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合集下载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精选1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1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并结合网上研修学习,获取了很多宝贵经验。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学科。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先让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否则,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长此下去,势必会对数学丧失兴趣,从而不愿学,最后是无法学下去。

因为数学的这种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差生面过大,就会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

另外,我还会对一些自制力很差的同学经常提醒,强调他们对数学基础的理解与掌握,先让他们打好基础,然后想办法让他们提高。

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备课不好或备课不充分,会使整堂课的学习气氛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能使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先认真研修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的讲解。

课堂上,教师应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差距。

数学这门学科,必须在学生先理解的基础上,课后要通过适当练习加以强化和巩固。

作业不要选多,选难,关键是选取适量有针对性,能强化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习题。

数学教育心得及体会

数学教育心得及体会

数学教育心得及体会数学教育概论》这本书是由张奠宙、宁乃庆主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学系列教材之一,它带附带有一个光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个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概述,目的是帮助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的学生获得有关数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它不再只是教材教法的说明书式的记叙,而是阐述数学教育的规律,具有自己怕学科体系。

全书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

首先从观赏、分析大量的数学教学案例入手,帮助学生编制教案,走上讲台。

然后概略地介绍当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等基本课题,同时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以及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教育心理等有关问题。

书中设专章介绍和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验,并就数解题和数学考试、数学教育研究等问题进行阐述。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成为人类理性精神的典范。

它在西方国家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

当历史经过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之后,是笛卡尔、费马、牛顿、一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宣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科学黄金时代的来临。

19世纪发现的非欧几何、高斯---黎曼建立的微分几何进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缔造了物理学革命,成为20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

现在,当人们在普遍享受信息文明的时候,自然会想起为它奠基的数学家的贡献:冯诺依曼设计的电子计算机,连同维纳的控制论、仙农的信息论,人类终于迎来了航天飞行和手机普及的时代。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往不利。

人类的进步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数学。

就单个个人而言,由于数的严谨与抽象,经过烽学的学习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就获得一次升华。

学习数学,不仅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扎实基础,而且能够培养人们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思维品质,甚至从数学这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中,领略到美的崇高境界。

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总结版:中学数学教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学概论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任务1.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①教育方针②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③数学学科的特点④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普通中学进行的是基础教育而不是职业(专业)教育任务:要交给学生为继续升学或参加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必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二、数学学科的特点①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②数学的广泛应用性③数学的思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1.2 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一、“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的1.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②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③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解决问题④情感态度* 2.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研态度⑥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指“大纲”或“标准”中规定的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初步等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技能:指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包括使用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有整体观念②要过程与结论并重③要注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④要注意训练的适度性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改革2.1 20世纪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综述一、克莱因——贝利运动1.克莱因(F.Klein)——主张“以函数为中心”2. 贝利——主张“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二、新数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开始(“新数”——新的数学课程)1.新数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①社会发展对人的数学素养提出高要求②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③20世纪数学的飞速发展④心理学理论的发展⑤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2.对“新数”的反对意见的体现①升学和就业②具体和抽象③归纳与演绎④理论与实际⑤传统与现代3.新数运动受到挫折的根本原因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数学教育概论范文

数学教育概论范文

数学教育概论范文
一、数学教育的历史概况
数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文明社会,早在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人便发明了一种进行十进制计算的符号系统,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曾有多种数学教育活动,如公元前234年,希腊数学家和学者欧几里德就出自希腊学校约克索斯(Jocose),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活动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为代表,把中国古代数学圈定在算术即定量计算领域。

直至政治的变化才让家庭教育的形式逐渐消失,统一的教育模式和政府监管的教育机构起到作用,到了中国明清时期,数学是提供中学教育课程的基础科目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教育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数学教育的现状
数学教育的现状主要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数学本科和数学类专业研究生阶段,被称作数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随着开放的推进,各种新的数学教育模式也随之出现,如:网络教学、小班教学、小组教学、双师教学、案例教学等。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THANKS
感谢看
现代数学教育
当前,数学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同时强调跨学科整合和个性化 教学。
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学科
思维能力
数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 基础学科,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于个人 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 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问题解决能力
个人成长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 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 团队协作和克服困难的品质,促进个人成 长和发展。
02 数学教学方法和 技巧
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 键学科。本文将概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技巧,以 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汇报人: 202X-01-07
目 录
• 数学教育概述 • 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 数学教育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数学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01 数学教育概述
数学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 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授数学知识 、技能和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 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 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促 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人成长。
数学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古代数学教育
古代文明时期,数学教育主要作 为学术和实用技能进行传授,如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数学
教育。

