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自由基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防治研究进展
小肠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
缓、 血小板聚集 、 白色聚集微血栓形成等微循 环障碍 , 上述变化 会导致 组织 灌 流 减少 。张 润峰 等 发 现 II时 血 液 异 常 与 R T A2 P L 、 O、T Fb等水平 有关 。皮 业庆 等认 为氧 自由 X / G 2 N E 、 i 基等生物活性分子产生的同时 , 会使缺血期微循环 障碍进一 步 恶化 , 出现再灌注后低血 流现象 , 部分 血管甚 至无复 流。小 肠
文 献标 识 码
A
D i1.9 9ji n 17 7 9 .02 0 . 5 o:0 3 6/: s.62— 132 1. 10 2 s
性 ;2 氧 自由基损伤 : () 现在 已经清楚氧 自由基在数个 实验诱 导 的再灌 注损伤 中起着关键 作用 。小 肠 I I 发生也 同样 被证 R的 实与氧 自由基损伤 密切相关 。小肠缺血 、 缺氧后 , 细胞 内 A P T 转化为次黄嘌呤 , 再灌 注后 , 氧供 增 加 , 次黄 嘌 呤氧 化为 黄 嘌
流动力学 的改变 , 并且出现微血管痉挛 、 细血管关 闭、 毛 血流变
防止和减轻小肠移植 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 理论依据 , 近年对
于小肠 I I R 研究成为一个热点 问题 。 目前 有能量衰竭 、 白细胞
黏附 、 钙超载 、 补体学 、 自由基 损伤 、 氧 内皮 细胞损伤 与递质病 等一 系列学说 。在近几年提 出的细胞层面、 基因层面和病理生 理学层面上 的一些新论 断 , 机制 的研 究进一 步完善 和准确。 使 现在并针对可能 的机制进行 了许多研究 , 出了许多 防治 的方 提 法: 有预处理法 、 药物疗法 、 国传统 医药疗法及 一些基 因、 祖 细 胞层次上 的疗法 , 也都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本文就小肠 缺血再 灌注损伤 的机制 、 动物试验 防治方法这两方面研究现状作一概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多发病疾病之一,具有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机制较为复杂,研究显示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等多种机制相关。
多种环节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加重、脑梗死灶的形成。
由此,临床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减轻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有效挽救或保护濒死脑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效果。
以下综述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脑梗死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治疗,而且会增加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脑缺血发生后,血液恢复供应,其功能不但不能有效恢复,而且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2]。
因此,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死亡机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因此,临床尽早恢复脑缺血、缺血半暗带区的血供、挽救濒死的脑神经细胞是治疗脑梗死的核心。
为了降低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本文作者对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奠定基础。
现综述如下:1大脑对缺血缺氧敏感的原因脑组织会消耗全身20%~25%的氧气,是人体所有器官中每一单位重量代谢最高的器官[3]。
但是脑组织内糖和糖原的储备量却很低,因此大脑对血流供应减少极为敏感。
一般在缺血20 min即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与其他的脏器对比,大脑富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而保护性抗氧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非常低,故对氧化应激损伤也同样敏感。
此外,缺血再灌注后会造成特定递质大量释放,例如谷氨酸盐、多巴胺,从而会导致神经元的钙超载和细胞毒性。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97·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吴 玉 邓小红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摘 要:心肌缺血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再灌注损伤,在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情况下,梗死面积会有所增大,这种现象发生与氧自由基增加、钙超载以及炎症反应之间联系紧密。
随着此病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缺血再灌注阶段展开治已经周围治疗心肌缺血重点,并药物研究也是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药物治疗心肌缺血近几年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原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冠状动脉在血流量方面有所减低,造成心肌血液在供应过程中受到阻碍,代谢产物未能得到有效清除,营养物整体供应存在不足,最终使心肌细胞被损伤,甚至是出现死亡问题。
一般情况下,再灌注能够使受损心肌结构得到恢复,促进心脏功能改善,但是也可能会造成损伤加重,出现大面积梗死情况,也就是再灌注损伤[1]。
1钙超载钙离子属于细胞中的信使,能够发挥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能量代谢作用,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细胞外部钙离子实际数量为细胞的内部钙离子几万倍,能够使细胞正常功能得以维持,钙离子超载为细胞中的钙离子出现过度积蓄的情况。
一旦其出现超载问题,线粒体膜会开放通透性转换孔,并且出现ATP消耗量增大等多种问题,钙超载情况下会引发MIRI[2]。
心肌缺血问题发生时,心肌膜会出现结构损伤,相应的钙离子体现出的通透性也会有所增加,细胞外部钙离子会以浓度梯度形式进入到细胞中,导致钙超载出现。
同时钙超载也可能和钙离子以及钠离子的交换逆转相关。
正常状态下,钙离子以及钠离子交换蛋白会将细胞中钙离子向细胞外运输,肌浆网、NXC等能够对正常钙浓度进行维持,在出现心肌缺血时,ATP实际生成含量会有所减少,并且钠泵活性有所下降,细胞当中的钙离子在浓度上上升明显。
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外部PH值会快速恢复。
使用药物时可以使用NCT,NCT属于双向转运蛋白,由一个钙离子和三个钠离子构成,能够使细胞内部钙离子向细胞外部转移,心肌缺血情况下,细胞胞浆会出现内酸中毒,进而对NHE产生刺激,细胞中的钠离子在浓度上会有所升高,进而使NCT出现反向运转,造成细胞内部出现钙超载问题[3]。
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其药物防治进展
三、药物防治进展
1、抗氧化损伤药物
抗氧化损伤药物是一类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药物,如维 生素C、维生素E、硫辛酸等。这些药物可减轻IRI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心 肌细胞。
2、血管扩张药物
