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实习程序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pdf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pdf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一、输入数据校验在测量平差程序设计中,输入数据校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于测量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异常值,直接用于平差计算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包括数据的范围、格式、异常值检测等。

同时,需要确保输入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避免程序在后续计算中出现错误。

二、平差算法实现平差算法是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差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加权平均法等。

实现平差算法时,需要注意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计算效率。

三、结果输出测量平差程序的结果输出需要清晰、直观,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方式,如文本、图表、表格等。

同时,需要对输出结果进行适当的格式化处理,使其更加易于阅读和对比。

四、异常处理在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过程中,异常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异常处理机制能够保证程序在遇到异常情况时,不会直接崩溃,而是进行适当的错误提示或容错处理。

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需要在程序中预设相应的处理方式,以便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

五、用户界面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能够提高测量平差程序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用户界面需要简洁明了,操作便捷,同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和帮助文档。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六、代码优化与调试在完成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后,需要对代码进行优化和调试。

优化主要是针对代码的性能和可读性进行改进,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

调试则是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和异常,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代码优化与调试过程中,需要遵循良好的编程规范和测试习惯,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七、文档编写编写详尽的文档是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文档应该包括程序的使用说明、功能介绍、安装指南等内容,以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程序。

同时,编写文档的过程也有助于程序员的总结和提高,有助于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测量平差报告

测量平差报告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习报告书学院:某院班级:某班学号:XXXXxXx姓名:某某指导老师:某某程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对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平差,消除数据中的矛盾。

实验内容及步骤1.水准网平差理论由于存在观测误差,当水准网中有多余观测值时,观测值之间就会存在矛盾,水准网平差的目的是消除矛盾,求得各高程点高程的最可靠值(也叫平差值),并对观测值和平差值进行精度评定。

在参数平差原理的基础上,本实验就选用间接平差结合最小二乘法来进行程序设计。

选用的算例如下如图所示水准网,A、B 、C三点为已知高程点,D、E为未知点,各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如下表所列。

(20分)用间接平差法计算未知点D、E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C得⎪⎪⎪⎪⎪⎪⎪⎪⎭⎫⎝⎛=10111101P ,⎪⎪⎪⎪⎪⎪⎪⎪⎭⎫⎝⎛--=010*********B ,⎪⎪⎪⎪⎪⎪⎪⎪⎭⎫⎝⎛-=⎪⎪⎪⎪⎪⎪⎪⎪⎭⎫⎝⎛------------=+-=⎪⎪⎪⎪⎪⎪⎪⎪⎭⎫⎝⎛=7551000)()()()()()()(016015014023022020110654321X H h H X h H X h H X h H X h X X h d BX h l l l l l l l C A B A B2.程序设计思路(1)定义所需的成员变量。

(2)设计数据信息读取程序。

(3)写入平差计算程序。

(4)在平差程序设计过程中添加一个数组运算类,包含平差计算数组相乘、转置、求逆等运算。

(5)设计数据存放输出文件所需程序。

3. 原始数据文件读取格式先在Excel 中填写题中相关的各个信息如观测总数、总点数、已知点数、已知点及点名对应的已知点高程值等。

4.读取数据文件,并将数据存入相应变量。

读取文件:System.Windows.Forms.OpenFileDialog openFile=new System.Windows.Forms.o penFileDialog { };string output;openFile .Filter="文本文件t(.txt)|.txt";逐行读取数据并把它存入相应的变量中。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1. 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次测量平差任务。

通过实训,我们将对测量平差的概念、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测量平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消除和减小误差,得到精密可靠的测量结果。

在测量平差中,我们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概念,例如误差、观测量、测量量等。

2.2 测量方法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摄影测量法、GPS测量法等。

通过实操,我们将会学习并掌握这些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2.3 观测误差处理在测量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观测误差处理是指通过数学方法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在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常见的误差处理方法,例如最小二乘法、中误差理论等。

2.4 平差计算平差是指通过观测数据的处理,消除误差和纠正测量结果的过程。

平差计算是测量平差的核心步骤。

在实训中,我们将学习平差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例如闭合平差、坐标平差等。

3. 实训过程3.1 实验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性。

其次,我们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分为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进行实际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测的方法和记录的精度。