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乔治?波利亚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他有著名的三本书:《怎样解题》(1944)、《数学的发现》(1954)、《数学与猜想》(1961)。

其中《怎样解题》一书被译成17种文字。

波利亚提供的“怎样解题”表(第48-49页)分四步:1.了解问题;2.拟订计划;3.实行计划;4.回顾。

弗赖登塔尔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和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再创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其核心过程是数学过程再现。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挑战答:高中的新课程标准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望而生畏,他们感到许多选修课的内容他们并没有学过,许多课程他们没法开设。

比如,高中选修课系列3涉及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

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提出问题,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许多使教师感到难堪,有的他们没法回答,有的他们回答不清楚。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3.间接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

基础教育部分一.“标准”有哪些改革目标?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教育目标方面:培养爱国精神和“四有新人”等。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

1、绪论数学教育鲜明的学科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教育是一门正处于发展中得新兴科学。

(2)数学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性交叉学科。

(3)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教育性很强的理论科学。

2、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标准I(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确定中学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多方面的:(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2)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3)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特点。

(4)学生的年龄特征。

(5)教师的状况。

4、数学和数学教育的特点:(1)高度的抽象性(2)严谨的逻辑性(3)广泛的应用性(4)内涵的辩证性(5)独特的优美性(6)深刻的文化性(7)发展的连续性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P42—P43两个表看下7、《标准I(2011年版)》确定的第三阶段课程内容:(1)数与代数领域(2)图形与几何领域(3)综合与实践领域(4)统计与概率领域8、课程内容中什么是最最基础的?9、《标准2》确定的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包括五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10、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五能: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新世纪数学教育的特征:(1)问题解决逐步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2)教育功能的再度发挥(3)多养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4)大众数学将成为趋势12、数学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其一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其二是注重数学的思维训练能力13、数学教育的价值认识:(1)工具价值(2)文化价值(3)育人价值14、数学史的教育价值:(1)给数学教育积累丰富的教育性资料(2)为数学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史料(3)深化对数学原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4)激发虚席兴趣和爱国热情(5)强化应用和创新意识(6)提高人文修养15、数学学习的分类:(1)奥苏伯尔从认知过程出发,把学习分为三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加涅根据学习水平的高低以及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3)布鲁姆按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分为六类:知识学习、理解学习、应用学习、分析学习、综合学习和评价学习(4)从学习需要的智力不同特点出发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三类(5)按不同层次数学内容的表现形态将数学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数学活动经验学习、和改造性数学活动经验学习16、建构主义学习关下数学学习特征:(P103)(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1. 数学教育: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 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注意: 1.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 “教学工具”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性。

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因素的培养。

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多样性。

3. 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实。

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 和控制作用。

学生使命:自主学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是 “以语言讲述为主 ”的方式;在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是数学教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

构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等。

7.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效率, 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5.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学生受益情况等。

8.教学特色如何。

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环境。

6.评价观 情”。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 双基: 含义:( 1 )数学基本知识 目的: 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2. 风格。

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 2)数学基本技能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

3.提高思想 16.课程的改革:3. 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 8.教学模式: 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标准 1》的基本理念: 1.突出体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启发性原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 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 的基本框架结构。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数学教育概论重点

第二章1.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第三章4.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5.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加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数学过程的再现。

)6.现实数学教育所说的数学化有两种形式:(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2)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7.波利亚的数学教育观中学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

主动学习。

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数学内容知识和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9.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10. 数学知识是什么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

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11.儿童如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点,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盲目施教。

