1)由图得U A={x|x<-2或x>4},U B={x|x<-3或x>3}.(2)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2或x>3}.∵A∩B={x|-2≤x≤4}∩{x|-3≤x≤3}={x|-2≤x≤3},∴U(A∩B)=U{x|-2≤x≤3}={x|x<-2或x>3}.∴得出结论U(A∩B)=(U A)∪(U B).(3)由图得(U A)∩(U B)={x|x<-2或x>4}∩{x|x<-3或x>3}={x|x<-3或x>4}.∵A∪B={x|-2≤x≤4}∪{x|-3≤x≤3}={x|-3≤x≤4},∴U(A∪B)=U{x|-3≤x≤4}={x|x<-3或x>4}.∴得出结论U(A∪B)=(U A)∩(U B).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U={1,2,3,4,5,6,7},A={2,4,5,7},B={3,4,5},则(U A)∪(U B)等于( )A.{1,6} B.{4,5}C.{1,2,3,4,5,7} D.{1,2,3,6,7}答案:D2.设集合I={x||x|<3,x∈Z},A={1,2},B={-2,-1,2},则A∪(I B)等于( )A.{1} B.{1,2} C.{2} D.{0,1,2}答案:D例2设全集U={x|x≤20,x∈N,x是质数},A∩(U B)={3,5},(U A)∩B={7,19},(U A)∩(U B)={2,17},求集合A、B.活动:学生回顾集合的运算的含义,明确全集中的元素.利用列举法表示全集U,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把集合中的元素填入相应的Venn图中即可.求集合A、B的关键是确定它们的元素,由于全集是U,则集合A、B中的元素均属于全集U,由于本题中的集合均是有限集并且元素的个数不多,可借助于Venn图来解决.解:U={2,3,5,7,11,13,17,19},由题意借助于Venn图,如下图所示,∴A={3,5,11,13},B={7,11,13,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Venn图以及推理能力.借助于Venn图分析集合的运算问题,使问题简捷地获得解决,将本来抽象的集合问题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正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优越性.变式训练1. 设I为全集,M、N、P都是它的子集,则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M∩[(I N)∩P] B.M∩(N∪P)C.[(I M)∩(I N)]∩P D.M∩N∪(N∩P)解析:思路一: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排除C;阴影部分不在集合N内,排除B、D.思路二:阴影部分在集合M内部,即是M的子集,又阴影部分在P内不在集合N内即在(I N)∩P 内,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M∩[(I N)∩P].答案:A2.设U={1,2,3,4,5,6,7,8,9},(U A)∩B={3,7},(U B)∩A={2,8},(U A)∩(U B)={1,5,6},则集合A=________,B=________.解析:借助Venn图,如下图,把相关运算的结果表示出来,自然地就得出集合A、B了.答案:{2,4,8,9} {3,4,7,9}知能训练1.设全集U=R,A={x|2x+1>0},试用文字语言表述U A的意义.解:A={x|2x+1>0}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U A中元素均不能使2x+1>0成立,即U A中元素应当满足2x+1≤0.∴U A即不等式2x+1≤0的解集.2.如下图所示,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观察图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不在集合S内;二是在集合M、P的公共部分内.因此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集合S的补集与集合M、P的交集的交集,即(U S)∩(M∩P).答案:(U S)∩(M∩P)3.设集合A、B都是U={1,2,3,4}的子集,已知(U A)∩(U B)={2},(U A)∩B={1},则A等于( )A.{1,2} B.{2,3} C.{3,4} D.{1,4}解析:如下图所示.由于(U A)∩(U B)={2},(U A)∩B={1},则有U A={1,2}.∴A={3,4}.答案:C4.设全集U={1,2,3,4,5,6,7,8},集合S={1,3,5},T={3,6},则U(S∪T)等于…()A. B.{2,4,7,8}C.{1,3,5,6} D.{2,4,6,8}解析:直接观察(或画出Venn图),得S∪T={1,3,5,6},则U(S∪T)={2,4,7,8}.答案:B5.已知集合I={1,2,3,4},A={1},B={2,4},则A∪(I B)等于( )A.{1} B.{1,3} C.{3} D.{1,2,3}解析:∵I B={1,3},∴A∪(I B)={1}∪{1,3}={1,3}.答案:B拓展提升问题:某班有学生50人,解甲、乙两道数学题,已知解对甲题者有34人,解对乙题者有28人,两题均解对者有20人,问:(1)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多少人?(2)两题均未解对者有多少人?分析:先利用集合表示解对甲、乙两道数学题各种类型,然后根据题意写出它们的运算,问题便得到解决.解:设全集为U,A={只解对甲题的学生},B={只解对乙题的学生},C={甲、乙两题都解对的学生},则A∪C={解对甲题的学生},B∪C={解对乙题的学生},A∪B∪C={至少解对一题的学生},U(A∪B∪C)={两题均未解对的学生}.由已知,A∪C有34个人,C有20个人,从而知A有14个人;B∪C有28个人,C有20个人,所以B有8个人.因此A∪B∪C有N1=14+8+20=42(人),U(A∪B∪C)有N2=50-42=8(人).所以至少解对其中一题者有42个人,两题均未解对者有8个人.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①全集和补集的概念和求法.②常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作业课本习题1—2A 9.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借助于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的补集运算.由于高考中集合常与以后学习的不等式等知识紧密结合,本节也对此也予以体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解不等式的知识.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已知A={y|y=x2-4x+6,x∈R,y∈N},B={y|y=-x2-2x+7,x∈R,y∈N},求A∩B,并分别用描述法、列举法表示它.解:y=x2-4x+6=(x-2)2+2≥2,A={y|y≥2,y∈N},又∵y=-x2-2x+7=-(x+1)2+8≤8,∴B={y|y≤8,y∈N}.故A∩B={y|2≤y≤8}={2,3,4,5,6,7,8}.例2设S={(x,y)|xy>0},T={(x,y)|x>0且y>0},则( )A.S∪T=S B.S∪T=TC.S∩T=S D.S∩T=解析:S={(x,y)|xy>0}={(x,y)|x>0且y>0或x<0且y<0},则T S,所以S∪T =S.答案:A例3 某城镇有1 000户居民,其中有819户有彩电,有682户有空调,有535户彩电和空调都有,则彩电和空调至少有一种的有________户.解析:设这1 000户居民组成集合U,其中有彩电的组成集合A,有空调的组成集合B,如下图所示.有彩电无空调的有819-535=284户;有空调无彩电的有682-535=147户,因此二者至少有一种的有284+147+535=966户.答案:966差集与补集有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那么C 就叫做A与B的差集,记作A-B(或A\B).例如,A={a,b,c,d},B={c,d,e,f},C=A-B={a,b}.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下图甲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差集).特殊情况,如果集合B是集合I的子集,我们把I看作全集,那么I与B的差集I-B,叫做B在I中的补集,记作B.例如,I={1,2,3,4,5},B={1,2,3},B=I-B={4,5}.也可以用维恩图表示,如上图乙所示(阴影部分表示补集).从集合的观点来看,非负整数的减法运算,就是已知两个不相交集合的并集的基数,以及其中一个集合的基数,求另一个集合的基数,也可以看作是求集合I与它的子集B的差集的基数.。
