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
粘弹性阻尼板结构减振动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文章编号 : 1 0 0 6 — 9 3 4 8 ( 2 0 1 5 ) 0 7 - 0 2 0 3 - 0 5
计
算
机 仿
真
2 0 1 5 年7 月
粘 弹 性 阻 尼 板 结 构 减 振 动 力 学 特 性 分 析 与 优 化
贺 红林 , 周楠 兰 , 刘 文光 , 袁 维东
e n t d m p a i n g ma t e ia r ls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v a l u e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s t r a i n t l a y e r a n d d a mp i n g l a y e r t h i c k n e s s c o lg f n ur a - t i o n re a s i mu l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v i b r a t i o n s u p p r e s s i o n e f f e c t o f c o n s t r a i n e d d m p a i n g s t uc r t u r e i s b e t t e r t h n a f r e e d a mp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h e l a g e r t h e d a mp i n g ma t e i r a l s l o s s f a c t o r i s ,t h e b e t t e r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s u p p r e s s i o n w i l l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
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粘弹性阻尼结构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在吊塔、桥梁、建筑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粘弹性阻尼结构能够通过增加粘弹性材料的阻尼特性来改变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本文将系统介绍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
粘弹性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固体和液体特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弹性。
粘弹性材料在结构振动中能够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从而减小结构的振动幅值,降低结构的振动响应。
首先,研究粘弹性材料特性的试验包括黏弹性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和材料本身的粘弹性特性试验。
动态力学特性试验是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力来探测材料的应变-应力关系。
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材料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从而确定性能参数。
粘弹性特性试验则是通过施加不同应变速率和应变幅值的荷载来研究材料的粘弹性性能。
这些试验可以测量材料的粘弹性模量、损耗因子等重要参数。
其次,结构控制试验是为了研究粘弹性阻尼结构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效果。
结构控制试验通常通过加装粘弹性材料阻尼器来改变结构的动力响应。
试验者首先会对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结构的最佳阻尼器位置和类型。
然后,在实验室或实际工程中,将粘弹性阻尼器装配到结构中,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会记录结构的位移、加速度、振动幅值等响应参数,并与未加装阻尼器的结构进行对比。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粘弹性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并确定最佳的设计参数。
粘弹性阻尼结构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模型验证。
模型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缩小结构的尺寸,将大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放大到小尺寸实验模型上进行试验。
模型试验可以在实验室中对结构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和验证,从而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在模型试验中,试验数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试验仪器的校准和试验方法的设计都需要仔细考虑。
此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粘弹性阻尼结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合适的数值方法来模拟结构的动力响应。
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粘弹性阻尼器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耗散结构的振动能量来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由于造价较低,设计方便,施工简单,而且不会影响结构的系统稳定性,已成为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装置。
本文介绍了粘弹性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粘弹性阻尼器的计算模型,并建立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对安装了粘弹性阻尼器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通过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前后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地震响应的分析,可以得到,安装阻尼器装置之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提高,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阻尼器框架抗震1 前言地震是一种随机震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好房屋形体、结构体系、刚度分布、能量输入、构件延性等方面的规律,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依靠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度、刚度、延性)来降低地震作用,由于目前尚不能精确估计地震灾害的强度和特性,按传统设计的结构不具备自调节能力,属于被动消极的抗震方法#。
1972年美籍华裔学者J.P.T.Yao(姚治平)提出了结构控制这一概念[1],结构振动控制指采用某种技术使结构构件本身具有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不超过某一限量,以满足工程安全性能要求。
