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课件 第3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
和结果处理
记录装置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一)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参比 样品
检测器
显示器
• 只有一条光路,通过变换参比池和样品池的位 置,使它们分别置于光路来进行测定
国产751型、752型、721型、722型、UV-1100 型、英国SP-500型
E2a ca E2b
(3) 图计算法----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混合样品测定 (3)图中,a,b 吸收光谱双向重迭,互相干扰,在最大波长处互相
吸收。处理方法如下:
解线性方程组 过程:
(三)示差分光光度法(示差法)
普通分光光度法一般只适于测定微量组分,当待测组分含量 较高时,将产生较大的误差。需采用示差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依据朗伯-比尔定律,测定待测液吸光度A的仪器。(选择不同波
长单色光λ、浓度) 分光光度计外观 分光光度原理图:
0.575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信号处理及显示
信号处理 显示器
单色器
分光光度计外观
吸收池 检测器
光源
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主要部件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浓度C及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注意! 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③吸光度A具有加和性。Aa+b+c= Aa &光系数
A=k c L
k = A /c L
1、摩尔吸光系数或Em: 在一定λ下,c=1mol/L,L=1cm时的吸光度。单位:L/(mol.c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课件PP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课件PPT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基于 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 行物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仪器。
工作原理
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 度,利用朗伯-比尔定律(A=εbc) 计算物质的浓度。
类型与特点
类型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 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特点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广泛 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监 测等领域。
每次使用后记录仪器使用 情况,包括测试样品、测 试波长、测试结果等,以 便后续分析。
常见故障排除
波长不准确
检查仪器是否正确设置波长,并 确保仪器没有受到强烈震动或磁
场干扰。
读数不稳定
检查样品是否均匀,仪器是否处于 稳定状态,以及是否有外界干扰。
仪器无响应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仪器是否处于 正常工作状态,以及是否有硬件故 障。
THANKS
开始测量
点击开始按钮,仪器自动扫描并记录 数据。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 理和分析。
实验操作技巧
保持样品池清洁
定期清洗样品池,避免残留物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
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
选择与待测样品性质相近的标准物质进行校 准,提高测量准确性。
控制环境因素
确保实验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稳定,以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为减小误差,可以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波长校准不准确
可能是由于仪器内部棱镜或光路不干 净导致。解决方法是清洁仪器内部并 重新进行波长校准。
测量数据不稳定
数据处理软件崩溃
可能是由于计算机内存不足或软件 bug导致。解决方法是关闭不必要的 程序,释放计算机内存,或更新数据 处理软件。

仪器分析 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图文

仪器分析 1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图文

61-19
二、UV光谱的有关知识和概念
2、物质吸光的程度表达
辐射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能量, 光度法中用光强 I 代替。 透过率 T:透过光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 吸光度 A :
I T
I0
A lgT lg IO I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20
3、UV吸收光谱——吸收曲线
镧系元素:f-f 跃迁
二、UV光谱的有关知识和概念
1、物质吸光的选择性
M h I0 M * It h
ΔΕ ΔΕe ΔΕv ΔΕr
分子轨道包括三种: 分子轨道能级的量子化:光吸收具有选择性 电子能级差:约为1~20ev(1250~60nm)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一、分子轨道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二、UV光谱的常用概念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五、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吸收曲线 五、朗伯-比尔定律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3
练习:
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
A:X射线区
B:红外区
C:无线电波
D:可见光区
E:紫外光区
请指出:
61-22
4、有关概念:
① 吸收带:吸收峰位置 ② 红移或长移 ③ 蓝移或短移 ④ 增色效应
减色效应
⑤ 强带 ε ≥104
弱带 ε ≤102
2020年9月13日星期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61-23
⑥ 生色团(chromophore ):含π→π* 、 n →π* 等跃迁的基团,即能产生UV吸收的 基团
61-12
5、电荷迁移跃迁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仪器分析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

