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方式及流程

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方式及流程

中国企业并购日本企业的方式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寻求海外并购机会,其中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吸引了许多中国企业的目光。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交易背景
中国汽车为提高品牌和技术水平,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02
交易过程
中国汽车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收购的方式,获得了沃尔沃汽车的控制权

03
交易影响
此次收购为中国汽车带来了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提高了其在国内
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沃尔沃提供了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机会。
06
跨国并购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特点
跨国并购涉及不同国家的企业, 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等特点。
跨国并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跨国并购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全 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 企业扩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 深入发展,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 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 广泛。
战略匹配
选择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目标企 业,以确保并购后能够获得技术、品 牌、市场份额等优势。
选择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目标企 业,以促进长期协同发展。
财务状况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 量表等,以确保并购后能够实现稳定 的盈利。
交易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支付方式
理和运营。
人力资源整合
对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 整合,包括员工培训、晋升、薪 酬等方面,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业务协同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 ,促进并购后的业务协同发展,
提高整体竞争力。
04
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政治风险
政治稳定性
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对并购活动至关重要,政 局动荡可能导致并购失败或产生额外成本。
根据目标企业的估值和自 身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 支付方式,如现金、股权 交换等。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

企业并购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并购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从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我国的并购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84—1987)中国的企业并购的序幕始于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

随后,并购开始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展开。

这一时期的并购有以下特点:(1)在相同行业和地区进行,且并购数量规模较小;(2)政府主导并购,目的是减少财政亏损的包袱;(3)主要以承担债务和出资购买的方式进行并购。

2.第一次并购浪潮(1987—1989)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并购高潮。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个企业兼并了6966个企业,共转移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段时间企业并购的特点如下:(1)跨地区行业的并购;(2)新的并购方式;(3)并购动因的改变。

由单纯消灭亏损向提高企业经营活力、优化经济结构发展;(4)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出现。

3.第二次并购浪潮(1992—2001)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促进了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随着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育,上市公司出现,外资并购国企和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不断涌现。

这段时间的企业并购特点如下:(1)企业并购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产权交易市场普遍兴起,在企业并购重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要方式;(4)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式并购有所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集团;(5)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纷纷参与并购,并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

4.第三次并购浪潮(2002至今)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又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我国并购发展历程

我国并购发展历程

我国并购发展历程中国并购发展起步较早,但目前仍在不断推进中。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就开始了合资合作企业的经验积累,但那时的并购活动主要以境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为主,相对较少涉及国内并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开始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到了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此后,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开始频繁进行境外并购,尤其以能源、矿产等资源领域的收购为主。

这一阶段的并购主要由国有企业主导,涉及的规模较大,但一些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并购触角逐渐向国内市场拓展。

201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此后,中国企业开始积极进行行业内的合并重组,以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并购,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当前,中国并购发展正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内外的监管环境持续增强,对并购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使得一些并购交易受到限制甚至被否决。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市场风险防控能力等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并购中需要更加理性地考量风险与回报。

为了促进并购的稳定发展,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呼吁企业要注重风险管理,加强内外部合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的并购发展经历了境外并购主导、国内外并购并重以及行业内外并购的演变过程。

未来,中国并购发展仍将面临挑战,但也将带来更多机遇,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

浅析我国的三次并购浪潮

浅析我国的三次并购浪潮

浅析我国的三次并购浪潮作者:赵晗梅来源:《商情》2013年第43期【摘要】与全球并购市场相比,我国的并购史仅有20多年。

我国的企业并购,是伴随着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国企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已基本耗尽,国有经济需要战略性重组,并通过国企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经营体制,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而开始的。

我国的并购活动共经历了3次高潮。

【关键词】中国;并购浪潮一、我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我国接近于现代经济意义的企业并购始于1984年。

在我国第一次并购浪潮期间,典型的并购案例:保定市政府将国家亏损的国有企业分别并入或卖给了一些优势企业等等。

1.并购背景(1)经济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企业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这给企业并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政治背景1988年3月,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鼓励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赁企业”和“实行企业产权有条件的有偿转让”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两项重要措施。