2 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结构控制技术中的结构耗能减震体系指在结构中的特殊部位设置阻尼器[2],当结构遭遇轻微地震或风荷载时,阻尼器处于刚弹性状态,使得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来满足规范要求;当结构遭遇强震时,随着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增大,阻尼器将首先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在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阻尼耗散地震能量,使主体结构避免达到明显的非弹性阶段,从而减弱结构的地震反应来达到安全的目的。
阻尼器作为耗能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粘性阻尼器、摩擦耗能阻尼器、调谐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电流变和磁流变阻尼器等六大类。
根据结构特性[3],在建立建筑结构动力系统方程时,一般假设:(1)不考虑结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2)不考虑基础与结构的相互作用;(3)地震时X, Y, Z方向的地震加速度相互独立。
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
我 国现行 抗震 设计 规 范 中被 划 分 为速 度 型和 位 移 型 两 种 。粘 弹性 阻尼 器是 常 用 的速 度 型 阻 尼 器 , 主要 利 用 其 中 的粘弹性 材 料发 生剪 切 变 形 来耗 散 输 入 到 结 构 中 的振 动 能量 , 而 达 到减 小 结 构 反 应 的 目 的。 国 内 外 从 学者 对粘 弹性 阻 尼器 优化 设 计 的研 究 采 用 了不 同的 方 法。近年来 , 随着遗传算 法这种通用灵 活 的优化设 计
摘 要 :提出一种粘弹性阻尼器优化设置的新型优化数学模型, 同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的三种结构控制指标。首
先假定优 化模 型的五种加权 系数组 合 , 阻尼 器数量一定 的前 提下 , 在 利用遗 传算法对 不 同形式 的结构 在 四类场 地条件地 震动作用下 的粘弹性阻尼器进行位 置优 化 。然后引入两个 性能评价指标 , 对五种系数组合情况 时阻尼器最优布置下的结 构反应进行 分析研究 , 阻尼器布置方案 能体 现综 合控制效 果上 的最 优 , 到不 同情 况下加 权系数 的建议取值 组合 。数 使 得 值算 例验证 了新 模型 的有效性 , 最后 , 粘弹性 阻尼 器优 化布置方面提 出几点有 意义 的结论 。 对
以表示 为 :
化 。Gite Mtl 对 一 给定 的线 性 多 自由度 体 系 tgz 和 ie r ̄ lr 结 构 中 V D的位置 和 阻尼 系数进 行 了优 化 。Maeda E hnr
F = C( ) +k( )
() 1
和 M r ci 针对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 , os eh 采用遗传算法 对预期减震效果下阻尼器 的位置和参数优化进行 了研 究 。周 云等 针 对 粘 弹 性 阻 尼 结 构 的性 能 和 特 点 , 提 出 了五种 不 同的优 化设 计 方法 。张 琴 等 提 出 了 V D E 位 置优 化 实 用 方 法 。对 于一 个 确 定 的结 构 , 在 确 定 存 的阻 尼器最 优 参数 ; 而对 于 阻尼 器 的 安 装位 置 , 同 的 不 学 者 提 出的 目标 函数 不 同 , 到 的优 化 结 果 也 各 不 相 得 同 , 研究 主要 针对 一 个 特 定 的算 例 在 某 一 种 地 震 动 且 作用 下进行 分 析 。本文 提 出一 种粘 弹 性 阻尼 器 位 置优 化的新型数学模 型 , 考虑 了地震作用下 的三种结构 控 制指标 。在 阻尼 器 数 量 一 定 的 前 提 下 , 用 遗 传 算 法 利 对 阻尼器进 行 位 置优 化 , 值 分 析 中考 虑 了 不 同 的结 数 构形 式和场 地 条 件 , 类 场 地 条 件 下 取 结 构 在 三 种 地 每 震动作用下 的反应均值 。为 了初步确定 目标函数 中三 个 指标 的合 理 系数组 合 , 引入 两 个 性 能 评 价指 标 , 五 对
黏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与研究
黏滞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与研究摘要:近年来利用阻尼器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减震加固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建立了某实际4层框架结构的非线性模型,然后设置黏滞阻尼器(VFD),利用时程分析法对有、无控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计算,得出该结构的耗能减震效果。
最后利用云图法,选取数条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对有、无控结构进行概率地震分析,通过对比概率需求模型、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分析黏滞阻尼器的耗能减震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该结构设置若干VFD,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显著地减小,结构整体减震效果明显;有控结构的地震需求易损性曲线相较无控结构趋于平缓,表明VFD对该结构的耗能减震加固作用明显。
关键词:框架结构;黏滞阻尼器;非线性时程分析;云图法;结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耗能减震技术就是在结构的选定位置增设耗能装置,在小震作用下,耗能装置和结构一并处于弹性状态,可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使结构主体处于安全范围,一旦出现大震,这些装置可以在结构破坏前率先达到屈服状态,来消耗大部分能量。
近年来利用耗能减震器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减震加固得到了广泛关注。
1.消能减震的概念及耗能原理为了达到消震减能的目的,可以通过消能装置的安装来避免主体结构因地震能量而响应而造成的破坏,究其本质,消能减震技术是一种加固技术。
传统的抗震思路是进行“硬抗”,但却存在诸多的弊端问题。
而消能减震技术,则能够避免传统抗震加固的不足,通过“以柔克刚”的方式进一步达到抗震加固的效果。
从消能减震结构角度来看,其方式就是融入了减震控制思想,在原结构当中增加了消能减震装置,从而形成新的结构系统,图1对其进行了展现,通过图中资料的了解,无论是原结构还是消能减震装置,都是新结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原结构而言,新结构系统在效能能力以及动力特征方面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够降低原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这也是进行地震反应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主体结构造成的损害。
大跨空间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和优化设计共3篇
大跨空间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和优化设计共3篇大跨空间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和优化设计1在大跨空间结构中,地震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其震动所带来的巨大能量在结构中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因此,大跨空间结构的减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粘滞阻尼器是一种常见的减震装置,其通过变形耗能的方式将地震所带来的能量吸收并转化为热能,起到减震作用,是目前公认效果较好的减震装置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跨空间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和优化设计。
