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的课例研究(空气)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2. 掌握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含量
3. 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何作用?
2. 视频展示:播放空气的制作过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具有弹性等
3. 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含量及其作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燃烧蜡烛,观察火焰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二:将一根熄灭的蜡烛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氧气后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3. 实验三:采集气体,用酚酞溶液测定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2. 讨论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3.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空气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空气》相关习题
2. 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单调查报告
六、课堂反思(5分钟)
1. 整体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 记录学生对空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
3. 调整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

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精选5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篇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

空气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

2. 探究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3. 学习空气污染检测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少量其他气体。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绝大多数。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1. 颗粒物:采用颗粒物采集器采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称重法测定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采用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颗粒物采集器、甲醛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硝酸、氢氧化钠、蒸馏水、颗粒物标准样品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物测定(1)将颗粒物采集器放置在实验地点,开启采集器,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24小时。

(2)将采集的颗粒物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器中过夜。

(3)用天平称量颗粒物的质量,计算出颗粒物的含量。

2. 二氧化硫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甲醛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盐酸副玫瑰苯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

3. 氮氧化物测定(1)将空气样品通过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瓶,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2)将吸收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显色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氮氧化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颗粒物含量:实验地点的颗粒物含量为X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75 mg/m³)。

2. 二氧化硫含量:实验地点的二氧化硫含量为Y mg/m³,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0 mg/m³)。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空气的成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掌握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通过燃烧红磷或白磷,消耗瓶内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从而可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弹簧夹、导管、橡皮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红磷、白磷、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2. 夹紧弹簧夹,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将瓶内的空气分成五等份,并做好记号。

3.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或白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 观察燃烧现象,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5.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的体积,该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6.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五、实验现象1. 红磷或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氧气被消耗。

2. 冷却后,瓶中白烟慢慢消失,说明五氧化二磷粉末溶于水。

3. 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液面上升,说明氧气被消耗,瓶内压强降低。

六、实验分析及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到红磷或白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说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1/5。

2. 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2.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保持实验室卫生。

3. 重复实验,求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并了解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安全操作,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以呼吸、燃烧等日常现象为情境,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空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同时,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空气质量。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的教学中,本案例以空气这一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质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3.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树立。
4.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5.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科学课空气教案7篇

科学课空气教案7篇

科学课空气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课空气教案7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好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以促进学生的自律和秩序,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个性化需求,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课空气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1空气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和调查。例如,在探讨空气污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组调查身边的空气污染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空气污染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检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价空气污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本案例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空气的成分和作用;二是空气污染及其危害;三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掌握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理解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观察空气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观察空气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其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红磷3. 燃烧匙4. 集气瓶5. 澄清石灰水6. 胶头滴管7. 玻璃片8. 铁架台9. 酒精灯10. 烧杯11. 滤纸12. 铅笔13. 实验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观察空气的组成(1)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2)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2. 观察空气的性质(1)取一根红磷,用燃烧匙将其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将燃烧后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观察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变化。

(3)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入集气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 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火焰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发现火焰逐渐熄灭,说明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

(2)观察石灰水在空气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3)观察燃烧后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4)观察石灰水在集气瓶中的变化,发现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

五、实验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对燃烧有重要影响。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较低。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七、实验反思本次实验通过观察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使我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范的重要性。

空气教学实践活动教案(3篇)

空气教学实践活动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瓶装有空气的瓶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空气。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成分组成。

2. 教师讲解空气的特性: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3. 教师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呼吸、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等。

三、实验活动1. 实验一:证明空气的存在实验材料:两个集气瓶、蜡烛、水、玻璃片实验步骤:①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和空气。

② 将蜡烛点燃,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蜡烛是否继续燃烧。

③ 将蜡烛放入装有水的集气瓶中,观察蜡烛是否继续燃烧。

④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实验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实验材料:两个集气瓶、蜡烛、水、玻璃片实验步骤:①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满水和空气。

② 将蜡烛点燃,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

③ 将蜡烛放入装有水的集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的情况。

④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特性和应用。

2. 学生总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具有流动性和可压缩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特性和应用。

探究空气的实验报告

探究空气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空气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2. 掌握实验室常用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探究空气的组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集气瓶、玻璃片、试管、酒精灯、铁夹、导管、量筒、注射器等;2. 试剂: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无水硫酸铜、红磷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取氧气:将一根试管固定在铁夹上,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插入一根导管,另一端放入集气瓶。

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待氧气产生时,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收集氧气。

2. 氧气性质实验:将一小块红磷放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点燃红磷,观察现象。

3.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将澄清石灰水加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观察现象。

