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是在基层下铺筑的承重层,府店一级公路属于特重交通道路,是榆林地区煤炭等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结构厚度30cm。

本期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路面质量要求超过高速公路的水平。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从底基层即给予高度重视,对施工工艺作根本性改变,防止在二灰土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从而形成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结合府店一级公路的特点,对路面底基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做好机械与质量检侧仪器的准备工作

1、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具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限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事故。底基层采用单幅路拌法一层摊铺施工。

2、二灰土底基层质量检测主要仪器

(1)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2)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定设备;

(3)重型击实仪;

(4)石灰剂量测定设备;

(5)二灰土试件制备与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6)标准养护室;

(7)底基层密度检测设备。

二、对各种材料必须认真选择、试验,做好混合材料组成设计1.材料

(1)石灰:要符合Ⅲ级或Ⅲ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标指示的要求,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应予以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2)粉煤灰:粉煤灰中Si02、A1203和Fe203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含水量不宜超过35%。对于凝结成块的粉煤灰使用时应将灰打碎、过筛。

(3)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土(亚粘土),土块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

(4)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应委托

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1)取工地实际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制备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10:90,15:85,20:80,25:75,30:70,35:65,40:60,45:55,50:50),确定其各自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确定同一时期和同一压实度试件的抗压强度,选用强度最大时的石灰粉煤灰比例。

(2)根据上款所得的二灰比例,制备一种土样的4—5种不同配合比的二灰土,石灰粉煤灰与细粒土的比例为

30:70,35:65,40:60,45:55,50:50

(3)确定各种二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

(4)在最佳含水量状况。按要求的压实度(对于稳定细粒土按重型击实标准的95%)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一天后取得无侧限抗压强度。

(5)二灰土试件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的代表值应大于等于0.6MPa

(6)在此配合比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

R代=R(1—Z C V)

R代——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代表值,MPa;

C V——试件结果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保证率系数,一级公路保证率95%,此时Z =1.645 R—该组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7)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二灰土的生产配合比,报中心试验室批准,以指导施工。

(8)二灰土试件的标准养护条件是:将制好的试件脱模称量后,应立即放到相对湿度95%的养护箱或养护室内养生,养生温度为(北方地区)20±20C。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第七天),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浸水的水温应与养护温度相同。在浸泡水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损失应不超过1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该作废。

将己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质量。

三、对路基作全面检查

1、路基外形检查

路基外形检查内容有路基的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2、路基强度检查

(1)碾压检查: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以低档速度(1.5-1.7km/h)沿路基表面作全面检查(碾压3-4遍),不

得有松散和弹簧现象。发现表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碾压密实;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开挖、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2)弯沉检查:用BZZ-100标准车以规定频率检查路基表面回弹弯沉,按测试季节算出代表弯沉值(保证率97.7%),不大于设计算得的允许值。

3、路基沉降检查

路基“95区”完成以后,沉降速成率连续两个月小于5mm/月,才可铺筑底基层。

检查内容、频率与标准列于附表1。

四、铺筑试验段

正式开工前,应铺筑底基层试验段,长度不小于单幅100m。本期一级公路各标段底基层厚度均为30cm,可采用路拌法作一次摊铺碾压。试验段的拌和、摊铺、碾压各道工序,按现行《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试验段所确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混合料的配合比。

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3.标准的施工方法。

(1)材料的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

(2)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

(3)整平和整形合适的机具和工艺方法;

(4)压实机具的选择与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

6.检测频率应是正常施工的2—3倍。

7.检测方法,依据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8.试验路段质量检验结果。检验标准见附表2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及试验路段检测项目都符合规定,经监理抽检确认,即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铺总结》,即可作为审报正式开工的依据。

五、施工中应告知特别注意的事项

1.石灰要充分消解,要全部通过1cm的筛孔。

2.按用量比例分别布土,消石灰和粉煤灰。消石灰用布灰机布灰,确保灰量均匀;如果没有布灰机,应采用在土层上划分方格,按设计数量用人工布灰。布料时必须确保配合比的准确与均匀。

3.采用路拌机反复拌和,拌和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和拌和深度,必须拌至路基表面,避免出现素土夹层;随时检查拌和的均匀性,不允许出现花白条带;土块应打碎,最大