一、粘滞阻尼器的原理粘滞阻尼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减震装置,其核心原理就是通过粘滞材料的变形使得振动能量发生转化,从而吸收地震所带来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过程:摩擦过程和黏滞过程。
摩擦过程是指阻尼器中两个摩擦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而转化为摩擦热,从而吸收相应的能量。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力与运动速度成正比,这是一种非线性的现象。
因此,在进行减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速度下的摩擦力。
黏滞过程是指粘滞材料内部的物质分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从而能量被消耗,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
黏滞过程与摩擦过程不同,它是一种线性现象,其阻尼力与速度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增加黏滞材料的数量或者粘滞材料的厚度来增加黏滞阻尼器的阻尼力。
二、大跨空间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分析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减震分析,需要从结构的柔度、阻尼和质量三个方面考虑。
其中,柔度主要指结构的弹性变形能力;阻尼主要指减震系统对地震波进行耗能的能力;质量主要指结构的惯性质量,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惯性力的大小。
在粘滞阻尼器的应用过程中,阻尼器的刚度、阻尼比以及黏滞剪切模量等都是影响减震效果的重要因素。
根据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刚度的阻尼器对应不同的阻尼比,这是由于阻尼器的线性变形特性与其阻尼比的特征值有关。
针对此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刚度贡献的阻尼器刚度优化方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阻尼比和耗能能力。
建筑结构中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分析
建筑结构中粘弹性阻尼器位置的优化分析提要粘弹性阻尼器是减振被动控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
本文提出了以层间位移为控制函数的时程分析法分析了给定参数的粘弹性阻尼器位置及数量设置进行优化的方法。
以5层钢框架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层间位移,耗能减震中图分类号: tu97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设置粘弹性阻尼器是抗震被动控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装置,它主要依靠粘弹性材料的剪切滞回耗能特性来增加结构的阻尼,减小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减震作用。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合理选取阻尼器的数目和位置,因此对粘弹性阻尼结构中阻尼器的优化设置进行系统研究尤为必要。
本文以层间位移为控制函数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粘弹性阻尼器数量及位置进行了优化分析,并通过对几种不同布置下的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2 粘弹性阻尼器计算模型目前,许多研究者已提出了多种粘弹性阻尼器的分析计算模型[1]。
主要有复刚度模型、微段模型(又称为四参数模型)、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力学模型、maxwell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为符合振动过程中粘弹性材料的性质特征,同时考虑到数学上处理的方便,本文采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力学模型。
该模型由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线性阻尼器并联而成,如图1所示。
图1 阻尼器模型图中阻尼力与变形关系为:(1)式中,为剪切变形,为剪切变形速度。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可以通过下式得到,(2)式中,为粘弹性材料的储存剪切模量,为粘弹性材料损耗剪切模量,粘弹性阻尼器中粘弹性材料的厚度为h,体积为v,为结构振动圆频率。
由结构动力学原理可知,设置有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运动方程为:(3)式中,——结构质量矩阵(阻尼器的质量相对于结构而言相当小,忽略不计);,——原结构的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粘弹性阻尼器的等效阻尼矩阵和等效刚度矩阵;——单位列向量;——耗能减震结构的位移列向量;——地面运动加速度。
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方法
其 次 , 安装所 在楼层 的选 择 。所选择 的楼 层应 是 当是 能使粘 弹性 阻 尼器最 能发 挥作用 的 , 就是 使粘 也 弹性 阻尼器 的剪 切速 度最 大 的楼 层 。而 同一周 期 内 , 层 问速 度 与层 问相对 位移 ( 间转角 ) 层 是呈 正 比的 , 因 此 在设 置粘 弹性 阻 尼器 时 , 层 间 转 角 = A H 用 x/ 作 为位 置指 标 。
维普资讯
粘 弹性 阻尼 器 的优 化 设 置方 法
张 立 , 叶 献 国
( 肥工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合 安徽 合 肥 2 0 0 ) 3 0 9
摘
要: 粘弹性阻尼器( D) VE 是一种十分有效 的被动减震装 置 文 章介绍 了粘弹性 阻尼器 的减震 原理 、 能以及粘 弹性 阻尼 结构 性
和相 对位 移 。
阻尼 性能) 和损耗 因子 田 表 示材 料 的粘 性 程度 ) 描 ( 来 述 。3 特性参 数 之 间的关 系为 种
2 2 粘 弹性 阻 尼结构 的性能 .
' 一a 7 g— n 一 占 td
' 7一
L ( 1 J )
本 文选取 的算 例 中 , 粘弹性 阻尼 器是 与斜 撑 串联
叶献 国( 9 4 ) 男 , 徽 无 为 人 , 西 哥 国 立 大 学 博 士 , 肥 工 业 大 学 教授 15 , 安 墨 合
《 程与建设》 20 工 0 6年 第 2 O卷 第 6期 6 1 9
维普资讯
其 中 ,a C 为粘 弹 性 阻 尼 结构 的等 效 阻 尼 ; K 为 粘 弹 性 阻 尼结构 的等 效 刚度 ; 叫为结 构 的振 动 频 率 , 于 对
由于传 统抗震 的种种 不足 , 构控 制技 术逐 渐 发 结 展 起来 , 它包 括结 构 隔震 、 结构 消能 、 构被 动协 调减 结 震 以及其 它 各种 被动 、 主动 和半 主动控 制体 系等 。
粘弹性阻尼器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 “ 址 『 。 - 1 ’
时间 / s ~ ~隔
— —
-
J
●
●
'
- ●
_
_
-
隔
6o 0 6 o 0 0 6 o 0 o 6o 0 0 o o 60 0 0 6 0 0 o 6 0 0
图 5 结构顶层减震前后的加速度 曲线
粘 弹性 阻尼 器 对 框 架 结 性 阻尼器是抗震被 动控制 中一种十分有效 的耗能减震装 置 , 指 根据 粘弹性 阻尼材 料的力 学性能, 对设置 粘 弹性 阻尼器 的钢 筋混凝 土框 架结构进行 了结构地震 反应时程分析 , 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减震效果进 行 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 弹性阻尼器 , 粘 消能减 震 , 加速度反应 中图分类号 : 5 . TU32 1 文献标识码 : A
如果确定 了粘弹性材料 的参数 G1G2和 叩 可按 下式求解粘 , ,
0的 ∞ ∞ 图 2 ∞ 云 南 禄 劝 波 加 速 度 曲线 ∞
l … … 隔震前
一
一
一
.