(3)法律背景1989年2月19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并购的暂行办法》对企业并购的概念、原则、并购双方主体、企业并购形式、程序、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评估作价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并购动因第一,迅速发展,消除亏损。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开始了两极分化,一些企业经营管理好、产品适销对路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陷于亏损甚至面临倒闭,这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强有力的诱因和客观条件。

第二,获取低价资产。

据统计,1987~1989年,我国大约80%的企业并购动机是为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廉价土地;如果是跨行业的并购活动则100%是为了获取廉价土地。

3.并购特征(1)总体特征我国第一起并购活动是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成熟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一、起步阶段(2000年-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取得突破。

中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市场扩张。

然而,在起步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相对不成熟,缺乏海外市场拓展的经验。

其次,对于海外并购对象的选择和尽职调查不够谨慎,导致一些交易出现问题。

此外,金融手段和机制也非常有限,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行为。

二、探索阶段(2008年-2015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纷纷选择购买低估价值的海外资产。

探索阶段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起步和探索期,也是中国企业积累经验和教训的时期。

在探索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战略并购,选择与企业业务和产业链相匹配的目标,通过并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然而,中国企业在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差异、法律风险以及管理问题。

其次,一些并购交易过于依赖金融杠杆,导致资金链断裂和风险暴露。

三、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了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能力和机会。

在成熟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注重价值投资而非财务收益,注重战略并购的长期效益。

中国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和评估时更加严格,注重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

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加关注精细化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通过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标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并购流程brxi

企业并购流程brxi

案例
2004年11月,约翰•马龙控股的自由媒体 集团花费15亿美元将其在新闻集团的股 份从7%提高到17%。
新闻集团持有出版业和广播业中最知名 的资产,如福克斯娱乐集团(FOX)、英 国天空广播公司(BSY)和纽约邮报等。
新闻集团随即宣布任何进一步的股票收 购计划都将引发毒丸方案的启动。
案例
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预测 企业的客户价值、收入、成本费用、利 润,预测企业的价值,为确定收购价格 提出建议;
提出建立和完善整合阶段财务管理制度 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
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或核实; 核实企业的债务,包括或有负债; 对过去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核实; 应并购方要求进行阶段性、特殊目的或
协商并购、善意并购 强迫并购、恶意并购
按并购程序分:
协议收购、要约收购
按法律状态分:
新设法人型、吸收型、控股型
按并购对象分:
股权并购、资产并购、控制权并购
案例(上市公司中唯一的分立案例)
1998年,黑龙江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吉 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交通部华建 交通经济开发中心发起设立东北高速公 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东北 高速,600003),分别持有30.18%,25% 和20.10%的股权。董事长人选归龙高集 团,总经理人选归吉高集团。
默多克家族持有新闻集团29%的股份,此 举是为了防止自己一手建立的企业被他 人恶意收购。
2006年10月,57%的新闻集团股东投票 支持将“毒丸”计划的最终期限从2007 年11月延期到2008年10月。
案例
2006年12月22日新闻集团和自由媒体集 团宣布,自由媒体集团同意出让其所持 有的市价110亿美元的新闻集团股份,以 换取对全美主要卫星电视台直播电视公 司的控股权,3个美国地区性体育台和 5.5亿美元现金。

