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合集下载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共轭高分子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追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新一代发光材料备受关注。

其中,共轭高分子材料因其独特的电致发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共轭高分子在构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方面的应用。

共轭高分子是由具有π电子的共轭系统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可以通过调整共轭系统的结构和改变共轭系统的长度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共轭高分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共轭高分子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共轭系统中的π电子能够在分子内自由传递,因此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

同时,与传统的发光材料相比,共轭高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更高,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其次,共轭高分子能够通过固态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来提高发光效率。

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在溶液状态下通常会发生聚集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导致发光效率低下。

而共轭高分子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在固态聚集状态下发射荧光,极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

此外,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机械可加工性。

由于其分子链结构的可调性,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成薄膜、纳米颗粒等形式,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共轭结构来调控材料的光学性质。

这使得共轭高分子在多种载体中的应用非常灵活。

在实际应用中,共轭高分子构建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生物医学等领域。

首先,在照明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制备出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OLED作为新一代照明技术,具有色彩饱和度高、能耗低、可柔性等优势,已经成为发展方向。

而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使OLED的发光效果更加均匀且可调,能够满足更多场景下的照明需求。

其次,在显示领域,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发光场效应晶体管(OFET)。

OFET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透明度高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触控面板、柔性显示等领域。

高分子发光材料

高分子发光材料

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与无机发光材料相比,以其易合成、易加工、成本低、质轻、发光颜色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几年以有机发光材料制备的发光器件已临近应用阶段,成为当前流行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强力竞争对手。

目前研究比较活跃的有聚噻吩、聚苯胺、聚毗咯、聚笏⑺等。

2.1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2.1.1简介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是将荧光物质(芳香稠环、电荷转移络合物或金属)引入高分子骨架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光致发材料均为含有共轭结构的高聚物材料。

2. 1.2发光机理高分子在受到可见光、紫外光、X一射线等照射后吸收光能,高分子电子壳层内的电子向较高能级跃迁或电子基体完全脱离,形成空穴和电子.空穴可能沿高分子移动,并被束缚在各个发光中心上,辐射是由于电子返回较低能量级或电子和空穴在结合所致。

高分子把吸收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形式耗散,从而可以产生发光现象⑻。

2.1.3分类按照引入荧光物质而分为三类2. 1.3. 1高分子骨架上连接了芳香稠环结构的荧光材料,应稠环芳烃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平面刚性结构,从而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其中广泛应用2. 1.3. 2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有以下几类2.1.3.2. 1两个苯环之间以一C=C一相连的共轭结构的衍生物⑼如图2。

吸收光能激发至激发态时,分子内原有的电荷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这类化合物是荧光增白剂中用量最大的荧光材料,常被用于太阳能收集和染料着色。

图2共轭结构的衍生物2 .1.3.2 .2香豆素衍生物no-⑵如图3。

在香豆素母体上引入胺基类取代基可调节荧光的颜色,它们可发射出蓝绿岛红色的荧光,已用作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但是,香豆索类衍生物往往只在溶液中有高的量子效率,而在固态容易发生荧光猝灭,故常以混合掺杂形式使用。

图3香豆素衍生物2. 1.3. 3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许多配体分子在自由状态下并不发光,但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却能转变成强的发光物质。

8—羟基喹琳与Al、Be、Ga、In、Sc、Yb、Zn、Zr等金属离子形成发光配合物[⑶。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综述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综述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综述作者:张祺夏沣任彤尧汤伟摘要: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的。

