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一 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c0caaf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4.png)
实验一微生物制片及形态观察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技术是微生物检验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1. 结构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放大系统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光源等;机械系统一般包括镜筒、物镜转换器、镜台、镜臂和底座等(图1-1)。
图1-1 光学显微镜结构图标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镜完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它的焦距越短。
焦距越小,物镜的透镜和玻片间距离(工作距离)也小。
油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时需格外注意。
目镜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分辨率,标准目镜的放大倍数是十倍。
聚光镜能使光线照射标本后进入物镜,形成一个大角度的锥形光柱,因而对提高物镜分辨率是很重要的。
聚光镜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的明暗,可变光栏可以调节入射光束的大小。
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一般的显微镜可用普通的灯光,质量高的显微镜要用显微镜灯,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
有些需要很强照明,如暗视野照明、摄影等,常常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
2. 原理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
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3. 使用方法1)低倍镜观察先将低倍物镜的位置固定好,然后放置标本片,转动反光镜,调好光线,将物镜提高,向下调至看到标本,再用细调对准焦距进行观察。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ebb0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f.png)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及个体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性状。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TSY琼脂培养基
2. 火焰灭菌器
3. 培养皿
4. 显微镜
5. 无菌培养基
6. 实验手套及护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TSY琼脂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制备好,热离
心并倒入培养皿中。
2. 灭菌处理:使用火焰灭菌器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3. 分菌涂布:将待观察的微生物菌液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表面,通过灭菌针均匀地划过琼脂表面。
4. 培养:将培养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其适宜生长。
5.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形态各异。
有的菌落呈圆形,
边缘光滑,整齐排列;有的菌落呈不规则的形状,边缘模糊,有分枝延伸出;还有一些菌落呈现为六边形或星形等不寻常的形状。
个体形态方面,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生物细胞大小不一,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形态多样。
实验结论:
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个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外观特征,并对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同形态的菌落和个体形态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16a1f9f121dd36a32d827d.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趣味实验实验名称:微生物形态观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了解酵母菌、霉菌的个体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成像原理:目镜、物镜各自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检标本置于聚光器与物镜之间,即物镜下方1~2倍焦距之间,物镜可使标本在物镜的上方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倒像),该实像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
三、实验仪器、材料酵母菌涂片、霉菌涂片。
奥林巴斯显微镜、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法:1 显微镜安置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保持直立、平稳,置显微镜于平整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3~4 cm,接通电源。
注意:显微镜移动时切忌用单手拎提。
2 选择物镜将低倍物镜放入光路。
3 调整光强打开显微镜主电源,调整照明度。
通过亮度调整旋钮来改变电压大小从而调整显微镜亮度强弱。
4 调整聚光器位置和孔径光阑在孔径光阑环上刻有物镜倍率(10倍,40倍),观察时将其与使用物镜相对应倍率放到正面。
5 放置标本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向外拉开机械式载物台样本夹自前向后将标本切片放入平台,标本放稳后,再将标本夹轻轻放回原位;通过垂直旋转移动杆和水平旋转移动杆来上下和左右移动标本。
6 聚焦① 对焦要领为:从侧面看,转动粗调旋钮,使物镜尽可能接近标本;一边看目镜,一边调粗调旋钮,使载物台下降;看到标本后,再用细调旋钮正确对焦。
② 调整瞳距:一边看目镜,一边移动双目镜筒,让左右视野一致。
标识●的位置表示瞳距。
③ 调整屈光度数:以右眼看右侧目镜,旋转粗、细调旋钮对好焦距;以左眼看左侧目镜,旋转屈光度调整环,对好焦距。
④ 目镜眼罩使用方法:戴眼镜时候,将眼罩折叠,可防止眼镜和目镜接触所造成擦痕;不戴眼镜时候,将折叠眼罩向外拉长,可防止目镜和眼睛之间射入不必要光线,利于观察。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4a75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d.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https://img.taocdn.com/s3/m/c369e8eb08a1284ac85043ef.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12d93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3.png)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征: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样化,大小仅为几微米。
细菌具有细胞壁,内部则包含细胞质、核糖体和染色体等结构。
细菌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组不包裹在核膜中,而是浸于细胞质中。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一部分的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独立自主的生存。
2. 真菌(Fungi):真菌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一类生物体。
它们通常由菌丝形态构成,菌丝之间可以通过分生孢子繁殖。
真菌具有分为子实体,可分为子实体菌与子实体霉。
子实体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而子实体霉则包括了蘑菇和伞菌、露菌等。
与细菌不同,真菌的细胞壁透性较低,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在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组成,没有细胞质或细胞核。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其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进行繁殖。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依靠它们所寄生的细胞来提供能量和资源。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异养生物,它们属于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养分,例如摄食、吸收或囊泡摄取等。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和食品囊泡。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包括虫状、杆状、球状等。