仪器分析2(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 合得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 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 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吸收带形状
的变化。改变溶剂的极性,还会使吸收带
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下表为溶剂
对一种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正己烷 CHCl3 CH3OH H2O
* 230
238
237 243
n * 329
315
309 305
由于溶剂对电子光谱图影响很大, 因此,在吸收光谱图上或数据表中必 须注明所用的溶剂。与已知化合物紫 外光谱作对照时也应注明所用的溶剂 是否相同。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 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电子的跃迁吸收光的波长主要在
真空紫外到可见光区,对应形成的光 谱,称为电子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一)、跃迁类型 主要有σ→σ*、n→σ*、n→π* 、 π→π*
n
E*
* n*
* n *
a.σ→σ* 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b. π→π* 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
ε(480nm)=A/ cb
= -lg0.398/0.150×10-3 ×2.00 =1.33 ×103 ( L ·mol-1 ·cm-1)
由ε=aM , 得: a= ε/M
= ε /251=5.30(L ·g-1 ·cm-1)
三.实际溶液对吸收定律的偏离及原因: (一)偏离:被测物质浓度与吸光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1,3,5-己三烯
正己烷
258
n=4
1,3,5,7-辛四烯
环己烷
304
不共轭双键不发生红移。
C=O双键同C=C双键的共轭作用使n→*和→*跃迁的吸收峰都发生红移。
3)溶剂效应
01
02
03
04
05
极性溶剂使π-π*跃迁发生红移。
pH值
Note: 测UV-Vis应注明溶剂
pH增大,苯酚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
1
2
特点:灵敏度高,实际工作中常用。
1
常将M与某L(显色剂)生成具有电荷迁移的配合物,然后进行含量测定。
2
-* 跃迁 配体具有双键的金属络合物
3
2.3光的吸收定律
郎伯-比尔(Lambert-Beer )定律 入射光强度 吸光强度 反光强度 透光强度 + IS 散射光强度 均匀溶液,散射光小,可忽略
由于n—π共轭参与,使分子整体共轭效应增强。
取代基 苯环或烯烃(吸电子基)上的H被各种取代基取代,多发生红移。 空间异构
蓝移(紫移):使化合物的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效应。 影响蓝移因素: 1)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使n-π*跃迁发生蓝移 2)pH值 pH值减小,苯胺的π-π*吸收带蓝移n—π共轭参与少,使分子整体π共轭效应减少。
分子转动-转动能级(rotation)
分子整体能级 E=Ee+Ev+Er
01
03
02
04
05
分子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当有一频率v , 如果辐射能量hv恰好等于该分子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的能量差时,即有:
激发态
基态
ΔE电=1-20eV ΔE振=0.05-1eV ΔE转 在分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能量变化,电子跃迁能量变化最大,它对应电磁辐射能量主要在区紫外—可见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吸收池(也叫比色皿、样品池)有玻璃和石英两种。玻璃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域内。石英吸收池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三个光域。常用的吸收池规格有:0.5cm、1.0cm、2.0cm、3.0cm、5.0cm等。
拿:只能捏两侧的毛玻璃面,不可接触光学面;洗:依次用自来水、溶剂、待装液各润洗3次;装:吸收池高度的2/3~3/4;4.擦:先用滤纸吸干外壁,然后用擦镜纸或丝绸擦干;5.查:内部溶液无气泡,光学面外壁无垃圾;6.放:光学面对光路,垂直放入吸收池架,用吸收池夹固定。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3
吸收曲线
(Absorption Spectra)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能级、转动能级的跃迁。带状光谱。
0.1nm~
10nm~
780nm~0.1cm
0.1mm~1m
1m~1000m
10nm~200nm
200~400nm
远紫外
近紫外
(真空紫外)
单色光,复合光
单色光
复合光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不同能量的光子)组合而成的光
人们肉眼所见的白光(如阳光等)和各种有色光实际上都是包含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白炽灯灯光?
z
项目二 紫外(UV)-可见(VIS)分光光度法
项目二 紫外(UV)-(VIS)分光光度法
VIS & UV
教学目标
目录
Contents
分光光度法起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分析课件)
蓝移:使化合物的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 象称为蓝移(或紫移)。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引起蓝移 现象。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 共轭效应 ➢ 容剂效应 ➢ 溶液pH
共轭效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共轭时,由于共轭后π电
子的运动范围增大,引起π*轨道的能量降低,π—π* 跃迁的能级差ΔE减小,吸收光谱产生红移,同时摩尔吸 光系数增大。
溶液pH
不同pH的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解离形式可 能发生变化,其吸收光谱的形状、λmax和吸收 强度可能不一样,测定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 谱时,须注意溶液的pH。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 只能生σ→σ*跃迁,λ~150nm。 ➢ 可作为测定紫外-可见光谱时的溶剂 。 ➢ 引入杂原子,可产生n→σ*跃迁,吸收波长变大。 ➢ 如:CH3I、CH3Br、CH3Cl 、CH4的λmax分别为259nm、
= c ; 波数 = 1/ = /c
粒子性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 h
h-普朗克(Planck)常数 6.626×10-34J·s -频率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1eV=1.602×10-19 J
波粒二象性
E h hc
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越 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P7例1)
数据处理: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得到 A~λ关系曲线,即光谱吸收曲线,通常称 为吸收光谱。
特端吸收
A
吸收峰
峰谷
1
4
2
3
250 300
350
400
λ/nm
λmax

