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研究
倒立摆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倒立摆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倒立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系统,其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振动模式,其中包括摆臂旋转、摆杆摆动等。
在实际应用中,倒立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无人机飞行稳定性控制以及动态控制系统等领域。
倒立摆系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性,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控制策略,使其稳定地控制成为了研究人员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究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并提高其动态性能。
三、研究内容1. 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及数学描述2. 常用的倒立摆控制方法:包括经典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倒立摆控制方法研究4. 倒立摆控制算法的性能评估四、研究难点和挑战倒立摆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强、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在应用中存在稳定性差、控制精度低、鲁棒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控制策略时需要解决这些难点和挑战。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针对不同的倒立摆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性能及优缺点。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2. 对于其他非线性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 促进了控制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七、预期成果1. 完成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及数学描述。
2. 实现常用的控制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性能进行评估。
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提高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4. 优化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八、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12月开始,预计2022年12月完成。
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研究倒立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控制方法,完成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建模,预计时间:3个月。
2.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其性能及优缺点,预计时间:6个月。
倒立摆系统控制的研究
摘要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多变量、非线性、绝对不稳定系统。
通过它能有效地反映控制过程中诸如可镇定性、鲁棒性、随动性以及跟踪等多种关键问题,是检验各种控制理论的理想模型。
因此,对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倒立摆的研究可以归结对非线性、多变量、不稳定系统的研究。
在应用上,倒立摆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研究、航空航天控制、机器人等领域,在自动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由于此装置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用模拟、数字等不同方式控制,在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也有很多应用。
对其的稳定控制是控制界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本文首先叙述了对倒立摆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意义,综述了倒立摆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当前已有的稳定倒立摆的各种控制方法。
本文建立了一级、二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采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对单级倒立摆的控制进行仿真研究。
关键词:倒立摆;数学模型;仿真AbstractInverted pendulum is a typical lmodel of multi-variable,nonlinear,essentially unsteady system.During the control process,pendulum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many pivotal problems such as equanimity,robust,follow-up and track.Therefore,it is a perfect model used to testing various control theories.and researching stability of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has the profound meaning in theory and methodology.The research on inverted pendulum can be diverted to the research on nonlinear,multi-variable and unsteady system.And in application many equipments such as aviation,robots cannot do without it.The inverted pendulum plant is in common use in contro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as it is also so cheap and easy to get.So it is amusing valuable for a senior student to do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The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is a primary challenge for the researchers in the controlling fiel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problem.In this dissertation,first of all,analyze the meaning of researching th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give 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actuality of inverted pendulum,and introduce many control ways on making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steady.In this paper,we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s of single,doubl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and analyze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these models.We do research on the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a singl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by means of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and modern control theory.Key words:Inverted Pendulum; Mathematical models;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1倒立摆系统研究的工程背景 (1)1.1.2倒立摆系统研究的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稳定问题的研究 (2)1.2.2起摆问题的研究 (6)1.2.3倒立摆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6)1.3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7)2倒立摆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9)2.1倒立摆系统的建模 (10)2.1.1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10)2.1.2直线二级倒立摆的物理模型 (18)2.2倒立摆系统的定性分析 (22)2.2.1一级倒立摆系统模型分析 (22)2.2.2二级倒立摆系统模型分析 (23)2.3本章小结 (23)3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控制 (25)3.1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简介 (25)3.2基于根轨迹校正的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 (26)3.2.1系统根轨迹分析 (26)3.2.2根轨迹校正及控制 (27)3.3直线一级倒立摆PID控制 (33)3.4直线一级倒立摆频率响应分析与校正 (36)3.5基于状态空间综合法的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 (40)3.5.1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40)3.6本章小结 (47)4总结与展望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0)附录A:英文文献 (51)附录B:中文翻译 (65)附录C:程序 (72)1 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倒立摆系统研究的工程背景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及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研究对象,它通常由一个杆和一个连接在杆顶端的物体组成,通过控制杆的角度使物体保持在平衡位置。
倒立摆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因此,设计和优化倒立摆控制系统一直是控制理论和工程应用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摆杆的角度控制。
为了保持杆子的平衡,需要确定合适的力或扭矩来作用于摆杆上。
常见的方法是使用PID控制器,通过测量摆杆的角度和角速度,并根据误差信号来调整控制输入。
PID控制器的设计涉及到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除了PID控制器,还有其他控制策略可用于倒立摆控制系统。
例如,模糊控制器通过模糊逻辑和规则来处理模糊输入和输出,可以适应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性。
神经网络控制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来实现控制任务。
这些控制策略在倒立摆控制系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其设计和优化技术也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测量摆杆的角度和角速度。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光电编码器等。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响应速度和成本等因素。
其次,需要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倒立摆的动力学行为。
这个模型通常是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可以根据摆杆的几何结构和运动学约束来推导。
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控制策略和参数的选择。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还需要考虑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限制和要求。
例如,摆杆的物理结构和质量分布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特性也是设计和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
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采用合适的建模和控制方法来解决。
最后,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还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
通过搭建实际的倒立摆系统,可以收集实验数据并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倒立摆系统研究意义历史与现状
倒立摆系统研究意义历史与现状1倒立摆系统研究的意义 (1)2 倒立摆的种类 (2)(1)直线倒立摆 (2)(2)环形倒立摆 (3)(3)平面倒立摆 (3)(4)柔性连接倒立摆 (4)(5)Acrobot、Penduot等其他形式的倒立摆 (4)3 倒立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3.1倒立摆系统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4)3.2倒立摆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5)1倒立摆系统研究的意义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高阶次、多变量、严重不稳定和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是控制理论研究中理想的被控制对象,它为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由于倒立摆具有以上特点,使得人们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地从中发掘和检验新的控制策略。
迄今人们已经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以及各种智能控制理论实现了多种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复杂的倒立摆系统不断地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极大的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同时这些新的控制方法又在航天航空控制和机器人控制方面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控制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某一理论的正确性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需要一个按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一个典型对象来验证这一理论,倒立摆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被控对象。
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一个实验装置,它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形象直观、构件组成参数和形状易于改变、便于实现模拟和数字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作为一个被控对象又相当复杂,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快速系统,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才能使之稳定。
此外对于倒立摆的稳定控制,会涉及到控制理论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比如非线性问题、系统的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镇定问题及跟随问题等等。
倒立摆系统可以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其稳定控制,如PID、自适应、状态反馈、智能控制、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都能在倒立摆系统控制上得到实现。
当一种新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提出以后,在不能用理论加以严格证明时,可以考虑通过倒立摆装置来验证其正确性和实用性,因此对于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研究
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关键词】 状态空间、可控可观、状态反馈、降维观测器、Simulink 非线性系统仿真一、研究背景基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以及3号楼实验室具有硬件实验平台,我们在已知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简化线性模型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设计控制,有利于我们将控制理论真正地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同时也能有利于我们对Matlab 软件具有较好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1、学会使用Simulink 软件分析复杂的控制系统。
2、学会状态反馈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3、了解状态观测器的实现。
4、加深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解。
