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浅谈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1 、 要 掌 握 基 本 的 灌 水方 法 。多 采 用 “ 浅、 湿、 干” 循环交替法 。 “ 浅” 指模式 图中灌溉 水层 上限 ( 一般 为 3 0 am ) r ; “ 湿” 指 水 层 为 零, 土壤含水 量 1 0 0 %; “ 干” 指 各 生 育 期 土 壤 含 水 量 要 求 的 下 限
少水 层 保 留 时 间
常规灌高 1 . 1 %一 1 . 4 %; 直链 淀 粉 含 量 的 处理 基 本 持 平 。粗 蛋 白 含 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提高 了 6 . 2 %; 脂 肪 含 量 比常 灌 提 高 了 2 2 %, 可 见, 控灌 水稻 的米 质有 显 著 提 高 。但 透 明 度 无 明 显 差异 。蒸 煮 和 食味 品质 比较 , 食味 质 量 有 所 提 高 。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能 有 效 的 促 控 水 稻 的根 系 生 长 、株 型 及 群 体 结 构 形 成 。使 水 稻 在 高 产 基 础 上 实现 再 增 产 。 根 据 研 究 成 果 统 计, 控 制灌 溉 水 稻 的理 论 测 产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4 . 6 %; 样 方 测产 比 常规灌溉提高 3 . 1 %; 实收 产 量 比 常 规 灌 溉 提 高 5 %- 1 0 %。 2 、 稻 米米 质明 显改 善 控 制灌溉糙米 率 、 精米率 、 整精米 率 , 分别 比 常 规 浅 灌 处 理
、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技 术 的概 念
水 稻 控 制 灌溉 是 指 水 稻 移 栽 后 , 田面 保 持 5 " - ' 2 5毫米 薄 水 层 返青活苗 , 在 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 , 田面 基 本 不 再 长 时 间 建
寒地水稻井灌节水增温增产技术研究
G h n m i Z A im n , N h- i g, N e, N ipn C E h -i U C u — e , H O L- ig WA G S iqa n WA G H WA G L— ig, H N S u j e
i iai n a o rd f r n y o d a t h ou f trb t e n te d f r n e o so me a ay e h al h n e r g t t u iee t r o f f wa st e l h t e v l me o e e w e h i e e tp r d ft , n ls d t e d i c a g wi wa f i i y
— 霹 告
。 够
V.N6 o1o 1 . 4
寒地水稻井灌节水增温增产技术研究
顾 春梅 ,赵 黎 明 术 ,王 士 强 ,王 贺 ,王 丽 萍 , 陈淑 洁
( 龙 江 省农 垦 科 学 院 水 稻 研 究 所 , 龙 江 黑 黑 佳 木 斯 14 0 ) 5 0 7
摘 要 :试 验设 井 间 控 、 间 歇 、 间控 、 间 歇 四 个 不 同 灌 溉 方式 , 行 处 理 间 不 同时 期 灌 水 量 、 壤 温 度 的 日变化 、 井 渠 渠 进 土 气 温 与 土 壤 温 度 的 关 系 、 水 灌 溉 不 同 时 间 内水 温 的 变 化 、 量 性 状 的调 查 , 究 不 同 灌 溉 方 式 对 水 稻 生 育 及 产 量 的影 响 、 井 产 研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 6 3 ( 0 1 0 - 0 4 0 1 7 - 7 7 2 1 )6 0 1 - 5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ee- tr eerha dD vlp e t etrH i n j n edh a gA r utr C mpn t. Sv n Sa sac n eeom n C ne, el g agB i u n gi l e o a yLd, R o i a c u
8 6 7 m t a o t 1 u tc n tme tt e n e s f r t e rc r wt i h s o e ln eg twa h r 0 7 e ta 4 mV 6 h n c n r .b t i a ' o e h e d o h i e g o h wh c h w d p a th i h s s o t . m h n
te t n. h eut n iae h ttewae o s mpin o o to riain t ame t s2 64 m7 6 rame t T ers l idc td ta h trc n u t fc nrlir t r t n 9 . 6 7 m whc a a e s o g o e wa ih c n sv
V.N. o2o 1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球稻
研
一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丁 亮
( 黑龙 江北 大 荒农 业 股份 有 限公 司七 星研 发 中心 , 龙 江 黑 建 三 江 16 0 ) 530
摘 要 : 龙 江 垦 区进 行 节 水 试 验 , 验 结 果 表 明 : 灌 处 理 用 水 量 2 64 r 6 7 m , 对 照 省 水 8 /6 但 水 分 供 黑 试 控 9 . 6 较 4 m3 7 m , 6
