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病6
第三章 多基因遗传病
四、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遗传度、群体发病率与发病风险的关系
将遗传度、群体发病率、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的关系 制成图,可以看出,当群体发病率为1/100~1/1000时, 遗传度如果是70%~80%,则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近于群 体发病率的平方根,可以用公式f=√p 求得。f代表患者 一级亲属的发病率,p代表一般群体发病率。例如唇裂在 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7% ,其遗传度为76% ,患者一 级亲属的发病率(f)=√0.17%≈4%。如果遗传度高于或低 于此范围,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也高于或低于群体发病 率的平方根。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的群体发病率约为6%, 遗传度为62%,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从图中可看出为 16% ,如果按公式f=√p,√0.06=24.5%,这时该公式 就不再适用。
多基因遗传性状又称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变异在群体中的 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没有质的差异,只有量的不同。 这种变异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分布曲线只有一个峰,代表群 体平均值。 人的身高属于数量性状, 在群体测量时,可以看到由矮 到高逐渐过渡,很高很矮者居 少数,大部分个体接近平均值。 质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一 对等位基因,数量性状的遗传 基础是多对等位基因。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
本节介绍
人的身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状,把一个群体中的个体按 个头高矮排列起来,会得到图中所示的结果。类似身高的这类 多基因性状的变异、遗传机制及遗传特点等都具有不同于单基 因性状遗传的特征。掌握了这些特征,才能了解多基因遗传。
人类有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单一基因作用的结果, 而是由不同座位的多对基因共同决定,因而呈现数量变化的 特征,其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或称为数量性状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摘要: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种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同时又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等。
.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易患性变异与群体发病率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低,目前无法测量,一般只能根据家庭成员中的发病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同时,对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率做了概述,对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进行了估计。
1 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
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是属于数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
孟德尔式遗传即单基因遗传性状是属于质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2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家族聚集现象①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
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②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重点内容提示:一、微效基因与多基因遗传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决定于一对主基因,而是受多对基因的影响,每对基因彼此之间没有显隐性的区别,呈共显性,每对基因对多基因性状形成的效应是微小的,称为微效基因。
许多微效基因的共同作用产生加性效应,表现出来的性状即多基因性状。
此外这些性状还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
微效基因的效应往往是累加的。
人类的血压、身高、肤色等性状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状。
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1.质量性状: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异显著,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且个体间差异显著,这类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这种性状称为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其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差异,这种变异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这种形状称为数量性状。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1.两个极端变异的个体婚配,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但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变异范围。
2.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婚配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间类型,但变异范围广泛,有时会出现一些极端变异的个体,除环境因素外,还有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作用。
3.在一个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但是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这些变异的产生中多基因的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四、阈值学说1.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作用微小但有加性效应的致病基因是个体患病的遗传基础。
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2.易患性:易患性是人类患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大小,即是否容易患某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易患性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
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
3.阈值:群体中大多数个体的易患性都接近平均值,患病风险很大和患病风险很小的个体数量都很少。
遗传名词解释[试题]
医学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分子结构上发生的碱基对的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3、外显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基因型(Aa)个体表现出相应表型的百分比。
4、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现象。
5、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个体的发病风险。
如果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个限度,这个个体就将患病。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
】6、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
