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浅析儒释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浅析儒释道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在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儒释道三家思想中探讨生态智慧,以期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
一、儒家的生态智慧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上。
《大学》中提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之成大事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养天地,正其生,...岁成,大成皆大获也。
”,意味着儒家思想中注重维护自然的正气,认为修正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够得到丰收的果实。
儒家思想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应当谦虚谨慎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获得自然的馈赠。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还体现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和谐”,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中庸》中提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患从之,故去之。
去之则无所不至。
”这说明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道,与自然相处时,应当戒慎从不可见之处,以免招致灾祸。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依循自然的规律而行,这样才能够与自然达成和谐共生的状态。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还表现在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上。
儒家强调了人类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念,提倡人们要真诚对待他人,关爱他人,这种仁爱之心也同样适用于对待自然界。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保护后代,这是儒家思想中对人类行为的规范之一。
释家思想主张“空”、“无我”,强调个体要超越自我的局限,达到心灵上的解放。
释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首先展现在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上。
释家强调“空”,意味着超越对自我的执著,面对自然界,人应当用开放的心态去理解自然。
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
道教的环保思想及其意义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它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之作宗教性的解释。
道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艺术以及医学、化学、天文、地理各个方面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天道自然的环境哲学,三才(天、地、人)互补的修道理念,济世普度的宗教要旨,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人天共存的理想境界,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道教环境文化。
几千年来,道教遵循着道法自然、天人一体的原则,教理和实践中都包含丰富的环境保护的观点和思想。
发扬道教中的这些观点和思想不仅能够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地球周围的大气保护层,地球表面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构成了人类生命存在所必须的生存空间和条件。
道教把大自然看做是一个充满生命的巨大系统,其中所有的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道教的首要经典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宇宙这个系统中,物物相连,天人相通,相互作用,相互感应,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只有相连而存在,相通而变化;道教认为人是天地阴阳所生,上天是人类之父,大地是人类之母,又与天地一起共同创生了万物。
人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自然的规律。
在《太平经》中反对人们乱穿凿土地,认为随意穿地出水就意味着破坏母亲的身体,使之流血破骨,积累起来将遭受天地父母的报应,警示人们过一种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活,并视此为“大富贵”的生活;《阴符经》说:“自然之道不可违。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主张追求自然、和谐、养生的生活方式。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道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道家哲学中,“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自然界中,万物互相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
人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才能得到安宁与健康。
第二,道家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道家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道家主张追求“无为而治”,通过修身养性、克己奉公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一个人如果内心纯净、身心健康,他的行为就会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因此,道家倡导人们通过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周围的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三,道家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道家认为,现代社会的浮躁和追逐物质的欲望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道家倡导回归自然、简化生活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和培养修养。
例如,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素食,认为素食可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同时也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在生活方式方面,道家倡导简化生活,避免奢华和浪费,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综上所述,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通过修身养性、简化生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借鉴历史文化的智慧,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性思想。
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理性思想,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生。
一、顺应自然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们应当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顺应自然规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也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重视生态平衡道家理性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要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各种生物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只有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人类才能够享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三、注重自然法则道家理性思想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法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重视自然法则,不可逾越自然的底线。
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生产生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只有尊重和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弘扬生态道德道家理性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弘扬了安静、平和、谦逊的生活态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弘扬生态道德,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节约、环保、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念。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发扬生态道德,才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五、倡导文明生态观道家理性思想提倡人们要有包容和谦逊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道教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与实践
