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回乡偶书 教案

回乡偶书 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回乡偶书》的故事情节,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3.能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4.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和描述《回乡偶书》中的场景和情节;5.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的特点;3.掌握文学欣赏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发展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作能力;2.引导学生理解《回乡偶书》中的深层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回乡偶书》的作者罗兰。

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学习与讨论(40分钟)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回乡偶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讨论。

3.文本赏析(30分钟)指导学生逐段赏析《回乡偶书》中的经典语句和描写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4.写作练习(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观后感或对故事的重新诠释。

5.课堂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引导学生加深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回乡偶书》,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回乡偶书》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有趣,有效。

【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会写“音、何、客”3个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做到有节奏,争取有感情。

3、通过猜测贺知章做诗时的年龄,品读诗句图文,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在语境中理解诗句,感情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方案一:背古诗,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方案二:猜方言。

假如教师的方言与学生的不同,猜方言的形式,能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并在不经意间渗透“乡音”,好玩又匠心独具。

【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回乡偶书》。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先读一读,争取把每一个字读正确。

2.这首诗可能有些小朋友读过,甚至会背,但是,真想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读题目。

特别注意读准“偶”字,并问:这个“偶”字,我们在哪里见过?(偶然、木偶、偶尔、偶像)(2)读作者。

(3)朗读整首诗,重点夯实诗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指导读好前鼻音“鬓”,了解“鬓毛”指的是耳朵旁边的头发;开火车读准“衰”,如果学生提到“衰”字有“shuāi”和“cuī”两种读音,告诉学生现在统读“shuāi”。

)4.能正确读好每一个字,让我们再来练读整首诗,一定能读得字正腔圆,更加悦耳。

(读诗)二、扎实识字,端正书写1.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会读了,一首诗会背了,并不等于所有的字都认识了。

有的字可能换一个地方遇到,说不定就不熟悉了。

能不能考一考,敢不敢迎接挑战?2.出示生字词语,认读:【偶然木偶鬓毛两鬓衰老衰落】3.出示生字:【音何客】(1)“小老师”带读这三个字。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 教案优秀10篇

回乡偶书教案优秀10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会认“偶、鬓、衰”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重点难点:诵读古诗,感受诗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诗就是一块富有魅力的瑰宝。

同学们,瞧瞧看,这首著名的《咏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贺知章。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另一首古诗,请大家手书空,和我一起来写诗题。

正音。

3、这首诗就是诗人80多岁回到家乡后偶然写下来的,齐读课题。

4、到底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细细品读。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检查词语:鬓毛衰乡音相见相识4、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古诗一定能读得更流利,自己试一试。

5、节奏读(1)标出节奏,指名读。

(2)齐读(3)教师示范,讲方法:一行一行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三、品读第一句过渡:让我们先看看第一行。

1、点生读2、师问:少小是什么意思?读。

3、在这行诗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和它相反,谁找到了?你来读。

4、介绍背景:贺知章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80多岁才回到故乡,此时他会是什么心情?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还有谁来读?5、为什么贺知章要时隔70多年才能回到家乡?是的啊,由于种种原因,思念家乡的贺知章却不能回家,他的内心多么的心酸啊,教师范读。

6、此时的他,百感交集,一起读。

7、几十年过去了,他的样貌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什么没有改变?(乡音)请你读第二行,点评。

教师点评:由于深深地眷念这爱自己的家乡,他无法忘记那一口家乡话。

齐读。

8、从离家到回家,他一直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齐读第一句。

四、品读第二句1、过渡:年近老迈的贺知章终于回到了家乡,走在这乡间路上,一切都那么熟悉,看看图,他碰见了谁?(小孩)自由读第二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2、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位老爷爷,自然是不认识的。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回乡偶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通过写作、仿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 讲解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讲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讲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 演示法 - 展示古诗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展示古诗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展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 练习法 - 让学生练习朗读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让学生练习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 让学生练习默写古诗,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讨论法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 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古诗的内容。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 -引出课题:回乡偶书。

2. 讲授新课 -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教案7篇

《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写教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写明自己的教学流程,只有与实际的教学状况做好结合,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回乡偶书》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回乡偶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2、力量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悲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2、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

他一生仕途顺当,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

当他以一个一般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家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3、揭示题目: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4、据题质疑:(1)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2)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师依据同学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看,你发觉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读懂了什么?3、检查反馈:(课件)(1)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订正。

②齐读生字新词。

(2)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三)细读品尝,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同学边观看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终全班沟通)(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还回到家乡来?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回乡偶书》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回乡偶书》里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太子和百官为他践行,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表现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实情感。