然后,我们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误差处理和平差计算。

最后,我们将得到经过处理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3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

我们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6 年 5月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内容 (2)1)条件平差 (2)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3)3)间接平差 (4)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5)三、实习感想 (6)一、实习目的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测量平差程序,从课本以及习题集中,选择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各一题,列出条件方程代入程序进行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记录下来,进而体会四种平差方法的步骤,深化理解四种平差方法。

二、实习内容1)条件平差A)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5.1.05在图5-3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B、C、D为待定点,已知点高程H A=10.000m,观测了5条路线的高差:h1=1.628m,h2=0. 821 m,h3=0.715m,h4=1.502m,h5=-2.331 m。

各观测路线长度相等,试求:(1)改正数条件方程;(2)各段高差改正数及平差值。

B)输入项:5 2 (观测值总数和条件方程总数)1.0 0.0 1.0 0.0 1.0 12.0 (条件方程)0.0 1.0 0.0 1.0 1.0 -8.01.0 1.0 1.0 1.0 1.0 1.0 (观测值的权)C)输出结果:条件方程式:1 1.000 0.000 1.000 0.000 1.000 12.0002 0.000 1.000 0.000 1.000 1.000 -8.000观测值的权:1.000 1.000 1.000 1.000 1.000观测值的改正数(V):1 -5.5002 4.5003 -5.5004 4.5005 -1.000观测值平差值的中误差:1 5.652 5.653 5.654 5.655 5.05函数的中误差: 5.65单位权中误差:μ=7.141观测值平差值的权逆阵:1 0.6252 0.125 0.6253 -0.375 0.125 0.6254 0.125 -0.375 0.125 0.6255 -0.250 -0.250 -0.250 -0.250 0.500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A)题目:6.1.09 有水准网如图6-4,已知点A的高程HA=8.000m,P1、P2点位待定点,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为:h1=1.168m,S1=1km,h2=0.614m,S2=2km,h3=-1.788m,S3=1km。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篇1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背景与目标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测量平差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

同时,通过实习,学生还能够了解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实际操作则主要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平差计算等。

2. 实习方法本次实习采用课堂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教师会对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会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实习过程与体会1. 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首先学习了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误差、平差原则、平差方法等。

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

接着,学生又学习了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了其在各种工程中的作用和优势。

2. 实际操作阶段在实际操作阶段,学生首先进行了测量数据的采集。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等,学生对实际工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记录下了相关数据。

接着,学生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平差计算。

通过使用平差软件和编程语言,学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粗差检测、平差计算等操作,最终得到了平差结果。

3. 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测量平差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本次测量平差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MATLAB测量平差程序实习报告..

MATLAB测量平差程序实习报告..

MATLAB测量平差程序实习报告..测量平差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____ 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 _____________⼩组成员:⽬录设计题⽬ (2)设计资料: (3)⼀、课程设计的⽬的 (3)⼆、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4)三、课程设计阶段 (4)四、组织⽅式进度安排 (5)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6)六、参考⽂献: (6)七、实习报告: (5)设计题⽬边⾓三⾓⽹平差程序设计设计资料:⼀、课程设计的⽬的学⽣在学习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个完整的测量数据处理程序,培养学⽣综合应⽤量数据处理与计算机应⽤能⼒,培养学⽣主动学习,创新设计能⼒。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1.课程设计任务:在两周的时间内应⽤者Matlab程序设计语⾔编制⼀个完整的边⾓⽹严密平差程序,要求有简易的界⾯,数据输⼊采⽤⽂本输⼊,采⽤间接平差模型完成平差的基本计算,能够画出控制⽹图,输出基本的计算结果,并根据设计过程完成设计报告。

2.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功能设计2.界⾯设计3.流程设计4.代码书写5.程序调试三、课程设计阶段1.准备阶段研究设计任务书,分析设计题⽬,熟悉原始数据,明确设计内容和要求;制定课程设计计划和进度。

2.熟悉算法模型阅读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材,掌握平⾯控制⽹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这⾥主要是指⽅向观测量、⾓度观测量、边长观测量的观测⽅程和误差⽅程的构成,研究平⾯观测数据的组织⽅法,设计Matlab算法,实现计算的⾃动表达。

