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讲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崔启林
一、导入问题式导入:
1,第二语言教学法连线《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283
1,认知法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美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认知心理学P116
2,直接法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瑞士索绪尔(对语言的结构系统深入分析)行为主义心理学
3,交际法功能主义语言学 Functional linguistics 欧洲(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功能)人本主义心理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英琼斯(建立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
2,选择题
26、下面对中介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介语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B、中介语是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的过渡语
C、中介语两个母语背景不同的人使用的共知的第三种语言
D、中介语是科技语言系统
二、正式授课
中介语简介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
这是关于中介语的一个最早的定义。The separ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a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 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s.(二语/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中介语,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
鲁健冀1984
中介语深入分析:
1,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关系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中介语研究一般集中在两方面:1 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分析。2 学习者的偏误分析。
偏误(error)。错误(mistake)。对比分析P185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物 60年代以前结构语言学基础上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偏误分析P191 50年代末,乔姆斯基对语言心理的研究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认知心理学重新抬头,是认知心理学在语言学习理论中的反映。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例子)A:你打算在这学习五个月?
B:可能在这住一个年。在澳大利亚我还没毕业,我还有一年半……一个半年……
B:在中学毕业后,我一个年没学,转到另一个大学学习中文一年,再没学一年,再学一个半年,没学一个年…
(对比分析)以往我们最熟悉的研究方法,是采用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目的语使用规则的描写,对学习者产生的所谓偏误做出解释。那么,以往的语言描写是怎样解释上述量词误用的语言偏误的呢?通常的解释是,汉语“年”、“天”、“分钟”等被称作“准量词”(刘月华,1983)或“带有量词性的名词”(李德津、程美珍,1988)以及“自主量词”(钱乃荣,1995)。也就是说,“年”这类词具有量词属性,因而不能在前面加量词。按照这种解释,学习者混淆了量词“年”与名词“月”、“天”的用法,误以为“年”与“月”和“天”一样都是名词。这种分析应该说不无道理。但是,这种直接移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解释力是很有限的。
原因之一,所谓“量词误用”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学的标签。
原因之二,语言规则的描写,目的是对学习者晓之以理。
原因之三,语言学描写方法的局限。
(偏误分析)“一个年”与“一个半年”这两种非目的语形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目的语中量词“个”泛化造成的。理由是,英语中不存在量词“个”。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只是量词“个”的泛化,我们便无法解释“一个半年”产生的原因。因为在汉语中不存在“一半年”的说法。所以,我们怀疑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泛化。在英语中有a year和a half year的表达形式。如果不定冠词a被译成“一个”,这种泛化便不是量词“个”的泛化,而是教学或翻译的原因造成的数量结构“一个”的泛化。
(例子)中介语理论对于偏误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比较多地从形式上确定是不是偏误,从这一点上来说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得体,则是更高层次上的掌握,更不能从形式上的正确与否来判断了。以英语的That’s right 为例。A:一加一等于二么?B:That’s right(对了)
1,A:老张要下午五点才回来么? B:对了
2,A:我这样做,你会支持吧? B:对了
3,A:今天天气太好了! B:对了
英国语言学家S.P.Corder在《特异方言与偏误分析》一文中提出,判断一句话是对还是错,应有两条标准:一是看这句话是不是合乎语法,二是看它在语境中是不是有意义。
2,中介语的特点
中介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介语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
独特的语言系统。它有一套自身的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方面都有表现。学习者有意识地使用这套规则去生成或理解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话语。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用作交际的工具。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可渗透性)新知识和新规则不
断注入;原有的尚未学好的规则和结构也在不断修正调整。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和交际需要的增长,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离开第一语言向目的语靠拢。虽然不同的学习者其中介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看来,同一发展阶段中的中介语又有其内部一致性。
3...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中介语不是直线式的向目的语靠拢,而是曲折的发展。已经纠正了
的偏误还可能有规律的重现。
4...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语言中的某一部分可能会停滞不前,产生“僵化”或“化石化”的
现象,特别表现在语音方面。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第一语言的影响无法消除;也可能是学习者意识到该偏误并不妨碍交际、甚至还得到过积极的反馈,便满足于已取得的进步而停滞不前;还可能是对目的语的某些方面形成偏见无法接受等。第二语言学习者完全达到目的语的彼岸、具有说母语者的水平的情况很少,大部分学习者可能一辈子使用的都是中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