尺寸不大于15mm。

4.拌和好的混合料不得过夜,要当天碾压成型。压实度的检查应用灌砂法从底基层的全厚度取样。

5.底基层的施工接缝应采用对接形工或平接缝处理,确保接缝处的纵向与横向的平整度。

6.做好洒水养生,防止二灰土底基层表面水分蒸发而开裂。

7.底基层表面高出设计标高部分应予以刮除并扫出路外,对局部低于标高处,不能采用贴补,必须将局部底基层铲除重铺。

中心试验室

2003年4月2日印

附表一

路基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检查顶项目质量标准检查规定

备注要求值

或允许

误差

质量要

频率方法

压实度(%)≥95 符合规

范要求

4断

/200

每个断

面每个

车道一

重型

击实

标准

纵断高程+10,

-20

符合规

范要求

5点

/100

水准仪

测量

(MM)米中线偏

位(MM)50

整齐顺

1点

/100

经纬仪

测量

曲线

增测

ZY、

YZ

宽度不小于

设计

边缘顺

适、曲线

圆滑无

曲折

2点

/100

用钢尺

测量

平整度(MM)20

4处

/200

每处三

米直尺

连续量

10尺

取每

尺最

大间

横坡±0.5 2断水准仪

(%)面

/100

测量

弯沉不大于

设计值

97.7%

概率上

波动界

限值

2点

/50

米车

BZZ

—100

标准车

曲线超高

(%

±0.5

平滑顺

2点/

曲线

用水准

仪测量加宽

不小于

设计

2点/

曲线

用钢尺

外观要平整密实,12—15吨压路机碾压没有

附表二

求明显轮迹,不准积水,排水畅通

检查站项

质量标准检查规定

备注要求

值或

允许

误差

质量要

频率方法

压实度代表符合技5处每处每重型

(%) 值≥

95 术规范

要求

/200

米/层

车道测

一点。

击实

标准

极值≥91

平整度(MM)15

2处

/100

每处三

米直尺

连续测

量10

每尺

取最

大间

纵断高程(MM)+0,

-15

3点

/100

水准仪

测量

厚度(MM)

代表

值-10

均匀一

1处

/100

每处3

点,路

极值-25 米/车

中路边

挖坑检

宽度(MM)不小

于设

边缘顺

2处

/100

用钢尺

横坡(%)±0.3 4处

/200

用水准

仪测量

强度(MPa)≥0.6

符合规

范要求

1处

/100

7天浸

水抗压

强度

石灰剂量(%) -1.0

设计石

灰剂量

1处

/100

EDTA

滴定,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质量检验标准

注:(1)检查频率除注明者外,系指双车道单幅。 (2)管理办法和规范不一致时,以管理办法为准。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基层是在沥青面层下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本路采用

米 钙电极法

含水量(%)

±1.0

最佳含水量

随时

烘干

法、酒精法

外观要求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松散和弹簧现象。无碾压轮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层厚度20cm。

路面施工中要防止在二灰碎石基层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粗细料离析、碾太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避免形成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强度不合格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基层的工作质量。

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检测主要仪器

(1)水泥检测设备;

(2)重型击实仪;

(3)水泥剂量测定设备;

(4)水泥稳定碎石抗压试件制备与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5)标准养护室(或湿气养护箱)

(6)基层密度测定设备;

(7)标准筛(方孔)

二、对各种材料必须认真选择、试验,做好混合料组成设计1材料

(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

(3)碎石二灰碎石混合料中碎石最大料径不应超过31.5mm,其颗料组成(不含石灰和粉煤灰)宜符合下表的规定,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二灰碎石混合料中碎石的级配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31.5 19.0 9.5 4.75 2.36 1.18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81-98 52-70 30-50 18-38 10-27 6-20 0-7 (4)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程序,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组成混合集料的级配应符合上表的规定。

(2)取工地使用寿命的粉煤灰和消石灰,按石灰粉煤灰与级配集料的比例=17.5:82.5,石灰与粉煤灰控制在职:2-1:

4。制备不少于不同比例的三组混合料,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各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在最仁含水量状况,按要求太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制备混合料度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一天

后取得无侧限抗压强度。每组试件个数为;偏差系数10%-15%

时9个;偏差系数15%-20%时,13个。

(4)二灰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代表值,应≥0.8MPa。

(5)在此配合比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R代=R(1-ZaCu)

(6)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二灰石的生产配

合比,用重型击实法求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报总监代表处批准,以指导施工。

(7)二灰碎石试件的标准养护条件是:将制好的试件脱模称量后,应立即放到相对湿度95%的密封湿气箱或相对湿度95%的养护室内养生,养护温度为25±20C。养生期的最后一天(第七天),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2.5cm,浸水的水温应与养护温度相同。在浸泡水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在养生期间试件损失(指含水量的减少)应不超过去10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该作废。

将己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试件表面有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

二、对底基层作全面检查与验收

1底基层外形检查

底基层外形检查内容有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

2底基层压实度检查、修补与验收

对于底基层应进行压实度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应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填换好的材料等,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压实,并按附表一的规定进行检查与验收。