血管扩张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其中, 硝酸酯类药物是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可减轻IRI,保护心脏功能。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自由基损伤、钙离子超 载、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是关键因素。在心肌缺血期间,能量代谢障碍导致自 由基大量产生,当血液重新流经缺血心肌时,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导 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此外,钙离子超载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 作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最终引发心肌 损伤。
参考内容
引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心肌在短暂缺血后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时所导致的进 一步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比单纯缺血所造成的损伤更加严重,因此对其发病机制 和防治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伤的发病机制、症状及危害、实验研究、药物治疗以及其他防治策略,以期为临 床提供有力参考。
1、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E等,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 应,保护心肌细胞。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可抑制钙离子内流,减 轻钙离子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
3、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 的进一步损伤。
4、细胞凋亡抑制剂:如某些抗肿瘤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延长细胞 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 制及其药物防治进展
目录
01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制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
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标签: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性机制;防治策略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缺血所引的组织损伤,是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顺血供,对功血供恢复细胞造成冲击,而这种冲击损害便是肠IR发生的直接病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即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被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其具体机制,并针对性提出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
现报道如下。
1 目前研究的现状,可能存在的机制1.1 细胞层面上的研究现状细胞的死亡可分为坏死与凋亡,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肠IR中伴有大量自由基灌注所造成的毒理损害可直接致细胞坏死,最近有研究表明,肠IR中损伤细胞有相当一部分以细胞凋亡形式死亡。
众所周知,细胞的凋亡是通过基因控制的,是一种“自杀”。
研究证实细胞凋亡是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豁膜细胞死亡的主要机制,占死亡细胞总数的80%,其诱导机制包括:①氧自由基直接造成细胞损伤;②当小肠细胞受损时,可能会释放炎性递质,加速细胞凋亡反应;③肠豁膜屏障功能不全时,菌群移位促进豁膜细胞凋亡[1]。
Kaszaki J,Wolfard A,Szalay L,Boros M[2]研究结果表明:①病理生理学意义内皮素对受体激活在缺血/再灌注诱导主要从事微循环的变化;②胶体液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羟乙基淀粉主要从事微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后果,这是一个较低的内皮素释放;③缺血预处理在应用前60 min,抑制了缺血再灌注诱导超氧化物生产,改善毛细血管灌注,降低白细胞活化在肠道内移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 •6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 j ury ,MIRI )指心肌缺血恢复血流供应后,造成代谢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加重的现象[1]。
MIRI 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理过程与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冠状动脉重建术,心脏移植等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2]。
MIRI 涉及的机制复杂,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阐述。
近年来,由于电生理学、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对MIRI 机制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主要机制概述如下:1 氧自由基与MIRI自由基(free radical ),又称游离基,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不配对的单个电子、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3]。
由机体内氧诱发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包括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
生理状态下自由基存在较少,在细胞缺血时,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4]。
当组织恢复血液供应时,触发氧自由基“爆增”并累积,攻击自身和周围细胞,造成损伤[5]。
自由基损伤细胞膜,致其结构破坏造成心肌酶溢漏;自由基氧化破坏机体蛋白,改变蛋白酶表面结构使功能受损;自由基诱导遗传物质DNA 、RNA 断键或破损,影响核酸正常功能[6]。
自由基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细胞凋亡等事件[7]。
2 炎症反应与MIRIMIRI 发生时心脏组织内皮结构受损触发功能障碍,而中性粒细胞趋集、黏附血管内皮是炎症“级联”反应的诱发阶段[8]。
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合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IL-1、IL-6 等炎症介质,介导其他炎症细胞共同攻击心肌组织[9]。
此外,白细胞浸润在MIRI 中涉及的主要机制为,MIRI 使细胞膜受损和膜磷脂降解,具有很强趋化作用的白三烯等代谢产物增多,使更多白细胞循环浸润,对心肌细胞造成多次损伤。
MIRI 时,心肌缺血细胞生成大量的促炎介质如补体C 5a 、LPS 、IL-8等,激活并诱导心肌细胞多种黏附如ICAM-1,ICAM-2等分子表达[10]。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成 的组 织 损坏 。大 量 研 究 还 表 明 组 氨 酸 、 酮 酸 有 丙
肠 I 的病 理 生 理 机 制 目前 尚不 清 楚 , 们 先 后 R 人 提 出能 量 衰 竭 、 自 由基 损 伤 、 氧 白细 胞 粘 附与 内 皮 细 胞损伤 、 质病 等一 系列学 说 , 针对 I 介 并 R的 可 能 机 制进行 了相应的防治实验研究 。
1 抗 能 量 缺 乏 疗 法
组 织 缺 血 时 组 织 细 胞 内 氧 的供 应 减 少 或 中断 ,
细 胞 的有 氧 代 谢 受 到 抑 制 , T A P的合 成 急 剧 下 降 , 加