3.功能设计阶段设计程序要实现的功能平差程序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输⼊,平差计算,精度评定、成果输出等;4.流程和界⾯设计阶段1.根据平差计算的过程和程序功能,画出流程图,设计简易界⾯实现数据的输⼊和平差计算和成果输出。

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要求,设计简便的界⾯。

5.代码书写和调试阶段按照计算流程图和界⾯设计,根据⽅向观测值,边长观测值的误差⽅程的组成,设计Matlab算法,实现误差⽅程的⾃动构成,分阶段书写代码,调试实现各个阶段的功能。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3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3

实验三 秩亏自由网平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秩亏自由网平差的函数模型及原理;2.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3.熟练使用秩亏自由网准则处理测量数据。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三、实验内容设有模拟水准网如图所示,测得观测高差为h 1=12.345m h 2=3.478m h 3=-15.817m 各段路线距离相等(等权),取H 10=0 H 20=12.345m H 30=15.823m1)误差方程V=B*X-lB=⎥⎥⎥⎦⎤⎢⎢⎢⎣⎡---101110011,l=⎥⎥⎥⎦⎤⎢⎢⎢⎣⎡600 知:P=⎥⎥⎥⎦⎤⎢⎢⎢⎣⎡100010001,X0=[ 0 12.345 15.823 ] T 2)组成方程法方程系数:N=B ’*P*B得:N =⎥⎥⎥⎦⎤⎢⎢⎢⎣⎡------121112112W= W=B'*P*lW =6-63)计算(NN)-和N m-=N(NN)- N=B'*P*BN =2 -1 -1-1 2 -1-1 -1 2N*Nans =6 -3 -3-3 6 -3-3 -3 6pinv(N*N)ans =0.2222 0.1111 00.1111 0.2222 00 0 04)求^ XX^ = (2 0 -2)5)平差结果H1=H10+x^1 =0.002m v1=-2mm h^1= h1+v1= 12.343H2= H20+x^2 =12.345m v2=--2mm h^2= h2+v1= 3.476 H3= H30+x^3 =15.821m v3=--2mm h^3= h3+v1= -15.8196)^X的协因数Q^x^x=ans =2/9 0 1/9-1/9 2/9 -1/9-1/9 -1/9 2/9四、结果与分析此例闭合差w 若按经典的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也可求得v ,两种方法所得改正数相同,这是由于最小二乘的准则是相同的,v的值也是相同的唯一的,这是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个重要性质。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平差测量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差测量理论的理解,掌握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测量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习内容1. 水准测量实习小组首先进行了水准测量,包括水准点的布设、水准仪的安置、水准尺的读数、水准路线的闭合差计算等。

通过水准测量,掌握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角度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角度测量,包括角度观测、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平差等。

通过角度测量,掌握了角度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距离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距离测量,包括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等。

通过距离测量,掌握了距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坐标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坐标测量,包括坐标点的布设、坐标测量、坐标闭合差计算、坐标平差等。

通过坐标测量,掌握了坐标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5. 平差计算实习小组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包括水准点高程的平差、角度的平差、距离的平差、坐标的平差等。

通过平差计算,掌握了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测量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实习前,实习小组对实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准备,明确了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实习实施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按照实习计划,依次完成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和平差计算等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确保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实习小组对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实习成果进行了评估。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平差测量实习,实习小组掌握了平差测量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了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测量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实习小组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平差实习报告

平差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平差实习,使我对平差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实际操作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平差方法解决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大型水利工程现场。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准备(1)复习平差理论,熟悉平差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实习工程背景,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

(3)准备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平板电脑等。

2. 实习过程(1)数据采集实习组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实地测量,采集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程等数据。

(2)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观测值、观测误差、观测值改正等。

(3)平差计算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运用平差理论和方法进行计算,包括角度平差、距离平差和高程平差。

(4)结果分析分析平差计算结果,验证平差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3. 实习总结(1)掌握了平差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平差计算。

(2)了解了实际工程中平差的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平差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工程测量理论水平,对平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会了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平差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实习组成员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4.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平差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3. 耐心和细致的重要性。

在数据采集、整理和计算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整理)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习