仪器分析ppt0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ppt0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定相同;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 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据。
三、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 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 键轨道必定有一个相应 的反键轨道。通常外层 电子均处于分子轨道的 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 键轨道上。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 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 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转动能量Er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
同时,总伴随有振动
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即电子光谱中总包含
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间跃迁产生的若干 谱线而呈现宽谱带。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 0.050eV,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 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 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 振动光谱;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⑷ n→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 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 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 孤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π* 跃迁。丙酮n→π*跃迁的λmax为275nm εmax为22 L·mol-1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色团、助色团和吸收带 1、生色团
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 * 或 n * 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
2、助色团 含有未成键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 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 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称为助色团。
09:07:14
3、吸收带
E E0 E平 E 转 +E 振 +E电
09:07:14
1
v 0
B
4
3
2
1
v 0
A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
09:07:14
电池波谱
09:07:14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
10-6g级的物质。
(2)准确度较高 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内。
09:07:14
四、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饱和有机化合物
饱和碳氢有机物
*
2、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1)含有孤立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吸收峰位
于远紫外区。 *
(2)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 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
09:07:14
3、芳香族化合物

能 量
成键轨道
成键轨道
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能级和跃迁类型
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为:
* n * * n *
09:07:14
1 、 * 跃迁
需能量大 吸收峰——远紫外区 饱和烃类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
2 、n *跃迁
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O、N、S)的饱和化合物; 吸收峰——150~250nm的紫外区; k—102~103L●moL-1 ●cm-1; 中等强度吸收。
法,称为分子吸光分析法它包括比色法和分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1.比色法 基于比较待测溶液颜色的分子吸光分析法称为
比色法,它分为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法。
09:07:14
绿
黄 青