之无 氧 代 谢 产 生 有 毒 酸 性 产 物 大 量 累 积 , 致 细 胞 导 内酶 活 性 改 变 以 及 维 持 跨 膜 离 子 梯 度 的 能 量 缺 乏 , 在 严 重 缺 血 时可 使 细 胞 内环 境 紊 乱 , 至 细 胞 死 亡 。 甚 因此 , 在缺 血 期 为 缺 血 组 织 提 供 足 够 A P, 以 阻 止 T 可 无 氧 代 谢 及 细胞 膜 内外 离 子 的失 衡 。异 博 定 和 能 量 合剂能 够 明显改善 小肠 I R损 伤 时 超 微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改 变 。三 碘 甲状 腺 原 氨 酸 ( ) 使 小 肠 组 织 A P 能 T 及 总腺 苷 酸 含 量 明 显 增 高 , 粘 膜 损 伤 明 显 减 轻 。 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心肌在短暂缺血后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时,反而加重心肌损伤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不断加深,也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以往的研究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钙离子超载、炎症反应等。
其中,氧化应激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自由基的过度产生和清除失衡会导致心肌细胞的进一步损伤。
另一方面,钙离子超载也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而在再灌注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加剧也会加重心肌损伤。
针对这些机制,临床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治疗措施,如缺血预处理、远程缺血预处理、药物干预等。
其中,缺血预处理和远程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而药物干预则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等方式减轻心肌损伤。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干细胞修复和新技术的应用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干细胞修复是指利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中,以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
新技术的应用则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纳米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为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如何确保干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生长和分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将这些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新进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明确其机制和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我们可以更精准地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问世,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带来希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干细胞修复和新技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期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 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线粒体 (Mitochondria) 黄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s)
活性氧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ROS & I/R Injury
cells and neutrophils)
1.自由基 (Free radicals)
指在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一个或 多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 分子的总称 。
为表达不配对电子,常常在其 分子式后上方加一个点如(R·) 。
(1)自由基的种类
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脂质自由基(lipid radical, L•) -· 氯自由基 (Cl•) 气体自由基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甲基自由基(CH3•) 过氧亚硝基(ONOO-)
缺血不但减少了细胞的氧供应, 而且造成糖酵解底物缺乏和乳酸等代 谢产物清除减少。
急性缺血期
心脏pH从7.2降到6.5
酸中毒加重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 障碍,并促进细胞坏死和凋亡。
4.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正常: 心肌能量的85% 心肌收缩
15% 膜的离子转运 和蛋白质合成
缺血: ATP生成减少 心肌钙转运异常 蛋白磷酸化障碍 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Becker LB. Cardiovas Res 61 (2004): 461– 470
研究历史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突 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出现室颤
1960年Jennings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968年Ames报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2年Flore报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8年Modry报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1981年Greenberg报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_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研究进展
[17]
Cheh G,Bridwell KH,Lenke LGnglumbar/thoracolumbar fusion with pedicle screw instm-
mentation:a minimum 5-year follow—up[J].Spine,2007,32(20):
Abstract: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s a rapid cascade process。including increase of gene ex· pression of energy/three carboxylic acid cycle,intracellular calcium overload,excessive release,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oxygen free radicals,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and activation of apoptosis. Thes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cause and effect,overlapping each other,form a vicious cycle leading to brain cell apeptosis or necro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ascade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ur Spine,2002.1l(5):504-506.
