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示范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1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光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透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认识透镜的基本概念,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类型和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
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2.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现象,如凸透镜会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会使光线发散。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如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的性质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4篇)教学过程设计篇一1、引入课题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
(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演示仪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可以用烟箱,不论用什么仪器,都应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平行光经过透镜前后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进行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观察,边提问学生,以引起学生注意。
通过前边的实验同学们对光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以及两类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教师应通过图形对这两类透镜进行对比分析。
3、总结研究两种透镜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尤其是重点研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总结发言,以利于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透镜的教案篇二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什么是凹;(2)知道凸的会聚作用和凹的发散作用;(3)知道凸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4)知道如何利用凸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观察凸和凹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透镜一、教材分析:《透镜》这一节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2、难点: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四、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实验观察法、讨论和归纳法五、预习提纲:1、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六、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教师: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
2、新授内容:(1)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师: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有什么不同,然后向学生展示典型的凸镜和凹透镜。
师生归纳总结: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画几个图让学生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图略)(2)主光轴、光心师: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
(图略)(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师:(演示实验)分别让两条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教师强调该实验中的现象就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是薄透镜,发生两次折射看作是一次折射)。
生: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图略)师:做演示实验证明并分析(4)焦点、焦距师:在凸、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F),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图略)七、巩固练习:1、练习:说出两种能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2.掌握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3.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4.能够分析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2.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3.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透镜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应用透镜的场景,如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2. 学习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组成。
让学生理解透镜是一种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聚焦的光学元件。
3. 探究透镜的分类及其特点•阐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和区别;•分别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如焦点的位置、成像规律等;•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4. 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透镜的成像规律,即物体和像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实际情况,如透镜放大器、投影仪等。
5. 总结归纳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透镜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延伸•通过参观观赏实际透镜成像的光学仪器,如显微镜、相机等,加深学生对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设计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透镜,观察成像过程。
六、教学评价1.设计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透镜分类及特点的理解;2.开展小组实验,评价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3.班级讨论,评价学生对透镜在光学仪器中应用的理解能力。
七、板书设计透镜- 定义: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聚焦的光学元件- 组成:由两个或多个界面形成的光学器件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注意到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透镜分类、成像规律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照相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4页、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学习指导二:投影仪【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教师点拨】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学习指导三:放大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种类及特点。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光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2.引入透镜的概念,介绍透镜的种类及特点。
(二)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1.实验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凸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2)调整光屏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2.实验二:观察凹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凹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2)调整光屏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3.分析讨论:(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凹透镜成像规律:无论物距大小,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三)应用透镜成像规律1.介绍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2.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四)巩固练习1.判断题: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水中倒影B.平面镜成像C.照相机D.望远镜(五)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分析其成像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成像规律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和巩固。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1.实验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凸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案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透镜》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透镜》主要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光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但他们对透镜的认识尚浅,对于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像规律。