m2w ih r d c . % t a o t 1 S v r g t n t ame twa 9 . / 6 h c a a e 8 6 7 m2 h n c n r 1 hc e u e65 h n c n r . a e i i ai r t n s 2 64 m 7 m0w ih c n s v 4 m 6 a o t . o r o e 6 t o t a wae a u p y t e n e s or t e rc g o h e a s f s a lw tr c n n r a e wae e e a u e a d mu h tr c n s p l h e d f h i e r w ,b c u e o h l t o wae a i ce s t r t mp r t r n d tmp r t r ,p o t i e i g h u e f se s 9 6 w ih a d 17 t a o t l h il a 7 . g 6 7 m e e au e r mo e t l r ,t e n mb r o t ms wa 1 . h c d . h n c n r ,t e ye d w s 6 9 1 / 6 , l n o k i r vn c me 2 6 y a / 6 a d i h d h g a u fma k t o u a z t n mp o i g i o . u n 6 7 m n t a ih v l e o r e p l r ai . n p i o Ke r s C n r li ia in S v rg t n Co v n i n li ia in Yil y wo d : o t r g t , a e i i ai , n e t a r g t , e d o r o r o o r o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
寒地水稻要素调控技术总结水稻高产创建首先要设计目标产量,围绕目标产量进行技术调控,最终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要素管控技术是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四大要素(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进行定量调控和管理,并将各项技术措施综合集成组装,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
经过一年的试验亩产达到802kg 现将实施的高产攻关技术总结如下。
一、采用大棚、三膜覆盖、钵育摆栽育苗在“两秋、三常年”的基础上采用高台钢骨架大棚育秧。
3月5日提早扣棚,育苗时采用三膜覆盖钵育盘,用该种方法育出的秧苗素质高,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壮苗标准。
调查表明,百株干重较常规育秧增加0.5g,带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提早返青分蘖5d,有效分蘖增加50株/m。
二、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选用了高产优质品种——龙粳26(原种)。
三、置床处理与床土配制置床处理:每平方米置床施用腐熟有机肥8~10kg、尿素20~25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5~30g,并混拌在3~5cm深的土层内,做到床平、土细、肥匀。
在摆盘播种的前一天,置床浇1浓度的硫酸水3kg/m,使置床土壤ph值达到4.5~5.5,并用杀菌剂消毒。
床土配制:将酵素有机肥、过筛旱田土按1:2拌匀,每平方米床土用硫酸铵40~50g、磷酸二铵50~60g、硫酸钾20~30g并拌匀。
四、蒸汽催芽和适期播种种子经比重1.17盐水选后,浸种6~7d,水温为11~14℃,当达到浸种标准时,进行蒸汽催芽。
4月5日,机械播种,每盘播芽种105g,覆土厚度0.5~0.7cm。
后覆膜。
种子通过蒸汽催芽及精确播种,表现芽齐、芽壮和苗匀、苗齐、苗壮,提高了秧苗素质。
苗后除草100m用千金9ml.五、加强秧田管理,确保旱育壮苗按旱育壮苗模式,以调温、控水为手段,重点抓好4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下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
1.控制好温度1叶期棚温控制在25℃左右,2叶期控制在22℃左右,3叶期控制在20℃左右。
八五六农场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应用研究探讨
注 :) 1 控灌 Ⅱ 处理遇降雨 , 田间可蓄雨水 , 但不超过5 m 0m 。 2 控灌 Ⅱ ) 处理在水稻分蘖末期结束 , 不管土壤水分是否达到下限指标 , 都需灌水。 3 控灌 I 控灌 Ⅱ ) 、 处理在遇低温冷害 ( 返青期 最低温度降至 3 ℃以下 , 拔节孕穗期最低温度低于 1  ̄ ) 6C 时灌水
Jn ,0 2 u . 2 1
表 5 茎蘖 动 态
从 表 5结 果看 , 控灌 I 处理 在返青期 前期 分蘖较 常 I 灌处理要 慢一些 , 6月 1 日开 始控 灌 I分 蘖基本 赶上 超 5 1
过 常 灌 处 理 分 蘖 量 , 灌 1分 蘖 前 期 一 直 低 于 常 灌 处 理 控
[ 稿 日期 ] 2 1 0 2 收 0 2— 2— 9 [ 者简介 ] 彭 霞 (9 2一) 女 , 作 17 , 山东 巨野人 , 工程 师
一
8 一 6
彭 霞 : 五六 农场 寒地 水稻 节水 控 制灌溉 技术 应用 研究 探讨 八
第 6期
4 水稻 产 量构 成 因素
是 水稻 栽培 实用新技 术 。
[ 关键词] 水 稻 ; 灌 ; 水 ; 产 ; 控 节 增 抗逆性 ; 五 六农 场 八
[ 中图分 类号] ¥7 25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0 7 7 (0 2 0 0 8 0 6— 15 2 1 ) 6— 0 6—0 3
灌 溉。
3 水 稻 控 制 灌 溉技 术 简介
水 稻控制灌溉技 术是指秧苗本 田移栽后 , 返青 期灌 3
—
5c m浅水 , 在返 青后及时灭草 施肥 , 水层 5~ m, 7 c 保水
