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影视与文学的差异与相通性
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与互补
文学与影视的异同与互补文学和影视都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文化的方式。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但也存在许多相似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学和影视的异同与互补。
一、表达手法与效果文学和影视的表达手法是最明显的不同点。
文学表现方式较为简约、抽象,通常是通过文字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影视的呈现则通过画面、音乐和声音来刻画人物、感情和环境。
文学和影视的表达手法也使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呈现效果。
文学擅长描述人物内在情感的变化,以及情感之间的交织,通常更能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世界。
影视则通过画面的生动和立体感更好地表达人物的外在形象、情感冲突和背景环境。
二、形式与传播文学和影视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也有着显著不同。
文学通常是通过发表书籍、杂志或报纸来进行传播。
而影视则需要经过电影院、电视或互联网进行传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视作品逐渐从传统的电视和电影院扩展到网络,如Netflix、Hulu等等,这使得影视作品更加方便地获得观众欣赏。
但文学作品则未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已有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仍是主要的阅读渠道,这种传播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普及和传播。
三、创作和生产的不同文学和影视在创作和生产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文学作品通常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这样可以更加深入思考、细腻地刻画细节,以及为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也容易出现单一的思路和观点。
相比之下,影视作品是由一组人合作完成的。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互相碰撞,并出现以往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文学和影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互补的关系。
影视作品融入了大量的小说和文学作品,如《指环王》、《哈利·波特》等,这些作品成为电影、电视剧的经典原材料。
而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描写影视和电影,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这种描写越来越普遍。
四、文学和影视的互补文学和影视之间存在相互借鉴和互补的关系。
在影视传媒生产中,文学作品往往被优先挑选成为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主要素材。
文学与影视的叙事交互
文学与影视的叙事交互一、叙事方式文学以文字作为媒介进行叙事,依靠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来构建故事情节和形象。
它通过文字的描述和描绘来引导读者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叙事方式主要以叙述者的视角来表达,读者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叙述者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而影视则以影像和声音作为媒介进行叙事,将故事通过画面展示给观众。
影视具有动态的特点,可以通过摄影技术和音效来创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进一步加强情节的表达和展示。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二、表现手法文学和影视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可以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绘等手法来营造情感氛围。
无论是文字的抒发还是影像的展示,都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或刻画来使叙事更加丰富生动。
最后,它们都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来传递信息和展示角色形象。
无论是文字的对话还是影像中的演员表演,都可以通过言辞或行为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三、影响社会文学和影视作为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它们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和享受,还能够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念。
文学作为一种纸上的艺术形式,通过阅读书籍来接触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性。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常常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而影视作为一种流行的大众艺术形式,通过电影院、电视机等渠道普及于人们之间,具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影视作品的热播不仅会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和热议,还能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探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文学和影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叙事交互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
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表现手法,它们都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传达故事的情感和意境。
另外,它们也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文学与影视的区别作文
文学与影视的区别作文
影视和文学嘛,有时候真的挺不一样。
就说看书吧,你可以自己控制节奏,慢慢品味每一个字,每一
个情节。
有时候读到感人的部分,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掉,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真实。
而且,看书的时候,你可以自己想象角色长什
么样,场景是怎么样的,完全是个人的世界。
但看电影呢,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画面、那音效,直接冲击你
的感官,你就像是被拉进了另一个世界。