《数学教育概论》学习心得

《数学教育概论》学习心得

《数学教育概论》学习心得第一篇:《数学教育概论》学习心得《数学教育概论》学习心得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数学教育概论》这门课。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以及练习试讲,我有很大的收获。

《数学教育概论》主要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

本书一共有十二章。

第一章为绪论。

第二章——第八章为理论篇。

第九章——第十二章为实践篇。

理论篇与实践篇相铺相成,相互影响。

有人认为“数学老师是讲数学的,只要懂得数学就一定能够上好数学课,何必要学数学教育呢?”其实不然,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基础是根本,不是全部,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必须学习数学教育,关注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

忽视数学基础和忽视数学教育研究都是错误的。

其实数学教育研究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首先,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对象年龄范围在逐渐扩大,研究已经涉及各个年龄层次和群体的数学教育问题。

其次,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问题范围在拓展,研究涉及的邻域相当广泛,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也是多样性的。

通过对理论篇的学习,我知道,数学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思维,做事。

理论篇与实践篇相铺相成,互相影响的。

实践篇主要介绍了怎么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以及一些教学基本技能。

都是很实用的知识。

在评课方面:通过听(导入,展开,重难点,语言,思路等)、看(教态,板书,课堂气氛等)、想(目的明确?结构科学?积极性?等)、记(教学实录、教学点评等)这四方面进行观摩,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课:从教学目标上去分析、从处理教材方面分析、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思路、结构安排等)、分析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基本功。

在两天的见习中,我还学会了如何用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三动(互动、主动、能动)去评价一节课。

基于这些理论知识,以及见习是得到实践。

我已基本掌握了评价一节课的流程。

知道如何评价一堂课,可以反其到而行之。

我如何评价其他老师上课,当我上课的时候,别的老师也会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评价我的课。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识。

)4.师生观。

(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原则。

3. 趣味性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适度性原则。

机会,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

4.教学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符合实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2.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学生使命:自主学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

构对性。

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多样性。

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教学手段等。

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

如普通话语言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

)5.学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否规范、生动形象;教态是否亲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习环境。

6.评价观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2)数学基本技能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3.提高思切、自然、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等。

7.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效率,学生受益情况等。

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的基本框架结构。

数学概论心得体会500字

数学概论心得体会500字

数学概论心得体会500字数学概论是一门基础性的数学课程,探讨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习数学概论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收获,下面就是我对于数学概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数学概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学是一门严谨而又精确的学科。

数学概论要求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表述数学概念,严谨地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也让我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解题和推理过程中,我要注意每一步的推导和论证是否合理,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和符号的使用是否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精髓。

其次,在学习数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

数学概论要求我们研究和探索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和性质,通过抽象和符号化的方式来描述和表达。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普适性和广泛应用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在解题和推理过程中,我要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问题本身抽离出来,寻找规律和性质,再将其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在学习数学概论的过程中,我还发现数学是一门探索和创造的学科。

数学概论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发现和证明数学规律和定理。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的美感和创造性,也让我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解题和推理过程中,我要善于观察问题,勇于尝试新的方法,不断进行猜测和假设,通过证伪和验证来得到正确的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演变。

总的来说,学习数学概论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数学概论,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数学这门学科,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数学教育概论要点

数学教育概论要点

1、克莱因对数学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答: 1)数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数学看法,只有看法高了,事物才能显了然而简单;2)教育应当是发生性的,因此空间的直观,数学上的应用,函数的看法是特别必需的; 3)应当用综合起来的一般看法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深钻那种特别的解法;4)应当把算术、代数和几何学方面的内容,用几何的形式以函数为中心看法综合起来。

2、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答: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此刻教课内容的选用和安排上;心理学家的影响主要表此刻研究方法指导上。

3、国际上数学教育研究热门的演变答: 1972 年,在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GeoffreyHowson 称数学教育还不过处在形成期,就像一个孩子,一个青少年,可是,此刻我们能够称数学教育为年青人了,能够考虑和商讨数学教育的发展、特色和成就了。

4、数学发展史区分为哪四个阶段答: 1)以《几何本来》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义化数学(公元前700-300);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量小算法数学(17-18 世纪);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义化数学(19-20 世纪中叶);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 世纪中叶 --今日)。