[13]Gaine WJ,Andrew SM,Chadwick P,et a1.Late operative site pain
缺血预处理在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3]Hosford GE,Olaon DM.Effects of hyperomxia on VEGF,its recep- tots,and HIF-2alpha in the newborn rat lung[J].Am J PhysiM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3,285(1):L161一L168. [24]Cho SJ,eeorge CL,Snyer JM,et a1.Retinoie acid and erythropoie-
kinase
C,PKC)
再通、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中等,再灌注可诱发各种
的激活有关:①激活的PKC使转录蛋白磷酸化加速
万方数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堂缝述垫!Q生!旦筮!§鲞筮!!翅丛鲤i趔旦苎塑女世!丝:巫!垫!Q,!尘:!i:型!:堡
基因转录,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增加,对氧自由基的 清除能力增加,膜过氧化损伤减轻,通透性下降,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形式的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 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 速,其次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 律、心室颤动等。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机制 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它与以下因素有密 切的关系oI-3]。 1.2.1氧自由基与再灌注心 律失常 缺血/再灌注时,氧 自由基生成增加:①使心肌细 胞膜、亚细胞器膜的流动性及
lung
sro帆h[J].Am
J
of
bronehopulmonary
dyBpl抽ia_一What
in
the
Physiol
Cell Mol
Physiol,2004,287(6):L1107・LI“5.
dence?[J].Neonatology,2008,94(3):150—159. [20]Halliday HL,Ehrenkrans RA,Doyle Lw.Delayed(>3weeks)post・
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治疗进展
的可减 轻 I I R所 致肺损 伤的一些 治疗方法 作一综述 。 1 自 由基 抑 制 剂 氧 自由基( R 是 I 0F ) I R所 致的肺损 伤重要 因素之一 。O R F 可直接损伤肠 粘 膜并 增 加 全 身微 循环 的通 透性 。Ccl L 等 i  ̄ 2 a j 人发现丙酮 酸盐 对 I I R所 致 的肺 损 伤 具 有 预 防作用 。他 们 向 A I 鼠的小肠 内注入 含 0 3 g丙 酮酸盐 的 流质 1 nI然后 夹 C大 .2 O1 , 闭肠 系膜 上 动脉 4 mi 去 除 阻断 6 mi 成 模 型 。电镜 观 5 n后 0 n制 察显示 : 治疗组肠 道 粘膜 微 绒毛 和 腔 隙受 累 , 无 明 显 的 中性 且 粒细胞浸润 。其作 用机 理 : 通 过 抑制 超 氧 化 物 的形成 , 除 ① 清 相对 稳定的氧 中间体过 氧化 氢生 成水 和 C , Oe 从而 减少 氧 自由 基 的生成 。② 通过积 聚 内源性抗 氧 化剂 而发 挥 其抗 氧化作 用 。
伤 引起 的 急 性 呼 吸 窘 迫 综 合 征 (c t rsi tr i r ssn aue epr oy d t s y — a se dC I, R S 最为 突 出 。研 究表 明 , rT A D ) Re 自由基 、 超 载 在 缺血 再 钙 灌注损 伤发病 中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而 自由基 的 大量 产 生 与黄 嘌呤 氧化酶生成增 多 、 中性粒 细胞 呼吸 爆 发 、 粒 体受损 、 线 儿茶 酚胺 自身氧化 、 细胞 因子 如肿 瘤坏 死 因子 ( N a 、 T F ) 白细胞 介素 1I (L一1 L 等介 导 产 生有 关 。在 此 就 目前 动物 实 验 中发 现 )l
维普资讯
NO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NO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综述)谷海;马骏【摘要】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是9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年研究发现NO不仅可以治疗肺动脉高压而且对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NO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最显著,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入NO的剂量、时间、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方面.NO对心肌作用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另外,NO对消化道、肾脏及其他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但由于NO的应用时间较短,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1)005【总页数】3页(P85-86,94)【关键词】一氧化氮;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谷海;马骏【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41 NO的生物学活性及应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既是一类气体分子,又是一种自由基。
它在体内通过广泛化学自由基反应发挥着多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中,如舒张血管、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及在心脏中发挥功能调控和信号转导作用等。
1991年NO被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和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并与2004年欧洲医学专家大会推荐NO用于这方面的成人治疗。
NO具有穿过肺泡-血管屏障的高弥散性和对肺部血管的高选择性,iNO可以有效的弥补内源性NO的不足,吸入iNO(inhaled NO,iNO)对多种急、慢性心肺疾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
特别关于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都做了大量研究。
近年,大量文献报道了NO对肺脏、心肌、消化道、肾脏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2 NO的疗效体外循环或肺移植手术后肺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
