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不等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1500字高考数学中的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几乎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会出现。
不等式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如经济学中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几何学中的面积最大最小问题等。
下面将对高考数学中常见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式为ax+b>0(或ax+b≥0)、ax+b<0(或ax+b≤0),其中a和b为已知实数,x为未知数。
要求解这类不等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若a>0,则当a>0时,不等式两侧都乘以正数a;当a<0时,不等式两侧都乘以负数a,不等号方向不变。
2. 若a<0,则当a>0时,解的不等式两侧都乘以负数a,不等号方向相反;当a<0时,解的不等式两侧都乘以正数a,不等号方向不变。
3. 若a=0,则不等式只有在b>0(或b≥0)和b<0(或b≤0)时有解。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形如ax²+bx+c>0(或ax²+bx+c≥0)、ax²+bx+c<0(或ax²+bx+c≤0)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实数,a≠0。
要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a的正负性,若a>0则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若a<0则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2. 计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即x₀=-b/2a。
3. 根据a的正负性确定抛物线的上升段或下降段。
4. 根据a的正负性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形如|ax+b|>c(或|ax+b|≥c)、|ax+b<c(或|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实数,a≠0且c>0。
要求解绝对值不等式,需要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推导,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将不等式分为正数和负数两个部分。
2. 对于正数部分,去掉绝对值符号,并得到一个二次不等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高一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类型的不等式及其解法。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线性不等式、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等。
一、线性不等式线性不等式是指不等式中只包含线性函数的不等式。
一般形式为ax + b > c 或 ax + b < c,其中a、b、c为实数,且a ≠ 0。
解线性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不等式的符号和解集,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不等式中的x移到一边,得到ax > b 或 ax < b。
步骤2:确定不等式的符号,根据a的正负情况进行判断。
当a > 0时,不等式形式为ax > b 或 ax < b,解是x > b/a 或 x < b/a。
当a < 0时,不等式形式为ax < b 或 ax > b,解是x < b/a 或 x > b/a。
二、二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是指不等式中包含二次函数的不等式。
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 或 ax^2 + bx + c < 0,其中a、b、c为实数,且a ≠ 0。
解二次不等式的关键是确定不等式的符号和解集,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二次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即将不等式右边移至左边,得到ax^2 + bx + c > 0 或 ax^2 + bx + c < 0。
步骤2: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即将ax^2 + bx + c = 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出x的解。
步骤3:通过零点将实数轴分成若干个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进行符号判断,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指不等式中包含绝对值函数的不等式。
一般形式为|f(x)| > a 或 |f(x)| < a,其中f(x)为一个实数函数,a为正实数。
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根据绝对值函数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根据不等式的形式,将绝对值不等式分为两种情况,即|f(x)| > a 和 |f(x)| < a。
等式与不等式
等式与不等式在数学中,等式与不等式是两种不同的数学表达方式。
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相等的关系,通常用等号(=)表示;而不等式则表示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不相等或者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形式。
本文将对等式和不等式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性质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等式的定义与性质等式是指数学表达式中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相等的关系。
等式使用等号(=)进行表示,左右两边的数或表达式具有相等的值。
例如:2 +3 = 5在这个等式中,左边的表达式2 + 3与右边的数5具有相等的值,因此该等式成立。
等式具有以下性质:1. 反身性:任何数与自身相等,即a = a。
2. 对称性:如果a = b,则b = a。
3. 传递性: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4. 替换性: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者表达式,等式仍然成立。
表达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解方程、证明等各个领域。
二、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与等式相比,不等式表示的是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不相等或者大小关系。
常见的不等式有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
例如:3 +4 > 7这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表达式3 + 4大于右边的数7,因此该不等式成立。
不等式具有以下性质:1. 反身性:任何数与自身不相等,即a ≠ a。
2. 对称性:如果a > b,则b < a;如果a ≥ b,则b ≤ a。