高一数学人教B版必修1:1.2.2 集合的运算(一) 学案
1.2.2集合的运算(一)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并集、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体验通过实例的分析和阅读来自学探究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自学导引1.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______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________(读作“A交B”),即A∩B=________________.2.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__________(读作“A并B”),即A∪B=______________.3.A∩A=________,A∪A=__________,A∩∅=__________,A∪∅=________.4.若A⊆B,则A∩B=________,A∪B=________.5.A∩B________A,A∩B________B,A________A∪B,A∩B________A∪B.对点讲练知识点一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例1 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A={1,2,3,4,5},B={-1,0,1,2,3};(2)A={x|x<-2},B={x|x>-5}.规律方法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依据它们的定义,借用Venn图或结合数轴分析两个集合的元素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准确写出交集、并集.变式迁移1 (1)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A.{x|x>-2} B.{x|x>-1}C.{x|-2<x<-1} D.{x|-1<x<2}(2)若将(1)中A改为A={x|x>a},求A∪B,A∩B.知识点二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例2 已知A={x|2a≤x≤a+3},B={x|x<-1或x>5}.(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R,求a的取值范围.规律方法出现交集为空集的情形,应首先考虑集合中有没有空集,即分类讨论.其次,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交、并运算中,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应重点考虑.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x|2<x<4},B={x|a<x<3a}.(1)若A∩B=∅,试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x|3<x<4},试求a的取值范围.知识点三交集、并集性质的运用例3 已知集合A={x|1<ax<2},B={x||x|<1},且满足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规律方法明确A∩B=B和A∪B=B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B=B和A∪B =B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B⊆A和A⊆B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外在B⊆A时易忽视B=∅时的情况.变式迁移3 设集合A={-2},B={x|ax+1=0,a∈R},若A∩B=B,求a的值.1.A∪B的定义中“或”的意义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求A∪B时,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2.A∩B=A⇔A⊆B,A∪B=B⇔A⊆B,这两个性质非常重要.另外,在解决有条件A ⊆B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A=∅的情况.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设集合A={x|-5≤x<1},B={x|x≤2},则A∩B等于()A.{x|-5≤x<1} B.{x|-5≤x≤2}C.{x|x<1} D.{x|x≤2}2.下列四个推理:①a∈(A∪B)⇒a∈A;②a∈(A∩B)⇒a∈(A∪B);③A⊆B⇒A∪B=B;④A∪B=A⇒A∩B=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3.设A={x|1≤x≤3},B={x|x<0或x≥2},则A∪B等于()A.{x|x<0或x≥1} B.{x|x<0或x≥3}C.{x|x<0或x≥2} D.{x|2≤x≤3}4.已知A={x|x≤-1或x≥3},B={x|a<x<4},若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3≤a<4 B.-1<a<4C.a≤-1 D.a<-15.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6.已知A={(x,y)|x+y=3},B={(x,y)|x-y=1},则A∩B=________.7.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8.已知集合A={x|x<1或x>5},B={x|a≤x≤b},且A∪B=R,A∩B={x|5<x≤6},则2a-b=________.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A={1,3,5},B={1,2,x2-1},若A∪B={1,2,3,5},求x及A∩B.10.设集合A={x|x2-3x+2=0},B={x|x2-4x+a=0},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探究驿站】11.求满足P∪Q={1,2}的集合P,Q共有多少组?1.2.2集合的运算(一) 答案自学导引1.属于A又属于B A∩B{x|x∈A,且x∈B}2.所有元素A∪B{x|x∈A,或x∈B}.3.A A∅A4.A B5.⊆⊆⊆⊆对点讲练例1 解(1)如图所示,A∪B={-1,0,1,2,3,4,5},A∩B={1,2,3}.