弹性阻尼器的储能刚度 k l d和耗能 刚度 k2 d。
k 1 GI / a= A h, k 2 G2 / a= A h。
∞
∞ 5\ .
嚣
加
0 V6 ∞ 加
一
f^ ^ ,. n 。 .. M ^ 。 .
时间/ s
1 ’ . ’ 24 28 32 36 4. 44 曩 . 16 2 . . . .— ∞ 5\ . ∞. / D 趟 罴 好
图 1 某 综合 楼 柱 网布 置 图
2 2 减 震效 果分 析 .
输入 云南禄劝 波 , 结构 的最大加速 度反 应减少 4 . %, 主 0 7 输 入松潘 文县 波 , 结构 的最大 加速 度反 应减少 2 . %, 入 E. 主 80 输 1
粘弹性阻尼器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
O 引 言
结 构消 能减震体 系是将 结构 的某些非 承重构 件 ( 如支撑 、 剪力墙 等 ) 计成 消 能杆 件 或在 结构 物 的 设 某些部位 ( 节点 或联结 处 ) 置 阻 尼器 , 风荷 载 或 设 在
轻 微地震 时 , 这些 消 能杆 件 或 阻 尼器 处 于 刚弹 性状
陈小川 , : 弹性阻尼器对结构抗震 性能的改善 等 粘
19 9
材 料 的厚度 为 h 则在粘 弹性 阻尼器 上剪 应 变为 ,
() =y ) = ( 剪 应力 为 () =丁 it = ( 0+G 1y( t t (A ) G ) i )+G 1 i t A F(A ) = 1[ . B】 ) [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8 9
S c ua Bu l n ce c i h n idig S in e
第3 6卷 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粘弹性阻尼器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
陈小川 , 戴烽滔
(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 绵 阳 6 1 1 ) 20 0
摘
要: 通过对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与一般结 构的抗 震性能 的 比较 分析 , 验证 了粘 弹性 阻尼 器对结 构消 能减震 的优越
态, 结构 物具有足 够 的侧 向刚 度 以满 足 正 常使 用要 求; 强地震发 生时 , 随着 结构 受 力 和变 形 的增 大 , 这
些消 能杆件 和阻尼器 , 率先 进入非 弹性变 形状态 , 产 生较大 阻尼 , 量消耗输 入结 构 的地震能 量 , 而使 大 从
图 1 粘 弹 性 单 元
Ab t a t T e p p rv r e h u e o i fvs o lsi a e o sr cr e w t a sv n r y d s i ain d vc s b o a ig sr c : h a e e f d t e s p r r y o ic ea t d mp r t tu t i p sie e e g is t e ie , y c mp r i i i t c u h p o n
黏弹性阻尼器在某框架结构减震中的研究
减震 技 术 是在 结构 物 的某 些部 位 ( 如 支撑 、 剪力墙 、 节点 、 连接件 、 楼层空间 、 主 附结 构 间 等 ) 设 置耗 能
装置 , 通 过 耗 能 装 置 产 生摩 擦 、 弯 曲 弹 塑性 滞 回变 形 来耗 散 或吸 收地 震输 入 结构 中的能 量 , 从 而减 小 主 体结 构 的地震 反应 。 耗能 减震 装置 可 以依据 不 同 的材料 、 不 同的耗 能机 理 和不 同 的构 造来 制 造 。耗 能 减震 器 的 品种有 很 多种 , 按 耗 能减 震器 与 位移 和 速 度相 关 性可 分 为位 移相 关 型耗 能减 震 器 、 速度 相 关 型耗 能 减震 器 和位 移与 速度 相关 型 耗 能减 震 器 : 按 制 造耗 能减 震器 所 用 的材 料可 分为 金 属耗 能 器 、 黏弹性 阻 尼器 和 黏滞 阻尼 器 : 按耗 能减震 器 的耗 能 机 理 可分 为 摩擦 型耗 能 器 、 弹 塑性 耗 能 器 、 黏 弹性 阻尼器 、 黏滞 阻 尼器 和 电( 磁) 感应 式耗 能器 。
3 . 1阻尼器选 型
黏 弹性 阻 尼器 性 能可 靠 、 构 造 简单 、 制 作 方便 、 造价低廉 , 不 用 改 变 结 构 的形 式 , 也 不需 要 外 部 能 源 输入 提供 控 制力 , 并 能 给结 构 提 供 刚度 和较 大 的 阻尼 , 其滞 回曲线 近似 于 椭 圆形 , 耗 能 能力 强 , 能有
移 角为 1 / 4 4 5 , 不 能 满 足 国家标 准 《 建 筑抗 震 设 计规 范》 中对 其 的要 求 限值 。现采 用 黏 弹性 阻尼 器 消能 减震 控制 方 法对 该楼 进 行 减震 控 制 , 使 其结 构 满 足
抗震 规范 要求 。
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
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随着现代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大跨空间结构得以建立,如桥梁、隧道、管道和建筑等。
这些大跨空间结构由于振动产生的共振问题,会给相关设施和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开发出了黏滞阻尼器,它是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阻尼器装置。
然而,黏滞阻尼器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位置,如果不正确安装,就会对结构造成更多损害。
因此,对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优化位置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比如振动和流动特性,以及结构元素的数量和分布;其次,需要考虑阻尼器的参数,例如材料的耐久性、惯性力和弹性系数等;最后,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为了确定黏滞阻尼器的优化位置,有许多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使用,例如分析法、数学优化法、模拟法、误差法等。
通常来说,改善振动性能的最佳方案由约束性最优化程序来求解,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变量:阻尼器的安装位置和结构的动力行为。
分析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基于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来分析振动的性能。
此外,数学优化法也可以用来计算黏滞阻尼器的最佳位置,例如函数最小值优化,反正则算法等。
模拟法也可以被用于研究黏滞阻尼器的位置,它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动力性能,改变阻尼器的位置和参数。
计算误差法也可以用来优化黏滞阻尼器的位置,它通过比较实际模型和理论模型来计算阻尼器的最佳位置。
总之,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数学优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目前,已经有许多有效的方法可用于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但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如针对复杂结构体系的研究、多变量弹性-黏滞阻尼器优化研究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对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振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有助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减震结构采用Lyapunov方程的阻尼器优化配置方法
减震结构采用Lyapunov方程的阻尼器优化配置方法作者:王曙光马亚楠杜东升来源:《振动工程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基于Lyapunov方程实现了减震结构的阻尼器优化布置,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有偏心结构的减震优化设计中。
