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资源开发阶段
2024年有色金属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一、行业概况有色金属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
2024年,全球锡产量约为290,000吨,其中亚洲地区占比最大。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锡产金属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锡消费国家。
二、国内外市场形势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上锡价格出现波动。
由于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锡市场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然而,随着中国锡需求的持续增长,锡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产业分析1.锡矿资源:中国锡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然而,由于国内锡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技术相对滞后,锡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
2.锡冶炼产业:中国锡冶炼产能较大,但技术水平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的锡冶炼企业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冶炼工艺,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锡消费市场:随着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锡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锡消费国家,近年来,锡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四、市场前景及趋势1.锡价格走势:预计2024年全球锡市场供应过剩,为锡价格带来压力。
然而,由于锡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锡价格将保持稳定上涨趋势。
2.锡行业政策环境:近年来,中国政府对锡行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加大锡矿资源开采力度、提高锡冶炼技术水平、促进锡消费市场发展等。
这些政策将为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3.技术进步:近年来,中国锡行业在锡矿资源开采、冶炼技术、消费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未来,锡行业将面临技术创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将成为行业的发展重点。
五、建议1.加大锡矿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开采和利用技术水平,提高锡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2.提升锡冶炼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冶炼企业转型升级,采用先进的冶炼工艺,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
3.发展高附加值的锡消费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中国锡消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全球及中国锡矿资源分布现状
全球及中国锡矿资源分布现状一、锡矿行业概述锡,元素符号为Sn。
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低,具强光泽,质软延展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易熔,摩擦系数小。
自然界已知的含锡矿物有50多种,主要锡矿物大约有20多种。
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锡石,其次为黄锡矿。
常见的锡矿物二、全球锡矿资源现状1、储量据USGS数据,2022年的全球锡储量为460万吨,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17%)、中国(16%)、澳大利亚(12%)、俄罗斯(9%)、巴西(9%)、玻利维亚(9%)等国家(地区);由于近些年资源勘探未有明显进展,经过长期开采,现有矿山资源逐渐枯竭,新增矿山较为有限,全球锡储量开始回落。
2022年全球锡储量结构2、产量产量方面,2022年的全球锡矿产量为31万吨,储采比仅为14.84。
此外,传统产锡大国仍居主导地位,锡矿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30.6%)、印度尼西亚(23.9%)、缅甸(10.0%)、秘鲁(9.4%)等国家(地区),CR4为73.9%。
2022年全球锡矿产量及增速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锡矿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三、中国锡矿资源现状1、储量从中国锡矿储量结构来看,国内锡矿资源分布较为集中;2022年,云南、广西、湖南及江西的锡矿储量合计占了全国总储量比例的78%。
2022年中国锡矿储量结构2、进口近年来,中国锡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数量呈V字型走势,起伏较大。
2022年,中国累计进口锡矿砂及其精矿24.4万吨,同比增长32%;虽然我国锡矿资源丰富,但依旧满足不了自身需求,需要进口补充,对外依存度偏高,进口锡矿主要来自缅甸。
2017-2022年中国锡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情况四、锡行业重点企业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锡铟行业的龙头企业,140年来持续深耕锡行业,有着百年的传承历史和文化底蕴,拥有着国际先进水平的采、选、冶及深加工成套技术,及全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对锡这一国家战略性稀缺矿产资源具有较强的全球影响力。
个 旧 锡 矿 史 溯 源
个旧锡矿史溯源陈今雄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具有二千多年的矿业开发历史。
自西汉开采矿业起,东汉时已形成分工协作之形式,明、清时期矿业开采渐盛,到民国年间曾有过鼎盛时期。
解放后,国家加强对锡业的扶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个旧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锡工业基地。
相传,世居个旧的彝族先民,经常在有银铅、锡矿石的地方烧起篝火,人们常在此聚会、议事,平时又可取暖,所以篝火日夜不断,天长日久。
矿石和在高温下的木炭相互作用起了化学变化,一股白花花的液体从柴火下流出地面,凝固后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十分神奇好看,人们很惊喜,把它拿着互相传看,一些有心计的人就把它打制成各式各样的饰物戴在头上,手上,便有了使用价值。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不少人寻到个旧来开采,于是就有了开发矿山之举。