其主要改变是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在肺移植过程中,吸入NO 40 ppm能明显降低肺湿/干比(W/D ratio),改善移植肺的氧合,减少肺血管阻力,增加组织中cGMP含量,并抑制移植肺组织中炎性介质(TNF-α)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产生,但研究结果提示吸入NO不影响NF-kb的激活[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损伤。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
本文将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当阻塞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后,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但此时心肌反而受到进一步的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是由于再灌注后氧自由基产生过多、钙离子内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等。
近年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研究发现,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是导致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钙离子内流、中性粒细胞浸润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心肌损伤的程度。
细胞凋亡、自噬等细胞死亡过程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高血压等疾病状态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吸烟、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同时,心肌酶学、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和评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中一个重要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制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关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了解,我们将有望发现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 讲座 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谷岩㊀何菊㊀侯骊坤㊀刘辉ʌ摘要ɔ㊀肢体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可以影响急性机械性创伤患者进行血管外科手术的预后ꎬ因此一直是临床上的研究热点ꎬ特别是针对病理改变机制的研究ꎮ本文此次将目前对于急性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总结并综述如下ꎮʌ关键词ɔ㊀缺血ꎻ㊀缺血再灌注ꎻ㊀氧自由基ꎻ㊀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58.3㊀[文献标识码]A㊀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12.025Researchprogressonthemechanismofacutelower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㊀GUYan.㊀ThefirstcentralhospitalofTianjinꎬTianjinꎬ300192ꎬChina.ʌAbstractɔ㊀Theoccurrenceoflimbischemia-reperfusioncanaffecttheprognosisofvascularsurgeryinpatientswithacutemechanicaltraumaꎬsoithasbeenahotspotinclinicalresearchꎬespeciallyforthemechanismofpathologicalchanges.Inthispaperꎬthemechanismofacutelower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ssummarizedasfollows.ʌKeywordsɔ㊀Ischemiaꎻ㊀Ischemia-reperfusionꎻ㊀Oxygenfreeradicalꎻ㊀Researchprogress㊀㊀在20世纪50年代Haimovici第一次发表了下肢急性缺血的血运重建后出现了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1]ꎮ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ꎬ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ꎮ在肢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ꎬ连续出现缺血和再灌注两个病理生理过程ꎬ并分别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2]ꎬ本文就这两个过程中的损伤机制分别总结并进行综述ꎮ一㊁缺血性损伤1.能量代谢异常引起损伤:由不同因素引发的肢体动脉损伤都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ꎬ随着缺血时间的不断延长ꎬ缺血细胞转变为无氧代谢以提供ATPꎮ而无氧代谢产生的ATP仍然不足以满足代谢的需要ꎬ随着ATP的进一步减少ꎬ会造成细胞溶酶体溢出氢离子[3]ꎮ同时由于无氧代谢ꎬ导致细胞内酸中毒ꎮ酸中毒会影响细胞Na㊁K-ATP酶离子泵功能ꎬ这种损伤造成细胞内Na㊁Ca离子浓度的增加ꎮCa离子潴留会激活磷脂酶类(尤其是磷脂酶A2)和蛋白酶类ꎬ从而加重组织的损伤ꎮ此外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引起Ca离子浓度的增加ꎬ进一步引起水分内流和线粒体外膜的破坏[4]ꎮ2.中性粒细胞活化引起损伤:在组织缺氧状态下中性粒细胞被活化并进入间质组织ꎬ此后在再灌注过程中发挥双方面的作用ꎮ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可溶性调节剂谷氨酸盐和腺嘌呤核苷酸ꎬ并转换为血管表面内皮的腺苷ꎬ中性粒细胞发生游走后ꎬ腺苷通过重建内皮细胞间接触来保护微循环血管内皮屏障ꎮ另一方面ꎬ多形核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破坏内皮细胞屏障的相关因子ꎬ对局部组织产生有害影响ꎬ造成细胞通透性增强ꎬ大分子外漏[5]ꎮ缺血过程中的病理改变给再灌注时损伤加剧创造了条件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ꎮ黄嘌呤脱氢酶使用氧化的烟酰胺二磷酸吡啶核苷酸(NAD)㊀㊀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项目(2015KZ033)㊀㊀作者单位:300192天津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㊀㊀通信作者:谷岩ꎬEmail:fenglhs_2002@163.com作为氧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时的电子受体ꎮ黄嘌呤脱氢酶在缺血期间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ꎬ通过氧作为电子受体ꎬ在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氧化过程中产生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ꎮ因为缺血缺氧ꎬATP依次分解为ADP㊁AMP㊁腺苷㊁肌苷和次黄嘌呤ꎬ而次黄嘌呤自身不能代谢生成黄嘌呤ꎬ使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堆积[6]ꎮ再灌注时ꎬ缺血组织重新得到氧ꎬ在缺血时大量蓄积的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黄嘌呤ꎬ继而又催化黄嘌呤转化为尿酸ꎬ这两步反应都是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ꎬ结果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ꎬ二者在金属铁参与下ꎬ形成羟自由基[7]ꎮ二㊁再灌注过程中损伤当缺血后血流恢复ꎬ再灌注的组织发生复杂反应ꎬ中度缺血后再灌注可能引起比单纯缺血更严重的缺血后组织损伤的爆发ꎮ1.