3. 传递性:如果a > b且b > c,则a > c;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4. 替换性: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正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保持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负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发生改变。
等式的大小关系保持不变;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负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发生改变,并且需要反转不等号的方向。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不等式的调查在高考中从未消逝,以下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请参考。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定义:a-bb,a-b=0a=b,a-b0a
①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习的知识背景,来看法作差法比大小的实际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别差的符号,需求分解因式,以便运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那么。
2.不等式的性质:
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局部。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abb
(2)acac(传递性)
(3)ab+c(cR)
(4)c0时,abc
c0时,abac
运算性质有:
(1)ada+cb+d。
(2)a0,c0acbd。
(3)a0anbn(nN,n1)。
(4)a0N,n1)。
应留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普通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动身实施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就是实施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了解和运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调查,主要有以下三类效果:
(1)依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判别不等式能否成立。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别实数值的大小。
(3)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判别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沛或必要关系。
以上为大家分享的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希望大家可以熟练运用。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大全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大全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1.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学中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符号表示法。
2.不等式符号的意义:"<"表示小于、">"表示大于、"<="表示小于等于、">="表示大于等于。
3.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和多变量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4.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满足不等式的全部解的集合,可以用数轴表示。
二、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则a<c。
2.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不影响不等关系的大小。
3.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影响不等关系的大小。
4.不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关系会发生改变。
5.不等式两边取倒数时,要注意变号问题。
6.乘以不等式时,要考虑所乘以的数的正负情况。
三、不等式的解法1.第一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中的未知数移到一边,得到关于未知数的集合表示的解,进而求解交集、并集或全集。
2.第二类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将不等式变形为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问题,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3.系统不等式的解法:将多个不等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得到多个不等式的交集或并集形式,再求解。
四、一些常见的数学不等式1.加减法不等式:例如2x+3>7,根据性质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得到解集x>22.乘除法不等式:例如3x/5>=6,根据性质将未知数移到一边,得到解集x>=10。
3.绝对值不等式:例如,3x+5,<7,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分段讨论,得到解集-4<x<24.开方不等式:例如√(x-1)>3,根据开方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讨论,得到解集x>10。
5.取整不等式:例如[x]>2,根据整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讨论,得到解集x>3五、不等式的应用1.不等式在图像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时,可以将不等式表示的区间在数轴上进行标注,直观地表示解集。
常用的不等式
常用的不等式1. 介绍不等式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关系,用于表示两个数或者两个代数式之间的大小关系。
常用的不等式包括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在数学中,不等式可以用于证明和推导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代数和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常用的不等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高级数学的前提。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不等式,包括基本的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均值不等式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这些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 基本的不等式2.1. 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是一种常用的不等式,用于描述一组非负实数的平均值与几何平均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1,a2,…,a n,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可以表示为:a1+a2+⋯+a nn ≥√a1⋅a2⋅…⋅a n n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1=a2=⋯=a n。