白光 蓝
青蓝


2.分子吸收光谱法
互补光示意图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吸收 光谱法。 3.分子吸收光谱产生原因
11400 为强E带掩盖
第四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器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示意图
参比池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斩光器 显示器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测量示意图
09:07:14
单色器1
1
光源 单色器2 2 斩光器
样品池 检测器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量示意图
09:07:14
第五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1.定性分析 在相同测定条件下,比较待测物与已知标 准物的光谱,吸收光谱完全相同,同一物质。 2.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推断 (1)推测有机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
200~250nm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两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260~350nm有强吸收峰,可能含有3~5个共轭发色团 和助色团; 270~350nm有很弱的吸收峰,无其它强吸收峰,含带n电子 的未共轭的发色团;
ab
A 2
ab
A 1 A 1 A 2 A 2 A 1 A 2
a b a b a a
a a a a
1 2
A k c L k c L
09:07:14
分子轨道理论: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电子三种: 形成单键的 电子; 形成双键的 电子; 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n 电子)。
09:07:14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价 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 反键轨道
*反键轨道
*
n *
*
n *
n 非成键轨道
氯仿 238nm 315nm
甲醇 水 波长位移 237nm 243nm 向长波移动 309nm 305nm 向短波移动
n *
09:07:14
溶剂的使用最低波长极限 最低波长极限 最低波长极限 溶剂 溶剂 nm nm 220 220 乙醚 甘油 210 230 环己烷 1,2-二氧乙烷 210 233 正丁醇 二氯甲烷 210 245 水 氯仿 210 260 异丙酮 乙酸正丁酯 210 260 甲醇 乙酸乙酯 210 260 甲基环己烷 甲酸甲酯 210 285 96%硫酸 甲苯 215 305 乙醇 吡啶 2,2,4-三甲戊烷 215 330 丙酮 220 380 对二氧六烷 二硫化碳 220 280 正己烷 苯
09:07:14
203
206 207 209 217 210 210 245 249 230
7500
7000 7000 7400 6400 7900 6200 13000 11600
254
261 257 263 269 261 270 278 273
160
225 700 190 1480 192 1450 1100 970
300 400 1.纯甲醇;2.被苯污染的甲醇
利用吸收系数,最大吸收波长检验。
09:07:14
(5)定量分析 单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a.比较法
c x c s ( A x / As )
b.标准曲线法
r 0.999
多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
a.吸收光谱不重叠 b.吸收光谱单向重叠 c.吸收光谱双向重叠 d.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1
H C H C 顺式
m ax 2 8 0 n m ,
H
cm
1
k m ax 1 0 5 0 0 L m o l
1
cm
1
09:07:14
(3)配合物的测定
D
A A最大
2.0 1.5 1.0 0.5
2
O CR/CM
1
0 200
(4)纯度检查 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无吸收峰,杂质有较强 吸收,可检测痕量杂质。
K cL
当受激物质(或受热能、电能或其他外界能
量所激发的物质)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往往
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这种现象称
为光的发射。 2.光的透射、散射和折射 3.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09:07:1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 一、分子吸光分析法 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
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光的吸收、发射 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 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T I I0
通常用吸光度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其定义为:
A lg 1 T lg I0 I
朗伯-比尔定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9:07:14
A K cL 或 I= I 0 e
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带位置称为吸收带。 (1)R吸收带 由于 n *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强度较弱,k﹤102L●moL-1●cm-1; 吸收峰200~400nm之间。 (2)k吸收带 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吸收强度大,k﹥104L●moL-1 ●cm-1 吸收峰217~280nm之间。
09:07:14
5
E1 E2
4
k
4
lg k 3
2
B
B
lg k
3
2
R
1
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1
250
300
/ nm
350
/ nm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乙醇中)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正庚烷中)
09:07:14
三、影响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1)共扼效应 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由于大 键的形成,使 各能级间能量差减小,跃迁所需能量降低。因此 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随之加强的 现象,称为共扼效应。 (2)助色效应 当助色团与生色团相连时,由于助色团的n电 子与生色团的 电子共轭,结果使吸收峰向长波 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随之加强的现象,称为助色效 应。
a b a a b b
A 2
ab
A 2 A 2 k 2 c L k 2 c L
a b a a b b
09:07:14
a A b
O
A 1
ab ab
1
2
/ nm
A 1 A 1
a b
A 2
A 2 A 2
a b
A A 1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光 学分析法。 第一节 光的基本知识 一、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或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E hv hc / hc
09:07:14
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起来,称为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的分类
09:07:14
09:07:14
(3)超共轭效应 由于烷基的 电子与共轭体系中的 电子共 扼,使吸收蜂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加强的现象 称为超共扼效应。但其影响远远小于共扼效应。
(4)溶剂效应 溶剂的极性强弱能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 吸收峰波长、吸收强度及形状。
异亚丙基丙酮的溶剂效应 溶剂
*
正己烷 230nm 329nm
09:07:14
3 、 * 跃迁
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越迁; 吸收峰——200nm附近; 共轭体系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200~700nm; 强吸收;
n 4、 *跃迁
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跃迁; 吸收峰——200~400nm附近;
弱吸收.
09:07: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