2.学会使用透镜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透镜的分类和成像规律。
2.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2.运用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透镜的成像规律。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透镜模型、实验器材等。
2.制作PPT,展示透镜的图片和实验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起到放大或缩小作用的呢?2.呈现(15分钟)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像规律。
通过PPT展示透镜的图像,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成像规律。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透镜的成像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将透镜放在物体前方,观察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改变物体和透镜的距离,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
4.巩固(5分钟)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解答。
5.拓展(5分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5章第1节透镜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感到困惑,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透镜公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教材第5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透镜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透镜公式的理解。
(2)整理课堂笔记,绘制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2.实践探究:
(1)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5.小组合作:
(1)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份关于透镜知识的手抄报,展示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
(2)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本概念:讲解透镜的定义、结构及分类,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点。
3.成像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4.透镜公式:讲解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公式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透镜》教案
新课教学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方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引导先生思索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作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二、透镜对光的作用我们先来研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让先生观察课件中的入射光线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先生思索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猜想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达,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怎样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让先生观察光经过凸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引导先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集聚。
引导先生了解集聚:折射光线与视眼镜是凸透镜。
先生思索先生思索并尝试回答。
让先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先生观察,并请一位先生回答: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先生猜想,先生说出:上边的光线向下偏折,下边的光线向上偏折,相似于三棱镜。
先生仔细观察折射光线让先生思索的同时,暗示先生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不是新知识,就是之前学习的折射。
培育先生实验探求中的猜想才干,猜想并不是瞎猜,要有依据的猜想,让先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育先生迷信的学习态度。
培育先生的观察才干,引导先生明白观察的目的新课教学入射光线比拟,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
因此,集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拟,接近主光轴。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2: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让先生观察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引导先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先生解释发散。
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拟,远离主光轴。
三、焦点和焦距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在先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教员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践光线集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c.鼓励学生提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d.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作业评价:
a.评价学生作业时,关注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思路、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
b.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阐述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实像、虚像、等大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实验,让学生观察透镜成像现象,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强调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光学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在此基础上,本章关于透镜及其应用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光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强认识。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指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5章第1节《透镜》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是历年中考的高频考点。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难点: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光学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在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四、教学器材透镜一组、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灯、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生: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不同的镜子呢?生: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
师: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与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有什么不同呢?生甲:形状不同生乙:对光的作用不同。
……教师演示:将光照分别射到平面镜和放大镜、近视眼镜上,观察现象。
师生总结:平面镜——会发射光;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会透光。
会透光的镜子叫透镜。
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透镜的知识。