(2)结合数轴(如图所示)得:A∪B=R,A∩B={x|-5<x<-2}.变式迁移1 (1)A [画出数轴,故A ∪B ={x |x >-2}.](2)解 如图所示,当a <-2时,A ∪B =A ,A ∩B ={x |-2<x <2};当-2≤a <2时,A ∪B ={x |x >-2},A ∩B ={x |a <x <2};当a ≥2时,A ∪B ={x |-2<x <2或x >a },A ∩B =∅.例2 解 (1)由A ∩B =∅,①若A =∅,有2a >a +3,∴a >3.②若A ≠∅,如图:∴⎩⎪⎨⎪⎧ 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 (2)由A ∪B =R ,如图所示,∴⎩⎪⎨⎪⎧ 2a ≤-1a +3≥5,解得a ∈∅. 变式迁移2 解 (1)如图,有两类情况,一类是B ≠∅⇒a >0.此时,又分两种情况:①B 在A 的左边,如图B 所示; ②B 在A 的右边,如图B ′所示.B 或B ′位置均使A ∩B =∅成立,即3a ≤2或a ≥4,解得0<a ≤23,或a ≥4. 另一类是B =∅,即a ≤0时,显然A ∩B =∅成立.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23,或a ≥4}. (2)因为A ={x |2<x <4},A ∩B ={x |3<x <4},如图所示:集合B 若要符合题意,显然有a =3,此时B ={x |3<x <9},所以a =3为所求.例3 解 ∵A ∪B =B ,∴A ⊆B .B ={x |-1<x <1}.①当a =0时,A =∅,满足A ⊆B .②当a >0时,A =⎩⎨⎧⎭⎬⎫x |1a <x <2a .∵A ⊆B ,∴⎩⎨⎧ 1a ≥-12a ≤1∴a ≥2. ③当a <0时,A =⎩⎨⎧⎭⎬⎫x |2a <x <1a . ∵A ⊆B ,∴⎩⎨⎧ 2a ≥-11a ≤1∴a ≤-2.综合①②③知,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或a =0或a ≥2}.变式迁移3 解 ∵A ∩B =B ,∴B ⊆A . ∵A ={-2}≠∅,∴B =∅或B ≠∅. 当B =∅时,方程ax +1=0无解,此时a =0.当B ≠∅时,此时a ≠0,则B ={-1a}, ∴-1a ∈A ,即有-1a =-2,得a =12. 综上,得a =0或a =12. 课时作业1.A2.C [②③④正确.]3.A [结合数轴知A ∪B ={x |x <0或x ≥1}.]4.C [结合数轴知答案C 正确.]5.B [由已知得M ={2,3}或{1,2,3},共2个.]6.{(2,1)}7.a ≥-1解析 由A ∩B ≠∅,借助于数轴知a ≥-1.8.-4解析 如图所示,可知a =1,b =6,2a -b =-4.9.解 ∵B ⊆(A ∪B ),∴x 2-1∈A ∪B . ∴x 2-1=3或x 2-1=5.解得x =±2或x =±6. 若x 2-1=3,则A ∩B ={1,3}.若x 2-1=5,则A ∩B ={1,5}.10.解 A ={1,2},∵A ∪B =A ,∴B ⊆A ,集合B 有两种情况,B =∅或B ≠∅. ①B =∅时,方程x 2-4x +a =0无实数根, ∴Δ=16-4a <0,∴a >4.②B ≠∅时,当Δ=0时,a =4,B ={2}⊆A 满足条件;当Δ>0时,若1,2是方程x 2-4x +a =0的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矛盾,无解,∴a =4.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a ≥4.11.解 可采用列举法:当P =∅时,Q ={1,2};当P={1}时,Q={2},{1,2};当P={2}时,Q={1},{1,2};当P={1,2}时,Q=∅,{1},{2},{1,2},∴一共有9组.。
2019年人教版B数学必修一第1章 1.2 1.2.2 第1课时 交集、并集
1.2.2集合的运算第1课时交集、并集学习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重点、难点)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交集2.并集3.交集与并集的运算性质思考:集合的交、并运算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提示](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到与否.[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一定大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2){1,2,3,4}∪{0,2,3}={1,2,3,4,0,2,3}.()(3)若A∩B=C∩B,则A=C.()[解析](1)×.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并集中元素的个数等于这两个集合中元素个数之和.(2)×.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这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需要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3)×.设A={0,1},B={1},C={1,2},则A∩B=C∩B,但A≠C,故(3)错.[答案](1)×(2)×(3)×2.设集合A={1,3,5,7},B={x|2≤x≤5},则A∩B=()【导学号:60462034】A.{1,3}B.{3,5}C.{5,7} D.{1,7}B[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元素有3,5,故A∩B={3,5},故选B.]3.已知集合A={x|-3≤x<4},B={x|-2≤x≤5},则A∩B=()A.{x|-3≤x≤5} B.{x|-2≤x<4}C.{x|-2≤x≤5} D.{x|-3≤x<4}B[∵集合A={x|-3≤x<4},集合B={x|-2≤x≤5},∴A∩B={x|-2≤x <4},故选B.]4.设集合A={x|-5≤x<1},B={x|x≤2},则A∪B等于________.{x|x≤2}[借助于数轴分别画出集合A,B,如图∴A∪B={x|x≤2}.][合作探究·攻重难](1)>5},则A∩B=()A.{x|2<x<5}B.{x|x<4或x>5}C.{x|2<x<3} D.{x|x<2或x>5}(2)设集合A={x|1≤x≤5},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A.6 B.5C.4 D.3[思路探究](1)欲求A∩B,只需将A,B用数轴表示出来,找出它们的公共元素,即得A∩B.(2)用列举法表示{x∈Z|1≤x≤5}即可.[解析](1)A={x|2<x<4},B={x|x<3或x>5},如图A∩B={x|2<x<3}.(2)∵A={x|1≤x≤5},Z为整数集.∴A∩Z={x∈Z|1≤x≤5}={1,2,3,4,5}.[答案](1)C(2)B[规律方法]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时,要注意:(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形成的集合.(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常借助数轴,把集合表示在数轴上,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这样处理比较形象直观.[跟踪训练]1.若A={x|x2=1},B={x|x2-2x-3=0},则A∩B=________.【导学号:60462035】{-1}[∵A={x|x2=1}={-1,1},B={x|x2-2x-3=0}={-1,3},∴A∩B ={-1}.](1)若集合M∪N=()A.{0,1} B.{-1,0,1}C.{0,1,2} D.