将阻尼器的位置参数和力学参数引入到结构的运动方程中,并在状态空间中利用Lyapunov方程求解减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然后基于满应力设计方法对结构的附加阻尼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反复迭代达到各层位移的满应力分布,实现结构各层位移最大均方值的最小化;最后以6层无偏心的平面框架和3层偏心框架为例,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阻尼的最优布置,并与最小传递函数的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该研究为减震结构阻尼器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减震结构的工程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消能减震结构;减震优化;满应力设计;Lyapunov方程;偏心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523(2020)05-0901-09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0.05.005引言消能减震作为现代结构耗能新技术,适用于新建结构的同时,也为灾后建筑的修复以及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在外部激励下,结构振动迫使阻尼器被动地发生往复变形以及这些非结构构件的耗能元件之问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不断消耗输入结构的能量,使结构的振动反应减小,达到保护主体结构安全的目的。
结构减震优化设计的关键是合理地确定阻尼器的参数、数量以及位置。
阻尼器的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层问位移角、基底剪力和响应传递函数等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构尺寸、阻尼器参数、数量和位置等对象的优化以及顺序搜索法、梯度法和遗传算法等控制算法的优化。
Zhang等最早提出利用顺序搜索法(sSA)来优化黏弹性阻尼器的位置和数量。
Wu等考虑结构的平动和扭转效应,首次在三维结构中运用顺序搜索法,在層问位移角均方差最大的地方布置阻尼器。
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
大跨空间结构中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研究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今天的大跨距结构,如高楼大厦,体育馆,机场候机大厅等,都具有巨大的高度、长度和受力点,更经常伴随着振动和振动,甚至更严重的动力破坏。
这些动力特性对设计者而言,让困难挑战变得更艰难,这就是为什么要优化结构位置和控制振动传播速度的重要性。
黏滞阻尼器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被用来减弱这种振动,从而进一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大跨距结构中,优化黏滞阻尼器的位置。
首先,对于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了结构的物理属性和受力情况。
其次,通过计算分析,获得系统的动力特性,并从实时分析中得到动力响应。
然后,利用有效的优化算法,将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为最优,以满足特定的振动控制要求。
最后,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另一种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以证明项目的有效性。
在本实验中,首先,建立和确定了一个大跨空间框架结构,其结构特征如下:节点数为N = 10,单元数n = 19,节点的支撑形式为支撑,外张力为0.1 N / mm,框架高度为H = 20m,静止质量为m = 0.1 t / m。
然后,用分析软件,确定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这里,框架是两个受力点处拉力和支撑框架,并确定结构主振动周期为T=4s,以及其所有框架结构振动模态。
该系统的动力性能如下:模态响应的第一阶模态响应函数的各个频率模态响应值之和=89.7;第二阶模态响应函数的各个频率模态响应值之和=61.6;以及模态响应的极值响应函数的各个频率模态极值=0.9。
接着,根据控制振动的要求,设计黏滞阻尼器的位置,并利用数值优化方法,将黏滞阻尼器的位置优化为最优。
首先,用全局最优优化算法对该系统进行优化,以最小化其动力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动力特性比优化前更优,模态响应中第一阶、第二阶和极值响应函数的总和分别为:84.3、50.8和0.83,比优化前的响应值显著降低,振动控制要求得到了满足。
基于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减振控制研究
图 1 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力学模型 图 1 显示了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的简化力学模型。从图 1 中可知,由于惯性元件和粘性元件是平行安装的,TVMD 的输出控制力可以用以下方程计算:
得结构的等效质量 M*,等效刚度 K*,和等效阻尼 C*。 (1)利用特征方程 K n2M 0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无控 TVMD D=69.67%
0.04
第六层位移/m
0.00
-0.04
-0.08
第六层加速度/(m/s2)
-0.1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时间/s
(a)位移
15 无控
TVMD
10
A=63.97%
5
0
-5
-10
-15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时间/s
第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21 February
No.2 2021
基于调谐粘滞质量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减振控制研究
郑 勇,袁 波,谢 静
(贵州大学 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当地震发生时,框架结构容易发生过大的层间位移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为了有效的抑制框架结构的层间
性体元件的表观质量。
改进后的定点最优设计方法被 Ikago et al 提出,在这个
方 法 中 , 基 于 假 设 调 谐 粘 滞 阻 尼 器 的 附 加 质 量 比 m
( 0 m 1 )提前预设好的前提下,附加刚度比 k 和附加阻
尼比 c 的值被计算通过以下公式:
k
m 1 m
,c
m 2
3m (1 m )(2 m )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粘弹性阻尼结构是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常用于建筑物、桥梁等工程中,通过引入粘弹性材料以提高结构的减振性能和耐震能力。
本文将介绍(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试验与研究,深入探讨其原理、设计与应用。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它通过将铅等粘弹性材料引入结构,利用其特殊的动力学性能来减少结构的振动响应。
铅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好的粘弹性能,具备良好的能量耗散能力和调节能力。
因此,将铅材料引入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地震或风载荷引起的结构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
(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是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粘弹性材料来实现对结构振动的控制。
目前,常用的粘弹性材料有铅、黄铜、聚氨酯等。
其中,铅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常被用于粘弹性阻尼结构中。
其次,需要确定阻尼器的数量、位置和刚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的选择与结构的减振要求、材料的特性和实际应用有关。
通过试验与研究,可以得出不同参数设置下结构的振动响应,并进行优化。
试验是研究(铅)粘弹性阻尼结构性能的重要手段。
试验可以通过模型试验和全尺寸试验两种形式进行。
模型试验通常采用减比例模型来模拟实际结构,通过加载震动,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
