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影响
要素市场扭曲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_基于制造业面板模型_郑振雄
a 国家统计局2007年之后,没有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因此,本文中2008年各产业增加值数据为趋势 外推而得。考虑到2008年之后,国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国内产业结构波动比较大,所以本文没有将各产业增加 值继续外推到2010或2011年,避免造成比较大的误差。
28
行平减,从而形成可比数据(1990=100)。 2.劳动 劳动数据的来源与产出数据相同,统计范围、口径均一致。缺省年份按趋势进行推算,从而 形成1980~2008年制造业28个行业劳动面板。 3.资本 资本存量借鉴陈勇等(2006)做法,进行推算。 [6] 本文以1980年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为基年资本存量,按照永续盘存法算出(算法:K t = K t-1 +I t /P t )其余年份的资本存量。其中 K 0 =1980年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I t 为净投资,由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之差算出;P t 为固 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采用工业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工业分行业当年价投资额进 行平减(1990 =100),从而形成1980~2008年制造业28个行业资本面板。 (二)实证检验 在前述制造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步骤如下:
L
K
(5) (6)
Ai fi ' (ki ) r Ai fi (ki ) Ai fi ' (ki )ki w
将式(7)、(8)代入式(2),并依据(3)、(4)的全微分,可得:
n Y Ai L Y k i Y L k i 1 Y Ai
(7) (8)
(9)
其中 为资本产出弹性,亦是资本份额。从式(9)可以看出,在要素市场均衡条件下,制 造业产出的增长率可以分解为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由式 (7)、(8)可得: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
09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高阳40901073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浅析【摘要】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由于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要素市场价格存在扭曲。
扭曲的要素价格促进了投资,抑制了消费,增加了进口,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也为经济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出现的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象进行状态描述、原因分析,并对其影响进行剖析,以求对这一经济现象形成相对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经济失衡生产要素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统称,它在社会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
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流动和配置,从而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配置资源,自然会形成资本要素价格、土地要素价格和劳动要素价格。
一般来讲,要素价格由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价格机制能够灵活确定和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和动态变化。
当要素市场处在非竞争状态,而是处在扭曲状态时,要素价格结构就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企业也不能根据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产业和技术,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寻租活动猖獗、宏观经济不稳定和整个经济效率低下。
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还会对就业、技术创新等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对企业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导致资金分配和财富分配不合理,最终将导致宏观经济动荡和失衡。
随着我国经济体质改革的深入开展,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象逐渐凸显出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现状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几年里,全世界似乎更愿意的,或者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了仍然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
即便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欠发达状态,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无疑是正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分析
按照经济学理论,高经济增长拉动投资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因此 ,高增长必 然 会带 来 高就业 。根据 奥 肯定律 ,失业 率 与经济 增长 之 间呈 反 向变 化 。以上事
实均 表明 ,高 速增 长 的经济 应该 伴 随着 高速 增长 的就 业率 ,为 什么 我 国宏观 经 济 的 高速 增长 没有 带来 高就 业 ,反而 形成 了高 失业 呢 ?
业难 ,而有 一定 技术 水平 的或 熟练 的劳 动力 却远 远供 不应 求 。因此 ,大 力发 展
所有 制结 构 、 产业 结 构等各 种 结构调 整 加剧 了失 业总 量 , 公 有制企 业解 体 , 促进 经济 的 发展 的 同时 ,也产 生 了大 量 的失业 。然 而 ,经 济 结构调 整对 就业 的 影 响是双 向的 。在所 有 制结 构 、产业 结 构等调 整 的过程 中,虽短期 确 实会造 成 该行 业 失业 总量 的增 加 ,但 长期 来看 ,大量新 兴产 业 兴起 ,带动 了就 业总量 的 增 加 。因 此 ,从短期 来 看 ,经 济结构 调 整短 期造 成 了失业 总量 的增 加 ,但 其长
业率。
参考文献: [ 1 】刘键 蓝文勇 徐荣华.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探讨分
析 …. 宏观 经 济研 究. 2 0 0 9 .