我国企业并购模式的演变与思考

我国企业并购模式的演变与思考

易平 台 ;0 6年 1月 1日开始 实行 的 新《 司 法 》 证 券法 》 20 公 和《 对并 购 模式 、 购 融资 放 宽 限 制 。另 一 方 面 , 并
股改 完成后 , 许 多上 市公 司 大股 东 的实际 控股 地位 下 降 , 权分 散 为收 购埋 下 伏笔 。截 至 2 0 有 股 0 6年 3月 ,
维普资讯
课题组 . 我国企业并购模式的演变与思考
企业经 营管理
我 国 企 业 并 购 模 式 的演 变 与 思 考
课 题 组
( 京 市经 济管理 干部 学院 , 北 北京 1 0 0 ) 0 1 2 【 摘 要】 并购 初 期 , 阻碍 并购 成 功 的 因 素主要 来 自于制 度环 境 , 中并 购 模 式是 企 业 对环 境 其 适 应性 的体 现 , 中折射 出并购 机 制 、 从 法律 环 境 、 主体 间 的 市场 地 位 、 购 效 率 。证 券 市 场全 流 并 通 时代 的 到来 必 然 引发 企 业新 一轮 并购 热潮 , 国企 业 并购 主 流模 式 将 产 生根 本 变化 。作 者 详 我
上市公 司中第一 大 股东 持 股 比例 低 于 3 的有 4 0家 左 右 。 0 8 第三 , 产业 结构 尤 其 产 能 过 剩 、 中 度 过 低 促 成 并 购 的 客 观 需 求 。 中 国 当前 许 多 产 业 集 中 度 不 足 集
2 , 0 成熟 市场 国家一 般 超 过 5 。2 0 年 中 国钢 铁前 1 0/ 0 5 9 6 O名 的产量 占 比 为 3 . 6 日本 前 5家 占比 为 4 6/, 7 7 5 集 中度 过低 必将 使 大批 企业 被 淘汰 , 而并 购将 在 这 一过 程 中起 着 助推 器 的作 用 。 在 上述宏 观经 济 、 资本 市 场 、 业 相互 推动 的背 景 下 , 国企业并 购 呈现 愈 演愈 烈 的态 势 。 企 我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技术提升等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探讨中国企业并购的实践与经验。

首先,以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为例。

2016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这次收购不仅使中国化工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此次收购,中国化工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国化工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以阿里巴巴收购新加坡电商公司Lazada为例。

2016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电商公司Lazada,进军东南亚市场。

这一收购不仅帮助阿里巴巴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还为阿里巴巴提供了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的先进经验。

通过并购Lazada,阿里巴巴成功扩大了海外业务版图,实现了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了在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以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为例。

2007年,中国移动以28亿美元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76%股权,这是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通过此次收购,中国移动成功进入了巴基斯坦市场,拓展了海外业务版图,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移动还通过并购获得了PTCL在电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中国移动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并购案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成功的案例还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过并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相信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并购的程序和流程

企业并购的程序和流程

企业并购的程序和流程大致如下:基础工作阶段:1、制定公司发展规划2、确定并购目标企业3、搜集信息,初步沟通,了解目标企业意向4、谈判确定基本原则,签订意向协议5、递交立项报告6、上报公司7、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待得到同意的批复后进入第二阶段具体并购业务流程阶段:1、尽职调查2、尽职调查报告报公司3、审计、评估4、确定成交价5、上报项目建议书6、并购协议书及附属文件签署7、董事会决策程序这个完成后进入第三阶段注册变更登记阶段:1、资金注入2、办理手续3、产权交接4、变更登记公司出让相对简单,只要确定价格、完成内部决策程序后,配合收购方完成第三阶段的变更登记手续即可。

企业并购注意事项并购是一项高技术内涵的经营手段,如果操作得当,所能获得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但高收益的东西永远伴随着高风险。

因此并购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信息错误。

这是在中国实施并购的最大陷阱。

因为,有时连一个企业的老总也搞不清有的资产在法律上是否存在。

况且,卖方在并购前不讲实话是常有的事。

其他关键信息错误如交易主体无资格(中国的国有企业并购时往往发生这种情况),产权交易客体不明确(搞不清你买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到底有多少,有的财务报表是万万不能相信的),交易程序违法(除了程序以外什么都对,但搞了半天没有用)等。

因此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费用千万不要吝啬。

在中国,并购的利润通常远远大于其他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但你一定要请懂行的专家才行。

二、经营不善。

包括不能象管理原来的企业那样管理新的并购后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开展随后的计划,因为总有意想不到的开销,如被购企业的种种或然负债等;不了解你将进入的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外资并购时不仅仅是要了解中国对手,还要了解已经或将要进入该市场的外国对手,因为,”英雄所见略同”是所有想打入中国市场的人都应想到的,你没有想到,你就吃亏了;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原先经营计划的冲击;不能解决企业和地区文化差异问题;被购企业的职员将有关技术和市场的商业秘密泄露;被购企业的卫星厂或未并部门同行竞业,瓜分市场等。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重组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实施过程以及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

1. 并购重组案例一:XX集团收购YY公司XX集团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主要经营XXX行业。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XX集团决定收购YY公司,后者是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场份额扩大。

通过收购YY公司,XX集团能够快速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其次,资源整合。

YY公司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拥有独特优势,而XX集团在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更为强大。