一、个旧产锡始于何时个旧矿业开发的起始众说纷纭,见诸于史载的有:《云锡纪实》称:“滇锡之开发,相传始于元、明之际,……清康熙四十六年开个旧银厂又开龙树脚,初为银铅矿,……至光绪十一年锡产渐盛……”。
曾鲁光《个旧锡务概览》谓:“个旧矿产历史,当自康熙始,此时为银厂时代,……。
按个旧地质,似采银在先,银穷而复锡现。
”《个旧县志》记述:“个旧采办矿产,始于元代,系采银、铜矿,以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旺盛时期。
”《汉书·地理志》记:“武帝改滇王国为益州郡,中有贲古县,其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
”《后汉书·郡国志》亦载:“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正德,《云南志·临安府土产》载:“锡,蒙自个旧村出。
”明人鲁昭《格古要论》云:“藩锡出云南,宜镶碗盏;花锡亦出云南,大花者高,小花者次之。
”谢肇淛《滇略》记述云南之锡“临安府者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
”……以现有所见之历史记载,则个旧矿业的开发当在西汉年间,即距今二千多年之前开始。
若从考古发掘之文物来分析,我国夏朝开始已有用青铜铸造的生产工具、兵器和祭器。
我国锡矿资源形势及对策分析
我国锡矿资源形势及对策分析锡矿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子、冶金、化工等。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锡矿矿产国之一,在锡矿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我国的锡矿资源正在逐渐减少。
如何应对我国锡矿资源紧张的形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应加强对锡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在锡矿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和完善锡矿资源保护地区、矿山景区等,限制和控制资源开采的规模和速度,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建立健全锡矿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锡矿探矿权、矿业开发权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其次,我国应加大对锡矿资源的勘探力度。
通过增加对锡矿资源的勘探投入,探索新的锡矿资源储量和产地,提高资源开采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同时,加强对锡矿资源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采矿活动,保护合法矿山的权益。
再次,我国应加强锡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锡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锡矿资源的高效利用。
最后,我国应加强锡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和资源配置。
通过与国际锡矿资源开采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资源开采的水平和效益。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确保锡矿资源的稳定供应。
综上所述,我国锡矿资源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形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通过加强锡矿资源保护和管理、增加资源勘探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配置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我国锡矿资源紧张的形势,保障锡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加工的技术现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论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加工的技术现状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最早源于公元前五千纪在黄河流域成长起来的仰韶文化和黄河下游成长起来的大汶口文化,即青铜器的使用,大概要比西方要晚1000到2000年.兴盛于商周时期,主要用于祭祀,器皿,武器等。
发展到今日,铜铁铝等常见金属,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稀有金属的加工工艺不断完善,金属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现状根据我国矿产储量统计分类,将金属矿产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重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以及分散元素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矿产包括:铁矿、锰矿、铬矿、钒矿、钛矿;有色金属矿产包括: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镍矿、钨矿、镁矿、钴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和锑矿;贵重金属矿产包括:金矿、银矿和铂族金属(铂、钯、铱、铑、钌、锇);稀有金属矿产包括: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和铯矿;稀土金属矿产包括:钪矿、轻稀土矿(镧、铈、镨、钕、钜、钐、铕)、重稀土矿(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分散元素金属矿产包括: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硒矿和碲矿。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矿产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类外,尚有放射性金属矿产,包括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储量: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
2023年中国主要锑矿总览:锡矿山保有储量最多、达30万吨
锡矿山发展策略
锡矿山保有储量最多
据最新数据,锡矿山拥有全球最多的矿产储量,这使得该地 区在全球矿产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 锡、锌、铅、铜、铁等,这些资源在电子、建筑、航空航天 和国防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充分利用锡矿山的丰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提 出以下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资源勘探,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其次,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锡矿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未来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 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快矿山的 治理和转型升级、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等,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未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 大,以及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锡矿山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 阔。
