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

合集下载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分类】问答正文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答记者问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1:请简要介绍《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2011年,教育部、原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对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系统推动。

三年来,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改革成果。

上海市等地“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医学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得到缓解;特别是2013年底,卫计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为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制度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从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及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看,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困难。

突出表现在:一是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轨并存,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临床医学人才标准化、规范化培养制度建设,特别是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制度的育人机制、条件保障亟待完善。

此外,医学教育如何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把握发展节奏,优化调整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工作。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新医科”背景下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重点从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课程考核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医科,基础课程,生物化学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之后又前后启动新农科、新医科和新文科建设,“四新”建设全面启动。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 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其中,新医科是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 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医药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可见,新时代的医学教育对医药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广泛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从临床问题挖掘新的学科前沿问题的能力,“新医科”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背景下医学人才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医学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四新”体系融合互动,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的基础上,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

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了“大健康”的理念,强调医疗需服务于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局,教育部等部门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强化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立足长远制度建设,着眼当前突出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按照“立足国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医学人才的培养标准,支持不同类型医学院校参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以试点高校的改革为重点,力争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一)目标任务。

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探索建立“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医师;适应国家医学创新和国际竞争对高水平医学人才的要求,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

(二)建设内容。

“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卫检专业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卫检专业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卫检专业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邢志勇何涛宗子傲范传滨庞雅琴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26期摘要:“新医科”给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健康中国战略对卫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应用型卫检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本研究立足于基层医疗人才需求侧的需求,围绕学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办学定位,依托右江民族医院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这一平台,针对卫检专业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的问题,以从建立实用型育人体系、构建实用型培养模式、构建实用型课程体系、搭建实用型卫检技能实践平台、构建“五位一体”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新医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医科;产教融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以下简称“卫检”)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与之关联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先进卫生检验技术,具备初步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1]。

在当前“新医科”背景下,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分析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索改进策略,对培养出更高质量的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新医科”背景及产教融合理念1.1 “新医科”背景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提出“新医科”建设,推进医工理文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的卓越医学人才。

“新医科”是一个广义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旨在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2]。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1500字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一支高素质、全能型的卓越医生队伍。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下,加强医教协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此,我将从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首先,在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中,应加强医教协同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这需要建立起医院、高校和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高校应积极地与医院开展校际合作,提高培养计划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临床经验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卓越医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临床实践指导。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除了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能力。

加强医患沟通和医疗团队协作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和管理。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中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安全。

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之,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我国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可以使我国的医学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不断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努力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设医学类专业的高校要统筹使用从学费收入等事业收入提取的助学经费,在保证国家各类资助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对报考医学专业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助。

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教育培养政策,积极探索按照考生户籍以县为单位定向招生的办法,将本科毕业生全部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需求适度扩大培养规模。

中职层次学校要逐步转向在岗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并逐步停止农村医学、中医专业招生。

高职院校要结合基层实际,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的培养。

各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调整优化护理职业教育结构,发展本科护理专业教育。

(二)深化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

医学类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针对临床实际培养科研思维和分析运用能力。

要围绕临床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提高所属三级学科专业内容和时间在3年住培轮转中所占的比例。

具有临床医学(含中医)同等学力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要根据每年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扩大招生计划。

鼓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报考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加强实践教学。

结合全省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的认定、审核、退出机制,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有关高校要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教学情况作为对附属医院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

鼓励在三甲研究性医院建立内科综合教学病房、外科综合教学病房、全科综合教学病房和门诊,建立全科医学教研室,落实综合培训、考核和全科培训、考核的教育教学任务。

规范临床见习、实习管理,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医学教学中常用考核师资能力的方法

医学教学中常用考核师资能力的方法

医学教学中常用考核师资能力的方法為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和要求,促进医学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教育部、卫健委等部委联合出台系列文件。

如2012年出台《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对医学院校教师能力提升提出要求和计划;2018年2月《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全维度打造医德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院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加强师德、医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升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作用”,"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要着力加强基础医学师资和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基础医学师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引导高水平临床医师从事临床和基础教学工作,建设一批由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

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医学专业教师队伍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紧迫而必要。

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的现状及问题(一)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尚需提高。

根据医学教育实践、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审核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地方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有效运用还不够;重科研轻教学、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投入教学工作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师德师风、医德医风、人文素养等综合职业素养还需提升;等等。

(二)职前教育缺失导致医学专业师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

我国医学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医院医生,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师岗前培训,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即可成为医学院校专职或兼职教师。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1500字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1500字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1500字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卓越的医生和医学专业人才,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必须的。

以下是我对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首先,加强教育体系建设。

在培养医生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医疗工作环境中接触和处理各种疾病和病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推动医学教育与医疗机构的合作。

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交流机制。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并为教学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医学教育也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需求,培养符合其需求的医学专业人才。

通过这种合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第三,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师资队伍是医学教育培养卓越医生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医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同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优秀的医学教育人才从事教学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再次,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医学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实践教学同样重要。

需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可以通过临床实践、实习和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最后,加强评估与监督。

