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
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大全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文化传承中,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有很多种神兽,如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腓腓、诸犍、混沌、庆忌等。
想必很多人是只闻其名,也不知其情不知其形,更不知其真实情况。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数斯《山海经·西山经》记录的一种奇鸟。
它长的像猫头鹰,但脚却和人的一样,吃它的肉据说可以治疗癫痫等!《山海经》:皋涂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乘黄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名或神马。
《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氏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1]《逸周书·王会解》:“白民乘黄,乘黄者似狐,其背有两角。
”鲲鹏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其原型可能是海神禺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禺强)。
”粱渠传说中的兽名。
《山海经·中山经》:“﹝ 历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
见则其国有大兵” 据说有梁渠兽出没的地方就会有战乱,有大灾难,预示着天下会大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的野兽。
孟极北山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
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山海经·北山经卷》天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
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如文中所述,天狗是种像狐狸而头部白色的动物,并是御凶的吉兽,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类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
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
山海经中的神兽传说
山海经中的神兽传说山海经是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丰富神话传说和地理知识的巨著,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有关神兽的传说。
这些神兽独特而神秘,既承载着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山海经中的著名神兽传说。
北方的神兽中,最著名的要数传说中的九尾狐。
九尾狐是一种拥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形象,传说中它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灵性,能够变化成人形,并且拥有神奇的法术。
九尾狐常常被描述成美丽的女子,以其美貌和巧妙的变化术引诱人类男子,使其陷入困惑和迷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九尾狐经常被描绘成美丽的爱情女神,代表着狡黠和诱惑之美。
另一个著名的北方神兽是青龙。
青龙是四神兽之一,代表东方,象征着权势和威严。
传说中,青龙的形象为一条带有角的巨龙,浑身发出蓝色的光芒。
青龙的传说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广泛,常常被描绘在宫殿、神庙和道观的门上。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中,也常常能看到青龙的形象,代表着皇权和权威。
南方的神兽中,最著名的要数传说中的麒麟。
麒麟是一种羚羊的神奇生物,被描绘成拥有龙的头、鹿的角和牛的尾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一切和平吉祥的追求。
麒麟被认为是吉祥符号之一,常常被用在古代建筑和书画作品中,代表着幸福、吉祥和团圆。
另一个著名的南方神兽是鸾凤。
鸾凤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夫妻神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鸾凤常常被描绘在古代的艺术品中,代表着夫妻和睦、幸福美满的婚姻。
鸾凤也常常被称作“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富贵的象征。
东方的神兽中,最著名的要数传说中的玄武。
玄武是四神兽之一,代表北方,被视为神秘、神圣和保护者的象征。
玄武通常被描绘为一只长有蛇身的巨龟,背上还生有一片巨大的黑色甲壳。
玄武常常被用作墓葬装饰中的图案,被认为能够守护死者的灵魂,保护他们的安全。
另一个著名的东方神兽是白虎。
白虎是四神兽之一,代表西方,被视为武勇和勇气的象征。
白虎常常被描绘成一只庞大而威慑的白色虎子,被认为具有庇佑和护身的力量。
鸟崇拜与蚩尤
鸟崇拜与蚩尤鸟崇拜本是生殖祟拜已是学界普遍一致的看法。
据考古学资料,鸟纹是早期文化遗址和夏商周青铜铭器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动物纹样。
考诸现代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资料,不少民族将鸟作为太阳的象征,且鸟日并见。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有把乌鸦当作太阳的记载。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就是指太阳西下,月亮东升。
可见,金鸟象征乌鸦。
《山海经·太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皆载于乌。
”郭璞注:“中有三足鸟。
”《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鸟。
”高诱注云:“ 犹蹲也,谓三足乌。
”《初学记》卷三十引《春秋元命苞》:“日中有三足乌者,阳精,其偻忽也。
”据文献记载,商民族始祖自玄鸟而降世。
《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
”郭沫若在论说“玄鸟生商”的神话时认为:“玄鸟旧以为燕子”,“玄鸟就是凤皇”,“但无论是凤或燕子,我相信这传说是生殖器的象征,鸟直到现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睾丸的别名。
”①玄鸟究为何鸟,今已难知。
古商人曾以鸟为图腾,少昊部落集团内各氏族“全是鸟的名字,明显地是鸟图腾的残迹”②在殷虚卜辞中,商人先祖王亥的亥字,或从鸟,或从佳,或从萑(佳、萑皆为鸟),或从持鸟,与《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王亥两手操鸟之说相合,卜辞中先公称谓极多,唯有王亥之“亥”字上方加一个表示图腾性质的“鸟”形徽帜。