三、实验平台装有Matalab 的计算机以及打印机 一台 实际倒立摆系统 一套四、倒立摆的数学模型1、实际的非线性模型)(cos 00144.00061.0212001θθθ--+=⋅⋅B A 2121121222)sin(2.1)cos(2.1sin 2.61⋅⋅⋅⋅⋅⋅⋅-----=θθθθθθθθθθ其中:⋅⋅---++=11212110]0168.0)cos()sin(00144.0[sin 2979.00236.0θθθθθθθu A 2221212210])sin()[cos(0012.0sin )cos(0734.0⋅⋅---+--=θθθθθθθθθB2、简化的线性模型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X AX BU Y CX DU⎧=+⎨=+⎩其中:''1212x θθθθ⎡⎤⎢⎥⎢⎥=⎢⎥⎢⎥⎢⎥⎣⎦ ,12y θθ⎡⎤=⎢⎥⎣⎦,⎥⎥⎥⎥⎦⎤⎢⎢⎢⎢⎣⎡----=3444.16254.42122.822122.822760.07062.38751.168751.6510000100A ,⎥⎥⎥⎥⎦⎤⎢⎢⎢⎢⎣⎡-=5125.62184.500B⎥⎦⎤⎢⎣⎡=00100001C ,⎥⎦⎤⎢⎣⎡=00D3、系统研究方法 由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知,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BU AX X+= ,若系统的状态是完全能控的,则引入状态反馈调节器KX R U -=。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讨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实验原理倒立摆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轴心静止在上方的直立摆。
倒立摆具有自然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在平衡位置附近,且对微小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其本质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自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实验方法(1)搭建倒立摆系统:倒立摆由摆杆、轴心和电机组成,摆杆在轴心上下运动,电机用于控制倒立摆的运动。
(2)调节电机控制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调节电机的参数,如转速、力矩等,控制倒立摆的运动状态。
(3)记录数据:通过相机或传感器等手段,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4)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步骤1.搭建倒立摆系统: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搭建倒立摆系统。
2.调节电机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调节电机的转速、力矩、控制信号等参数,使倒立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
3.记录数据:利用相机或传感器等设备,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
4.分析数据: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影响因素。
5.总结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对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1.倒立摆系统搭建材料:包括摆杆、轴心、电机等。
2.记录数据设备:相机、传感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总结影响因素。
倒立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感想通过参与倒立摆系统的搭建和实验,深入了解了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对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倒立摆系统的研究
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倒立摆系统的研究摘要:倒立摆是一个经典的控制系统研究对象,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等特点,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其控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对倒立摆系统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实验,分析模糊控制算法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倒立摆,模糊控制,非线性,稳定性,控制性能1. 引言倒立摆作为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的系统,其控制一直是控制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往往难以满足倒立摆系统的控制需求。
模糊控制算法因其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倒立摆控制方法。
2. 倒立摆系统建模倒立摆系统由一个可旋转的杆和一个质点组成,质点位于杆的一端,通过一个关节连接。
系统的运动受到重力和杆的惯性力的影响。
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3. 模糊控制器设计为了实现对倒立摆系统的精确控制,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为系统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输出为控制信号。
通过设定适当的模糊规则和隶属度函数,模糊控制器可以根据当前的系统状态和误差,生成合适的控制信号。
4. 仿真实验与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仿真实验,对比模糊控制算法和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在倒立摆系统中的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对倒立摆系统的精确控制。
5. 结论本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算法对倒立摆系统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模糊控制器,实现了对倒立摆系统的控制。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倒立摆系统的控制需求。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倒立摆的原理及应用
倒立摆的原理及应用1. 倒立摆的基本原理倒立摆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它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平衡态分析:倒立摆的平衡态是指竖立在竖直方向上的摆,此时摆的角度为零。
平衡态分析是倒立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力矩平衡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线性化:倒立摆的一阶线性化模型可以通过泰勒展开来实现。
将非线性系统在某一工作点处进行一阶泰勒展开,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线性模型,进而用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控制器:倒立摆需要一个控制器来保持其稳定性。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经典的PID控制器、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这些控制器采用传感器(如陀螺仪)来测量倒立摆的角度,并通过调节摆的力矩来保持其平衡。
2. 倒立摆的应用倒立摆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倒立摆应用领域:•机器人控制:倒立摆经常被用作机器人控制的实验平台。
通过控制倒立摆的平衡,可以实现对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的稳定控制。
倒立摆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复杂动力学问题,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工具。
•交通工具:倒立摆在交通工具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自平衡电动车就是一种基于倒立摆原理的交通工具。
它能够通过控制摆杆的角度来保持平衡,使人们在不用脚踏的情况下也能稳定骑行。
•能源系统:倒立摆也可以应用于能源系统,例如储能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稳定控制。
倒立摆可以帮助储能系统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和稳定输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储能效果。
3. 倒立摆的发展趋势倒立摆作为一种非线性控制系统,其相关研究及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倒立摆的一些发展趋势:•智能控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倒立摆的控制也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数据来进行控制决策,提高控制器的性能。
•多摆联合控制:将多个倒立摆通过机械结构连接起来,并进行联合控制,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动力学和控制策略,扩展倒立摆的应用领域。