储量简介
锡矿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拥有全球最 大的锑矿储量,超过100万吨,是全球最重 要的锑资源供应地之一。锑是一种有重要 工业价值的金属,用于生产阻燃剂、玻璃、 电缆等产品。此外,锡矿山还含有丰富的 金、银、铜等有色金属资源,为当地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由于其独 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锡矿山 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锡矿山资源开发
锡矿山保有储量最多
锡矿山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拥有 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灰 岩、石膏、耐火黏土等。其中,煤 炭储量最多,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 1.1%,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 基地之一。
锡矿山发展前景广阔
锡山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 前景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作 为主要能源之一,其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同 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煤炭开采技术和环 保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锡山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和建材 行业也将持续发展,为锡山的石灰岩开采和生 产带来新的商机
中国大锡矿藏及冶炼厂的分布
中国大锡矿藏及冶炼厂的分布中国锡矿的分布地域与大锡的冶炼或铸造地,也就是古代青铜器中锡的来源问题,已经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令人难解的神秘问题。
中国青铜器的使用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长江流域的四川与湖北诸地。
现今收藏的和已出土的青铜器,大都集中在中国的北部与中部,近期才在西南部有了重要发现。
翁文灏于20世纪20年代就认为,我国锡矿主要集中于云南、湖南、广东和广西四省。
云南等四省的锡矿储量占全国已知储量的90%以上,云南个旧锡矿就占83.65%。
这也符合锡矿成矿和储矿的规律--它们一般均位于赤道附近,距南北回归线的两侧不远。
云南省地处北纬22-28?之间,个旧地处北纬23-24?线之间。
按照世界地理学准则,南北回归线两侧各23?27′的地带为热带。
故个旧亦属热带,属盛产锡矿的地域。
童恩正先生曾斩钉截铁地指出:"无论经文或先秦典籍,都不能证明中原产锡"。
廖苏平先生又认为,"考古专家认定,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青铜采冶遗址"。
"由此可以推断,铜岭青铜冶炼场所用的锡石,有可能是来自德安彭山地区,甚至中原地区古代青铜冶炼场所用的锡石,也可能是来自江西德安彭山地区。
因为,在古代锡矿石不可能从遥远的云南省个旧锡矿输入"。
我们应如何在铜矿和锡矿的矿址、铜与锡的冶炼场和铸造厂、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地之间,找到一条令人信服的连线,找到大锡的传播之路,就是解开这道难题的钥匙了。
李学勤先生根据南方于上古时代产铜和锡等事实而指出:"传统观念以为南方长期在文化上落后于北方,实在是一种误会"。
李承祖先生指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国南方的文明程度,并不比黄河流域逊色"。
四川广汉三星堆和金沙大批精美青铜器的出土,证明了中国西南的古老文明,也不比中原地区逊色。
四川青铜器的出土,可能会在滇桂金锡、江南金锡、吴越金锡与黄河和长江流域文明之间的联系,找到一条通道,为"金道锡行"找到另一条道路。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RESOURCES /07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锗储量全国第一。
储量1,600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
■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
■内蒙古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5亿吨,居全国首位。
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长1,000公里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
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品,鳞片大,柔韧性好,是我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哲里木盟是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
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泉群由48眼泉组成,有温泉、热水泉和冷泉。
是从深达2,800—3,500米的火山岩断裂带深循环上升的矿泉水,系氡锂锶偏硅酸热矿水。
泉中的氡元素含量为每升11—60埃曼,居全国各温泉之首。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内蒙古吉兰泰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
云南个旧早在公元前就已开采锡矿。
清朝乾隆以来,锡业渐兴,迄清末民初,锡业大盛。
据海关记录,从1889年至1939年,个旧共出口锡300,766t 。
广西、湖南产锡历史也较长,据载,宋元丰元年产锡2,321,898斤,其中贺州年产锡878,950斤。
大厂在宋朝采银,至清初采锡。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
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 及J.Deprat 、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1941年顾功叙等在个旧老厂进行了电法物探试验。
锡矿市场发展现状
锡矿市场发展现状锡矿是一种重要的有色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等领域。
锡矿市场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供给与需求、价格、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
