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Leabharlann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高洁质朴
正直,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
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 请同学们讨论。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 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没 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
山、水。
3.这里诗人把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作什 么?请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山水 比兴——引陋室
4.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 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偶 拟人——描环境
比兴——引陋室 拟人——描环境 衬托——夸朋友 正反——话生活 隐含——立志向
何陋之有
引经据典 —— 表态度 不陋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 ______德__馨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_苔___痕__…__…__青。
3.写陋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号濂溪。他是古 代有影响的唯物主义哲学 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 人,对宋朝的哲学思想有 很大影响。周敦颐非常博 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 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 心,为百姓所爱戴。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 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 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 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 讽世风的散文。
➢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文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文知识点整理【第22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淤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惟吾德馨。
馨:香气。
指品德高尚。
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净植。
植: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 (共26张PPT)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山、 水 比 陋 室 类 诸葛庐 (名、灵) 兴 (德馨) 比 子云亭
环 境 交 往 情 趣 何陋之有?
不陋
作业
一、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出名、著名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灵异 这
只 香气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使—变绿
大学问家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无知识的人 弹
指噪音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使—扰乱
使—劳累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章层次
1.点明主旨,陋室不在其陋,而在身居 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上午8时56分 11秒上午8时56分08:56:1122.4.12
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三、默写全文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上午8时56分12秒08:56:12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上午8时56分22.4.1208:56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8时56分12秒08:56:12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 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 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 累;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之,用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 (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 公文劳累身心。
仿写作品之四: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 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揣摩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 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你觉得上面的“铭”反应的是哪些态度?你对 这样的人是如何看待的?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课外拓展:
翻译下面的短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 语·子罕》)
孔子想居住到九夷去,有人说:“那里太简陋 了,怎么办?”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有什么 简陋的呢?”
仿写作品之一: 检查铭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 有玩就行。背手扬脸,架子哄哄。走路 腆小肚,袋装一本子。遇人斜眼看,逢 问鼻子哼。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 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汇报皆未 入耳,看啥全没记清。拎足土特产,摆 手就回城。众人云:“官僚典型”。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
颓:坠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都喜欢谈论。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部编版八上《短文二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短文二篇》课文详解部编版八上《短文二篇》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答谢中书书》:本文是陶弘景回复谢征的一封回信。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正是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此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弘景(456一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两篇短文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答谢中书书一、全文展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主题概述本文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
(二)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四)重要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2.未复有能与其者(代词,这种)四、鉴赏品读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八年级语文 22课短文两篇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名、灵: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出名”,“变得灵异”。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扰乱”,“使……劳 2.乱、劳:
累”。
❸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感到诧异”。
陋室铭
八。课堂小练 1.全文处处紧扣
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新文体:铭。
何为铭?
陋室铭
三。辨音识字: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
lòu
德馨
案牍 蕃
xīn
鸿儒
铭
rú
mıng yū lián xiè
dú fán
zhuó màn yī
淤泥 清涟 亵玩
濯
蔓 噫
陋室铭
四。辨析多音字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tiáo) 调素琴、调换、调整、调色、调皮
陋室铭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对偶句:字数
相等,结构形 式相同,意义 对称的句子。
陋室铭
十。作业
刘禹锡
22课 短文两篇