5. 藻类(Algae):藻类包括多种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能源来生存。
藻类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叶绿体和核,它们还具有细胞壁来提供支持和保护。
藻类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的球形藻、多细胞的海藻以及链状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菌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氮循环和碳循环等。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73fae38ee06eff9aff8070d.png)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e72109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3-2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15页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结构和组成不一样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全部细菌都 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 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结协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 类细菌脱色效果是不一样。G+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 成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然 保持初染剂蓝紫色。G-细菌则不一样,因为其细胞壁肽聚糖 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轻易被洗脱出 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颜色。
总菌数 A 16104 B 32000A B(个 / ml) 5
4-3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4页
2.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基础原理 美蓝是一个无毒性染料,它氧化型呈蓝色,
还原型是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活细胞进行染 色时,因为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含有较 强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 还原型。所以,含有还原能力酵母活细胞是无 色或淡蓝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衰老细胞则 呈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死细胞和活细胞进 行判别。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5页
四. 试验内容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判别 (1) 在载玻片上加半滴美蓝染液,在染液上 滴一滴菌液。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 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盖在菌液上。
(2) 将标本片放3分钟后,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依据颜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5bf80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9.png)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结构,从而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物学特征。
实验步骤:
1. 准备样本:从不同来源,如水、泥土、食物等,收集微生物样本。
2. 制备菌片:将菌种种入适当的培养基,使其生长和繁殖。
然后在玻璃片上刮取一些菌落,通过灭菌消毒杀死细菌并干燥。
3. 加染剂:将制备好的菌片放入染液中,染色时间与染色方法与染料种类有关。
4. 滴加液滴:将染色后的菌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许多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如红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等。
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结构都有所不同。
例如,链球菌呈链状,难看,通常组成串并捆扎在一起。
一个典型的酵母菌是一个圆形或卵形,有微细的细胞壁,有一些嚼口器,通常高达数微米,直径可达10微米。
结论:
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微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此外,对微生物形态的深入认识也有助于开发生物科技和医学治疗手段。
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c4c9c6e6137ee06eff918ee.png)
螺菌
小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弧菌
细菌
放线菌
根霉
真菌
分生孢子
孢子梗
曲霉
霉菌的无隔菌丝(a)和 有隔菌丝(b)
实验原理:
2、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菌落特征 微生物广泛分布在自然环境的各个角落 ,在适宜
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 或孢子就会迅速的生长繁殖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 胞群体即菌落。
霉菌
真菌菌落特征:
菌落质地一般比放线菌疏松,外 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 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 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 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 色常不一致。
酵母菌
类群 特征
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
霉菌
菌落表面形 态特征
形态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 或不整齐;大小不一,表面光 滑或皱褶;颜色不一,常见为 灰白色、乳白色;湿润粘稠
与细菌比较, 主要区别为表 面呈干燥细致 的粉末状或茸 毛状
颇似细菌的菌落, 与放线菌比较,
但不及细菌菌落 表面呈茸毛状
湿润、粘稠多为 和棉絮状,如
乳白色;一般圆 呈粉末状者则
形表面光滑
不及放线菌细
腻致密。与细
菌较,则差
异显著
菌落在培养 基上着生情 况
用接种环易从基质表面刮去菌 落
用接种环易刮 去表面的粉末 或茸毛,但留 下的玉色、圆 形部分,紧密 坚实,大部分 埋入基质中
(2)观察平皿中微生物菌落,并填写表格。
平皿 标号
菌落 名称 大小
颜色
干湿
特征描述 质地 形态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900d7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4.png)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介绍
在生物学领域中,显微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和研究微小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的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实验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取得一些样本,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可
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收集样本(例如河流、湖泊、土壤等)或购买商
业制备的标本来实现。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商业制备的标本,
这些标本已经是干燥的,所以需要添加液体以便观察微生物。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显微镜。
将显微镜调整到所需的放大倍率,然
后取出标本,并用差压计夹住标本。