二、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本文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实情感。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背古诗,猜诗人导入。

师:孩子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有无穷无尽的韵味,骆宾王7岁就能作诗《鹅》“鹅、鹅、鹅。

”,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能背很多诗给大家听吧!生:进行古诗背诵。

((1)预设一:学生没有背到《回乡偶书》师:孩子们真棒能背那么多古诗了,那你们猜猜这些诗人是谁?生:说出诗人。

师:哇,既然你们知道那么多诗人,那你们认识他吗?(出示诗人图片)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古诗呢?(2)预设二:背到《回乡偶书》,直接导入。

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孩子们,他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我们学过他的一首古诗是?)生:自由说,《咏柳》,生背诵古诗。

师:有没有人了解贺知章呢?(出示课件,介绍贺知章有关知识。

请生读)(贺知章,他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唐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官运亨通,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这阔别了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吧!《回乡偶书》(相机板书课题,学生观看板书并书空),来齐读课题,孩子们大胆猜测一下题目的意思吧。

(生读课题)二、学习古诗:(一)初读古诗,检查预习。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回乡偶书古诗教案幼儿园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幼儿园的回乡偶书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幼儿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准备
1. 古诗《回乡偶书》的相关图片。

2. 相关的教学视频或音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如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家乡以及对家乡的感受。

- 引入古诗《回乡偶书》,告诉幼儿这是一首关于诗人回到家乡的诗。

2. 欣赏古诗
- 教师朗诵古诗《回乡偶书》,让幼儿聆听。

- 解释古诗的含义,帮助幼儿理解诗中的内容。

3. 理解诗意
-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

- 引导幼儿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朗诵古诗
- 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可以采用接龙、比赛等方式,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5. 创意活动
- 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

- 可以在班级中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四、教学延伸
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乡的变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一些与家乡有关的儿歌或故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幼儿园古诗教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其更适合你的教学需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

回乡偶书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让幼儿了解并熟悉乡村风景、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培养幼儿关注农村发展的意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及对劳动者的感恩之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科与学科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全面发展幼儿的潜能。

二、教学主要内容:1. 乡村风景2. 农田劳动3. 农耕文化三、教学重点:通过回乡偶书的教学,让幼儿了解农村的风景、学习农田劳动的基本知识、认识农耕文化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播放乡村音乐,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导入新课(1)观察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元素,如天空、农田、山川等;(2)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了解农田劳动,如播种、施肥、收割等;(3)播放农耕文化视频,让幼儿了解农耕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3. 播放故事动画(1)播放回乡偶书的动画,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2)通过观看动画,引导幼儿了解主人公回乡的故事情节,以及他对乡村风景、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的思考和体验。

4. 讨论与互动(1)引导幼儿就动画中的场景和情节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组织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合作交流,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3)教师加入讨论,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5. 制作回乡偶书(1)准备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2)给幼儿演示如何制作回乡偶书,引导幼儿按照动画中的情节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3)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表达,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6. 展示与分享(1)让幼儿将制作完成的回乡偶书进行展示;(2)引导幼儿向同伴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3)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农田,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农田劳动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2. 组织幼儿体验农田劳动,如种植小白菜、耕种土地等;3. 邀请农民或农耕文化专家来班级讲座,让幼儿听取他们讲述农田劳动和农耕文化的故事和经验。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7篇)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篇1目标:1、认识“偶、鬓、衰、客、何”等5个生字,会写“客、何”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真实情感。

3、在读诗、悟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浓浓爱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我们班的某某某离开家来富阳读书,离开爸爸妈妈,你想家吗?趁机引入试题:他离开家几天就开始想家了。

那么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久别的家乡,心中一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回乡偶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诗,板书:《回乡偶书》。

2、学生齐读。

3、出示头像,介绍诗人。

贺知章不但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个大学问家。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①出示词语: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②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图片帮助理解)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二、交流学习,感悟诗情。

1、学习第一、二行诗。

①自由读,说说大概的意思。

②图片出示(年轻和年老):有哪些变化呀?(家乡的变化)③家乡的变化很大,诗人的样子也发生很多变化,可是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乡音)解释:家乡话。

④为什么没有变?(说明诗人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⑤有感情的朗读这两行诗:诗人50多年没有回家乡,现在回来了,还是衣锦还乡,见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心中百感交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学习第三、四行诗。

过渡:诗人没有忘记故乡,而故乡还认得这位在外多年的游子吗?①自由读,你能说说大意吗?②演一演。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