板书课题:3.1 透镜由生活中的镜子引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透镜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道凸透镜所成像性质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会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1、实验引入演示本中实验,根据实验现象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本,知道物距、像距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影响因素作出猜想2、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并组装实验台上的器材,分析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1倒立缩小的实像2倒立等大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讲解:当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没有像时,把光屏取走,透过透镜看蜡烛,并完成下表。
实验次数像的性质焦距f/cm物距u/cmu 与f关系像距v/cmv与f关系4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填不填3、分析与认证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4、评估交流学生阅读本,讨论本的相关问题,尤其要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5、典型例题例1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透镜的教案篇二一、内容及其分析本节内容:物体通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所成的像、实像和虚像。
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5.1透镜教案(人教版)师:自学课本P91 第二段找到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出示幻灯片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会聚作用。
演示实验: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凹透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现象;折射光线偏离主轴结合2个幻灯片说明凹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发散作用。
板书:2、凹透镜:发散作用[实战演练] 填上适当的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用“O”点表示2、主光轴、光心询问并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种透镜【过渡】透镜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其他领域,同学们都玩过阳光下用放大镜烧死蚂蚁的游戏,那么透镜对光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解答这个问题。
【探究活动】:【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吗?猜想: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有什么现象?演示实验:用光具座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1、用一组平行光线照射凸透镜并观察光线的方向,提醒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范围现象;折射光线偏向主轴幻灯片显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也能使光线会聚锻炼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学生加深理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三、【课件展示】焦点、焦距焦点: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凸透镜叫做焦点。
用F表示焦距: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师: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教师在【总结板书】的图上完成标注上焦距f。
焦点F、焦距f。
师:凹透镜有焦点吗?幻灯片演示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焦距,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简称为焦点。
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也用“f”字母表示四、总结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结合幻灯片1、幻灯片演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透镜》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5.1透镜》教学设计介绍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老花镜、近视镜都有一些玻璃元件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叫透镜这些元件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来探究透镜。
老师把放大镜放到自己的眼睛附近,让学生从放大镜里看,此时教室里非常兴奋,在此之际,老师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1)透镜的分类得出的结论是:一组是中央薄,边缘厚;另一组是中央厚,边缘薄。
透镜右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拿两组不同的透镜,由两组学生分别摸一摸,学生交流讨论:它们的形状不同,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而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本质区别。
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2)透镜的画法多媒体展示六种透镜的画法,强调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主轴和光心通过多媒体作图,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轴和光心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主轴)光心:光心是凸透镜的中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的光线穿过透镜时不改变传播方向。
2、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1:利用光具盘演示三条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情况,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做会聚。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2)凸透镜的焦点重做上述实验,并进行作图分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
将凸透镜翻转再上述实验,并进行作图分析。
透镜有2个实焦点(3)凸透镜的焦距学生:用凸透镜时,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说明凸透镜能把太阳光会聚到一起。
换用凹透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两边的焦距相等。
演示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
物理:3.1《透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路
图
>—
步骤
1、将凸透镜与组合在一起,让
位于凸透镜的中间.位置并与透镜垂直。
2、让激光手电发出的光贴着,平行于
主光轴照射到透镜上。
3、观察折射光线,完成光路图。
1、将凸透镜与组合在一起,让
位于凸透镜的中间位置并与透镜垂直。
2、让激光手电发出的光贴着,平行于
主光轴照射到透镜上。
3、观察折射光线,完成指导分组实验,验证规律
动手实验
经过透镜的
3、演示交流
观察,
光路
(三)三条
1、引导学生猜想,
猜想
及多条光线
2、演示实验验证,
观察
的情况
3、完成:反馈练习二,订正
练习、
(四)相关
1、根据学生探究结果,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
思考、记忆
概念
焦距的概念。
2、完成:反馈练习三,订正
二、 (一)探究: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明确器材和组装。
思考、讨论猜想
透一条光线,
2、根据猜想分组,明确研究任务。
猜想
镜 经过透镜,
3、进行实验
动手实验、记录现
对 光路是怎样
4、指导学生的汇报展示
象
光 的?
5、得出结论,寻找规律
汇报交流
的
思考、讨论,
作(二)探究:
1、组合两组的结论,发现差异和新规律
练习
三、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
回顾、发言
四、补充理解
教师补充、提炼:1、认知方面
回顾、思考
2、方法:
五、检测
综合检测
练习、订正
六、布置作业
1、实测凸透镜的焦距
2、课本62页2—5题
5.1透镜(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节透镜素养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两个概念的理解;光路的作图。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实验导入)将一个矿泉水瓶装入部分水,放在白纸上,放在阳光下。
经过几分钟后用测温枪测量温度可达到100℃左右,再经过几分钟照射,可以看到白纸上会出现黑斑,在经过一小会,可以看到有黑烟产生,这是为什么呢?课堂探究探究点一、透镜的种类问题1:什么是透镜?刚才介绍的这些光学元件中都有一个共同结构——透镜。
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石英等)制成的,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问题2:透镜的分类透镜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可以根据观察透镜的结构区分透镜的种类。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是双球面薄透镜,即: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同时透镜的自身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厚度忽略不计。
问题3:什么是光心、主光轴?双球面透镜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
薄透镜的光心在它的中心上。
探究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1: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从紧贴凸透镜位置向逐渐远离方向移动,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纸上出现一个光斑,逐渐远离的过程中,光斑会先逐渐减小,变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继续远离,光斑会逐渐增大。
