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PPT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感染性腹泻这一诊断名称,虽然也可称为感染性腹泻 病(infectious diarrhea disease),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征。许多病原已经 明确的疾患如霍乱、细菌性痢疾、肉毒中毒等也属于这一综合征范畴之内,但 已有特定的名称,不必再用感染性腹泻这一诊断。
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至少有50余种,但在临床表现方面可归纳为痢疾样综合征 和霍乱样综合征。
感染性腹泻课件
腹泻的定义是急性发病,每日大便3次以 上,并有粪便稀软,24小时粪便重量超过 200g;或每天粪便虽少于200g,但便次多 于3次,并伴有肛门周围不适、里急后重或 大便失禁者。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 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变迁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由于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和管理力度的加强,饮 水、食品工业的进步,使霍乱的大流行得到了有力的控制,因此腹泻发病 率亦相继减少。进入60年代,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解决了两个大问题, 其一是北京以祝寿河与上海以钱潮为首的临床医学家认识了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的发病机制——微循环障碍,即志贺菌毒素作用引起末梢动脉痉挛、 缺氧、代谢障碍而导致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惊厥而迅速死亡。 儿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死率高达40%。针对发病机制使用山莨菪碱等血 管解痉药,辅以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措施,使病死率降到1%以下;其次 是60年代国外临床学家通过家兔小肠连体外置的霍乱毒素试验,发现了霍 乱引起迅速严重泻吐的发病机制是其外毒素(CT)激活环磷腺苷酶 (AC),从而使肠细胞大量分泌体液,同时CT又抑制肠绒毛细胞吸收, 使病人可短至几小时内死于休克。补充丢失的大量平衡盐液,纠正或防止 休克发生,疗效显著,从此使全球霍乱大流行对人类浩劫的历史得以改观。 同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繁殖,阻断CT来源。上述两个发病机制的发 现是人们与感染性腹泻作斗争的两座丰碑。因为上世纪60年代以前霍乱与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死率一直处于高水平,进入70年代霍乱与菌痢病死率 在我国降低约20倍,但发病率控制仍不理想,常有反复。
• 腹泻?(不要写此诊断) • 肠炎(急、慢性) • 胃肠炎 • 急性胃肠炎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结肠炎?(不属于)
抗菌药物的应用为感染性腹泻治疗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腹泻病程、发 病年龄、发病季节、流行情况、大便性状、大便实验室检查等,初步估计 最可能病原、选用适当的药物。
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所致, 如产毒性大肠杆菌、金葡菌;黏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 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婴 幼儿,发生秋冬季节的水泻以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为大; 发生于5~6月份成人水样腹泻要考虑成人轮状病毒性肠炎, 发生于夏秋季水样腹泻以产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大,如 产毒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 菌等;如大便呈米泔样、腹泻量大伴呕吐、迅速出现严重 脱水,要考虑霍乱可能,尤以在流行季节。卫生状况欠佳 地区病人,寄生虫为常见腹泻原因,如阿米巴痢疾、梨形 鞭毛虫肠炎等。老年体弱,术后病人及有应用抗菌药物者 腹泻,抗菌素相关性腹泻或假膜性肠炎应予考虑。
重者危及生命。本病对儿童危害最大,据报道因腹泻而病死 者是1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第5位,1~4岁组儿童死亡原因 的第二位。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临床上常将婴幼儿腹泻诊断 为消化不良。到了60年代才出现婴儿腹泻的诊断名称,并开 始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所致的肠炎及婴幼儿秋季 腹泻(病毒性腹泻)进行较深入研究。
腹泻分类概况
➢炎症所致的腹泻 ➢癌肿所致的腹泻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腹泻 ➢药物所致腹泻 ➢器官功能失调所致腹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大肠杆菌 性胃肠炎、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弯曲菌性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 O139型霍乱弧菌感染、副溶血弧菌肠炎、其他弧菌性肠炎、亲水气单胞菌胃肠 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肠炎、缓慢爱德华菌胃肠炎、耶尔森菌肠炎、假膜性肠 炎、真菌性肠炎、寄生虫性腹泻等。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
• 一般处理 • 对症处理 • 病原治疗
一般处理
应适当休息,吐泻症状严重的患者应暂 时禁食,待症状好转后,可给予易消化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天约有数千万 人发病,每年腹泻病例高达30亿~50亿例次,有500万~ 1000万病例因严重腹泻而死亡,平均每天死亡2.5万人,儿童 所占比例特别突出,有免疫抑制和慢性疾病者亦为腹泻的高
危人群,另一高危人群是外出旅游者。发达国家成人每年发 生腹泻至少1~2次,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更高。在我国感染 性腹泻的发病率居所有传染病之首位,全国每年约有8.36亿 人次发生腹泻。腹泻病情有轻重急慢之分,轻者不治自愈,
进入20世纪,人类对病毒性腹泻有了更多的了解, 发现了多种病毒,首先是致儿童腹泻轮状病毒的发现, 至80年代我国首先发现了成人轮状病毒,这类病毒在发 达国家居腹泻病原的首位。其次HIV引起的爱滋病 (AIDS),常以机会感染腹泻形式出现,使原不致病 或很少致病的细菌、寄生虫及病毒成为腹泻病原。在90 年代相继发现了霍乱新病原非O1群的O139型。大肠埃 希菌属的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全球引起几次局 部流行,可迅速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而死亡,引起 了世界的震惊。腹泻抗菌治疗药即60年代至70年代的 四环素、磺胺在我国对肠道常见菌的耐药率约为80%,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氟奎诺酮类,近年志贺菌明显产 生了耐药趋势。
返回
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
➢ 除外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
➢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者。
异常:稀便、水便,也可为粘液、脓血 及血便,可有恶心、呕吐、
腹痛或食欲不振,也可有发热
➢ 便常规检查:可有多量红白细胞 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诊 断
病 原


➢ 病原检测:上述病以外的细菌; 病毒、寄生虫
感染性腹泻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