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和产生的损伤:如前文所述ꎬ缺血阶段出现的大量黄嘌呤氧化酶底物堆积ꎬ随着在再灌注过程中供氧的恢复ꎬ迅速发生反应ꎬ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ꎮ氧自由基则从多方面对机体造成损伤:(1)氧自由基通过氧化修饰组织中的生物分子直接造成缺血再灌注的病理损害ꎮ为细胞杀手ꎬ它可以协助巨噬细胞杀伤入侵体内的微生物ꎬ但同时对蛋白质㊁核酸㊁骨胶原和多糖等生物物质均有毒性ꎻ(2)氧自由基对细胞膜双层磷脂结构中的重要脂类进行氧化作用ꎬ生成多种脂质过氧化物ꎬ膜脂质过氧化而损伤细胞膜㊁线粒体㊁溶酶体和微粒体ꎬ蛋白质降解和失活ꎬ脂质过氧化产物如丙二醛可以造成蛋白质㊁磷脂和核酸交联ꎬ这些氧化剂导致的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干预结构㊁收缩和转运蛋白㊁酶㊁受体㊁膜糖脂㊁葡萄糖胺糖以及核酸的活性而影响细胞功能ꎮ从而直接损伤细胞ꎻ(3)氧自由基能通过损伤细胞器的膜ꎬ进而引起溶酶体㊁微粒体及线粒体的破裂ꎻ(4)氧自由基能引起血小板㊁粒细胞在微血管中粘附㊁聚集ꎬ造成微循环障碍[8 ̄11]ꎮ2.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再灌注期间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应ꎬ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显著增加ꎬ分泌髓过氧化物酶ꎬ产生大量氧自由基ꎬ称为呼吸爆发或氧爆发ꎬ可损伤组织细胞ꎮ再灌注过程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㊁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性以及游走性成指数增长ꎮ这使得中性粒细胞更容易和更快的进入细胞间质并活化ꎮ除了前文提到的引起钙离子增多等作用ꎬ这些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毒性活性氧㊁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ꎮ这些物质会加剧血管的通透性㊁水肿㊁血栓形成ꎬ并导致实质细胞的坏死[12 ̄13]ꎮ3.线粒体功能受损: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ꎬ参与氧化多种磷酸化的蛋白ꎬ通过电子传递产生ATPꎮ因缺血㊁缺氧可以改变所有电子传递复合物的活性ꎬ使ATP减少ꎬ钙进入线粒体增多ꎬ使线粒体功能受损ꎬ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ꎬ进入细胞的氧经电子还原成水减少ꎬ而经单电子还原生成氧自由基增多ꎮ而钙离子进入线粒体可使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ꎬ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降低ꎬ使氧自由基生成进一步增加[3ꎬ14]ꎮ4.再灌注过程中钙离子的作用:在肢体缺血过程中ꎬ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已经开始明显上升ꎬ而再灌注后ꎬ复氧可使细胞外液pH升高ꎬ进而加大细胞膜内外的氢离子梯度ꎬ使得氢/钠离子㊁钠/钙离子交换得到加强ꎬ进一步造成细胞内钙超载ꎮ将NHE交换器的活性是通过细胞外氢离子的洗出加速缺血期间积累的离子ꎬ从而增加穿过质膜和进一步增加细胞内的Ca2+的质子梯度[15 ̄17]ꎮ此外ꎬ内质/肌浆网(ER/SR)SERCAATP酶对Ca2+的处理受到I/R的损害ꎬ这限制了细胞质中Ca2+的再摄取ꎮ在另一方面ꎬCa2+经由兰尼碱受体从ER/SR释放被增强[5ꎬ18 ̄19]ꎮ这些ER/SR钙处理的扰动进一步加剧了细胞质Ca2+水平的致死性升高ꎮ5.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因子和炎症趋化因子的作用:炎症因子是参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ꎬ在肢体发生缺血再灌注后ꎬ细胞会释放一氧化氮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IL-1㊁IL-6)等炎症因子ꎬ对受损的细胞组织产生二次损伤[20]ꎮTNF-α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ꎬ也能促进内皮细胞对IL-1㊁IL-6的分泌ꎬ并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ꎬ从而刺激扩大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的损伤ꎬ同时TNF可刺激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IL-1ꎮ而IL-1的产生又能诱导TNF-α的产生ꎬ当机体因内毒素刺激而产生过量的TNF-α后ꎬ可诱发机体发热ꎬ并对心肺㊁肾功能产生严重的损伤ꎬ严重者可引起呼吸㊁循环衰竭ꎬ更甚者会引起机体的死亡ꎬ其机体中TNF水平与病死率正相关ꎮ其发病机制可能是TNF刺激内皮细胞引起炎症ꎬ组织损伤和凝血反应等一系列综合征的原因[3ꎬ21 ̄22]ꎮ㊀㊀结论与展望㊀肢体缺血再灌注因素造成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有害物质的生成和释放ꎬ从而对远隔的心㊁肺㊁脑㊁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损害ꎮ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规律和机制ꎬ对于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思路及其与组织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MagnoniFꎬPedriniLꎬPalumboNꎬetal.Ischemia:reperfusionsyndromeofthelowerlimbs[J].IntAngiolꎬ1996ꎬ15(4):350 ̄353. [2]㊀WatsonJDꎬGiffordSMꎬClouseWD.Biochemicalmarkersofacutelimbischemiaꎬrhabdomyolysisꎬandimpactonlimbsalvage[J].SeminVascSurgꎬ2014ꎬ27(3-4):176 ̄81.[3]㊀YangYHꎬWangWꎬHuBꎬetal.EffectsofHydrogenSulfideonInflammatoryFactorsandMitochondrialEnergyMetabolicDisordersAfterReperfusionInjuryinRats[J].ZhongguoYiXueKeXueYuanXueBaoꎬ2019ꎬ41(2):234 ̄241.