聚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有机发光二极管,因其巨大的科学和商业价值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近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对于各种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深入研究,PLED器件日益实用化。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高分子聚合物在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概述了其市场前景及相关的应用,并展望了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分子;电致发光;研究现状Abstract: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 (PLED) first discovered by Jerry Mibo Led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his colleagues. Most organic polymer molecules from the small ones to chain together by a spin-coating to form polym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ecause of its great scientific and commercial value ,it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ed, and becomes the rece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s’ focus.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and in-depth researchs, PLED devic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actical. This paper mainly overviews the recent years’domestic and foreign polymer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describes the rec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polymer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overviews the market prospect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 of polymer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trends.Keywords:Polymer; EL; Research status1.绪论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最具前景的三大技术,它们将会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彻底的改变。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4. 亮度,效率高;
5. 直流驱动电压低,能耗少,可与集成电路驱动相匹配; 6. 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7. 可实现超薄的大面积平板显示;
8. 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可做成柔性显示器。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
PLED,即第二种有机发光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发光 二极管(PLED),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杰里米伯勒德及其同事首先发现。聚 合物大多由小的有机分子以链状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旋涂法形成高分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 作为一种发光显示材料,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材料具有很强的 应用潜力,因为它是一种自发光的材料,并且还具有制作相对容易的优点。 因此在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s)时,PLED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基 本材料,因为与小分子OLED材料20 ~25的发光效率相比,PLED材料的 发光效率则为30~40。
驱动电压30V, 但是器件的量子效率很低,小于1% 特点: (1)单层器件;(2)驱动电压高; (3)器件效率低
3). 1987年美国Kodak 公司的邓青云等采用了夹层式的多层器件结构,开创 了有机电致发光的新的时代。
创新点:(1)多功能有机层的结构; (2)超薄的有机层厚度
75nm 60nm驱动Fra bibliotek压小于10V最大外量子效率1%
最大亮度大于1000cd/m2
4).1990年,Burroughs等人将共轭聚合物聚对苯基乙烯(PPV)制作了高 分子发光二极管,简化了制备工艺,开辟了发光器件的又一个新领域, 即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
近十多年里,OLED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就器件的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而言,OLED器件已经基本达到了 实用的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件PPT

材料科学与工程课件PPT
• 供能方式有:(1)光频发射(光致发光); (2)阴极射线、X-射线及其它高能粒子的
辐射;(3)电场引发的场致发光(材料?)
• 家用日光灯的玻璃管内涂有卤磷酸钙 [Ca5(PO4)3(F,Cl): Sb3+,Mn2+]萤光粉,在汞蒸 汽机辉光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下放出较
宽波长的可见光。(早期)彩色电视显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Side chain LEPs with light-emitting groups in the side chains
Advantages A variety of possible pendant molecules Chemical stability Ease of processability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单线态与三线态
如图所示的(2),此 时分子的电子排布违反 了两条排布原则,处于 单线激发态。
如图所示的(3),此 时分子的电子排布违反 了一条排布原则,处于 三线激发态。
电致发光材料中的能量传输
单线 激发 态
激发
荧光
非光 耗散
三线激发态 磷光
基态
磷光及荧光
物质受到外来光线、电子、高能粒子的照射 时,就会发光.如果照射引起物质原子外层 电子扰动,电子受激后向低能级跃迁,就可 发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
1. 载流子的注入从阴极和阳极注入 2. 载流子的迁移电子和空穴分别向发光层迁移 3. 载流子的空穴和迁移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复合并产生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高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
9位的位阻效应使3,4在固态时是无定型态,PL效率 > 90%,Tg>200 oC,分别具有电子传输和空穴传输能力。
小分子蓝光材料5,Tg=207 oC,可以溶于常见的 有机溶剂中,能隙为2.91eV
EL器件7.7V时,亮度为300cd/m2,效率为1.22lm/W,最 大发光波长为424nm,基本上为纯蓝光发射。
1980年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通过2,5-二 溴噻吩的缩聚,获得了不带取代基的聚噻 吩。 1985年首次将烷基引入聚噻吩的3位,制成 烷基聚噻吩,PATs或P3ATs。 此后,不断合成出各种取代聚噻吩。 3位引入碳原子数目大于4的烷基时,聚噻 吩可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取代基对聚噻吩的光电性质的影响
在主链上插入硅原子,打断共轭长度,使材料发光效率有所 提高,缺点是共轭主链载流子迁移率下降。
(5)使载流子从电极注入器件后,获得载流子传输 平衡的材料对器件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将齐聚噻吩与电子传输能力好的噁二唑单元共聚后,既获 得了电子和空穴传输平衡的聚合物,使器件性能提高;
同时,共聚物的发光波长随噻吩的数目增多而红移(蓝至 绿至橙光)。
当芴臂超过一定长度就可以得到饱和红光。 芴臂的引入使得卟啉具有相当好的溶解性,芴环 的位阻效应也使材料在固态溥膜中不发生聚集.
量子效率是卟啉化合物2倍多。
苯为核心的芴的超支化合物14溶于常见有机溶剂 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在310 nm和330 nm (THF), 有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蓝光材料
6.3.5芴的纳米晶或者纳米乳夜类电 致发光材料
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特点:
1、 可以避免晶体析出 2、来源广泛、可以根据特定性能进行分子设计 (通过分子设计还可设计分子、超分子水平上具有 特定功能的发光器件,实现能 带调控,得到全色 发光的优点 )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材料(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简称EL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电
场的作用下产生发光现象的材料。

