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的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的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教学园地

09-01 2301

课标卷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增加了探究题。2008年高考,除广东等四省区继续考查探究题外,又有江苏省的高考试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增加了探究题。探究题的出现是在命题上对课程标准和《语文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以下简称“新考纲”)的有力回应和落实。课程标准将探究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将“探究”列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新考纲在考试能力要求一项中新增了“探究能力”这一能力层级,2008年新考纲对此解释说:“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新考纲在选考部分的要求中,将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探究能力”进一步细化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将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的“探究能力”则进一步细化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丰富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连续两年的语文课改卷在新考纲确立的原则框架内对探究题的命制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表明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命题形式

认真研究两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联系以往有关省份高考中的探究性试题,笔者认为,探究题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六种命题形式:

1、多角发掘型。这种题目要求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理解、审视、阐发、评价和质疑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和表达形式,领悟作品内涵的多义性、丰富性和模糊性,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例1、(2008年江苏卷现代文阅读必考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理由。

【答案要点】①从人物的品质看,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同时也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②从故事情节看,女儿出嫁是主人公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从表达技巧看,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实际上是间接描写侯银匠,虚实相生,烘托出主人公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这道探究题,命题者正是根据小说的主要特点,从主要人物——侯银匠的品质,主要情节——女儿出嫁,表达技巧——烘托、虚实结合等角度来考查学生的,同时小说所呈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能让考生探究出中国的传统道德及文化在人物身上的传承。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对全文整体把握,前后勾连,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弄清文本背后包含的奥妙,同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能抓住一点说清说透即可。

2、个性阅读型。这类题目主观性强,开放性大,它鼓励多角度、有个性地认识文本的内涵,鼓励考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既能使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能使解读活动全面深刻而充满智慧,。

例2、(2008年宁夏、海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4题)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答案要点】1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2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探究能力。笔者认为,这一题目的价值在于,其命题形式应看作是考查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解读的一种命题范例。“题干以假说的形式,分别对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了二元对立的评价,意在启发考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就自己感受较多、体会较深的一点展开探究。”①这样既使高考这一特殊情境下的探究题目降低了难度,又预留了一定的探究空间,提高了题目的可操作性。题目所给的四种观点,其理由的充足性可能是不等值的,但却都是有话可说的,该题就是要求考生立足文本将这些观点具体化,从文本中寻找到所认同观点的具体内容及其认同理由的依据。无论认同哪种观点,答题时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紧扣文本组织理由。

3、内外联系型。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首先对文本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对立足于文本从内容或形式等各个角度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然后再联系自身实际谈出文本所给与自己的具体启示。题目要求考生由文本出发自然地向文本之外自己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拓展和延伸。

例3、(2008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2题)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该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这一探究能力。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和感受作品。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家,歌德有很多可写的地方,但却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即“歌德之勺”)切入,来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内容,可谓以小见大。联系自身实际谈写作启示,实际上就是回溯一下形成这种突出写作特色的根本原因,寻找到文本所带给自己的写作艺术滋养。可以首先谈寻找最佳切入点的问题,然后再深入挖掘一下能寻找出这样巧妙切入点的原因,那就是精于思考。如此,这一题目就可以顺利作答。

4、空白补充型。任何一个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是未作评判的意见分歧,有的可能是提出的疑点或难点,有的可能是为激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实现二次创造而故意留出的空白……这些方面常常成为用以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例4、(2007年上海卷阅读第12题)文末说“不,不仅是一种享受……”,请续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

【答案示例】因为享受只是对生活、对环境的浅层感知。西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走进它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还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坚守正义、追求光明的精神,走进它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在感染着你,启迪着你,鼓舞着你,可以让你感受到一种责任。多在西湖边走走吧,因为你那是与高尚同行。

该题亦属于挖掘文本丰富意蕴的探究题,它可以自由发挥但又必须符合作品的整体内容。回答本题要从三个方面注意:一是恰当的内容,如“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对话”除“享受”外的传承文化、承担责任等;二是语气要与原文衔接;三是语言要优美、通畅、得体。

5、矛盾思辨型。这一类题,需要对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思考、深入探究,要透过语言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要根据两方面各自表达的角度及两方面的关系,并结合语境,在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解释这两个方面的语句或内容的含意,以将其辩证统一在一起。

例5、(2007年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8题)最后一段,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要点】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本题要求从文本中表面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切入深入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并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从全文来看,笔下的“泥泞”首先是一种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