【又称遗传度,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
】7、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核型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其是否与正常核型完全一致。
8、嵌合体:指体内同时存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
9、分子病:是由遗传性基因突变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的量异常直接引起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10、遗传性酶病:也称先天性代谢缺陷,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酶蛋白质分子结构或数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1、癌基因:是一类影响正常细胞生长和发育的基因。
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
12、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的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13、基因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检测体内DNA或RNA结构或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14、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
是胎儿出生前诊断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的一种手段。
15、基因治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或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目的。
第一章绪论1、遗传病的特点及分类※特点:1.传播方式(垂直传递)2.数量分布:患者在亲祖孙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比例出现的3.先天性: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获得性的:孕妇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导致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Huntington舞蹈病发病于25岁-- 45岁)4.家族性遗传因素—如:多指、并指等;环境因素—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5.传染性※分类:单基因病(AD、AR、XD、XR、Y)、多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2、填空:1.生物体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2.生物体子代和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3.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叫遗传学4.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一门科学叫优生学3、选择题:1.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A.细胞遗传学B.体细胞遗传学C. 细胞病理学D.细胞形态学E.细胞生理学2.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A. 人类细胞遗传学B.人类生化遗传学C. 医学分子生物学D. 医学分子遗传学E.医学生物化学3.正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环境保护B.携带者检出C.遗传咨询D.遗传病群体普查E.人工授精4.负优生学的主要措施包括:A.人工授精B.胚胎移植C.适龄生育D.遗传工程E.建立精子库选择题:3.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短指症、白化病)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苯丙酮尿症)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唇裂)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E.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传染病等)4.有些遗传病不是先天性疾病,这是因____A该遗传病的发病年龄没到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5.有些遗传病没有家族聚集现象,这是因为____A该遗传病是染色体病B 该遗传病是体细胞遗传病C 该遗传病是线粒体病D 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6.有些遗传病家系看不到垂直遗传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
6.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A.冠心病B.唇裂C.先天性心脏病D.糖尿病E.并指症2. 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的错误说法是______。
A.遗传基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多为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作用C.微效基因是共显性的D.环境因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E.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3.多基因病的遗传学病因是______。
A.染色体结构改变B.染色体数目异常C.一对等位基因突变D.易患性基因的积累作用E.体细胞DNA突变4.在多基因遗传中起作用的基因是______。
A.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C.外源基因D.微效基因E.mtDNA基因5.累加效应是由多个______的作用而形成。
A.显性基因B.共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显、隐性基因E.mtDNA基因6.多基因遗传与单基因遗传的共同特征是______。
A.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明确B.基因的作用可累加C.基因呈孟德尔方式传递D.基因是共显性的E.不同个体之间有本质的区别7.如果某种遗传性状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只有一个峰,这种性状称______。
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数量性状D.质量性状E.单基因性状8.有两个唇腭裂患者家系,其中A家系有三个患者,B家系有两个患者,这两个家系的再发风险是。
A.A家系大于B家系B.B家系大于A家系C.A家系等于B家系D.等于群体发病率E.以上都不对9.某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1%,遗传度为80%,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为。
A.1%B.2%C.1/4D.1/10E.1/410._______是多基因病。
A.肾结石B.蚕豆病C.Down综合征D.Marfan综合征E.Turner综合征11.唇裂属于_______。
A.多基因遗传病B.单基因遗传病C.质量性状遗传D.染色体病E.线粒体遗传病12.微效基因所不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
A.共显性B.作用微小C.有累加作用D.是显性基因E.2对或2对以上共同作用13.下列______为数量性状特征。
医学遗传学-多基因遗传病-群体
11
多基因遗传--数量性状
① 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性状之间没有清楚的分界线; ③有过度的中间类型。
性状分布是连续的
2019/11/1
12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在人群中的变异分布
人身高变异分布
苯丙酮尿症:不同 基因型苯丙氨酸 羟化酶的基因活 性变异分布.
2019/11/1
患者
正常
13
数量性状的遗传:
二级亲属(Second degree relatives) ----祖/外父母、叔姑/舅姨、半同胞、侄/甥、
孙/外孙子女 三级亲属(third degree relatives)
----曾/外曾祖父母、曾/外曾孙子女、一级 表亲
2019/11/1
37
一级亲属 1/2
Aa Aa
P1
P2
Aa Aa
按分离定律,一对等位 基因每传递一代,子代 可得到其中一个基因的 概率为1/2。
所以亲子之间的亲属系 数为1/2。
同胞之间的亲属系数也 为1/2。
2019/11/1
38
二级亲属 1/4
Aa P1 Aa
Aa P2
Aa
Ⅲ1从Ⅰ1获得a的概率: 1/2×1/2=1/4
Ⅱ3从Ⅰ1获得a的概率:1/2 Ⅲ1与Ⅱ3从Ⅰ1同得a的概
19