(整理)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习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报告学院:测绘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学号:姓名:2015-3-2 至 2015-3-7一、题目内容控制点编号及坐标:11:(231.218,89.463)14:(197.003,254.308)15:(202.662,183.022)边长编号边长观测值测角编号测角观测值0 -- 1 69.417 ∠0 1 2 193°33′04.2″1 --2 44.443 ∠1 0 13 119°21′51.2″2 --3 46.777 ∠1 0 17 64°31′59.0″3 --4 43.239 ∠1 2 3 203°04′35.1″4 --5 25.957 ∠2 3 4 221°50′01.9″5 --6 62.629 ∠3 4 5 199°22′48.9″6 --7 61.41 ∠3 4 14 285°59′31.4″7 -- 8 56.263 ∠4 5 6 176°25′22.0″8 -- 9 27.494 ∠5 4 14 86°36′53.2″9 -- 10 45.125 ∠5 6 7 242°43′15.7″10 -- 11 59.107 ∠6 7 8 208°15′29.0″11 -- 12 46.848 ∠7 8 9 192°47′58.7″12 -- 13 35.27 ∠8 9 10 182°21′25.0″13 -- 0 46.138 ∠9 10 11 222°54′50.0″ 4 -- 14 50.975 ∠10 11 12 247°43′47.5″14 -- 15 71.51 ∠10 11 16 309°42′55.2″15 -- 16 54.045 ∠11 12 13 144°49′43.4″16 -- 11 49.096 ∠12 11 16 61°59′05.4″ 15 -- 17 64.33 ∠12 13 0 203°29′22.7″ 17 -- 0 43.404 ∠13 0 17 305°10′24.2″∠4 14 15 156°43′42.9″∠14 15 16 174°50′37.9″∠14 15 17 269°15′23.1″∠15 16 11 216°59′55.9″∠16 15 17 94°24′36.8″∠15 17 0 174°05′56.5″精品文档d X B Ln t t n n 111ˆˆˆ⨯⨯⨯⨯+=x ˆˆ0+=X X l -xˆB V =0l L L -=12020n -⨯⨯⨯==PQDnn n n n σσmin=PV V T二、数学模型函数模型:选择将15个点的30个坐标作为参数,即t=30,每个观测量都可以表达成该30个独立参数的函数,即对参数取近似值,令得到误差方程其中l 为观测值L 与其近似值0L 之差,即 随机模型为平差的准则为 三、计算过程1. 用EXCEL 计算待定点近似坐标见下表点号 观测角坐标方位角距离ΔN ΔENE13144°30′36.2″14 180°32′49.3″ 240.302 196.111 145°03′25.5″ 38.516 -31.572 22.060 15 89°50′36.4″ 208.730 218.171 54°54′01.9″ 45.364 26.084 37.115 17 137°02′09.1″ 234.814 255.28611°56′11.0″ 40.728 39.847 8.424点观测角坐标方位角距离ΔN ΔE N E号14324°30′36.2″13 286°56′41.6″290.178 160.54871°27′17.8″ 47.093 14.978 44.6480 231°01′03.7″305.156 205.196122°28′21.5″44.305 -23.787 37.3781 165°08′34.5″281.369 242.573107°36′56.0″22.187 -6.714 21.1472 216°24′41.9″274.654 263.720144°01′37.9″50.168 -40.601 29.4693 215°55′32.2″234.054 293.189179°57′10.1″55.173 -55.173 0.0454 198°32′06.7″178.881 293.234198°29′16.8″38.167 -36.197 -12.1035 206°50′10.1″142.683 281.131225°19′26.9″33.084 -23.261 -23.5266 218°58′10.6″119.379 257.643264°17′37.5″52.219 -5.192 -51.9607 189°06′24.6″114.230 205.645273°24′02.1″40.902 2.426 -40.8308 195°45′18.4″116.656 164.815289°09′20.5″35.939 11.793 -33.9499 235°27′06.4″128.449 130.866344°36′26.9″56.844 54.805 -15.08810 158°40′00.7″183.254 115.778323°16′27.6″46.492 37.264 -27.80111 262°11′00.6″220.518 87.97645°27′28.2″ 56.477 39.615 40.25312 181°32′24.1″260.133 128.23046°59′52.3″ 44.122 30.092 32.26813 277°31′09.4″290.225 160.497144°31′01.7″61.256 -49.880 35.55714 180°32′49.3″240.345 196.054145°03′51.0″38.516 -31.575 22.05715 179°29′11.8″208.770 218.110144°33′02.8″49.385 -40.230 28.64216 203°03′19.7″168.539 246.753167°36′22.5″50.223 -49.053 10.7796 119.379 257.6432002000)()(J K J K JK Y Y X X S -+-=1)400(1000002=+=P L P 角度的边长的000000000arctan arctan H J H J J K J K HJK X X Y Y X X Y Y -----=αi H JH JHH JH JH JK JK JK JK J JH JH JKJK J JH JH JK JK i l y S X x S Y y S X x S Y y S X S X x S Y S Y -∆-∆+∆+∆-⎪⎪⎭⎫ ⎝⎛∆-∆-⎪⎪⎭⎫ ⎝⎛∆-∆=ˆ"ˆ"ˆ"ˆ"ˆ"ˆ"v 200200K 200K 200200200200200ρρρρρρi K JK JKK JK JK J JK JK J JK JK i l y S Y x S X y S Y x S X v -∆+∆+∆-∆-=ˆˆˆˆ0000000000)(L L d BX L l -=+-=2.用VC 6.0++计算1.计算边长和角度的近似值同时表达B 矩阵的系数计算框图 ↓2.表达出常数项l 向量,确定角和边的权↓3.计算间接平差法方程系数阵法方程的组成和解算↓4.平差值计算等其他成果↓5.精度计算边长的近似值角度的近似值 (需要判断象限)角度误差方程边误差方程B 矩阵的元素由V i里面的系数决定。