道教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与实践道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与实践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宗教思想体系,其根源可追溯至汉代。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尊重自然、依循自然的法则,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身心健康、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在道教的生态观及实践中,道教信徒注重环保与保护生态环境,推崇以小我为大我,追求身心的平衡与与自然的和谐。
一、道教生态观道教的生态观基于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回应。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均源自于道,万物共生共荣,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皆有其价值和意义。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道教倡导人们尊敬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教思想中,道被视为宇宙法则的根本,是一种超越与终极的存在。
道教信徒生活在尘世,需要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与融合,去感悟、追寻道的真谛。
同时,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主体性并且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幸福离不开自然的健康与平衡。
二、道教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道教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道教文化中,有许多以自然为主题的经书,其中大量涉及到自然界的万象,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同时,道教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种植树木、拯救动物、保护水资源等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界的关怀和保护。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体现在道教信徒对于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上。
道教强调减少浪费,提倡简朴生活,追求心灵的愉悦。
从物质角度来看,道教致力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益。
从精神层面来看,道教鼓励人们远离功利主义的追求,减少对外在物质的追逐,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平衡。
三、道教生态实践的启示与影响道教的生态观与实践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疏离了大自然,追求功利与物质的满足。
道教的生态观与实践呼唤人们重拾与自然和谐的联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道教生态观的启示与影响。
中国哲学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
中国哲学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中国哲学源远流长,秉承着一种敬畏自然的理念。
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家们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国哲学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
本文将从道家、儒家和佛家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哲学中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的思想。
1. 道家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以保护生态环境。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的运行。
例如,庄子的思想中强调“道法自然”,强调人在自然中要保持谦逊,不能过度干涉自然的运行,要学会欣赏自然的美。
道家还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联系密切,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们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因此,道家主张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
2. 儒家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儒家注重个人修养与社会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认为人应该“慎终追远”,不断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
儒家强调“仁爱”,认为人应该关爱他人,也要关爱自然。
儒家还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儒家思想认为,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天道,遵循自然的规律。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行为符合伦理规范的基础上的,儒家主张保持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 佛家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佛家强调“缘起性空”,认为一切事物都相互依存,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佛家思想中的“无我”观念,认为人们应该超越个人欲望,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佛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尽量减少自然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佛家还强调生命的平等与尊重,认为一切生命平等,不仅包括人类,也包括动物和自然界的其他存在。
佛家主张对所有生命保持敬畏,不伤害它们,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保护。
总结中国哲学中的敬畏自然与保护生态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自然的敬重与尊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深刻。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道家理性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道家理性,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和谐发展自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的运行规律。
在《道德经》中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味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应该随意干预自然的运行,更不能恣意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我们不能割裂自然与社会,而应该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还强调了和谐发展自然。
道家认为“事发堕、物成机、验成利、事成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们能保持平和的内心和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道家理性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
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不断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家理性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秉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只有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从道家理性中汲取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的启示
传统文化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一、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认为,万物皆有道,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环境保护中应摒弃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短视行为,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天地万物与人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倡导“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这一观念要求我们在环境保护中,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家园。
