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仓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基本草原保护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基本草原保护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在我国,草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保护草原资源,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对于保障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保护基本草原,除了加强立法保护和加大保护投入外,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保护工作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根据基本草原保护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草原资源的管理1.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包括对草原的保护、开发、利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保护管理制度。
2. 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对草原生态系统和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加强保护区建设。
建立草原保护区网络,完善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实施科学合理的草原资源利用1. 合理放牧。
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草原植被的生长状况,科学确定放牧强度,采取定期休牧、轮牧等措施,保护草原植被的再生和更新。
2. 合理开发草原资源。
根据草原资源的分布和类型,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加强对金莲花、牛羊养殖、草原旅游等产业的开发和管理。
三、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1.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补偿政策的落实。
2. 推行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对草原资源保护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偿,激励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加强立法保护和宣传教育1. 完善草原资源保护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草原资源保护法规,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力度和力度。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开展草原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草原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草原资源保护工作中。
基本草原保护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是通过加强草原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的草原资源利用、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立法保护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有效途径来实现的。
我国草原保护的重要制度
试论我国草原保护的重要制度我国草原保护的包括三项保护草原的重要制度,即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禁牧休牧制度。
一、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我国对划为基本草原的草原,实施严格管理。
由国务院制定关于基本草原保护的行政法规。
通过制定基本草原保护管理办法或条例,加强对基本草原的保护。
设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目的是将草原的主体纳入基本草原范畴,实行严格保护。
草原在我国生态资源总量中占据第一位,是生态安全保护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是草原地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所依靠的最主要的物质资料。
本条规定的各类草地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有的还是经过国家和群众投资建设形成的重要成果,是畜牧业的基本草原,同农业生产中的基本农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同基本农田一样,在法律上确立特殊的保护制度。
近年来,一些地方滥垦乱占草原现象很严重,不仅将一些开垦后极易造成沙化、盐碱化或水土流失的草原开垦成耕地,还将一些国家已投资建设的人工草地、牧草种子基地、科学实验和观测草地;以及割草和具有各种生产、生活设施的冬春季牧场改变其用途,致使国家有限资源投人造成了损失和草原资源流失,农牧民发展草原畜牧业受到影响,草原科研、牧草种子调剂不能正常进行,难成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这种情况仍在局部地区发展,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要点是对建设征用、使用、开垦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草原,以国家法律为保证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制度,能不占用草原的坚决不批不占,能不占用基本草原的用一般草原替代,对占用的草原数量坚决控制在最低合理限度之内。
基本草原的范围包括了我国草原的主体部分,即绝大多数草原都要实行和基本农田一样严格的保护制度,具体包括:重要放牧场:这里指的是我国牧区、半农半牧区面积较大的天然放牧草场和南方省区较大面积的草山草坡。
割草地:是指牧区、半农半牧区草原、草山草坡中具备割草条件的生产地段,是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突出意义。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的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破碎化。
因此,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成为了我国保护草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草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约有25%的陆地面积被覆盖着草原。
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能够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草原不仅是世界上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也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区和旅游资源。
因此,保护草原生态,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草原生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利用、短视盲目的经济行为,导致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退化。
破坏草原生态的主要问题有:(一)过度放牧。
由于放牧过量和过度频率,使得草原无法恢复自身的资源,从而导致了草种丧失和荒漠化加剧的现象。
(二)制度不健全。
草原资源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体系不完善,监管缺失和执法不力导致了一些非法侵占、滥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
(三)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了降水量减少和频繁的干旱天气,造成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三、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效管理草原资源。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规范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推进草原生态修复。
加强对受损草原的修复和重建,通过种草、护草等手段,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改善草原多样性和生物量。
(三)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禁止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四)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
草原保护管理保障措施
草原保护管理保障措施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草原资源,保障草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管理措施。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保障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们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这包括颁布和修订草原法、草原管理条例等,明确相关的权益、责任和处罚条款,建立健全草原保护管理的法制框架。
2. 完善草原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草原资源管理体制,是保障草原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监测、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了解草原的生态状况和变化趋势,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实施草原封山禁牧政策草原是一种脆弱而珍贵的生态系统,过度放牧和开垦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草原,我们需要实施草原封山禁牧政策,限制放牧时间和牧畜数量,确保草原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
4. 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保护草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生态敏感区,如高山草甸、湿地等。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生态敏感区,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和措施,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完整性。