首先,供给与需求是锡矿市场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目前,全球锡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锡矿生产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对锡矿的需求不断增加。
锡矿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锡合金和锡器,其中锡合金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同时,锡矿还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用于生产锡精矿和锡化合物。
因此,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于锡矿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锡矿价格是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锡矿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金融市场波动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锡矿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一方面,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带动了对锡矿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锡矿供应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产能过剩和矿石价格的波动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锡矿价格的上涨,加剧了市场竞争。
最后,锡矿市场的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之间在锡矿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锡矿生产国,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仍面临来自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的竞争。
这些国家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政策支持,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锡矿市场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供给与需求、价格、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锡矿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锡矿的供给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锡矿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加剧了市场竞争。
在国际市场上,锡矿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未来,锡矿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中国的锡矿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锡的国家之一、以下是中国锡矿发展的简史: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已经开始使用锡制品。
当时,人们发现了锡矿石,并开始开采和提炼锡金属。
锡在古代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用于制造铜合金、青铜器、武器和日常用品等。
在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前256年),锡的需求量迅速增加,锡矿的开采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据考古学研究发现,在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证明了当时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的大量应用。
进入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的生产进一步扩大。
当时,中国的锡矿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海南等地,其中湖南的锡矿最为著名。
湖南的锡矿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锡都”,成为中国锡产业的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产量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14-20世纪),中国锡矿的开采规模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锡产国,锡矿的开采和制造锡产品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的锡矿发展在近代史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锡矿工业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他们控制了中国的锡矿资源,并将其运往国外。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锡矿工业再次得到恢复和发展。
当时,国家对锡矿工业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了一批锡矿企业和冶炼厂。
中国的锡矿开采和锡金属生产重新回到正轨。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锡矿工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国家加大了对锡矿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了锡矿工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的锡矿产量逐年增加,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锡产国之一到了21世纪,中国的锡矿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锡矿资源逐渐枯竭,勘探和开采难度加大。
因此,中国的锡矿工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寻找新的锡矿资源和开采技术。
中资印尼锡矿项目一览
中资印尼锡矿项目一览项目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资在印尼的锡矿项目的综合概述。
以下是一些重要信息:- 项目名称:中资印尼锡矿项目项目名称:中资印尼锡矿项目- 所在地:印度尼西亚所在地:印度尼西亚- 项目类型:锡矿开发项目项目类型:锡矿开发项目- 投资方:中国资本公司投资方:中国资本公司- 项目规模:大型锡矿储量,占地面积广项目规模:大型锡矿储量,占地面积广项目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锡消费国之一,对锡资源的需求量大。