•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是倒立摆在机器人领域的一种应用形式。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一、倒立摆的实验目的
1、了解理论上倒立摆的物理原理;
2、研究倒立摆系统的动态行为;
3、熟悉控制算法应用在倒立摆系统的原理;
4、验证控制算法的实际可行性。
二、倒立摆的实验原理
倒立摆是一个三自由度的双自由度动力系统,也可以看出是一个有重
力的质点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受到杆子上关节传动对其施加的力矩作用。
这个系统的控制有着独特的乐趣:由于其非线性特性,以及受到外部环境
影响,通过改变其动力学参数,就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设定。
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是由系统的摆锤和杆子的控制组成的,为了保持
倒立摆系统的稳定,必须使得其杆子位置尽量接近原点,即摆锤与杆子垂
直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来实现特定的控制目标,如让倒立摆系统停止在原点位置,实现倒立摆的输出模式控制;或者
使摆锤在指定的摆锤角度范围内波动,实现倒立摆的非线性控制。
三、倒立摆的实验设计
倒立摆系统实验的初始准备:
1、准备所需的仪器仪表:主要有摆锤、杆子、测力传感器、控制板、控制软件等等;
2、编写实验程序:根据实验目的,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
基于倒立摆顺摆控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基于倒立摆顺摆控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基于倒立摆顺摆控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其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方法一直是控制理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基于倒立摆顺摆控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一、倒立摆系统建模倒立摆系统由一个质量为m、长度为l的杆和一个质量为M的小车组成,杆与小车通过一根无摩擦的轴连接。
小车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旋转。
系统的状态变量为小车的位置x、小车的速度v、杆的角度θ和杆的角速度ω。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杆的运动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m x'' = F - m g sinθ - m l θ'^2M x'' = F + m l θ'' cosθ - m l θ'^2 sinθl θ'' + g sinθ = x'' cosθ其中,F为小车受到的外力,g为重力加速度。
二、顺摆控制顺摆控制是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使倒立摆系统保持在竖直方向上。
顺摆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满足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
首先,需要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状态空间形式:x' = Ax + Buy = Cx其中,x为状态向量,u为控制输入,y为输出向量,A、B和C为系统的矩阵。
然后,可以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u = -Kx其中,K为状态反馈矩阵。
最后,可以通过极点配置法或线性二次调节法来确定状态反馈矩阵K,以满足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
三、仿真研究为了验证顺摆控制器的有效性,可以进行仿真研究。
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可以建立倒立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
首先,需要建立倒立摆系统的仿真模型。
可以使用Simulink中的Simscape Multibody工具箱,将倒立摆系统建模为一个多体动力学系统。
然后,可以添加控制器模块,设计顺摆控制器,并将其与倒立摆系统相连。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种经典的非线性控制问题,其主要应用于机械、电子、自动化等领域。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对于倒立摆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别从控制系统的选型、控制算法设计和控制系统优化三个方面探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一、控制系统的选型对于倒立摆控制系统的选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控制器类型。
在倒立摆的控制中,常常使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
其中,PID控制器是倒立摆控制中的基础和常见选择,其优点在于简单直观、易于调参;模糊控制器针对复杂、模糊的控制对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特点是自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
不同的控制器在控制效果和调参难易度上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选择。
其次,需要根据控制系统运行环境选择合适的控制硬件。
常见的倒立摆控制硬件包括单片机、FPGA、DSP等,它们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控制系统要求、控制算法和硬件设计等因素综合考虑,寻找最为合适的控制硬件。
二、控制算法设计针对倒立摆控制对象的非线性特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进行设计。
常见的倒立摆控制算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滑动模式控制等。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经验知识模糊化的控制方法,针对控制对象的模糊特性进行建模。
模糊控制通过人为设定的规则集合,将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映射关系模糊化,通过推理和模糊综合运算,从而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控制方法,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控制器设计中。
神经网络控制应用广泛、适应性强,能够自适应地学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但相应的计算复杂度也很大。
滑模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非线性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对控制对象参数变化和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在倒立摆控制中,滑模控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控制对象的非线性特性和控制器参数的选择。
三、控制系统优化针对倒立摆控制系统的优化,主要包括稳定性、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等方面。
基于PID控制的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
基于PID控制的一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一级倒立摆系统是控制理论中常用的一个实验模型,它能够很好地展示PID控制器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级倒立摆系统的建模过程、PID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实验结果和分析。
一、一级倒立摆系统的建模为了进行控制系统设计,首先需要对一级倒立摆系统进行建模。
可以利用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一级倒立摆系统的行为。
设系统的输入为电机的扭矩τ,输出为杆的角度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如下的动力学方程:mL²θ¨ + mgsinθL = τ其中,m是摆的质量,L是摆的长度,g是重力加速度,θ¨是杆的角加速度。
将动力学方程进行线性化,得到如下形式:θ¨=(g/L)θ+(τ/(mL²))这是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可以通过PID控制器进行控制。
二、PID控制器的设计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器,由比例、积分和微分三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如下:u(t) = Kp e(t) + Ki ∫e(t)dt + Kd de(t)/dt其中,u(t)是控制器的输出,e(t)是控制误差,Kp、Ki和Kd分别是比例、积分和微分增益。
利用PID控制器,可以将控制器的输出u(t)作为电机的扭矩输入τ,实现对杆角度θ的控制。
具体的PID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控制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一级倒立摆系统的实际响应曲线。