测量平差实践报告

测量平差实践报告

环境与资源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学科森林经理学科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平差基本原理和理论;2、熟悉.NET程序设计,掌握MATLAB辅助计算;二、实验内容、步骤及成果:1、矩阵运算内容:掌握矩阵的导入,矩阵的加法,矩阵的乘法,矩阵的转置。

步骤:(1)新建项目,选择C#语言,选择窗体应用程序,将名称改为矩阵的运算,选择保存位置,点击确定.(2)设计界面,点击试图设计器,运用工具箱中的Button按钮画单行文本框,用Richtextbox按钮来画多行文本框,在属性中将单行文本框的Name和Text改为便于识别的矩阵名称。

(3)双击矩阵名称,进入语言编辑器,根据所学知识运用C#语言进行编写。

成果展示:2、数据文件读写内容:掌握水准网数据的读取。

步骤:(1)新建项目,选择C#语言,选择窗体应用程序,将名称改为水准网数据的读取,选择保存位置,点击确定。

(2)设计界面,点击试图设计器,运用工具箱中的Button按钮画单行文本框,用Richtextbox按钮来画多行文本框,在属性中将单行文本框的Name和Text改为数据读取。

(3)双击“数据读取”,进入语言编辑器,根据所学知识运用C#语言进行编辑成果展示:3、图形绘制内容:掌握基础的绘图程序。

步骤:(1)新建项目,选择C#语言,选择窗体应用程序,将名称改为基础图形的绘制,选择保存路径,点击确定。

(2)设计界面,点击右侧属性框中的“事件”按钮,找到Textchanged,双击进入程序编写界面成果展示:三、小结(心得,问题与建议)通过本次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课程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认识到细心,认真,耐心,不怕犯错误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我们都是在一次一次的犯错改错的过程中进步的。

这次实习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基础知识上的欠缺,虽然C#语言与我们学过的C语言有差别,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以前的我只是简单地为了应试而学习,没有领悟到其中的奥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尽管我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一点皮毛但是我发现认真研究一件事情并把他搞懂还是很有意思的,所以这更坚定了我日后好好努力的决心。

测量平差的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的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的实习报告测量平差的实习报告为期两个星期的平差测量实习已经结束,在这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小,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但同时实际测量中,我虽然熟练了对仪器的操作,但同时也在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和差距,尤其是对经纬仪的对中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不用铅垂的情况下很难对中,整平。

通过实习中的不断练习,大大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

二、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1. 水准测量。

学校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 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

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

只到合格为止。

2. 角度测量。

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科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DJ-2的仪器。