为满足国内需求,中国资本公司决定在印度尼西亚进行锡矿开发项目。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最大的锡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锡资源储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投资目标。
项目目标中资印尼锡矿项目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开发:开发和利用印度尼西亚丰富的锡矿资源。
资源开发:开发和利用印度尼西亚丰富的锡矿资源。
2. 采矿技术:引进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
采矿技术:引进先进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效率和质量。
3.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4. 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项目计划中资印尼锡矿项目的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前期调研:对印度尼西亚的锡矿资源进行评估和调查,确定最适合开发的矿区。
前期调研:对印度尼西亚的锡矿资源进行评估和调查,确定最适合开发的矿区。
2. 采矿许可:与当地政府协商,获得合法的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与当地政府协商,获得合法的采矿许可证。
3.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和水源等。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电和水源等。
4. 采矿开发:进行锡矿的开采和加工,确保高效率和高质量。
采矿开发:进行锡矿的开采和加工,确保高效率和高质量。
5.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锡矿采选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锡矿采选行业市场现状分析锡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电子行业到食品包装,都能看到锡的身影。
锡矿的采选行业作为锡产业链的源头,其发展状况对于整个锡产业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近年来,全球锡矿产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
一些传统的锡矿生产大国,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和秘鲁等,其产量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开采技术的限制以及环保政策的加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锡矿的开采量。
在国内,锡矿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云南、广西、湖南等地是我国主要的锡矿产地。
然而,随着多年的开采,一些易于开采的锡矿资源逐渐减少,开采难度不断加大。
这不仅导致了开采成本的上升,也使得锡矿的供应面临一定的压力。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锡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如印刷电路板的制造等。
同时,在包装行业,特别是马口铁的生产中,锡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此外,新能源领域的崛起也为锡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形势的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锡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在技术层面,锡矿采选技术在不断进步。
新型的勘探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锡矿资源,提高开采的成功率。
同时,选矿技术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锡矿的品位和回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部分锡矿企业在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环保政策对于锡矿采选行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政府加强了对锡矿开采和选矿过程中的环保监管。
这要求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市场竞争方面,锡矿采选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
大型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此外,国际市场上锡矿价格的波动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锡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龙源期刊网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4期云南个旧早在公元前就已开采锡矿。
清朝乾隆以来,锡业渐兴,迄清末民初,锡业大盛。
据海关记录,从1889年至1939年,个旧共出口锡300,766t。
广西、湖南产锡历史也较长,据载,宋元丰元年产锡2,321,898斤,其中贺州年产锡878,950斤。
大厂在宋朝采银,至清初采锡。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
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1941年顾功叙等在个旧老厂进行了电法物探试验。
1941—1949年李四光等对广西富(川)贺(县)钟(山)作过矿区及区域地质调查;1945年谢家荣著《湘桂交界富贺钟江砂锡矿纪要并泛论中国锡矿之分布》。
孟宪民等对湖南香花岭锡矿床也作过调查,1936年著有《湖南临武香花岭锡矿地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满足我国锡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勘探工作。
50年代首先对个旧锡矿进行勘查,至50年代中期就探明了一系列大、中型砂锡矿床,60年代提交了老厂、松树脚等几个原生锡矿勘探报告。
广西大厂锡矿也于1955年开始工作,从前人开采老峒和“三条小矿脉露天”着手,找到一系列大而富的锡多金属矿床。
50年代还开展了广西富贺钟和广东海陆丰以砂锡为主的普查勘探工作,很快探明了工业储量。
随着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的开展和物化探方法的广泛应用,60年代以来不仅在一些老矿区及外围不断有新的发现,还发现了一些新的锡矿区、带和新的锡矿类型,如80年代查明的滇西锡矿带(其中西盟等锡矿已投入开发)、80年代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广东信宜银岩锡矿。
锡冶炼产业链
锡冶炼产业链锡(yī)是一种低熔点的贵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韧性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子、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之一。