三、佛家的环保理念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皆有生命,众生平等。
这一理念强调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保护生态环境。
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人类的责任,更是众生共同的事业。
我们应当从佛法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让地球上的生命共同繁荣。
四、民间环保传统在我国的民间传统中,有许多关于环保的习俗和禁忌。
例如,民间信仰中认为树木有神,不可随意砍伐;农业生产中提倡轮作和休耕,以保护土壤肥力;生活中注重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等。
这些传统习俗和禁忌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意识,为我们今天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智慧。
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万物皆有其时,万物皆有其地。
”这意味着人类应当尊重各种生物的生长规律,不得过度捕捞、狩猎,以维护生态平衡。
又如《农政全书》中强调:“农事必本于农时,不宜豫种,不宜迟种。
”这告诉我们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可违背时令,以免破坏生态平衡。
六、传统文化对现代环保的启示1. 提高环保意识。
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我们时刻关注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中的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发展。
基于老子道家思想分析的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诌议
企业管理
基于老子道家思想分析的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诌议
刘大雄 云南冶金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4
【摘 要】中国的哲学思博大精深,老子道家的自然观与世界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分析了道家的自然观思想,并基于道家思 想出发,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天然与和谐关系,指出企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关注生态环境,强调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老子的智慧与科学的 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意义 是非 常重大的。应该承认, 在对 待生 态环境的问题上,我们 曾经 跟
西方世界一样, 犯下了不 少严重 的错误, 我国的环 境问题, 已经到了相当 的 危急关头 !据中国自 然之友副会 长、北京理 工大学教 授杨东平 研 究表明, 在“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大气污染增加了1 3%;目前我国七大 水系 中, 已有60 %是不能饮用的劣质 水。同时, 地下水污染程度也非 常 触 目惊心, 北京、天 津、河北等地 的地下水已经 化验出1 0 0多种污 染 物; 全国三分之二的城 市供水不 足, 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黄河、淮 河等流域的开发利用已经超过50%,超过国际公认合理的40%界限。大 陆沿 海水 域超过60%遭到污染。 而据测算,未来1 5年 ,中国人口将达到 1 4. 6亿, 按目前 的资源 消耗和 污染 控制水 平,污染负荷将增加4 至5倍。 到20 20年, 我国仅为燃煤污染 导致的 疾病就 将付 出3900亿美元, 占国内 生 产总值的1 3 %。这 意味着如果届 时中国仍保持 9%的 经济增长率的 话, 那么全部用以补偿这一项还不够 。而 在污染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 治理 的情况却很不理想。截止2 005 年,我国在“十五 ”期间规划建设 的2 00 0多个重大环境治理项 目,包括大气二氧化 硫的治理项目、重点 江 河流域的治理 污染项目、环 境治理计划等等 ,平均 完成不到5 0 %。
中国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中国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中国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十分深远。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共存共荣。
在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借鉴和运用道家思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观念,将自然视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强调自然与人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这与现代环保理念中关注生态系统的健康、强调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一致。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海洋污染等问题给人类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因此,强调自然观念、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是人类应该追求的境界,这也是道家思想与现代环保理念的共同之处。
其次,道家思想关注人类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追求身心的平衡和和谐,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这意味着人们应该追求节俭、保持心灵的宁静和清明。
在环保领域中,节能减排、降低消费、减少浪费等理念与道家思想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
例如,道家思想中的“知足常乐”理念,可以鼓励人们追求简单节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这种修身养性的理念,在现代的环保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环保工作需要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明,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道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道家思想中,和谐是至高无上的目标,因此,只有和谐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和谐的实现需要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这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也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代环保实践中,人们也需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例如,环保工作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现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寻求更为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不断优化并改进环保措施。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身养性等理念,在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观点。
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
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思想,包括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价值、生态社会等多方面,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重视生命的生态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态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崇尚自然:道家崇尚自然,要求人们“观天之道,行天之行”。
这就是说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要“守道而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规律。
道家还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明确地说明人、天、地、道是平等的,人与万物的平等关系使人不高于万物,也使万物不高于人。
人既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当然也反对人为的破坏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被破坏。
这种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的思想是值得现代人继承和发扬的。
(二)强调无为:“无为”有两层含义,即顺应自然而为,以及不妄为。
道家主张顺应万物生长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自然的本来面貌。
与此同时,认知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要遵守自然的法则,即要求人做到自然无为。
