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设计(无答案)

合集下载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

因此,在设计《来自地球的力》这一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地球的力。

活动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

难点: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物、气球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地球的力的兴趣。

"什么东西,离我们越远,力量越大?"在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探究重力的概念:让孩子们观察地球仪,引导他们发现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重力。

通过讲解,让孩子们理解重力的概念。

3. 体验重力的方向:让孩子们拿着重物,感受重力的方向。

他们可以发现,无论重物怎么拿,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重力的应用。

如:桌子为什么是平的?挂在天花板上的灯为什么不会掉下来?5.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和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重力实验,观察重力的作用。

6. 分享与讨论:每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重力在实验中的作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第四节,主要涉及地球的力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悬挂的重物、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书包、课本等),感受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知识讲解:(1)介绍重力的定义、作用点、方向和计量单位。

(2)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演示实验证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定义2. 重力的作用点3. 重力的方向4. 重力的计量单位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3kg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9.4N(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2. 题目:一个悬挂的重物,如何测量其质量?答案:可以通过测量悬挂重物的重力(使用重力计)和已知的重力加速度,计算出重物的质量。

计算公式为:质量 = 重力 / 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6.4来自地球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6.4来自地球的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6.4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物体重心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

难点: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悬挂重物的绳子、平衡尺、物体(如苹果、铅球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着物体(如苹果),向上抛出,观察苹果落回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实验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和平衡尺进行实验,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如:一个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体,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例题,自行解答类似问题,如:一个物体从高处抛出,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6. 知识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悬挂重物的绳子和平衡尺测量物体的重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板书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求它在落地前的速度。

答案:根据自由落体公式,物体在落地前的速度为v=√(2gh),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下落的高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方向,以及物体重心的判断方法。

6.4 自地球的力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 自地球的力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 自地球的力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

核心素养1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水往低处流散开的渔网落到水里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作用把这些物体“拉”向地面?因为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作用。

八大行星为什么能绕着太阳转,那是因为宇宙间任意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微粒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同样,地球对其表面的一切物体都有这种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的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力。

二、新课引入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苹果总是从树上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总是往下滴物体向地面降落的原因: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

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能把它们拉向地面。

重力的大小(重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猜想: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既有质量,又受到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之间有无关系呢?我们用什么来证明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呢?设计:仪器:弹簧测力计、钩码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50g、100g、150g钩码所受的重力。

并填在相应表格内。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 质量m(kg)0.05 0.1 0.15 重力G(N)0.5 1 1.5数据分析:实验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公式及符号g mG 或G=mg G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其中 g =9.8N/kg ,读作“9.8牛每千克”。

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

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 。

易错警示:1. 区分重量与质量:(1)两者定义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6.4 来自地球的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器、悬挂装置。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地球的引力,例如抛物线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等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重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质量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来自地球的力——重力板书内容: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施力物体:地球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的重力。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如研究抛物线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等。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引言在物理学领域,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力和它们的作用。

而地球上的力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解地球上的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力。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上的重力和摩擦力。

•理解重力和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

•能够应用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一种吸引力。

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之间存在一种比例关系。

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并测量物体的重力。

实验名称:重力试验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到水平桌面上。

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方。

3.观察并记录测力计上的读数。

4.根据测力计的读数,计算物体的重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感受到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差异,并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种力会影响物体的移动和停止。

摩擦力被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在物体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在物体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实验名称:摩擦力试验实验材料:平滑水平桌面、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将平滑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平滑物体上,并记录物体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施加力。

3.通过测力计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4.根据测力计的读数,计算物体开始运动所需的摩擦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差异,并进一步理解摩擦力与物体的性质和表面条件之间的关系。

3. 应用实例通过学习地球上的力,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一个应用实例:问题:一辆质量为500千克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过程中经历了10秒钟,此时的加速度为2米/秒²。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会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测力计。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叫什么力?它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3. 实验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演示重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4. 随堂练习:(1)判断题: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选择题:下列哪个是重力的施力物体?()A. 地球B. 物体C. 空气D. 太阳5. 例题讲解: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求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解答:G=mg=2kg×9.8N/kg=19.6N6. 作业布置:(1)填空题: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_____,这种力叫____力。