我 国 是一个 人 口大 国 ,劳动 力价 格偏 低 ,这本 应促 进 企业增 大 劳动 力资 本
投 入 ,但 我 国 由于存 在资 本要 素价 格扭 曲,市 场利 率偏 低 ,在劳 动异 质 ,资 本
1 、我 国高 经济 增长 与 低就业 并 存 我 国经 济快 速稳 定 发展 , 取 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 绩 , 但就 业形 势 却长 期严 峻 ,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但是,中国的要素价格扭曲已经成为了一个长期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其改革思路。
一、制度根源1. 价格管制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各个产业的价格进行过度管制,导致了要素价格扭曲。
政府实施价格管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监管能力,需要通过控制价格来保持市场稳定。
2. 国有企业垄断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对要素价格扭曲造成了影响。
国有企业垄断了一些重要的产业,导致了这些产业的要素成本偏高,而其他产业的要素价格又偏低。
3. 地方政府的影响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较大,他们往往会对当地的产业进行保护,导致了一些产业的价格扭曲。
此外,地方政府也经常通过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这会导致外来投资的过度聚集,进而导致要素价格扭曲。
二、改革思路1. 促进市场化改革中国政府需要促进市场化改革,放开一些被过度管制的产业和要素的价格,以减少政府干预和控制。
政府还可以通过强化监管和加强市场竞争来确保市场稳定。
2. 加强国企改革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解决它们的垄断问题,降低一些重要产业的成本,增加其他产业的利润空间。
这将有助于消除要素价格扭曲。
中国政府应该限制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的保护,鼓励地方政府更多关注其它政策领域,如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而提高整个地区产业的效益。
4. 发展债券融资模式中国政府可以发展债券融资模式,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信贷方式获得融资,从而创造出雇佣机会、投资利率以及政府支持等更优质的资源,从而调整要素价格。
总之,解决中国要素价格扭曲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行规则,以达到企业投资收益更加优化、政府角色回归正常、市场资源配置更加透明等诸多目的。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上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上)王希2012-11-20 15:21:34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摘要:文章研究了劳动力、资本、能源三种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
为实现研究目标,建立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能源三种生产要素价格的绝对和相对扭曲程度。
继而建立VAR模型,考察各内生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
研究表明:要素价格扭曲和宏观经济失衡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的互动关系。
应从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政府民生支出、改革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着手,实现宏观经济再平衡。
关键词:扭曲,失衡,超越对数生产函数,VAR模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成果令世人瞩目。
但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和出口依赖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机构和居民消费呈现“去杠杆化”趋势,全球贸易总量下降,中国严重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抑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经济呈现出供给过剩,内需不足的失衡现象,如何解决宏观经济失衡的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学家热议的话题。
由于研究目标的差异,不同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缺乏对导致宏观经济失衡根源的进一步追溯。
本文将从我国要素市场扭曲这一基本经济特征出发,研究劳动力、资本、能源等重要生产要素价格的绝对和相对扭曲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VAR模型,考察要素价格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之间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宏观经济再平衡的总体思路。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并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利用经济模型分析要素价格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对实证研究中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变量的定义进行说明;第四部分利用计量模型,估算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以及要素价格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实现宏观经济再平衡的总体思路。
要素价格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要素价格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引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要素价格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对要素价格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本文旨在探讨要素价格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利与弊。
要素价格改革的背景与意义要素价格是指不同要素的价格,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要素价格决定了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现有的要素价格体制中存在着价格偏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进行要素价格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素价格改革可以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产业和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素价格改革还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
要素价格改革的影响经济增长要素价格改革有望促使资源向效益较高的领域和企业流动,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素价格改革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企业效益要素价格改革可能对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行业的要素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然而,要素价格改革也有可能带来一些行业要素价格下降的情况,进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总体来看,要素价格改革有望提高企业的效益,推动其发展壮大。
收入分配要素价格改革对收入分配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要素价格体制中存在价格偏低的问题,导致一些要素的收入过低。
通过要素价格改革,可以提高要素价格,促进收入的合理分配。
然而,要素价格改革也可能导致某些要素价格上涨过快,进而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要素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可能会引发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和变革。