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的证明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或者其他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2.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是一种常用的不等式,用于描述内积空间中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的实数或复数向量a=(a1,a2,…,a n)和b=(b1,b2,…,b n),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可以表示为:(∑|a i b i| ni=1)2≤(∑|a i|2ni=1)(∑|b i|2ni=1)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向量a和b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的证明可以使用向量的内积性质,这里不再赘述。
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形如ax2+bx+c>0或ax2+bx+c<0的不等式,其中a,b,c是实数且a≠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类似,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求根公式、判别式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不等式时,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
例如,对于不等式x2−5x+6>0,可以先求出方程x2−5x+6=0的解,得到x1=2和x2=3,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不等号的方向,确定不等式的解集为(2,3)。
初中数学知识点必备:不等式
初中数学知识点必备:不等式学校数学学问点:不等式1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不等式(组)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转变。
3、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全部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提示大家:解不等式指的是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学校数学学问点:不等式2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留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很多个解.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留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3)留意:推断如何解简洁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简单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
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一)目录前言(一)不等式的概念(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分类(四)常用不等式介绍(五)重要不等式介绍(六)两个重要的工具(七)不等式的证明例题介绍(八)不等式的解法例题介绍(九)不等式的应用例题介绍(十)综述软件(数学公式编辑器,几何画板,lingo,matalab 等)正文:一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与等式相对的一个概念。
为了给不等式一个确切的概念,下面我介绍一下集合论的简单知识。
“集合论创始人Cantor 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总体,这些东西,人们能够意识到,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 [1]定义1:如果 a是集合 A的元素,则称 a属于A ,记作 a A,反之 ,如果a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则称 a不属于 A,记作 a A。
[2]定义2:如果集合 A和B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 A和B相等,记作 A=B,如果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中的元素,称 A包含于 B,记作 A B(当B中还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则称 A真包含于 B,记作A B)。
[3] 列出集合的元素的方式,一般采用枚举法、描述法和归纳法。
其实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归为一类集合,如下:U {不等式}{ f(x1,x2,x3,...) 0或者f ( x1, x2, x3,...) 0| f(x1,x2,x3,...)为一个定义在实数集 R上的函数}。
般地,在数学上,不等式表明两个对象的大小或者顺序的二元关系。
不等关系主要有四种:a b ,即 a 小于 ba b , 即 a 大于 b 上述两个属于严格不等。
a b , 即 a 小于等于 b a b , 即 a 大于等于 bab , 即 a 不等于 b将两个表达式用不等符号连起来, 就构成了 不等式。
若不等关系对变量的所有元素都成立, 则称其为“绝对的”或“无条件的” 。
若不等关系只对变量的部分取值成立,而对另一部分 将改变方向或失效,则称为条件不等。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详解不等式的考察在高考中从未消逝,以下是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详解,请参考。
不等式的差不多性质1.不等式的定义:a-bb,a-b=0a=b,a-b0a①事实上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要紧依据。
②能够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那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定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2.不等式的性质:①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差不多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差不多性质有:(1)abb(2)acac(传递性)(3)ab+c(cR)(4)c0时,abcc0时,abac运算性质有:(1)ada+cb+d。
(2)a0,c0acbd。
(3)a0anbn(nN,n1)。
(4)a0N,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
一样地,证明不等式确实是从条件动身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
解不等式确实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
因此,要正确明白得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要紧有以下三类问题:(1)依照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定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定实数值的大小。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高中数学不等式