[4]㊀SadiAMꎬAfrozeTꎬSirajMAꎬetal.Cardiac-specificinducibleoverexpressionofhumanplasmamembraneCa2+ATPase4biscardioprotectiveandimprovessurvivalinmicefollowingischemicinjury[J].ClinSci(Lond)ꎬ2018ꎬ132(6):641 ̄654. [5]㊀CaiHꎬYaoZꎬLiW.IRF-5acceleratesleukocyteadhesiontoendothelialcells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throughregulatingthetranscriptionofVCAM-1[J].BiochemBiophysResCommunꎬ2017ꎬ492(2):192 ̄198.[6]㊀AndersonSLꎬSinghB.Equineneutrophilsandtheirrolein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lunginflammation[J].CellTissueResꎬ2018ꎬ371(3):639 ̄648.[7]㊀HongXꎬZhaoXꎬWangGꎬetal.LuteolinTreatmentProtectsagainstRe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Rats[J].MediatorsInflammꎬ2017ꎬ2017:9783893.[8]㊀TatarTꎬPolatYꎬComuFMꎬetal.Effectofceriumoxideonerythrocytedeformabilityinratlowerextremity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BratislLekListyꎬ2018ꎬ119(7):441 ̄443. [9]㊀ErkutAꎬCureMCꎬKalkanY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thymoquinoneandalpha-tocopherolonthesciaticnerveandfemoralmuscleduetolower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EurRevMedPharmacolSciꎬ2016ꎬ20(6):1192 ̄202.[10]㊀KarahanMAꎬYalcinSꎬAydoganHꎬetal.Curcuminanddexmedetomidinepreventsoxidativestressandrenalinjuryinhind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aratmodel[J].RenFailꎬ2016ꎬ38(5):693 ̄698.[11]㊀TsuiJCꎬBakerDMꎬShawSGꎬetal.Alterationsinnitricoxidesynthaseisoformsinacutelowerlimbischemiaandreperfusion[J].Angiologyꎬ2007ꎬ58(5):586 ̄592.[12]㊀LorenzenJMꎬBatkaiSꎬThumT.Regulationofcardiacandren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ymicroRNAs[J].FreeRadicBiolMedꎬ2013ꎬ64:78 ̄84.[13]㊀ChoiKꎬKimJꎬKimGWꎬetal.Oxidativestress-inducednecroticcelldeathviamitochondira-dependentburstofreactiveoxygenspecies[J].CurrNeurovascResꎬ2009ꎬ6(4):213 ̄22.[14]㊀BagisZꎬOzerenMꎬBuyukakilliBꎬetal.Effectofiloprostoncontractileimpairmentandmitochondrialdegenerationinischemia-reperfusionofskeletalmuscle[J].PhysiolIntꎬ2018ꎬ105(1):61 ̄75.[15]㊀ÖzerAꎬDemirtaᶊHꎬçomuFMꎬetal.Protectiveeffectoferdosteineonerythrocytedeformabilityinaratmodeloflower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TurkJMedSciꎬ2018ꎬ48(1):187 ̄190. [16]㊀ErbaturMEꎬSezenᶊCꎬBayraktarACꎬetal.Effectsofdexmedetomidineonrenaltissueafterlowerlimb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streptozotocininduceddiabeticrats[J].LibyanJMedꎬ2017ꎬ12(1):1270021.[17]㊀GiblettJPꎬHooleSP.RemoteIschemicConditioninginElectivePCI[J].JCardiovascPharmacolTherꎬ2017ꎬ22(4):310 ̄315. [18]㊀LeeGAꎬLinTNꎬChenCYꎬetal.Interleukin15blockadeprotectsthebrainfrom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J].BrainBehavImmunꎬ2018ꎬ73:562 ̄570.[19]㊀GuerreroA.A2AAdenosineReceptorAgonistsandtheirPotentialTherapeuticApplications.AnUpdate[J].CurrMedChemꎬ2018ꎬ25(30):3597 ̄3612.[20]㊀FerhatMꎬRobinAꎬGiraudSꎬetal.EndogenousIL-33ContributestoKidney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sanAlarmin[J].JAmSocNephrolꎬ2018ꎬ29(4):1272 ̄1288.[21]㊀GainesGCꎬWelbornMBꎬMoldawerLLꎬetal.Attenuationofskeletalmuscle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yinhibitionoftumornecrosisfactor[J].JVascSurgꎬ1999ꎬ29(2):370 ̄376. [22]㊀UrbahnMAꎬKaupSCꎬReusswigFꎬetal.PhospholipaseD1regulationofTNF-alphaprotectsagainstresponsestoLPS[J].SciRepꎬ2018ꎬ8(1):10006.(收稿日期:2020 ̄03 ̄20)。
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主要途径
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主要途径缺血再灌注(I/R)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其发生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细胞内氧自由基(ROS)的生成。
在缺血期间,组织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死亡。
当组织再次接收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时,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包括ROS的生成。
本文将探讨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ROS生成的主要途径。