5、 20 世纪数学观有什么变化答: 20 世纪布尔巴基学派的“构造主义”数学,更把形式主义数学推向新的顶峰。

6、你如何认识数学的文化实质答:我们应当从互动中认识数学的文化实质,而且在数学教课中揭露数学的文化意义,使学生遇到深刻的文化感染。

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的烙印;3)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吸取营养;4)数学思想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到贡献;5)数学成为描绘自然和社会的语言7、简述我国数学教课理念的发展答: 1)由关怀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大能力”的看法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关和素质观;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倡议实验、议论、研究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谨慎,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研究和数学应用8、弗莱登塔尔的平生及数学教育方面的主要代表答:他是世界有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以前是荷兰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1960 年后,研究重心转向数学教育,在1967-1970 期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代表有《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

数学教育概论考点数学教育概论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概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发展历史、特点和意义,并提供一种方法论,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数学教育概论的重要考点。

一、数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历史。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与现象的学科。

它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数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二、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了解数学教育的意义和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育的原则包括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亲和性原则等。

数学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研究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

理解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

数学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和客观性的。

评价工具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评价和评价工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

五、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了解国内外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育的现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创新数学教育的方法。

六、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数学教育的结构包括初等数学教育、中等数学教育和高等数学教育等。

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问题解决方法和数学应用等。

了解数学教育的结构和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七、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数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了解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的长远发展规划。

总之,数学教育概论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深入学习数学教育概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未来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
– 20世纪至今:各国培养教师计划中重视和加强 教学法培训的倾向更加明显了,数学教育逐渐 成长为一个需要具备一定特殊技能的专业。 “数学教育学”由此先后被称为“数学教材教 法”“数学教学法”,现在普遍被称为“数学 教育学”。
• 除了数学还要懂得教学法才能胜任数学 教师工作(会数学不一定会教数学)--《一份数学教育研究的历史》
第九章 数学课堂教学观摩 与评析
• 本章首先通过对往届实习生的困惑的分 析,表明“弄懂数学并不等于会教数学” 然后通过听课,案例学习,案例再评析, 进一步感受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过程, 以及数学教学设计的多样性。
第一节 师范生走向课堂执 教时的困惑
• 平日里觉得十分简单的中学数学知识,怎么到 了课堂却让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 特点:边缘性学科,处于数学、教育学、逻辑 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交界”处;实践性很强 的理论学科,是人们把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作 为认识过程来深刻分析的成果。这种认识过程 旨在寻求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的规律以及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发展 中的理论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完 善。
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 2000年,在ICME9上,Mogens Niss在《数 学教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趋势》中指出: 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 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 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到了1970年 代后期,对个别人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 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 更加盛行。1980年代之后,受Piaget等心理学 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 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 随着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一个人终身享 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共五篇]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共五篇]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共五篇]第一篇: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1)一、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2、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思维的能力3、数学活动应该关注真实的活动;二、数学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数学现实,它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远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3、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六、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民、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教学的关键: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葳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七、几种教学过程:(一)、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创设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一个好的载体,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数学教育概论(1)一、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2、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思维的能力3、数学活动应该关注真实的活动;二、数学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数学现实,它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远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3、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六、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民、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教学的关键: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葳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七、几种教学过程:(一)、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创设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切入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找到一个好的载体,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好的数学问题的特点:1、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判断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2、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有趣味和魅力;3、问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有多种可能的解答;4、问题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

创设问题情境方法:1、以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领会学好数学的社会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数学悬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以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6、以计算机作为创设数学情况的工具,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教育功能。

(二)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1、形成:讲清概念的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内涵,对概念本质属性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掌握相关概念单位的逻辑联系;2、巩固:做巩固练习;后次复习前次概念,达到知识“再现”;注意概念的比较;及时小结;解题及反思;3、运用:简单运用;灵活运用;(三)数学命题的教学设计:1、命题的明确:要分清已知条件和其应用范围;2、命题的证明与推导: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命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思想方法;3、命题的应用与系统化。