5. 推进退化草原的恢复治理退化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和退化的表现。
为了恢复退化草原,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人工播种草籽、草场改良、退化地复垦等,帮助草原恢复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
6.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鼓励和激励草原保护,我们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为居民提供生态补偿金、生态岗位以及相关生态保护项目的经济回报等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草原保护工作。
7.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保障草原保护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掌握草原的生态特征、演替规律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开展相关的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草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草原保护管理工作制度
草原保护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促进草原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草原,包括国有草原和集体草原。
第三条草原保护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草原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草原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二、草原保护第五条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转让、出租草原。
第六条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草原保护制度,确保草原资源不受破坏。
第八条草原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的争议,应当依法解决。
第九条禁止在草原上进行下列活动:(一)开垦草原;(二)过度放牧;(三)破坏草原植被;(四)非法采集草原植物;(五)排放污染物;(六)其他损害草原的活动。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第十一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草原防火队伍,确保草原防火安全。
三、草原利用第十二条草原利用应当坚持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原则,合理确定草原利用方式和强度。
第十三条草原承包经营权人应当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四条草原利用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第十五条草原利用产生的收益,应当按照约定分配,给予草原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承包经营权人合理的利益。
四、草原管理第十六条草原管理应当坚持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草原管理体制和制度。
第十七条草原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承包经营权人应当履行草原管理责任,维护草原的正常利用和生态平衡。
第十八条草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依法查处违反草原保护管理规定的行为。
草场的管理制度
草场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草场管理,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提高草场综合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草场的管理与经营,包括土地、水源、植被的保护与利用、草场资源的调查、监测与评价等。
第三条国家支持农民自愿组织草场经营合作社,建立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四条草场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门、林业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负责,实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
第二章草场的分类和管理第五条根据草场地理分布、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将草场划分为牧草场、荒地草场、林草场、高山草甸等类型。
第六条对于不同类型的草场,应实行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七条对于涉及多个行政区划的跨区域草场,相关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建立草场资源管理的联合管理机制。
第三章草场资源的调查与监测第八条地方政府应组织对本辖区内的草场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编制草场资源调查报告。
第九条草场资源调查应包括草场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状况、植被类型、水源情况、畜牧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对于重要的草场资源,应建立定期监测系统,掌握其资源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草场的保护与利用第十一条对于已经划定的草场,不得随意改变其土地利用方式,包括破坏植被、开垦耕地等行为。
第十二条对于草场资源的利用,应根据植被类型、土地条件等因素,采取合理的利用方式,确保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三条鼓励农民进行草场的适当开发,引种优质牧草,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第五章草场经营与收益分配第十四条地方政府应对于草场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进行草场经营,提高草场的综合效益。
第十五条草场的经营收益应优先用于草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草场管理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草场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惩罚。
第十七条对于草场管理违法行为,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罚款等。
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1.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草原资源是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要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促进草原的恢复和重建,确保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资源的基础,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草原植被、土壤、水源等要素,防止草原退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3.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支付生态补偿费用来鼓励草原保护和恢复,同时也可以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4. 草原管理制度的完善。
要加强草原资源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各种管理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草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5. 草原保护宣传教育的加强。
要增强公众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识,促进全社会对草原保护的共识和支持。
- 1 -。
村级草原管理制度
村级草原管理制度一、前言草原是我国的重要生态资源,是草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的核心。
良好的草原管理制度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建立健全的村级草原管理制度,提高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制度制定。
二、基本原则1. 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
村级草原管理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
2. 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在草原管理中,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是首要任务,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是保护草原的基础。
3.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政府应该在草原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
4. 分级管理,科学决策。
根据草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科学决策和管理草原资源。
5. 公正公平,依法管理。
在草原管理中,尊重草原的属性,保障农牧民的合法权益,依法管理草原资源。
三、组织管理1. 村级草原管理委员会。
每个村设立草原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村干部、牧民代表和专家组成,负责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 村级草原管理员。
每个村设立草原管理员,草原管理员由牧民中选派,经过培训合格后担任,负责具体的草原管理工作。
3. 草原监管队伍。
每个村设立草原监管队伍,由牧民参与组成,负责对草原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工作。
四、草原保护1. 草原划界。
依据草原资源的分布情况,对草原进行科学划界,确定不同的草原保护区。
2. 禁牧区划定。
对于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划定禁牧区,禁止人为干预和破坏。
3. 草原治理。
对于退化的草原,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进行草原的恢复和修复工作。
4. 禁止疏伐。
对于草原植被的破坏行为要严格禁止,保护草原植被资源。
五、草原利用1. 科学放牧。
根据草原资源的分布和草量的情况,制定科学的放牧措施,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2. 草原草畜平衡。
根据牲畜的饲养数量和草原资源的草量情况,制定合理的牲畜饲养措施。
3. 草原承包经营。
对于草原资源的利用,实行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