它具有在室温下工作、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安全标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EL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生辐射
而产生光。

目前,主要的EL材料包括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两大类。

有机EL材料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EL材料,其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
可制备成薄膜、柔性度高,适合于柔性显示器件的制备。

有机EL材料的发光颜色
丰富,可以通过不同的有机分子设计实现多种颜色的发光,因此在显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机EL材料是指以无机化合物为基础的EL材料,其优点是发光效率高、寿
命长、稳定性好,适合于大面积照明和显示领域的应用。

无机EL材料的发光机理
复杂,通常包括发光中心和激活剂等组成,通过控制发光中心和激活剂的种类和浓度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除了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近年来还出现了混合型EL材料,即有机无
机杂化EL材料。

混合型EL材料综合了有机EL材料和无机EL材料的优点,具有
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EL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随着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EL材料将会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
载流于是由某种机理(如交流 电场下的碰撞电离)而产生的电子。 当电子到达绝缘体/半导体的界 面时就被捕获。
这种薄膜式ACEL器件具有非 常好的亮度、稳定性、视角和效 率,因此发展很快。
03.04.2021
典型的三层式的ACEL器件截面图8
发光亮度B和施加的电压V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B0、C为由发光条件、元件结构和磷光材料决定的常数。
对发光器件中的主要成分磷光体的要求是:
亮度高、效率高、颜色纯及其寿命长。
满足这些条件的有II—VI族化合物(ZnS、ZnSe、CaS和SrS)和某些三元硫化 物(CaGa2S4和SrGa2S4)的掺杂半导体。 对于全色显示,除了绿色和红色外,还要求难以得到的发射蓝光的磷光体, 如ZnS:Tm和SrS:Ce。它们大都是在约1000℃高温下用熔融法制备的。 下表列出了一些典型例子。表中L40指阈值电压40V时的发光性能。
进一步考虑LS耦合后还可以得到按光谱支项2S+1LJ表示的更细微的能级分 裂。其能级高低的规律是:当L、S都相同时,对于小于半充满f的电子组态, J值越小的电子组态越稳定;对于大于半充满的电子组态,则J值越大的越 稳定。前图中用光谱支项2S+1LJ(因能级太密,在图中用(2S十1)LJ表示)所标 识的各个Re3+多重态能级图,反映了这些规律,其中谱项的宽度大致表示 不同能级在晶体场中的分裂程度。
03.04.2021
15
三价稀土化合物的4fn组态中共有1639个能级。能级之间的可能跃迁数高达 199177个。电子跃迁时遵守电偶极跃迁选择定则:△L=土1、 △S=0和 |△|<2L(f组态为L=3)。因此f→f跃迁(△J=0)应是字称守恒所禁阻的。但实 际上,由于晶格振动、对称性降低、磁偶极跃迁和f→d跃迁的出现等原因, 还是可以观察到f→f跃迁。因此,稀土化合物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光学材 料,在激光材料、发光材料和陶瓷及玻璃着色剂方面有广泛应用。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因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较弱,
对于处在激发态的有机分子,其电子与空
穴基本属于一个分子。因此大多数的有机 分子所形成的激子属于Frankel激子类型。 设激子的能级Eex。位于价带底能级Ec与价 带顶能级Ev之间,则它的激发能为Eg`= Eex—Ev ,小于Eg=Ec--Ev。显然激子的 束缚能为Ec—Eex;激子最终发生复合,即 在此过程中电子落人空穴之中,或者产生
余辉在10 -8 秒以下的称荧光.如受外来光 线激发发光的荧光灯发光;受阴极射线激发 发光的电视屏发光;都为荧光.荧光是冷光, 其余辉时间与发光体温度无关.荧光灯管和 电视屏上都涂有发光物质,荧光灯上涂的发 光物质常为卤磷酸钙.
磷光邮票与荧光邮票的区别:磷光邮票和荧 光邮票都是发光邮票,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 蓝绿色余辉,主要区别是撤除紫外线照射, 荧光邮票亮光立即消失,而磷光邮票亮光消 失较慢。
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无机半导体 电致发光器件,因为它们在通讯、光信息处理、 视频器件、测控仪器等光电子领域有着广泛而重 要的应用价值。
无机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粉末、半导体薄膜等 电致发光器件尽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 其复杂的制备工艺、高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 不能大面积平板显示、能耗较高以及难以解决短 波长(如荧光)等问题.使得无机电致发光材料的 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改变取代基 增加给电子基团发生红移 增加吸电子基团发生蓝移 改变共轭链的长短 部分共轭可以获得更大的量子效率,抑制了非光耗散 掺杂剂 改变了能量传递的效率和浓度,改变器件的发光光谱
制备
真空蒸镀 浸涂和旋涂 原位聚合法 利用单体的光聚合或者电化学聚合制备聚
聚合物电致发光的一些基本概念
载流子 激子 单线态与三线态 磷光和荧光 电致发光的量子效率 载流子注入效率