通过并购,双方能够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整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最后,风险分散。

市场竞争激烈,经济环境不稳定,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分散风险,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并购重组案例二:ZZ企业与WW企业合并ZZ企业和WW企业都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业务领域相似并有一定竞争关系。

两家企业决定通过合并来提升整体实力,并实现共同发展。

合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场扩展。

ZZ企业和WW企业通过合并可以实现市场的跨越式扩展,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其次,资源整合。

两家企业在技术、产品、人才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通过合并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势的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最后,降低成本。

合并后,两家企业可以共享采购、研发等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3. 并购重组案例三:AA公司收购BB公司部分资产AA公司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集团,业务涵盖多个领域,而BB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着独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AA公司进行部分资产收购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弥补自身短板。

AA公司通过收购BB公司的部分资产,能够弥补自身在特定领域的不足,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

近三年中国企业并购趋势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不断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市场,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交易,这些并购交易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趋势是如何的呢?一、并购规模持续扩大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全年的对外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63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

而2020年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额也依然达到了580亿美元,虽然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居高不下。

而2021年的情况更是不可小觑,虽然尚未完全统计,但据初步数据显示,并购交易总额有望再创新高。

中国企业并购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行业多元化近三年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呈现出了行业多元化的特点。

从传统行业到高新科技领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展现了强大的多元化跨界能力。

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的并购活动尤为活跃,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与此中国企业也在金融、房地产、汽车等传统行业积极进行并购,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并购策略近三年来,中国企业的并购策略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并购策略主要是以寻求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为目的,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调整并购策略,拓展其全球布局。

一些中国企业选择通过收购国外高新科技企业来获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一些企业则以海外并购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途径;还有一些企业将并购作为重组和优化企业资源的手段,实现全球化经营。

四、品牌文化传承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品牌文化传承。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如何传承和保护其品牌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

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具体方式及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行跨行业并购,以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

跨行业并购是指企业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资产收购、股权收购或合并等方式,以获取战略性资源和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在实施跨行业并购时,企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企业定位、财务状况等,同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和实施路径。

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一、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具体方式(一)资产收购资产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来获取其生产要素、技术能力和市场份额等资源。

在进行资产收购时,企业可以选择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也可以只购买其部分资产。

资产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公开竞价收购、协议收购、竞价收购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目标公司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购方式。

(三)合并重组合并重组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将其资产、负债和经营活动合并,形成一个新的、更大规模的企业。

在进行合并重组时,企业可以选择进行股权合并、资产合并或业务整合等方式。

通过合并重组,企业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战略投资战略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进行股权合作,以实现双方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在进行战略投资时,企业可以选择购买目标公司的少数股权,也可以选择进行战略合作或联营合作。

通过战略投资,企业可以实现产业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二、中国企业跨行业并购的分析(一)优势和机会跨行业并购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和机会。

跨行业并购可以拓展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跨行业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跨行业并购可以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挑战和风险跨行业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

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与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与阶段划分。

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与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

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与海外经营与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1]吴茜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2]马建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大连 。 1 0 1 1 6 2
[ 中图分类号 ] 2 1 F 7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7 7 2 ( 0 1o — 0 1 0 0 1 0 — 73 2 1 )1 0 4 — 0 5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 ,企业并购越 产 权 流动 和重 组 ,产 权 改 革成 为 企业 改革 的重 要
强大生命力也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 的重要地 觉行为发展 。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为一家公
位。

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 的另一家公 司股票从而达到

我 国企 业 并 购 的 发 展 历 程
控股 目的提供了可能 。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革
我 国企业 的并 购历 史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新 中 国 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 ,利用证券市
为推动力 , 从传统产业 向新兴产业转化 , 同时也促 易 。 进了投资理念从“ 值发现” 价值 发掘”最后 价 到“ , 2 0世纪 9 年代初 , O 上海 、 深圳证券交易所设 发展到“ 价值再造” 的转变 。随着 时间的推演 , 企业 立 , 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 , 上市公司数量和 并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 ,企业并购 的 交易量急剧增加 ,使公 司并购由不 自觉行为 向自
我国公司并购 的历史 、 现状及发展建议
贺铟 璇 , 王江石
[ 摘
要] 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 , 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我 国的并购虽然起步较晚 ,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 , 展 其规模 和 强度都呈现 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回顾我 国并购发 历史的基础上 , 展 就
上 ,上 市公 司并 购重 组 的法 律 规 范 和相关 实 施 细 权 分置 制 度 的制约 ,股权 分 置 最 主要 的 问题 是使