价格改革可能使得资源向效益较高的产业和领域倾斜,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新兴产业则有可能迅速崛起。
要素价格改革面临的挑战要素价格改革虽然带来了诸多利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_林雪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渐进而显著的 经 济 体 制 变 革 带 来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经 济 增 长 , 但也产生了许 多问题 。 其中一个就是市场扭曲 。8 逐 渐 消 除 了 产 品 市 场 上 的 扭 曲, 基 0年 代 末 价 格 双 规 制 取 消, 本形成全国统一的竞争性产品市场 。 而要素市场改革比产品市场滞后 , 并且要素市 场 的 分 割 在 不 同经济类型企业之间 、 不同行业之间 、 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普遍存在 。 在均衡的情况下 , 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与其价格比是相等的 。 但是由于市 场 不 完 善 导 致 生 产 要素在国民经济中出现非最优配置 , 造成要素 价 格 出 现 扭 曲, 要素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出资源 相对丰裕的程度 , 企业也不能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去选择技术 , 从而致使资源配置的 扭 曲 、 经济运行 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 此外 , 政府保持着对许多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权力, 要素价格的 扭曲由于制度性原因还难以在短 期 内 得 以 消 除 。 由 于 生 产 要 素 是 各 种 生 产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投 入 要 素, 其价格扭曲会通过成本效应溢出到宏观经济的各部门 , 会改变经济主体的投资 、 消费和出口行 为, 造成过度投资 、 消费不足和过度出口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现象 。
三、 研究假设
微观上 , 生产要素的价格表现为要素报酬 ; 在宏观上 , 生产要素的价格又表 现 为 各 要 素 报 酬 占 初次分配的比重 。 要素价格作为联结微观企业生产行为和宏观经济初次分配的中 介 桥 梁 , 一方面 要素价格的扭曲会影响企业的生产 决 策 行 为 , 从 而 改 变 企 业 的 生 产 模 式; 另一方面要素价格决定 — 6 5 —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但是通过对中国市场的调查发现,中国市场中存在着价格扭曲问题,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
虽然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制度性的,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运作中一些非市场经济因素引起的价格扭曲。
因此,本文将从制度层面来探讨中国价格扭曲的根源及解决方法。
(一)中国价格扭曲的制度性原因1.企业国有化政策的影响: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量企业被国有化,国有企业一直占据着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
由于政府严格控制了这些企业的价格,导致了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善。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垄断了市场,形成了二元经济体,私营企业无法有机发展,导致了市场需求和供应的不均衡。
2.行政干预的作用: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等措施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例如实行价格管制等。
这种行政手段可以阻止价格波动,但同时也会极大削弱市场自我调节的机制,阻碍市场信号传递和价格自行形成,导致了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
3. 金融市场的障碍:在中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对象的评估主要是基于政治和官员关系,而非市场效益和商业原则。
这导致了金融行业内部利益的扭曲,影响了经济领域内外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并形成了财务不透明和金融风险。
1.实施市场化的改革:将国有企业逐渐转型为市场化的公司,并放开行业准入,实现市场竞争,以缩小市场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差距,同时将老旧的行业和过时的产能淘汰。
此外,需要着力打破行业壁垒,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企业的自主决策,规避行政化过程干扰。
2. 改革银行和金融市场:建立基于市场经济原则的金融体系,采用以市场为基础的银行信贷识别原则,建立精确的财务管理体系,优化审核流程,完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控制政府对金融业的限制,对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能力和不透明度加以监测,以防止利益扭曲等问题的出现。
3. 加强监管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监管机构需要更有力和高效地工作,安排相关部门和机构来监视和评估市场的流动,以确保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和公正,并采取措施提高监管效力,对于企业在实际活动阶段中的行为进行审查和确权。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下
我国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下)2012年11月20日15:15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作者:王希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4根据计算出的各要素各年度的边际产出值,可以计算出各种要素在每个年度的价格绝对扭曲程度。
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1978—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本、能源价格扭曲度从图2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能源价格绝对扭曲度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30余年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
第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的边际产出不断上升,但是职工工资也快速增长,在大部分年份,工资增速都明显快于劳动力边际产出的增速;第二,资本价格扭曲度的下降主要源于资本边际产出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的拉动,过度投资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出不断下降,资本的边际产出与其实际价格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缩小;第三,1994年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基本取消以来,煤炭、石油、电力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开始进行结构性调整,能源价格偏低的状况有所改善。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速度加快,我国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的价格呈现出与国际能源价格变化趋同的走势,能源价格扭曲度下降。
从三种要素价格扭曲度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和能源价格扭曲度相对较高,劳动力价格扭曲度最低。
第一,从1978年到1985年,资本扭曲度最高,劳动力扭曲度最低,但资本扭曲度下降速度较快;第二,从1986年到1998年,资本价格扭曲度继续下降,并低于能源价格扭曲度;第三从1999年至今,能源价格扭曲度下降速度加快,资本再一次成为价格扭曲程度最高的一种生产要素。
图3显示了要素相对价格扭曲度的变化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资本相对劳动和能源的价格扭曲程度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形态。