这就要求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

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

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

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

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

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

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

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是测绘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测量平差方法以及测量平差程序的设计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测量平差是指通过对测量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和减小误差,使其符合测量精度要求的一种数学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观测数据中存在的误差特性,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到更加可靠、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常用的测量平差方法1. 闭合式平差方法:闭合式平差方法适用于具有测量闭合环路的情况,通过测量闭合环路的各个边长和角度,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2. 自由网平差方法:自由网平差方法适用于具有三角网或多边形网的情况,通过测量各个定点的坐标和边长,利用三角形相似性原理以及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3. 条件方程平差方法:条件方程平差方法适用于具有各种观测条件约束的情况,通过设置条件方程,将约束条件引入计算中,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三、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流程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设计合适的程序以实现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

以下是测量平差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1. 数据输入:将测量观测数据输入到程序中,包括测点坐标、角度观测值、边长观测值等。

2. 参数设置:根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要求,设置相关的参数,如平差方法、最小二乘法的迭代次数、收敛标准等。

3. 数据预处理: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异常值的检测和剔除、数据的排序等。

4. 平差计算:根据所选的平差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测量平差计算,求解未知点的坐标。

5. 结果输出:将计算得到的平差结果输出,包括各个点的坐标、闭合差、误差限等。

6. 结果分析:对平差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检查是否满足测量任务的精度要求,如果不满足,可修改参数和重新运行程序。

7. 结果展示:根据需要,将平差结果以表格或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查看和分析。

测量平差技术报告

测量平差技术报告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姓名:邹建鑫学号:631101040124班级:测绘2011级1班指导老师:曹智翔2013/7/4一、 控制网概况及测量数据的整理和检验我们的测区包括学校的德园小区、A01教学楼、B01教学楼、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心,控制点基本都在学校的公路边上,测区整体来说比较平整,自南向北整体是一个上升的缓坡的区域,在测区中主要是楼房和绿化带,在整个外业过程中基本都是35度以上高温天气。

在测区中已知两个控制点(B,C )的坐标,其标石保存完好。

1、 测距中误差计算: 测距单位权中误差:[]sd d n p 2∆∆±=μμ——单位权中误差;d ∆——各边往、返测距离较差; s n ——测距的边数;i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21is i p σ=is σ——测距先验中误差,根据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估算。

任一边的实测距离中误差估值:iDi p m 1μ±= 注:索佳SET510全站仪测距标称精度为±(2+2PPM ),因距离较短,影响测距精度的主要是固定误差,故可以认为各边为等精度观测,即可取i p 均为1,求出的单位权中误差可视为各边的测距中误差。

2、测角中误差的计算:⎥⎦⎤⎢⎣⎡±=n f f N m βββ1 βf ——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n ——计算βf 时的测站数; N ——βf 的个数。

如控制为单一的闭合或符合导线,N 为1。

平差前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 ⎥⎦⎤⎢⎣⎡±=L WW N M w 1 w M ——高差全中误差(mm );W ——闭合差;L ——计算W 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 );N ——符合路线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若进行往返观测,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L n M D 41D M ——高差偶然中误差(mm);∆——水准路线往、返高差不符值(mm);L ——水准路线的测段长度;n ——往、返测的水准路线测段数。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专业:班级:组号:姓名:学号:目录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 (1)导线控制网平差报告 (2)Matlab编程源代码及截图 (4)技术总结 (7)个人实习小结…………………………………………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计算软件: 南方平差易2005网名: 开学实习计算日期:观测人:记录人:计算者:检查者:测量单位:备注:平面控制网等级:图根测量, 验前单位权中误差:15.00(s)已知坐标点个数: 4未知坐标点个数: 7未知边数: 8最大点位误差[C5005] = 0.0764 (m)最小点位误差[C5007] = 0.0316 (m)平均点位误差= 0.0572 (m)最大点间误差= 0.0589(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2636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51.16 (s)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0.000 (m)[边长统计]总边长: 848.338(m),平均边长: 106.042(m),最小边长: 63.141(m),最大边长: 188.486(m)[闭合差统计报告]序号:<1>:附合导线路径: [GP02-GP01-C5001-C5002-C5003-C5004-C5005-C5006-C5007-GP14-GP13]角度闭合差=168.46(s),限差=±180.00(s)fx=0.232(m),fy=0.115(m),fd=0.258(m)总边长[s]=848.338(m),全长相对闭合差k=1/3281,平均边长=106.042(m)点名X(m) Y(m) H(m) 备注C5006 552903.5588 901665.7897C5007 552844.4360 901486.8082Matlab编程源代码:A=[1 1 -1 0;0 1 0 -1];P=[2 0 0 0;0 1 0 0;0 0 2 0;0 0 0 1.5];W=[0 ;-4];Naa=A*inv(P)*A';K=-inv(Naa)*W;V=inv(P)*A'*K运行结果截图:个人实习小结通过本次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的课程实习和设计, 我获得了很多收获, 对测量平差有了深刻的认识。