在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中提到:“小国,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就是自然无为的表现。
人在自然中,与万物平等,并非否定人的所有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从而达到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三)重视生命:道家要求广施“仁德”于天下,贵人重生,不仅对人的生命极其尊重,而且将这种“重生”的观念推广到整个自然,强调爱护万物的生命,并由此形成了重视生命以及价值的积极的原始生态理念。
《老子》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环保主义的契合
《老子》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环保主义的契合《老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道家思想。
而现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主义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老子》中的道家思想与现代环保主义的契合之处,展示其对于环境问题的指导意义。
一、和谐共生的理念《老子》提倡的和谐共生的理念与现代环保主义追求的生态平衡有着深刻的共性。
《道德经》中曾提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调了大自然中的和谐无处不在,人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与现代环保主义倡导的保护自然、建立生态平衡的理念不谋而合。
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需要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
二、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老子》中强调浑浊的行为会破坏环境的平衡与和谐,提倡节俭与谦逊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道德经》中有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观念通过融入人们的生活,教导人们保持谦逊与节俭的品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现代环保主义在倡导节能减排、减少垃圾等方面也强调了人们应当从生活的细节入手,改变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的习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治的理念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主动干涉、破坏自然的本然状态。
这与现代环保主义中提倡的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护生态系统的理念相契合。
人们不应当试图通过改变自然来满足自身的欲望,而是应该尊重自然的运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通过这种理念的内化,才能让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尊重自然的道德观《老子》中的道家思想还强调了人对自然的尊重,提倡人们要保持“大爱无边”的心态。
这也是现代环保主义所强调的,即要提倡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人类的行为应当以保护环境为前提,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只有保护了环境,才能取得持久的发展,并将地球留给后代更美好的未来。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何体现生态观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如何体现生态观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天人合一”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
在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深入探究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生态观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道家看来,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自然并非是人类可以随意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这种整体性的观念,与现代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整体,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规律,而“自然”则是道的本质属性。
这里的“自然”并非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界,而是指事物自身的本性和自然而然的状态。
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强行干预和破坏。
比如,四季的更替、昼夜的交替,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如果人类违背这些规律,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森林,就会导致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
在道家的思想中,“无为而治”也是体现生态观的重要理念。
“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刻意去违背自然规律。
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减少过度的欲望和贪婪,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例如,现代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规模地开采矿产资源、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这种“有为”的行为最终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而“无为而治”则倡导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与自然和谐共处,让自然按照自身的节奏和规律发展。
道家还强调“知足寡欲”。
认为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
当人类的欲望无限膨胀时,就会不断地向自然索取,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如今,消费主义盛行,人们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奢侈品,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废弃物的大量产生。
如果能够秉持“知足寡欲”的思想,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将有助于减轻生态压力。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敬畏之心。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启示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摘要:道家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思想中对我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启示。
现代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环境保护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而道家自然观对于自然环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些哲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现代生态自然也有一定启示。
本文以道家的自然观为侧重点,对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现代生态自然启示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扩张,自然环境也出现逐年恶化的现象。
面对日益变暖的气候条件、极端天气频发的气象灾难,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各种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道家是我国传统哲学之一,道家思想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在对道家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探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生态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道家自然观的指导下,能够帮助现代人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道家自然观(一)自然的本质在我国,“自然”这一概念源自于老子。
在《道德经》中,老子曾多次提到“自然”一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等等。
老子第一次将“自”、“然”两个字合成了一个术语,赋予了“自然”全新的含义。
在老子看来,“自然”包含着宇宙万物,它并不是代表某个具体的物质,而是代表了自然界的秩序。
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道家关于自然本质的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篱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话的原意是说自然界的本质就是自然界中万物生养都是顺应自然的。