1978年以来,资本相对劳动力价格的扭曲度(DKL)均大于1,1996年的DKL值最小,为1.63;资本相对能源价格的扭曲度(DKE)在1986年到1998年小于1,其他年份均大于1,1988年的DKE值最小,为0.58。
要素价格扭曲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The Ca s s o a t r Pnc so to s a d t e I p c o t e Ec n mi t u t r u e f F co e Dit ri n n h m a tt o oe g—q n Pi g. Ch n ig
它应 该 是 以不 断 完善 要 素 市 场 改 革 、 国有 企 业 改 革 、 配套 财政 体 制 改 革 、 市场 经 济 法 治进 程 为体 系的 改 革 深 化 。
关键词 : 素市场 ;价格扭 曲;产业结构 ;经济转 型 要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7 6 1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1 12 2 1 )5— 0 3—0 4 4 F 4 .8 A 17 —7 1 (0 2 0 0 0 6
市场 经 济论 坛
要 素 价 格 扭 曲 及 对 经 济 结 构 的 影 响 研 究
韩 平 , 吴呈 庆
(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 院 , 哈尔滨 10 2 ) 50 8
摘
要 :经济改 革之初 , 政府 干预经 济, 要素价格 扭 曲使 国内企 业的生产成本大 大降低 , 启动 了经济的活
21 0 2年第 5期
总 16期 2
哈尔滨商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UR NAL OF HAR N UN V BI I ERS . F C I Y O OMME E r RC
N . ,0 2 o5 2 1
S r l 0 J6 ei . a 2
( abnU ie i f o ec ,c ol f cnm c , ab 50 8 C i ) H ri nvr t o mm r S ho o oo is H ri 10 2 ,hn sy C e E n a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及改革思路要素价格扭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指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受到不正常因素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增长缺乏动力。
这些要素价格扭曲的根源主要来自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包括政府管制、垄断和垄断租金、金融体制扭曲等因素。
如何改革这些制度,消除要素价格扭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制度根源,并提出相关改革思路。
一、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导致要素价格扭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政府对市场经济过程的干预较为严重,表现为对劳动力市场的严格管制、对土地市场的垄断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干预等。
在劳动力市场上,政府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价格形成。
在土地市场上,政府通过垄断土地供应、征地补偿等方式,使得土地价格扭曲严重。
在资本市场上,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严格控制和监管导致了资金的过度集中和错配,使得资本价格扭曲。
这些政府管制的措施不仅限制了市场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也扭曲了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经济效率低下。
针对政府管制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问题,首先需要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管制,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价格的形成,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机制,放开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使土地价格能够真正反映市场需求和供给。
需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和价格的合理形成。
二、垄断和垄断租金垄断和垄断租金在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这导致了某些要素价格严重扭曲。
国有企业和政府在某些行业或领域拥有垄断地位,限价、限量等措施使得某些要素价格偏离市场均衡价格。
在能源、电力、铁路、通信等领域,国有企业或者行业协会往往通过政府行为来限制竞争,形成垄断地位,从而获得过高的要素价格和垄断租金。
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要点二
发展趋势
未来,学者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测量 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同时,随 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学者利用 这些技术来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学者们还将 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改革生产要素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来源与处理
1
收集了大量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各行业生产要 素价格、产出、投资、消费等数据,以及劳动 力市场和收入分配等相关数据。
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 ,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可比性。
3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数据 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宏 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机制。
国内外学者对生产要素价格扭曲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
03
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尚不充分。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入理解生产要素价格 扭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有利于探索生产要素价格扭曲 的形成机制,为推进市场化改 革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 供决策参考,有助于实现经济 可持续发展。
的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影响
总结词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扭曲 程度越高,出口竞争力越低。
详细描述
中国的出口企业往往面临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压力 。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存在扭曲,那么企业的出口竞争 力就会受到影响。在扭曲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支 付更高的成本来生产出口产品,从而降低其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扭曲也会导致资源的错配,使 得一些行业或企业过度出口,而另一些行业或企业出 口不足。这可能会对整个经济的出口绩效产生负面影 响。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应分析
由于市场扭曲,劳动力可能被配置到效率较低的行业,导致整体 经济效率下降。
区域结构效应
区域发展不平衡
扭曲的生产要素市场可能导致资源向某些地区集中,加剧区域 发展不平衡。
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
在某些地区过度集中资源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性增加,影响经济长期稳 定发展。
01
缺乏系统研究
02
缺乏深度分析
03
缺乏实证支持
目前对于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 构效应研究相对分散,缺乏系统 性的探讨。