将标本夹在样品挂架上,并将挂
架固定到镜台上。
将镜头对准样本,用调节钮来调整样品的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然后,根据所需的放大倍率,旋转目镜直到图像清晰。
在观察和记录样本时,应注意保护显微镜免受污染或损坏。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的各种结构和形态。
例如,原核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可以自由游动。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于植物,但没有叶绿素。
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微生物中的特殊结构,例如细菌的鞭毛和鞭毛,它们可以帮助微生物在水中移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微生物。
此外,本次实验还帮助我们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技能,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fdd8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7.png)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所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2. 掌握常见微生物的观察方法;3. 分析不同微生物的形态差异。
实验方法: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微生物样本,包括细菌和真菌等;2. 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和染色剂等实验器材;3. 采用湿涂片法或染色法制备微生物标本;4. 利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和拍照。
实验结果:1. 细菌形态观察: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和链球菌两种常见的细菌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大肠杆菌呈现为短杆状,而链球菌则呈现为圆球状。
这种形态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
2. 真菌形态观察: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酵母菌和霉菌两种常见的真菌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呈现为单个的圆球状细胞,而霉菌则呈现为多个长丝状细胞的聚集体。
这种形态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有关。
3. 其他微生物形态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了其他一些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例如,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病毒呈现为非常小的颗粒状结构。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一些微生物的胞内结构,如细菌的细胞壁和真菌的菌丝等。
讨论与分析: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球状、杆状、螺旋状等,这种多样性可能与细菌的生存环境和功能有关。
真菌的形态也多样,有的呈球状、长丝状、菌丝状等,这种多样性可能与真菌的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有关。
病毒的形态非常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这种简单性可能与病毒的寄生性质有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4b95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e.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油镜的使用技巧。
2.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和结构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纯培养物。
2.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无菌棉签、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涂片(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待其冷却后,蘸取适量纯培养物。
(2)将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成薄层。
(3)在涂片上滴加适量无菌水,用无菌棉签轻轻涂抹,使菌体均匀分布。
2. 干燥将涂片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 染色(1)将干燥后的涂片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染色5-10分钟。
(2)用蒸馏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4. 观察(1)将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菌体后,用高倍镜观察。
(2)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记录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为杆状,大小约为0.5-1.0μm。
2. 放线菌放线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的菌丝呈细长状,直径约为2-5μm,菌丝间有横隔。
3. 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圆柱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的个体大小约为5-10μm,细胞壁较薄,细胞质透明。
4.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霉菌的菌丝呈粗细不一的丝状,直径约为5-20μm,菌丝间有横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2244ff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4a.png)
第二部分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是微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识别和鉴定微生物的主要依据之一。
微生物个体微小,要研究它们的形态和结构,通常需要显微镜;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
学习和掌握形态学观察技术,对于研究、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1 细菌染色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细菌细胞一般在幼龄阶段呈现特定形态。
但若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或培养物老龄化,菌体形态会出现异常。
细菌个体微小且无色透明,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溶液差别不大,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易看清它们的真实面目。
对菌体进行染色,可以增加反差,显现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染色技术是微生物形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可分为简单染色、鉴别染色和特殊染色三种类型。
一、简单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学习细菌涂片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
3、熟练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二)基本原理简单染色是采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细胞含有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团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团而带负电荷。
细菌的等电点为pH2~5。
在中性(pH7)、碱性(pH>7)或偏酸性(pH6~7)溶液中,细胞的等电点低于溶液的pH值,因此菌体一般带负电荷。
因为电离后碱性染料带正电荷,可与菌体内的负电荷结合,所以在细菌学研究中大多采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碱性复红、蕃红、结晶紫、孔雀绿、美蓝等。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牙垢细菌。
2、染色液(1瓶/组):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仪器及相关用品(1套/组):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4、其它用品(1套/组):蒸馏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镊子,无菌牙签。