{-1,0,1,2}(2)已知集合P={x|x<3},集合Q={x|-1≤x≤4},则P∪Q=()A.{x|-1≤x<3} B.{x|-1≤x≤4}C.{x|x≤4} D.{x|x≥-1}[思路探究](1)集合M和集合N都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把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找出写在花括号内即可,注意不要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欲求P∪Q,只需将P,Q用数轴表示出来,取它们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即得P∪Q.[解析](1)因为M={-1,0,1},N={0,1,2},所以M∪N={-1,0,1}∪{0,1,2}={-1,0,1,2}.(2)P={x|x<3},Q={x|-1≤x≤4},如图,P∪Q={x|x≤4}.[答案](1)D(2)C[规律方法] 1.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则直接根据并集的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跟踪训练]2.已知集合A ={1,2,3},B ={2,4,5},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导学号:60462036】5 [∵A ={1,2,3},B ={2,4,5}, ∴A ∪B ={1,2,3,4,5}, ∴A ∪B 中元素个数为5.] 3.设集合A =⎩⎪⎨⎪⎧⎭⎪⎬⎪⎫x ⎪⎪⎪-12<x <2,B ={x |-1≤x ≤1},则A ∪B =( )A .{x |-1≤x <2}B .⎩⎪⎨⎪⎧⎭⎪⎬⎪⎫x ⎪⎪⎪-12<x ≤1C .{x |x <2}D .{x |1≤x <2}A [利用数轴分别画出集合A 、集合B .如图∴A ∪B ={x |-1≤x <2},故选A.][1.设A 、B 是两个集合,若已知A ∩B =A ,A ∪B =B ,由此可分别得到集合A 与B 具有什么关系?提示:A ∩B =A ⇔A ∪B =B ⇔A ⊆B ,即A ∩B =A ,A ∪B =B ,A ⊆B 三者为等价关系.2.若A ⊆B ,那么集合A 是否可能为空集?提示: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集合A 有可能为空集.3.集合{x |x 2+2x -a =0}是否可能为空集,如果可能是空集,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说明理由?提示:集合{x |x 2+2x -a =0}可能为空集.当方程x 2+2x -a =0的判别式Δ=4+4a <0,即a <-1时,方程x 2+2x -a =0无解,则集合{x |x 2+2x -a =0}为空集.已知集合A ={x |1≤x ≤7},B ={x |m -1≤x ≤2m +1}.【导学号:60462037】(1)若A ∩B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 画数轴表示集合⇒进行运算⇒求m 范围. [解] (1)由A ∩B =B ,可得B ⊆A .当B =∅即m -1>2m +1,m <-2时,满足B ⊆A ; 当B ≠∅时,若满足B ⊆A ,则⎩⎪⎨⎪⎧m -1≤2m +1,1≤m -1,2m +1≤7,解得2≤m ≤3,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m <-2或2≤m ≤3. (2)由A ∪B =B 可知A ⊆B ,根据题意,集合B 非空,则 ⎩⎪⎨⎪⎧m -1≤2m +1,1≥m -1,2m +1≥7,解得m ∈∅.即满足条件的实数m 不存在,所以m ∈∅.母题探究:(改条件)本例中将条件改为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当B =∅,即m -1>2m +1,m <-2时满足A ∩B =∅.当B ≠∅,若满足A ∩B =∅,则⎩⎪⎨⎪⎧ m -1≤2m +1,7<m -1或⎩⎪⎨⎪⎧m -1≤2m +1,2m +1<1,解得m >8或-2≤m <0.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是m <0或m >8.[规律方法] 求集合中含参数问题的两种方法和一个注意点 1.两种方法.(1)借助结论:A ∩B =A ⇔A ⊆B ,A ∪B =B ⇔A ⊆B ;(2)利用集合的运算性质:化简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准确了解集合之间的联系.2.一个注意点.集合B ⊆A 时,如果集合A 是一个确定的集合,而集合B 不确定,运算时,要考虑B =∅的情形,切不可漏掉.[跟踪训练]3.已知集合A ={x |-1≤x <3},B ={x |2x -4≥x -2}. (1)求A ∩B ;(2)若集合C ={x |2x +a >0},满足B ∪C =C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导学号:60462038】[解] (1)∵B ={x |x ≥2}, ∴A ∩B ={x |2≤x <3}.(2)∵C =⎩⎪⎨⎪⎧⎭⎪⎬⎪⎫x ⎪⎪⎪x >-a2,B ∪C =C ⇔B ⊆C , ∴-a2<2,解得a >-4.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设集合A ={0,1,2,3},集合B ={2,3,4},则A ∩B =( ) A .{2,3} B .{0,1} C .{0,1,4}D .{0,1,2,3,4}A [因为集合A ={0,1,2,3},集合B ={2,3,4},所以A ∩B ={2,3},故选A.] 2.已知集合A ={x |-4≤x <3},B ={x |1<x ≤4},则A ∪B =( ) A .(2,3) B .[-4,4]C .(-1,5)D .(-1,5]B [∵集合A ={x |-4≤x <3},B ={x |1<x ≤4},∴A ∪B ={-4≤x ≤4}.故选B.]3.已知集合M ={-1,0},则满足M ∪N ={-1,0,1}的集合N 的个数是( )A .2B .3C .4D .8C [由M ∪N ={-1,0,1},得到集合M ⊆(M ∪N ),且集合N ⊆(M ∪N ), 又M ={-1,0},所以元素1∈N ,则集合N 可以为{1}或{0,1}或{-1,1}或{0,-1,1},共4个.故选C.]4.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m -1≤x ≤2m +1},若A ∪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m ≤3 [∵A ∪B =A , ∴B ⊆A ,如图:∴⎩⎪⎨⎪⎧2m -1≥-32m +1≤7,∴-1≤m ≤3.] 5.已知A ={x |-1<x ≤3},B ={x |x ≤0或x ≥52},求A ∩B ,A ∪B .【导学号:60462039】[解]∵A={x|-1<x≤3},B={x|x≤0或x≥52}.把集合A与B都表示在数轴上,如图.∴A∩B={x|-1<x≤3}∩{x|x≤0或x≥52}={x|-1<x≤0或52≤x≤3};A∪B={x|-1<x≤3}∪{x|x≤0或x≥52}=R.。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1-1-3第1课时交集和并集课件
[跟进训练]
1.已知集合 A={0,2},B={-2,-1,0,1,2},则 A∩B=( )
A.{0,2}
B.{1,2}
C.{0}
D.{-2,-1,0,1,2}
【 例 1 】 ( 对 接 教 材 )(1) 设 集 合 A = {x| - 1≤x≤2} , B =
{x|0≤x≤4},则 A∩B 等于( )
A.{x|0≤x≤2}
B.{x|1≤x≤2}
C.{x|0≤x≤4}
D.{x|1≤x≤4}
A ∵A={x|-1≤x≤2},B={x|0≤x≤4},如图,
故 A∩B={x|0≤x≤2}.故选 A.