有时候看到紧张刺激的场面,心脏砰砰跳,就像真的一样。
而且,电影里的角色和场景都是
导演精心设计的,那种视觉效果,真的是文字难以描述的。
再说说受众体验吧。
看书的时候,你得有耐心,得愿意去思考、去想象。
但看电影呢,就是直接的感官享受,你不需要思考太多,
就能被故事深深吸引。
而且,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
大家一起笑、一起哭,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棒。
所以说嘛,文学和影视虽然都是讲故事的方式,但真的各有各
的特点,各有各的好。
各有各的享受方式,各有各的魅力。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九年级文学作品与电影的对比分析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九年级文学作品与电影的对比分析文学与影视的互动九年级文学作品与电影的对比分析在当今社会,文学和影视作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作为不同表达形式的媒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九年级的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创作手法的差异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描写、抒发等方式来呈现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而电影作品则通过影像、声音等手段将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呈现出更为直观的视听效果。
因此,文学作品更加注重文字的表达,而电影作品则更加注重画面和声音的表现。
二、故事情节的改编在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互动中,故事情节的改编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由于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因此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往往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动。
电影作品通常会根据观众的口味和审美习惯进行合理的剧本改编,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而这种改编过程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原著粉丝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但同时,电影作品也为原著故事赋予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使得故事更具有观赏性和观众的吸引力。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通过文字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外貌和特点,读者在阅读中可以自由地想象人物形象,与人物产生共鸣。
而在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来进行呈现。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这种感受会更加直观和真实。
同时,电影作品还可以通过服装、化妆等手段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动立体。
四、情感体验的差异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对于观众的情感体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文学作品往往会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读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第三章影视与文学的差异与相通性 ppt课件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 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美国学者乔治·布鲁斯东在
1957年出版的《从小说到电 影》一书,在强调小说和电 影差异性方面比较具有代表 性。该书引用了许多学者、 作家的观点,用以表明在视 觉形象手段和文学语言手段 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难以逾越 的鸿沟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二)克拉考尔的观点 德国电影学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
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一书中,从考察电影如何 能够忠实地改编小说的角度,探讨了电影和小说的相 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他认为电影和小说在形式和手段表现方面只是程度上 的不同,而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的根本性不同 在于:电影倾向于表现物质上的连续性,小说倾向于 表现精神上的连续性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观众以
底层群众为基础,所以他很自然地宣称电影 的内容则来自于“群众性的艺术” 电影却通过经过冲淡或修饰的形式,把这些 程式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统治一切的传统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一)电影同样可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 “但是我们即将看到,布鲁斯东认为不可能
用电影办到的那件事(即思维状态的活动),却 由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这样的电影制作者(即 使这样的人还不那么多)通过电影表现手段向 我们表现出来了。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点 上,电影看来和小说是多么接近:这两种表 现手段,在它们各自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从 描写和描绘简单的具体事件过渡到描写和描 绘复杂的心理事件。”
影视与文学的交叉点和分歧点
交叉点:
首先,影视和文学都是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唤起人们审美感知的艺术样式。
影视与文学最根本的联系还在于两者都具有时问艺术塑造形象的延续方式,也就是说,它们都要极尽所能在时间的流动线上进行某种叙述。
分歧点:
从本质上讲,如果说影视与文学的交叉点主要在于时间,那么它与文学的分歧点就主要在于空间了。
文学与影视都以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为己任,但是塑造的手段却各有不同。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塑造形象,而影视则以空间画面为手段塑造形象。
由于空间特性,影视与文学的表现对象还存在着一定差异:
影视所拍摄的必须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即使是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也必须用可见的空间画面和人物的外部的造型动作表现出来。
影视鉴赏的基本特征
1、影视艺术的最大特征在于它逼真的虚幻性,或者说逼真与虚幻的完美结合。