(2)计算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求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答案:(1)吸引;重(2)G=mg=5kg×9.8N/kg=49N六、板书设计重力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配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配套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配套教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来自地球的力"。

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并认识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感知力的存在。

教学的思路是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游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引力,并理解力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认识力的存在和作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也希望通过这堂课,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

是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引力是一种力,这种力是无形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

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气球、小车、弹簧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手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具体的活动过程如下:1. 引入: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力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他们了解到力无处不在。

2. 实验一: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个气球,向上抛出,感受地球对气球的吸引力。

3. 实验二: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个小车,推动小车,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三: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个弹簧,拉伸弹簧,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孩子们通过实践,直观地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和作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观察、动手和团队合作。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力的例子,并和家人分享。

这样,既能够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也能够让他们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堂课设计得比较成功,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思考生活中的二力平衡实例,并分析这些实例中力的作用原理。
2.实践操作: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分析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或滑轮组,观察并描述力的作用效果,如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3.分析与应用:
-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解答题,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重难点三:力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解析:力的测量和数据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学设想:分步骤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分析一个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跳高、掷铅球等,运用力的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力的变化和作用。
4.创新设计:
-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利用力的原理的小发明或小游戏,可以是实际的物品或虚拟的情景,并简要说明设计原理和用途。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整合,结合数学、工程等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学生互评练习,交流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力的种类、作用原理和二力平衡条件。
教用原理。
-强调二力平衡条件的判断方法和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力现象。
-跨学科整合,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是在学习弹力后对弹簧测力计的第一次运用,也是对“描述力”方法的进一步巩固。

高中教材对重力的很多认识都来自于初中,所以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也是本节课重点。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 G=mg 计算有关问题;(3) 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4) 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利用公式 G=mg 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环节教材处理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活动:“滚上体”实验引入,从神奇的现象中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引出本节新课。

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例。

从神奇的现象、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分析可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物理的神奇,同时也觉得无力知识并非高深莫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什么是重力?1、引导学生阐述重力的概念,从重力的“符号、单位、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等多角度教师生互动,通过思考问答的模式,掌握“重力”概念从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全面认识“重力”认识重力。

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来自地球的力。

地球对我们的生活和物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力,那就是重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以及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了解重力对物体的影响,能够解释物体为什么会在地球上落下。

3.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对物体的影响,重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重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模型,重力计,物体(如苹果、书本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地球模型,然后拿起一个物体(比如苹果),让学生猜猜我会把它放在哪里。

学生会回答说我会把它放在地球上。

然后我会问学生,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学生可能会回答说是因为地球的吸引力。

这时,我会引入重力的概念,告诉学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2. 探究重力的影响:我会拿出一个重力计,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

我会让学生拿着重力计,然后改变物体的位置,看看重力计的指针是否有变化。

学生会发现,无论物体在哪里,重力计的指针都会指向地球。

这时,我会解释说,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得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

3. 学习重力的计算方法:我会告诉学生,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mg 来计算,其中 F 是重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然后我会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苹果受到的重力大小。

学生会用苹果的质量(比如0.15kg)乘以重力加速度(比如9.8m/s^2),得到苹果受到的重力大小(比如1.47N)。

4. 实践与应用:我会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质量来计算自己受到的重力大小。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来自地球的力学”为主题的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地球的力学现象。

通过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引力、摩擦力、碰撞等力学现象。

难点: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小车、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孩子们观察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和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地球上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2. 实验一:摩擦力实验。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大小,引导他们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实验二:重力实验。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力大小,引导他们理解地球的引力。

4. 实验三:碰撞实验。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碰撞结果,引导他们分析碰撞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引力、摩擦力、碰撞等力学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地球的力学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力学原理,部分学生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球的力。

我选择了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地球的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和理解地球的重力,以及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主要是地球的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地球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地球仪、重锤、绳子等。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地球的力,然后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感受地球的力。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地球的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力至关重要。

我选择了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力,这种感受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无法比拟的。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比如悬挂重物、观察物体的运动等,来观察和理解地球的力。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一个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理解地球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地球的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观察和体验,来感受和理解地球的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安全问题。