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简介

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简介

导电高分子材料
美国科学家A F Heeger,A G Macdiarmid和日本科学家H Shirakawa因为发现聚乙炔 (Polyacetylene)的导电性而 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以电导率来 衡量,通常的聚合物都是绝缘材 料,即使导电聚合物在纯态也只 相当于半导体,进行复合、修饰、 掺杂以后则显著改变导电性能, 例如,经过碘掺杂的聚乙炔的导 电能力已可达到σ=105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机理:
主要有两类理论:一是宏观的渗流理论,即导电通道(作为分散相的导电粒子在连续相 中形成导电网络——粒子间距离小于1nm)学说;另一种是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场致 发射效应(粒子间距离在电场发射有效距离之内——小于5nm)学说
性质与应用: 1、导电性能。导电胶黏剂,导电橡胶,电极材料等 2、热敏性能。利用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的正温度系数效应 (Positive/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制备 自控温材料和器件、热敏电阻、限流器件等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填充材料:
目前主要有碳系材料(炭黑、石墨、碳纤维)、金属(金、 银、铜、镍、不锈钢)、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锡)、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四大类。选 择依据只要是导电率、相容性、成本、稳定性、加工性能等 制备成型工艺:
将导电材料、聚合物基体和其他添加剂经过成型加工工艺组 合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材料和器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目 前主要有反应法(均匀性好)、混合法(容易加工)和压片 法三种。
b. 离子导电聚合物;
c.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概念: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连续 相),与各种导电性物质,通过分散复合、层积复合、表 面复合或梯度复合等方法构成的具有导电能力的材料。

无机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无机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无机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场激发材料发光的技术,它已经成为制造高质量平面显示器和照明设备的关键技术之一。

无机和有机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发光材料,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介绍。

一、无机电致发光材料
1.磷光体
磷光体是由氧化物或氟化物等高熔点材料和稀有金属离子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和抗氧化性。

目前,磷光体已被广泛应用于LED照明和显示器行业。

其中,红色磷光体的发光效率较高,已经成为了LED照明产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颜色之一。

2.氮化物LED
氮化物LED是由镓铝氮化物等材料制成的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效率高,颜色纯度度高等特点。