《回乡偶书》教案设计十九篇篇1:《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身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

然后,再读古诗,利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身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身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

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最后,我请同学们自身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中利用古诗,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通用7篇)思乡,是远在他地的游子写给家乡的思念之情,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思乡诗中的典范,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回乡偶书》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1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1、读题:回乡偶书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古诗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学会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回乡偶书》。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古诗文本。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回乡偶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2)解释诗题“回乡偶书”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文背景。

(3)逐句解析诗句,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体会意境(1)学生闭眼想象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中的意境。

(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情感。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诗中的场景。

(2)小组合作,创作以“回乡”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回乡偶书》。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

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精选8篇)回乡偶书幼儿园的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偶、鬓、音、衰、客、何”6个生字,会写“音、客、何”三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领悟诗意,能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兴导入1、猜字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字谜吗?(喜欢)那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象形字,想请大家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来(出示象形字的课件)(学生看课件猜出“客”字)师:对,是“客”字(出示),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会发现。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客”字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出示“客”的课件)学生跟课件书空。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个“客”字,这首是:(学生说课题)(板书《回乡偶书》)[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字谜引入,感悟汉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师:现在我想请孩子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来帮助读准,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开始。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藏有一个“客”字,你们找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你真会发现。

请同学们来读读这句诗。

(课件出示这句诗)(学生读)师:(出示插图)孩子们为什么会笑着问作者呢?我想跟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场景,我是贺知章,你们会怎么问我呢?会问什么呢?生: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是干什么的?您来这里是找人吗?……(三个学生,师适时点评。

如称呼不对,要引导学生;用了“请问”一词,表扬有礼貌)师:孩子们真会动脑筋,知道当时孩子们会这么问,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不认识他)请用诗句回答(“儿童相见不相识”)出示诗句,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语文《回乡偶书》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回乡偶书》,理解诗歌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喜爱。

3.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在我们心中意味着什么?(二)诗歌解析1.老师出示《回乡偶书》,让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适当引导。

3.老师解析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偶书”、“少小”、“老大”等。

(三)诗歌背诵1.学生分组比赛背诵《回乡偶书》。

2.老师指导学生背诵,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学生展示背诵成果,老师给予评价。

(四)诗歌赏析1.学生交流对《回乡偶书》的感悟。

2.老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老师给予点评。

(五)板书设计1.老师板书《回乡偶书》的生字词。

2.学生跟随老师板书,巩固记忆。

3.老师板书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层次。

板书内容:《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字词:偶书、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六)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背诵《回乡偶书》,家长签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乡偶书》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板书设计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但在课堂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回乡偶书》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背诵、交流、写作等。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

二年级语文《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变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回乡偶书》。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家乡变化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或展示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作品《回乡偶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谈论自己的感受。

4. 讲解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2)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5. 感悟家乡变化(1)教师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体会。

6.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2)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关注家乡变化的价值观。

8. 课后作业(1)正确书写生字词。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回乡偶书》的内容,谈论家乡变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 运用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回乡偶书》优秀教案「篇一」一、导入1、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从小到大,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画,看看哪位同学能给它配上诗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

2、看着这高耸入云的楼,你想到了哪句诗?真好!3、看着放风筝的小娃娃们,你想到了?是啊!4、看着这一幅温馨的画面,你又想到了?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孟郊的《游子吟》赞颂的是伟大的?对!母爱!5、再看,这满树的新叶让你想到了?真好,我们一起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

碧玉齐!6、同学们真棒!小小年纪就能诵读许多的经典诗文,你知道么?与诗词为友,乃人间乐事!二、初步感知1、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一起来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一齐读课题。

2、有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古诗文最好的办法首先是诵读,其次也是诵读,最后还是诵读。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诵读的?(播放视频)诵读的第一步就是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照着视频中的样子,自己试一试,开始吧。

3、能读正确吗?不够自信,能不能啊?谁来试试?字正腔圆,真不简单。

4、我看看,谁读的好?准备!5、听着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几个生字宝宝都溜出来找你们玩儿了,谁来跟他们打打招呼?6、这个字念什么呢?它在以前是这样写的,看着这一幅画,你有什么想说的?客就是什么呢?客就是旅居他乡的人,我们把它称作是客人。

谁能给客字找朋友?先来说说两个字的,真好!谁找到三个字的?谁还能找四个字的?还能啊!真不简单!对了!特别棒!7、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这个字写好。