2、影视艺术的直观性决定了它的通俗性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贴近大众的心灵。
3、影视艺术的奇观性在于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给观众造成的多重感觉刺激、强烈的心灵震撼与丰富的视听享受。
影视鉴赏的意义
1、影视鉴赏是影视作品实现社会价值的中间环节。
1/ 2
2、影视鉴赏还是影视批评的前提与基础,没有鉴赏就没有批评。
3、以最直观的形式使欣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极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意义重大。
4、影视鉴赏既是一种审美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
1.影视文学的视听性
2.影视文学的动作性
3.影视文学的跳跃性
2/ 2。
影视与文学的异同知识讲解
影视与文学的异同影视艺术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则具有直观性。
文学文本中并无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复现为逼真可感的艺术形象,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和间接性。
影视艺术通过蒙太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直接呈现出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因而其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文学与影视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技巧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影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一方面,文学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有经典作品,也有当代的畅销作品。
在国外,莎士比亚、雨果、小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创造了经典的银幕形象,黑泽明的《罗生门》、科波拉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乱世佳人》、《美国往事》、《法国中尉的女人》、《克莱默夫妇》、《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这些在世界影坛广为流传的影片背后,都有着经典、流行的文学原著。
文学是电影的创作源泉,由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阿仑·罗勃-格里叶编剧、著名导演阿仑·雷乃导演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已经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而由我国四大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也是很成功的例子。
文学与影视的区别和联系
文学与影视的区别和联系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文本中心走向视听中心的时代,视觉语言和视觉思维在文化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扩大了“地盘”,但文学仍然是所有文艺形式的价值中心,这一点并未改变。
从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央视的前身)播出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如今,中国电视剧产量逐年攀升,居于全球首位。
我们发现,其中最优秀和最有影响的电视剧,大多出自文学改编和作家改编。
电影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足以说明文学对当代影视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
然而,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比如这种现状的成因是什么?当下的影视与文学互动呈现怎样的态势?文学是影视最需借助的资源文学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
正如有论者所说,文学能为影视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故事内核,更重要的是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对历史的理解方式。
付诸文学改编的作品也大都具备好故事的基础。
小说和影视剧的最大共同点是它们都以叙事为表征,同时,也都是讲故事的。
英国作家福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而影视制作人则都会异口同声地说:“首先要有一个好故事。
”然而,即使在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中,改编率也不高,原因之一是,在如何理解故事性上,小说方面和影视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当然,故事、情节等词汇在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眼里仍带有部分贬义色彩。
电视剧所要求的故事,仍然是非常传统、简单、千篇一律的以故事情节和因果链条为特征的线性叙事,因为制片方认定电视剧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样式,必须服从大众的趣味,必须以收视率为成败标准。
因此,他们所要求的,不简单是一般小说中的一般故事,而是一种在故事的强度、叙事的强度、动作的强度、对话的强度上都远远大于普通小说的故事。
影视方面要求小说的另一个要素是人物。
而塑造人物,也恰好是小说的拿手好戏。
如果说影视和小说的人物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影视界仍然坚持最传统的现实主义人物观,即人物需要有丰富的个性。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是声画兼备、时空复合的综合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文学与影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可以相相通的。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间接性,而影视由声音和画面构成的艺术形象有直观性。
文学语词形象要我们进行再创造,文学文本中并没有实际的声音和直观的画面,而是必须依靠读者的联想,将文字表达或描述的声音和画面在头脑再转化成艺术形象。
因而文学形象具有模糊性。
影视艺术通过把一个个镜头组合起来,把声音与画面呈现出来,给观众的视听感官,所以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
其次,文学是时间艺术为基础的艺术,而影视艺术是以空间综合艺术。
文学作为一种时间艺术,要靠我们在逐字逐行阅读过程中,才能逐步显现出文本全貌。
同时,文学的议论、说明、叙述、修辞等,都是艺术感觉和欣赏的对象。
影视作为时空艺术,必须将空间造型当作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来考虑,要把空间的造型和时间的流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给观众呈现出时空复合的具体形象。
另外,影视艺术中编者的议论、叙述等,要通过旁白、独白等有限地使用。
文学与影视艺术尽管有很大差异,但同时也有密切联系并可相互相通。