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是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草畜平衡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防止超载过牧,从而保持草原生态的可持续性。
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的草原。
实行禁牧、休牧制度。
2.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该制度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草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所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并落实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3.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该制度要求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建设项目和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占用草原的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严禁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占用草原。
4.草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制度:该制度要求对不同区域草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避免超载过牧和过度开发。
5.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因保护草原生态而牺牲经济发展的地区进行经济补偿,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草原监管制度:该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草原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全面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关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
制表:审核:批准:。
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
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1. 概述基本草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其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部门制定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保证基本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划定范围基本草原划定范围包括了全国范围内的草地、草甸、草原、沙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草原生态系统。
3. 划定标准划定基本草原的标准主要依据草地地被覆盖度、草地盖度、草地平均高度和草地植被率等指标进行判断。
其中,草地地被覆盖度应在25%以上,草地盖度应在40%以上,草地平均高度应在10厘米以上,草地植被率应在60%以上。
4. 划定程序4.1.预备工作在进行基本草原划定前,必须确定划定工作的地理范围和划定目标等关键问题。
同时,需进行相关的统计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卫星遥感、气象数据、地图资料和空间数据等信息。
4.2. 初步划定工作初步划定工作主要包括了辅助决策、划分管理单元、地物识别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主要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通过对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辅以野外调查和现场勘察等工作,综合判断区域内的草原分布情况。
4.3. 地面调查基于初步划定的结果,需要进行数据的地面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了样本点调查、植被盖度测量、草地降水量、湿度和土壤质量、表层矿物质、微生物等详细的数据收集工作。
4.4. 制定划定方案根据初步划定和地面调查结果,制定基本草原划定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了草原区划分、划定标准、划定流程和管理措施等内容。
4.5. 基本草原划定完成方案后,进入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实施阶段。
该步骤主要依靠卫星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确定基本草原范围。
5. 基本草原保护划定完成后,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基本草原保护体系。
主要包括了保护区范围划分和管理、种类保护、多样性保护、物种分布监测和草原生态系统监测等多个方面。
6. 结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是国家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保护管理办法
草原保护管理办法草原保护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草原资源,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草原保护管理的几个方面。
一、草原保护范围为了有效保护草原,对草原保护的范围进行明确是第一步。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草原保护范围可以划分为自然保护区、禁牧区、退化治理区和合理利用区等。
其中,自然保护区是核心保护区,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禁牧区是为了恢复退化草原,让其自主生态恢复;退化治理区是对退化草原进行治理和恢复;合理利用区则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草原保护进行平衡。
二、草原保护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原保护政策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政策的内容可以包括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明确、草原管理的规范、草原权益的保护等。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草原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草原整治与恢复为了恢复和保护草原的生态功能,对草原进行整治与恢复是必不可少的。
草原整治包括退化草原的治理、畜牧业的管理等方面。
对于退化草原,可以进行科学的草种配套,增加植被覆盖度;对于过度放牧的问题,可以采取合理的放牧措施,控制放牧的强度和频率,使草原得到恢复与保护。
四、草原监测与评估为了及时掌握草原的生态环境状况,开展草原监测与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草原植被、土壤水分、土壤质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定期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评估,掌握恢复与保护工作的效果,调整管理策略,以实现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五、草原生态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草原保护的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素养,是促进草原保护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加强对草原保护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草原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 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基本草地保护制度促进草业可持续发展作者:管廷贤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5期管廷贤草地保护制度是保障畜牧业和草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牧区人民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现阶段草地破坏的修复工作提供了理论方面和制度方面的支持。
在本文中,笔者从草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对基本草地保护制度进行简要分析。
在现阶段草地保护的状况是一方面草地资源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重视,因此,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国家的草地资源在世界总草地资源当中占比为12.4%左右,是草地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在经济利用方面,具有经济价值的草地是我们国家农田的222%,占国土面积的34.5%,因此,坚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一、基本草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草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的草地资源目前多分布在青藏和内蒙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河流(例如黄河、长江等)的发源地,从全国形势来看,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全国各个地区生态环境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随着这些地区的草地退化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破坏,导致了黄河淤积现象的加剧和部分内陆地区长江水患的频发,最严重的影响是华北地区愈演愈烈的沙尘暴现象,这些都表明了这些地区的草地资源在全国生态环境当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草地资源的保护,任由草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陷入到草地破坏--降水减少--沙漠化严重--地下水枯竭--草地破坏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威胁全国的生态平衡。
对草地资源的破坏,受到直接影响的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对于当地物种的多元化以及平衡性将会产生很多不可逆的破坏。