4. 氮气性质实验:将无水硫酸铜加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观察现象。

5. 稀有气体性质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集气瓶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分析1. 制取氧气: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大量气泡,集气瓶中充满氧气。

2. 氧气性质实验:点燃红磷后,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白色固体,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加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4. 氮气性质实验:加入无水硫酸铜后,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说明氮气具有还原性。

5. 稀有气体性质实验: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六、实验结论1.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2.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3.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4. 氮气具有还原性,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2.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污染环境;3.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空气的成分、性质和特征,掌握空气的组成、密度和氧气的性质,了解空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净化瓶、烧杯、导管等。

实验药品:木炭粉、食盐、蜡烛、金属镁丝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需将实验仪器和药品清洗干净,准备好所需药品。

2.取一个试管,用玻璃棒将一小堆木炭粉打成粉末状,将木炭粉倒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试管口朝下,把试管口用蜡烛加热,使倒放的木炭粉朝毛细管流动方向,形成一个密封的空气“罐”。

3.用导管从净化瓶中取出一些金属镁丝,将其点燃并迅速放入“罐”中,迅速加上实验管盖。

烧燃后的金属镁会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粉末,读者们可以看到“罐”内白色粉末如何不停地翻滚,直到消失为止。

4.取另一个试管,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再加适量的水,可观察到水的表面出现小气泡,表明食盐中含有一种气体。

5.取一个烧杯,预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加热的玻璃管对准烧杯中的水面,去掉玻璃管后,可观察到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四、实验原理1.空气中的成分:本实验通过金属镁的燃烧反应,可以了解到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空气中有多少氧气?可以通过密度测量知道。

其中,氧气密度较大,有近3/5的空气成分。

2.空气的化学性质:本实验中,金属镁丝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

这一反应是空气的化学性质,它揭示了空气是一种可燃物质,能够促使其他物质发生燃烧。

3.水的成分:本实验中,将食盐和水进行反应,可以产生一种气体。

这一气体就是氯气,氯气是一种酸性气体,可以用来检验其它气体或化合物中是否含有氯元素。

4.水蒸气的存在:本实验中,酒精灯加热烧杯,可以观察到水面上方出现小气泡。

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在加热的情况下,水蒸气会升华成为水状物质,因此出现了气泡。

五、实验效果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空气是什么,空气的成分、组成和密度等基本概念。

科学实验——探究空气教案

科学实验——探究空气教案

科学实验——探究空气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2.了解常见的气体分子构成及其性质;3.通过实验体验空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空气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并能通过实验体验空气的密度、压强和温度等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和应用容积比的概念及其公式,掌握气体中分子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空气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在图上标出一些城市,并询问学生道:“这些城市之间往返需要用到的是什么?”学生应能给出答案:“需要用到交通工具。

”再问道:“交通工具是怎么动的?需要什么东西呢?”学生应该能够回答出来:“需要用燃料和空气。

”接着老师介绍所要探讨的主题——空气,并让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探究空气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1)实验目的:探究空气密度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瓶子的体积不变时,塞子拔开后,由于空气的存在,瓶中充满气体,气体占据瓶内的体积。

由于空气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瓶子重量的变化与瓶内的气体质量有关。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计算瓶内空气的n值,从而计算出空气的密度。

(3)实验步骤:1.将一个带塞子的瓶子秤重,记下其质量并记录初始温度和压强值;2.取下瓶塞并用草纸或干燥棉花将瓶口完全密封;3.将瓶子倒立,放入水中,直至水面平齐于瓶口,使瓶内充满水;4.将瓶子竖过来,用力将瓶塞拔出并立即迅速浸入水中,以使气体在压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尽快达到水温;5.待气泡完全停止后,记录当前的温度、压强和重量。

(4)考点分析1.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计算实验结果,用气体状态方程PV=nRT计算出空气的n值,从而得到空气的密度。

2.空气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容积比的概念、气体中分子的运动方向和摆动方向等概念均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3.因特殊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处理比较麻烦,此实验可以使用多组实验数据并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变化。

空气的实验报告

空气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2. 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本实验通过收集空气样品,分析其成分,了解各成分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空气采样器2. 集气瓶3. 气球4. 火柴5. 澄清石灰水6. 酒精灯7. 滴管8. 试管9. 玻璃片10. 铁架台11. 烧杯12. 烧瓶13. 滤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气密性。

2. 使用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将样品收集于集气瓶中。

3. 将气球充满空气,用酒精灯点燃气球,观察火焰的颜色。

4. 将澄清石灰水加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5. 将空气样品通过滴管滴入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6. 将玻璃片放置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7. 将空气样品通过滤纸过滤,观察滤纸上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颜色:用酒精灯点燃气球时,火焰呈现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 澄清石灰水:加入澄清石灰水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 试管内气体:将空气样品滴入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说明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