3底基层沉降检查

路面底基层的表面,沉降速率连续两个小于5mm/月,(且总沉降量接看守计算总沉降量时)才可铺筑基层。

四、铺筑试铺段

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基层度铺段,长度不少于单幅、单层100mm。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施工,由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单铺机分两层全幅摊铺或两台摊牌铺机梯队摊牌铺作业,应避免纵向接缝。试路段的拌和、摊铺、碾压各道貌岸然工序按现行路面基层施工规范(JTJ034-93)进行。

试铺段要决定的主要枘容如下:

1用于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混合料的配合比。

2混合料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投料方式、拌和时间、混合料的均匀性和拌和机产量等。

3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4标准的施工方法

(1)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和适用的机具,摊铺机的行驶速度、=摊铺厚度控制方式和摊铺宽度等;

(2)压实机具的选择与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3)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

5确定第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6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等。

7质量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检查站频率。

8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检验标准见附表二,其中度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正式路面的2-3倍。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铺路面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经监理抽检合格,即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体育总结》,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报总监代表批准和总监助理确认后,即可作为申报正式路面施工开工的依据。

五、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1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充分消解,要全部通过去1cm的筛孔。

2拌和机的投料要准确,宜在投料运输带上定期取样检查各料仓的投料数量。

3拌和要均匀,不得出现粗细料分离的离析现象,成品料堆应随时用装卸机扒平,避免开成锥体引起府集料滑到锥底。

4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时及时碾压。

5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及时摊牌铺碾压,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不得超过48小时。

6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如局部低波洼可采用翻松、添加新鲜混合料重新碾压。

7碾压完毕即进入养成生阶段,在此阶段内要求基层表面

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路面底基层是在基层下铺筑的承重层,府店一级公路属于特重交通道路,是榆林地区煤炭等资源输出的重要通道。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结构厚度30cm。 本期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路面质量要求超过高速公路的水平。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从底基层即给予高度重视,对施工工艺作根本性改变,防止在二灰土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从而形成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34-9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结合府店一级公路的特点,对路面底基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做好机械与质量检侧仪器的准备工作 1、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具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限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事故。底基层采用单幅路拌法一层摊铺施工。 2、二灰土底基层质量检测主要仪器 (1)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2)石灰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测定设备; (3)重型击实仪; (4)石灰剂量测定设备; (5)二灰土试件制备与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6)标准养护室; (7)底基层密度检测设备。 二、对各种材料必须认真选择、试验,做好混合材料组成设计1.材料 (1)石灰:要符合Ⅲ级或Ⅲ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标指示的要求,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应予以覆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2)粉煤灰:粉煤灰中Si02、A1203和Fe203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含水量不宜超过35%。对于凝结成块的粉煤灰使用时应将灰打碎、过筛。 (3)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土(亚粘土),土块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 (4)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应委托

公路路基的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路基施工,路面底基层施工,为保证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底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单位应提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上报驻地办,经驻地办复核审批后方可用于底基层 施工,并将批复配合比报总监办备案。 2、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底基层施工方案,经驻地办审批后严格执行。 3、底基层施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应到个人,交底记录应由本人签字。 -2- 4、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底基层施工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品种、数量、运行质量及养生材料储备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 调试结果报驻地办审查。 5、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有卸载预压土、覆盖土的段落, 卸载后应进行平整、复压。 6、正式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提交试验段开工报告,报

驻地办审批,通过试验段确定合理的压实机具、压实遍数、松铺 厚度、压实设备组合方式等。总监办将对试验段的灰剂量、压实 度、强度、高程、平整度等指标进行抽查。 二、材料要求: 1、土 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应加强粉碎,粉碎后最大土块尺寸不应超过15mm。 严禁采用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 的土。 2、石灰 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中规定的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 标。 3、粉煤灰 用于路面结构的粉煤灰粒径应在0.001~2mm 之间,为便于压实,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应大于45%,粉煤灰烧失量应小 于12%,SiO2、Al2O3 和Fe2O3 的总含量应大于70%,比表面积应-3-

(完整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指导意见

2.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2.1.1 一般规定 1、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宜按粒径9.5 mm~31.5mm、4.75 mm~9.5mm、2.36 mm~4.75mm和0~2.36mm四种规格备料。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干质量配合比计算,以集料为100,水泥剂量外加的外比表示。 3、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期宜在冰冻到来半个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 4、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必须采用集中厂拌,双摊铺机梯队摊铺、压路机碾压的工艺施工。 5、基层施工前,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6、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7、下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结束7天后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天。 2.1.2 准备工作 1、材料要求 (1)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42.5或32.5级缓凝水泥,3d胶砂强度应不小于18MPa,水泥初凝时间应