说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实验2:用两只激光笔,发出发散的两束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凸透镜另一侧固定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情况。
标记后将凸透镜取下,光屏上现象有没有变化。
现象: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两个光斑,取下凸透镜后,光屏上仍有两个光斑,此时两光斑距离比有凸透镜时大,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形成。
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探究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方案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
再换凹透镜重做,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方案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探究点三焦点和焦距1.概念建立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focas),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用“f”字母表示。
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说明:实验证明,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焦距相等。
播放动画: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问题:如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利用三个激光笔制成平行光借助硝酸银溶液实验。
现象:平行光经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经过凹透镜后远离主光轴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结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下图:扩展: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通过虚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三、板书设计第1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主光轴焦点焦距四、教学反思实验是物理的重要基础,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
在讲到透镜对光的作用,我做了两个演示实验,分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由于吸取上次教训,有的老师在用光具座做实验时,由于电压调过大了,致使灯泡爆坏了一个。
我更是小心翼翼了,不敢调过高。
但这样光线不就是很亮了,效果不是明显。
再加上实验室没有窗帘,亮堂堂的,后面的学生几乎看不到实验现象。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画光路图是,有一部分学生画不出来。
坐在前排的学生也只有少部分画对。
叫学生上黑板画时,也是画错了大半。
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做的不够明显造成的。
不过还好,我事先准备了两个视频,也是关于这两个实验。
只不过只能让学生看了。
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效果也许会好。
所以说做好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
第1节透镜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B.bC.cD.d2.下列关于透镜光学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都不变B.经透镜后其光线是发散的,该透镜肯定是凹透镜C.经透镜后其光线是会聚的,该透镜肯定是凸透镜D.以上说法都正确3.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个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
一束平行光束按如图所示方式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4.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珠放在()A.焦点处B.焦点以内C.焦点以外D.任意位置5.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6.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
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透镜。
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
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7.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这时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它对光起作用,使透过它的光可能而将叶子烧焦。
8.往试管里注入清水,用橡皮塞堵住管口,留一稍大的空气泡。
让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发现阳光透过空气泡在白纸上形成一橄榄状的暗影,如图所示,原因是,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分析,阳光透过试管的其他部分,呈现在白纸上的是。
9.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两种判断方法。
(1)。
(2)。
10.如图所示,可以利用不同的光学元件来改变入射光线OA的传播方向。
请在图中分别画出两种合适的光学元件(只要求画出光学元件大致位置的示意图,但须与光学规律相符)探究创新★11.小明有3个凸透镜,它们用同种材料制成,形状如图所示。
(1)你猜想它们的焦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你认为哪个焦距大?哪个焦距小?(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小明根据实验观察画出的三组光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这个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参考答案1.B 解析: 使光线发散,这是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而凹透镜的形状是中间薄、边缘厚。
2.A 解析: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会聚是指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更靠近主光轴,但折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
发散是指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更远离主光轴,但折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
3.C 解析:在玻璃砖内部的双凸空气泡,易错误地认为是一个凸透镜。
用切割法将玻璃砖在气泡处左右拉开一段距离,有气泡的玻璃砖等效为两个玻璃做成的凹透镜。
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知,平行光先被右侧凹透镜发散,再被左侧凹透镜发散,最终会发散射出玻璃砖,故选C。
4.A 解析: 此题以日常生活中的聚光电珠作为研究对象,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结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所以选A。
5.A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另一侧的焦点,故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折射光线偏近主光轴,但B图中光线远离主光轴,故B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但C、D图中光线都靠近了主光轴,故C、D错误。
6.解析: 装入水的纯净水瓶能透光,并且中间厚、边缘薄,此时就是一个水凸透镜,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因为会聚的阳光恰好使易燃物因温度升高而燃烧,发生火灾。
答案: 凸会聚7.解析: 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起会聚作用,使透过它的光可能会聚于一点而将叶子烧焦。
答案: 凸透镜会聚会聚于一点8.解析: 用作图法分析:画出玻璃管空气泡处截面图和没有水处的剖面图如图所示。
可知有空气泡处相当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阳光通过这部分后会形成一片阴影区;没有气泡的玻璃管相当于凸透镜,阳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处,通过试管后会出现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答案: 空气泡下的水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9.答案: (1)利用透镜的形状进行判断:用手去摸,中间厚、两边薄的是凸透镜(2)利用透镜对平行光的作用进行判断:让透镜对着太阳光(或平行光源)移动,能会聚光线的是凸透镜,反之是凹透镜10.解析: 可选用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在选用平面镜时要注意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凸透镜、凹透镜要注意画出主光轴。
答案: 如图所示(画出两种即可)。
11.解析: 要证明自己的猜想,关键在于测出三个凸透镜的焦距进行比较。
测定凸透镜焦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
答案: (1)不相同A的焦距最大,C的焦距最小(2)分别测出3个凸透镜的焦距,具体方法是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过阳光的一侧前后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小亮点(焦点),用刻度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比较3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看猜想是否正确。
记录数据的表格见下表。
(3)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表面越扁平,焦距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