不等式一.不等式的性质: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a c b d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若0,0a b c d >>>>,则ac bd >(若0,0a b c d >><<,则a bc d>);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0a b >>,则n n a b >>;4.若0ab >,a b >,则11a b <;若0ab <,a b >,则11a b>。
如(1)对于实数c b a ,,中,给出下列命题: ①22,bc ac b a >>则若; ②b a bc ac >>则若,22;③22,0b ab a b a >><<则若; ④ba b a 11,0<<<则若;⑤baa b b a ><<则若,0; ⑥b a b a ><<则若,0;⑦b c b a c a b a c ->->>>则若,0; ⑧11,a b a b>>若,则0,0a b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 (答:②③⑥⑦⑧); (2)已知11x y -≤+≤,13x y ≤-≤,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137x y ≤-≤);(3)已知c b a >>,且,0=++c b a 则a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12,2⎛⎫--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3.分析法; 4.平方法;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8.图象法。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它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的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用不等号连接的两个代数式,其中包含了未知数。
常见的不等号有小于号(<)、大于号(>)、小于等于号(≤)和大于等于号(≥)。
2.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2)不等式的加减性:如果a<b,那么a+c<b+c(c>0),a-c<b-c (c>0)。
(3)不等式的倍乘性: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如果a < b,c < 0,那么ac > bc。
(4)不等式的倒置性:如果a<b,那么-b<-a。
3.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1)用图像表示:可以将不等式在坐标轴上表示出来,求解该不等式对应的数轴上的区间。
(2)用解集表示:解集即满足不等式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可以用区间表示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将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根据不等式的类型判断解集,最后用解集表示答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多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系统。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逐个解每个不等式,然后求解它们的交集。
5.二次不等式:(1)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
解二次不等式的步骤是:先将二次不等式化为标准形式,然后找出函数的最值点,确定函数的开口方向,最后根据最值点和开口方向确定解集。
(2)二次不等式组:二次不等式组是多个二次不等式组成的系统。
解二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逐个解每个不等式,然后求解它们的交集。
6.分式不等式:(1)分式不等式的解集:分式不等式的解集可以用区间表示。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在数学中是相对于等式而言的一种关系式。
它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优化、约束、分类等。
作为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不等式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数学中描述数值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式子。
以≤和≥表示的不等式称为“不等式”,例如:3x+1>10,x≤3等式都是不等式。
其中,“不等于”符号≠不属于不等式范畴。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加减均不等变性:两边同时加(减)一个数,不等的方向不发生改变,也就是说:若a>b,则a+c>b+c,a-c>b-c。
2.乘法不等性:若a>b,则a×c>b×c(c>0)或a×c<b×c(c<0)。
3.除法不等性:若a>b(a>0;b>0),则a÷c>b÷c(c>0)或a÷c<b÷c(c<0)。
三、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法主要有三种方法:代入法、绝对值法和图像法1.代入法:将每一个解的可能取值都带入不等式进行判断,最后确定取值范围。
2.绝对值法:主要应用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当不等式具有|x|的绝对值形式时,应用不等式的绝对值概念,进行分情况讨论求解。
3.图像法:将不等式构成的图像绘制出来,通过分析图像来确定解的区间。
四、不等式的分类1.一元一次不等式:其中的一元指的是变量只有一个,一次指的是变量出现的最高次数是1。
这类不等式通常表示为ax+b>c,ax+b=c或ax+b<c。
2.二元一次不等式:其中的二元指的变量包括两个,一次指的是变量出现的最高次数是1。
这类不等式通常表示为ax+by>c,ax+by=c或ax+by<c。
3.绝对值不等式:此类不等式中通常含有绝对值符号"|x|". 如:|x-a|> b。
数学中的不等式与方程组
数学中的不等式与方程组一、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数学中的不等式是指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不等式可以用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约束关系,常见于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建模与求解过程中。
不等式的定义:设a和b为实数,则a不等于b可以表示为a≠b,a 大于b可以表示为a>b,a小于b可以表示为a<b,a大于等于b可以表示为a≥b,a小于等于b可以表示为a≤b。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传递性、对称性、加法性、乘法性等。
传递性指若a>b,b>c,则a>c;对称性指若a>b,则b<a;加法性指若a>b,则a+c>b+c,乘法性指若a>b,且c>0,则ac>bc。
这些性质在不等式的推导与解答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找到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成立。
对于形式为ax+b>0的不等式,可按以下步骤求解:1. 若a>0,则不等式解集为(-∞, -b/a);2. 若a<0,则不等式解集为(-b/a, +∞);3. 若a=0且b>0,则不等式无解;4. 若a=0且b≤0,则不等式解集为(-∞,+∞)。
对于形式为ax+b<0的不等式,求解步骤与以上类似,只需将“>”号替换为“<”号即可。