东方民族太皞、少皞都是崇拜鸟与日的民族,被尊为商人的祖源。
其实,商人是东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个民族,其强大的生存力是商民族始祖神(生殖宗神)强大生殖力的真实表现,所以当时的所有东方民族都崇拜太阳与鸟。
《左传·昭九年》:“少皞有四叔,曰重,曰该,曰,曰熙。
”自随案,“该”字当是卜辞中“高祖王亥”之亥。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
山海经十大食人异兽排名: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餮根本排不上!本文导读:十、毕方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
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九、狍鴞《山海经·北山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八、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梼杌很像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
梼杌后来成为四凶之一。
七、朱厌《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有一种野兽,身形象猿猴,白头红脚,名叫朱厌。
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
六、蠃鱼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
传说蠃鱼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五、诸怀《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诸怀图多有二形:一是四角牛,二是二角牛。
古籍多将诸怀描绘成一种外形象牛,却长着四只角,并有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的耳朵的怪异之物。
实际上,诸怀就是野猪,它的情状似牛一样奔走,四处角戏,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猪,它的叫声如飞雁叫,是可受纳人饲养的动物。
四、蛊雕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三、九尾狐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
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二、穷奇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
《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作者:李思晗来源:《大观》2017年第07期摘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激起过无数神话传说的浪花,被以各种形式传承下来,对此进行比较完整记载的有《山海经》《淮南子》《庄子》等诸多古籍。
在岁月的漫漫长河中,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伴着政治经济等社会的发展,神话在各个朝代之中以不同文学形式为载体的进行着传承,而这对整个华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华夏社会的发展也毫无闪躲的浸染着中国的神话传说,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关键词:神话;社会发展;相互影响《辞海》中对于“神话”的解释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
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换而言之,神话可以说最初是人类的衍生物,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所限制,导致人类和生活方式和精神思考的广度受限从而引发出的产物,是古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最古老的信仰,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与疑问,随着历史的发展,神话传说逐渐进化为一种宗教认识,神话故事影响着后世的发展同时也被后世的社会环境给浸染着。
对于神话的意义,我想先从其文学意义开始讨论。
鲁迅先生曾指出:小说发端于街谈巷语,“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
”又说:“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
”所以查阅古书,不难发现甚至可以狭隘的说中国古代文学始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小说是《穆天子传》,该书的重要情节就是利用上古神话传说写出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政治形态的更迭,神话变成仙话,仙话托起了志怪小说。
究其本源,志怪小说基生于中国古代神话而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这就开启了中国小说史序曲。
神话的起源于早期的氏族社会中的早、中期,即所谓的母系社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早期神话中女性神的比例、地位和描述中看出来。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
先秦部落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
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西山经》用怪诞的文字记录了许多有关神祗的内容,也记载了不少的动植物崇拜、人神兽三位合体崇拜、祭祀形式等图腾崇拜,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赵婷韩锋在汉斯出版社《历史学研究》2014年10月的学术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
《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比如,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
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
(《西次三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大荒西经》)《山海经》中有许多奇特、怪异的动物,它们主要分为三类:鸟类、兽类和鱼类。
书中对这些具有特色的动物们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也对它们的功用进行了描述。
这些动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有的还可以预测祥瑞灾祸。
古人观察事物,可能是从侧面看到,或是从远处看到,所以书中对这些动物进行了夸张的描述,使得我们对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不能进行识别。