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使用教具和学具,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我还特别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要用力过猛、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等。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今天,我要设计的这节《来自地球的力》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孩子们对力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存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引入、互动探索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感受到力的存在,通过互动探索活动,让他们亲手操作,体验力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探索中认识力,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掌握测量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方法。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理解,测量力的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球、木块等)、绳子、滑轮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拉扯、推动、悬挂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力的存在。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力的现象?”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互动探索(1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力传感器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让孩子们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力传感器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同时,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去拉扯、推动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实践活动(10分钟)让孩子们利用绳子、滑轮等工具,自己设计一个力的传递实验。

通过实验,让他们了解力的传递原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同时,鼓励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精选文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精选文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的力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3、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二、预习提纲1、重力是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其方向是。

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等于。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是。

3、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三、学习过程1、认识重力活动1、(1)把一只木块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块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钢球在桌面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

以上三个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阅读P111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6—19,可知重力是由于。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大小活动2、探究重力的大小(1)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2)探究过程:利用课本中的器材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为定值,约等于g=9.8N/Kg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

g=9.8N/kg表示。

(3)自学P113例题,注意解题步骤、公式、单位。

3、重力的方向(1)活动3、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2)活动4、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

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试一试:你能用重力的方向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水平吗。

(3)看课本P114图6—22,了解重锤线的应用。

4、重心(1)阅读课本P114下半部分,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

(2)观察P114图6—24,试着找一找汤匙的重心,5、稳度阅读课本P115,提高稳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是。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6.4来自地球的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 g =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重力的产生活动1: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二、重力的大小活动2: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1.知识准备:物体叫质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1Kg = g 1t = Kg2.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实验:实验器材:、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说明:结合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经验,体会物体的重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2思考:除了探究中利用重力跟质量之比为定值的方法判断重力与质量的比例关系,你还能有其他的方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吗? 活动3: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阅读教材P113例题,并根据例题估算你自己受到的重力。

已知: 求:重力G =? 解: 答: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3:阅读教材P90 “重力的方向” 1.列举生活中物体受重力的现象,体会重力的方向。

2.生活中重垂线有哪些应用? 。

3.自己制作一个重垂线,结合其它物品,检验你的课桌的桌面、教室的窗台是否水平? 探究,明确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的结论,并学会在试验探究中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常数g 的物理意义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这里通过填一填使学生明确化。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活动4:阅读教材P114“重心”回答:(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活动5:阅读教材P115【信息窗】提高稳度的诀窍,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同时享受知识应用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6.4 来自地球的力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重力的施力物体.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会画重力的示意图.3.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4. 知道重力的方向及重垂线的应用.1.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而产生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 ,重力的施力物是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测;物体的质量可以用 来测量。

3.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其比值是定值。

约等于 。

知识点一:重力1.讨论交流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落向地面,举高你手中的笔、书本等,松手后,物体怎样运动?说明为什么?水和抛出去的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规律总结(1)重力是地球附近 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 对物体的 而产生的,重力通常用字母 来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3.知识拓展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地球的吸引作用不仅仅是产生重力(把物体拉向地面),还有带着物体绕地球转动的作用。

认为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是不正确的。

【例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 .悬挂在空中静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例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重力存在的是( )A.正在上升的氢气球 B .贴在墙上的画掉不下来C .放在课桌上的书,如果没有桌面的支持,书本会下落D .正在跑步的运动员知识点二:重力的大小1.讨论交流探究小实验:请你分别举起一本、两本、三本物理课本,说出你的感觉并猜想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与什么有关?是什么关系?2.规律总结⑴物重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

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 ⑶探究影响重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和钩码。

⑷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为 .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 表示物体的质量, 表示比值.其比值是 ,约等于 N/kg 。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 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总结出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 =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通过自学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重点】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二、新知学习(一)重力的产生阅读课本1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重力是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重力的符号。

2、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上面的现象都是由于物体受到的作用而产生的。

点拔: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地面上还是在空中飞行。

(二)重力的大小1、请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课本112页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并把所测的数据填在表格中。

3、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一个定值,约等于,用字母来表示。

4、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物重和质量的关系表达式是:6、自学课本113页的例题,会做类似的题目。