利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将杆保持在倒立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控制一级倒立摆系统。
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抗干扰性能。
总结本文基于PID控制,对一级倒立摆系统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模和控制器设计,实现了对杆角度的控制。
实验结果证明了PID控制器在一级倒立摆系统中的良好性能和效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控制算法在一级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优化控制器参数的方法。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利用倒立摆可以研究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根轨迹的特性。
本实验通过测定倒立摆的根轨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倒立摆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验目的1.了解倒立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3.利用倒立摆进行根轨迹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由一根铁质杆和一个轻质圆盘构成的。
在平衡状态下,倒立摆处于竖直位置,当对其施加一定的扰动时可以观察到摆的动态行为。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光电编码器来测量倒立摆的角度,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整倒立摆的位置。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是指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输出的波形特性。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可以揭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会通过改变控制系统的参数来绘制根轨迹,并对根轨迹进行分析。
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倒立摆、光电编码器、电机驱动装置、计算机。
实验步骤1.将倒立摆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连接光电编码器,调整光电编码器使其与倒立摆的铁质杆垂直。
2.连接电机驱动装置到倒立摆,用电机驱动装置施加控制信号。
3.打开计算机,并通过专业软件控制电机驱动装置。
4.开始实验前,需要设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等。
5.通过调整参数,观察倒立摆的根轨迹变化,并记录数据。
6.针对不同参数设定,重复步骤5,并记录根轨迹数据。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参数设定,绘制了多个根轨迹曲线,并分析了其特性。
根据根轨迹的绘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比例增益过大时,根轨迹会发生振荡,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2.当积分时间过大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椭圆,系统的响应速度会降低。
3.当积分时间过小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双曲线,系统很难控制。
4.当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适当时,系统的根轨迹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引言倒立摆是一种复杂的机械系统,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学、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如何掌控倒立摆的姿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倒立摆系统的组成倒立摆系统是由一个摆杆和一个转轴组成的。
摆杆通过转轴和转动连接到支架上。
倒立摆的底部是一个电机,用于向倒立摆施加力。
二、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倒立摆的核心原理是反馈控制。
传感器将倒立摆的状态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所需的力矩,然后电机施加所需的力矩将摆杆保持在垂直状态。
三、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1.控制器的类型在倒立摆控制系统中,传统的PID控制器被广泛使用。
此外,还有一些高级控制器,如模糊控制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
2.传感器的选择为了计算正确的力矩,我们需要一个准确的传感器。
我们可以选择陀螺仪、加速度计或角度传感器。
3.控制器参数调整控制器参数调整是控制器设计的关键部分之一。
所选的控制器对系统响应时间、稳态误差和阻尼比等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不断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保持稳定并快速响应。
四、倒立摆系统的实现在实际的倒立摆系统中,除了控制器外,还需要编写程序来将传感器数据反馈给控制器,计算力矩并控制电机。
此外,还需要设计电路板和选择适当的电机来控制摆杆的倾斜。
五、倒立摆系统的应用1.教育倒立摆系统可以用于教授物理、控制工程和机器人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其可视化和实验性质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学术教学。
2.机器人学倒立摆控制系统在机器人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控制机器人臂的运动,以及控制移动机器人的平衡。
3.摆臂系统倒立摆控制系统还可以用于改进摆臂系统,以控制各种工艺参数。
在重型机器和船舶等领域,通过控制倒立摆的悬挂动态平衡,可以使要处理的物品更加稳定。
结束语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
它可以用于教学、机器人学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通过正确的传感器和控制器设计,结合适当的电路和机械设计,可以实现快速和精确的摆杆控制,从而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倒立摆是一个常见的控制系统示例,用于探索倒立摆的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
倒立摆是一个由一个可旋转的杆和一个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小球组成的系统。
通过控制杆的角度和角速度,可以使小球保持在直立的位置上,即实现倒立摆系统的控制。
首先,需要建立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可以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运动学方程描述摆杆角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动力学方程描述摆杆受到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数学模型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即将输入信号映射为输出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其次,通过对系统传递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选择合适的PID参数。
PID控制器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可以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来实现系统的控制。
比例项用于调整响应速度,积分项用于消除稳态误差,微分项用于抑制震荡。
根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可以选择合适的PID参数。
然后,进行PID控制器的仿真和调整。
通过将PID控制器连接到倒立摆系统并进行仿真,在仿真中可以观察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
如果系统的响应不理想,可以通过调整PID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最后,实施实际的控制系统,并进行参数调优。
将设计好的PID控制器实施到实际的倒立摆系统中,通过不断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以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控制策略进行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
模糊控制方法利用模糊推理和模糊集合来实现系统的控制,可以处理非线性和模糊的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则利用建立系统动态模型进行优化预测,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还需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技术问题,需要结合系统的特点和实际应用要求来进行综合设计。