由于这些动物常见于先秦时期,人们会把一些动物看做是自己的亲属、祖先,甚至是自己氏族的保护神。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之山……獸多犀兕熊、羆。
(《西山经》)另外,《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半人半兽的描写,他们大都都是由一些动物图腾转化而来的,他们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山海经》中动物的命名规律及其文化蕴意
《山海经》中动物的命名规律及其文化蕴意作者:林逸岚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8期摘要:《山海经》篇幅不大,却包罗万象,记载大量动物名称。
通过对动物名称的探究,总结出鸣叫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三种命名规律,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山海经》;动物;命名规律;文化意蕴自古以来,《山海经》以“奇书”著称。
正如《西山经》所说“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书中讲述的众多鸟兽、虫鱼、草木正是其奇之所在。
《山海经》描绘的充满人神鬼怪、奇珍异物的瑰丽世界里,关于动物的描写尤为引人注目。
书中描写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名字多样。
其种类大致可以分为鸟、兽、虫、鱼四类。
据统计,《山海经》中描写了117种鸟类、172种兽类、77种鱼类、24种虫类。
这些对动物的记录和刻画,折射出先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探究这些动物的命名规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从而透析先民认识世界的途径和心里特征。
一、命名规律1.以动物之鸣声而得名动物之间的鸣叫声是区别不同种类动物的重要表征,因此先民往往根据这点来为动物命名。
这种命名方式在鸟类命名中尤为普遍,鱼类中只有一种,而在虫类中没有体现。
(1)鸟类。
《南山经》中写到“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先民认为鸟的鸣叫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所以根据其鸣叫声来为之命名。
毕方鸟的命名正是如此,《西山经》中有“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义之山,……有息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鬓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袁珂先生将毕方鸟得名的缘由梳理的非常清楚:“实则‘毕方’当是‘熚煿’ 一词之音转。
《神异经·西荒经》云:‘人尝以竹著火中,爆煿而出,臊皆惊惮。
‘爆煿’即‘熚煿’也。
或又作‘煿熚,《集韵》曰:‘竹火声。
’‘爆煿’、‘熚煿’,盖无非竹木燃烧时嘈杂作声也。
音转而为‘毕方’故《淮南子》云:‘木生攀方。
上古部落的图腾从何而来?各族联盟图腾的关系是什么
上古部落的图腾从何而来?各族联盟图腾的关系是什么历史中的帝皇名,应该既是指一个部落,又可代表一个具体的人。
这个号可以代代相传,而又特指某一位特别突出或发生重大事件的那个。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燧人氏:当为兽类图腾。
弇兹氏:蛇和鸟图腾,山。
以鸟为主,代表金乌,实际是太阳崇拜。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原始社会的分工应比较简单,男性负责狩猎,猎获猛兽后,批上毛皮,希望获得野性的力量,这可能是男性部落以兽类为图腾的来源。
而女性采集浆果、织布,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繁衍后代,甚至承担起“巫”的角色。
蛇类的再生和繁衍能力,成为山林中生育的象征。
而太阳黑子被当成金乌,可谓是日神崇拜的演化。
祭祀时,一般以羽毛为装饰,模仿鸟类的舞蹈,可能是女氏部落以鸟为象征的来源。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
分支图腾如下:(1)弇兹氏:鸟、蛇。
(2)婼氏:羊或其他牧族图腾。
婼地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作“若羌”。
“羌”上面是一个“羊”,下面是一个侧面“人”,是显著的“人饰羊首”的图腾标识。
以畜牧为主,也有些地方有了农业。
他们部族繁多,或以动物图腾为名,如:白马羌、牦牛羌。
“羌”与姜姓音同,在起源上可能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3)允姓:犬。
允姓为阴戎之祖。
春秋时期戎人相当活跃,以允姓之戎、姜氏之戎、犬戎最为著名。
学者认为允姓之戎即西周的学者多认为姜氏之戎,即殷周汉晋之羌;犬戎即殷周之畎夷,《山海经》又名犬封国。
羌与戎原是两个部族,西周春秋之际,它们确已渐渐混合为一,不加区别了。
(4)华氏:山。
以上为“华”的古体。
按:华氏图腾由风与博山天齐扶木组成,是燧人弇兹氏大山历的图腾铭识。
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北经》原文译文
【导语】《⼭海经》是古代南⽅(即古巴蜀和楚)⼈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为⾸,后⼈也多袭其说。
下⾯是分享的国学经典《⼭海经·海内北经》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海内北经》 【原⽂】 海内西北陬以东者。
蛇巫之⼭,上有⼈操柸⽽东向⽴。
⼀⽈龟⼭。
西王母梯⼏⽽戴胜杖。
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
在昆仑虚北。
有⼈⽈⼤⾏伯,把⼽。
其东有⽝封国。
贰负之⼫在⼤⾏伯东。
⽝封国⽈⼤戎国,状如⽝。
有⼀⼥⼦,⽅跪进柸⾷。
有⽂马,缟⾝朱鬣,⽬若黄⾦,名⽈吉量,乘之寿千岁。
⿁国在贰负之⼫北,为物⼈⾯⽽⼀⽬。
⼀⽈贰负神在其东,为物⼈⽽蛇⾝。
蜪⽝如⽝,青,⾷⼈从⾸始。
穷奇状如虎,有翼,⾷⼈从⾸始。
所⾷被发。
在⽝北。
⼀⽈从⾜。
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台,台四⽅,在昆仑东北。
⼤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
蟜,其为⼈虎⽂,胫有【綮⽷换⽉】。
在穷奇东。
⼀⽈状如⼈,昆仑虚北所有。
阘⾮,⼈⾯⽽兽⾝,青⾊。
据⽐之⼫,其为⼈折颈披发,⽆⼀⼿。
环狗,其为⼈兽⾸⼈⾝。
⼀⽈蝟状如狗,黄⾊。
袜,其为物,⼈⾝⿊⾸从⽬。
戎,其为⼈,⼈⾸三⾓。
林⽒国有珍兽,⼤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名⽈驺吾,乘之⽇⾏千⾥。
昆仑虚南所,有泛林⽅三百⾥。
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乘两龙。
⼀⽈忠极之渊。
阳污之⼭,河⼭其中,凌门之⼭,河出其中。
王⼦夜之⼫,两⼿、两股、胸、⾸、齿,皆断异处。
舜夷登⽐⽒⽣宵明、烛光,处河⼤泽,⼆⼥之灵能照此所⽅百⾥。
⼀⽈登北⽒。
盖国在钜燕南,倭北。
倭属燕。
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南。
列阳属燕。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
西南,⼭环之。
⼤蟹在海中。
陵鱼⼈⾯,⼿⾜,鱼⾝,在海中。
⼤鯾居海中。
明组⾢居海中。
逢莱⼭在海中。
⼤⼈之市在海中。
