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美版

合集下载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巧用肌理》说课稿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巧用肌理》说课稿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肌理,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肌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美术学习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但是,对于肌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各种肌理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肌理的概念,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各种肌理效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运用肌理知识创作出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肌理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肌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教师详细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肌理。

3.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制作各种肌理效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0. 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肌理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肌理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制作肌理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肌理的制作方法不够了解,对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将肌理应用于绘画和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肌理的制作方法。

2.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过程。

3.练习法:学生动手制作肌理,教师指导。

4.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制作经验和心得。

5.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4.展示平台(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殊肌理效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同时进行示范。

学生认真听讲,观察示范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己动手制作肌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创意。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巧用肌理》说课稿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巧用肌理》说课稿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这一课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学生之间的绘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肌理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肌理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美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实践、讨论的过程中,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讲解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肌理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介绍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和技巧产生的肌理效果。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技巧进行肌理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肌理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分类、制作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和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创造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提高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肌理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3.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评价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肌理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加深对肌理制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肌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含义:介绍肌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肌理的制作方法:讲解不同材料制作肌理的方法,如石膏、沙子、纸张等。

3. 肌理的应用:展示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并将肌理效果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石膏、沙子、纸张、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肌理在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肌理效果对作品的影响。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肌理效果的创作实践。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3. 板书内容:肌理的含义、制作方法、应用、创作实践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2. 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肌理,收集相关图片或实物,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反思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肌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审美价值。

本课重点是通过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乐于动手操作,但生活经验不足,对肌理的认识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拓印的方法,表现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效果,并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表面,另一幅是粗糙的表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幅图片的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肌理。

2. 教学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感受不同物体表面的肌理特点,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肌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肌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自然界的肌理如树叶、石头、水纹等,人工的肌理如衣物、建筑、工艺品等。

(2)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拓印,体验拓印的乐趣。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分析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运用肌理进行设计和装饰时,要注意肌理与主题的契合,以及肌理之间的搭配。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

六年级下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及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肌理的能力。

3.学习并掌握巧用肌理的方法。

4.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范例作品。

2.学生需要准备纸和笔。

3.讲解过程中需要用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幻灯片或者实物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并分类。

2. 了解巧用肌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巧用肌理的方法,具体可参考以下步骤:1.通过范例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图片中使用的肌理,感受其效果。

2.分别讲解不同种类肌理的绘画方法,如线条法、点描法等。

3.联系具体作品讲解肌理的使用技巧。

如在画树木时使用细线条肌理代替树叶,以达到立体感和层次感。

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了解如何运用肌理。

3. 模仿创作在学生熟悉巧用肌理的方法后,可以进行模仿创作实践,步骤如下:1.让学生观察范例并调查材料、题材、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2.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培养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进行题材的构思,确定材料、媒介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式。

4.让学生进行创作,适当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思想。

4. 观摩交流让学生展开作品比较和交流,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并对作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创作和呈现的成果,以及观摩交流和教师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来进行自我调整和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巧用肌理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和演练肌理的绘画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和掌握,从而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同时,在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升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所得并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3.难点:如何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肌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2.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画笔、颜料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提前布置课堂环境,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创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肌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呈现不同类型的肌理作品,如线条、网点、颗粒等,让学生了解肌理的艺术表现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如揉纸法、喷漆法、拓印法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制作肌理,感受肌理的美感。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包括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2. 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拓印、拼贴、绘画等手法,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肌理效果。

3. 肌理的应用:将肌理效果应用于美术创作中,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肌理效果巧妙地应用于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彩纸、彩泥、画笔、颜料、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与讲解: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肌理的特点,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肌理作品。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课题:第10课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运用所学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课后作业: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运用肌理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环保主题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有了深入了解,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肌理;
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运用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肌理效果丰富画面,突出主题;
教学难点: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拓印用的纸、其他物品;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尝试;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展示;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索肌理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肌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运用肌理丰富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运用肌理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创作出独特的肌理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制作过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七.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种类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过程,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制作肌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肌理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运用肌理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肌理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创作要点。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巧用肌理 ︳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巧用肌理》是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十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生活中自然与人工的肌理,感受肌理的美,了解肌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认识肌理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美术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造型表现能力,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生活经验相对缺乏,对肌理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感受、体验,从而提高对肌理的认识和审美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联想、创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肌理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提高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肌理,了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知道肌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美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拓印、堆塑、皱折等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设计并制作一件富有肌理美感的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光滑的丝绸,另一幅是粗糙的石头。

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两种不同的质感。

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巧用肌理》。

2. 学习肌理知识:教师讲解肌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展示生活中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肌理的美。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经验,对肌理有初步的感知。

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勇于尝试新事物,但部分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肌理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制作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创作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评价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准备示范作品及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肌理的概念,展示几种常见的肌理制作方法,如涂抹、擦拭、拼贴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肌理的方法,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0.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美术创作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学生在创作中往往忽略肌理的作用,对此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和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2.突破重难点: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并能在作品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制作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示范作品、实物模型、制作材料等。