A [由题意知 A∩B={0,2}.]
2.设集合 A={x|-1≤x<2},B={x|x<a},若 A∩B≠∅,则 a 的
取值范围是( )
A.-1<a≤2
B.a>2
C.a≥-1
D.a>-1
D [因为 A∩B≠∅,所以集合 A,B 有公共元
素,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如图所示,易知 a>
-1.]
类型 2 并集的概念及其应用
A.{0,1}
B.{0}
C.{-1,2,3}
D.{-1,0,1,2,3}
D [由维恩图,可知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M∪P,因为 M=
{-1,0,1},P={0,1,2,3},故 M∪P={-1,0,1,2,3}.故选 D.]
3.已知 A={0,1,2},B={x∈R|x2+2x=0},则 A∪B 为( )
2018-2019学年人教B版必修一1.2.2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课件(32张)
当-2≤a<3 时,A∩B={x|a<x≤3}; 当 a≥3 时,A∩B=∅.
归纳升华 求集合交集的步骤 (1)识别集合:点集或数集. (2)化简集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 (3)求交集: 元素个数有限, 利用定义或 V enn 图求解; 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借助数轴求解.
[变式训练] (1)(2017· 全国卷Ⅱ)设集合 A={1,2, 4}, B={x| x 2-4 x+m=0}. 若 A∩B={1}, 则 B=( A.{1,-3} C.{1,3} B.{1,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 则集合 A 与 B 没 有交集.( )
(3)已知 A={1,2,3},A∪B⊆A,则 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最少有 1 个元素.( )
解析:(1)错,A∪B 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集合 A 与 集合 B 的元素个数和. (2)错,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集合 A 与 B 的交集为∅,即 A∩B=∅. (3)错,B 中最多有 3 个元素,也可能 B=∅. 答案:(1)× (2)× (3)×
解析:(1)因为 A={1,-2},B={-2,3}, 所以 A∪B={1,-2,3}.故选 C. (2)A={m|m-2>0}={m|m>2},将集合 A、B 表示在 数轴上,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B={m|m≥-1}.
答案:(1)C (2){m|m≥-1}
类型 2 集合交集的简单运算 [典例 2] (1)(2016· 北京卷)已知集合 A={x|2<x<4}, B={x|x<3 或 x>5},则 A∩B=( )
温馨提示 当集合 A 与 B 没有公共元素时,A∩B= ∅.
3.集合的并集、交集的常用运算性质 A∪A=A;A∪∅=∅;A∪B=B∪A;(A∪B)∪C= A∪(B∪C);A∪B⊇A;A∪B=A⇔B⊆A;A∩B=A⇔A⊆ B;A∩B=A∪B⇔A=B.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学案:1.2.2 第1课时 并集、交集
1.2.2集合的运算第1课时并集、交集[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能够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知识链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①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3,4,5};②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4,5};③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为{3}.答案①[预习导引]1.并集与交集的概念(1)A∩B=B∩A,A∩A=A,A∩∅=∅;(2)A∪B=B∪A,A∪A=A,A∪∅=A;(3)A⊆B⇔A∩B=A⇔A∪B=B.解决学生疑难点要点一集合并集的简单运算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A.{3,4,5,6,7,8}B.{5,8}C.{3,5,7,8}D.{4,5,6,8}(2)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等于()A.{x|-1≤x<3}B.{x|-1≤x≤4}C.{x|x≤4}D.{x|x≥-1}答案(1)A(2)C解析(1)由定义知M∪N={3,4,5,6,7,8}.(2)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规律方法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看清集合中元素的范围,简化集合,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并集的定义直接观察或用Venn图表示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值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跟踪演练1(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A.{-1,2,3}B.{-1,-2,3}C.{1,-2,3}D.{1,-2,-3}(2)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________.答案(1)C(2){x|x<-5,或x>-3}解析(1)A={1,-2},B={-2,3},∴A∪B={1,-2,3}.(2)将-3<x≤5,x<-5或x>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M∪N={x|x<-5,或x>-3}.要点二集合交集的简单运算例2(1)已知集合A={0,2,4,6},B={2,4,8,16},则A∩B等于()A.{2}B.{4}C.{0,2,4,6,8,16}D.{2,4}(2)设集合A ={x |-1≤x ≤2},B ={x |0≤x ≤4},则A ∩B 等于( ) A.{x |0≤x ≤2} B.{x |1≤x ≤2} C.{x |0≤x ≤4} D.{x |1≤x ≤4}答案 (1)D (2)A解析 (1)观察集合A ,B ,可得集合A ,B 的全部公共元素是2,4,所以A ∩B ={2,4}.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与B ,如下图.则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 ∩B ={x |0≤x ≤2}.规律方法 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和求并集的解决方法类似. 2.当所给集合中有一个不确定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分类的标准取决于已知集合. 跟踪演练2 已知集合A ={x |-1<x ≤3},B ={x |x ≤0,或x ≥52},求A ∩B ,A ∪B .解 ∵A ={x |-1<x ≤3},B ={x |x ≤0,或x ≥52},把集合A 与B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A ∩B ={x |-1<x ≤3}∩{x |x ≤0,或x ≥52}={x |-1<x ≤0,或52≤x ≤3};A ∪B ={x |-1<x ≤3}∪{x |x ≤0,或x ≥52}=R.要点三 已知集合交集、并集求参数例3 已知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由A ∩B =∅,(1)若A =∅,有2a >a +3,∴a >3. (2)若A ≠∅,如下图:∴⎩⎪⎨⎪⎧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2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
一、选择题
1.(2013 ~ 2014 学年度河北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
) 已知集合 S= {0,1} ,T=
{0} ,那么 S∪ T= ( )