类似地,对于形式为ax+b≥0和ax+b≤0的不等式,只需将“>”号替换为“≥”,“<”号替换为“≤”即可得到解集。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的不等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可以归结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即先化简不等式为二次方程,然后通过判别式和根的位置关系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形式为ax²+bx+c>0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可按以下步骤求解:1. 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判别式Δ=b²-4ac;2. 若Δ>0,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₁和x₂,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x₁)∪(x₂, +∞);3. 若Δ=0,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₁=x₂,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x₁)∪(x₁, +∞);4. 若Δ<0,则方程无实根,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不等式是数学中比较基础的概念,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对称性、传递性、加法法则、乘法法则等。
这些性质在解决不等式问题时非常重要。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不等式。
解决这类不等式问题,可以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等方法,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求解。
3.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不等式。
解决这类不等式问题,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判别式等方法,将其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
4. 分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是含有分式的不等式。
解决这类不等式问题,可以通过通分、分子分母同号或异号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然后求解。
5. 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
解决这类不等式问题,可以通过绝对值的定义,将其转化为分段函数,然后分别求解每一段的情况。
6. 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优化问题、最值问题、范围问题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不等式模型,然后求解。
以上是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的主要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中的等式与不等式
数学中的等式与不等式在数学中,等式和不等式是最基本也最常见的数学概念之一。
它们在解方程、解不等式、证明等许多数学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的数学语句。
例如,2 + 3 = 5,表示“2加3等于5”。
2. 等式的性质:a. 等式的对称性:如果等式中的两个表达式交换位置,仍然成立。
例如,2 + 3 = 5等于5 = 2 + 3。
b. 等式的传递性:如果等式A = B和等式B = C成立,那么等式A = C也成立。
c. 等式的替换性:等式中的相同的量可以互相替换,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如果2 + 3 = 5成立,那么可以将其中的2替换为5-3,得到5-3 + 3 = 5。
二、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指两个表达式之间用不等号(<、>、≤、≥)连接的数学语句。
例如,3 < 5,表示“3小于5”。
2. 不等式的性质:a.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不等式A > B和不等式B > C成立,那么不等式A > C也成立。
b. 不等式的加减性:两个不等式如果一个大于一个数,那么它们相加或相减的结果仍然成立。
例如,如果A > B,C > D,那么A + C > B + D,A - C > B - D。
c. 不等式的乘除性:如果不等式A > B成立,而C是一个正数,则AC > BC。
如果是一个负数,则AC < BC。
但当C为零时,不等式无法确定。
三、等式和不等式在数学中的应用1. 解方程:等式用于解决方程问题,即找到使得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2. 解不等式:不等式用于解决不等式问题,即找到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范围。
3. 证明:等式和不等式被广泛用于数学证明中,通过运用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新的等式和不等式,从而得出结论。
高中数学不等式
高中数学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关系表达方式,它描述了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和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综述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一、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不等式是一种含有不等号(大于号或小于号)的数学表达式。
在数学中,常见的不等式包括:严格不等式、非严格不等式、恒等式和不等关系式。
对于不等式而言,其性质与等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不等式也遵循“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
具体而言,自反性指的是任何数与其自身之间的大小关系是相等的;对称性表示如果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已知,那么交换这两个数后大小关系依然成立;传递性则说明如果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而后者又大于第三个数,那么第一个数肯定大于第三个数。
二、不等式的解法与求解区间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表达式形如:ax+b>0(或<0),其中a和b为实数,并且a≠0。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分为以下几步:(1)移项,使得不等式的左边为0;(2)根据a的正负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3)将求得的解以区间表示。
例如,对于不等式2x-3<5,我们可以将其移项得到2x-8<0,然后得到x<4,最后以区间表示为(-∞,4)。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以二次项为主导的一元不等式表达式,例如:ax^2+bx+c>0(或<0),其中a、b和c为实数,并且a≠0。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如下:(1)将不等式移项,整理成一个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2)根据函数开口的方向和是否与x轴有交点来确定不等号的方向;(3)利用一些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等)求得该二次函数的零点;(4)根据图像和零点位置确定不等式在x轴上的解集。
三、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不等式在数学建模、经济学和几何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数学建模不等式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返回目录