全尺寸试验则直接对实际结构进行试验,获取真实数据。
试验可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评估结构的减振效果,为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同时,试验还可以研究结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响应特性,预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在试验中,需要关注结构的动态特性和粘弹性材料的性能。
动态特性包括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可以通过振动台试验等方法测定。
粘弹性材料的性能包括刚度、阻尼比等指标,可以通过单轴压缩试验、拉伸试验等方法获得。
通过试验与研究,可以得出(铅)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性能特点。
首先,该结构能够显著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降低结构自身的振荡能量。
其次,该结构能够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最后,该结构具备较好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工程需求。
粘弹阻尼减振降噪材料的阻尼性能及约束阻尼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粘弹阻尼减振降噪材料的阻尼性能及约束阻尼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交通、建筑等各领域发展,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物等的振动噪声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能力的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减振降噪材料中,粘弹阻尼材料以其高效的阻尼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粘弹阻尼材料的研究,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自身的阻尼性能与量、不同应力状态下的阻尼特性、约束阻尼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等。
因此,开展粘弹阻尼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对于实现材料的高效使用和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粘弹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及其在约束阻尼结构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粘弹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基础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究粘弹阻尼材料的阻尼特性与量,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2、约束阻尼结构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研究约束阻尼结构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探索不同粘弹阻尼材料在约束阻尼结构中的应用,并比较分析其阻尼效果和应用效果。
3、实验验证与仿真模拟。
通过实验验证和仿真模拟来验证粘弹阻尼减振降噪材料及其约束阻尼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深入探究粘弹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和约束阻尼结构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主要表现在:1、为粘弹阻尼材料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理论指导。
2、为结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化方案,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为保障环境、减少噪声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1、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理论分析:建立粘弹阻尼材料的力学模型和阻尼计算方法,并对其阻尼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结构控制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以及控制形式。
然后对阻尼器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阐述了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减震的原理及计算模型,详细说明了结构抗震控制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且运用有限元软件对一个设有粘弹性阻尼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
为实际工程中结构抗震控制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阻尼器;抗震;时程;有限元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control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ol form. Then the damper were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he viscoelastic damper energy dissipation principle and calculation model,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al seismic control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method and the step, an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n a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ork for dyna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seismic control of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damper; seismic; scheduling; finite e1前言结构抗震控制技术是在结构上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耗能材料的变形来增大结构阻尼达到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1]。
黏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中优化布置方法
黏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中优化布置方法
董彪;徐培蓁;杨森;朱亚光;张志鹏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4(46)3
【摘要】为研究黏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的优化布置方法,以某地已建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办公楼为依托,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的黏弹性阻尼器布置方案对既有结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顶点位移影响。
结果表明黏弹性阻尼器可以很好得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相较于黏弹性阻尼器的均匀布置法,权系数法对结构加固优化效果更好。
研究可为黏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提供更优的布置方法。