目前,氮化物LED已被广泛应用于绿色、蓝色和紫色LED照明以及RGB LED显示器中。

3.硅基LED
硅基LED是由硅材料和硅基异质结构组成的发光器件,具有低电压、高效率、长寿命等特点。

硅基LED已经成为了微电子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设备。

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1.聚合物LED
聚合物LED是由导电聚合物或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成的发光器件。

它具有发光效率高、颜色范围广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可穿戴等领域。

2.小分子有机LED
小分子有机LED是由有机荧光分子制成的发光器件,具有可调颜色、发光亮度高等特点。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OLED电视、OLED照明等领域。

总体来说,无机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将
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Electroluminescent Polymer Materials,简称ELP)是一类能够通过施加电场而产生发光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 发光原理: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通过在材料中施加电场,使其电荷发生重组并释放能量,从而产生光。

一般来说,ELP材料包含有机发光分子和电荷传输分子,通过调控它们之间的能级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质,实现电-光转换。

2. 发光颜色: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可实现多种发光颜色,包括红、绿、蓝等。

通过调整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添加适当的发光分子,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3. 柔性性质:ELP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可塑性,可用于制备柔性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无机发光材料,ELP材料更容易实现柔性器件的制备。

4. 低功耗: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是一种低功耗的发光材料,能够以较低的电压和电流产生较高的光亮度。

这使得ELP材料在电子显示器、照明等领域具有潜在的能耗优势。

5. 制备成本较低:相较于无机发光材料,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制备成本较低,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有助于推动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发展。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有机电激发光(OLET)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以用于制造高效、柔性和多彩的显示器、照明设备和其他光电子器件。

第七章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

第七章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

第七章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和器件,其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发光分子,利用电场激发和控制发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寿命。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在显示、照明、生物医学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基本原理是电发光机理,即通过施加电场刺激分子激发态,使其经过电子跃迁释放光子,实现发光。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能够实现宽光谱范围的发光,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和化学修饰来调控发光波长和颜色;其次,该材料发光效率高、亮度高,并且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此外,材料制备相对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可以应用于各种显示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柔性显示器。

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制造的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宽视角等优点。

相比传统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的亮度更高,更薄,更省电。

此外,由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特点,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器,将显示器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曲面屏幕等。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还可以用于照明领域。

传统的照明设备如白炽灯和荧光灯存在能源消耗大、汞污染等问题,而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可以使用更低的电压获得较高的亮度,具有更好的能源效率。

同时,由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柔性特点,可以制造出柔性照明设备,使得照明方式更加多样化。

此外,由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对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例如,可以将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制备成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和成像。

这些探针可以灵敏地检测到病原体、癌细胞和分子信号,为生物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有效的工具。

在传感器领域,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可以制备成传感器材料,用于检测环境污染物、气体成分和生物分子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实时监测,为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电致发光分类

电致发光分类

电致发光分类
1. 有机电致发光呀,就好像田野里百花齐放一样绚丽多彩呢!比如那些有机小分子的发光,像 OLED 电视,画面多美啊!
2. 还有无机电致发光呢,这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低调但也闪闪发光呀!像一些无机材料做成的发光器件。

3. 高分子电致发光也不能落下,这不就像一群小伙伴手牵手一起努力发出光芒嘛!想想那些高分子材料的发光产品。

4. 薄膜电致发光啊,如同给物体披上了一件神奇的发光外衣,多酷呀!就像某些特殊的发光薄膜。

5. 粉末电致发光,是不是像一堆小精灵聚集在一起发光呢!比如那种粉末状材料的发光应用。

6. 量子点电致发光,哇,这简直就像是微观世界里的魔法呀!不就像那些基于量子点技术的发光产品吗?
7. 电致变色发光也很有趣呀,就好像一个会变戏法的高手,一会儿一个样呢!比如某些可以变色发光的装置。

总之,电致发光的分类可真是丰富多彩啊,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用途呢!。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按照性质和功能分为7种: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和高分子染料,特别是高分子固相合成试剂和固定化酶试剂等。

光敏型高分子:包括各种光稳定剂、光刻胶,感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导材料和光致变色材料等。