可以说,道家自然观认为自然的本质就是将宇宙中的万物生长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不是由某个神秘外力影响的,这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也是契合的。
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与贡献
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与贡献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然界的平衡与和顺。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了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因此,借鉴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探讨它们对环境保护的启示和贡献,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道教对自然尊重的启示道教以自然界为尊,崇尚宇宙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是道教的重要信仰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包容一切,无所不在的存在。
因此,其启示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与自然相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首先,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教教义提倡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会更加注重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尊重自然,也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其次,道教注重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
道教认为人类离开了自然,就会失去生命的意义。
这一观念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保护自然资源,不要滥用和浪费。
2. 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是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修身养性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它对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在一些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强调整体性思维。
在环境保护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某一特定的环境问题,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自然生态道教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平衡,不再把环境问题单一化看待,而是将其与整个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以整体性的思维来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
其次,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倡导节俭与低碳生活方式。
它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富足,抛弃物质的浪费和过度消费。
在环境保护方面,这一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减少资源消耗和减排的方向。
人们通过节约用水、减少能源消耗、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
道教与自然观念生态保护与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怀
道教与自然观念生态保护与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怀道教与自然观念:生态保护与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怀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道家学说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统一和互动。
自古以来,道教一直倡导生态保护和尊重自然的观念,深受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道教与自然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生态保护来关心人类的命运。
1. 道教与自然观念的渊源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承袭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
道家学说认为,宇宙是由无限的道组成的,而道则是宇宙的根本和本源。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影响了道教信仰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
2. 道教的生态保护思想道教对生态保护的思想体现在道德观念和实际行动中。
道家学说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调整心态,追求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同样地,道教也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林则徐曾经说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是道教的思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体现。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应当放弃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而是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的生态保护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
3. 道教的生态保护实践道教的生态保护观念不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很多道教信仰者也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种观念。
他们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积极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例如,在中国有许多著名的道教山庄,融合了宗教信仰和自然景观,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这些道教山庄不仅提供了修身养性的场所,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同时,道教教派也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4. 道教与人类命运的关怀道教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界的生命系统。
这种关怀不仅仅局限于当下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了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发展。
道教与环境保护
五、信仰践行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追求理想生态环境
• 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 提出天上有三十六天,地上也相应有洞天 福地,即五嶽、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 七十二福地等。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 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 可得道成仙。 • 道教追求的人生目标是长生成仙和体道合 真,其人生境界是美好的天国和人间仙境。 出世较早的洞天是昆仑山,随后“五岳” 相继崛起,并逐渐形成大小46 洞天和72 福 地的人间仙境。
这里我们应从常因自然的角度正确地理解为天地无所偏爱万物在天地间依循着自然的法则运行着所以即便是圣人也应无所偏爱而应任凭百姓自己发展这不正体现了道家尊重生命个体和平等的旨趣吗
道教与环境保护
一、道法自然,阴阳平衡
• 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 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社会人生都 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 《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 道教把生态环境的根源归为“道”,它是大自 然生态的基础。道是大自然中一切天地萬物的 化生者。 • 人与萬物是一体的,因此人应该尊重大自然, 追求“天知自然之 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人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 积极的作用。 • 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 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正是老 子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慈悲救物的心怀, 开辟了道教亲近自然、善待万物的生态观。
环保中的道家思想