测量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测量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测量程序设计作为测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测量效率、保证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测量程序设计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测量程序设计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2. 熟练使用测量程序设计软件,如C#、Python等,实现测量程序的设计和开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测量程序设计基本原理(1)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测量程序设计的定义、作用、特点等。

(2)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如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

(3)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等。

2. 测量程序设计软件使用(1)C#编程语言:学习C#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等。

(2)Python编程语言:学习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库函数等。

(3)测量程序设计软件:学习测量程序设计软件的使用,如Visual Studio、PyCharm等。

3. 实际测量程序设计(1)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程序: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程序,如测量距离、测量角度等。

(2)设计一个复杂的测量程序: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复杂的测量程序,如三维空间测量、坐标转换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了解测量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C#、Python编程语言。

2. 实习中期:熟练使用测量程序设计软件,进行实际测量程序设计。

3. 实习后期:完成实际测量程序设计,对程序进行测试和优化。

五、实习成果1.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测量程序,如测量距离、测量角度等。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测量平差是测量学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平差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组织了本次测量平差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学习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3. 学习使用测量平差软件,如南方CASS、AutoCAD等;4. 完成实际测量任务,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我们首先学习了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2.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我们以实际测量任务为背景,进行了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掌握了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3. 第三阶段:数据处理。

我们运用测量平差软件,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测点的高程、坐标等参数,并分析了测量误差。

4. 第四阶段:总结报告。

我们根据实习过程,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了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五、实习收获1. 掌握了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和测量平差软件;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4. 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测量平差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工程测量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使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nv(B'*P*B)*B'*P*l;
V=B*X+l;
[row,col]=size(B);
mo=sqrt(V'*P*V)/(row-col);
M=mo^2*inv(B'*P*B);
msgbox('计算成功了!')
function [ok,ptTab,lineTab]=getH0(ptTab,lineTab)
计算改正数
计算平差值
,得:

可得:
精度评定
其中 ,


故有:
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原假设和备选假设为

计算统计量
以自由度 =4, =0.05查得 的分布表:
可见, 在 内,该平差模型正确,平差结果可用。
3.2
边角网平差资料如下:
上图为一平面控制网,A、B、C、D、E为已知点,P1P2为待定点,同精度观测了9个角度,L1– L2,测角中误差为2.5″;观测了5条边长,L10– L14,观测结果及中误差列于表中,按间接平差法对该控制网进行平差。
近似方位角、近似边长
测站
照准点
近似方位角
°′″
近似边长(m)
A
B
35 00 17.11
350 54 27.0
2185.070
1484.781
B
C
A
0 52 06.0
77 43 46.73
170 54 27.0
3048.650
1522.827
1484.781
C
B
180 52 06.0
152 06 45.1
1009.021
E
D
289 31 44.
确定角和边的权
取单位权中误差 ,则角度观测值的权位
各导线的权为: 。由此可得出:
误差方程系数、常数项、权值表
P