电活性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能量转换型聚合物、电致发光和电致变色材料以及其他电敏感性材料等。

膜型高分子材料:包括各种分离膜、缓释膜和其他半透性膜材料、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螯合剂、高分子絮凝剂等。

吸附型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吸附性树脂、高吸水性高分子、高吸油性高分子等。

高分子智能材料:包括高分子记忆材料、信息存储材料和光、磁、pH、压力感应材料等。

高性能工程材料:如高分子液晶材料,耐高温高分子材料、高强高模量高分子材料、阻燃性高分子材料和功能纤维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等按用途分类:医药用高分子材料、分离用过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反应试剂、高分子染料。

反应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试剂:氧化还原型试剂,卤代试剂,酰化试剂,烷基化试剂,亲核试剂,亲电试剂,固相合成试剂。

高分子反应试剂——小分子试剂经高分子化,在某些聚合物骨架上引入反应活性基团,得到具有化学试剂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特点:在反应体系中不溶解,易除去;立体选择性好;稳定性好;特殊应用,固相反应载体。

高分子催化剂——将小分子催化剂通过一定的方法与高分子骨架结合,得到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高分子物质。

反应型高分子试剂优点:不溶性;多孔性;高选择性;化学稳定性;可回收再利用。

催化反应按反应体系的外观特征分为两类:①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完全溶解在反应介质中,反应体系成为均匀的单相。

②多相催化反应:与均相催化反应相反,在多相催化中催化剂自成一相,反应过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将催化剂分离回收。

高分子催化剂种类:高分子酸碱催化剂;高分子金属络合物;高分子相转移催化剂;固定化酶。

固相反应生物活性大分子一般合成很慢,Merrifield利用固相合成大大缩短合成时间。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沿与进展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沿与进展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沿与进展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材料的亮度、稳定性以及发光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基色材料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商业化开发的程度,并已经有一些小尺寸的器件投放到了市场。

但是蓝光材料仍没有达到真正可商业化开发应用的地步,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制约有机柔性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归结起来这很大程度上跟有机电致发光理论的不成熟有关。

现行的有机电致发光理论很大程度还是借鉴经典无机半导体物理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对现有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不断涌现的一些问题,只能是就事论事地进行经验解释,不能像经典半导体物理那样可以有很好的规律性理论来直接指导和规范具体研究,给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中的一些比较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对电极功函的准确测定,对电极功函与材料的LUMO 和HOMO 能级之间的匹配而形成的势垒在具体器件性能中所扮演角色的定位,以及一些共聚物材料的LUMO 和HOMO 能量的确定等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圆满解决方案。

其次,由量子化学原理,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致发光效率一般是光致发光效率的25 % ,但是已经有报道称有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可达到10 % ,而这样高的电致发光效率是现有很不完善的器件工艺所不可能达到的,这也是对传统半导体理论的巨大挑战。

就寡聚物而言,由于共轭长度有限的缘故,电子空穴对复合产生的激子由三线态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速度较快,所以该类材料的发光效率严格符合量子自旋规律。

而对具有较长共轭长度的高分子材料而言,如果电子空穴对复合产生的激子由三线态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速度较慢,则三线态激发态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系间窜跃而变成单线态激发态。