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① 两个极端个体子一代都是中间类型,但是受 环境因素影响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异。
② 中间类型个体(子一代)婚配后代大都是中 间类型但其变异比第一代更广泛,有时会出 现极端类型的个体。
③ 在一个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 但是大多接近中间类型,极端个体很少。
2019/11/1
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率与亲属系数成 反比,与回归系数成正比。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及多基因病
2021/4/8
3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数量性状
• 数量性状:属于多基因性状,受控于二对以 上基因,相对性状之间变异是连续的,差异 不显著。
• 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可以正态分布曲线 表示。如:人的身高、体重、肤色、血压和 智力都是多基因性状 。
• 人身高由矮到高是逐渐过渡,很矮和很高 的两种极端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身高 接近平均值,这种变异的曲线呈正态分布 (图)。
2021/4/8
8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个体杂交后,子1代都是中间 型,具有一定变异范围,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两个中间类型子1代杂交后,子2代中大部分仍是中间 类型,但是,其变异范围比子1代的更为广泛,有时会 出现极端变异的个体。除去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遗传基 础则起了重要作用;
2021/4/8
20
二、遗传度
• 遗传度(或遗传率)是指在多基 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 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 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 度。
• 遗传度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
2021/4/8
21
• 一种遗传病如果完全由遗传基础决定, 其遗传率就是100%,当然这种情况很少见。 在多基因病中,遗传率可高达70%-80%,这 表明其遗传基础起着重要作用,而环境因素 的影响较小;遗传率为30%~40%或更低, 表明环境因素在决定发病上更为重要,遗传 因素的作用不显著。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与 多基因遗传病
2021/4/8
1
导入
• 一对夫妇,丈夫180cm,妻子165cm,他 们可爱的女儿比同龄孩子矮,女儿问:“身 高是遗传的吗?我怎么这么矮呢?“你能告 诉她答案吗?
遗传学-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1.5h
第六章
露脑畸形
多基因病遗传病
唇腭裂伴 手畸形
脑膜膨出
在人类有些先天畸形和疾病,具有家族倾 向,如果进行系谱分析,又不符合孟德尔 遗传方式,其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约为 1 ~10%,大大低于单基因病中1/2或1/4。 研究表明这类遗传受多对基因控制,称为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的基础是一种性状受多对基因 控制,与单基因遗传不同,这些基因之间 没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而是共显性。
2)发病率有种族差异(见教材p60表6-3)。 3)近亲结婚时,子女的发病风险也增高,但不及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显著。 4) 同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相同;如患者的父母、同胞和 子女均为一级亲属,其发病风险相同。 5)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 (如p60表-4和图6-7)。
第三节 多基因病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 度=100%)
遗传度为70%~80%时,表明遗传因素起主要作 用,遗传度为30%~40%时,表明环境因素起主要 作用。
遗传率的表示符号是H或h2(计算部分略)
三、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1)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亲属的发病率高于群体发 病率,但同胞发病率远低于单基因发病率。
3、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 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型,极端个体较少。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P
AABBCC
A’A’B’B’C’C’
F1
AA’BB’CC’ 中等身高
F2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ABBCC
A’BC AA’BBCC
AB’C AABB’CC
ABC’
A’B’C
多基因遗传病(现代遗传学与疾病)ppt课件
中等身高
AA’BB’CC’
总计
0’
1’
2’3’Leabharlann 4’5’6’
1
6
15
20
15
6
1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①两个纯种的个体杂交后,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但 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异,这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 ②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 也是中间类型,但是,子2代的变异范围要比子1 代更为广泛, 有时,会出现一些接近极端变异的个 体。除去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基因的分离和自由 组合对变异的产生,也有一定效应。 ③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但 是,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的个体 很少。在这些变异的产生上,多基因的遗传基础 和环境因素都起作用。
日本唇裂±腭裂是 0.0017,美国则是0.001。
(4)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 同。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一些常见的畸形或疾病,它们的发病率大多超过0.1% ,这些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常表现有家族倾向 。但是,并不象单基因遗传病那样,同胞的发病率较高 (1/2或1/4等)。而是远比这个发病率低,大约只有l~ 10%。过去临床医生常常说这些病的发病有遗传因素或 某种素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这些病就是多基因 遗传病。由于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这类疾病中往 往起着重要作用,故又称多因子遗传病。人类的高血压 、糖尿病、冠状动脉病、精神分裂症、哮喘以及某些先 天畸形(唇裂、腭裂、脊柱裂)等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病目前巳知的虽仅有100余种,但是,每一种病 的发病率却很高,例如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8% ,哮喘的发病率为4%,冠心病的发病率为2.5%。所以 总的估计15~20%的人受多基因病所累。
医学遗传学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which result from an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genes and ofte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3
整理ppt
复杂性(状)疾病(complex disease):
在单倍型块中选取标志性位点(tagSNP)
44
整理ppt
基本概念
allele, allele frequency, genotype, phenotype genetic makers recombination linkag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D’, linkage map haplotype
STR:微卫星标记,如(XX)n, (XXX)n, (XXXX)n;其中最常用的为(CA)n。
34
整理ppt
RECOMBINATION
The formation of new combination of linked genes by crossing over (breakage and rejoining) between their loci.