寒地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寒地水稻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促进水稻长势,对病虫害起到预防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主要围绕寒地水稻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水分管理1、科学灌溉寒地水稻插秧结束后,必须保持浅水层,深度应达到苗高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因此时稻苗较小,根系未完全发育,吸收水分的能力不强,并且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恢复期,再加上春季的高温和大风,水分很容易被蒸发,因此,插秧后必须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
虽然如此,也不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应采取浅水漫灌的方法,逐渐将水层回到适宜深度。
适当的水层既可以防止水分被过快蒸发而引起缺水,还能为水稻苗提供充足的水分,起到为田间保温的作用,避免冻害发生。
当水稻苗进入返青阶段后,要将水层保持在3-5厘米,田间水深超过这个标准,应将水放掉一些。
浅水具有透光性高的特点,可以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提高水温和地温。
提高地温可有利于根系迅速发育,达到根多根壮的目的,还能促进秧苗早分蘖、多分蘖。
在秧苗返青以后,还可以采取间歇式的灌溉方法,每次灌水后让水自然落干,表面无水后再灌水,反复多次进行。
2、适时晒田适时进行晒田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发、快发、多发,使水稻的幼穗加速分化。
晒田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活性和肥力,促进植株由分蘖后期向穗的发育转化,为增加穗重创造条件。
经过晒田可以增强植株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加健壮,近地的节间缩短,明显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晒田还可以增加分蘖成穗的数量,使谷粒的重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可选择植株对水分需要量减少的时期进行晒田,此时水稻分蘖即将全部停止。
在这个阶段如果出现水稻长势过旺,叶色变深下垂,过早郁闭,应及时晒田。
地势低、土壤过黏的稻田需晒田7天左右。
在水稻长势一般、还未郁闭、土壤黏度适中的水稻田,暂时不用晒田。
寒地水稻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施肥量上限值研究
3 0
1 O
Weig tn t
mgt a “ 间歇灌
耗水下 限 m m,%)
蓄雨水极 限(1 nm) 灌水 上限( mm)
1 0
5 0 3 0
饱 8% 饱 8 % 0 0
饱 8% 0
5 0 5 0
饱 8% 0
5 0 5 0
饱 8% 0
3 0 1 0
风气 候 。一年 四季 分 明 ,春季 多风干 旱 ,夏季 温热 多 雨 ,秋 季温 凉适 中 ,冬 季寒 冷干燥 。全 县年 平均 日照 时 数 为 259h 9 ;年平 均 气 温 为 1 9℃ ;无 霜 . 6 期 18 左 右 ;年平 均 降雨量 57mm。 2 d 7
1 方 案设 计 . 2
Ea l rv Mi d e d l L t ae b oi g o tn l f we n o r g i r e ig i n p n
} 灌 搴 C nrl d ot l oe
gt a “
灌水上 限 rm) a 耗水下 限( mm,%)
蓄雨 水 极 限 ( m) a r
黑龙江省是我 国重要水稻生产基地和重要优
最 多为 2 ,水稻施肥量和施肥 比例不合理 。本 2
文 针 对 水 稻 生 产 中 过 多 施 肥 造 成 的 面 源 污 染 现 象 ,通 过 模 拟 大 田实 际 方 法 ,提 出不 同节 水 灌 溉 技 术 的施 肥 量 上 限值 , 旨在 探 索 符 合 实 际 水 稻 生
p d r e,i n ld f r ria i t h oog :c n r ld ria i ,we t g ri t n,it r t t ad y i c t cu e ou i g t i r on ec n l y o tol ir t e g on ti i ga i n r o n e mien i i t n,s alw ri t n。a d f e f tl erlv l,t r i s r p ion ts o h t r ga i r o hl o i ga i r o n v er i e es h ee t i iz me e eti .I h ws t a :up e i to t p rl f mi f rizn mou to he ih tyel e tiig a l n f t hg es i d was 3 k ・ m :u p i 1 ff rizn mo to xmal 60 g h p erI o etl ig a un fma i m. i
水稻控制灌溉实验报告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应用研究试验报告2011年XXXX水稻试验站(水稻科技园区)承担了农垦总局水务局、农业局下达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应用研究试验课题,以其通过几年的试验,在高产优质的前提下,通过灌溉技术的革新,根据水稻的需水特点,适时大幅度减少灌溉次数、水量,总结和建立基本科学数据和模式,探讨增产因素,为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间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作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