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分 析层面,缺乏对结构效应的深入 挖掘。
对于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 应,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 ,难以全面解释其影响机制。
研究展望
加强系统性研究
未来可以对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应进行更加系统性的研究 ,从整体上把握其影响规律。
这些扭曲对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如产业结 构、区域结构等,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质量。
研究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应,有助于深 入了解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为 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生产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结构的 影响,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 应分析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成因与表现 • 生产要素市场扭曲的结构效应分析 • 实证分析 • 政策建议 •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生产要素市场扭曲普遍 存在,如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都存在一定 程度的扭曲。
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2020年第16期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438期Serial No.438No.16袁2020经济研究导刊我国市场化程度稳步提升,但是要素市场改革进程相对于产品市场改革较为滞后,要素价格扭曲问题仍旧存在。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优化市场环境。
因此,降低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健全市场决定的要素价格体系,有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表现扭曲的要素价格是我国实现低价工业化的重要条件,包括对土地、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的扭曲性定价。
压低要素价格能够吸引投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具有垄断性,土地的出让通常由地方政府的购买偏好决定,因此,土地市场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进而形成扭曲性定价[1]。
我国土地价格扭曲表现为工业用地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等的差异,具有结构性特点,即住宅和商服用地价格显著高于工业用地价格。
地方政府通过低于市场价格的工业用地价格吸引投资,使得整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地方政府提高住宅和商服等用地价格,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同时能够弥补低价出让土地价格的损失。
劳动力价格扭曲不仅表现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较低,同时还体现在劳动强度大和社会保障水平缺乏等方面,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群体,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我国农民工聚集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工资12年的增长幅度仅有68元[2]。
自改革开放至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整体上我国调整后的人均国民收入显著低于同期实现赶超的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平均值仅为270.42美元,并且收入的增长率较低。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日本已经历了1956—1973年近20年的高速增长,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平均增速达到8.6%。
因此,按照世界银行收入水平(2018年)的分组标准,1978年,日本以人均国民总收入7450美元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并处于经济平稳增长阶段,而新加坡和韩国此时依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增速较快。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分析一般来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着正向关系。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增长却在下降。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增长非一致性就业弹性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两个重要的目标。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增加,经济的高增长会带动高就业,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增长却在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弱化。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现非一致性关系。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现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变化的幅度比较大,但就业的增长却波动不大,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就业弹性系数的波动也比较小。
1991年至2003年虽然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仍达9.72%,但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却只有1.08%,就业弹性下降到0.11。
这一时期的就业弹性不仅小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水平,而且远小于其他发展中国家0.3-0.4的平均水平。
就业弹性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在下降。
特别是2000年之后,我国经济重新显示增长加快的迹象,但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的最近几年里,较高的GDP增长不仅没有显示就业增长回升的苗头,反而伴随着失业率不断攀升现象,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更加趋弱。
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原因分析(一)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投资的增长应当带来就业的增长,这已被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实践所证明。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大幅度下降,每亿元投资增长拉动的就业岗位从“七五”期间的2.32万个下降到2000年后的0.13万个左右。