一侧唇裂患者 +腭裂
同胞再发风险4.21%
整理ppt
两侧唇裂患者 +腭裂
同胞再发风险 5.74%
25
整理ppt
3.性别与发病风险
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存在两性 差异时,表明不同性别的发病阈值是不同 的。群体发病率较低即阈值较高那个性 别的个体患病,则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 较高。
26
整理ppt
域值
27
48
整理ppt
多基因病—多基因遗传病
病例-2
二、遗传因素
与遗传有关的依据:
• 家族史:25%-50% • 近亲结婚 • 遗传度:75% • 同卵双生:45-96% ,异卵双生:3%
病例-2
糖尿病的候选基因
病例-2
核基因
• 胰岛素基因 定位于11p15,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组成,目前发
现5个位点的突变与糖尿病发生有关。 • 胰岛素受体基因
• DRD2定位于11q22.1-22.3,141位C缺失可能与 SP相关;
• DRD3定位于3q13.3,在端脑、边缘系统等表达, 与感情与思维相关;
• DRD4定位于11p15.5,51位C→T可能与SP发生相 关。
5-HTRA2
病例-1
• 13q14,基因产物为G蛋白藕联受体 • 分布于带状核、嗅结体、新皮质等 •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些抗精神分裂症新药,均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一、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易感性(susceptibility) 易患性(liability)
变异数
60
50
阈值(threshold)
40
30
20
平均值
10
低
高
易患性
μ
σ
68.28 % 95.46 % 99.74 %
图7-6 μ和σ关系图解 (P81)
易 患 性 的 平 均 值 和 阈 值 距 离 与 患 病 率 关 系
• 单胺氧化酶基因(monoamine oxidase,MAO, Xp21.3)
病例-1
三、环境因素
病例-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病例-2
一、临床表现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IM) 也称为I型糖尿病或青少年型糖尿病,常在
G-6-PD_蚕豆病_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蚕豆病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
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这种病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约占90%以上。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
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
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二天内死亡。
所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疾病预防专家说只要不连续或一次进食大量的蚕豆就可以避免得蚕豆病。
但是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临床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
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日常禁忌1.禁止食用的食品珍珠末,金银花,腊梅花,保婴丹,川莲,牛黄,熊胆切记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2.禁止使用的日用品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曼秀雷敦薄荷膏,无比膏,平安膏,跌打酒有牛黄,蓝汞水,紫药水(龙胆紫),庄生之Cooling bath冲凉液(有金银花成份),白花油,万金油或红花油等(均含有水杨酸),有些杀虫剂的喷雾则肯定可以使血液溶解!3.禁用药物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4.慎用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 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itC(维C银翘片, 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5.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0~3岁次/半年,≥4岁次/年.6. 一旦患病,最好上医院看病,并向医生说明患有蚕豆病.7. 锻炼好身体,增强免疫力.平时多给BB喝水,多晒温和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条件的话带他去爱婴坊等地方游泳也不错.8.您要买日常用品有成分介绍的也注意一下其成分,有以上禁忌的就不要用了. 服药禁忌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多基因遗传病思维导图
遗传基础决定
易感性
遗传基础+环境
易患性
易患性最低限度
阈值
Falconer公式 Falconer公式
遗传率(h²)
家族聚集
种族差异 近亲婚配
遗传特点
环境 患者亲属级别
Edward公式 及使用条件
遗传率和群 体发病率
家庭中已患病人数
再发风险的评估
病情严重程度
性别差异(反比)
多基因遗传病
群体(随机交配)变异更广 泛,平均值附近。几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现状
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 支气管哮喘 精神分裂症
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第七章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
质量性状
单基因、不连续分布
数量性状
多基因、正态分布
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影响
共显性
假说
微效基因=加性基因、累加效应。
微效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加性效应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性状 两纯合极端→F1中间类型→环境因素
特点
F2变异范围广泛,环境因素+基因重组
高中教材中人类的疾病归纳
高中教材中人类的疾病归纳1.营养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指机体营养不足、缺乏或过剩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1)低血糖早期:①病因:血糖含量降低(50~60 mg/dL)而得不到补充。
②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