首先,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艺术。
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
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
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
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
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
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 小说是在一个个语词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
文学与影视语言的差异与转化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学与影视语言的差异与转化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2003.5.1⑧硕士学位论丈MASTE刭STHESIS摘要语言和图像两种媒体的比较自古以来都是艺术家和艺术评论者经常讨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
从早期的诗与画的比较到文学和影视的比较,对两种媒介语言的对比莫不是为了寻找出各自的特点,以期充分发挥艺术语言的功能。
本文首先讨论了历史上文字与图像比较的背景,解释了文学语言和图像语言在符号学意义上的差别及各自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
在本质上文学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是分离的,而图像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则合二为一。
与抽象化的文学语言符号相比,图像语言更直接地表达了“世界”与“情感”,从而在艺术表现中实现了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影像还原。
另一方面,图像语言的直观性使它在表达与接受上减少了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障碍的问题。
论文着重比较了文学语言和影视语言在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包括各自不同的空间、时间表述,表达特性及在心理探索方面的不同尝试和彼此独特的修辞手段。
因为电影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影像模拟,而文字需要人的联想和想象来完成艺术世界的创造,两种语言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性质:图像语言是具体而单义的,而文学语言则是抽象而多义的。
文学语言在表达时间方面比图像语言更加丰富,而图像语言在重现空间方面则独具特色。
在具体的两种语言修辞方面,论文蓑重探讨了文学中的环境描写与电影长镜头的环境表述的关系,文学中的比喻手法和电影蒙太奇的差异,文学细节描写和电影特写的不同表现力,影视主观镜头在表现内心独自上的特点,镜头闪回和文字倒叙的比较以及标点符号和畸变镜头在表现情绪上的区别等问题。
电影通过可见的空间画面和人物外部造型来表现世界,它不可能像语言文字那样无所限制地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不能展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镜头的调度和剪切,利用画面的时空假定性,电影在探究复杂心理方面作出了独特的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斟STHESlS探索和尝试。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范例论文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范例论文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在创作、展现和传播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本文将从背景、创作和观众三个方面探讨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并通过范例论证二者的互动性。
首先,文学与影视的背景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人类的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而影视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则通过影像、音乐和表演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影视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背景下,文学和影视相互关联,相互借鉴,为观众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其次,文学与影视的创作过程展示了它们之间的互动性。
在创作过程中,文学作品往往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创作源泉。
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影视作品通过引用文学经典,不仅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再创作,同时也为经典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反过来,影视作品的成功也会为文学作品带来更多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发展。
因此,文学和影视在创作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最后,观众作为文学和影视的最终受众,对于二者的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观众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观看影视作品来获取信息和艺术享受。
观众对于文学和影视的喜好和需求也会互相影响。
一部畅销的文学作品往往会被改编成热门的影视剧,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
而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则会为原著文学带来更多的读者,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扩大。
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会不断推动文学和影视的创作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通过一个范例来论证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被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原著小说通过描写大学生渡边的迷茫和爱情故事,展现了对逝去的时光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电影版则通过影像、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展现了相同的故事和情感。
电影版的《挪威的森林》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成功,影片中的音乐和表演也为原著小说带来了更多的读者。
某国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有何异同?