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个小时,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不得采用。水泥各龄期强度、安定性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停放七天,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能高于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 (2)碎石 碎石压碎值应不大于28%,粗集料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5%。其中1号、2号料须采用碱性石料,且1号料与2号料中通过0.075mm的含量应不大于1.5%,3号料中通过0.075mm的含量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 mm 通过率应不大于15%;碎石中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3)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2、施工机械 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路面基层施工,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分层施工,要求各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机械。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也应不小于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按单幅分两层梯队摊铺作业,因而必须配备以下主要机械。 (1)拌和机应配置产量大于400t/h的拌和机,要保证其实际出料(生产量的80%)能力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10~15%。拌和机必须采用定型产品,并在多个工程中应用。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拌和机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拌和机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

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前言 混凝土路面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应用广泛,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因此,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本文将从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养护以及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混凝土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整理、基础处理、基础验收等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1.地面整理 地面整理包括挖掘和填方,以使地面平整、坚实,满足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要求。挖掘和填方的深度、坡度、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考虑排水、排泥、排污等因素。 2.基础处理

基础处理包括基层加固、防渗、防水等工作。基层加固要求基层坚实、平整,以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防渗和防水工作要求对 基础进行处理,以防止地下水、雨水侵入。 3.基础验收 基础验收包括基础设计、基础质量检测等工作。基础设计要求符合设 计要求,基础质量检测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能、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并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应 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四、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应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混 凝土搅拌机应定期检查、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五、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应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立即进行,且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

成。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泵送、倒车或自卸车等方式进行。 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浇筑完成,避免出现冷缝。 2.混凝土应均匀浇筑,避免出现偏心、空鼓等缺陷。 3.混凝土浇筑应避免波动,保持均匀。 4.混凝土浇筑应避免过度振捣,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混凝土路面养护 混凝土路面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混凝土路面养护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因素进行。具体养护方法如下: 1.早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早期养护。早期养护时间一般为3-7天。早期养护应采用覆盖保温、喷水等方法进行。 2.中期养护

市政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市政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及质 量控制 摘要 公路路面施工技术关系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所以人们对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是极为重视的。而级配碎石底施工是公路路面的主要施工法,只有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保障公路施工质量。下面就对此施工法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而促进公路工程的施工。 关键词:级配碎石底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高,交通工具数量增速加快,道路的载荷力以及公路的利用率不断加大。因而道路表层往往发现断裂、个别地方出现沉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不单单对交通工具的安全出行产生影响,而且还损害汽车轮胎,甚至爆胎,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在公路表层裂缝处汽车忽然慢行使车辆碰撞等情况随处可见。出于对道路路面工程质量的考量,开发了利用级配碎石作为道路路面的基础,倒装式铺设作业作为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能够增强道路的载荷力,降低道路表层出现裂缝,提高道路路面的铺设质量。 1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基层的概念 所谓的级配碎石,顾名思义,就是将等级不同的碎石配合在一起。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直径不等的碎石混合而成。当它们级配适应合理操作的规定时,称其为级配型集料。级配型集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碎砾石(碎石和砂砾的混合料)和级配砾石(或称级配砂砾)。三种级配型集料的功能是不相同的,其中,级配碎石的平稳性最高,介于中间的是级配碎砾石,级配砾石功能较低。 2级配碎石的一般规定 用于三级和三级以上道路基础和最下层基础的级配碎石要提前筛选区分几种粒径大小不一样的碎石36.5~20mm、20~9.4mm、9.4~4.65mm的碎石及小于4.65mm

市政道路工程道路基层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道路基层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本工程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作为道路基层。 1.1路基准备 施工前将承力层表面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干净,任何不符规范要求的部位均翻挖、清除。以同类材料填补、重新整型碾压。并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使路基平整度、压实度、宽度和横坡度等均达到验收标准。 1.2施工测量 施工前恢复中线,在路缘外侧O.2m处每隔20m处设一处高程指示桩,按标准拉力挂上钢丝,以控制摊铺时的摊铺厚度。1.3原材料 1.3.1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2)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1.3.2碎石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道路工程机动车道水泥稳定碎石采 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图纸到位后需要核实),集料级配 范围见表1.3.2-Io (2)碎石的压碎值不得大于26%; (3)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 (4)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 1.4拌和 拌和设备应有3~4个料斗。拌和设备必须能够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数量,保证配料精确,设备应性能良好,完好率高。 (1)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 (2)料仓或拌缸前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3)拌和现场须有一名试验员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