③治疗: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低血糖晚期:①病因: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
②症状:出现惊厥和昏迷等。
③治疗: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2)脂肪肝、肝硬化①病因: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
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
②防治: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3)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①病因: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
抗VD佝偻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X -显性遗传)。
②防治:对于第一种病因导致的,可通过补充Ca配合VD进行治疗,进行日光浴。
(4)组织水肿病因:比较复杂,如过敏反应可产生组织水肿、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组织水肿等。
(5)肥胖①病因: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储存在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肥胖;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失调等也是引起的肥胖的原因。
②防治:第一种原因导致的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治疗。
对于某些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而引起的肥胖,则应该上医院诊断治疗。
(6)肌无力病因:血钙过高引起。
2.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1)侏儒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2)呆小症病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3)巨人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4)糖尿病①病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
新基因6次跨膜表位抗原4在肥胖患儿脂肪组织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G h n1 , I u n —n X A Z egk n , I i , A u nf , A h n . i , U J R N AO C u . n’ LU G a gl g , I h n —u Q U J G O ya . F N Z ogr n F i , E i i e u a e
gt 、MH eP T MM、 r Sae Itrr cn和 S R Po cl、 nepoS a t MA T等软件或数据库 分析 S E P T A 4的核苷酸基本 特征 、 白质理 化性质 、 蛋 信号肽 、 跨膜 结构域 、 疏水性/ 亲水性 、 结构域及亚细胞定 位等 。 结果 SE P T A 4基 因是一 个功 能未知 的基 因 , 低表 达于肥胖 患J I LI
肪组 织中 , 生物信息 学分析该基 因 c N D A全长 4 5 b , 4 4 p 开放 阅读框 (p nraigf meO F 长 18 b , o e dn a , R ) 3 0 p 编码 4 9个氨基酸 , e l 5 预 测相对分 子质量 5 8 . 定位在胞膜 , 白序列分析显示 为 6次 跨膜螺 旋结构 , 1 12, 9 蛋 为可溶 的亲水性 蛋 白 , 白结构域分 析显示 蛋
具有 黄素蛋 白跨膜成分 ( 三铁 还原 酶结构域 ) N D P 结合结 构域 , A P氧化还原 酶 ( 赖辅酶 F 2 ) ,A ( ) N D 依 4 0 和血红素 蛋 白保守位
点 。 结 论 SE P T A 4基 因是 一低 表达于肥胖患J l 肪组织 中的基 因,高度 提示 该蛋 白与肥胖及其相关 的胰 岛素抵 抗 的发生 kI
Xi n g o ,XU Mi ,GUO Xi o g a —u n . n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课件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
15
AR遗传常见的亲代婚配类型与子代类型
常见的亲代婚配类型
子代类型
携带者(Aa)×携带者(Aa)
1/4正常(AA)
2/4携带者(Aa)
1/4患者(aa)
携带者(Aa)×患者(aa)
1/2携带者(Aa)
1/2患者(aa)
患者(aa) ×患者(aa)
均为患者(aa)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
32
当已知一般人群的患病率时,用下式计算回归系数:
b = Xg - Xr ag
Xg为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之间的标准差数;
X为r 先证者亲属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之间的标准差数;
ag为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一般群体中患者易患性平均值
之间的标准差数;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
qr = qg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
40
当遗传度低于70%~80%时,患者一级亲
属再发风险低于群体患病率的平方根;当遗 传度高于70%~80%时,一级亲属再患风险 高于群体患病率的平方根。
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
41
(二)患者亲属再发风险与亲属中受累人数有关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当一个家庭中患病人数愈多,则亲 属再发风险愈高。
33
(二)Holzinger公式
Holzinger公式(Holzinger formula)(1929)是根据遗传 度越高的疾病,一卵双生的患病一致率与二卵双生患病一 致率相差越大而建立的。
一卵双生(monozygotic twin,MZ)是由一个受精卵形成 的两个双生子,他们的遗传基础理论上是完全相同的,其 个体差异主要由环境决定;二卵双生(dizygotic twin,DZ) 是由两个受精卵形成的两个双生子,相当于同胞,因此他 们的个体差异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预防和治疗措施多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多个不同基因的变异导致的遗传疾病。
目前已知的多基因遗传病种类繁多,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常见疾病。