1
2
3
4
5
6
7
8
9
-0.5415
1.3235
-0.7820
-1.3235
0.3130
1.0105
1.6691
-1.3561
0.7732
-0.2879
break;
end
end
end
if beginIndexh~=0 &&endIndexh==0%如果起点高程非零,终点高程为0
lineIndex=i;
return;
else
%if not(isContr(beginIndex,ptTab))&&isContr(endIndex,ptTab)
ifbeginIndexh==0 &&endIndexh~=0
msgbox,'由起算边计算失败!!'
end
if not(hOk(ptTab))
[ok,ptTab,lineTab]=getH0(ptTab,lineTab);
end
ok=true;
function [lineIndex]=getBegin(ptTab,lineTab);
[rowNo1,colNo1]=size(lineTab);
对平差模型进行正确性检验
已知测角中误差:
后验方差检验假设为:
已算得
计算统计量
可见 不在区域 内,应拒绝H。
该平差模型不正确。
4
4.1
clear;
load('ptTabl','ptTabl');
load('lineTabl','lineTabl');
ptTab=ptTabl;
lineTab=lineTabl;
(3)p2和p3点之间平差后高差值 的中误差;
(4)平差模型正确性检验(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高差观测中误差为±5毫米)。
3.1.1
求平差值
列条件方程:
由题意可知:n=7,t=4,r=n-t=3.观测方程为
线性化得条件方程:
其中系数阵A= ,W=
组建法方程:
令1km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即 ,又 。即
°′″
编号
观测值L
°′″
编号
观测值/m
中误差/cm
1
44 05 44.8
6
74 22 55.1
10
2185.070
3.3
2
93 10 43.1
7
127 25 56.1
11
1522.853
2.3
3
42 43 27.2
8
201 57 34.0
12
3082.621
4.6
4
76 51 40.7
9
168 01 45.2
3048.650
3082.631
C
B
A
332 06 45.1
257 43 46.73
215 0017.1
99 32 25.42
3082.631
1522.827
2185.016
1499.933
D
279 32 25.2
121 29 59.7
1499.931
1009.021
D
E
301 29 59.7
109 31 44.9
13
1500.017
2.2
5
28 45 20.9
14
1009.021
1.5
表4
平差如下:
求待定点近似坐标
由题意知:n=14,必要观测数t=4,可设 、 点坐标为参数,记为 、 、 、 。
由前方交会得P1点坐标:
故P1点近似坐标为
P2点的近似坐标为:
列误差方程
由题意可知列如下方程:
由 、 点近似坐标以及观测数据可计算近似方位角近似边长,现列表如下
总体思路:现有等级导线网的全部观测数据及网型、起算数据。要求对该导线网,用间接进行严密平差,并进行精度评定及平差模型的正确性检验。
边角网的间接平差:
①列观测值平差值方程、误差方程、法方程;
②解算基础方程,求出观测值的平差值、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
③评定观测值平差值的精度,坐标平差值的精度,求点位误差。
已知数据
表3

坐标/m
至点
边长/m
坐标方位角
X
Y
A
3143.237
5260.334
B
1484.781
350 54 27.0
B
4609.361
5025.696
C
3048.650
0 52 06.0
C
7657.661
5071.897
D
D
4157.197
8853.254
E
109 31 44.9


编号
观测值L
高差观测值(m)
对应线路长度(km)
已知点高程(m)
h1= 1.359
h2= 2.009
h3= 0.363
h4=-0.640
h5= 0.657
h6= 1.000
h7= 1.650
1
1
2
2
1
1
2
H1= 35.000
H2= 36.000
要求:按条件以及间接平差法分别求:
(1)待定点高程平差值;
(2)待定点高程中误差;
0.1658
0.5763
0.9772
0.4677
-0.9862
0
0
0
-0.1658
0.5225
0
0
0
0.9862
-0.8526
3.8
-0.5
-2.9
11.5
0
0.57
1.18
0.30
1.29
2.78
组成的法方程:
。法方程为
由矩阵运算程序可得:
又 并由矩阵运算程序可得
其中
精度计算:
单位权中误差,即测角中误差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0614121
******
专 业: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李军杰马晓玉
时 间:2014.12.22—2014.12.26
2014年 12 月 19 日
1
《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isok,ptTab,lineTab]=getH0(ptTab,lineTab);
%[ok,ptTab,lineTab]=getH0(ptTab,lineTab);
if not(isok)
%if not(ok)
msgbox('计算概略高程失败!')
return;
end
[P,B,l,ptTab,lineTab]=getV(ptTab,lineTab);
要求结算:
⑴ 待定点坐标平差值,点位中误差;
⑵ 最弱边边长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
⑶ 待定点误差椭圆参数、相对误差椭圆参数、绘出误差椭圆及相对误差椭圆、图解求出P1 P2点点位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与计算比较)、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
⑷ 对平差模型进行正确性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