(四)实验程序简单染色的操作过程如图4-1所示。
图4-1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显微镜观察1、涂片:取一片洁净无油污的载玻片(通常保存于盛有酒精的广口瓶内,用镊子取出载玻片,在酒精灯上引燃载玻片表面的酒精,冷却后即可使用),在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无菌牙签取少许牙垢,与水滴混匀,涂成薄层(直径约为10mm)。
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21e1ce6a300a6c30d229f75.png)
实验二常见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学会在培养基上区分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的菌落或菌苔形态与颜色、气味;3.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等的个体形态和结构。
二、基本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由一组光学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光学系统的机械系统组成。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及调节器等。
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使显微镜能平稳地放置在桌子上;镜台又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被检标本,标本移动器可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的标本移动器带有游标尺,可指明标本所在位置;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镜筒是连接目镜和物镜的金属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物镜转换器安装在镜筒的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可以通过转动物镜转换器随意选用合适的物镜;调节器安装在镜臂基部,是调节物镜与被检标本距离的装置,通过调节粗、细螺旋便可清晰地观察到标本。
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目镜、物镜、光源。
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不同的目镜上刻有5×、10×和15×等字符以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是显微镜中很重要的光学部件,由多块透镜组成,根据物镜的放大倍数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低倍物镜(4×、10×和20×)、高倍物镜(40×和45×)和油镜(90×、95×和100×)等。
被检物体经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后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观察两方面。
细菌个体微小,且较透明,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显示出细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及特殊结构,在显微镜下用油镜进行观察。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仪器:光学显微镜材料:1.成品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标本玻片;2.已培养的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菌种;3.甘油、香柏油、二甲苯、纯净水。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5a6940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5.微生物菌落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三、实验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 YS-100,镜油,镜头纸,擦镜液;微生物装片15张,分为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几类;微生物单菌落划线平板6块,分别为大肠杆菌、酵母、泾阳链霉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黄青霉;四、 实验步骤1. 调节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装片,选择其中6张手绘微生物形态; 2. 选择另外6张通过数字摄影系统拍照; 3. 观察6块菌落平板特征; 4. 整理仪器,清洁桌面; 注:本人所在35号台的显微镜不能进行数字摄影,故照片是在3号台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手绘图在两台显微镜观察下各有3张;五、 实验结果1. 数字摄影照片图1a bc d分生孢子 小梗 梗基 分生孢子梗接合孢子孢子囊梗分生孢子顶囊孢子囊e2.手绘图照片图2f接合孢子芽孢子图1. 微生物显微观察电子照片,摄于3号显微镜;a青霉,10×40倍观察;b黑根霉,10×40倍观察;c曲霉,10×40倍观察;d毛霉,10×40倍观察;e接合孢子,10×40倍观察;f酵母菌,10×100倍观察;各菌种的主要特征标注在图上;a b3. 菌落特征表1表1 . 单菌落划线平板特征描述菌落名称 含水状态 外观状态 透明度 颜色 边缘情况 大肠杆菌 略湿 圆形、光滑、凸起 半透明 双面乳白 整齐 酵母菌 湿润 圆形、光滑、凸起 不透明 正面:乳白 反面:黄褐 整齐 枯草杆菌湿润不规则、粗糙、扁平半透明双面黄褐波状c de f图2. 微生物装片手绘图;a 螺菌,放大10×100倍;b 巨大芽孢杆菌,放大10×100倍;c 褐色固氮菌,放大10×100倍;d 枯草杆菌,放大10×100倍;e 放线菌,放大10×100倍;f 苏云金杆菌,放大10×100倍;六、讨论本次实验最大的收获在于熟悉了油镜的使用和清洁;过去虽让做过不少使用显微镜的生物实验,但是因为观察的都是比较大的动植物细胞,没有机会练习油镜的使用;这次观察的都是个体非常小的微生物,真菌还可以在低倍镜下观察,但是细菌、放线菌必须使用油镜观察;即使这样,八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形体极小的菌种仍然不能清楚地看到单个菌体,这也是这次没有对它们进行绘图或是摄影的原因;注意,转换到100×物镜后,禁止使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也要慢慢调节,否则极易打碎装片;螺菌装片是为了观察鞭毛的,但是因为没有对装片进行过特殊染色,鞭毛非常不容易看到,必须将孔径光阑调到很小,同时降低聚光灯亮度,才能提高视野的对比度;能够隐约地衬出鞭毛,绘图时一定仔细观察;如经媒介剂加粗再染色,将更容易观察;本周的3个实验遗传、细胞、微生物内容非常相似,都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样本,之后进行手绘图片,而且所用的显微镜型号相同;希望以后可以整合类似资源,对同一项技能没必要3门同时上的课都训练;可否考虑对此部分上联合绪论课,讲解光学显微镜使用、手绘生物图方法,单独授课时则侧重讲需要重点观察的样本特征;这样同学们对3门实验尤其是一周中上的最后一门会有更大的兴趣;最后,感谢原先坐在3号台的同学,摄影结束后与我交换坐位,使我也能够对标本进行正常的数字摄影;七、参考资料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a7d03245901020207409cc1.png)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内容
1、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 和酵母菌四大类群的个体形态, 并画出。 2、肉眼观察它们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丝状菌,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 生菌丝和孢子丝(轮生和螺旋) 霉菌:丝状菌,有假根、足细胞、青霉穗 等。 酵母菌:椭圆形,有时形成假丝。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1)
大 肠 杆 菌 的 革 兰 氏 染 色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2)
合 四 联 球 菌 和 大 肠 杆 菌 混
杀螟杆菌5H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3)
螺 旋 菌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1
鞭毛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2
菌落形态特征
从菌落的大小、气味、颜色、表 面有无光泽,是否透明、干燥程度、 粘稠度、菌落隆起情况、边缘是否 整齐等角度描述四大类型菌群的菌 落形态特征
放线菌菌落(产水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产脂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产脂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
各种霉菌菌落
青霉菌
思考题
1 如何区别四大类型微生物类群的个体形态和 菌落特征?