一、试验地点:XXXX水稻科技示范园区,草甸黑土,基本养分没有测定(没有设备),秋翻春整地,机械搅浆。
二、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立三个处理,即控灌、节灌、叶灌,以叶灌作为对照,对照只设一个,共为7个小区(根据园区的条件而设),每个小区为一个自然池田。
表一、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小区分布图1、控灌2、对照3、节灌4、控灌5、节灌6、控灌7、节灌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品种:龙粳29号2、浸种及催芽:采用集中浸种催芽方式,4月3日浸种,4月11日催芽,芽出齐后摊凉待播。
3、大棚育秧:以钵摆盘育苗,机械播种,播种时间4月15日。
4、移栽:人工摆栽,密度为25穴/平方米,宽窄行。
移栽时间5月20日。
5、管理:施肥:每公顷基施磷酸二铵100千克、尿素50千克、硫酸钾50千克、硅肥120千克。
追肥:返青肥每公顷尿素50千克。
分蘖肥每公顷尿素50千克接力肥每公顷尿素20千克孕穗肥每公顷钾肥50千克化学除草:封闭稻思达+阿罗津+吡嘧磺隆二次施药阿罗津+吡嘧磺隆+卞嘧磺隆分蘖末期排草丹+农多斯人工拔出大草。
6、小区产量及植物学数据:表二、水稻节水控制灌溉小区产量表1 2 3 4 5 6 7 克(平方821 856 884 834 875 843 882 米)公顷产8210 8560 8840 8340 8750 8430 8820 量千克表三、各处理产量对比节灌控灌叶龄灌产量8840 8210 8560 产量8750 8340产量8820 8430平均产量8803 8326 8560 增产比% 102.8 97.3 100表四、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节灌控灌叶龄灌株高(厘米)90 89 91 穴数(平方米)26 26 26 株数(平方米)593 584 585 株粒数99 88 89秕粒数 5 8 4是否倒伏0 0 0千粒重29.3 28.3 28.5表五、试验地土壤饱和持水量测定值饱和持水量1 45.32 44.63 46.34 46.25 45.86 45.87 44.78 43.49 45.310 44.8平均值45.2表六、生育日期记载节灌控灌叶龄灌移栽期5月20日5月20日5月20日返青期5月26日5月26日5月26日分蘖初期5月28日5月28日5月28日分蘖末期6月23日6月23日6月23日出穗始期7月18日7月20日7月20日齐穗期7月29日7月30日7月30日成熟期9月8日9月8日9月8日表七、生育前期水层、灌溉量、水温测定值灌溉量(立方米)水深(厘米)水温(℃)耙地54 8插秧花达水返青期34 5 14分蘖前期34 5 19--24 分蘖末期30 4 19表八、控制灌溉重点期的灌溉量对比灌溉量(立方米)水深(厘米)节灌控灌叶龄灌节灌控灌叶龄灌分蘖后期间歇灌溉42间歇灌溉423 3抽孕期80 120 120 3 3 3 齐穗期142 168 168 5 5 5 总水量374 482 482表九、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上的土壤表象土表颜色裂缝宽度脚窝情况饱和持水量85% 略显白0.6—0.8 挺实、无水80% 干硬、白色 1.0—1.270%60%7、结果分析:通过测定得出本地土壤的饱和持水量为45%左右,依照节水灌溉要求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85%和80%时的土壤表象为裂缝0.5----1.2厘米,根据今年测定,控水三天时(无降水补充),裂缝就可达到0.5---0.8厘米,土壤表面迅速结硬,颜色显白。
寒地水稻不同灌排技术的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寒地水稻不同灌排技术的面源污染负荷研究摘要为探索适合寒地水稻生产的减少面源污染途径,选择控灌、湿润灌、间歇灌、浅晒浅灌等4种水稻灌排技术,并配置5个施肥水平,开展了20个处理的重复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地表排水控灌、湿润灌、间歇灌、浅晒浅灌的全氮、全磷流失负荷分别为0.410 g/100 m2和0.359 g/100 m2、0.520 g/100 m2和0.371 g/100 m2、0.601 g/100 m2和0.378 g/100 m2、1.736 g/100 m2和1.625 g/100 m2;地下渗漏全氮、全磷流失负荷分别为13.578 g/100 m2和3.912 g/100 m2、13.504 g/100 m2和3.852 g/100 m2、20.238 g/100 m2和6.196 g/100 m2、29.840 g/100 m2和12.972 g/100 m2。
控灌灌排技术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面源污染最小。
关键词寒地;水稻;面源污染;地表排水;地下渗漏;灌排技术;负荷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50-02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以高产、稳产而著称[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优质粳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稻作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生育期最短、发展潜力最大和商品率最高的新型稻作区,具有我国寒地水稻生态区的代表性、特殊性、复杂性和典型性[2]。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成为世人关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3-6]。
水稻生产的面源污染是指水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渗漏水所携带的化肥、农药等物质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