某国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相互交流,文化交流也随之变得更加频繁。
其中,文学和影视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文化领域。
那么,某国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又有哪些异同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
一、题材和风格- 文学方面:某国的文学多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素材,比较严肃,风格古板,大多数作品品味高雅,以深沉沉郁为主。
而中国的文学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题材和民生问题,风格生动活泼,以深深的人民色彩和广阔的视野著称,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文学市场。
- 影视方面:某国和中国的影视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某国的影视作品注重寓教于乐,更多地关注历史、传统文化和道德道德观念,受众面更广。
而中国的影视作品则更加注重现代化和国际化,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人性和人性关系,符合现代人对多元、开放和多样性的追求。
二、制作水平和文化背景- 制作水平:某国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在制作水平上各有千秋。
某国的文学作品虽然内容深刻,但在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上较为陈旧,与现代人的审美有些脱节;而中国的文学则较为注重表现形式和技巧,更加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性。
而在影视方面,中国明显胜过某国,尤其是在影视技术和制作质量上更加出色,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推出的大制作,更是让人觉得中国影视业发展速度之快。
- 文化背景:文学和影视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某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受传统观念束缚较多,艺术内容也更加注重历史传承和宗教信仰,这有助于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但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其发展空间。
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艺术,则倾向于将现代化元素和国际化元素融合在一起,突出多元性和开放性,这更有助于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三、市场发展和文化传播- 市场发展:在文学和影视艺术领域,某国的市场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行业体系。
而中国的文学和影视行业市场体系完善,市场规模较大,产值较高,吸引了全球大批的市场主体,更成为了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
文学形象与电影形象的相通之处
文学形象与电影形象的相通之处说到文学形象和电影形象的相通之处,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书本和银幕上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角色和故事。
先说说那些经典的文学形象,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哎呀,这小子真是个多情种,整天在花丛中打转,身边的姑娘们个个都像花一样。
而在电影里,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盖茨比,也是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家伙,追求着心中那个“绿光”。
你瞧,这些角色都那么立体,仿佛从纸上走了出来。
书里的字句,能让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模样,电影里的演员,又把他们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让人心潮澎湃啊。
再说了,文学作品的情感细腻,能让人深思。
而电影则通过镜头和音乐,营造出一种氛围,直接打动我们的心。
比如,《傲慢与偏见》里,达西那份傲娇又深情的样子,书中写得那么婉转,电影一来,配上那个经典的雨中告白,简直是令人尖叫。
两者的情感表达,虽有不同,却都是在抓住我们内心那根敏感的弦,真的很有意思。
常常看到书中的情景,转眼在电影里就活灵活现了,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令人感慨万千。
你要说文学形象的魅力,真是不能小觑。
那些文字里藏着的灵魂,能够让我们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世界。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里的哈利,书中描绘得那么勇敢坚韧,电影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演绎又让他活了过来。
大家都知道,哈利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成了拯救魔法界的英雄,简直是励志得不行。
像这样的角色,书里让人心疼,电影则把他的成长之路一一展现,简直是一部人生的励志大片,真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啊。
当然了,文学和电影之间也有些微妙的差别。
文学作品的细节铺陈得很长,而电影却需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把故事浓缩。
所以说,电影常常会有些删减,留下的却是最精华的部分,像是对酒当歌,妙趣横生。
就拿《西游记》来说,书中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师徒情深,几乎每一章都有好戏。
而在电影中,虽然可能少了些枝节,却让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让人目不暇接。
每次看到孙悟空在天上翻腾,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大喊“太棒了”。
影视与文学的差异与相通性27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影视与文学的差异与相通性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
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浅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差异一、引言电影诞生于1895年,虽然己经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与文学相比还是略显年轻。
不过,因为电影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处感官,所以更容易对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影和文学都是用来传播文化的一种媒介,他们在情感的诉求与表达上仍然具有某种一致性。
下面,笔者将借助《呼啸山庄》来透析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
二、电影和文学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工具,它是支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
所以,有学者提出“语言”是人们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心理活动。
而“言语”则是个人用以表达自我思想与情感的个体行为。
由此,便能够得出“语言”与“言语”之间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电影语言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时所用到的各种手段、方式和特殊媒介的一种统称。
换言之,电影语言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不但能够反映与认识客观世界,还可以传递某种思想感情。
由于电影语言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电影并非一种语言,但却非常像是一种语言。
在电影中,不需要遵守固定的语法,并且不需要俗套的语汇。
例如,儿童在学会语言表达之前的几个月内就己经先学会了理解电影中变换的场景与画面。