为了保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培训质量以及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同时,监督机制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激发医学教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培养卓越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4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树立“大健康”理念,深化医教协同,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促进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医学专业,培养一流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以“5+3”为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立,医教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医学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一批一流医学专业,推出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建设健康中国是实现国家实力全面提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群众健康需要医学教育变革,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医学教育变革,健康领域科技进步孕育医学教育变革。

医学教育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着力培养大批卓越医学人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7.03•【文号】国办发〔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07.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体制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康复、医学技术等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已公布1500字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该计划旨在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以下是有关该计划的意见:一、确立培养目标1. 培养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精深的教师队伍,满足实际教育需求。

2.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职业素养的教师,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3. 培养一流的教育研究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二、推进培养模式创新1. 建立多元化培养体系,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培养。

2.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教育专家。

3. 推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三、优化培养资源配置1. 加大对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投入,提升办学水平。

2. 注重高校与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教学的一体化发展。

3. 鼓励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宽教师教育实践渠道。

四、完善师范生选拔机制1. 探索高水平师范类院校复试改革,增加面试环节,综合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2. 加强对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应对教育工作的心理素质。

3. 鼓励引导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报考教师类专业,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五、加强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估1. 建立教师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制定评估标准,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2. 追踪教师培养的学生毕业去向和就业情况,及时调整培养计划。

六、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1. 提高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水平,丰富培训内容,灵活开展培训形式。

2. 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多元化的继续教育机会。

3.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确保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

七、加强教师待遇保障1. 提高教师薪酬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发挥其专业水平。

2. 完善教师评职评级制度,对优秀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
施意见
医学教育的与发展是推动医学教育质量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医教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与发展的目标,我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首先,加强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

建立统一的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推行医学教育评估制度,通过评估结果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与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贯通衔接,深化临床教育与科研实践的结合,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医疗模式和科技进步需求的医学人才。

第三,推进教育方法创新与教材体系。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探索式学习、翻转课堂等积极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加强医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医学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医学人才做好准备。

第六,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明确医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强化医学教育的监管与管理,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法规,提供对医学教育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包括加强医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优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育方法创
新与教材体系、促进医教协同发展、加强医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川北医学院

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川北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创业,就是创建一个()组织。

A:经济B:公益C:团队D:社会答案:A2.国际创新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

A:创业的新理论B:创业的研究成果C: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D:创新的研究成果答案:BC3.全球创新的新热点在()兴起。

A:美国B:中国C:日本D:韩国答案:B4.技术创新,也是创新创业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A:错B:对答案:B5.创业者面临的()的时代背景。

A:环境前所未有的好B:机会前所未有的丰富C:创业者积极性减退D:门槛前所未有的高答案:AB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要“切实把( )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 )A:中医B:药学C:中医药学D:中医药E:中医药物答案:CD7.下列()著作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A:《千金方》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答案:ABCD8.“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目前两个并列项目()。

A:“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B:“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C:“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D:“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答案:AD9.创新创业教育从发展模式上一般分为()。

A:科学园主导型B:区校联动融合型C:商学院主导型D:双创教育中心平台型答案:ABCD10.教育部选取( )及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九所高校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A:中国人民大学B:黑龙江大学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上海交通大学E:南京财经大学F:清华大学答案:ABCDEF第二章测试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年正式提出的(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A:2017B:2018C:2015D:2016答案:C2.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激发了医学生优秀的品质有()。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一)加强医改工作统筹协调。

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医改责任,巩固完善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

加强医改监测,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医改经验做法。

二、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二)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各地要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结合实际加大探索,推进改革整体联动,促进服务上下协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支持指导三明医改向纵深推进。

(三)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

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对协议期满批次及时开展接续工作。

2024年各省份至少开展一批省级(含省际联盟)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500个、医用耗材集采接续推进的目标。

进一步加强集采执行工作,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如实填报采购量并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

完善提升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加强网上采购监督,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网采率。

(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指导内蒙古、浙江、四川等3个试点省份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省(区)试点,指导唐山、苏州、厦门、赣州、乐山等5个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经评估符合调价条件的地区及时完成调价。

(五)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

医教协同医学教育发展的意见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医教协同成为了推动医学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互动,通过教育和实践的协同,促进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医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医教协同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够充分。

而医教协同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与临床医生一起进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互动,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实践技能,掌握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医学实践。

此外,医教协同还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往往以个人为主体进行学习和训练,缺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而通过医教协同的模式,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教协同还有助于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传统医学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医教协同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与医学教师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此外,医教协同还可以促进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传统医学教育往往缺乏与实际医学临床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际医疗工作中面临许多困惑和挑战。

而通过医教协同的模式,医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到实际临床工作,了解医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前适应和理解临床实践的特点和要求。

同时,医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研究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研究