1.把生字词和多音字以及形近字抄写两 遍。 2.抄写课文,并且逐句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
22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
最新最完整 短文两篇爱莲说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精读细品 合作探究
作者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对莲作了细致传神地 描绘,难道他仅仅喜欢莲花美丽的花形和芬 芳的气质?文中还将莲花比作了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独爱莲不仅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和 芬芳的气质,更因为它有着君子一样的 高尚品质。
精读细品 合作探究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爱的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 以“爱 文 说”为题完成200字左右的小短
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自己所言之志。
布置作业
1 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到积累本上。 2 准确背默《爱莲说》。
3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 自许。在我们生活中常听有人说“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形成文 字写到作业本上 )
欣赏朗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描写,以莲自况以述其志。这就是托物
言志。
课堂小结
《爱莲说》先从可爱的花很多写起,提到陶 渊明爱菊,又提到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爱莲。 接着从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等方面 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君子般的美好 品格。最后,作者将菊、 牡丹 、莲一一拟人, 分别说出它们是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的化身, 借爱莲来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人生 态度。在文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洁身自好 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了一种韵味如歌的音 乐美。
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
语文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1. 文学常识。
-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文学家,被尊为“山中宰相”。
2. 原文及翻译。
-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 内容分析。
-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发端,表达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赞叹之情。
- 描写景物时,从仰视“高峰入云”,到俯视“清流见底”,再写平视所见的“两岸石壁”“青林翠竹”等,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写。
- 文中描写早晨和傍晚景色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通过描写早晨的雾霭消散时猿鸟的鸣叫,傍晚夕阳西下时鱼儿的跃动,动静结合,写出了山川景色的生机与活力。
- 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之情,也暗示了自己能够欣赏这奇山异水的自得之情。
4. 写作特色。
- 语言优美,用词精妙。
如“五色交辉”中的“交辉”,生动地写出了石壁色彩相互辉映的美态;“沉鳞竞跃”中的“竞跃”,将鱼儿争相跳跃的动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融情于景,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 文学常识。
-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件
得意
动静相衬之美
热爱大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拓展延伸
• 1.陶弘景向我们描画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 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 你能描画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拓展延伸
• 2.大自然是个广阔的舞台,那么其中的一切 事物可就是演员了,他们都想在这舞台上 展示自己。如果请你用生活中的一种人来 比喻文中所写事物,你看它们像什么人?
• 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本文表达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奥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记
叙事 ——赏月缘由
月色入户 怀民相与
贬居 寂寞
承
天 绘景 ——中庭月景 寺
积水空明 风景 藻荇交横 宜人
夜 游 抒情 ——愉悦苦闷
但少闲人 点睛 如吾两人 之笔
闲人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 ;读
(4)词类活用。 •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漫步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作探究
•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 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3)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负闲职的“闲人”, 但并未因此而低沉,仍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 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 显露出这种情感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ppt课件(人教版)-2019精选
) B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B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5、花之隐逸者也(
A、隐居
)A
B、隐藏
C、逃跑
6、花之君子者也(
A A、品德高尚的人
)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
7、陶后鲜有闻( A、新鲜
)C
B、鲜艳
C、很少
8、独爱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 活动目标:
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先 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 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 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 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 间斗室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
托物言志 )的
室主人高
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爱莲说
周敦颐
“说”
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 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周敦颐: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著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 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爱莲说》衬托手法解读
《爱莲说》赞美了莲花高洁傲岸、端庄正直的品质。
作者运用衬托手法,从情感、环境的不同角度,将莲花的形象描绘得更为充分、生动、鲜活。
情感衬托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世人的“甚爱”,是风气的表现;陶渊明的“独爱”,是真情的流露;在这二者的衬托下,作者“独爱”的莲花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为莲的形象巧妙地奠定了适当的情感基调,制造了阅读悬念,可谓起笔非凡。
环境衬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者在描绘莲花的形象时,先绘其生长环境,以彰显其性格品质。
在淤泥中,莲长出了莲茎,而其“身心”,却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污染。
考验莲花品性的还有清清的涟漪,它们将莲花洗了又洗,涤了又涤,可莲花却并不妖艳妩媚。
这两个否定句,一正一反,定格了莲花的品性:端庄得体,绝不媚俗;矜持稳重,绝不过分。
数量衬托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在短文的结尾,作者反弹琵琶,以多衬少。
菊之爱“鲜”,为数不多;牡丹之爱“众”,为数太多;唯莲之爱“独”,仅有自己,“同予者何人”,是自问,更是反问,答案就在句中——根本没有呀!作者意在强调,世风日下,懂莲的人太少,君子太少。
这样,就将莲的形象、莲的精神,在感慨中传神地表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