已有部分研究表明,水稻生产的面源污染与水稻灌排技术有着密切相关[7-9]。
针对地处寒冷地区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在水稻生产中减少富营养化面源污染的问题,笔者特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的黑龙江水稻灌溉试验中心站试验研究基地进行了不同灌排技术与不同施肥量组合的小区试验。
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浅湿灌溉技术
℃, 分蘖缓慢 ; 气 温低于 1 5 ℃、 水温低 于 1 6 . ℃, 或气温超过 4 O ℃、 水温超过 4 2℃, 分 蘖 停 止 发
生 。保 持浅 水层 可 以增 加泥 温 , 缩 小昼 夜 温差 , 提
程度) 。对 这类 稻 田还需 采取 排水 措施 , 降低地 下 水位 , 改善 土壤 环境 , 这样 才 能收 到较好 的晾 田效
机械化 , 在很 大程 度上 提高 了水稻 的产 量 。 为 了从 本 田 田间水 分 管 理 的 角度 来 提 高 水 稻产 量 和 品 质, 农 场经 过多年 的试 验示 范 , 特 推广 了浅 湿灌 溉
技术 , 既 提高 了水稻 的产量 和 品质 , 也 缓解 了水 田
此期注意控氮落黄。水稻进入分蘖末期落干 晾 田。 晾 田适 宜 时期在 有效 分蘖 临界期 , 最晚 不超
水稻返 青 后 ,进 行 浅水灌 溉 ,保 持 水层 3 ~ 5 c m, 做 到 以水 保 温 、 以水增温 , 以增 加 水 温 和 泥
作 者简 介 : 任艳 军 ( 1 9 7 5 一 ) , 男, 农艺师 。
5 0一
一
任艳军
寒 地 水 稻 优 质 高产 浅 湿灌 溉 技 术
—■ 术
球妊
V o 1
任 艳 军
( 黑 龙 江 省 建 三 江 管 理局 鸭 绿 河农 场 , 黑龙 江
摘
佳木斯
1 5 6 3 3 4 )
要: 鸭绿河农场经过多年试验示范 , 推广应用浅湿灌溉技术 , 以从 本 田 田间 水 分 管 理 的角 度 提 高 水 稻 的产 量 和 品 质 。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手册
开 花等需水敏感 期又保证供水 ,使 水稻后期呈现生 长的补
3 ・ 7
食发 展及 优质 粳 稻生 产 的总体 要求 ,完成 了黑龙 江省 水
稻灌 溉发 展规 划 、黑 龙 江省 千亿 斤粮 食产 能工 程规 划 和 黑 龙江省新增 1 0 0万亩粳稻基地 建设 可行 性研 究报 告 。 0 计划到 2 1 0 5年 全省水 稻 面积 达到 50 0万 亩 ,每年将为 0
・
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 的需要。会议要求 ,要 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以保障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 工程和旱涝保收 田建
设为 目标 ,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特 点 , 紧紧围绕松嫩平原 0万亩水 田发 0
展任 务 ,按照 “ 学规 划、分 步实旌 ,因地 制宜、先进 适 科
度评价和肯定。
21 0 0年 9月,省水利厅在庆安县召开 了全 省水稻节水 控制灌溉技术推进工作会议 。会议认为 ,推 广水稻节水控制
编 者
21 0 0年 1 O月 黑 龙江省 是 全 国最 大 的粳 稻 生产 基 地 ,近年 来平 均
灌溉技术是确保 国家粮食安全 、促 进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需
溉 高产优质 调控 的原 理 ,黑龙江 省水稻节 水灌溉分 区及分
区技 术模式等 ,绘制 了适合不 同分 区 的控 制灌溉技 术模式
图 ,手册 简单适 用 , 贴近 实际 ,适合 广大技 术人 员和广大
科技成果——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科技成果——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技术开发单位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总站、河海大学适用范围东北三省寒地水稻种植区成果简介根据寒地水稻控制灌溉的需水规律和生理生态机理,通过控制灌溉节水、增产、保质、抗逆等对比实验,提出不同分区土壤水分调控、灌溉制度、雨量利用等量化指标体系,建立控制灌溉效果评价模型,建立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分区控制灌溉模式和综合技术配套模式。
工艺流程按照不同水分上下限和蓄雨深度管理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黄熟期的田间土壤水分。
以黑龙江省灌溉试验中心站2010年试验为例:(1)返青期-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层自然落干至田面出现0-4mm裂缝后,再田间灌水层2-3cm,如此循环。
(2)有效分蘖叶龄期-拔节孕穗期,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当田面出现0-3mm裂缝时再灌水水层2-3cm,如遇降雨,可蓄雨水,蓄雨深度不超过5cm;分蘖末期要及时排水晒田重控。
(3)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乳熟期-黄熟期,进行间隙湿润灌溉,灌溉水层2-3cm,然后落干,如此循环。
(4)此后根据成熟情况定停灌落水时间,如果天气过于干旱,在水稻收割前10-15天灌水2-3cm,防止水稻早衰。
关键技术集成灌溉水层、土壤含水量、降雨、灌水和不同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控制阈值等指标,清晰地绘制了控制灌溉技术模式图。