杀螟杆菌22H(芽孢)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2
杀螟杆菌52H(芽孢)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染色法
这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由 于细菌在中性环境下一般带负电 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 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等进 行染色。美蓝还是一种活体染 料,用它可对活细胞和死细胞进 行鉴别。
步骤:
涂片干燥 固定 染色 (美蓝,1-2min)镜检
超净台上点燃酒精灯
滴加一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上
灼烧接种棒灭菌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与人的关系:
1. 地球上存在的CO2 90%以上是微生物分 解有机物产生的。 2. 一个成人胃肠道内容物中约有1~2公斤 微生物细胞。 3. 常用抗生素约有80-90%由微生物产生。
常见的四大类微生物
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细菌 真核微生物 霉菌
放线菌 酵母菌
2/9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是混杂生活 在一起的。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特 定的培养基及特殊的培养方法对微生 物进行纯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其培养 特征不同。由于微生物细胞小而透 明,因此必须借助显微技术和染色技 术才能进行细胞结构和形态的观察和 研究。
培 养 基
培养基是人 工配制的适合微 生物生长繁殖或 积累代谢产物的 营养基质,用以 培养、分离、鉴 定、保存各种微 生物或积累代谢 产物。
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 台是进行微生 物操作最常用 的仪器。其空 气过滤装置和 紫外杀菌灯管 保证超净工作 台内是一个无 菌的环境。
制作平板培养基
接 种
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What is true for E.Coli is also true for elephant , only more so .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2. 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知识, 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 3.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技 术,初步认识微生物的细胞形 态。
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大肠杆菌形态
放线菌形态
酿酒酵母形态
青霉形态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 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可将细菌分 成革兰氏阳性菌(染色蓝紫色) 和革兰氏阴性菌(染色红色)两 大类。原理是由于这两类菌细胞 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同。
步骤:
制片(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结晶紫,1-2min) 媒染(碘液,1min) 脱色(95%乙醇,滴洗) 复染(番红,2min) 干燥 镜检
恒温培养箱
三 实验内容
(一) 微生物的培养及菌落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 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 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当 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 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有稳定的特征, 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 的重要依据。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结论:
大肠杆菌:红色,G- 枯草杆菌:蓝紫色,G+
四、问题与分析
1. 在日常生活中,微生物给我们带 来了哪些有益的影响和有害的影 响? 2. 试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和细 胞形态特征。
实验全程录像
挑取一环菌体
使菌体与载玻片上的水滴充分混匀 涂成薄膜
使涂片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也可用电吹风吹干)
烤片:涂菌一面朝上,载玻 片过微火2‾3次
玻片不能直接在火上烤,否则细胞形态毁坏!
滴加染色液覆盖于涂菌处,染色约2分钟
水洗多余的染液
水流不能直接冲洗在涂菌的地方!
标本自然晾干(也可用电吹风吹干)
细 菌
大肠杆菌
单菌落
放线菌
培养正面观
培养背面观放线菌 5460酵母菌菌苔 菌落
酿酒酵母
酵母菌
红酵母
霉 菌
黑曲霉
霉 菌
青霉
(二)微生物的染色及细胞形态观察
微生物个体微小,且较透明,研究 其形态必须借助染色法使菌体着色,与 背景形成对比,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简单 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和特殊染色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