【译⽂】 海内由西北⾓向东的国家地区、⼭丘河川依次如下。
蛇巫⼭,上⾯有⼈拿着⼀根棍棒向东站着。
另⼀种说法认为蛇巫⼭叫做龟⼭。
华夏民族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华夏民族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本文导读: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起源并逐渐发展,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2700年,传说陕西中部地区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
其东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
他们都源于原始农耕氏族少典氏,但双方经常发生摩擦。
两大部落在中原地区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
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
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的方式成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
黄河中游的炎帝与黄河中上游的黄帝发生阪泉论战,炎帝小宗归入黄帝大宗,黄帝从此成为人文道统的始祖。
炎黄重新合并成为华夏族,少典氏族又重归一统了。
夏商周是也是大一统,为天下制度,官方有标准的文字和官话。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中国至此进入中央集权制,帝国模式。
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余年。
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
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
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又进入中亚和云南。
到大明、满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
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后期为充实边疆,又准许汉族进入东北。
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北方汉族。
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和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而非大家所认为的其他民族汉化所致。
中国神话中的神兽
中国神话中的神兽一、四神【青龙】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
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
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
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
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朱雀】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
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
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
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
它的原形有很多种。
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
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
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
【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
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
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
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
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
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二、四灵【麒麟】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图腾崇拜的历史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的历史名词解释导语:人类历史上,图腾崇拜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宗教行为。
本文将对图腾崇拜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第一部分:起源与定义1.1 图腾崇拜的概念图腾崇拜是指一种对于某种具象或抽象物象的崇敬、崇拜,认为这些物象具有超自然力量。
这种崇拜往往与宗教信仰紧密相关,是部落或群体基于特定的象征系统所共同信仰的一种形式。
1.2 起源和历史背景图腾崇拜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社会。
在这些社会中,人们对与其共同体有着亲属关系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象表示敬意,并认为它们具有与部落或个体相关的神秘力量。
图腾崇拜作为宗教或神话信仰的核心元素,逐渐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地域和文化中传播和演变。
第二部分:图腾崇拜的形式和特征2.1 图腾的选择在图腾崇拜中,选择图腾的过程通常是根据特定的符号、象征或传统。
部落成员可能会选择与其家族、氏族或职业有关的图腾,以展示其特殊地位和身份。
2.2 图腾的象征意义图腾通常代表着一系列的象征含义,例如力量、智慧、信仰等。
通过图腾的崇拜,人们希望与其所代表的力量相连,从而保护和祈求帮助。
2.3 社会角色图腾崇拜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加强了群体凝聚力,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同时,图腾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三部分: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影响3.1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图腾崇拜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图腾崇拜往往以民族、宗教或个人信仰的形式存在,但基本的崇拜思想和象征仍然保留。
3.2 影响力与争议图腾崇拜对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图腾崇拜也常常引发争议和冲突,尤其在涉及部落、群体之间的权力和竞争问题上。