A. ?
B. {0}
C. {0,1}
D. {0,1,0}
[ 答案 ] C
[ 解析 ] S∪ T= {0,1} ∪ {0} = {0,1} .
2.(2013 ~ 2014 学年度天津市五区县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
∵ M- N= { x| x∈ M且 x?N} ,∴ M- N= { x|1< x <2} .
3.(2012 ·北京文 ) 已知集合 A= { x∈ R|3 x+ 2> 0} ,B= { x∈ R|( x+ 1)( x- 3) > 0} 则 A∩ B=
()
A. ( -∞,- 1)
2 B. ( - 1,- 3)
()
A. ?
B. {2}
信达
------------------------------------------------------------------- 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
-----------------------------------------------------
C. {0}
D. { - 2}
[ 答案 ] [ 解析 ]
B ∵ B= { x | x 2- x- 2= 0} = { - 1,2} , A= { - 2,0,2} ,∴ A∩ B= {2} .
4. (2014 ·广东文, 1) 已知集合 M= {2,3,4} , N= {0,2,3,5} ,则 M∩ N= (
-----------------------------------------------------
人教B版高中同步学案数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课时 交集与并集
2
,
B⊆C,所以- <2,所以
2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4,+∞).
a>-4.
探究点四 集合的交、并综合运算
【例4】已知集合A={y|y= x2-2x-3,x∈R},B={y|y= -x2+2x+13,x∈R},求
A∩B,A∪B.
分析先利用配方法确定集合A与B,再利用数轴进行集合的交、并运算.
过关自诊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若A∩B=⌀,则A=⌀或B=⌀.(
②A∩B=B⇔A⊆B.(
)
③A∪B=A⇔A⊆B.(
)
④A∪B=⌀,则A=B=⌀.(
)
答案 ①×
④√
②×
③×
)
2.若集合A={x|x>0},B={x|1<x<3},则A∪B=
答案 {x|x>0}
仍然存在,只不过这时A∩B=⌀.反之,若A∩B=⌀,则A,B这两个集合可能至少
有一个为空集,也可能这两个集合都是非空的,
如:A={1,3,5,7,9},B={2,4,6,8,10},此时A∩B=⌀.
知识点2 并集
名师点睛 对并集的理解
(1)A∪B仍是一个集合,A∪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
(2)并不是任意两个集合总有公共元素,当集合A与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
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
(3)当A=B时,A∩B=A和A∩B=B同时成立.
2.求两集合交集的注意点
(1)求两集合的交集时,首先要化简集合,使集合元素的性质特征尽量明显化,然后
根据交集的含义写出结果.
人教版数学高一-高一数学《交集与并集》学案
(3)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效果检测
1. 若 , .求 , .
解: ; .
2.已知集合 , ,若 ,求 及 .
解:∵ ,∴ .
∴ 或 .解得 或 .
若 ,则 ;
若 ,则 .
【★】2. 设 , 或 ,则 等于(A)
A. 或 B. 或
C. 或 D.
【★】3.满足条件 的集合 的个数是(B)
A.1B.2C.3D.4
【★★】4.求满足 的集合 , 共有多少组?
解:可采用列举法:
当 时, ;
当 时, , ;
当 时, , ;
当 时, ,决含字母的问题时,常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务必明确分类标准.
解:由 知 .又有 ,故 ,及方程 有两个相同的根5.
解方程组 得 .
根据条件求出所要求解的值后,一定要代入原集合检验,把不符合题意的值舍去(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交集与并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2、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学习重点】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及相应求解计算。
【学习难点】集合交集与并集求法;数形结合的运用。
学法点拨
初 来 乍 到
及时总结
1、请认真阅读课本p11-12的内容,通过例1和例2的解决方法深入理解课题知识构成(有困惑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探讨)。
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
探究策略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集合 1.2.2 第一课时 交集与并集 教学课件
A. {x|0≤ x≤2} C. {x|0≤ x≤4}
(2)( 全 国 卷 Ⅰ ) 已 知 集 合 A = {x|x = 3n + 2 , n ∈ N} , B = {6,8,10,12,14},则集合 A∩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5 C. 3 B.4 D.2
[解析]
(1)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 A 与 B,如下图.