a2-b2=(a+b)(a-b)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方法2:(x-1)(x-3) ≥0 例1: 解不等式(x-2)2≥1 解: ∵ (x-2)2≥1 ①求分点:x-1=0;x=1 (x-2)2 -1 ≥0 x-3=0;x=3 (x-2+1)(x-2-1) ≥0 ②画数轴描分点: (x-1)(x-3) ≥0 方法1: x-1 ≥0; 或 x-1≤0; x-3 ≥0; x-3≤ 0; x ≥1; 或 x≤1; x ≥3; x≤ 3; 不等式的解为: x ≥3或x≤1; 不等式解集:{x| x ≥3或x≤1} 也可,{x|x≥3}∪ {x| x ≤ 1}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节 不等式的证明
本章小结
复习题二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返回目录
2.1 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例:比较π与3的大小。 两者之差: π-3≈3.14-3=0.14>0 ∴ π>3 定义: 对于实数a、b,如果a-b>0,那么称a大于b(或者 称b小于a),记为: a>b ; b<a 即: a>b时 a>b a-b>0 a<b a-b<0 b a a=b a-b=0
返回目录
完
第二章 不等式
;(2 ;(3 ;(4 <;( 2、(1)< ;(2)<;(3)<;(4)<;(5)<; ;(8 ;(9 (6)< ; (7)<;(8)>;(9)<; (10)<. 3、 5); (1)(-5, 5); (3)(-2,6); 6); (5)(-2 , 1) ; (7)(-3,1); 1); (9)(-3/2,4); 3/2, [5, (2)(-∞,-5] ∪ [5,+∞) [6,+∞) (4)(-∞,-2] ∪ [6,+∞) [1, (6)(-∞,-2] ∪ [1,+∞) [1,+∞) (8)(-∞,-3] ∪ [1,+∞) (- ,(10) (-∞ ,-3/2] ∪ [4,+∞)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返回目录
推论2:如果 a > b 且c>d, 那么 a + c > b + d 大加大,大于---小加小。 大加大,大于---小加小。 ---小加小 例:(1)5 > 3, :(1 (2)5 > 3, 4 > 1, 则 5+4 > 3+1 3-2 > -6, 则 5-2 > 3-6
x 1 3
③取值判断符号:(分点 不能取)当x=2时, (x-1)(x-3) <0 ④画图得解集: {x| x ≥3或x≤1}
完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返回目录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例2: 解不等式(2x-5)2<9 解: ∵ (2x-5)2<9 (2x-5)2 -9 <0 (2x-5)2 -32 <0 (2x-5+3)(2x-5-3) <0 (2x-2)(2x-8) <0 (x-1)(x-4) <0
返回目录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2、不等式、区间、集合与数轴: (设a>b)
不等式 b≤ x ≤a b< x <a b≤ x <a 区间 闭区间 [b, a] 开区间 (b, a) 半开区间 [b, a) 集合
x
{x| b≤x≤a} {x| b<x<a} {x|b≤ x <a}
b
a x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返回目录
2.2 不等式的性质
如:2x>6,则x>3 :2x>6,
如-3x>6,则x<-2 3x>6, x<例: 5 > 3, 6 > 2, 则: 5×6 > 3×2 5× 3× 5 > 3 -2 > -3 则:
3× 5×(-2) > 3×(-3)
性质3: 如果a>b, 且c>0,那么 ac>bc. 如果a>b, 且c<0,那么 ac<bc. 即:乘(除)正数,不变号;乘(除)负数,要变号 推论3 如果a>b>0; c>d>0, 推论3:如果a>b>0;且c>d>0,则 ac>bd a>b>0
a2-b2=(a+b)(a-b)
x 1 4
③取值判断符号:(分点 不能取)当x=0时, (x-1)(x-4) >0 ④画图得解集: 解集为:{x| 1<x<4}
①求分点:x-1=0;x=1 x-4=0;x=4 ②画数轴描分点: 课堂练习: P64,(1)
完
(P63)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x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返回目录
2.1 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例1:比较3/4与5/7的大小。 解: 3/4-5/7=21/28-20/28=1/28>0 3/4-5/7=21/28∴ 3/4>5/7 例2:比较-4/5与-2/3的大小。 解: -4/5-(-2/3)= -4/5+2/3 4/52/3) =-12/15+10/15=-2/15<0 12/15+10/15=4/5<∴ -4/5<-2/3
作业: 作业: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一节 不等式的性质
返回目录
2.2 不等式的性质 例:显然 5>3, 3>-2,则 5>-2 性质1: 如果a>b, 且b>c,那么a>c. 叫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 如果a>b, 且 c ∈ R,那么 a + c > b + c 性质2表明,不等式两边加上(减去)同一个实数, 性质2表明,不等式两边加上(减去)同一个实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方向不变。 推论1:如果 a + b> c, 那么 a>c - b 移项原理。
x x
x 5cm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返回目录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2、一元二次不等式解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x所取的每一个值。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 例:2X>6; X>3;X=4;4.5;7;…… 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 如:{x | x>3} 4、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求一个不等式解集的过程。 解不等式 5、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如: 不等式组 3x-1≥-5 2x+7<7 6、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 交
例2: 即: 全正数,大乘大----大于“小乘小”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返回目录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试一试: 试一试 如图,在边长为5cm的正方形铁皮的中间剪一 个正方形小孔,使小孔的面积小于9cm2,试问:小孔 的每条边与铁皮的对应边相距多少厘米? (a-b)2=a2-2ab+b2 分析: 设小孔每边到铁皮的对应边相距x, 则小孔边长为:5-2x x 小孔面积:S=(5-2x)2 依题意: (2x-5)2<9 4x2-20x+25<9 4x2-20x+16<0 1、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一个未知数, 一元二次不等式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不等式。 标准形式:ax2+bx+c<0 也可用:>;≤;≥
集合
x
{x| a≥x} {x| x>a}
a x a x 0 -5 3 x
无穷区间 (-∞ , +∞ )
(-∞,-5]∪ (3,+∞)
{x| x ∈R }
{x|x >3或X≤-5}
第二章 不等式
返回目录
答案:(P78) :(P78 复习题二 答案:(P78) A组 1、(1)<; (2)< 、(1 ;(5 (4)> ;(5)< ; ( 3) < ; ; ( 6) < ;
b
a x
b
a≥ x
无穷区间 (-∞,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x a
{x|a≤ x}
(P63)
第二章 不等式 第二节 不等式的解法
返回目录
2.3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法 2、不等式、区间、集合与数轴: (设a>b)
不等式 x ≥a x >a x ∈R X≤-5 或x >3 区间
无穷区间 [a, +∞) 无穷区间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