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1(新版)鲁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鲁教版)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知识解读】1.化学变化的实质(1)从宏观角度来看: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3.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参加”两字,是指实际参与了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后剩余的和反应前已有的物质的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既包括反应物,也包括生成物。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各物质”不仅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固体、液体、也包括气体。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实际上,化学反应前后“体积并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者是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运用时不能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4)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5)在化学变化中,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完全反应。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知识解读】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①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内容:(1)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之间用“=”相连,读作“生成”;反应条件写在“=”上方,如果是常温常压下,不加以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不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之间用“+”相连,读作“和”。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称量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
铁+硫酸铜→铜 +硫酸亚铁
M1 = M2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第五页,共十六页。
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到这样(zhèyàng)的结论
无数实验证明: 反应物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guīlǜ)叫做质量守恒 定律。
复习(fùxí)旧知: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 (yuánzǐ),原子(yuánzǐ)重新结合构成新的分子。 1.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zhǒnglèi)和数目有没有发生 变 2.化每种?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3.原子的总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例1:根据质量守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24克镁与16克氧 气恰好完全反应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则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为__4_0_克 13
例2:推断出一些(yīxiē)物质的 已 组知成蜡烛的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由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 验事实,判断石蜡中一定(yīdìng)含有哪些元素?
答案(dá àn):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物中有C、 H、O三种元素,说明反应物中也应含有这三种元素。反应物是石蜡和 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石蜡中肯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参 加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不 变
原子(yuánzǐ) 种类 原子(yuánzǐ)
物质(wùzhì)的总质
原数子目质量
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
8
第八页,共十六页。
思考: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案鲁教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教学背景与定位在前面四个单元中,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们已经能够用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定性的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这为本节课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理解、解释化学变化中物质总质量不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教学资源和设备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1):天平、锥形瓶(装配好气球)、镊子、酒精灯、滤纸、白磷、火柴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2):天平、小烧杯、小试管、镊子、小铁钉、硫酸铜溶液学生实验仪器(分组实验3):天平饮料瓶、小试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教师演示实验仪器:锥形瓶(装配好气球)、小烧杯、小试管2、饮料瓶、药匙、镊子、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滤纸、白磷、小铁钉、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定量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四、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型和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方式:实验探究、交流合作教学预设: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品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反思—巩固运用—课堂小结五、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第一环节: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化学的起源(1661年波义耳的《怀疑派哲学家》出版),告诉学生,从那个时候起,实验和观察一直都是我们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已经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并不知道,但这一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基础,这一守恒思想一直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
本节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改变的,并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得出质量不变的本质原因,为后面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打下基础,也为高中阶段其他守恒思想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习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习准备师:完成本课所需的仪器药品准备;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展示和点评或核对答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火柴燃烧,蜡烛,酒精燃烧的图片。
问题:这些物质燃烧后留下什么?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讲述:没有,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生成新物质,那么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要对化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
板书:§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情景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呢?我们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课本P100活动天地5-1插图。
问题1:图中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赞成谁的? 你有别的猜想吗?情景2:课本P101上小丽同学所画的3个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微粒示意图问题组2:你认为那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过渡:同学们,通过以上情景组的学习,可能你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讲述:课本P101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前两个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当然也可选择其他你们熟悉的反应,但限于仪器药品原因,感兴趣的学习小组课后可进实验室完成.)在此,老师也选择了一个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这一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实验过程,然后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按要求完成导学案上探究任务一的内容.演示:用白磷燃烧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演示完以后立即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要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验记录点评:学生分组点评展示结果教师点拨总结:根据学生的点评结果,教师点拨升华,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过程
2、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正确理解。
3、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难点:
1、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2、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应用。
教师巡视,对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以及出现的实验误差及时指导。(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拍摄)
[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和实验仪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测量数据及注意事项
(备用方案: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限,无从下手,可给学生观看相应实验的微视频,进行引导帮助。)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不同情况,做出预估,启用不同备案,尽量避免教学环节凌驾于先验证理论推断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用化学实验探究来验证!
如何验证推测?
现在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有哪些问题必须思考呢?
①选择一个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②怎样测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③需要哪些仪器、药品等。
教师为学生介绍安全的化学反应以供选择,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以及必要的实验原理,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利用原子模型的组装拆卸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体会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变,进而推测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
分子原子可拆卸组装的球棍模型
设计意图: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探究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整体建构;学生通过实物模型的亲自动手演示,将微观概念具象化,更直观、形象,增强知识的认同感;通过纯理论推导化学反应中守恒的质量,锻炼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避免漫无目的的肆意猜测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式,无法对后续实验探究中出现的实验误差做出正确的分析,归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 鲁教版-第一节 化学
C. 含C单质和H2O D. 不能在O2中燃烧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 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 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多识一点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
l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 闭容器里煅烧,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发现固体物 质的质量增加了。
1.你同意下图两位同学中哪一位的观点?
过氧化氢分解了, 分子变了,质量当 然也就变了!
质量怎么会变呢?在化学反应 中,分子虽然变了,但是原子没 有改变,质量应该不变吧?
2.小丽同学用如下3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 和氧气的反应。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思考:
1.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 量是否相等?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得煤灰,说明煤 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参 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大。
(1)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煤燃烧也不例外。生成的CO2跑到空气中去了,剩 下的主要是不能燃烧的杂质,因此煤灰的质量要比
(3)怎样使反应发生?
(4)反应在哪里发生?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什 么环境中进行?