后者如果以很快的速度返回基态,就可以实现对高分子材料发光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虽然有人用热激发与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方法得到了高分子材料在光激发下产生的三线态与单线态之间的能隙大约在3 —6meV之间,并且发现该能隙跟高分子材料的凝聚态结构有很大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实现聚合物材料以100 %的量子效率发光目前还没有实现[48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有轨道(HOMO) ,禁带宽
度则和能隙 (Eg) 相对应,它
决定了聚合物的发光波长。 图4 给出了聚合物电致发光 器件中的能级图。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的能级图
一般认为,PLED的发光属于注入式发光,其发光过 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载流子注入 • 在外界电压驱动下,阴极的电子被注入到聚合物膜 的 LUMO ;而阳极则从聚合物膜的 HOMO 中夺取电子, 换句话说,将空穴注入到HOMO中去。 (2)载流子传输 • 由于 PLED 器件采用的是薄膜结构,通常在低电压下 便可在发光层内产生104~106V/cm的高电场。在高电 场作用下,载流子在有机层可以实现传输,电子和 空穴在聚合物薄膜中向相反方向移动。荷电载流子 的迁移可能产生三种结果:(A)两种载流子相遇; ( B )两种载流子不相遇;( C )载流子被杂质或缺 陷俘获而失活。显然只有正负载流子相遇才有可能 复合而发光。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
定义:
• 电致发光是指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 和电场的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 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 • 电致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图象 显示信息处理和通讯等领域。在 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 乎所有的电致发光器件都是在 pn 结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基 础上制造的,如磷化镓( GaP ) 发光二极管、磷砷化镓( GaAsP ) 发光二极管、砷铝镓( GaAIAs ) 发光二极管 。
电致高分子应用:
字段式LED
点式LED
点阵式LED
光柱式LED
白色LED照明灯
地砖灯
礼品灯 手电筒
发展历史:
• 上世纪 60 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有机电致发光现象。 • 1963 年 Pope 等人以电解质溶液为电极,在蒽单晶 (厚度:20µ m)的两侧加 400 V 直流电压时,观察到 了蒽的蓝色电致发光;之后, Helfrich , Williams 等人继续进行了研究,并将电压降至 100V 左右, 获得了高达 5%光子/电子的外量子效率。 • 1982 年,Vincett用真空蒸镀法制成了 50 nm 厚的 蒽薄膜,进一步将电压降至 30V 就观察到了蓝色发 光,但其外量子效率仅为 0.03% 左右,这主要是电 子的注入效率太低以及蒽的成膜性能不好而存在易 穿的特点。
(5) 激子辐射发光 • 激子通过辐射衰减跃迁回到基态,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即观察到发光。单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发射出荧光,三重态 激子的辐射跃迁发射出磷光。按照统计规则,形成三重态激 子的几率被认为是形成单重态激子几率的三倍,因此,如果 能够充分利用三重态发光,可以大幅度提高器件的效率
abs: 吸收光过程 fl: 荧光过程 ic: 内部转化 vr: 振动弛豫, isc: 系间窜跃 phos: 磷光过程
• 1987 年 美 国 Eastman Kodak 公 司 的 邓 青 云 和 VanSlyke 对有机 EL 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 世界工业界和科技界的广泛重视。他们的创新在 于使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双层薄膜夹心式的结构制 成了电致发光器件,在 10V 驱动电压下,8-羟基 喹啉铝( AlQ )发射出绿光,最高亮度达 1000 cd/m2,量子效率为 1%,使人们看到了有机 EL实 用化和商业化的美好前景。Appl Phys Lett, 1987,51,913
利用聚合物的绕曲性,可在柔韧的衬底上 制作可折叠的显示器 因此,聚合物发光材料被认为是制备质轻、 成本低、可折叠卷曲的柔性显示器的首选材 料。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外许多大公司 已将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转向了高分子平板显 示。 2005 年,韩国三星和美国 DuPont 公司联 合推出了使用喷墨打印法制备的 14.1 英 寸全彩色 PLED 显示器。