环保中的道家思想【摘要】道家思想源远流长,“无为”之朴,顺其自然,常常在华夏儿女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而面临当今的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道家的思想又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鞭策。
【关键词】善待大自然;自然规律;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和谐(一)保护大自然与道家思想目前一个十分严峻而无法迴避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遍及全球的生态危机!它已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当人们终于清醒过来时,问题已经严重到非纠正、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在社会生产力迅猛增长的同时,却伴之以对自身赖以生息、繁衍的大自然,进行肆意无度的攫取和掠夺,以致造成了危及自身存在的严重环境危机!自有人类存在之日起,大自然就慷慨大度地赋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我们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态予以回报;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作为却是无度的挥霍和无情的践踏!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如果人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善待大自然的一切,并持之以恒;那么,“保护自然环境”将不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发人深省的全人类的自主自觉的行动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与一切生灵之间关系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应该以道家思想为原则,把环保看成是一种为人处世,认识到人和大自然互为依存的平等关系。
就其本质,人与天地本是有机同构的整体,相互感应,互为因果,须臾难分,共同构成了丰富多采、无限美好的大自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人类确实已经具备了在与万物相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力度,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人类与万物相争,无疑也占据优势;但千万别忘了我们人类仍处于大自然普遍规律的制约之中,在这同时也必须有赖于同万物休戚与共、互相共济,才得以共存,才有可能谋取自身的发展。
如果忘却了,乃至疏忽了以上的基本点,妄自尊大,最终必将自食恶果!“让世界充满爱”,不仅应该指向人类,也应该爱及自然界的万物。
[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义
[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义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
这一思想,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
老子《道德经》中“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当前人类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由于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而朝夕相处,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换言之即追求天人和谐,质言之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众所周知: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但同时又是一个使人类遭受深重灾难的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造福了人类,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00多年来,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惨重的破坏,臭氧层变薄、空气污染、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等。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如今,面对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之杰出成果的《道德经》,毫无疑问地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智慧和启示。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老子十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当顺应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
这一思想,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
纵观历史,可以说最早、最系统地提出顺应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就是老子。
所谓“天人和谐”,实际上就是“天人一体”(或“天人合一”),即要求人与天地(自然界)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人与天地(自然界)相分离,甚至于相对立。
人类只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并在与自然相处时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
如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原来,我们所看见的天地万物与我们人类是同一个本源,所谓“万物同源”或“天人同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
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实际行动可以感染人们,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
和谁对话?任法融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生于1936年,甘肃省天水县人甘肃省天水县人。
1985年任陕西省周至县政协常委政协常委;;1986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1988年任陕西省政协常委协常委;;1992年3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
为什么对话?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其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对话人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冯永强肖颖通讯员罗曼点击一焦点关注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关键思路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三才相盗三才相盗、、齐同万物记者记者::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防止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而我们知道,古老的道家生态伦理观就不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那么,道家思想的生态观究竟包含哪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有怎样的联系?任法融任法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获益,同时也面临空气污染、物种灭绝、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不能及时而清醒地认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引发严重的后果。
好在不少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积极寻求解决这一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其实古老的道家思想中已经蕴涵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出路,道家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物无贵贱”的思想,其实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
总体来讲,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具体的观点主要包括:第一,天人合一,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道家思想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规律性。
这就是“道”。
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从“道”产生的。
这个“道”,既是万物之宗,又是万物之始,更是万象之源,使天、地、人等宇宙万物在“道”中实现了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二,三才相盗,崇尚自然,自然而然。
道家思想认为“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动也应按自然规律进行。
《太平经》说,人在自然面前,“顺之则吉昌,逆之则危亡”。
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存在于人和自然之间的。
自然不只是被动的受体,不是任人恣意掠夺的,它也可能报复人类。
因此,人不能以征服者自居,不能自以为最尊贵,尊重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人类自身。