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

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

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体制上的局限性,一部分国企面临着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

为了提高国企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国企改制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改制的形式有多种,包括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等。

改制的关键在于将国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结构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机制。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我国的大型国企,经历了多轮改革。

1998年,中国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这一重组使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整合了国内石油资源,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购重组是指通过收购、合并等手段将两个或多个企业整合为一个更大、更强的企业。

国企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和市场份额,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合并为例,这一并购重组使得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整合了产业链资源,提高了技术研发能力,推动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国企改制和并购重组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降低行业集中度、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技术创新。

然而,国企改制与并购重组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企改制和并购涉及到一系列的利益调整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会面临一些阻力和困难。

其次,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的融合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最后,一些国企在改制和并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人员安置和社会稳定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政府需要加强对国企改制和并购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培育一支专业化的改制与并购团队,加强对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的融合和调整。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愈发明显,成为支撑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获得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等已成为各国企业国际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崛起,并于21世纪初进入高速扩张阶段。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加成熟和广泛,跨足了各个领域,形成了“走出去”的大局面。

1.并购规模和数量2016年,全球并购市场规模达3.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的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超过了2200亿美元,覆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金融、房地产、能源、制造业等。

据统计,仅2016年,中国企业就完成了161次海外并购。

尽管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所占比重远远不及美国、欧洲等企业,但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扩大进军海外市场的力度,其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2.并购领域与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文化娱乐、农业等多个领域。

比如,2016年中国化学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公司先正达,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除了收购,中国企业还将出资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纳入跨国并购的范畴。

随着并购领域的逐步扩大,中国企业在并购规模和方式上愈发灵活多样,成为带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趋势1.并购区域的多样化八十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对非洲和南美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投资,但是由于这些投资大多数没有取得预期的回报,因此此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对境外投资的关注点都较为单一,主要放在发展中的亚洲、非洲和拉美三大地区,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相较于欧美等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布缺陷。

但是,随着2019年《外商投资法》等一批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得到了拓展,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都成为了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

国有企业纵向并购案例

国有企业纵向并购案例

国有企业纵向并购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逐步发展壮大。

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国有企业开始积极实施并购战略,通过纵向整合来完成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纵向并购成为当下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热点话题。

二、案例描述某省份的石油国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决定进行纵向并购。

经过考察市场和产业链分析,该国有企业将目标锁定在炼油企业上。

通过并购炼油企业,该国有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获得更多的上下游资源,提升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在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后,该国有企业购买了一家地方炼油企业的控股权。

并购完成后,该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全面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并购炼油企业,该国有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原油资源,还可以控制上游产业链,提高了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三、案例分析1. 实现资源整合通过纵向并购炼油企业,该国有企业成功整合了原油资源,实现了资源整合和配置的优化。

由于纵向并购,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炼油过程和提炼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原油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 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并购炼油企业,该国有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还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该国有企业在炼油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加强风险防控通过纵向并购,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降低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这样,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

四、案例启示国有企业在实施纵向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潜力,以及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

需要注意对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并购实施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的实现。

纵向并购需要与产业政策和产业优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并购的效果。

五、总结国有企业纵向并购是国企改革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通过纵向整合能够完成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我国并购的历史

我国并购的历史

我国并购的历史
我国并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共产党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从富豪阶级分配给了农民,这是一种以国家名义实施的并购。

此后,中国政府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项目,包括对银行、矿山、电力等行业的国有化。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引进外资,鼓励企业之间的合并、收购及重组。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并购的规模开始逐年扩大。

到21世纪初,我国并购已经成为了一个严肃的战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

并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行动,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国有企业也通过并购与股份制改革来提高效益和减轻经营负担。

除了国内并购,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频繁进行海外并购,这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总之,我国并购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选择。

随着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未来的并购趋势也将不断调整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改革后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并购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从1984年-1989年,第二次是从1992年至今。