2、促进经济发展草业的繁荣发展是畜牧业、中草药以及造纸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基础,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既是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也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与草地资源的丰富是有着极强的关联性的。
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1.草原资源保护制度:制定草原资源保护法规和规划,明确草原保护的目标和原则,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遏制草原生态破坏。
2. 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草原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给予财政资金支持,鼓励草原牧民、畜牧企业等积极参与草原保护。
3. 草地草种保护制度:对草原植物进行分类保护,设立草原种质资源库,加强草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防止草原生物物种灭绝。
4. 草原牧业规划和管理制度:制定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草原牧区的管理和监督,引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5. 草原用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草原土地的管理制度,防止草原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和污染,保持草原土地的生态功能。
6. 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立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控和评估,为草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是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
- 1 -。
草原管理制度
草原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对草原实行科学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加强对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的管理和宣传教育。
第五条乡政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草原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
外,未确定使用权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登记造册,并负责保护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
第八条国家所有的草原,可以依法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使用。
第九条使用草原的单位,应当履行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
第十条承包经营草原,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草原承包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承包草原四至界限、面积和等级、承包期和起止日期、承
包草原用途和违约责任等。
承包期届满,原承包经营者在
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包权。
第十一条承包经营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保护、建
设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草原的义务。
第十二条草原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可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转让。
乡镇草原管理制度
乡镇草原管理制度乡村的发展离不开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乡镇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乡镇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对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二、乡镇草原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1.建立草原管理机构乡镇应当设立专门的草原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草原管理机构应当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协调各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制定草原管理计划根据草原资源的实际情况,乡镇应当制定具体的草原管理计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实现对草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同时,要做好长期规划,确保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草原监测与评估乡镇应当建立健全的草原监测系统,定期对草原资源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草原保护工作乡镇应当加大对草原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有效减少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对草原资源的影响。
5.规范草原资源利用乡镇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
同时,要加强对草原资源利用行为的监管,减少不良影响。
6.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乡镇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草原管理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监督和协助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
7.加强宣传教育乡镇应当加强对草原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8.建立草原管理激励机制乡镇应当建立合理的草原管理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草原保护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乡镇草原管理制度的效果通过乡镇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草原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修复,乡镇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农民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乡镇草原防火工作制度
乡镇草原防火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草原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乡镇行政区域内的草原防火工作。
第三条草原防火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扑救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草原防火工作实行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草原防火工作制度,确保草原防火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机构第五条设立草原防火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本乡镇草原防火工作。
指挥部由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第六条草原防火指挥部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乡镇林业站,办公室主任由林业站站长兼任。
第七条各村设立草原防火小组,负责本村的草原防火工作。
组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民代表、护林员、网格员等组成。
三、预防措施第八条草原防火期为每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在此期间,各级草原防火组织要加强草原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第九条加强火源管理,严禁携带火种进入草原。
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草原上吸烟、野炊、烧荒等行为。
第十条加强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农牧民防火意识。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一条开展草原防火演练,提高防火队伍应急能力。
定期组织草原防火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防火队伍随时能够应对突发火灾。
第十二条制定草原防火预案,明确火灾应急响应措施。
草原防火预案要具体明确火灾报警、灭火力量调度、火灾扑救、火灾调查和处理等内容。
四、扑救措施第十三条一旦发生草原火灾,立即启动草原防火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扑救。
第十四条扑救草原火灾应以人员安全为前提,采取科学、合理的灭火方法,迅速控制火势,防止火灾蔓延。
第十五条火灾扑灭后,要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查明火灾损失,依法严肃处理火灾责任人和肇事者。
农村草原管理制度
农村草原管理制度一、农村草原管理的现状我国具有举世无双的辽阔疆域,草原面积广大,其中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更是草原资源丰富,国内外享誉“天上草原”、“人间仙境”。
毛皮、胶原蛋白、凝结蛋白等草原产品也以其优质、天然等特点,备受青睐,远销海内外。
但与此同时,草原生态脆弱性、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农村草原管理制度建设,在保护和维护优美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得尤为迫切。
二、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也能够提高农业、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生态环境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由于草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分散,各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复杂,如果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导致土地的偷采、破坏、烧荒、过度放牧等现象频频发生,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不利于草原的保护。