根据例题请估算自己受到的重力,要有做题步骤。

(三)重力的方向体验活动:1用细线吊起一个物体,你会发现细线处于什么状态?2、拿起一个物体,自由释放,你发现物体将如何运动?以上事例告诉我们,重力的方向总是。

3、生活中的重垂线有哪些具体应用?。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阅读课本11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内容:1、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来说,我们可以用法或法来确定物体的重习课堂小结:【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完成课本116页的课后作业。

2、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___________,还可以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___。

来检验所砌墙壁是否竖直的原理。

3、对于g =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A. 质量是1㎏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NB. 1㎏=9.8NC.在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D.以上说法都可以4、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质量大小与重力成正比D、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5、画出图5-4-2中物体所受的重力(1)被抛在空中的小球(2)沿斜面滚下来的小球6、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质量是173kg,他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神州五号飞船重约4900N,它的质量是多少?能力提高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B、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D、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2、关于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3、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A 高度不变B 高度减小C 高度增大D 不能确定4、某初中生的体重是下面数据的一个,则应该是()A 4NB 40NC 400ND 4000N5、甲、乙两人受到的重力之比是5︰4,甲的质量是60kg,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是()A、48kg,470.4NB、470.4kg,470.4NC、48kg,48ND、75kg,735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事例及实验了解重力。

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分别是谁?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关系。

3、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5、了解重力的作用点。

6、了解稳度。

学习过程:
一、导:
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
1、了解重力:
阅读课文P111第一自然段和图6—19,可知:
重力是受到的力,它是由于而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通常用字母来表示。

(备注: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2、重力的大小——物重: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

方法为:。

(转换法)
(3)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 N/kg)
②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写作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其物理意义是:在地球附近,,。

(4)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阅读教材P113例题,并根据例题估算你自己受到的重力,注意解题步骤、公式、单位。

已知:
求:G
解:
答:
随堂练习:
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月球上重力的6倍,一个质量为72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重多少牛?在月球上质量是多少千克;重力为多少牛?
3、重力的方向:
探究1: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结论1: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探究2: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

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2: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试一试:你能用重力的方向来检验某一个面是否水平吗。

看课本P114图6—22,了解重锤线的应用。

探究3:自己制作一个重垂线,结合其它物品,检验你的课桌的桌面、教室的窗台是否水平?
结论3: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阅读教材P114,回答下列问题:
(1)重心是;(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

5、稳度:
(1)稳度是指物体的;
(2)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是。

(注意:支面是指支点所围成的面积,不是接触面。

通常,支面>接触面。

)(3)不倒翁是利用知识制成的。

三、点:
物理量重力质量
区别
符号G m
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单位
方向
性质
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其大
小随物体所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g
值随高度、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其大小不
随状态、形态及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
改变
测量
工具
联系在同一空间位置下,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加速度——g:
(1)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

(2)g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随高度、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太空中g值为零,
物体将处于失重状态;在月球表面≈。

(3)通常,在地球表面g值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并且,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g可取10N/kg.
四、练: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它的方是的,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还可以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
2、g = 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__上。

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的作用,质量是4千克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它受到______力的作用,方向是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力的大小是_________牛。

5、2005年10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做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6、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等于。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是。

7、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8、下面是小红学习重力后在笔记本上做的笔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的
C 重心就是物体最重的一点
D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9、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物重时,在地面上不同的地区测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A、物体的重力和质量都不变
B、物体的重力和质量都略有改变
C、物体的重力略有改变而质量不变
D、物体的重力不变而质量略有改变
10、1、下列各物体受到的重力,最接近10N的是( )
A、一支粉笔
B、一本练习本
C、一升水
D、一张课桌
11、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4kg的铅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重5N的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木块受重力的示意图
13、质量为3kg的物体,重多少牛?(写出已知、求、解、答)
14、篮球的重是8N,它的质量是多少?
五、测:
1、如图2所示,重10牛的物体分别放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静止,作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一根绳子上端固定,下端系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

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来回振动,当小球振动至如图3所示位置时,作出小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3、一个物体质量为2吨,求物体受到的重力;另一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47牛,求物体的质量。

(g=10N/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