I. 缺血期间的ROS生成A. 缺氧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缺氧条件下,线粒体的ATP合成受到抑制,并且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这些变化导致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并且释放出一系列对细胞有害的因子,如 ROS、钙离子等。
B. 组织缺血引起NADPH氧化酶活性增加NADPH氧化酶是一种在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的酶,在组织缺血期间其活性会增加。
NADPH氧化酶通过将氧气还原为ROS,促进了细胞内ROS的生成。
C. 缺血引起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降在缺氧条件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会下降。
一氧化氮合酶是一种负责产生一氧化氮的酶,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张力和保护心血管系统。
当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降时,细胞内ROS的生成会增加。
II. 再灌注期间的ROS生成A. 缺血再灌注引起线粒体钙离子水平升高在再灌注期间,组织接收到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这些物质可以刺激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并且释放出更多的钙离子。
高水平的钙离子可以刺激线粒体内膜上的NADPH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了ROS的生成。
B. 再灌注引起炎症反应再灌注期间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聚集和释放更多的ROS。
此外,在再灌注期间,组织可能会释放出一些对细胞有害的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这些因子也可以促进ROS的生成。
C. 再灌注期间的氧化应激再灌注期间,组织接收到大量的氧气,这可能会导致过度氧化应激。
过度氧化应激会导致ROS的生成增加,并且可以引起DNA损伤、蛋白质氧化和脂质过氧化等反应。
eNOS-NO-cGMP-PKG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eNOS-NO-cGMP-PKG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CCVD)位列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一位,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CVD)是临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类型。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目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它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过程[1]。
已有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过激活eNOS-NO系统,从而激活下游的cGMP-PKG信号通路,实现对缺血性组织的保护。
本文就eNOS-NO-cGMP-PKG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蛋白激酶G 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53-03前言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
早期恢复血液流通是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而缺血后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则会导致缺血组织损伤程度的进一步加重。
IR包括第一阶段的瞬时性缺血(ischemia)和第二阶段的再灌注(reperfusion)[2-3],其不仅导致缺血性损伤,还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栓形成等,短暂缺血也诱导了对IR具有保护作用的缺血预适应反应。
但目前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环磷酸鸟苷(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蛋白激酶G(cGMP-dependent kinase)信号通路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PKG是内皮型的NO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重要的下游作用底物。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各器官损伤变化的实验研究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09(31)13【摘要】目的探讨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引起各器官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与对照组(5只),观察肝、肾、肺、心肌及胃肠的病理改变,检测血浆血浆丙二醛(MDA)、红细胞膜MDA、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的肝、肾、肺、心肌及胃肠均有较明显的病理改变.实验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肌酐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血浆和红细胞膜MDA及血浆X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肝、肾、肺、心肌及胃肠损伤,氧自由基对各器官的破坏可能是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总页数】2页(P1554-1555)【作者】要瑞莉;刘爱东;李宏杰;张一兵【作者单位】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063004,河北省唐山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12【相关文献】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活性变化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 沈炳玲;邢冬红;秦毅;黎新宪;杨芝红2.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磷脂酶A2变化的影响 [J], 吴新军;孙艳红;王俊科;邢亚楠3.亚甲蓝预防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J], 吴多志;梁敏;陈揭晓;王俊博4.猕猴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道菌群变化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关系 [J], 范华;吴浩;谭庆华;胡兵;唐承薇5.亚甲蓝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揭晓;吴新民;刘毓和;欧阳碧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