4.把 3 题中的条件“A∪B=A”换为“A∩B=A”,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A,∴ A⊆ B. 又 A = {x| - 3<x≤ 4} , B = {x|k + 1≤ x≤ 2k- 1},可知 B≠∅. 由数轴
k+ 1≤- 3, 可知 2k- 1≥ 4,
解得 k∈∅,
则由交集的定义,A∩B={x|0≤x≤2}. (2)集合 A 中元素满足 x=3n+2,n∈N,即被 3 除余 2, 而集合 B 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 8 和 14.故选 D. [答案] (1)A (2)D
(1)求集合交集的运算类似于并集的运算,其方法为: 定义法或数形结合法. (2)若 A, B 是无限连续的数集, 多利用数轴来求解. 但 要注意,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含有端点的值用实点表 示,不含有端点的值用空心点表示.
A∪B=B∪A
A∪A=___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___ ∅
A⊆B⇔A∩B=A
A∪∅=___ A
A⊆B⇔A∪B=B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并集定义中的“或”就是“和”. (2)A∪B 表示由集合 A 和集合 B 中元素共同组成. ( × ) ( × )
(3)A∩B 是由属于 A 且属于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 √ )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导学案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学生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学习目标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2.会用符号、Venn图和数轴表示并集、交集.3.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并集(1)定义:一般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________(读作“A并B”).(2)并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________________.(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4)性质:A∪B=________,A∪A=________,A∪∅=______,A∪B=A⇔________,A______A∪B.2.交集(1)定义:一般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________(读作“A交B”).(2)交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________________.(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4)性质:A∩B=________,A∩A=________,A∩∅=______,A∩B=A⇔________,A∩B______A∪B,A∩B______A,A∩B______B.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并集问题:某次校运动会上,高一(1)班有10人报名参加田赛,有12人报名参加径赛.已知两项都报的有3人,你能算出高一(1)班参赛人数吗?例1. (1)若集合M={-1,0,1},集合N={0,1,2},则M∪N=() A.{0,1} B.{-1,0,1} C.{0,1,2} D.{-1,0,1,2}(2)已知集合P={x|x<3},集合Q={x|-1≤x≤4},则P∪Q=()A.{x|-1≤x<3} B.{x|-1≤x≤4} C.{x|x≤4} D.{x|x≥-1}探究点2:交集问题:一副扑克牌,既是红桃又是A的牌有几张?例2.(1)已知集合A={x|2<x<4},B={x|x<3或x>5},则A∩B=() A.{x|2<x<5}B.{x|x<4或x>5}C.{x|2<x<3} D.{x|x<2或x>5}(2)设集合A={x|1≤x≤5},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A.6 B.5 C.4 D.3例3.设集合A={x|x2-3x+2=0},B={x|x2+2(a-1)x+a2-5=0}.(1)若A∩B={2},求实数a的值;(2)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三、当堂检测1.设集合A={0,1,2,3},集合B={2,3,4},则A∩B=()A.{2,3} B.{0,1}C.{0,1,4} D.{0,1,2,3,4}2.已知集合A={x|-1≤x<3},B={x|2<x≤5},则A∪B=() A.(2,3) B.[-1,5]C.(-1,5) D.(-1,5]3.已知集合M={-1,0},则满足M∪N={-1,0,1}的集合N的个数是() A.2 B.3C.4 D.84.设集合A={(x,y)|y=ax+1},B={(x,y)|y=x+b},且A∩B={(2,5)},则() A.a=3,b=2 B.a=2,b=3C.a=-3,b=-2 D.a=-2,b=-3 5.已知集合A={x|3≤x<7},B={x|2<x<10},C={x|x<3或x≥7},求:(1)A∪B;(2)C∩B.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五、学后反思:1、我的疑问:2、我的收获:。
数学人教B版必修1学案课堂导学 1.2.2集合的运算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 Word版含解析
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交集、并集的概念【例】数学活动课上,小强说:“若∩,则且.”小刚说:“若∪,则且.”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对吗?为什么?思路分析:紧扣交集、并集的概念∩是由既属于又属于的元素确定的集合∩可分三种情况且∈∈且且,即小强同学说的不正确∪是由属于或属于的元素确定的集合,即、两集合的元素都在∪中,若∪,则必有且,即小刚同学说的正确.温馨提示本题可借助于韦恩图来理解.二、交集、并集的运算【例】已知集合{},集合{},求∩∪.思路分析:根据交集、并集的定义,求∩只需把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找出来,写成集合的形式,求∪只需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找出来,写成集合的形式,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温馨提示若集合、中的元素是能够一一列举出来的有限集时,可直接求∩、∪;若集合较复杂,可先化简,再求交集;若是无限数集,可借助于数轴求交集.三、有字母参数参与的交、并集运算【例】已知{}{},且∪{}∩{},求、、的值.思路分析:由∩{}知∈,代入方程,求得,再解方程求出,又由∪确定集合中的元素.解:∵∩{},∴∈,将代入,得.∴{}.∵∪{}∩{},∴{}.∴且.解得.故.温馨提示∵∩{},∴∈.若将代入集合中的方程,得,此路行不通.当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们应尽快转换思路,将代入集合中的元素.一般地,代入求值问题,代入后剩下的待定系数越少越好.各个击破类题演练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是( )解析:∵∩,∴.∵∪,∴.∴.答案变式提升设集合{∈≤≤}{∈≤},则∪中的元素个数是( )解析{}{}.∴∪有个元素.答案类题演练(全国高考卷Ⅰ,理文)设集合{<}{<},则( ) ∩∩∪∪解析:∵{<<}{<<},∴∩∪.答案变式提升已知{}{}.求.解析:∵,∴∩.∵∩{},∴或{}.类题演练设{}{},已知∩{},求的值及∪.解析:由∈,可得或,解得±或.当时{}{}中元素违背了互异性,舍去.当时{}{}∩{},满足题意,故∪{}.当时{}{},此时∩{},与∩{}矛盾,故舍去.综上所述且∪{}.变式提升已知集合{}{}{}取何实数时∩≠与∩同时成立? 解析{}{}.∵∩≠,且∩,∴是方程的解.∴.∴,或.当时,经检验符合题意.当时{},此时∩≠,∴舍去.综上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集合的运算
第1课时并集、交集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能够利用交集、并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链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
①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3,4,5};
②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新集合为{1,2,3,4,5};
③集合A={1,2,3},集合B={3,4,5},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为{3}.