录。 (4)各料斗应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 人为帮助料斗下料,不准出现卡堵现象,否则应及时停止生产。 (5)拌和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2%。 1.5运输摊铺 摊铺必须用自动找平具有振捣夯实功能的摊铺机摊铺。 (1)用大型自卸汽车运拌和料至施工现场。 (2)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 (3)两侧均设基准线、控制高程。 (4)摊铺机行进速度要均匀,中途不得变速(不管何时),其 速度要和拌和机拌和能力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均速前进、摊铺不停顿、间断。 (5)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1.6碾压 用振动式压路机1~2台及时进行碾压,其方法为首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态稳定一遍,然后振动碾压(使中下层达到压实 度),最后用三轮压路机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保证表面 无轮迹(碾压遍数和方法由试验段来确定)。1.7摊铺和碾压现场 设专人检验,修补缺陷。 (1)要有测量员盯在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后的标 高(左、中、右)及时纠正施工中的偏差。 (2)挖除大料窝点及含水量超限点,并换填合格材料。

底基层、基层质量控制措施

底基层、基层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及拌和站管理 1.原材料: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拌和站: 1)场地应硬化或者用粗集料铺底,做到无污染,无露土。 2)不同规格材料分隔堆放,场内无杂草、杂物,不出现混料现象,出现混料现象时适当增加中隔挡高度,以确保生产过程各种材料不串仓、不混料、上料的装载机铲料斗应与配料仓大小匹配。 3 )项目经理部必须落实对水稳拌合机料仓隔挡加高,避免不同规格集料窜料。 4 )露天堆放砂石材料下雨前外露部分必须进行覆盖;拌和机料仓上架设超粒径筛网,剔除不合格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必须采取集中场拌,拌和机选择产量高、性能好、配合比控制精度高的机型;拌和机四周有安全标示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施工完毕拌和机及周边及时清理干净;下雨天料仓内材料排放干净,如未排放的要及时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在正式生产混合料前,应先进行试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开机生产混合料。 二、混合料拌和及运输质量控制 1、混合料拌和: 1)施工前必须对拌合机调试准确,级配、水泥剂量、强度、压实度 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水稳底基层、基层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和水泥用 量及含水量控制,水泥剂量应控制在比配合比设计用量高0.5%,不应以加大水泥用量来保证强度和取芯完整性。 3 )各种集料、水泥、用水量必须流量和重量计量法控制配合比,各种材料的比例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设计配料,水泥剂量比批复水泥剂量提高0.5%,不得随意调整;拌和用水采取电脑控制或时间继电器控制加水量,含水量不应超过最佳 含水量的1%。底基层、基层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气温达到-3乙~・5。C)到来的15-3Od之前完成施工。夏季或气温高时也适当增加用水量并加强混合料的覆盖,防止水份散失,以确保减少基层干缩裂缝的发生。 4 )施工单位每天应对混合料的水泥剂量和含水量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的检测频率进行检测,保证水泥剂量、含水量等技术指标符合生产配合比及规范要求。 5)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严格控制,确保拌和质量,无花料、离析料出现。拌和完成应及早运输,在水泥初凝时间以前完成碾压工作。 6)施工过程中,无特殊情况时,不允许出现摊铺等现象。 三、运输控制 运输车辆有醒目的限载标线,装料量不允许超过此线。装车时要前后移动车辆,成〃品〃字型装车,防止在装车过程中混合料产生离析,防止混合料暴晒水份散失, 产生干、湿离析。 1)做好驾驶人员安全教育,机械、车辆不得带病作业,不得超速超 载驾驶。运输道路沿线应设置错车道。 2)沿线交叉口、上下边坡陡路段应有限速牌和安全警示标志。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本项目路面基层、底基层均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其集料规格级配指标、所用的水泥、集料等应符合规范规定;项目经理部、监理机构应严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一要审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二要审查承包人自检试验的结果,监理人员还要取样进行平行试验,以确定所报材料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准使用,已进场的材料,若由于存放不当或贮存时间过长导致质量变化而不能使用时,不得用在工程中。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前控制好各底基层、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同时在混合料设计中应考虑减少基层开裂因素。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质量技术要求控制路面原材料的品质,各层路面的粗集料应采用同一料源,同一种生产工艺,保证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的稳定性。碎石应选用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进行加工。粗集料应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应严格控制粗集料的含泥量和细集料中小于0∙075mm颗粒的含量。 2、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及数量,监理工程师应随时了解承包人路面施工机械设备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承包人整修或更新设备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数量、性能、生产能力必须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 3、混合料拌和场的位置、拌和设备以及运输车辆能否满足混合料质 量要求及连续施工的要求。