4. 玻璃片:加热玻璃片后,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5. 滤纸:将空气样品通过滤纸过滤,观察到滤纸上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较少。

六、实验结论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

4. 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5. 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较少,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爆炸。

2. 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探究性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探究性活动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和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等。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空气中的氧气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3.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如支持燃烧等,引发学生对空气成分的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激发学生对空气成分和污染问题的关注。
3.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空气教案——领略空气之美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空气教案——领略空气之美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空气教案——领略空气之美。

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是围绕空气的组、结构和污染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让他们明确自己对空气的责任。

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所带来的美好和变化。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定义、结构、成分等基本概念2.让学生知道空气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分析能力4.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的责任教学步骤1.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概念和重要性,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让学生完成一个有关空气的知识问卷,以确定他们对空气的了解程度。

教师要讲解有关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变化。

2.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变化,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实验操作:实验一:以蜂蜜为基础的空气测量材料:蜂蜜、餐具刀、竹签、小碗、长木棒操作步骤:(1) 将一小碗装满蜂蜜,然后用竹签将一小部分蜂蜜取出,盖上盖子。

(2) 用餐具刀将另一小部分蜂蜜切成小片,将其放入另一个小碗中。

(3) 用长木棒搅拌两个小碗中的蜂蜜,并观察蜂蜜的变化。

实验原理:蜂蜜中的糖在空气中被氧化,产生CO2和水。

因此,蜂蜜会变成泡沫状并发出气泡。

实验二:使用烧杯分析空气成分材料:烧杯、烧杯架、蜡烛、打火机、草莓操作步骤:(1) 将烧杯装满水,将其放在烧杯架上。

(2)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并将其放在烧杯下方,等待几秒钟。

(3) 在等待蜡烛燃尽后,将一个草莓放入水中,观察其变化。

实验原理:燃烧的蜡烛会产生CO2和水蒸气,因此,将草莓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CO2溶解在水中而产生的气泡。

3.结果分析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他们应该清楚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变化,并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的不良影响。

4.章节评估为了测试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学习结果,可以进行以下几项评估:1)期末考试2)空气污染问题的讨论与课堂辩论3)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结论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空气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探究空气实验报告

探究空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特性;2. 探究空气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空气的性质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集气瓶;3. 澄清石灰水;4. 玻璃片;5. 火柴;6. 干燥的玻璃片;7. 吸管;8. 水槽;9. 饮料管;10. 酒精灯;11. 火柴;12. 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收集空气样品:取两个干燥的集气瓶,分别盖上玻璃片,正放在实验桌上。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空气样品。

2. 观察空气颜色:观察空气样品的颜色,发现空气无色。

3. 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发现空气样品中无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4. 检测氧气含量:用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发现空气样品中的小木条能正常燃烧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

5. 检测水蒸气含量: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分别放在空气中,对着其中一块吹气。

观察现象,发现吹气的一块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玻璃片上无明显现象,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

6.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性质:将收集到的呼出气体样品与空气样品进行对比,发现呼出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较低,水蒸气含量较高。

7. 探究空气的压缩性:将两个相同的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

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然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恢复原位。

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是否恢复原位。

五、实验现象1. 空气无色;2.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3. 小木条能正常燃烧;4. 吹气的一块玻璃片上出现水雾;5. 呼出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较低,水蒸气含量较高;6. 活塞向下压时,位置发生变化,松手后活塞恢复原位;7. 活塞向上拉时,位置发生变化,松手后活塞恢复原位。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

探索空气的奥秘——化学教学实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组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2.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及作用3. 探究空气组成的方法4. 空气污染及防治5. 空气成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各种气体的含量及作用、探究空气组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空气组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空气组成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气球、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教学课件和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新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空气的组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空气中的气体成分。

3. 讲解空气的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和作用。

4. 空气成分的应用: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供给、二氧化碳灭火等。

5. 空气污染及防治: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空气成分的含量及作用表格。

2. 举例说明空气成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提出防治措施。

八、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

2. 调查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空气成分的其他测定方法。

实验教学的课例研究(空气 )

实验教学的课例研究(空气 )

基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课例研究--------空气(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223一、研究背景新课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即要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面一章内容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等知识。

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章内容是学生真正认识化学的开端,是学生真正走向实验探究的重要过程。

而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通过实验来验证空气中的成分(二氧化碳的检验,水蒸气的检验,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的成分有所了解,但不是很全面。