(四)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设计:(例题、习题、讨论)数学讨论的设计:1、使学生明确讨论的问题;2、给学生充分讨论空间;3、反馈调节;(五)巩固课的教学设计:1、练习课:复习、典型问题分析、示范、练习、小结、布置作业;2、讲评课:介绍一般情况,分析评议、总结、布置作业;3、复习课:复习提纲、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几种处理方法:1、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解题讲解;2、以一个基本问题为核心,不断地采用,形成由简到繁的解题过程;3、用开放题复习。

八、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吸引学生的主要方式: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1、联系:教学设计要学生的现实和数学现实,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有联系;2、挑战: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3、变化:老师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或情绪低落的时候,改变教学的形式、讲授的语速语调,或换用其它教学方式;4、魅力:精彩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板画、得体的仪表、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二)启发学生:定向、架桥、置疑、揭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定向:教学要明确自己希望学生解决什么问题;2、架桥:教师在考虑我答应你学生解决问题与学生现实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应该设计什么问题或进行什么活动架桥铺路化解困难;3、置疑:教师可能设置一些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想的交锋和深层的思考,有助于深入理解某些重要概念和定理的实质;4、揭晓:老师要将学生原先想做而不会做的正确做法,想说而说不出的正确想法用精练而明了的语言重述一遍;(三)与学生交流:设计、含蓄、等待和开明;1、设计:提问需要设计,可以问不同水平的问题;2、含蓄:提高应当含蓄,不能太直白,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热烈讨论和争辩;3、等待:理想的待答时间为3—5秒;4、开明:学生回答要给予中肯而明确评价,肯定合理成分,指出改进地方;如果自己有错的话,要真诚道歉;(四)组织学生:策划、调控、慎惩和公平;1、策划:教师要预先策划可预见的课堂规则和惯例,设计让学生投入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2、调控:在发生“突发事件”里,要善于调控、下面引导,将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激发思维,参与到有趣或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活动中来;3、慎惩:教师应审慎地采取惩罚措施,明确你不喜欢的是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4、公平: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九、教学艺术风格基本类型:1、儒雅型:韵味醇厚、庄重朴实、娴熟严谨、蕴含深远;2、新奇型:注重革新与创新,教师对于现代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技术与手段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并且能够很快地吸收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3、理智型:思维严谨、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注重实质、善于从事物现象提示其本质特征,认同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4、情感型:感情充沛而热烈,教学活动展现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与学配合默契,整个教学活动表现出非常和谐、热烈的良好气氛。

艺术风格形成的阶段:模仿学习、独立探索、创造超越、发展成型;三、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一)20世纪数学观的变化(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二)数学文化的功能(或具体表现)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2、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3、数学应该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4、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5、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三)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力: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数学能力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应用意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当前数学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是:1、不少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没有进行深入学习,因而缺乏了解,存在某种焦虑甚至抵触情绪;2、某些实验班的教师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只有本学习的一本教科书,对实验教材前后相关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的了解;3、与实验教材相配套的考试改革方案尚未形成,不少教师担心实验班级吃亏,因而不敢放手进行改革。

四、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一)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1、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用现实、数学化、在创造来概括)2、数学现实:?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

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

3、现实的数学教育:通过设计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4、情景问题: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数学问题,隐含在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而且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和不那么严格的数学体验相关联。

5、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1)数学化的对象:一是数学本身,二是现实客观事物。

(2)数学化的形式:一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即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二是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即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

6、再创造:是通过老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

(二)波利亚的解题理论1、“怎样解题”表的四大步骤:(1)弄清问题(题目的未知、已知、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可能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它是解题的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是否见过类似题、通过回归定义改述问题、作一般化或特殊化处理、条件是否全部用完,这是解题的关键环节和核心);(3)实现计划(主体工作);(4)回顾(校核结果、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求解、这题的结果或方法是否可以迁移到其它问题上,这是解题的必要环节)(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解题者去联想,其中的问句是用来促发念头的)(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主要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感官或交流被动获得的,而是通过认识主体的反省抽象来主动建构的;有目的的活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