按照10个灌溉分区单元提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图10套。
典型规模通过建立的22个试验站点和104个示范区扩大推广;以370个农民用水协会、18个水田农机合作社和101606个农户为依托,充分调动788乡镇水利站的服务功能;2014年推广面积达到873万亩。
应用情况在黑龙江省水稻灌区推广应用,2007年至2014年,累计推广面积2376万亩。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铁力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铁力市,地处松花江一级支流呼兰河上游。
全场耕地面积20万亩。
其中,水稻面积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
国内外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世纪 9 O年代 以来 更是受到普遍 重视 。 然而 , 对水稻 节水灌溉研 究多集 中在采用激 光平地 、微 喷滴灌 、 直播 以及 田间土壤墒 情检测 等先进技术 领域 , 多 大 还停 留在试 验 阶段 , 目前还很 难在水 稻生产 中加 以 推广应 用。 当前 , 农业灌溉 占到 了 7 %, 2 在发 展 中国
1 国 外寒 地 水稻 节 水灌 溉 研 究进 展
国外在水 稻灌溉技术 方面 的研 究起步 较早 ,0 2
水 量 的 6 %以上 。传 统 的淹 水灌 溉 耗 水量 惊 人 , 5 达 6 0 0 9 0 0 m。h 水 资 源浪费严 重 。当前 0 ~ 0 / m , 中国灌溉水 利 用效 率为 3 %- 0 作 物水 分生 产 0 4 %,
研究进 展作 一简要概述 , 以提高广大水 稻科技工 作
者 的认知度。
面 积 的 7 % ,单 位 灌 溉 面 积 的 水 资 源 量 仅 为 世 2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l %。 中 国人 均 水 资 源 占有 量 仅 9
为 世 界平 均 水 平 的 1 4 水 稻是 我 国 主要 的粮 食 /。 作 物 之 一 , 时 它 也是 主要 耗 水 大 户 , 同 占农 业 用
针 对 性 地 介 绍 了我 国水 稻 灌 溉 的研 究 进 展 , 时 提 出 了 几 种 高产 节 水 灌 溉 模 式 , 而 为今 后 的 寒 地 水 稻 节 水 灌 溉 研 究 提 同 进
供帮助。 关 键 词 : 地 水 稻 ; 水 灌 溉 ; 究进 展 寒 节 研 中图 分 类 号 : 2 5 ¥7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 0 2)4 0 7 - 3 17 - 7 72 1 0- 0 0 0
寒地水稻井水增温灌溉技术_1
寒地水稻井水增温灌溉技术核心提示:我国通常把北纬40度以北的稻区称为寒冷地稻作区,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东经132°11ˊ~133°56ˊ,北纬45°36ˊ~46°36ˊ,属寒冷稻我国通常把北纬40度以北的稻区称为寒冷地稻作区,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东经132°11ˊ~133°56ˊ,北纬45°36ˊ~46°36ˊ,属寒冷稻作区,寒冷稻作区井水灌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灌溉用水的温度,一般地井水抽上来的温度只有5~7℃,用这样的冷水灌溉会影响水稻生长,延迟水稻生育进程,降低稻米的品质。
因此,提高井水的灌溉温度,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
1.设晒水池井灌稻增温灌溉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晒水池。
晒水池的大小可根据地理条件决定,面积大的晒水池吸收太阳光能的面积大,水温增加快,晒水池面积应占灌溉面积的1~1.5%为宜,晒水池—般设在井边,便于渠道设计和灌溉需要,也可以利用地头空地或水田附近的池塘,水沟等做晒水池。
加高晒水池围堰,注水后让表水进入渠道灌溉。
晒水池一般一昼可提高水温6~9℃。
2.雾化增温将灌溉用的井水雾化,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空气中热量,增加水温。
采用30米长的小白龙,一端固定在水泵出水口,另一端扎紧,搭1米左右的支架将小白龙横卧架起。
在横卧的小白龙上方扎小孔,以利于水向上喷出,可扎10行直径2.5毫米的小孔,数量为8干到1万个。
支架下的渠道设回流沟,让雾化后的水在渠道内循环流动,增加流动时间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取其表水入田灌溉。
气温越高雾化增温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可提高水温3.5~5.4℃。
3.延长灌溉渠道增温井水通过延长流程,可充分接受日晒,提高灌溉用水的温度。
一般正气温20℃以上时,井水流经100米长渠道可提高水温1~5℃。
增温的大小与水流的速度,及渠道宽窄有关,一般地渠道延长到500米。
寒地井灌稻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产量效应研究
[ 要] 主要研 究 了寒 地 井灌稻 区节水灌 溉 条件 下水稻 产 量 效应 。 结果 表 明 : 摘 井灌 水 稻通 过 发展 节 水灌溉 模 式 , 调控 田间水 分 , 高田 间水温 和 土 温 , 提 改善 田 间热环 境 , 以获得 较 高 的产 可 量和 效益 , 决 了井灌稻 低 温低 产 的顽疾 。 解 [ 关键词] 井灌 水稻 ; 水灌 溉 ; 量 节 产
两种灌水处理为 :
等 。全生育期 随 时观测 记 录水稻 生长 发育 状况 , 收获 后 测定水稻经济产量 和生物产量。
表 1 控 制 灌 溉 控 制 标 准 表
2 节水 灌 溉 对 水 稻 植 株 生 长发 育 的
影 响
2 1 株 高的 变化 .