睁大你们的亮眼睛,仔细观察,如何写好这个字?这个提醒很重要!撇捺要舒展,再看看下面这个口字,它和口在左边的,口在右边的分别有什么变化?8、孩子们,再仔细看看,我相信你们会有所发现,有没有发现啊?口在左边,口字写的小一点,口在右边要写的大一点,口在底下要写的扁一点,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回乡偶书》的诗意和情感。

学生能够背诵《回乡偶书》。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慨。

2、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3、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诗词朗诵音频5、教学时间一课时6、教学评价课堂提问学生背诵作业完成情况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1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离开家乡很久后再回来的经历,引入《回乡偶书》的教学。

2、作者及背景介绍21 简单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2 讲解《回乡偶书》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时的心境。

3、初读诗歌3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3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3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41 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4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3 小组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5、深入探究51 分析诗人在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2 探讨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个人的意义。

6、诵读诗歌61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6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如语调、重音、停顿等。

6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朗诵者。

7、课堂总结7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思、情感、写作手法等。

72 强调诗歌所传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鼓励学生珍惜家乡、关爱家乡。

8、布置作业81 背诵《回乡偶书》。

8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2、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或创设更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回乡偶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回乡偶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背景《回乡偶书》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回乡偶书》,学生可以了解鲁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风格,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乡村变迁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变迁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回乡偶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变迁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乡村和城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1)让学生阅读《回乡偶书》,并进行初步理解。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文中人物形象、乡村变迁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3. 分析鲁迅的写作风格(15分钟)(1)让学生回顾《回乡偶书》中鲁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让学生讨论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探讨乡村变迁与现代社会问题(2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变迁是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和思想的。

(2)让学生讨论乡村变迁与现代社会问题的关系,如农民工问题、乡村教育问题等。

5. 个人思考与写作(25分钟)(1)让学生个别完成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于乡村变迁和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2)学生可以参考《回乡偶书》中的思想和写作方式进行表达。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选几位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进行朗读,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2. 阅读理解评估:根据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小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小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回乡偶书》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回乡偶书》古诗三、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回乡偶书》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和节奏感。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五、教学方法1. 诗歌欣赏法:通过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美丽和情感。

2. 听写演讲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学习课文:让学生听老师朗读《回乡偶书》古诗,感受古诗的美丽和情感。

然后,老师解读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分析。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段诗句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听写演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听写和演讲。

在演讲过程中,老师可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指导和提醒。

5. 完成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评价学生对古诗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否准确。

2. 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演讲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否清晰、准确和流畅。

3. 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是否深入和透彻。

八、教学延伸1. 配乐朗诵:让学生选择适合诗意的音乐,配合古诗进行朗诵,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2. 诗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创作一首与《回乡偶书》相类似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古诗联想:通过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相关的古诗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视野。

以上是小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乡偶书》优秀教案《回乡偶书》优秀教案设计理念:崔峦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叶老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

基于此,本课在导读时紧紧抓住一个“客”和关键词“何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思接千载,围绕“客”字做文章:是“客”吗“客”从何而“来”不是“客”!“客”为何“回”来既触发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落实了诗歌语言的训练点,从而让学生在反复涵咏品味诗歌语言中悟诗情、品诗意,并将这些感受内化成丰富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1、读题:回乡偶书2、作者:小朋友们,我们常说,要了解他的诗歌,首先要知道他这个人。

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何老师也搜集了我们来看一看,你了解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帮它找个朋友,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找准切入,读诗悟诗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树叶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2、检查自读,加强识字偶、鬓、衰、客、何、(很干脆,好听,非常好听,真喜欢,真喜欢你读的翘舌音)3、抽生读诗,其余听读,评价,正音。

去掉拼音读。

4、紧扣“客”字”,启发思考师: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生提问:客是谁从什么地方来的客为什么要来师: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何来?5、师: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个“客”是“客”吗(反思:当孩子们没法来问出教师想要得到的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主动权,来向孩子们提问)(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

(生自读诗歌,勾画。

)三、品读诗句,分享感受1、生:从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

师: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生: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因为他骑着马,马驮了一大包行李,这也是那些小孩认为他是“客”的原因。

师:真了不起,你能结合诗歌和插图找答案,学习就应该这样!我建议同学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爱思考会观察的孩子。

大家也把明亮的眼睛看向插图吧!聪明的孩子,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谁想反驳他的意见或者说谁有补充生:不对不对!他不是客。

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贺知章写自己的回乡经历,他三十六岁外出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告老还乡,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这个意思。