4、在正式开工前至少一个月,承包人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一段面积为400 ~ 800 nτ’的基层(底基层)试验路段,其目的是:检验承包人提出的施工方案及方法的适用性;拌和、摊铺与压实机械的实际效果;确定基层(底基层)施工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针、有效措施及质量检验方法,最终获得施工时的各项技术参数为:①用于正式施工的基层(底基层)材料的配合比;②施工的允许延误时间(混合料的初凝时间):③标准的施工方法及最佳的机械组合; ④每T乍业段的合适长度、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 二、拌和及运输 L路面底基层、基层等均应采用集中拌和、机械化运输、机械化摊铺和碾压的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及部颁有关标准和规范。 2、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厂拌法,拌和时应严格按混合料配合比掺配,并控制好水泥剂量、加水量及拌和时间,以确保混合料的均匀性,出料过程中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混和料离析。 3、运输过程中时应加以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及雨淋,拌和好的混合料应尽快摊铺。 三、摊铺及碾压 1、基层、底基层中实际水泥用量必须在施工前通过配合比试验进一步确定,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组成、配合比、含水量,以保证达到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施工中应注意配料准确、摊铺均匀、表面平整、且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道路工程基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基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基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要求 用于铺设路基的粗细集料由清洁,坚固,耐久的集料组成,针片状的集料含量满足规范要求,集料中不能有软粉质或易损坏的石头;淤泥或其他有害物质应被清理。底基层应该整平,牢固,无松散料和污染物,其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和压实强度应与规范要求一致。 二、基层施工 1、底基层验收 填筑前应检查底基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底基层应进行修整,达到验收标准。上路床改良层验交时需要注意:首先需要检测外观,路基宽度,水沟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开挖、清理到位(靠近路基一侧1:2坡度,另外一侧1:1坡度),需要浆砌片石水沟段落必须砌筑完成;其次为标高检测,标高允许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或由工程师指定;最后为压实度试验检测,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所有检测结束后,待工程师同意,方可进行基层施工。 2填料准备、运输、压实 基层料实验合格,并在料场进行闷水,拌匀,保证运送至现场的材料石粉骨料均匀且含水率适当。 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摊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同时,合理布置临时料场,进行基层填料的储备。 3、材料摊铺:

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运输碎石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掌握摊铺厚度、松铺系数、路拱坡度、摊铺平整度、振动频率等,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摊铺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率,摊铺时平地机应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整平,尽量控制在4-6次整形完毕至设计标高,不宜过多,避免造成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4、碾压: 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实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 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碾压前应先对松铺料进行洒水,保证其最佳含水率,初次碾压完毕后,根据水分蒸发情况,再次进行充分洒水,保证二次碾压时能够充分提浆,之后组织工人进行清扫,最后用压路机快速碾压、收面。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5、自检: 每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自检,检查内容有高程、宽度、路拱坡度和平整度,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抽检的质量检测系统,根据技术合同内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 6、封闭养护:

路面基层施工控制要点

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控制要点 一、准备工作 (1)集中厂拌稳定土拌和机 每台拌和机生产量为400t/h,按成功率90%计,实际工作效率为360t/h左右,以大于摊铺机工作量为准,保证混合料进仓能拌合均匀;进料斗不少于4个,结合料进料仓不少于1个。分别按最大粒径配置筛网,装有附着振动设备,计量误差正负0.5%,工作误差不大于正负1%;出料口应避免集料离析,试机运行正常,方可正式生产使用。 拌和场地应予以硬化,保证无松散、无弹簧、无泥土。拌和厂各种材料应分类堆放,不得混杂,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结合料应防雨防潮,细集料、矿粉应有防雨措施,保证雨后能及时施工。从拌和场地至工地应设临时硬化道路,防止雨天泥土带入拌和场,并适于雨后施工。 (2)摊铺机 梯队摊铺,最大摊铺宽度满足7.5m,松铺系数试验验确定,最大压实厚度20cm,自动找平装置和振动拖平装置稳定良好。 (3)压路机 每作业面不少于4台(包括备用),轻重型压路机要合理配置,重压路机要合理配置,重压路机不小于18吨。

双钢轮压路机(双驱双动)不少于1台。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不少于2台。 轮胎压路机不少于1台。具体采用的碾压工艺组合配备。 生产试验段应根据所配置的各类压路机类和材料特点进行组合分析,确定可以采用的压实度组合。其结果应为: (1)压路机能及时跟踪摊铺机、多台编队碾压,无闲置。 (2)压实度高,表层、深层密度差别小,压效果明显。 (3)对平整度的影响小,混合料上下层无明显离析,无表面损坏。 (4)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碾压机械协调和调合。 7、验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验证施工人员,机械组合,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管理方案。 8、试验段完工后提交完整的试验段总结报告,报专业工程师、试 验室主任审批、驻地办备案。 减少基层裂缝一些相关的经验: 在满足混合料强度要求的基层上,为了减少基层裂缝,宜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水泥最大剂量不大于6%;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取规范规定的下限;0.075mm以下颗粒不大于5%,宜接近于0;满足规定压实度时混合料中含水量不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二、施工 大面积的生产施工按生产试验确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控制程序进行。