答案①
[预习导引]
1.并集与交集的概念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
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两个集
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1)A∩B=B∩A,A∩A=A,A∩∅=∅;
(2)A∪B=B∪A,A∪A=A,A∪∅=A;
(3)A⊆B⇔A∩B=A⇔A∪B=B.
解决学生疑难点
要点一集合并集的简单运算
例1(1)设集合M={4,5,6,8},集合N={3,5,7,8},那么M∪N等于()
A.{3,4,5,6,7,8}
B.{5,8}
C.{3,5,7,8}
D.{4,5,6,8}
(2)已知集合P={x|x<3},Q={x|-1≤x≤4},那么P∪Q等于()
A.{x|-1≤x<3}
B.{x|-1≤x≤4}
C.{x|x≤4}
D.{x|x≥-1}
答案(1)A(2)C
解析(1)由定义知M∪N={3,4,5,6,7,8}.
(2)在数轴上表示两个集合,如图.
规律方法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看清集合中元素的范围,简化集合,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并集的定义直接观察或用Venn图表示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值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
跟踪演练1(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
A.{-1,2,3}
B.{-1,-2,3}
C.{1,-2,3}
D.{1,-2,-3}
(2)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________.
答案(1)C(2){x|x<-5,或x>-3}
解析(1)A={1,-2},B={-2,3},
∴A∪B={1,-2,3}.
(2)将-3<x≤5,x<-5或x>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M∪N={x|x<-5,或x>-3}.
要点二集合交集的简单运算
例2(1)已知集合A={0,2,4,6},B={2,4,8,16},则A∩B等于()
A.{2}
B.{4}
C.{0,2,4,6,8,16}
D.{2,4}
(2)设集合A ={x |-1≤x ≤2},B ={x |0≤x ≤4},则A ∩B 等于( ) A.{x |0≤x ≤2} B.{x |1≤x ≤2} C.{x |0≤x ≤4} D.{x |1≤x ≤4}
答案 (1)D (2)A
解析 (1)观察集合A ,B ,可得集合A ,B 的全部公共元素是2,4,所以A ∩B ={2,4}. (2)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与B ,如下图.
则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 ∩B ={x |0≤x ≤2}.
规律方法 1.求交集就是求两集合的所有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和求并集的解决方法类似. 2.当所给集合中有一个不确定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分类的标准取决于已知集合. 跟踪演练2 已知集合A ={x |-1<x ≤3},B ={x |x ≤0,或x ≥5
2},求A ∩B ,A ∪B .
解 ∵A ={x |-1<x ≤3},B ={x |x ≤0,或x ≥5
2},
把集合A 与B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A ∩B ={x |-1<x ≤3}∩{x |x ≤0,或x ≥5
2}
={x |-1<x ≤0,或5
2
≤x ≤3};
A ∪
B ={x |-1<x ≤3}∪{x |x ≤0,或x ≥5
2}=R .
要点三 已知集合交集、并集求参数
例3 已知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由A ∩B =∅,
(1)若A =∅,有2a >a +3,∴a >3. (2)若A ≠∅,如下图:
∴⎩⎪⎨⎪⎧
2a ≥-1,a +3≤5,2a ≤a +3,
解得-12
≤a ≤2.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1
2≤a≤2,或a>3}.
规律方法 1.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运算,利用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易于理解.若出现参数应注意分类讨论,最后要归纳总结.
2.建立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是否能取到.最好是把端点值代入题目验证.
跟踪演练3设集合A={x|-1<x<a},B={x|1<x<3}且A∪B={x|-1<x<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如下图所示,
由A∪B={x|-1<x<3}知,1<a≤3.
1.若集合A={0,1,2,3},B={1,2,4},则集合A∪B等于()
A.{0,1,2,3,4}
B.{1,2,3,4}
C.{1,2}
D.{0}
答案 A
解析集合A有4个元素,集合B有3个元素,它们都含有元素1和2,因此,A∪B共含有5个元素.故选A.
2.设A={x∈N|1≤x≤10},B={x∈R|x2+x-6=0},则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2}
B.{3}
C.{-3,2}
D.{-2,3}
答案 A
解析注意到集合A中的元素均为自然数,因此易知A={1,2,3,4,5,6,7,8,9,10},而直接解集合B中的方程可知B={-3,2},因此阴影部分显然表示的是A∩B={2}.
3.集合P={x∈Z|0≤x<3},M={x∈R|x2≤9},则P∩M等于()
A.{1,2}
B.{0,1,2}
C.{x|0≤x≤3}
D.{x|0≤x<3}
答案 B
解析由已知得P={0,1,2},M={x|-3≤x≤3},
故P∩M={0,1,2}.
4.已知集合A={x|x>2,或x<0},B={x|-5<x<5},则()
A.A∩B=∅
B.A∪B=R
C.B⊆A
D.A⊆B
答案 B
解析∵A={x|x>2,或x<0},B={x|-5<x<5},
∴A∩B={x|-5<x<0,或2<x<5},A∪B=R.故选B.
5.设集合M={x|-3≤x<7},N={x|2x+k≤0},若M∩N≠∅,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k≤6
解析因为N={x|2x+k≤0}={x|x≤-k
2},
且M∩N≠∅,所以-k
2≥-3⇒k≤6.
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
(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可兼”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 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两个集合A,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
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