学生都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对空气中还有氮气而且氮气的成分比氧气更多就不怎么了解了。

对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了解应该也就有一点而已。

学生对空气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应该了解的不全面的。

学生对化学仪器的认识不是很多,对化学实验的向往度很高,更渴望能通过化学实验来探求新知识。

三、课堂基本情况(课堂简录)课堂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及误差分析。

引入:请同学们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你身边的空气。

你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吗?(引出课题)学生感受(……)设疑:请大家动动脑筋,你能通过实验或实例来证明你身边确实有空气的存在吗?学生:(……)叙述:(过渡)其实大家动动脑筋,还有很多小实验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比如,我这有一个集气瓶(展示集气瓶),我说它是空的,对不对?学生:(……)老师:正因为空气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们察觉,所以尽管它客观存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空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

空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性质探究二、实验目的:1.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2. 研究空气对燃烧的影响;3. 分析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气体;2. 燃烧是氧化反应,需要氧气;3. 某些化学反应需要空气中的特定成分参与。

四、实验用品:1. 实验室常用药品: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2. 实验仪器: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火柴、烧杯、试管、滴管、气体收集装置等。

五、实验步骤:1. 空气成分的探究:(1)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分别装入集气瓶中;(2)用酒精灯点燃火柴,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将火柴分别伸入不同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1)在集气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氧气;(2)将火柴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燃烧程度;(3)重复步骤(1)和(2),在集气瓶中装入其他气体;(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1)取一定量的固体试剂A,放入试管中;(2)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空气;(3)观察固体试剂A的变化;(4)重复步骤(1)和(2),将固体试剂A分别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接触;(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火焰颜色更亮;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火焰颜色变暗;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的组成成分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2. 空气对燃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氧气能使火柴燃烧更旺;氮气能使火柴燃烧减弱;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对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影响。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对燃烧的影响:氧气能促进燃烧,氮气抑制燃烧。

3. 空气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固体试剂A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在其他气体中未发生明显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

,各组派代表回答。
,解决学生的疑难;
,增进学生间友谊和凝聚力。
,明确:①上述实验中,红磷燃烧时与广口瓶内空气中
,生成了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上述实验中的大量白烟就是生成的五氧
,该固体沉降后溶解于水中。因此白烟最终消失。②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
(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拉瓦锡及其他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情况)
,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学们设计一
,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
,迅速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产生好奇感。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
(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存在的检验)
?
?④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什么?它有何性质?
由于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
,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瓶中。而且广口瓶内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中的水就有多
,从烧杯中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广口瓶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不能支持燃烧。
通过以上探究已经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
想办法把氧气拿出来,直接测氧气的体积;
,再想办法把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看瓶子变瘪了多少;
35页图2-3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它来
?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并将广口瓶的空余部分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
(……)
(请一位同学说说空气的成
P34图2-1图2-2做相应的实验。(学生参与)
P35图2-3
(完成P35活动中的填空)
,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学生思考后,有部分学生答
烧杯、红磷、水、火柴。……

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更
)
,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①怎么
? ②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③空气由什么物
? ④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
?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
,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
,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煤等燃
,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
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并解释实验原理。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并报告讨论结果。
,放出大量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
空气(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
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及误差分析。
(……)
(过渡)其实大家动动脑筋,还有很多小实验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比如,我这
,我说它是空的,对不对?
,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冷却
,那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要保证能够将瓶内氧气耗尽;
,不能漏气;要注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
,你认为还有何不足?红磷可否用木炭等
?
,存在较大误差。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课堂小结:
;
1/5体积的氧气,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过程的再设计(设计新教案)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
,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
,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演示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500 mL量筒、100 mL量筒、10 mL量筒、
(如尘埃)等多种物质。
?
;验证空气中有氧气的实验(向
;验证空气中有水(利用无水硫酸铜做对比试验,一组
。此项活动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由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验证空气中有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把以往先进行学生吹气先说明二氧化碳可以是澄
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中,在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
,锻炼学生
,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刚开始学生有点难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探究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水蒸气实验中,探究实验比较单调,空气通入石灰水使石
在学生重点讨论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环节中,基本停留在本节课所探讨的
学生的参与率还是少了点,气氛虽然还好,可能效果上不是很理想。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定。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实验可以得
通过实验造成的误差分析,使学生懂得要想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和结论光靠实验是不够
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能力,也
(强调体积分数)。
:
78%
21%(大约是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0.94%
0.03%
0.03%。
.以深呼吸引入课题——空气,实现了既简单又高效教学原则,很好的使学生来到了
以学生对空气的了解和提出关于空气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风暴,使学生真正的融入
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
,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
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
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