锡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锡矿采掘、锡冶炼、锡加工等环节。
首先,锡矿采掘是锡冶炼产业链的第一步。
锡矿主要产自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锡矿采掘难度较大,需要利用爆炸、机械挖掘等方式进行。
随着资源开采深入,锡矿的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这导致了锡冶炼环节的技术难度增加。
其次,锡冶炼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冶炼过程将锡矿中的有用金属及杂质分离出来,使提纯后的锡达到市场要求。
锡冶炼分为重力分离、浮选、火法炼锡和电解炼锡等不同方式。
其中以火法炼锡和电解炼锡最为常见。
火法炼锡是将锡矿熔炼成高铅量的粗锡,并通过冷凝和精炼等工序进行提纯。
电解炼锡是将粗锡置于电解槽中,通过电流的作用使锡离子电化学还原得到高纯度的金属锡,这种方法逐渐取代火法炼锡,成为了锡冶炼的主流技术。
最后,锡加工是锡矿采掘和锡冶炼后的下游环节,包括锡铜合金、锡酸盐、锡合金的生产和制品加工。
锡加工产品涉及到许多行业,如电子、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等。
其中,锡铜合金是普遍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领域的材料,锡酸盐是用于涂料、橡胶、陶瓷、塑料等的填料和稳定剂,锡合金则用于生产管道、容器、锅炉、合金钢等。
总之,锡矿采掘、锡冶炼和锡加工是构成锡冶炼产业链的三大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技术、资源、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制约。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锡冶炼产业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锡矿生产现状
中国锡矿生产现状,生产布局一、中国锡矿生产现状??? 中国锡矿开采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素享盛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锡工业从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到资源的综合利用都有很大的发展。
至1996年,我国采选综合能力(金属含量)达5.94万t,冶炼综合能力达12.64万t。
??? 1996年,我国锡精矿产量(含锡量)为6.96万t,精锡产量为5.70万t。
与10年前的1985年相比,锡精矿产量增加了1.3倍,精锡产量增加了1倍(表表我国锡矿产量统计??? 1996年,全世界精锡产量达22.45万t,其中几个主要产锡国的产量:印度尼西亚4.90万t、马来西亚3.81万t、巴西1.84万t、玻利维亚1.67万t、泰国1.10万t、俄罗斯1.20万t。
我国1996年产量为5.70万t,雄居世界之首。
二、中国锡矿生产布局??? 中国锡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两省、区,其次是广东、湖南、江西。
??? 云南主要的锡基地是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是以生产锡为主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1996年生产锡精矿2.3万t、精锡1.68万t,分别占全国锡精矿和精锡产量的33%和20%。
到80年代末期即已形成采矿能力700万t/a、选矿能力900万t/a、冶炼能力2万t/a。
拥有5个坑内矿山、7个露天砂矿采场、12个选厂(车间)、3个冶炼厂。
??? 云南除了中央直属的云南锡业公司之外,还有许多地方企业。
如麻栗坡县的新寨锡矿,已建成日处理100t矿石的采选厂;云龙县的云龙锡矿,已形成日采选200~300t的生产能力;昌宁县的茹坝地锡矿;西盟县的西盟锡矿,等等。
??? 广西是我国第二大锡矿产区。
原大厂矿务局,1995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称为柳州华锡集团有限公司。
40多年来,华锡集团公司已建成为集采、选、冶于一体的现代化有色金属联合企业,形成年采选200万t矿、年冶炼1万t精锡和1万t铅锌的生产能力。
公司下属有14个全民厂矿单位、5个中外合资企业、3个股份制企业、6个集体企业,分布在广西柳州、河池两市和南丹、来宾两县。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国内锡最高纯度
国内锡最高纯度中国锡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
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开采和利用锡。
在古代,锡被用来制作青铜器、铝器等金属器具,被认为是一种贵重的金属,被称为“白铜”。
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锡被广泛用于冶炼、冶金、制造和建筑等领域,成为古代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近现代,中国锡业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20世纪初,中国锡矿资源逐渐被发现和开发,柳州等地的矿山纷纷开采,成为锡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的锡产量也迅速增加,成为全球锡产业的重要供应国。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锡生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锡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锡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
中国的锡制品已经覆盖了军工、航空航天、建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金属材料。
在中国,锡的纯度是衡量锡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锡的纯度分为不同等级,从一般纯度到高纯度都有不同标准。
一般来说,纯度越高,锡的质量越好,性能越稳定。
目前,中国锡行业最高纯度的产品是99.99%的高纯锡,也被称为4N锡。
这种高纯度的锡产品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化工、医药等领域。
中国的高纯锡主要生产地在广西柳州。
柳州拥有丰富的锡资源储量,矿山开采技术先进,企业规模较大,产品品质过硬。
柳州的高纯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
柳州的高纯锡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医疗器械等高科技领域,为中国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中国高纯锡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内外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其次,行业内部技术竞争激烈,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和产品差异化不足。
再次,环保政策不断加强,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环保投入不断加大。
锡行业产业链
锡行业产业链1. 锡矿开采:锡矿石是锡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
锡矿开采是锡行业产业链的起始环节,通过采矿和矿石选矿等工艺,将含锡矿石提取出来。