【总页数】5页(P80-83)
【作者】董彪;徐培蓁;杨森;朱亚光;张志鹏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75.4
【相关文献】
1.粘弹性阻尼器在钢混框架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2.黏滞阻尼器在单层网壳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3.偏心结构减震设计中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布置
4.框架结构线性黏滞阻尼
器双目标同步优化布置研究5.黏滞阻尼器的优化布置及其在高层钢结构加固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粘弹性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开题报告
利用粘弹性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开题报告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结构抗震技术主要采用加固墙柱、设置支撑和加固地基等方法,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和高成本的施工,且难以保证完全解决结构抗震问题。
因此,研究新的技术方案,优化结构抗震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在研究新的结构抗震方法的过程中,粘弹性支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粘弹性支撑,又称为阻尼器,是一种新型的减震措施,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结构中引入粘弹性材料,将结构的能量耗散和振动抑制处理,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与传统的抗震措施相比,粘弹性支撑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
二.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针对粘弹性支撑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粘弹性支撑的原理和分类。
对粘弹性支撑的物理原理进行深入理解,探讨其不同的分类以及其优缺点。
2. 运用ANSYS等软件对具有粘弹性支撑的结构体系进行数值模拟,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实现结构的最大减震效果。
3. 运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粘弹性支撑的抗震效果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在不同震级下的抗震效果。
三. 预期目标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目标是通过研究粘弹性支撑的结构抗震性能,探索其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潜力,为新型抗震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模拟和试验验证,得出粘弹性支撑对不同结构的最佳优化方法,对建筑领域的结构抗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6期振动与冲击JOURNALOFVIBRATiONANDSHOCK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曲激婷,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摘要:提出一种粘弹性阻尼器优化设置的新型优化数学模型,同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的三种结构控制指标。
首先假定优化模型的五种加权系数组合,在阻尼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利用遗传算法对不同形式的结构在四类场地条件地震动作用下的粘弹性阻尼器进行位置优化。
然后引入两个性能评价指标,对五种系数组合情况时阻尼器最优布置下的结构反应进行分析研究,使阻尼器布置方案能体现综合控制效果上的最优,得到不同情况下加权系数的建议取值组合。
数值算例验证了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布置方面提出几点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遗传算法;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中图分类号:TU352.1文献标识码:A消能器是消能减震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被划分为速度型和位移型两种。
粘弹性阻尼器是常用的速度型阻尼器,主要利用其中的粘弹性材料发生剪切变形来耗散输入到结构中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粘弹性阻尼器优化设计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遗传算法这种通用灵活的优化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在将遗传算法引入到结构控制领域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21。
Zhang和Soongl3o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连续搜索方法,对非均匀剪切型结构中粘弹性阻尼器(VED)的位置进行了局部优化。
GtirgiJze和MailerHl对一给定的线性多自由度体系结构中VED的位置和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
Mahendra和Moreschi"1针对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采用遗传算法对预期减震效果下阻尼器的位置和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
周云等。
61针对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五种不同的优化设计方法。
张琴等"o提出了VED位置优化实用方法。
对于一个确定的结构,存在确定的阻尼器最优参数;而对于阻尼器的安装位置,不同的学者提出的目标函数不同,得到的优化结果也各不相同,且研究主要针对一个特定的算例在某一种地震动作用下进行分析。
本文提出一种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的新型数学模型,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的三种结构控制指标。
在阻尼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利用遗传算法对阻尼器进行位置优化,数值分析中考虑了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场地条件,每类场地条件下取结构在三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均值。
为了初步确定目标函数中三个指标的合理系数组合,引入两个性能评价指标,对五基金项日: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计划(IRT0518)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7—08—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09—29第一作者曲激婷女,博士生,1978年lo月生种系数组合情况时阻尼器最优布置下的结构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布置的几点有意义的结论。
1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计算模型1.1粘弹性阻尼器力学模型目前已提出了多种VED的分析模型,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本文采用T.T.Soong建立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模型[10|,这种模型简单且应用广泛。
粘弹性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如图1所示,其恢复力凡可以表示为:Fo=C。