而一旦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引导人们利用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打造出更为优美的生态环境。
2、提高农业、畜牧业效益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效益。
当前,由于草原资源利用的非常不合理,例如过度放牧,土地肥力下降,牲畜品质下降,对农牧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对草原资源的利用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效益。
3、促进草原旅游业的发展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可以促进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也存在不规范管理、游客乱扔垃圾等问题。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推动草原旅游业蓬勃发展,提升草原旅游品质,为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建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农村草原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有效运行,就需要健全农村草原管理制度,培育形成“绿色产品、绿色经济”的新型生态农村。
基本草原管控规则
基本草原管控规则
草原管控规则主要是为了维护和管理草原生态系统,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过度放牧和环境破坏。
这些规则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并在草原地区实施。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草原管控规则,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基本草原管控规则:
1.放牧计划: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确定草地的适宜放牧量,避
免过度放牧,以防止草地过度损耗和土地退化。
2.旋耕放牧:推行旋耕放牧制度,即定期更换放牧区域,让草地
有时间得以恢复和生长。
3.保护禁牧区:设定禁牧区域,通常是对于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
水源区域或者需要保护的特殊地带,禁止或限制牲畜放牧。
4.控制畜群数量:对草原上的畜群数量进行控制,确保不超过草
地承载力,防止过度压力。
5.防止过度开垦:限制或监管草原地区的土地开发,防止过度开
垦、矿产开采等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6.推广生态畜牧业:鼓励和推广生态畜牧业模式,采用科学的饲
养管理方法,减少对草原的负面影响。
7.水土保持: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源污染和土壤侵蚀,保
持草原的水土资源。
8.监测与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对草原生态环境、植被覆盖、土
壤质量等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这些规则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地区而异,但总体目标是实现可持续
的草原资源利用,维护草地生态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草原管控规则需要与当地社区、农牧民合作,共同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管理制度
草原管理制度草原管理制度是指对草原资源进行规范、有效管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原可持续利用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草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资源,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而且还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我国建立了草原管理制度。
一、草原资源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明确我国法律规定,草原属于国家所有。
草原资源的管理权,由国家及其授权的机构行使。
国家颁布了管理规定和政策,对草原资源的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包括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等内容。
草原管理机构依据规定对草原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
二、草原保护制度的建立草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是草原管理的重要内容。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草原保护。
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草原利用和开发。
同时,完善了草原资源开采、保护、监测、评估等制度和手段。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草原保护宣传和教育,促使群众形成保护草原的意识,共同维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三、草原管护机制的建立草原管理机构的成立,是加强草原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
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草原保护站和草原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一批草原监测设备,实现了对草原资源的实时监测。
草原管理机构定期进行巡视和管理,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植被恢复等工作。
同时,加强了对群众草牧业的管理,提高了草原资源的利用效益。
建立了草原垦区的管理监测机制,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草原。
四、草原执法机制的建立对于违反草原管理规定和政策的行为,政府将采取严厉的执法措施。
草原执法部门建立了专门的草原执法机构,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同时,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监测机制,对草原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政府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草原综合利用制度的实施草原的综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草原不仅可以作为牧场,还可以作为旅游景区、风景资源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草原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中仓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中仓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草原实行特殊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基本草原是指依法确定实行特殊保护的具有草原生态功能和适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基本草原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基本草原保护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原保护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草原的义务,有权参与保护草原的社会监督,并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基本草原的违法行为。
第六条建立健全基本草原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条禁止在基本草原上实施下列行为:
(一)开垦基本草原;
(二)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用途;
(三)毁坏围栏、人畜饮水设施等草原甲酸钠和保护措施;
(四)擅自钻井提取人畜饮水;
1
(五)挖沟渠、铲草皮、挖草炭等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倾倒排放固体、液体、气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七)其他破坏基本草原的行为。
第八条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基本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
第九条因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草原生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条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仓乡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草原实行特殊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基本草原是指依法确定实行特殊保护的具有草原生态功能和适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第三条基本草原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优先、重点建设、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基本草原保护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基本草原保护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草原的义务,有权参与保护草原的社会监督,并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基本草原的违法行为。
第六条建立健全基本草原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条禁止在基本草原上实施下列行为:
(一)开垦基本草原;
(二)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用途;
(三)毁坏围栏、人畜饮水设施等草原甲酸钠和保护措施;
(四)擅自钻井提取人畜饮水;
(五)挖沟渠、铲草皮、挖草炭等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倾倒排放固体、液体、气体废物和生活垃圾;
(七)其他破坏基本草原的行为。
第八条禁止机动车辆离开道路在基本草原上行驶,破坏草原植被。
第九条因发生事故或者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本草原生态破坏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十条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