水稻受到水分胁迫 后 , 株高 的增 长受 到抑制 , 在一 定
第 1 第 6期 6卷
21 0 0年 6月
水 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 e ns r a c ce c nd Te hn l g n o o tr Co e v n y S i n e a c oo y a d Ec n my
V0.1 No 6 1 6 .
时期 内 , 其株高 比正常 处理低 。但 在恢复 灌水后 , 株高 的 增长率显著提高 , 以致在水 稻生 长后期 , 株高接 近正 常处 理 。试验结果表 明 , 控灌 区 由于进 行水分 胁迫 , 致使株 高 生长受到抑制 , 尤其在拔节 孕穗期 , 均株高 比间歇灌 区 平 矮 了69c . m和7 5e 从分 蘖 期 株高 变 化可 以明显 的看 . m。
5e m水层 , 除分 蘖后期 晒 田7d 黄熟期 落干 晒 田外 , 、 其 余 生 育 期 水 分 上 限 为 3~ m, 限 为 田面 无 水 层 。 各 试 5c 下 验 小 区 均 安 置 一 把 测 尺 , 于监 测 灌 水 深 度 。 用
寒地井灌种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构 的调 整 ,我 国 北方 井 灌 区 面积不 断 扩大 。打 井 种 稻 可 以利 用 地 下水 资 源 ,使低 产 不 稳 的旱 田变 成 高
产 稳 产 的 稻 田 。 但 是 寒 地 地 下 水 温 低 , 只 有 5~
6C,不能 满 足水 稻各 生 育期 的 温度要 求 ,降低 了水 "
稻 的产 的一 些 问题 ,提 出 井 灌 种 稻 获 取 高 产 稳 产 的 关 键 技 术 措
施。
绥粳 3号 、嫩 选 0 8等 ,尤 其 是 灌 水 口一侧 应 选 用 5
早熟 品种 。切 忌 忽 视 品种 的抗 冷 性 及 分 蘖力 选 择 品
打 井 种 稻 应 根 据 水 稻 的 生 育 特 点 分 期施 用 氨
肥 ,增 施 磷 肥 、钾 肥 ,增 强 秧 苗 的 抗 寒 耐 低 温 能 力 ,促 进 水 稻生 育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每 6 7 纯 氨 6 mz
不 超 过 8g k ,防止 贪青 晚 熟 ,并 要 分 期 施 用 :底肥 3 % ;分 蘖肥 2 % , 以促 进苗 生 长 ,提 高有 效 分 蘖 0 5 数 量 ;穗 肥 1 % ;第 一 擞 粒 肥 2 % ,第 二 次 粒 肥 5 0
一
肥 ,以 提高 秧 苗 的抗 寒 能 力 。钾 肥 每 67 6 m2施
磁o4 5 g 0 用 于底 肥 .以增 加土 壤 中钾 含 量 , . k ,6 %
次 灌水 后 使 稻 田水 自然 落干 再 补 灌 。 在 不缺 水 的
情 况 下减 少 灌 水次 数 。昼 停 夜 灌有 利 于提 高水 温 , 并且 夜问 灌 水 降 低 稻 田 温度 还 可 以减少 水 稻 呼 吸 作 用 消耗 。灌 水 可 在 日落前 1—2 h开 始 .到 次 日 日出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分析
20 09年 4月 ,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了全 国新增干亿斤 粮
食 产能工程 规划 , 将黑龙江省粮食 生产能 力建设列 为重要 内 容, 对黑龙江省稻米生产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黑 龙江省根 据 国家对 粮食 发展及优质粳稻生产 的总体要求 , 每年 将为 国家 提供优质商品粳稻200万 t这对全省水 资源保 障能力提 出 0 , 了更 高 的 要 求 21 , 00年 黑龙江省水稻灌溉面积2 3万 h 年用水量 高 9 m , 达2 0亿 m , 4 水稻灌溉用水 占农 业用水 总量 的 9 % , 6 占社 会 总用水 量的 7 % , 0 因此 , 黑龙 江省 农业节 水 的重点 是水稻 节
4 4 建立有效 的保 障和奖励 机制 . 现 在 国家 对 农 户 购 买 良种 , 良种 补 贴 , 买 农 机 , 农 有 购 有 机补贴 。控制灌溉技术作为一项 节水效 益显 著的新技 术 , 应 该 由政府 出资 , 补贴农 户。在全省建 立一套 有效 的保障 和奖 励机制 : ①应在 控制灌 溉示 范 区建立 保 障机制 , 政府 和示 范 区农户签订合 同, 证农 户在应用控灌 技术 时的收 益高 于传 保 统灌溉。②在全省选择试点县 , 对应用 控制 灌溉技 术的农 户
2 2 改 善 米 质 .