结语:图腾崇拜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宗教、神话信仰元素,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代表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寻求,在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图腾崇拜的形式与社会环境有关,但其基本的符号系统和象征思想仍然在当今世界中存续并发扬光大。
山海经简介_百度百科
《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山海经》是中国先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向、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
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一部上古时期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有人认为是古代山水物志。
山海经神兽介绍和寓意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地理著作,其中记载了大量的神兽异兽,它们往往具有奇特的形象和寓意。
以下是一些《山海经》中著名神兽的简单介绍和它们各自的寓意:
1. 凤凰: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着和谐、吉祥、如意和太平。
它通常与龙并提,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尊贵。
在《山海经》中,凤凰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下安宁。
2. 麒麟:麒麟是吉祥之兽,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它的形象通常与凤凰、龙相提并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
麒麟被视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它的出现预示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3. 青龙:青龙是中国古代四象之一,象征着四象中的少阳,即春季。
它的形象通常为一条长龙,颜色为青色。
青龙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
4. 玄武:玄武是中国古代四象之一,象征着四象中的少阴,即冬季。
它的形象通常为一种龟蛇合体的生物。
玄武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能够带来长寿和健康。
5. 白虎:白虎是中国古代四象之一,象征着四象中的少阴,即秋季。
它的形象通常为一只白色的虎。
白虎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能够带来勇猛和力量。
6. 朱雀:朱雀是中国古代四象之一,象征着四象中的少阳,即夏季。
它的形象通常为一种凤凰。
朱雀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能够带来繁荣和富贵。
这些神兽的形象和寓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经常出现在中国的绘画、雕塑和文学作品中。
《山海经》中排名前十的神话人物都有谁
《山海经》中排名前十的神话人物都有谁?谢谢邀请。
作为中国神话元典及最早的世系神话记录的《山海经》,其中涉及到的神话人物群是非常庞大的,根据本人编写的山海经词典,其中仅神话人物及远国异人两项,在山海经中的词源总数就有二百七十多列(不包含重复词条),其中涉及较为有名的神祇及神话人物有:西王母、少昊、陆吾、蓐收、帝江、江渊二女、羿、帝尧、帝喾、周文王、祝融、夏启、刑天、烛阴、颛顼、相柳、夸父、禺强、句芒、女娲、蚩尤、女魃、鲧、冰夷、雷兽等等,如果一定要从其中挑选排名前十的神话人物,个人的排位是:雷兽、烛阴、女娲、西王母、帝江、少昊、蚩尤、羿、颛顼、刑天。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分别认识下这些神话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山海经中的记录内容:1、雷兽:即雷神,出现在《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山海经·海内东经》之中,其所居之地名为雷泽,形象龙身而人首,其敲击腹部时便会有雷声响起,是司雷之神。
相传神女华胥氏便是踏了他的足迹而生华夏始祖之一的伏羲(一说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故雷神是最初可寻的华夏始祖神之一。
但《大荒东经》又有黄帝取雷兽之骨敲击夔龙之鼓一说,疑为拾取雷兽遗骨,非弑神之说。
2、烛阴:与雷兽一样,是最初的图腾崇拜形象之一,其记录出现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及《山海经·大荒北经》之中,其为钟山之神,形象为赤色龙身人首一目,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身长千里,不可方物。
3、女娲:华夏民族的始祖女神,最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其在《山海经》中的记录出现在《大荒西经》中,其身后肠子化为十名神人,号称女娲之肠,位于栗广之野。
郭璞、袁柯等注释者认为这是女娲神力的表现。
4、西王母:同样是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女神之一,但《山海经·西山经》中记录的西王母形象与后世普遍认可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其为神人身豹尾虎齿而善啸叫,披发戴玉胜,司掌天之五厉及五残(刑罚),又有不死药。
当今神话学界多认为,西王母形象的演变代表着原始巫祝神话向世俗、仙话神话改变的过程。
山海经十大祥瑞之兽寓意
山海经十大祥瑞之兽寓意1、凤凰凤凰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鸟类神兽组合,其中凤为雄鸟,凰为雌鸟,合称为凤凰。
它们的外形和普通的鸡相似,但却有着五彩斑斓的羽毛,自古以来一直被看做神鸟,是十大祥瑞之兽之一2、麒麟麒麟也是一种祥瑞之兽,据说它身高2米左右,长得羊的头和狼的蹄子,身上是彩色的,尾巴像龙尾,还长着龙鳞和一对角,古人一直认为麒麟出没之处必有祥瑞。
3、朱雀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它有着鸟的外形,全身呈红色,一直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不仅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能给人间带来祥瑞灵气。
4、青鸾青鸾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神鸟,体型大小和鸡接近,外表和孔雀相似,有着十分华丽的羽毛,叫声与凤啼相似,被认为是西王母的信使,被古人视为祥和、喜庆的瑞兆。
5、九尾狐九尾狐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4只脚和9条尾巴,声音如同婴儿一般,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但也曾被认为是祥瑞之兽。