1984年7月,保定市锅炉厂兼并保定市风机厂。

到1984年底,保定市已有4户亏损企业被4户优势企业兼并。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保定市政府又促成9户优势企业兼并了10户劣势企业。

被兼并企业的普遍特征是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或是因技术水平低和产品竞争力较差。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薛有志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企业并购案例的调研,他发现,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并购主要体现了“强弱型”的复合特征。

“基本上是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对小型劣势企业的兼并。

”此时出现的武汉市32起兼并案例中,超过90%是大中型企业对小型企业的兼并,在保定市发生的13起并购全部属于这种情况。

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北京、沈阳、重庆、郑州、南京、无锡、成都、深圳、洛阳等地也开始了企业并购的探索。

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1984年至1989年,全国累计共有超过6000家企业并购了近7000家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000多家,减少亏损额5.22亿元。

“这一时期的中国企业并购大多是‘一对一’的兼并,决定和运作过程相对简单。

政府主导、消灭亏损企业,是当时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但这还不能被看作完全的市场行为。

”薛有志说。

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中国企业并购的新思路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被明确提出,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薛有志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的明确,国有企业以扩大规模、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并购行为开始活跃,且并购的思路与方式都有了较大发展,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第二次并购高潮。

最明显的标志是这一时期企业并购事件增多,以最为活跃的保定市和武汉市为例,1992年-1997年间,保定市共发生40起并购事件,武汉市则有超过300家企业参与并购。

与此同时,位列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家名单的企业之间也开始出现并购,横向并购成长是突出特点。

地处南京的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征化纤、南京石化等企业共同组建的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在资产重组、资本经营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薛有志认为,突破了以前的强弱合并模式,优势企业之间、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并购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这表明消灭亏损已不是企业的唯一追求,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完整产业链,正成为中国企业并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也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创造了条件。

1993年9月至10月间,深圳宝安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购买股票方式,收购上海延中实业公司16.8%的上市流通股票,成为延中实业公司的控股股东,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序幕。

外资并购与走出去——中国企业新时期的成长之路1992年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不断增加,除了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显著提高外,外资也开始以购买企业整体或部分股权的形式,加大了并购中国企业的力度。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策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短时间内,对中国196家国有企业进行了收购。

”薛有志说,从那时开始,在轮胎、医药、啤酒等多个行业,都大规模地发生了外资收购国有企业的事件。

在2005年,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投资机构凯雷签署协议,引发了对跨国公司收购国内重要行业排头兵企业的讨论。

历时三年之久的并购案,于今年7月才最终尘埃落定。

“近年来,一系列外资并购案引起了国内对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规范外资并购管理成为共识。

”薛有志说。

2006年,《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正式实施,对外资并购具体程序做了详细规定,也使正常的市场行为得到保护。

跨国并购是双向的,近年来,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

2005年,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TCL集团则兼并重组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美国学者菲利浦·米尔韦斯和米切尔·马克斯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并购存在着较高的失败率。

薛有志对此表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还要重点关注资源整合问题和文化差异。

但值得肯定的是,并购是中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联想今年第一季度的美洲区综合销售额达11亿美元,占联想集团总销售额的26%,且在美洲区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而采取“双品牌战略”的TCL也逐步恢复在手机市场上的地位,TCL通讯已实现连续两年盈利。

2、中国海外并购模式:海外并购的四种模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买方行为可以总结为四种模式:供求关系型、产业转移型、外引内联型和服务管理型。

供求关系型伴随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对上游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受“中国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自2003年起不断攀升,这令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自2003年起,中国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海外收购解决能源供给瓶颈。

澳大利亚是中国“买家”最青睐的地方,那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

“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中国大规模海外并购资源的主力,占中国企业上游资源并购总额的20%。

中国在短期内急于买下更多的上游资源,这种做法受制于美元价格走势和全球商品市场整体供求关系,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需求降低,则可能导致产业价值链的逆向挤压效应,即终端市场因需求降低导致上游存货增加、资产贬值。

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就遭遇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源价格大幅下跌所造成的去库存化痛苦。

不过,考虑到前述中国自身需求的高速增长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国内制造业所需的上游资源具有长期价值,短期价格波动问题归根结底只是一种货币表现——中国能够承受资产贬值风险。