要素价格扭曲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要素价格扭曲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韩平;吴呈庆【摘要】At the beginning of economic reforms and under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the 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lead to the greatly reducing costs of domestic production so that it help Arouse the economic vitality. However, with the constantly deepening of the economic reform, such distortions lead to a low and declining efficiency of opening up and a dropping of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inu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are : the lagging in market - oriented reforms,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govern- ment regulation. And based on previous analysi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act of the 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 ic structure and has showed that the 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causing a slow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low - end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o reverse tile status of factor price distortions is not a single measure to be com- pleted; it should be based 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lements of market reform, the state -owned enterprise reform, financial reform, the process of the rule of law of market economy.%经济改革之初,政府干预经济,要素价格扭曲使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启动了经济的活力。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对称效益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对称效益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以及制度,本文在分析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及制度变迁对就业的非对称性效应的基础上,得出我国经济的增长并不能显著的带动就业的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就业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重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失业水平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走向。
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经济特点,经济增长具有高就业弹性,而90年代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急剧下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吸收的劳动力仅是80年代的1/3,9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此后失业率随时间出现了实质性的提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对称现状随着全球经济普遍回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价格指数、出口等指标表明了宏观经济企稳复苏势头,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68%,这意味着今年有更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
如果再加上去年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更加沉重。
09年经济增长将超过8%,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一改2003年之后的下降趋势,上升至4.3%,这表明,复苏阶段,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相应的就业恢复,“无就业增长”再次成为热点。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对称的原因我国的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效用存在着非对称性。
GDP和就业水平对各要素的变动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这不仅仅体现在反应的方向上, 而且体现在反应的速度和程度上。
一是资本投入效应的非对称性。
我国的投资率长期居高位,且呈逐年攀升的态势,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呈现一致变动趋势,但我国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高的重工业,随着资本密集程度的迅速提高,逐渐出现了资本深化和投资就业弹性下降的趋势,这导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资本投入,不仅不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反而出现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而其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家经济结果调整的大背景下,也纷纷走资本集约化的道路,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减弱,这样使得被资本“挤出”的劳动力不能通过其他的渠道充分消化,资本投入的这种非对称效应造成当前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基本格局。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作者:黄婧来源:《理论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我国技术进步偏误政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本密集型技术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选择中的偏误;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选择中的偏误;重工业、大型企业和轻工业、小型企业主导型创新选择中的偏误。
这对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一是技术进步中的资本密集偏向导致资本深化现象过早出现;二是技术进步中的外部引进偏向导致我国的科技研发岗位替代和流失;三是技术进步中的高精尖偏向抑制了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就业人员的吸纳。
为此,我国必须改变技术进步偏误政策,注重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偏误政策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2-0084-03技术进步包括狭义的技术进步和广义的技术进步。
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面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
广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所有导致产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即凡是影响生产函数、经济增长中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来解释的任何其他因素,均属于技术进步的范围,包括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工艺改革、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等。
本文分析的技术进步均为广义的技术进步。
一、我国技术进步偏误政策的表现1.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选择中的偏误。
学术界对于我国在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选择中存在偏误的观点已基本认同。
苗文龙、万杰认为,由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扩张,且由于经济进步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这就导致投资效率不断下降,经济增长未能吸收掉转轨经济中产生的剩余劳动力。