底基层ATB25施工指导

沥青路面底基层(AH-70基质沥 青,ATB-25)施工指导意见 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 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规定,对沥青路面底基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依据外委目标及生产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为:3.5%。最大理论密度为2.671g/cm3.空隙率范围:3%-6%;饱和度范围:55%-70%;稳定度不小于7.5KN;流值范围:1.5-4mm;矿料间隙率不小于:12%。 沥青路面底基层厚度采用8cm,采用ATB-25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表一

备注:ATB-25 为粗型密级配,2.36mm关键性筛孔通过率<22。 一、材料要求 1、沥青沥青路面底基层采用AH-70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 检测频率:施工单位每车检验一次。 AH-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二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石灰岩,粒径大于4.75mm。应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集料质量

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对进场集料每500T检验一次。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每50T检验一次。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放宽至3%。 沥青路面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表四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施工指导意见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基层(底基层) 施工指导意见 为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平整度差、抗水损坏性能差、层间结合不好、温缩、干缩裂缝等质量隐患,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质量,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JTJ 034-2000),结合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和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施工指导意见。 1、施工方法 1.1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一律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方法施工。 1.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分层施工时,当用18~20T以上压路机碾压,分层最大厚度不应超过20cm,并不小于10cm。当采用单层施工时,应用特殊的摊铺和碾压设备,并注意层底0~10cm的压实度,防止表层碎石压碎。 1.3 基层、底基层标高、路拱采用摊铺机作业时,应用钢丝基准线控制高程,直线段桩距10m,弯道段间距5m。 2、材料 2.1 水泥 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少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的硅酸盐、矿碴硅酸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宜为32.5级、42.5级,为确保7天试件强度,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 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低于60℃。 所用水泥必须是悬窑生产加工,不得使用立窑生产加工(小厂)水泥。 2.2 碎石 碎石压碎值要求<30%。 碎石应按粗集料10~30mm、5~10mm、细集料0~5mm三级配料,相应的料场方孔筛筛孔建议为:32、12、7mm。 2.3水 一般饮用水均可使用。 2.4 混合料

(1)水泥稳定的碎石或砂砾集料级配应符合表1规定。为防止混合料离析,有利于提高混合料强度,应严格控制集料最大粒径,并宜选用较细密的级配。为减少路面开裂,<4.75mm成分宜按级配中值偏上选配。 表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规范规定31.5mm通过量为90-100%,无26.5mm通过量要求。 2、水泥稳定砂砾37.5mm通过量为主要控制指标。 (2)有重车行使的高速公路不同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要求: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抗压强度标准表2 (3)室内试验抗压强度满足下列二条件之一者为合格: a.室内试验每个试件强度均满足表2规定; b.室内试验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满足表2规定。 室内试验抗压强度代表值R代由下式计算: R代=R(1-1.645 Cv) 式中:R: 该组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1.645: 95%保证率系数; :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C V 为保证生产配合比的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生产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应较设计配合比增加0.5%。 当采用5~6%水泥用量试件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首先应调整集料级配或采用较高标号水泥使混合料满足强度要求。基层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底基层水泥用量不宜超过3.5%。

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路面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沥青混凝土路面 (一)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检测的质量标准、频率与方法 1、喷洒透层油、粘层油用量应按设计规定,喷洒应在摊铺沥青混凝土前2-3h 进行,喷洒时应均匀一致。如纵、横施工缝、排、雨水井外壁、路缘石侧面等都应涂刷沥青粘层油。 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质量及控制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级配组合应满足设计规定的规格; ②外观质量应颜色均匀一致,无花白石子及颗粒离析现象; ③控制温度:运至现场车上温度不小于120-160 ℃;碾压时温度不小于110-140 ℃。 3、摊铺松厚度应为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松铺系数:机械为1.15-1.30 ;人工为1.2-1.4 ,以试验路段取得数据为经验值。 4、外观检查与外形尺寸、弯沉值、密实度,应符合 CJJ1-90 的要求。 (二)质量控制要点 1、确定生产配合比: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选用工程实际使 用的符合要求的矿料、沥青,按设计配合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经过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合