6、当康当康也叫牙豚,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外形如猪的神兽,其身长六尺,长着两只大耳,口中还伸出四个如同象牙一般的长牙,浑身呈青色,虽然长相不太好看,但却是一种祥瑞之兽,它出现就象征着天下将要获得丰收。
7、貔貅貔貅是我国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凶猛的瑞兽,其外形和虎豹相似,头和尾似龙状,是上古九大瑞兽之一,因其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所以被认为能够招财聚宝。
8、乘黄乘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神马,其外形和狐狸相似,毛发呈黄色,背上有角,据说乘过的人能够增寿二千岁,在帝王恩德泽被四方时会出现。
9、金蟾金蟾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兽,被认为能够招财进宝,发散钱财,所以也被称为“招财蟾”,在古代时被认为得之可致富,现在也寓意着财源兴旺。
10、螭龙螭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神龙,在中国民间被认为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山神之王:山海经中的山神传说
山神之王:山海经中的山神传说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著名的一部书籍,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怪的现象。
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山神。
作为山海经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山神在古人的心中地位崇高,被看作是大自然的守护者,甚至是山的主宰。
本文将聚焦于山海经中的山神传说,探索他们在古人世界观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文化中的影响。
山神之旅山海经对山神的描述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山神之一是山海经中的“山神之王”。
据传,山神之王是山神的首领,统领着众多山神,掌管着山的一切。
他身形庞大,威猛异常,宛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
他头戴一顶帽子,拥有强大的神力,能够操纵大自然的力量,控制山雨、震撼山川。
山神之王的描述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给人一种崇山峻岭中令人敬畏的感觉。
他在古人的心中是众神之中最具威力的存在,是山海经中一种原始而有力量的象征。
山神之王的背后山神之王的形象在山海经中虽然庄重,但谈及其背后的故事时,却又别有一番意味。
在山海经中,山神之王并不仅仅是一个神话角色,更象征着人们对山的敬畏和崇拜。
山神之王之所以能掌握山的力量,与古人对山的信仰与敬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人的眼中,山是神秘而庄严的地方,是大自然最直接地体现。
人们往往认为山是上天与人界之间的纽带,是神与人直接交流的通道。
因此,山神之王作为大山的代表,也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山神与文化影响山神传说作为山海经中的一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的纸币上,山神之王的形象经常出现,成为了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而在后来的文学作品和戏剧中,山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们以各种形象出现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山神往往被描绘为大自然的保护者,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总结山神传说在山海经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山神之王的形象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人们对山的认识和看法。
他们象征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力量,使人们对山产生了更加崇高的敬畏之情。
《山经》古图的山神与祠礼
《山经》古图的山神与祠礼《山经》古图的山神与祠礼2008-02-27 12:11:45| ---xcbyr@126提要:《山海经》是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本文以明、清十种《山海经》图本中的山神图像为例,展示《山经》中各类山神的形貌、职能、神格与祭祀,以探讨原始山神的神格、特征与初民的山岳信仰。
《山经》记载了441座山,5 个山区,25个山系。
由于山神与祭祀的不同,25个山系的山岳信仰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山体信仰、群山山神信仰、一山山神信仰,反映了原始山神崇拜的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明、清《山海经图》把《山经》25个山系所记载的49例山神,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山海经》图文兼备的原始叙事风格。
在十种明、清时期《山海经》图本中,明代蒋应镐绘图本与清代汪绂绘图本最有特色,在艺术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作者:马昌仪,女,1936年出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通讯处:北京安定门外东河沿8楼1301室。
邮编:100011。
《山海经》原来是一部有图有文的经典,在漫长的岁月中,原始古图、六朝张僧繇、宋代舒雅绘画的十卷本《山海经图》均已先后佚失,只留下《山海经》的文本。
后来我们所见到的明、清时期绘图与辑编的《山海经图》是后人的创作,已非原始古图。
但从目前所搜集到的十种带图《山海经》刻本[1] 来考察,明、清时期的《山海经》图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古图的内容和风貌,用图画来讲故事,以形象的方式再现了《山海经》的神话世界,为研究这部有图有文的古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
本文以明、清《山海经图》中的山神图像系列为例,展示《山海经》中各类山神的形貌、职能、品格与祭祀,以探讨原始山神的特征与初民的山岳信仰。
由于《山海经》中的山神集中在《山经》,因而本文主要以《山经》与《山经》图本中的山神图为考察对象。
《山经》共记载了441座山,按山地的方位划分为南、西、北、东、中五个大区,故有“五藏山经”之称;相连的若干山岳,由于山神信仰与祀礼的不同,分别形成了25个山系。
中国利用神话稳定社会的例子
中国利用神话稳定社会的例子神话的起源于早期的氏族社会中的早、中期,即所谓的母系社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早期神话中女性神的比例、地位和描述中看出来。
由于母系社会时期,环境的恶劣,生产力的地下,死亡率过高等一系列因素,共同造就了拥有生殖支配权利的女性在当时的政治形态、生产生活中的绝对主导支配地位,所以最初的神话中主宰大自然的神祗多是女性形象。