也就是说,并不需要特意去学习相应的电影智力就能够欣赏电影,读懂电影语言,当然这只是从最低水平上来说的。
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更为正式。
将现代汉民族语言进行高度加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化的语言,即为标准语,也就是所谓的文学语言。
这类语言的形成基础是书面语,但其也具有口头形式,主要服务于民族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所以,对于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而言,文学语言则起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四、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的差异性(一)语言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均不同与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就显得过于单一了。
简单地讲,文学的语言单位通常都是由抽象的符号组成的,例如音素和词素等;而电影语言则不同,其可以将音乐、字幕、声音、图像集结在一起,利用各要素之间的交叉组合使用,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
电视剧与文学“通”而不同
电视剧与文学“通”而不同在当今的文化领域中,电视剧和文学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通”而不同,既相互影响,又保持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从“通”的方面来看,电视剧与文学首先在叙事上有着共通之处。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作品,都需要通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观众或读者。
一个好的故事,要有清晰的主线、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合理的起承转合。
比如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其庞大而复杂的家族故事、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为电视剧的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叙事基础。
而改编后的电视剧通过画面、声音等多种元素,将文字所描绘的故事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悲欢离合。
再者,电视剧和文学都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传递价值观的功能。
优秀的电视剧和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民的心声,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呈现和探讨。
它们可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也可以歌颂人性的美好;可以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也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慰藉和指引。
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深刻地反映了当下中国的反腐斗争,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传递出了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价值观。
同样,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通过描写农村青年的奋斗历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电视剧与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文学主要依靠文字来表达,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场景、人物和情节。
这种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和理解,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解读和再创造。
而电视剧则是通过图像、声音、演员的表演等多种直观的元素来呈现故事。
观众看到的是已经被导演、编剧和演员等共同诠释过的内容,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相对较小。
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看,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耐心,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意。
影视艺术与文学关系
一、影视艺术与文学的相似性影视艺术与文学二者之间彼此渗透,有深刻的联系。
1.从表现对象上看,文学与影视都以人为表现对象,连缀或折射着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
2.从美学形态上看,影视和文学同为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克拉考尔在论及小说与电影的关系时说: “小说和电影中不同的时间处理,只是一种程度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异。
”文学是在一个词一个词或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延续中,最后在读者的艺术想象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影视则是通过直接在银屏上呈现的影像而不断地形成完整的形象与故事情节。
二者在美学形态上的相似性主要有: 第一,影视和文学主要的叙事因素都包含着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段三个关键元素;第二,影视和文学都是借助于叙事的感性特质虚构或者再造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存在是对于现实世界一种美学意义上的重现或者补偿;第三,影视与文学都是通过感性的人物、冲突的事件、生动迷人的故事围绕着一个预先为导演或者作家设定的主题开展想像的叙事,他们在接受层面上都大多设定了预期的读者或者观众期待视野。
】3.从表现手段上看,叙事与抒情是文学的两大手段,影视也借鉴了这两大手段,虽然在这两门艺术中的表现很不一样,但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小说的叙事通过语言进行,影视的叙事则通过镜头和画面来进行。
影视的叙事与小说的叙事有一定的相似性。
影视与文学在叙事上具有相似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具有在时间的延续中塑造形象的特点。
因此,正如埃·马格尼在他的著名论文《电影的美学和小说的美学比较》中指出的: “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致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
”】【诗歌的意象组合与大幅度跳跃的方式与影视的蒙太奇方式具有相当的共同性或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布鲁斯东是如何谈论电影与文学的差异性的?
P54-P61
2 举例说明。P64
3
P67
4
·迪克看来,电影与文学的叙事手法有哪
些相同之处?P70-P71
5
·科恩是如何论述电影“不连续的连续性”特
点的?P73
第三章 影视与文学的差 异性与相通性
影视改编在中外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 象,但是在学术史上却引起了长久的争 论。尤其是在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方面, 主张电影是一门独立艺术观念的人,经 常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刻意强调电影艺术 自身的完整性,因而极力排斥所谓文学 的影响
从商业和市场的角度看,只要有观众和票房 收入,改编就不是什么问题。但从艺术的角 度看,改编是否妨碍了影像的艺术表现,改 编是否能够表现原作的意图以及是否能达到 原作的艺术水准等都成了问题。如果改编真 的妨碍了影像的艺术性表现,或者改编后的 影视作品歪曲了原著的精神、无法达到原作 的艺术水准,那么,改编还有什么意义和价 值呢?是否为了保持文学或电影、电视剧各 自艺术的纯洁性,而索性隔断它们之间的联 系?