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钻芯取样检验,最终确定生产用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2、铺筑试验段:选取100m单幅路段进行铺筑,以确定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拌和、摊铺和压实设备的效率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虚铺厚度。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宜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拌合,并配置自动记录设备,在拌合过程中逐盘摊铺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拌合温度。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应在140-165 ℃。 当超过高限300℃时,混合料应予废弃。拌合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装料时防止粗细集料离析,运输时采用覆盖蓬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沥青混合料运至现场温度应不低于120-160 ℃。温度不符合要求、结块、被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用于铺筑。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基层质量符合要求,按规定先洒布透层沥青,多雨时期基层表面应作表处。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相邻两幅之间重叠5-10cm。混合料供应能满足不间断摊铺时可采用全宽度摊铺机一幅摊铺。摊铺温度应不低于110-130 ℃,且不超过165℃;混合料松铺系数由试验段获取经验值,机械为1.15-1.35 ;

(完整版)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及质量控制要点 一、材料 (一)水泥 1、基本要求: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2、品种:基层面水泥采用华楠水泥厂生产的北大荒牌普通硅酸盐水泥。 3、标号:所进水泥标号为42.5号。 注意事项: ①、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场日期等进行验收检查。 ②、不同标号、厂牌、出场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并严禁混合使用。 ③、出场日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能否使用,使用时的水泥强度须达到强度要求。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④、施工中应对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和强度按进货日期进行必要的抽检和试验。 (二)砂 1、基本要求: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

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 2、技术要求: ①、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 ②、颗粒级配符合规范中的标准级配要求。 (三)碎石 1、基本要求:碎石应质地坚硬、强度≥3级、压碎值<25%、最大粒径不大于4cm。 2、技术要求: ①、泥土、淤泥及细屑的含量(<0.08mm)小于1%。 ②、颗粒的形状近于正方形或球形,针片颗粒含量不超过15%。 ③、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④、碎石为5-20mm和20-40mm两级组合的连续级配。注意事项: ①、如果料堆中的粗集料发生离析,使用前应重新混合为符合要求级配的碎石。 ②、石料中如含有一些不能清除的杂物如石粉、煤渣、石灰、泥块、风化及软弱颗粒等等,碎石不能使用。 (四)、水 石料的清洗、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使用硫酸盐小于2.7mg/cm3、含盐量小于5 mg/cm3、ph值不得小于4的水,使用非饮用水时应有化验合格报告。

路面及基层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 1.1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基层.................................................................................. - 2 - 1.1.1 材料.................................................................................................................................... - 2 - 1.1.2 拌合运输 ........................................................................................................................... - 2 - 1.1.3 摊铺压实 ........................................................................................................................... - 3 - 1.2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 - 3 - 1. 2.1 材料.................................................................................................................................... - 3 - 1.2.2 拌合运输 ........................................................................................................................... - 3 - 1.2.3 施工.................................................................................................................................... - 4 - 1.2.4 质量检验 ........................................................................................................................... - 4 - 1.3 四合料(石灰、粉煤灰/炉渣、黏土、河砾石)基层 ........................................ - 5 - 1. 3.1 材料.................................................................................................................................... - 5 - 1.3.2 拌合运输 ........................................................................................................................... - 5 - 1.3.3 施工.................................................................................................................................... - 5 - 1.3.4 质量检验 ........................................................................................................................... - 6 - ............................................................................................................. 2.1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 ........................................................................................................ - 6 - 2.1.1 施工前准备阶段 ............................................................................................................ - 6 - 2.1.2 运输与布料...................................................................................................................... - 6 - 2.1.3 摊铺作业........................................................................................................................... - 7 - 2.1.4 压实成型与接缝 ............................................................................................................ - 8 - 2.1.5 开放交通........................................................................................................................... - 9 - 2.2 改性沥青混合料(含 SMA)面层施工 ......................................................................... - 9 - 2.2.1 生产和运输...................................................................................................................... - 9 - 2.2.2 施工 .................................................................................................................................... - 9 - 2.2.3 压实与成型................................................................................................................... - 10 - 2.2.4 接缝.................................................................................................................................. - 10 - 2.2.5 开放交通 ....................................................................................................................... - 10 - 2.2.6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验要点 ................................................................... - 10 -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 - 11 - 2. 3.1 原材料 ............................................................................................................................ - 11 - 2.3.2 搅拌.................................................................................................................................. - 11 - 2.3.3 运输.................................................................................................................................. - 12 - 2.3.4 混凝土面板施工 ......................................................................................................... - 12 - 2.3.5 养护.................................................................................................................................. - 13 - 2.3.6 开放交通 ....................................................................................................................... - 13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