总结起来,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控制策略和参数、仿真和调整PID控制器、实施及参数调优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系统的实时性、鲁棒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对控制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优化。
倒立摆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倒立摆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倒立摆系统是一种具有非线性、高度敏感、动态不稳定等特点的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机器人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应对其高度复杂的动态特性,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研究利用智能控制方法对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并验证其控制效果。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倒立摆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模型,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2.利用智能控制方法设计倒立摆系统控制器。
具体来说,采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深度强化学习等智能控制策略,针对倒立摆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优化,提高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3.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不同智能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效果,同时利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际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研究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旨在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以下研究意义:
1.对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加深对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2.提高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3.促进控制领域的发展,扩展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
四、预期成果
1.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
2.设计出基于智能控制方法的倒立摆控制器。
3.通过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对控制器进行验证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4.撰写论文,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和研究展望。
倒立摆控制技术研究
倒立摆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倒立摆控制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此技术主要应用于工控、自动控制、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其最为显著的应用就是在机器人领域中。
倒立摆的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倒立摆的运动实现对特定物件的精准定位和控制。
同时,倒立摆控制技术在拓扑稳定性控制、模糊控制,甚至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种技术。
而控制倒立摆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那么,什么是倒立摆?倒立摆,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物理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动态效应。
它通常由一个摆杆和一个连接在摆杆上的小球组成,当摆杆在倾斜过程中,小球就会在其中振荡、滑动或者甚至是飞跃。
对于这种物理系统,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领域中,研究人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已经开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倒立摆控制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倒立摆的倾斜方向来控制其运动。
那么,倒立摆控制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首先,倒立摆控制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在维持平衡方面更加稳定,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控制。
其次,倒立摆控制技术还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加灵活地运动,从而扩展其使用范围。
对于倒立摆的控制技术,研究人员们通常采用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滑模控制等不同的技术路线。
而这些控制技术的核心点,都是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倒立摆控制模型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在倒立摆控制模型的建立中,首先需要确定倒立摆的控制目标,确定控制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模型建立控制模型。
在控制模型中,通常需要确定摆杆的质量、长度、重心、弹性等一些基本的参数,并且在控制系统中需要使用一些传感器来检测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状态信息。
此外,倒立摆控制模型还需要根据摆杆的运动情况,建立一个回馈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需要通过精密的计算和控制算法来调整摆杆的偏角,进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控制。
倒立摆实验报告1
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Inverted Pendulum)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对象,由于其简洁和直观的物理模型,被广泛用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个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在倒立摆的平衡位置时,杆竖直向上。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在倒立摆的运动过程中,需通过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使得摆杆保持竖直,并能够在摆杆偏离竖直位置时及时做出修正,以实现摆杆的倒立运动。
为了实现这一控制目标,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来改变系统的动态响应。
二、实验装置倒立摆机械装置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电机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电路,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控制小车的运动。
传感器用于检测倒立摆系统的状态,包括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
按照实验装置说明书的要求,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并连接电机驱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器。
2.系统校准。
通过控制小车运动,使摆杆保持竖直。
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校准,使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3.设计控制策略。
根据倒立摆系统的特性和控制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神经网络控制器等方法。
4.实施控制策略。
将控制策略编码到控制器中,并启动控制器。
控制器将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实现小车的运动和摆杆的倒立。
倒立摆系统的起摆及稳摆研究
倒立摆系统的起摆及稳摆研究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倒立摆系统的起摆问题。
起摆过程是指将摆锤从静止状态调整到竖直朝上的过程。
当我们将摆锤稍微离开竖直方向并释放时,它将会开始摆动。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来描述起摆过程。
倒立摆系统的起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摆杆自由下落和摆杆的运动。