2. 锡冶炼:锡矿石中的锡经过冶炼过程得到金属锡。
冶炼方法主要有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两种。
火法冶炼是将锡石经过炼焦、还原、精炼等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锡金属。
湿法冶炼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锡矿石中的锡溶解出来,经过沉淀、过滤等步骤得到锡金属。
3. 锡加工:经过冶炼得到的锡金属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锡加工包括锡板、锡合金、锡箔等的制造。
其中,锡箔是锡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应用于电子、食品包装等领域。
4. 锡合金应用:锡合金是锡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之一,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
锡合金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焊接材料、润滑剂等。
锡合金还可以制造锡合金饰品和工艺品等。
5. 锡箔应用:锡箔是薄薄的金属箔片,具有良好的封隔性和耐腐蚀性。
锡箔主要应用于食品包装、药品包装等领域,起到保护和保鲜的作用。
锡箔还可以用于电子领域,制造电解电容器、电池等。
6. 锡制品应用:锡行业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是锡制品的应用。
锡制品是指利用锡金属或锡合金加工制造的各类产品,包括锡器、锡饰品、锡雕等。
锡制品除了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等领域。
锡行业产业链涵盖了锡矿开采、锡冶炼、锡加工和锡制品应用等环节。
锡行业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推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锡行业产业链将不断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域中亚锡矿开采记录
西域中亚锡矿开采记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对于稀有金属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为重要的锡矿产地之一,西域中亚地区的锡矿资源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西域中亚锡矿的开采记录进行探讨,旨在展示该地区的锡矿开采情况。
一、锡矿资源概述西域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这一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众多,地质构造复杂,因此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锡矿。
据调查统计,西域中亚地区的锡矿主要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
其中,塔吉克斯坦的锡矿资源位于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脉一带,矿藏规模较大,储量丰富。
而哈萨克斯坦的锡矿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山脉和天山山脉的山麓地带,虽然矿藏规模较小,但也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二、锡矿开采历史关于西域中亚地区的锡矿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一地区的锡矿就开始被人类利用。
当时的人们采用简单的开采方式,主要是通过露天开采和洗选的方式获取锡矿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域中亚地区的锡矿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中世纪以后,这一地区的锡矿开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开采技术,如井下采矿和冶炼技术等,使得锡矿的开采效率大大提高。
三、锡矿开采现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域中亚地区的锡矿开采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许多国际矿业公司纷纷进入该地区进行锡矿的勘探和开采。
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锡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塔吉克斯坦,塔吉克铝业公司是该国最大的锡矿开采企业之一。
该公司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对帕米尔高原和阿尔泰山脉一带的锡矿进行开采和冶炼,每年的锡矿产量可达数千吨。
而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国家矿业公司是该国锡矿开采的主要力量。
该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矿业团队,通过高效的开采方式,使得锡矿的开采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锡矿开采的影响锡矿的开采对于西域中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勘查
在我国,锡矿的地质勘查和其他矿产一样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其在研究程度、勘查手段和网度、求得的储量等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目的也不一样。
矿区详细地质勘探工作,要为矿山建设设计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矿山开采和开拓方案、总平面布置和矿山远景规划,以及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选冶性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为此,只有在矿床评价的基础上,对矿石可选性能、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过研究,属于近期可以开发利用的矿床,方可转入详细勘探。
1984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锡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该规范分原生锡矿和砂锡矿两部分对勘探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原生锡矿
1.工业指标
规范根据我国一些已知锡矿床储量计算所使用的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综合出锡矿床地质评价时的参考工业指标(表3.13.7)。
表3.13.7原生锡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间距
划分锡矿床勘探类型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合理的勘探方法和勘探工程间距。
根据矿体的规模、形状复杂程度、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同时也考虑矿化连续性、构造破坏等地质因素,将原生锡矿床分为四个勘探类型:
1)第一勘探类型:矿体规模属特大型,形态简单,厚度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一般不均匀,矿化连续的似
层状矿体。
2)第二勘探类型:矿体规模属大型,形态简单至较简单,厚度稳定至不稳定,矿化连续,主要组分分布一般不均匀的似层状、凸镜状矿体。
3)第三勘探类型:矿体规模属中型,组分变化一般较均匀至不均匀,矿化连续,厚度较稳定,形态简单至较简单似层状、板脉状、凸镜状矿体;或矿体规模属大型,组分变化不均匀,矿化连续,形态复杂的管条状、板脉状矿体;以及矿体规模属大型,厚度不稳定,矿石类型复杂的脉状矿体。
4)第四勘探类型:矿体规模以小型为主,组分分布一般很不均匀,矿化较连续,形态很复杂,厚度不稳定的脉状、凸镜状、层状脉状组合的矿体;以及规模属中型,形态复杂的管条状矿体。
不同勘探类型,其勘探工程间距也有所不同(表3.13.8)。
表3.13.8原生锡矿勘探工程间距表
(二)砂锡矿
1.工业指标
目前,我国已经勘探和开采的砂锡矿均属第四系现代松散沉积类型,其工业指标见表3.13.9。
表3.13.9砂锡矿一般工业指标参考表
2.勘探类型和勘探工程间距
砂锡矿的勘探类型是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的稳定程度、主要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和基岩起伏变化,并结合矿床的成因类型、形态类型综合确定的。
其勘探类型有:
1)第一勘探类型:规模特大,形态简单,长度、宽度、厚度稳定,组分分布一般较均匀,基岩较平缓的带型层状冲积河谷砂矿或规则的面型残坡积砂矿。
2)第二勘探类型:规模中—大型,长度、宽度、厚度较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一般较均匀,形态较简单,基岩起伏较平缓的河谷砂矿或形态简单、基岩起伏大的河谷砂矿;分布不规则的阶地砂矿;残坡积型山麓斜坡砂矿等。
3)第三勘探类型:规模中—小,形态较简单—复杂,宽度、厚度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一般较均匀—不均匀,基岩岩溶发育,起伏大。
4)第四勘探类型:规模为小型。
形态很复杂,宽度、厚度很不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一般较均匀—不均匀,基岩一般为岩溶作用强烈的碳酸盐岩层。
矿体呈不规则状、漏斗状、管状。
属于本类型的有岩溶充填砂矿、小型的人工堆积砂矿。
不同勘探类型,其勘探工程间距是不同的(表3.13.10)。
表3.13.10砂锡矿勘探工程间距表
二、矿山开采
我国锡矿山1996年采矿量530.4万t,其中地下开采的305.2万t,露天开采的225.2万t。
露天开采的有近一半(103.6万t)是砂矿。
我国脉锡矿坑采主要采用留矿法、方格充填法和分段空场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深孔分段爆破成井掘进法、管缝式锚杆支护技术等。
如云南锡矿,50年代以来主要采用方格充填法,后采用分层崩落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浅孔留矿法,凿岩仍以气腿凿岩机为主,岩石装运仍是电耙和装岩机。
广西大厂锡矿,采用竖井-平窿-盲斜井联合开拓、机车运输、0.75m3矿车装矿,采矿方法有浅眼留矿和分段空场法。
据统计,1996年有色系统锡矿坑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出矿品位1.18%;采矿损失率10.58%;矿石贫化率11.23%;掘采比423.06m/万t;采矿工班效率42.75t/(工·班);掘进工班效率0.31m/(工·班);采出矿综合能耗12.49kg/t;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495.55t/(人·a)。
与1991年相比,出矿品位有了大幅度提高,矿石贫化率有所降低,劳动效率有所提高,综合能耗相对下降(表3.13.11)。
表3.13.11有色金属工业锡系统坑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图3.13.5大屯选厂硫化矿车间选矿原则流程图
砂锡矿均采用露采,采矿方法比较简单。
由于我国残坡积型砂矿较多,因此采用水枪冲、冲矿沟和砂泵运矿为主。
如云锡公司采用水采水运工艺,广西平桂矿务局采用水枪、砂泵采运工艺。
据统计,1996年我国有色系统锡矿露采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原矿品位0.23%;采矿损失率4.68%;矿石贫化率2.39%;剥采比0.79t/t;采出矿综合能耗1.63kg/t;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2311.09t/(人·a)。
三、选矿与加工技术
锡矿石的选矿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由于锡石的密度比共生矿物大,因此锡矿石传统的选矿工艺为重力选矿。
随着时间推移,入选矿石中锡石粒度不断变细,从而出现了锡石浮选工艺。
此外,由于锡矿物中往往有各种氧化铁矿物存在,如磁铁矿、赤铁矿和褐铁矿等,这些矿物用浮选和重选均不能与锡石很好地分离,因此近年来在锡矿选矿流程中出现了磁选作业。
目前云锡公司大都沿用大屯选厂硫化矿车间30多年的浮-重选矿工艺(图3.13.5),其流程是:原矿碎至20mm,一段闭路磨矿至0.074mm(200目)占60%~65%,混合浮选一粗二扫一精;铜硫分离磨至0.074mm占95%一粗二扫三精,产铜精矿、硫精矿;混合浮选尾矿再选硫化物后上重选。
经一、二段床选;一次复洗;泥选;锡粗精矿除硫浮选,产锡精矿、富中矿。
长坡选矿厂为大厂矿务局所属选厂之一,其选矿流程如图3.13.6所示。
首先将原矿碎至-20mm后经筛分分成20~4和4~0mm两个粒级,20~4mm进入重介质旋流器预选。
重介质旋流器重产品经一段棒磨后采用跳汰预选,跳汰尾矿用2mm振筛筛除+2mm作为废弃尾矿,-2mm进入摇床选别。
跳汰和摇床精矿及中矿按品级分成富贫两系统,分别进行再磨并进行混合浮选。
混合浮选尾矿进行摇床选别产出合格锡精矿;混合浮选精矿再经细磨进行铅锌分离浮选,并分别产出铅锑精矿和锌精矿。
重选矿泥进入Φ300mm旋流器,溢流再经Φ125和Φ75mm水力旋流器组脱除细泥,沉砂经浓缩、浮选脱硫后进行锡石浮选。
图3.13.6长坡选厂生产流程图
近年来,在大厂查明了100号特富矿体,这是世界罕见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大型特富矿体。
矿石中锡、铅、锑和锌品位高,且含硫、砷、镉、铟、银和金可综合回收的伴生元素及稀贵金属元素。
该矿石矿物种类多,组分复杂,选矿难度大。
经过“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采用磁—浮—重和磁—重—浮—重两大类原则流程进行扩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指标。
磁—浮—重流程首先在高峰矿巴里选矿厂应用,硫化矿浮选采用两段混浮分离工艺,获得锡、铅、锑和锌回收率为83.72%、82.16%、73.89%和80.50%。
后长坡选矿厂经改造处理100号矿石,设计流程为磁—浮—重流程,硫化矿浮选采用优先混浮分离工艺,获得锡、铅、锑和锌回收率分别为78.11%、85.59%、82.63%和81.65%。
图3.13.7示出了磁—浮—重原则流程。
图3.13.7磁—浮—重原则流程
新路锡矿是广西平桂矿务局所属的主要锡矿,其砂锡矿分残坡积砂锡矿和冲积砂锡矿两种类型。
前者品位高、储量大,呈块状、囊状和串珠状分布;后者品位较低,分布面广,矿体比较复杂。
白面山选厂是处理该矿砂锡矿的选厂之一。
由于锡石在大于5mm和小于5mm粒级中的嵌布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以5mm为界粗细分选。
+5mm的粗砂经棒磨后进行两次跳汰选别,第一次跳汰的尾矿用摇床扫选,得到锡品位8%~9%的粗精矿进入二段磨。
-5mm的细砂,用Φ600mm旋流器分级,其沉砂经两次跳汰选别,其溢流再用Φ400mm旋流器分级并用摇床选别。
图3.13.8是白面山选厂生产流程。
图3.13.8白面山选厂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