(3)较含蓄的色情画片 上的那种场面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1、小说和电影的源流
在谈及小说时,布鲁斯东并没有去追溯小说 的形成历史,他似乎在有意回避这样的事实, 即小说诞生之初,亦同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兴趣爱好,引发人们激动和喜悦的消闲之物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4、关于空间和时间 “心理时间”: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时间,粗略地
讲,至少有两种定义 第一种定义是说,人类的思想具有加速或消解时间
“感觉”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时间系统” 第二种定义是说,除了这种速度的可变性之外,由 于它是流动的、可以互相贯穿的,而且缺乏明确的 界线,这种流动又几乎是根本无法测量的
学者们的研究脉络对于我们把握两者的关系仍具有 启发性的意义。研究者们在思考改编的合法性问题 时,首先想到的是对文学与影视(集中于电影)异 同的比较
两者的叙述手段的差别在于:文学使用的是语言, 而影视使用的是影像。但是,随后对相关问题的争 论就出来了。一种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使用需要 一定的抽象能力和思辨能力,而影像似乎只是一看 就能明白的东西,甚至不需要学习和思考
另一派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即认为电影同样可以 表现复杂的思想和意识状态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 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美国学者乔治·布鲁斯东在
1957年出版的《从小说到电 影》一书,在强调小说和电 影差异性方面比较具有代表 性。该书引用了许多学者、 作家的观点,用以表明在视 觉形象手段和文学语言手段 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难以逾越 的鸿沟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4、关于空间和时间 布鲁斯东认为,电影中不存在叙述者的有次序的时
间延续:“三种时间层次之中,有一种是电影所没 有的。由于摄影机永远就是叙述者,我们看片时只 要关心有次序的时间延续和事件本身的有次序的时 间延续就够了。”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四)叙事性 迪克认为,电影中的“倒叙法有三个目的: 1、提供用其他方式难以介绍的情况; 2、戏剧性地表现过去的事件,甚至在讲述的
过程中语言不足以表达实情的时刻; 3、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因为没有一个人
物了解足够的情况担任叙述者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一)电影同样可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 “但是我们即将看到,布鲁斯东认为不可能
用电影办到的那件事(即思维状态的活动),却 由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这样的电影制作者(即 使这样的人还不那么多)通过电影表现手段向 我们表现出来了。实际上,也正是在这一点 上,电影看来和小说是多么接近:这两种表 现手段,在它们各自的演变过程中,都是从 描写和描绘简单的具体事件过渡到描写和描 绘复杂的心理事件。”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 学相通性的观点
(三)克拉考尔对“表 现手段差异说”的批评
电影也有能力将过去时 间中发生的事件与当前 进行的事件浑然一体地 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显 示出在时间处理上的灵 活性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二)克拉考尔的观点 德国电影学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
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一书中,从考察电影如何 能够忠实地改编小说的角度,探讨了电影和小说的 相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他认为电影和小说在形式和手段表现方面只是程度 上的不同,而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两者的根本性 不同在于:电影倾向于表现物质上的连续性,小说 倾向于表现精神上的连续性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二)小说与电影都力求完整地表现生活与
人生之无涯 德国学者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