然而,进入父系氏族之后,乃至于之后以父系家长制为中心和血缘为纽带的封建社会,我们从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这些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神话形象的改变,不难看出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因为社会形态中政治因素的影响,支配统治阶级的转换自然会影响到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会发现女性已经由超出人类神明渐渐变得越来越趋近于现实中的人,更符合封建礼教的女人。
以西王母形象的演变过程为例:在现存的史料中,记载西王母最早的是《山海经》。
在《山海经·西山经》和《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涉及西王母最初形象的两处文字:“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逢发戴胜,是司天厉及五残。
”“西南之海,流沙之宾,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布弱水之渊环之,其他有炎火之山,投物趣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可见,西王母在母系社会时期的形象被描述成为一个形状如人的人面虎身的豹尾虎齿的怪物,显示出浓厚的部落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
此时的西王母形象类似于上古的主宰之神,有着王者的霸气和绝对的权力,甚至可以说这个时期神话中对西王母的描述难辨雌雄。
但在周朝时期,以《穆天子传》中的记载为例。
西王母以人的形象,作为远方异族部落领袖的身份与周穆王相会于瑶池,周穆王带着珠宝美玉和精美的衣料作为礼物去见西王母。
到了傍晚,穆王借西王母的瑶池在池边宴请西王母,此时的西王母更像一位平和的妇人。
再到《淮南子·览冥篇》中“羿请不死之药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这时的西王母身揣不死之药,已有仙人之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84-89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journal/ojhs/10.12677/ojhs.2014.24009Totem Worship in Shanhaijing XishanjingTing Zhao, Feng Han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Email: zhao.shuting@Received: Sep. 10th, 2014; revised: Sep. 28th, 2014; accepted: Oct. 19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hanhaijing is one of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records plants, animals, min-erals, medicines, astronomy,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ethnic, trib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researching antique appearing in Xishanjing and the discussion in ancient totem worship phenomen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em that appears in Xishanjing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of the local people’s custom.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an-cesto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nature worship. It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which still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sent society.KeywordsXishanjing, Antique, Totem Worship《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图腾崇拜赵婷,韩锋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Email: zhao.shuting@收稿日期:2014年9月10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8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19日摘要《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有关植物、动物、矿物、医学、天文地理、宗教、历史、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西山经》中出现的一些名物的研究,讨论了上古时期出现的图腾崇拜现象。
《西山经》中出现的图腾与当时自然环境及当地的先民生活习俗有密切关系。
这种社会现象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崇拜自然的变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对于我们现今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西山经,名物,图腾崇拜1. 引言《山海经》是我国重要的一部传世古籍,全书十八卷,三万一千余字,其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部落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
当前学界关于《山海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性质考证、篇目研究、地理范围、版本等方面,或从《山海经》全书内容着手,或对其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例如袁珂先生的《<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胡树先生的《试论<山海经>的宗教特性》等。
《山海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名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兽类到鸟类,从水生到陆生,从日月到山河,种类繁芜。
例如《南山经》多描绘与鸟、龙有关的形象“龙身鸟首”、“龙身人面”、“鸟身龙首”等;《西山经》多与马牛羊有关,其状如“人面马身”、“人面羊身”;《东山经》描绘的是龙、羊,形象为“人身龙首”、“人身羊角”;《北山经》却多涉及蛇、马,记其神为“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中山经》多处提及猪、龙、鸟,其神状为“豕身人面”、“龙身人面”、“鸟身人面”,等等。