本文将介绍多基因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多基因遗传病的预防1.遗传咨询在计划要孩子时,建议夫妻双方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
医生会根据双方的基因情况,分析子女可能遗传的疾病类型和患病几率,并提出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建议,例如合理生育、调整生活方式等。
2.基因检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
有意愿了解自己的基因情况的人,可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或基因检测公司进行基因检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健康生活方式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患病几率,例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
二、多基因遗传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许多多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素注射等药物治疗来降低血糖;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降压药物来降低血压。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换受损基因,从而治疗疾病。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在一些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功。
3.其他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还可以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心脏病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方式来治疗;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等方式来治疗。
三、多基因遗传病的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可能是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及早确诊和治疗。
同时,需要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和指导,并按时服药。
2.避免自行治疗许多多基因遗传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建议患者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药品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3.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和预防方法,建议在生育前进行遗传咨询,以保障子女的健康和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阈值 ( Threshold )
1、当某个体的易患性高度达到一定的限度后, 该个体就将患病。 2、代表在一定条件下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 易患基因的数量。
如:精神病患者所含患病基因大于阈值
正态分布,大多数人接近平均值。
某个体的易患性是难以(几乎不可 能准确)测定的,只能依靠其婚后所生 子女的发病情况做出粗略估计。
先天性幽门狭窄 0.005
×200
× 80
× 25
× 10
×3
×5
×2
×1.5
阈值
发病率
G III II
I
一般群体和患者 1、2、3 级亲属多基因发病率比较
阈值与平均值的距离越近,则发病率越高
3. 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风险增高。但是不
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著,这可能与
多因子的积累有关。 4. 病情(畸形)越严重,再发风险越大。 这说明遗传因素起这主要作用。 5. 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发病率高的性
多基因的易患性阈值与平均值的距离
对于一种多基因病来说,发病所需要的有害 基因数目是一定的。 阈值与平均值的距离越近,其群体的易患性 平均值越高,阈值越低,则群体发病率越高; 反之,两者相距越远,其群体易患性平均值
越低,阈值越高,则群体发病率越低。
阈值与平均值的距离越近,其群体的易患性平均值越高, 阈值越低,则群体发病率越高;反之亦然。
子2代大部分仍然是中间类型,但 是其变异范围比子1代更为广泛。极 端变异的个体很少。
多基因病
一、易患性与阈值 二、遗传率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多基因病 ( Polygenic Disease ):
1、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和常见而病因复杂
的疾病,其发病率一般都超过 1/1000
2、表现有家族性倾向,但又不是单基因遗传
2.0 50 40 1.0 0.8 0.6 0.4 10 0.2 0 0.1 0.2 0.4 0.6 0.8 1 2 一 般 群 体 发 病 率 (%) 4 6 8 10
30 20
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遗 传率与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的关系
应用 Holgiger (1929) 公式计算遗传率
Holgiger公式是根据遗传率越高的疾病,一 卵(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一致性与二卵双生 子的发病率一致性的差异大小而建立的。
的变异在群体中的分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
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称为数量性状。例如人
的身高、智力等。
1 AA Aa
165cm
aa
120cm
2 AA 100% Aa 45-50% aa 0-5%
质量性状变异的分布
人数
人 类 身 高 变 异 分 布 图
40 30 20 1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身高 平 均 值
一卵双生发病一致率(%)— 双卵双生发病率一致性(%) 遗传率 = 100 — 双卵双生发病率一致性(%)
简写为:
CMZ CDZ h 100 CDZ
2
例如:对精神分裂症的调查表明,在25对一卵双 生中,共同发病的20对;在20对二卵双生中,共同 发病的有2对。因此,一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为: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80 80 70 56 70 65 62 75 35