(5)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实验探究 5-1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作业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案(新版)》鲁教版,主要讲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和涵义。
3.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理石、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镊子、气球、烧杯、小试管、托盘天平(电子秤)、锥形瓶等。
【授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应用→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托盘天平(带砝码)、蜡烛、试剂瓶、火柴、塞子。
2.学生用具:(1)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塞子)、玻璃棒、气球、玻璃片、石棉网、坩埚钳、火柴;(2)白磷(火柴头大小)、硫酸铜溶液、铁钉、蜡烛、镁带、细沙、砂纸。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P2O5;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表示为:Fe +CuSO 4→Cu+FeSO 4。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讨论][回答]学生甲: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学生丙: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教师]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全套ppt课件
第五章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情景引入】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 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他的助手 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 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有多重吗?”福尔摩 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 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 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的重量 了么!”
3.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的化学式下,一定 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的系数,已知量和 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 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练习: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 (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 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100
CaO+CO2↑ 56
x
10t
100 x =
56 10t
解得x = 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t。
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1.化学反应方程式中不管是反应物还是生成 物,代入的都是纯物质的质量。如果遇到不纯 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物质 的质量。 2.不纯物质和纯物质质量间的换算
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写明条件 即可:
2C2H2+5O2
4CO2+2H2O
观察法: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
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
Fe+H2O 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案.docx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1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
教具: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等。
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石灰石、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转变成其他物质,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二)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1、让学生写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2. 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三)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课件
密闭
;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
置于
装置中进行。
解析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稀盐酸与 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从装置中逸出,因此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右 偏转。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
3.(2023山东淄博中考)现有8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生成22 g C和1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C) A.4∶11
B.1∶2
C.1∶4 D.11∶9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 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2 g+ 18 g-8 g=32 g,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8 g∶32 g=1∶ 4。
13.(2024山东济南槐荫期中,10,★☆☆)小明欲以碳酸钙与稀 盐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设计的实验 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C
A.图中的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混合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反应后,天平左盘中减少的质量等于逸散到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的质量 C.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8.(学科素养·科学思维)(2023山东潍坊中考改编)某化学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分子数目、质量随时间变化情 况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Z一定属于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3∶14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解析 由题图1可知,0~t1s时间段,X和Y分子数目减少,说 明X、Y是反应物,Z分子数目增加,说明Z是生成物,该反应符 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Z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 一定是化合物;由题图2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72 g-44 g =28 g,生成Z的质量为34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X的质量为34 g-28 g=6 g,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6 g∶28 g=3∶14;由题图1可知,3n个X分子与n个Y分子反应生 成2n个Z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第一节 化学反应(huàxué fǎnyìng)中的质量守恒
课堂(kètáng)反馈
知识点1 质量(zhìliàng)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下列实验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_C___。
图22-1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两个“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宏观 五个 “不变” 微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总_质_量____不变
(zhìliàng)
元素的_种__类_____不变
(zhǒnglèi)
原子的_种__类_____不变
(zhǒnglèi)
原子的__数_目_____不变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探究(tànjiū)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情景展示] 小丽同学用如下三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ɡuò yǎnɡ huà qīnɡ)分解生成水和氧 气的反应。
[问题探究(tànjiū)] 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通过思考,你能不能说一说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是守恒的?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第一节 化学反应(huàxué fǎnyìng)中的质量守恒
【方法点拨】 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时,一要注意所选物质 要能发生化学变化;二要注意是否有空气中的物质参与反应或是否 有产物逸散到空气中去,如果有此情况(qíngkuàng),则必须在密闭容器 内进行。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C )
2.【教材情境素材改编】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B)
知识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3.【22 版课标情境素材改编】(重庆中考)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新型催化
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该反应经历了原子重新组合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
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
A.a=5
B.甲和乙为反应物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2.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
D.16∶11
7.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B.100 g 冰融化得到 100 g 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31 g 红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71 g 五氧化二磷,消耗 40 g 空气
D.镁条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1.宏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 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 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 量不会改变。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同步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3.非智力因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思想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2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第2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学号班级姓名1. 在化学反应A+2B===3C+D中,6 g A与8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 g D,则同时生成的C的质量为( B )A.5 g B.7 gC.15 g D.无法确定2.实验室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将3.0 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无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3.a g硫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B )A.一定是(a+b)g B.小于等于(a+b)gC.大于(a+b)g D.一定不足(a+b)g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D )A.氮元素和氧元素 B.氢元素和氧元素C.氮元素和碳元素 D.氮元素和氢元素5.将A、B、C三种物质各10 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为16 g。
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 B )A.5∶1 B.5∶2 C.5∶3 D.4∶16.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丙一定为催化剂D.b=127. 将某物质加热,完全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是( C )A.N、H B.N、H、CC.N、H、O、C D.N、O、H8.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A.CO2 B.Cl2C.O2 D.N29.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C和2 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B )A.8 g B.18 g C.28 g D.30 g10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1(新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够微观的角度理解守恒的原因;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旧知回顾】
下图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其微观过程可解析为:________个水分子分解为______个氢气分子和_______个氧气分子。
【新知学习】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
【你的猜想】
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下面方案中选择一个,并观察记录现象。
【交流共享】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讨论】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为什么是守恒的?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自我检测】
1.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2.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A、X2Y3
B、XY3
C、X2Y6
D、X2Y4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4.在反应A+B=C+D中,已知3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2g C,则有____g D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