人的生命存在与自然环境分不开,如果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就不能竟其天年,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第三,齐同万物,和谐共处,返朴归真。
老子《道德经》讲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庄子也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人天相和、天人合一的追求。
也就是说,宇宙万物无不禀受道而息息相通,相互作用,相互感应,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相连而存在,相通而变化,脱离整体或系统,就会遭到厄运。
在道家思想看来,虽然在现实社会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或者说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都是有差别的,但这些差别应该是相对的、有序的。
因此,追求和谐就成为道教信仰和修持的重要内容。
现今社会提出的生态文明观,其实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其实质是将人类社会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广义生态系统的和谐,这些理念正好与道家思想的生态观不谋而合。
点击二焦点关注道家思想对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借鉴关键思路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谨防自然对人的报复谨防自然对人的报复,,同时蕴含着将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朴素思想记者记者::道家思想能否为人类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任法融任法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免遭日益变坏的厄运,道家思想也从自身角度出发给出了答案:必须把人对自然万物的所作所为加以严格的道德评判。
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一种人必须遵守的伦理关系,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各项活动,必须按照某些特定的伦理规范去处理。
这些伦理规范包含在道教各种各样的戒条中。
比如,在保护动物方面,《初真十戒》就告诫道士,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
为了人们自身的口福而伤生害命,把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痛苦的基础上,这是道家思想坚决反对的。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规定:“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不得惊鸟兽,若人为己杀鸟兽鱼等皆不得食。
”这一系列规定都是为了保护动物。
在保护植物方面,《太平经》说到:“慎无烧山破石,延及草木,折华伤枝,实于市里,金刃加之,茎根俱尽。
其母则怒,上白于父,不惜人年。
人亦须草自给,但取枯落不滋者,是为顿常。
天地生长,如人欲活,何为自恣,延及后生。
有知之人,可无犯禁。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生存有赖于草木,应对其加以谨慎保护,尽管人需要草木作燃料之类,但最好是“取枯落不滋者”,这才符合自然之理,否则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殃及后人。
《阴骘文》则要求:“禁火莫烧山林”。
道家思想早已发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要保护森林。
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道教“十善”要求:“放生养物,种诸果林;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为人兴利除害。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规定:“不得妄凿地毁山川,不得竭水泽,不得妄轻入江河中浴,不得在平地燃火,不得以秽物投井中,不得塞池井,不得无故走马驰车,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
”《太上感应篇》反对人们“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
可见,道家思想对人类爱护自身所居住的环境提出了非常高的道德要求。
另外,道家思想还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交错的,环境恶化是由特定社会关系下人的活动所引起的。
比如《太平经》把天地比喻为人的父母,人破坏自然就像子女不孝顺父母,所以说:“天者养人命,地者养人形。
今凡共贼害其父母。
四时之气,天之按行也,而人逆之,则贼害其父;以地为母,得衣食养育,不共爱利之,反贼害之。
”《初真十戒》规定:“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
”这又由人推及物,不论对人对物,都一视同仁,都得遵守道德规范。
由此可见,道家的戒条中制定了很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对自然的活动,提出了保护环境的要求,使道家思想的生态理念原则具有了约束性和强制性,成为必须遵守的条文。
这些内容对于人们来说,也应该有一些启示,即要善待自然,谨防自然对人的报复。
其实一些修道者自己栖身地的构建就是环境保护方面很好的实例。
在选择建设宫观时,多数都远离尘嚣,清静安谧,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林木茂盛的大山或翠绿水秀的平川为基地,因地依势营造出一处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庙宇生态。
这种融于自然的简朴生活方式,给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榜样。
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没有任何出路呢?从道家思想理论和生态学来看,二者对环境的认识是一致的,即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往复地在转化。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人类应模拟自然,建立循环性自然和社会状态。
如植物经过光和作用,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提供给消费者消耗,消费者产生的废弃物及植物本身的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又转化为无机物,返回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
通过效仿自然循环系统,可以提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率,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循环经济。
我认为,应该把循环经济作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点击三焦点关注道观建设如何保护生态关键思路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修堤筑坝保持水土记者记者::能否具体讲一讲在宫观建设方面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任法融任法融::以西北地区为例。
这一地区本身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在长期封闭的农业经济时期,为解决吃饭问题,许多茂密的山林变成荒山秃岭,肥沃的草场成为不毛之地。
但是在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和荒山秃岭区,人们时常还可以见到一片片绿洲,那便是道观。
许多道教名山,比如楼观台、华山、武当山等,都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宫观由于有常住人口,又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有大量信众参与的仪式,因此,宫观是一个需要消耗能源,需要与周边环境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中,自然环境向宫观提供食物、水、燃料等生活资源和可营建宫观辅助设施的景观资源。
宫观一方面在使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构成一定程度的损坏,比如建筑房屋、耕种土地、砍伐树木等;但另一方面,修道者为了把自己栖身学道修真的场所营造成现实中的人间仙境,又要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修堤筑坝保持水土。
特别是在城镇、平原和荒地上新建宫观,更要大力营造人工园林,用以改善环境。
经过历代道士多年的建设和改造,才有了现在的宫观生态。
为了保持宫观生态,如今楼观台风景区在打造传统多元文化的同时,与自然景观有机相结合,以宗教文化为依托,开发环保型项目及产品,逐渐形成古楼观特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清净安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人间胜境。
许多道观在建设和修复的时候,都在贯彻道家学说中的生态思想,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积聚资金进行园林绿化,植树造林,不少道观还邀请林业专家种植珍稀濒危品种,进行林业科研,建成了不少集植物经济、教学实习、科普活动、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胜地。
从陕西北部到宁夏、甘肃和青海,既有黄土高原,又有沙漠,降雨量很小,但是却出现了多处园林式宫观。
宫观生态正在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希望道家的生态思想能够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实际行动来感染人们。
虽然一些人可能不十分清楚和理解道家思想,但他们可以进行简单模仿。
如果他们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会由简单模仿上升到创造性发展,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