[1]吴敬琏、蔡昉认为,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消耗来维持经济增长,中国过早出现了重化工业趋势,这必然导致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所以这种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就一直保持着比较快速的增长势头,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的平均水平为9.4%,但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势头并没有缓解我国的就业方面的压力,这种现象是与各国的经济实践经验和各国经济学家得出的理论抽象经验相违背的。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来,就业问题却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这显然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相违背,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关系到治理失业与扩大就业的政策选择?本文就是从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视角出发对两者不一致的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要素价格扭曲;经济增长;就业增长;非一致性
奥肯定律表明,经济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就业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前应该呈现的是正相关的关系,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显然是与奥肯定律相违背的。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从转型期要素价格扭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97983.0亿元。
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速度接近两位数,按理来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不仅会带来财富的增加,还会显著的扩大就业。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而就业的增长的速度却明显下降,2010年我国就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无就业增长。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的角度出发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原因。
二、国内要素价格扭曲的形成原因
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认为生产资料从价值上表现为资本价值构成即C:V,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方面来讲,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追加资本会使可变资本相对减少,即相同不变资本的条件下减少对可变资本的需求,这就造成了C:V 提高,进而造成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由此产生过剩人口。
而从我国的现实经济出发,不变资本就反映在物质资本的投入,可变资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为劳动力的投入。
在经济转型期,我国政府会选择优先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那么为了迅速得到资金,不得不人为的扭曲要素价格,随着资本的大量投入,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会带来一定的就业增长,但是资本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劳动增长的速度,就会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这也导致了资本和劳动比的失衡(马克思意义上C:V),从而造成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二元悖论现象。
三、转型期要素价格扭曲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是实行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渐进式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同步性,使得扭曲的体制安排下会产生其它领域的新的扭曲。
其中要素价格扭曲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能否持续进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了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当时极度缺乏资本的背景下,政府不断人为地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造成了效率的极度低下。
于是我国开始了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一个是存量改革,一个是增量改革,存量改革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中进行,逐步在这些企业中引入市场机制,试图转变这些有国有经济部门运行机制。
而增量改革的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外发展市场主导型的部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我国是先进行的增量改革后进行的存量改革,在由增量改革方式向存量改革方式推进以后,与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国有经济部门开始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度高的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开始退出过去的竞争性领域,承担了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政策性负担,但是这样也使他们在政治上比非国有企业更有优势。
因为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它的劳动力的配置就并不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另一方面,国企凭借政治上的优势,一般会以很低的资金价格获得政策支持,以保证这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这样的后果是国有企业的人均资本在不断增长,造成了资本的不断深化,虽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但国有企业中却出现了大量冗员的现象。
与国有经济相比,民营企业成为了效率高利润高的经济主体,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政府为了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资本过度投资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以及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现象,民营企业就成了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过度剩余的状况,非国有企业出了利润空间减少而生产成本却逐步上升的问题。
并且此时因为我国在九十年代以前还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的劳力力,而且由于改革造成的国有企业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都造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出了了无限供给的状态。
总之,转型期资本价格被过度低估,大量的资本积累引起资本深化,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过度的替代。
资本的深化使经济快速增长了,但是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扭曲,就业的吸纳能力却下降了很多,这就造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二元悖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经济研究,1999(5)
[2]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Louis Kuijs,Tao Wang.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