[ 收稿 日期 ]0 1 0 2 2 1 — 6— O [ 作者简介 ] 何权 (9 0一) 黑龙 江哈 尔滨人 , 17 男, 高级工程师 。
一
10一 7
何
权: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在黑龙 江省推广应用分析
第 4期
从 而大幅度的节约用水 。同时可 以促进 根系发 育 , 株型 和 使 群体 结构更为合理 , 到高产 的 目的。主要 的调控原 理体现 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tr n o ai n e o a e ;i n v t ;r c mme d d mo e o n e d l
随着三 江平 原水稻 面 积扩 大 , 节水 灌溉 也 随之 纳入 E t 程 , 中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 的措施 。 其
重探讨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 术 , 旨在为寒 地水稻 节水高 效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方 面的数 据 , 望能 弥补这方 面的一 希
21年 第 5 01 期 ( 3 第 9卷 )
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No 5 2 1 . 0l
H i nj n c nea dT cnlg f t osra c el gi gS i c n eh o yo e C nevny o a e o Wa r
(ol o 3) Tt . 9 aN
文章编号 : 0 7 9 (0 10 0 0 0 1 7— 5 6 2 1 )5— 0 3— 2 0
寒 地 水 稻 控 制 灌 溉 技 术 试 验 研 究
田志 强 , 闺文斌
( 黑龙江省青龙 山农场水务局 , 黑龙江 同江 16 3 ) 5 3 3
摘 要 : 田间对 比实验 方法 , 采用 实验结果表 明, 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 的水稻节水控 制灌溉技术 , 在寒地 气候条件下 , 其产
量水平相近外 , 节水幅度、 的生产效率均 明显高 于浅湿灌 溉和常规 灌溉处 理。通过连续 两年 的实 验结果综合 分析 , 水 认为 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 宜寒地水稻 的节水 、 低耗 、 高效 的灌溉新技术 , 对于提水灌溉的水稻作用尤为适 宜。
关键词 : 控制灌溉 ; 土壤水分 ; 灌水量 ; 蒸腾量 ; 的生产效率 ; 水 创新 ; 推荐模式
中 图分 类 号 :2 5 ¥7
文献标识码 : A
Teta d Re e r h o d y Co to r i ai n Te h oo isi l e s n s a c n Pa d n r l rg t c n lge n Cod Ar a I o
T AN h — i n ,Y I Z i ag q AN e - i W nbn
( ig n sa a Wa r o srac ueuo e og agPoi e T nj n 5 3 3 C ia Qnl ghnFr o m t ne nyB ra f i nj rv c , og ag16 3 , hn ) eC v H l i n n i
Ab t a t s r c :Ad p ig t e c mp r d t s me h d o ed ,t e t s r s l h w t a h a d a e —a e o t l i ia in o t h o a e e t t o ff l s h e t e u t s o h t te p d y w t rs v d c nr r g t n i s o r o t c n lg ftk n ol it r f h z s h r st e c nr l n e e h o o y o ig s i mo su e o io p e e a h o t d x,t e a l u e o a e a ea d p o u t e e e t e e s a r oi h mp i d f trs v n r d ci f ci n s t w v v
i ia in tc n l g f t rs v n ,lw e e g o s mp in a d hg f ce c u td t od a e a d e d n dfee t r g t e h oo o e — a i g o n r c n u t n ih e in y s i o c l a p d y f l s i i r n r o y wa y o i e r i f f q e c y r lgc ly a s n smoe s i b e frt e p d y f l s o f i i ai n r u n y h d oo ia e r ,a d i r u t l h a d e d fl r g t . e a o i i r t o
Ke r s c n rl i i ain;mo su e o ol u t i s o riai n;e a o ain q a t is r d cie e e t e e s o y wo d : o to r g t r o it r fs i;q a i e f i g t n t r o v p r t u n i e ;p o u t f ci n s f o t 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