2.学生准备:美术用品、制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肌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肌理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肌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制作肌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学习如何使用肌理来丰富绘画的表现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肌理2.肌理的分类3.肌理的应用4.巧用肌理表现主题三、教学重点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学习如何运用肌理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1.怎样巧妙地应用肌理来表现画面主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肌理的应用技巧;3.指导法:老师逐步指导学生自行实践。

1. 师生互动(5分钟)老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肌理知识。

2. 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0分钟)1.阐述肌理的概念和分类;2.对比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让学生观察、辨认。

3. 肌理的应用(25分钟)1.介绍肌理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肌理来增强画面表现力;3.演示描绘不同肌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巧用肌理表现主题(45分钟)1.学生自行选择素材,并运用肌理来表现素材的主题;2.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互相的经验和技巧。

5. 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授课进行总结;2.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总结。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交流情况;2.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作品;3.评估学生对肌理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以及巧妙利用肌理表现主题的能力。

1.PPT2.画册或实物九、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肌理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肌理的分类和表现形式,学会如何运用肌理表现主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本节课程的开展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实践中增强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肌理的运用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肌理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10. 巧用肌理-湘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0. 巧用肌理-湘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巧用肌理-湘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能够通过观察现实中的肌理,学会将其反映在绘画作品中。

3.能够运用不同的肌理表现技巧,丰富自己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肌理的概念介绍肌理是指实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肌理分为形态肌理和视觉肌理两类。

形态肌理是指实物表面的几何形状,比如圆形、方形等;视觉肌理则是指实物表面所呈现出的纹理感和质感。

2. 肌理的种类1.视觉肌理视觉肌理可以分为有形肌理和无形肌理两类。

有形肌理是指可以触摸到的肌理,比如金属、石头等;无形肌理是指无法触摸到的肌理,比如天空、云朵等。

2.形态肌理形态肌理可以分为几何肌理和有机肌理两类。

几何肌理是指基础形状的变化,比如圆形、方形等;有机肌理则是指自然物体表面的形态。

3. 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肌理是画面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合理的运用,可以丰富绘画作品的层次感和质感。

常见的肌理表现技巧包括点、线、面的运用、阴影、高光等的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概念介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 观察实物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学会将肌理表现在绘画作品中。

3. 肌理表现技巧的讲解结合案例,讲解肌理表现技巧,如点、线、面的运用、阴影、高光等的处理。

4. 绘画实践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结合所学技巧,运用肌理丰富自己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肌理的运用情况。

2.评价学生绘画作品中层次感和质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配合生动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2.在绘画实践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肌理表现技巧,为其作品增色添彩。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 巧用肌理(1)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肌理的定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和制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创新,学生能够运用肌理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肌理的定义:介绍肌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肌理的表现方法:讲解肌理的制作技巧,如拓印、刮擦、粘贴等。

3. 肌理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肌理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能够运用肌理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

2. 难点:如何创新地运用肌理,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肌理作品实例、教学课件。

2. 学具:绘画纸、颜料、画笔、刮刀、拓印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肌理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肌理的定义、表现方法和制作技巧,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应用。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肌理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1)2. 包括肌理的定义、表现方法、制作技巧、应用等内容。

3. 配图:展示肌理作品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肌理的表现效果。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肌理制作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创意,能够体现肌理的质感和空间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肌理的制作技巧掌握程度,作品的创新性和艺术效果。

2.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通过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2014秋)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0《巧用肌理》 湘美版(2014秋)

《巧用肌理》教案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版)第十一册第七课。

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拓印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教学目标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拓印。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主体为小学六年级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

对于色彩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巧用肌理》一课的设计,有利于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导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与身边的事物紧密的相联系,让学习者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肌理。

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教学过程5.15.1.1教学活动【导入】一、感受肌理同学们,我们又一次走进美术课堂,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家学到点点滴滴的美术知识,大家用这些知识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能力,今天我们又要学一招美化生活的技巧,大家有没有期待?想不想成为小小美化师?好,大家的声音告诉了我,你们今天一定会表现的非常优秀。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凹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褶皱)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肌理(板书)3、什么是肌理?(大屏幕出示定义)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1.导入语: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

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1.图片: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
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拓包压印纹理图
2.版面设计:
3.备注:课目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一、继续活动: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二、文案设计
1.导入语:
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
(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2)人类最早就是以图形来记录生活,使用图形替换语句中的字词,会使文字变得生动,直
观起来。

3.说明词:
替换图片的作调整,其余保持不变。

4.小训练(用合适的小图形准确的表现相应的文字)。

5.活动安排:
活动一:在你精心选择的一段文字,将语句中的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分配上图画。

6.图片(将打扮文章与文章配画合并后,将更换或删去部份图片,版式会作重新设计)。

第四课时
三、版面设计
四、备注:
活动一:将语句中某些词语转换为图形,用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打扮”文章。

活动二:选择自己的一篇作文,为其最精彩的部份配上图画。

五、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