((cJ)“+k。
(∞)M(1)式中,c。
(∞)和k。
(∞)分别为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c,(∞):止掣,k。
(∞):盟些n(oJ)=等等(2)L,\Ⅲ,其中,'7(∞)为损耗因子,用来衡量粘弹性材料的耗能能力。
1.2受控结构的运动方程在地震动作用下,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M][五(f)]+([c,]+[C,])[五(t)]+([K]+[K])[H(t)]=一[M][J][五。
(t)](3)式中,[M]、[e]和[K]分别为主体结构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五(t)]、[五(t)]和[口(t)]分别为主体结构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五。
(t)]为地面加速度向量;[C,]和[K]分别为粘弹性阻尼器的附加阻尼和刚度矩阵。
万方数据88振动与冲击2008年第27卷FFv,/。
刁///;7{一//j。
厂?汐图1粘弹性阻尼器滞回曲线2基于遗传算法的阻尼器位置优化2.1目标函数的建立结构振动控制目标是使结构满足规范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而反映结构这两方面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结构最大位移、最大加速度和最大相对层间位移反应。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目标函数,采用结构层间位移角、绝对加速度和绝对位移最大值三个反应量的无量纲线性组合形式。
目标函数表示为:minZ:a等+p堕+y堕(4)%.。
x‘ao.。
‘“o.。
,式中,p一和吼.。
分别为有控和无控结构在相应场地三种地震动作用下层间最大位移角的平均值;Uma,和U0最大值的平均值;a。
和a。
.一为有控和无控结构在三种地震动作用下绝对加速度最大值的平均值;a、口和y是加权系数,经过试算初步确定了五种系数组合情况:组合1a=l,卢=0,y=0;组合2Ot=0.7,p=0.1,7=0.2;组合3a=0.5,卢=0.3,y=0.2;组合4a=0.1,卢=0.7,y=0.2;组合5d=0,届=1,7=0。
2.2目标函数系数组合的评价指标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场地条件下,利用上面提出的目标函数进行阻尼器位置优化时,不同系数取值组合得到的优化结果也不尽相同。
为了初步确定目标函数中系数组合的合理取值,提出了两个无量纲的评价指标,对各种系数组合情况时阻尼器优化布置下结构不同反应量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指标值越小对应的系数组合情况得到的优化布置结果越理想。
评价指标采用结构布置阻尼器前后相应反应量比值的均方值形式表示:Jt=吉耋(是)2,Jz=寺耋(薏)2㈤式中,佛.一和dj.一分别表示三种地震动作用下有控结构第i层层间位移角和绝对加速度最大值的平均值;吼^。
,和OcO,i,max分别为三种地震动作用下无控结构第i层层间位移角和绝对加速度最大值的平均值。
本文采用MATLAB编制了消能减震结构的时程分析和粘弹性阻尼器位置优化设计程序,使用遗传算法工具调用优化设计程序作为适应度函数,得到阻尼器位置优化矩阵。
3数值分析本文选取了短、中和长周期三个结构算例,均按剪切模型考虑。
遗传算法的参数取值为:终止代数为300,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分别取0.8和0.2。
算例1:某5层钢混框架结构,l一5层质量均为2.0×105kg,层间剪切刚度为4.2X108N/m,层高均为3.3m,结构阻尼比为0.05,周期为0.4817s。
算例2【6j:某lo层钢混框架结构,第l、2层质量为1.52,3~9层为1.349,10层为1.187,单位为106kg;第1~5层层间剪切刚度分别为2、1、1.43、1.11和1,6~9层为0.769,10层为0.417,单位为109N/m;各层层高均为3.0m;结构的阻尼比为0.05,周期为1.4583s。
算例3[9】:某16层钢混框架结构,第1~4层质量分别为4.84、4.67、4.35和4.31,5—9层为4.07,10—13层为3.81,14—16层为3.57,单位为106kg;层间剪切刚度第1—4层分别为5.1、3.6、3.8和3.21,5—9层为2.54,10—13层为2.13,14—16层为1.92,单位为109N/m;首层层高为3.6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0m;结构的阻尼比为0.05,周期为2.3848s。
5层和10层结构分别设置3个和6个粘弹性阻尼器,假设每层只设置一个阻尼器;对于16层结构,每层设置8个阻尼器,总数量为72个。
粘弹性阻尼器采用两层粘弹性层的常用阻尼器,其特性参数为: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分别为G7=1.5×107N/m2和G”=2.01X107N/m2,粘弹性层剪切面积和厚度分别为A。
=3X10≈in2,t=1.3X10~in,工作温度为25℃。
对每类场地条件,均选取相应场地条件下的三条最不利实际地震加速度记录¨0J(见表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调整为400gal。
3.1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结果1)对于5层结构,不论取何种系数组合的目标函数,得到四类场地条件下的阻尼器优化布置结果完全相同,均布置在结构的第l、2和3层。
即对于本文所选低层建筑,在考虑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是否考虑结构的舒适度要求对优化结果没有影响,因为对于低层建筑而言,加速度因素影响不大。
2)对于10层结构,四类场地条件下,加权系数取组合1和2,以及组合4和5分别得到相同的优化结果,因此表2只列出了加权系数取组合1、3和5情况下万方数据第6期曲激婷等:粘弹性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89阻尼器优化位置。
I类场地条件下,组合1和组合3得到了相同的阻尼器优化位置,加权系数取组合5情况时得到阻尼器均匀布置在结构顶部各层。
Ⅱ类场地条件下,阻尼器主要分布在结构中上部。
Ⅲ类场地条件下,组合1和3的布置结果相同。
本文所选算例在I类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适当增加加速度的权重对优化结果没有影响。
对于不同的场地条件,系数取值从组合1到5,加速度的权重不断增加,个别阻尼器的位置也从结构底部改变到结构顶部。
表1最不利地震动记录3)对于16层结构,加权系数取组合1和2时得到相同的优化结果。
说明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加速度的因素对阻尼器优化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目标函数中加速度权重不同时,优化结果也不尽相同。
I类场地条件下,阻尼器主要布置在结构中部;1I类和Ⅲ类场地条件下,阻尼器则主要分布在结构中下部;1V类场地条件下,阻尼器主要布置在结构中上部。
表3给出了各种系数组合情况下的粘弹性阻尼器优化位置。
限于篇幅,文中只给出了三个结构在某一类场地条件下,阻尼器优化布置下的有控与无控结构各层最大加速度、趟//=丝划/////么/一一一一…心翰\\\\……0\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最大位移的包络曲线对比,如图2—4所示。
表210层结构的粘弹性阻尼器优化布置图25层结构楼层最大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包络曲线(I类)图31:8篓6745;ol位移/mm10层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及最大位移包络曲线(I类)万方数据振动与冲击2008年第27卷隧郯嗵辎加速度/mm.S-2图416层结构楼层最大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包络曲线(Ⅳ类)3.2系数组合方案比较1)为了定量分析不同的系数组合得到的阻尼器布置对结构反应的控制效果,利用公式(5)给出的两个评价指标对10层结构各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加速度的均方值进行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知,对于结构各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的综合控制效果而言,组合3在四类场地条件下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对于结构各层最大加速度的控制效果,组合5在Ⅲ类和Ⅳ类场地条件下最好,组合1在I类和Ⅱ类场地条件下略好于组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