一些常见畸形的遗传率
畸形名称 唇裂、腭裂 先天性幽门狭窄 群体发病率(%) 遗传率(%) 0.17 0.3 76 7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畸形足 脊柱裂 无脑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心脏病
0.07
0.1 0.1 0.3 0.02 0.5
70
68 60 60 80 35
人身高的遗传图解
亲代 子代 孙代 ABC ABC 极高的个体 A A B B C C 中等身高 ABC A A B B C C 极矮的个体 A A B B C 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多基因假说有如下特点:
特点1、
AABBCC和aabbcc两个纯种类型杂交后子1代都
是中间类型Aa Bb Cc,但他们有一定的变异范 围,显然这种变异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亲代 AA BB CC × aa bb cc
子1代
Aa Bb Cc
特点2、 a.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杂交后,子 2代大部分仍然是中间类型 b.其变异范围比子1代更为广泛 c. 有时会出现极端类型的个体 d. 除去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基因的 自由组合对变异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遗传率的计算 遗传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应用 Falconer (1965) 公式计算遗传率 应用 Holgiger (1929) 公式计算遗传率
遗传率是从亲属中的发病率与一般群体的发病 率或与对照者亲属的发病率的差异估计出来的。
应用Falconer (1965)公式计算遗传率
h2 遗传率 b 亲属对患者的回归系数 r 亲缘系数 Xg 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的差
总计
0 1
1 6
2 15
3 20
4 15
5 6
6 1
特点3、
a. 在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
b. 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
c. 极端变异的个体很少
d. 是多基因的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作用
的结果。
例如玉米的穗长是多基因遗传的,短穗 品种平均长约为 6.6cm,长穗品种约为 16.8cm,子1代平均穗长约为12.1 cm,子2 代平均穗长约为12.9 cm 。见下表:
2. 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 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
某些多基因遗传病患者不同级别亲属的发病风险比较
疾 名 病 称 群 体 发病率 0.001 0.001 发 病 风 险
一卵双生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三级亲属 × 400 ×300 ×40 ×25 ×7 ×5 ×3 ×2
唇裂±腭裂 足内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0.002
CDZ=20/25=0.8=80%,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为:
CMZ=2/20=0.1=10%。代入公式:
CMZ CDZ h 100 CDZ
2
80 10 h 0.78 78% 100 10
2Leabharlann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1. 家族聚集性。 1〉无明显的遗传方式 2〉在系谱分析中,不符合单基因遗传 方式。 3〉疾病在子代的再发风险表现出家族 聚集性。
Xr Xc 患者亲属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的差 为对照组亲属中易患性平均值与阈 值的差
h2 = b / r
Xg Xr b ag
b
ag p( Xc Xr)
一般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一般群体
中患者易患性平均值的差。 对照组亲属易患性平均值与对照组 亲属中患者易患性平均值的差
ac
ac
Xg :一般群体易 患性平均值与阈 值的差
数量性状的变异分布: 从高到矮逐渐过渡、呈正态分布,只 有一个峰。只有量的差异,无质的区别。
四、多基因假说
瑞典遗传学家 Nilsson-Ehle 用多基因假说 ( Polygene Hypothesis ) 来说明数量性状的遗传。其 主要论点是: 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基因,不过不 是一对基因,而是两对以上的基因; 2、这些基因之间是共显性; 3、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 4、数量性状除受多基因的遗传基础影响外, 环境因素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用而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性状,所以又
称为累加基因 ( Additive Gene )。
三、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1、质量性状 ( Quanlitive Charactre ) :性状的
变异在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称为质量性
状。例如人类的白化病、豌豆植株的高矮等。
2、数量性状 ( Quanitative Character ) :性状
多因子遗传(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
1、多基因遗传性状受微效累加基因的作用
2、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性状
4、多基因遗传又称为多因子遗传。
二、微效基因与累加基因
1、微效基因(Minor 故称为微效基因;
Gene
) :在多基因
遗传中,每对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是微小的, 2、但是不同的微效基因可以通过累加
3、患者的同胞的发病率不遵循1/2或1/4的规律
约1% ~ 10%,表明这些疾病具有多基因的
遗传基础。 4、遗传基础较复杂,属于复杂遗传病
一、易患性与阈值
易患性 ( liability )
1、多基因遗传病的产生是由基因与环 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决定一个个体是否容易患病的可能 性大小称易患性。 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就大 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就小
ag :一般群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