在摆杆自由下落阶段,摆杆和摆锤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摆杆将会加速下落。
在摆杆运动阶段,由于摆锤的角动量守恒原理,摆杆将会开始向上摆动,直到达到竖直位置。
在起摆过程中,动力学方程和能量守恒原理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通过这些原理,我们可以得到摆杆的运动方程和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利用这些方程,我们可以预测起摆的过程和时间,并控制摆锤的起始状态,以实现所需的起摆效果。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倒立摆系统的稳摆问题。
稳摆是指在摆锤达到竖直朝上的状态后,摆杆能够保持在竖直位置上下摆动的过程。
稳摆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稳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线性控制理论和反馈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可以使得摆锤保持在竖直位置上下摆动,并在外部扰动下保持稳定。
此外,倒立摆系统的稳态分析和参数优化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通过分析系统的稳态解和响应特性,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和稳态运动规律。
通过参数优化,可以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以提高倒立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倒立摆系统的起摆和稳摆问题是倒立摆系统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可以预测起摆过程和控制稳摆状态,实现所需的效果并提高系统的性能。
同时,系统的稳态分析和参数优化对于深入理解系统行为和改进系统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旋转倒立摆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它的动力学行为十分复杂,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因此,设计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对于实现旋转倒立摆的平稳、稳定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线性控制器扩展到非线性控制器,在提高控制精度的同时,还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控制问题。
研究一种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控制方法的性能和效果,为探索有效的非线性控制器打下基础。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究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实现旋转倒立摆的平稳控制提供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旋转倒立摆的基本原理及其数学建模;2. SDRE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3. 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4. 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四、研究意义1. 探讨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2. 提高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3. 为实现旋转倒立摆的稳定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4. 对于非线性控制领域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五、研究方法及步骤1. 搜集、整理和分析旋转倒立摆、SDRE方法、非线性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2. 分析旋转倒立摆的基本原理及其数学模型,理解非线性控制器的基本思想;3. 利用Matlab等相关工具,设计实现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4. 总结控制结果、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六、预期成果1. 设计出一种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器,实现旋转倒立摆的稳定控制;2. 对SDRE方法的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3. 分析非线性控制器的优缺点;4. 发表1篇相关学术论文。
七、研究进度1. 完成题目审定:2021年9月;2. 完成文献调研及整理:2021年9月 - 2021年10月;3. 完成旋转倒立摆的数学建模及SDRE方法的学习与研究:2021年10月 - 2021年11月;4. 完成基于SDRE方法的旋转倒立摆控制器设计与仿真分析:2021年11月 - 2022年1月;5. 完成实验验证与数据处理:2022年1月 - 2022年3月;6. 总结评估研究结果,撰写论文:2022年3月 - 2022年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
【关键词】 状态空间、可控可观、状态反馈、降维观测器、Simulink 非线性系统仿真
一、研究背景
基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倒立摆控制系统研究》以及3号楼实验室具有硬件实验平台,我们在已知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简化线性模型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设计控制,有利于我们将控制理论真正地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
同时也能有利于我们对Matlab 软件具有较好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1、学会使用Simulink 软件分析复杂的控制系统。
2、学会状态反馈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3、了解状态观测器的实现。
4、加深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解。
三、实验平台
装有Matalab 的计算机以及打印机 一台 实际倒立摆系统 一套
四、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1、实际的非线性模型
)(cos 00144.00061.0212001θθθ--+=
⋅⋅B A 2121121222)sin(2.1)cos(2.1sin 2.61⋅⋅⋅⋅⋅⋅⋅-----=θθθθθθθθθθ
其中:
⋅
⋅---++=11212110]0168.0)cos()sin(00144.0[sin 2979.00236.0θθθθθθθu A 2221212210])sin()[cos(0012.0sin )cos(0734.0⋅⋅---+--=θθθθθθθθθB
2、简化的线性模型 状态空间表达式为X AX BU Y CX DU
⎧=+⎨=+⎩
其中:
''1212x θθθθ⎡⎤⎢⎥⎢⎥=⎢⎥⎢⎥⎢⎥⎣
⎦ ,12y θθ⎡⎤=⎢⎥⎣⎦,⎥⎥⎥⎥⎦⎤⎢⎢⎢⎢⎣⎡----=3444.16254.42122.822122.822760.07062.38751.168751.6510000100A ,⎥⎥⎥⎥⎦⎤⎢⎢⎢⎢⎣⎡-=5125.62184.500B
⎥⎦⎤⎢⎣⎡=00100001C ,⎥⎦
⎤⎢⎣⎡=00D
3、系统研究方法 由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知,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BU AX X
+= ,若系统的状态是完全能控的,则引入状态反馈调节器KX R U -=。
这时,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CX Y BR X BK A X )(
设计任务是要计算反馈K ,使A-BK 的特征值和期望的极点P 相同。
反馈增益K 和期望极点向量P 应与状态变量X 具有相同的维数。
五、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内容
1、原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性研究
1.1在Matlab 中的M 文件里输入下列程序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以及可观性。
首先运行该非线性模型的Simulink 程序,同时调用该文件下的画图命令程序,画出该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响应曲线。
根据给出的倒立摆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用Simulink 图形库实现倒立摆系统的结构图(见附件1),并给出初始角度θ1为0.1左右(弧度)时系统的状态响应(给出4个响应曲线,此时令控制u=0)。
其中,状态量X1代表1θ,状态量X2代表2θ,状态量X3代表1θ∙
,状态量X4代表2θ∙。
得到Simulink 模拟仿真图(如上述2.1的图)所示,得到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1原非线性系统得零输入状态量响应曲线
3、状态反馈矩阵K 的设计
3.1在Matlab 中的M 文件里输入下列程序,求出系统的状态反馈矩阵K 。
3.2程序执行结果:
4、引入状态反馈的非线性系统的Simulink 仿真
在上述2的基础上,加入状态反馈矩阵K =[-5.5033 -91.1691 -8.1701 -10.3777],其封装的内部结构与2完全相同,得到新的系统结构图(见附件
2).