另一种风险是,中国在全球能源紧张时期海外并购上游资源已引起西方社会高度关注,甚至将此视作一种“中国威胁”。

特别是收购方多是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往往不健全,这已经导致了个别交易被目标国政府否定。

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失败。

美国政府审核意见认为,中海油是国有企业,其收购行动是对美国经济的一种威胁。

产业转移型近年来,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飞速增长,一些优秀的中国制造型企业快速成长为颇具实力的大型制造商,反向又推动了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装备制造业,优秀大型制造商的经营管理出现了明显的“边界溢出”现象,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市场溢出。

从早起的添补低端市场空白到进口替代,经过十几年发展,优秀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外延式增长,也可以借助不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内延式扩张。

第二,产品溢出。

在单一产品经营方面累积的市场溢出经验很容易复制到同类产品之中,而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客户关系整合及生产管理的协同效应。

第三,供应链溢出。

当市场溢出与产品溢出双重效应显现时,大型制造商在关键零配件采购方面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整机制造领域也可以同样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由于大型机械设备体积庞大,存在单一工厂生产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因此,围绕客户群范围进行的生产地优化,往往决定了市场溢出和产品溢出的实际经营绩效,同时也决定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与模式。

最优生产布局原则在制造业形成了明显的供应链溢出效应,零配件供给、物流、分销与市场、客户关系与售后服务等因素,多重思考与组合才能形成最佳供应链管理体系。

第四,资本溢出。

优秀的大型制造企业往往拥有更为突出的资本实力,比如公司市值、债务杠杆、现金流、毛利率、应付和预收比率等。

这时,大型制造商会凭借相对强大的资本实力,以并购方式推进行业整合。

或加大资本支出,扩大营业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制造企业经营发展的“边界溢出”现象愈加凸显时,它必然希望能够获取这个成长空间,比如进入更大范围市场,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但从全球比较看,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短板集中在:第一,海外市场获取能力,品牌、渠道和客户关系是突出弱点。

第二,产品竞争力,表现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配件制造等方面。

第三,供应链管理问题,表现在全球生产布局、行业议价能力和“端对端的整合”能力。

工程机械制造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催生了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徐工科技、中联重科(000157,股吧)、柳工等众多优秀大型制造商,这些公司也成为行业海外并购与资源整合的主力,并购主要目的是为获取技术、品牌和海外渠道。

欧洲传统制造业备受中国企业青睐有着深层次原因:第一,受区域市场萎缩、劳工成本上升以及欧元区和欧盟东扩等因素影响,欧洲高端制造业面临着成本和收益双向挤压,同时受到风头正劲的中国厂商的竞争挑战。

没有了“边界溢出”能力的欧洲高端制造业如今陷入了二次产业转移的压力。

第二,欧洲制造型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但行业影响历史悠久、技术与产品优势突出,这些公司的技术、人才和全球商业网络对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有着非常凸显的价值。

外引内联型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有一类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获取了品牌、海外渠道甚至生产体系等资源,但它们的战略重心似乎并不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国内生产的产品能够顺利打入全球市场,而是将并购整合的资源同样应用于国内市场,形成了“外引内联、横纵联合”的新运营体系,有些企业还借此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总部位于新疆的美克国际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克家具”)是“外引内联型”海外并购与资源整合模式的代表企业。

其操作特点是,将过去具有业务关联性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通过并购变成自己的子公司;利用自身在专业业务领域内的领先竞争优势,通过“外引内联、横纵联合”建立起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经营体系。

复星集团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是外引内联型海外并购模式的典型案例。

借此,复星集团将优质中国客户送出海外,享受地中海俱乐部的全球网络服务。

同时,将地中海俱乐部的管理引入国内,深度开发日益活跃的国内旅游服务市场。

中国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将会为许多消费类产品制造型企业带来逆向并购整合的市场条件和战略机会。

即,将自身与海外企业的关系,由过去建立在供应链关系上的客户或供应商转变为股东和利益共享者。

在做好“端对端的整合”基础上,中国企业或将开创一种新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与消费模式,而对中国市场的掌控则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性。

服务管理型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流行业(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中的服务型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抵御外资在本土市场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