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讲义(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诗歌

占用学时:6学时

重点提示:诗歌的起源、发展源流?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新诗的发展与艺术探索。

先秦诗歌。《诗经》与楚辞。

汉乐府诗与五言诗。

唐诗。

新诗。

一、诗歌的起源:

文学发源于文字产生以前的上古时期。

•口头文学(传说时期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历史传说。

神话传说成为后世小说和戏剧的源头。诗歌的源头是上古歌

谣。

•书面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汉字的出现和诗歌的出现。

上古歌谣:

神农时期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性)

这是一首祈求风调雨顺的农事祭歌。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

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

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

际是对自然的“咒语”。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

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

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歌》、《尧戒》、《庚歌》、《南风歌》等

等,多疑系后人伪托。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kuī)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

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吴越春秋》卷九《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割断竹子、做成弹弓、飞出泥丸、击中猎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上古歌谣内容:

对外是与敌人作战,对内是生产劳动。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书面文学: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汉字的出现,甲骨卜辞、商青铜器铭文——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钟鼎铭文——有文学因素的文学文本出现。

诗歌的出现。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其中的颂诗更是祭祀用的歌舞曲。—-后世抒情性文学(诗歌、散文)的典型代表。

二、古典诗歌的发展:

第一节:先秦诗歌

源头:上古歌谣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

先秦诗歌概说:

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先秦文学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诗歌。

《诗经》:比较原始的诗歌被后人用文字记下来的很少,故成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新诗体。其创作标志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骚体形式,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而来;打破了四言的形式,代之以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内容上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如神话传说和方言习俗等,创作方法上大胆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九歌》、《九章》。“发愤著书”

“诗”、“骚”并称,“风”、“骚”并称。文学创作的两大洪流。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到了汉代奉为经典,称作《诗经》。书成于春秋时代,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

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孔子删诗说。

四家诗:《诗经》在秦代虽遭焚烧,但由于学者讽诵,到汉代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后三家诗皆亡,唯毛诗传世。

《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墨子.公孟》就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说法。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其中大部分是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朝廷正声,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共分为《大雅》、《小雅》。《大雅》中多朝会燕享之作,而《小雅》则多个人抒情。雅诗中也包含了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把用的舞曲歌辞,分别为《周颂》、《鲁颂》、《商颂》:其中《周颂》三十篇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鲁颂》、《商颂》,分别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宙的乐章,其内容每多褒美失实,近于阿谀,可说是庙堂文学之祖。

内容:

一、反应爱情和婚姻的诗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俟我于城偶。爱而不见”的《静女》,《卫风·木瓜》写男女青年互赠爱情礼物,反映了婚姻与家庭的不幸《氓》(这是—首叙事诗,它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直至被遗弃的全过程)。

二、反应劳动生活的诗篇,《葛覃》,农奴的劳作如《伐檀》、《七月》。

三、反应战争和徭役的诗篇。《采薇》,思妇诗。

四、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

重章叠句,多彩的修辞,双声叠韵的巧妙应用,隔句押韵的节奏掌握;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更给后代以巨大影响。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