在上述非线性的仿真模拟图上,用Simulink 实现状态反馈,仍给出初始角度θ1为0.1左右(弧度)时系统的状态响应(4个响应曲线, 此时令控制u=0),并确定能使系统稳定的最大初始角度θ1。
同样有状态量X1代表1θ,状态量X2代表2θ,状态量X3代表1θ∙
,状态量X4代表2θ∙。
得到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2引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零输入状态响应曲线
由上述的响应曲线不难发现,加入反馈后,系统可以在[0 0 0 0]状态保持稳定,状态反馈矩阵K 是由设定的极点决定,由于我们选的极点离虚轴较远,所以响应很快。
通过对初始角度θ1尝试性地代入系统,运行仿真图,看示波器的运行结果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最终得
到θ1max =0.61。
5、降维观测器的设计
5.1降为观测器的设计原理思想
当状态观测器估计状态向量的维数小于被控对象状态向量的维数时,称为降维观测器。
对于q 维输出系统,有q 个输出变量可以直接有传感器测得。
只需要估计(n-q)个状态变量,称为(n-q)
维状态观测器。
5.2降为观测器的设计
5.2.2运行结果
5.3在4中的反馈系统中引入降维观测器后的模拟图
在完成4的状态反馈的基础上,考虑到状态量1θ∙、2θ∙在实际中不便于直接测量,故采用降为观测器的方法来设计观测量1θ∧∙、 2θ∧∙来代替1θ∙、2θ∙
进行状态反馈。
5.4 引入降为观测器后状态响应曲线
在上述非线性的仿真模拟图上,用Simulink 实现状态反馈
,仍给出初始角度θ1为0.1左右(弧度)时系统的状态响应(4个响应曲线, 此时令控制u=0),并确定能使系统稳定的最大初始角度θ1。
同样有状态量X1代表1θ,状态量X2代表2θ,状态量
X3代表1θ∙,状态量X4代表2θ∙。
得到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3 加入降维观测器的状态量响应曲线
6、状态反馈与降维观测器的对比
图4状态反馈与降维观测器的对比曲线
六、研究结果分析
1、实际的原倒立摆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通过对系统的空间状态的可控性、可观性的研究采用状态反馈的方法使系统的闭环极点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内,同时兼顾到了系统的调节时间与超调量等动态指标。
2、将系统的极点配置在[-8+5i;-8-5i;-7+4i;-7-4i];得到系统的反馈矩阵为 K =-5.5033 -91.1691 -8.1701 -10.3777 ;该反馈矩阵加入到实际的倒立摆系统中能较好的使摆杆保持在平衡位置处左右小幅度摆动,很好的完成了控制目标。
3、在加入状态反馈的基础给予摆杆一个扰动θ1,观察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抗扰动能力。
通过不断反复的实验,逐渐加大θ1利用Simulink非线性仿真后发现最大的θ1值约为0.61
4、考虑在实际应用中某些状态量不便于测量,故采用降维观测器,通过状态观测器来重构这些不便直接测量的状态量。
但是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发现降维观测器的控制效果不如状态反馈的效果。
但是降维观测器在实际应用中便于实现,因此应用比较广泛。
七、研究小结
1、对一个实际系统的研究首要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情况下该模型是非线性的模型,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方便常常将非线性系统在其平衡位置处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的线性模型。
2、在控制系统中无论采用何种控制理论方法,均要围绕控制系统的稳、准、快三个目标设计。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的高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分析法是有力解决手段。
因此在本文中采用状态反馈与降维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3、在处理实际非线性问题时,常常采用其简化的线性模型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控制律,需要通过加入到非线性的模拟图中试验。
4、在处理复杂高阶系统时,作为系统而言设计要有条理,布局尽量规范这样便于检查和设计。
八、实验研究感想
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我感觉应该是最重要的,从对倒立摆系统的认识、数学模型的建立、分析原系统的性能、引入控制律提出改进方法、进行不同控制律的对比、研究结果得分析等一系列的过程。
在原系统性能分析阶段时,由于已知系统的线性数学模型,因此在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可观性时就较为容易。
但是在建立原系统的非线性模型的Simulink仿真时,由实验教材书上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有误,导致仿真结果出错。
在建立原非线性系统的模型时,由于系统设计的方法不合理,使得整体布局不是很好,导致在引入状态反馈时混淆了状态量,出现输出发散的情况。
做实验就是一个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最好途径。
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对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门专业课内容有的更深的理解和更熟练的使用。
对MATLAB的使用也越加娴熟,也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MATLAB是一个功能和实用性都很强大的软件,我们专业的同学应该要努力的去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这会给我们找工作、走上社会增加很强的竞争力。
在实验中和同组成员的配合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讨论,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这不仅是在学习上对我们有帮助,还增强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所以每一次课程设计都是对我们各方面能力的一种锻炼、培养和提高,我们要要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
最后,谢谢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谢谢同学的帮助才能使我很好的完成此次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研究。
附件1:原系统结构图
图5原非线性系统模拟图
图6 原非线性系统的封装图附件2:加入状态反馈的系统结构图
图7引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模拟图
附件3:加入降维状态观测器后的系统结构图
图8 引入降维观测器的系统非线性模型总体图
图9 降维观测器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