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一书中,指出电影 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倾向于表现物 质的连续性,而后者倾向于表现精神的连续 性。但是,他同时也说明了电影和小说相同 或相近的地方,并从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 形式方面,分析了小说和电影所共同面对的 问题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四)叙事性 美国学者贝纳德·迪克在《电影的剖析》
(1977)一书中曾经提到:“电影采用的一 些叙事手段与文学相同。当导演运用这些手 段的时候,他或她就成为文学概念中的说书 人。”
在书中,迪克具体列举了电影与文学相同的 叙事方法和手段,如“戏剧化的序幕”、 “倒叙法”、“预叙法”、“视点”、“作 者”、“叙事者”等。
的读者和观众(尽管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互有 交叉的事实),但是,各自的读者和观众的 要求决定着艺术的内容,并且影响着它们的 形式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3、两种观众和两种神话 由于布鲁斯东在前面已经断定电影的观众以
底层群众为基础,所以他很自然地宣称电影 的内容则来自于“群众性的艺术” 电影却通过经过冲淡或修饰的形式,把这些 程式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统治一切的传统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4、关于空间和时间 布鲁斯东认为,从结构原则上看,“在小说中时
间是首要的,在电影中空间是首要的”
他之所以强调时间对于小说的重要性以及空间对 于电影的重要性问题,主要还是基于现代小说的 “内向化”倾向
布鲁斯东进一步突出了所谓现代小说描写的是 “看不见的生活”领域,即现代小说以表现梦境、 幻想和记忆这类个人意识的东西,极大地削弱了 空间在现代小说中的位置
现代小说的语言不再描述形象,在语言的书 写中,有形的、外在的现实已经不复存在, 甚至就连幻象也难以形成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2、电影与文学手段上的差别 布鲁斯东认为,电影手段与技术和设备无法分开,
同时也与它拍摄的物质世界的对象难以分离 在此基础上,布鲁斯东引用了爱因汉姆的观点,认
(三)克拉考尔对“表现手段差异说”的批评 即使承认影片制作者远不如小说那样能自由地跟他
所选定的人物合而为一,他至少也能使观众产生强 烈的恍如化入角色的印象 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克拉考尔得出电影和小说 两种手段在实质上基本相同的结论:“可见内心世 界也不是向电影紧闭双扉的。这就证明电影和小说 在形式特征上的不同总的来说只是程度上的相异。 因此,这些不同之处并不足以抵消两种手段在实质 上相同的地方。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 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1、小说和电影的源流 早期电影具有的两个基
本属性特征:
其一,单纯的娱乐性
其二,归属于民间艺术 一类
早期的活动电影的最合 乎当时广大观众口味的 题材:
(1)情节奇特的事件
(2)庸俗的滑稽事件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四)叙事性 电影和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着诸多相通性特征,在叙
事手法上也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之处。但是,小说 和电影之间存在着书面文字和视觉影像的差别,至 少从表面看上去,这种差别将两者分隔成了不同的 世界。对此,凯思·柯恩认为,要跨越这看似无限的 隔阂的最好办法,就是将文字和影像都看成符号, 它们的目的都在于传达某种事物 此外,电影要经历把这个世界的片段组织成一个整 体的过程,小说也同样要面临将语言组成一个有机 整体的过程 叙事性是小说和电影的共同基础,也是将两者连结 起来的最坚固的中介
为电影中的影像难以表达象征的意义 布鲁斯东提出,语言形象和摄影形象的根本性差别,
正是在于它们对象征手段的依赖程度,而从象征手 段到形象需要经过一个思考的翻译过程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一、强调两者差异性的观点 (一)布鲁斯东的观点
3、两种观众和两种神话 布鲁斯东认为,文学和电影各自依存于特定
第一节 影视与小说表现形式的比较
二、有关影视艺术与文学相通性的观点
(一)电影同样可以表现人的思维活动 考察电影能否表现意识流的问题,就要看它是否可
以表现出“突然的质的对比”,并且让观众感受到 “意识流”过程的存在 爱森斯坦认为意识流这一重要的心理现象完全可以 在电影里得到最为充分的表现,因为艺术作品的辩 证过程在作品中体现为两个过程的统一:“一是沿 着最高级的意识路线急剧上升,一是借助形式结构 渗入最深的感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