师:真棒!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

乡音:家乡的口音,方言,比如说你是杭州人,那么你的乡音就是杭州话比如你是温州人,那么你的乡音就是温州话师:乡音的“乡”就是――(生:故乡、家乡的“乡”)你的家乡是――浙江省杭州市…如果将来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会!)我来采访几名孩子,你为什么会想家长?王丽珺:我去了日本几天,没过几天,我就想杭州的菜了。

师:是的呀,家乡的菜让你思念家乡了。

2、师: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你们明白了吗?生:因为他思念家乡;生:想回来看一看家乡的人;生:他想吃一吃家乡口味的饭菜;师:真应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呀!(随机板书:想家乡!)带着这种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读,语速稍快。

)生:我想问一下,为什么诗人想念家乡,却要等五十年才回来( 这个问题如果孩子们不提出来,老师也可以补充)生:我知道,那时候交通非常不便,要是像现在这样发达,诗人肯定会回去不知多少次了。

(师生一起笑起来。

)生:我爸爸在外地工作,我们都非常想念他。

爸爸几乎每天都要给我们打电话,也会经常抽空回来看我们。

生:虽然我爸爸也在外地,但我还是能经常看见他,我可以在网上通过摄像头和爸爸视频聊天!(大家都笑了。

)师:是呀!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可诗人的年代就不同了。

诗人三十六岁离开家乡,到八十五岁才回来,整整五十年哪!(小朋友们现在几岁,等50年后你再回到杭州,那得发生多大的变化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啊!诗人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可因为公务繁忙、交通不便就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想了多少年,梦了多少年,家乡的一切还如我想像中的一样吗?大家一起来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读诗句,读得较好,“老大”一词拖得较长。

)3、如果你是贺知章。

离开家乡几十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爸爸妈妈的身边,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么样?生:我现在能理解贺知章爷爷的苦恼了,他虽然日夜思念家乡却几十年没有机会回乡解除思乡之苦。

生:所以虽然诗人已经很老很老,头发也被风霜染白了,却怎么也改变不了他的一口乡音,因为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

“激动,高兴”随机板书,你能读出激动的感情吗谁来评价一下,你能比他读得更激动吗(用教师的评价语来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走入情感的深入)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

请你把这样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师:好!让我们再次吟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无改”拉得较长,声音上扬。

) 师小结: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生: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生:“回”到这里了!)不是“来”而是――(生:“回”呀!)师:不是“来”――(生:而是“回”呀!)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回”字咬得特别重。

)4、回归全诗:五十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自然而然地引导出下面两句诗歌)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儿童有一个表情,小朋友们来圈一圈?这个笑问能不能改为请问客从何处来?小朋友们,现在何老师就是那位老爷爷,请你也笑着来问问我吧。

(运用角色替换的方式,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孩子们争着抢着要来问我,其实,师傅说,在这个环节,我就可以运用诗歌的意思,教师的评价语潜移默化地来引导孩子理解诗歌)老爷爷,您几岁啊(我今年80有5了)老爷爷,您从哪儿来呀(我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了现在才回来)师:好,我们一起读全诗。

四、个性朗读,深化理解师: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我认为盼了几十年终于回家了,应该高兴才是。

所以我要这样读,生以欢快的语调读诗。

师引导同学们以欢快的语调一起读一遍诗。

生:诗人终于回家乡了,家乡的儿童是那样热情好客,诗人一定感到非常亲切。

我想这样读,生以愉悦舒畅的语调读。

生:我想用忧伤的语调来读。

诗人回家时已经八十五岁了,家乡的许多事都改变了,当年的朋友大都已经去世了,还被家乡的小孩子当做客人,所以我想诗人的心里一定会有些伤感。

生读诗。

师:认为他说得有理的跟他一起读全诗。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更加到位一点,把孩子们的情感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大家觉得他读得欢快吗也可以追问孩子,为什么你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这句诗要重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就是读懂了诗,读出了诗的韵味。

看着大家读得这样投入,我也想读一读,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生笑:愿意!)师:如果我是贺知章,我会这样想:我离别家乡几十年,想了家乡几十年,在他乡做了几十年的客人,今天我终于得偿夙愿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但家乡却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家乡了,还令我想不到的是家乡的那些小孩子却说我是客人,他们这些天真无邪的黄口小儿哪里知道我这个八旬老人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啊!想到这里,怎不让我百感交集,感慨万端啊!师以感慨、惆怅的语气读诗。

6、背诵诗歌,积累语言:指名、分组背、齐诵。

五、拓展阅读,加深感悟就在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唐代贺知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分享了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

其实,热爱家乡这一千古不变的情怀,还体现在许多的古诗佳作中。

我们熟悉的有――生:李白的《静夜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