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Jablonsky示意图
聚合物电致发光过程
EML
阳 极
HTL
ETL
阴 极
空穴
电子Leabharlann PLED电致发光原理示意图
电致发光高分子材料分子结构:
举例说明:
• 含烃基的PPV衍生物,当烷烃碳个数不低于 6,它们可以溶在很多有机溶剂中,如三氯 甲烷、四氢呋喃等。
• 连接烷氧基后的取代 PPV ,当聚合物折射 率为 1.4 左右时,最大发光波长与 PPV 相比发生红移(590 nm 左右),此外长链 使共轭聚合物骨架相互分离,聚合物的荧 光和电致发光量子产率有所提高。
• 从 1990 年 制作第一个 PLED 到今天,对 于其发光机理,人们还远不清楚,仍然借 用无机半导体的一些术语来解释聚合物的 发光,认为共轭聚合物具有沿聚合物链离 域的π和π*分子轨道形成价带和导带波函 数,从而具有半导体特性,遵从固体能带 理论。
导带和价带分别对应分子的
最低空轨道 (LUMO) 和最高
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 空穴传输层
•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Friend等人在首次报道了以共轭聚合 物聚对苯撑乙烯(PPV)为发光层材料制成单层薄膜夹心式聚 合物发光器件,其器件的驱动电压为 14V ,发黄绿光,外 量子效率仅为 0.05% ,但是这一研究成果开辟了发光器件 的 一 个 新 领 域 —— 聚 合 物 电 致 发 光 器 件 (PLED) 。 Nature,1990,347,539
Adv. Mater., 1995, 7, 36
• 在 PPV 的苯环上分别引入螺芴(Macromolecules, 2003, 36, 3222)和芴(Macromolecules, 2002, 35, 1356)基团,则获得了性 能较好的发绿光和蓝绿光的 PPV 材料。 • 在 PPV 的烯键位臵引入噁二唑基团,大大改善了 PPV 的电子传输性能。( Chem. Mater., 2003, 15, 3414) • 同种类型取代基链长对烷氧基取代的 PPV(ROPPV)的性能有影响,器件的电致发光强度先是随 链长的增加而提高,当 R 基为 10个碳的正烷基 时最大,而后随着链长而减小。(Synth. Met., 1993, 55-57,
• 1992 年, Heeger 等人发明了用塑料作为衬底制备可变形的 柔性显示器,将 PLED 最为迷人的一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Nature,1992,357,477;Appl Phys Lett,1992,60,2711
聚合物发光材料优势: 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其玻璃化温度高, 不易结晶,器件制作简单 可采用旋涂、喷墨打印等简单方式成膜,很 容易实现大面积显示 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或通过改变共轭长 度、更换取代基、调整主、侧链结构及组成 等多种途径得到包括红、绿、蓝三基色的各 种颜色的发光
聚合物电致发光的性能评价:
• 一般来讲,聚合物发光材料和器件性能的 优劣可以从发光性能、电化学性能和电学 性能等方面来评价。 • 主要包括:发射光谱、发光亮度、发光效 率、发光色度、器件寿命、材料的能级和 能隙、发光阀值电压、功耗、电流与电压 的关系、发光亮度与电压的关系等。
PLED的发光机制:
• 在 PPV主链乙烯基上引入氰基 后,提高了 CN-PPV 的电子亲 和力,它的氧化还原电位为 0.6V ,能隙 Eg 为 2.1ev ,具 有明亮的红色荧光。 • 在 PPV 的苯环上引入双苯基或 多苯基侧链,由于取代基的引 入产生位阻效应使共轭平面发 生扭曲,使有效共轭长度变短, 导致其发射波长蓝移,获得了 发 蓝 光 的 PPV 衍 生 物 ( DPPPV)。
(3)激子形成 • 在外电场作用下,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相遇结合,形 成“电子 - 空穴对”,这样的“电子 - 空穴对”被称 为“激子”。激子可分为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 通常, PLED 的电致发光主要来自单重态激子的辐射 发光。 (4)激子扩散 • 激子的寿命在皮秒(10-12s)到纳秒数量级,因而激 子形成后在器件内会扩散一定的距离,而且通常三 重态激子的扩散距离大于单重态激子的扩散距离。 因此,要通过器件结构的设计,使激子的形成区域 位于发光层的中心或者紧邻发光层,以阻止激子扩 散到达电极附近,因为这一区域可能具有各种缺陷 位错,容易造成激子淬灭,导致发光效率降低。
4174)
结束语:
• 虽然聚合物电致发光在近年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聚合物电致发光机制没有完全弄清楚
器件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绝对值仍然很低
器件的使用寿命距实际应用所需的工作寿命大于 10000 小时,储藏寿命大于 5 年还有一定差距 蓝光器件的效率还较低,且各基色的色纯度还不够 柔性衬底器件的封装技术有待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