该书涉及到的这些名物有不少与当地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关。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山海经·西山经》所记载的一些名物,通过对这些名物的考证来认识我国先民图腾崇拜这一神秘的信仰文化,并希望能对《山海经·西山经》之地理范围的确定和当时活跃于该区域的群体部落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图腾”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商人J.朗格使用的,他在《印第安旅行记》中为记述印第安人相信人与动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仰而首先使用了“图腾”一词。
苏格兰原始社会史家麦克伦南在其《动植物崇拜》一书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图腾崇拜的性质和影响,并首次论及有关图腾的现象、习俗及观念。
英国著名民族学家J. G. 弗雷泽给图腾崇拜下了定义:“图腾崇拜是半社会、半迷信的一种制度,它在古代和现代的野蛮人中最为普遍。
根据这种制度,部落或公社被分成若干群体或氏族,每一个成员都认为自己与共同尊崇的某种自然物象——通常是动物或植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
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被称为氏族的图腾,每一个氏族成员都以不危害图腾的方式来表示对图腾的尊敬。
这种对图腾的尊敬往往被解释为是一种信仰,按照这种信仰,每一个氏族成员都是图腾的亲属,甚至是后代,这就是图腾制度的信仰方面。
至于这一制度的社会方面,它表现在禁止同一氏族成员之间通婚,因此,他们必须在别的氏族中寻找妻子或丈夫[1]。
”对于先民们来说,他们急切的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期望能够生存下去并能够使自己得到公平。
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人们只能把自己看到的某种东西神化,期望能够受到庇护,以此来保佑他们生活安康。
这种图腾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何星亮在他的《中国图腾文化》中提到:“图腾观念可分为三种类型:图腾亲属观念、图腾祖先观念和图腾神观念[2]。
”所有的图腾是以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命名的,而且与先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图腾一般是先民们所熟识的东西,例如,中国北方地区以狼或狗为图腾,南方多崇拜鸟和蛇。
另外,图腾形象多以动物为主,植物相对较少。
2. 《西山经》中的植物崇拜《西山经》中有许多关于植物的叙述,书中描述的植物形状比较奇特,有些植物用于治疗疾病,有些植物用于佩戴,正因为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功用,先民们把它们当成神圣的象征,这些植物就成为先民们崇拜的对象。
这些植物主要分为木类和草类,书中对于它们的形状、生长环境、用途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稷神为先秦时期的五谷之神。
作为谷物神稷在《山海经》内多次出现:槐江之山,……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
(《西次三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
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大荒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
在氏国西。
(《海内西经》)稷神自天取百谷而降,植于人间。
《淮南子·泛论训》载:“后稷作稼穑,死而为稷[3]。
”稷神作为周的始祖神,教民以农耕技艺。
无论稷神是天帝之子还是周代始祖,都只能说是一种人为神话的附会。
这种附会惟一可靠的内容是稷神为百谷之主的含义及其与农耕种植的密切关系。
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引用《孝经说》:“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4]。
”又如蔡邕《独断》(上)载:“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
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5]。
”可见,古中国人信奉和崇拜的是实实在在的稷这种谷物。
这正是历代皇朝持续不断祭祀稷神的真实意义。
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有一弧形巨石,其上刻有星相图和植物身人面图形。
前者当与天体崇拜有关,后者疑为植物神崇拜。
这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幅,阴线刻成,刻痕断面为V形,深约1厘米,宽度在2~3厘米之间,线条粗深圆滑,全无金属加工痕迹,估计是用石器磨刻成的。
十个人面形大小不等,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宽110厘米,最小的仅高18厘米、宽16厘米。
最大的人面形作老妪模样,双目眯成鱼形,额头刻菱形双圈纹饰带,额头两边各有一缕发辫装饰,脸颊口鼻部位刻以交叉网状线条,颇似黥面。
其它九面双目皆成圆球状,脸上也布满网状纹。
十个人面形与地面草状物相连,均无耳朵,犹如植物结出来的果实。
连云港南崖口岩画人面与植物相连,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象人面兽身与动物崇拜有关一样。
人面表示神灵,植物和动物则是崇拜祈求的主体。
人面兽身形象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盆上出现,植物纹形象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陶钵上,以及在兰州出土的原始陶瓶上均有发现,而且形状与连云港近似,大概都与原始人祈求谷物丰收有关。
考古发掘实物证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稷,在山东北辛、西安半坡原始遗址中都曾发现过谷粒的化石。
稷在谷物中的地位最高,被尊为“五谷之长”。
在远古时代,人们最先学会播种的粮食作物是稷,也就是粟,俗称小米。
《说文解字》:“稷,斋也,五谷之长,从禾,畟声[6]。
”稷比较耐旱,当时普遍种植于北方地区。
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比较困苦,这种植物养活了许多人,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故先人们把这种植物当做神来崇拜,只因为它是先民们存活于世的必需品。
植物何以会春青而秋黄,何以会丰歉不均?大概都是稷神在“作怪”,在原始人看来,植物也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一代传一代。
人们把菽、稻、麦、黍等植物集于稷一身,使其人格化,把它作为五谷之神进行祭祀活动,于是稷成为最早被神化的植物神。
据记载,先秦之时,人们把社、稷两种神分得很清楚。
夏代以柱为稷神,商代以弃为稷神,人们把稷加以神化,尊为自己的始祖,每年春秋在祭祀天神的时候,都要同时举行祭祀稷神的活动。
《诗经·鲁颂·閟宫》曰:“春秋匪解,享祭不忒,皇皇后稷,皇祖后稷。
”把后稷看得与上帝同等重要。
但自周以后,把稷神与土地神一起祭祀,《白虎通·社稷》载:“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