第28期2023年10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28October,2023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LNYJG2022329㊂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LCYJGZXYB22063㊂作者简介:赵龙斌(2002 ),男,山东济宁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㊂∗通信作者:孙宏亮(1981 ),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㊂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研究赵龙斌1,孙宏亮2∗(1.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辽宁大连116044;2.大连医科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44)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突破,新兴科学医疗技术应运而生,其在带来医疗便利的同时,产生的科技伦理问题也变得棘手㊂医学生肩负着未来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培养其科技伦理素养势在必行㊂我国针对医学生的科技伦理教育有不成熟㊁教学形式单一低效㊁教学系统不完善㊁师资力量短缺等特点㊂文章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素养状况的调查,同时借鉴国外医学科技伦理教育模式,从医学院校㊁科技伦理教师和医学生自身3个方面提升我国的医学科技伦理教育水平,以期加强我国医学事业的建设㊂关键词:新医科;医学生;科技伦理;医学事业中图分类号:R4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显著提高,为适应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新医科 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的医学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㊂近年来,我国医学事业蓬勃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医学科技伦理问题屡见不鲜,医疗科技的研发使用虽然使人类的发展指数大为提高,但其背后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小觑㊂因此,应关注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教育,从医学事业的源头上更加全方位地引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之路,为我国医学事业的未来指引方向㊂1㊀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的意义㊀㊀为了响应并助力新医科的建设,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㊂医学生身上同样也肩负着助力我国未来医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提高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对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㊂科技伦理教育致力于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传授给医学生,培养其科技伦理素养㊂道德教育需要从科技伦理挖掘资源,并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吸取经验,科技伦理对道德教育目的提出了新要求[1]㊂在漫长的求医之路上,严于律己㊁恪尽职守是医学生学习的标杆旗帜㊂科学技术伦理先行,培养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是求医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医学生能力的高效途径㊂科技医疗手段的研发应最大程度地保证人的生命安全㊁身体健康㊁精神和心理健康,尊重人格尊严和维护个人隐私,保障科技活动参与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使用实验动物应符合 减少㊁替代㊁优化 等要求[2]㊂科技与伦理的联系经常被比喻为脚和鞋子,伦理是鞋子,科技则是脚,伦理相对稳定,而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这种观点:科技这只 脚 的生长受到 鞋子 这个伦理的限制[3]㊂其实不然,如果伦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没有起到指引规范的作用,那么科技的研发结果将事与愿违㊂科技伦理可以有理且有依据地对科学医疗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起到旗帜作用,它正确地指引了科技发展的方向㊂如果把科技比作 人类 ,那么伦理就是 大脑 ,是真正的灵魂所在㊂作为 脚 的科技正是在 鞋子 的伦理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而医学水平的提高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当今医学的发展需要科技伦理当作助推剂,将医学事业推向更高的高度㊂2㊀当前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现状分析2.1㊀调查设计㊀㊀通过线下访谈的形式,调查了某医科大学不同年级㊁不同专业本科医学生共计30人㊂访谈内容主要包括 医学科技伦理的定义 了解医学科技伦理的途径 学校科技伦理课程的开设情况 科技伦理与自身发展的联系 医学科技伦理的案例 以及 对于医学科技伦理的兴趣 等问题㊂访谈形式以受访者自愿报名为基础,保证调查结果分析受访者采取匿名制,有效维护受访者的隐私权㊂每个完成的访谈都单独审议,并记录意见和建议,从定性的角度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㊂2.2㊀调查分析2.2.1㊀师生科技伦理意识淡薄㊀㊀问及 医学科技伦理的定义 时,有20人能较准确地讲述医学科技伦理的含义,占访谈总数的66.7%㊂但是有关 科技伦理与自身发展的联系 这一问题,有近28名同学选择了 关联不大 的选项,他们认为医学科技伦理与收入和升职情况没有关联,大部分同学都用感性的方式来评判医学科技伦理的影响㊂但是科技伦理与医学生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在医学上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更能间接地促进患者的就医意愿,与医学生的就业收入有着密切的关联㊂同时,由于伦理课程的讲授教师培训不规范,教师存在科技伦理知识缺乏的现象,需要医学院校及相关部门的深度关注㊂2.2.2㊀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不系统㊀㊀通过对受访医学生 了解医学科技伦理的途径 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人了解的渠道主要为互联网资讯,占受访人数的73.3%;问及 学校科技伦理课程的开设情况 时,只有5位同学表示学校开设了医学科技伦理课程,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其教学系统性强㊁知识普及覆盖面广的优势㊂针对 学校科技伦理课程的开设情况 这一问题的调查呈现一边倒的结果,笔者进行了额外的访谈,询问了 目前没有开设专门的科技伦理课程的原因 ,18位同学认为院校对科技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知识㊁技术能力与理论道德教育的结合存在不足,达不到互相促进的教学效果㊂同时,学校虽然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但课程内容倾向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问题以及医德相关的问题,忽视了科技伦理知识㊂2.2.3㊀科技伦理制度不够规范㊀㊀问及 对于医学科技伦理的兴趣 时,有10人对科技伦理 感兴趣 ,剩余20人对科技伦理 不关注 ,由此可知,培养医学生对科技伦理的兴趣应成为每一位致力于我国医学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㊂实际上,伦理学是直面现实的实践科学,关系到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过怎样的生活,是一种为人之学[4]㊂相关法律部门应完善更多的法律文献以解决科技伦理问题,医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依靠医疗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各个部门的协作管理,共同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献策献计㊂医学界与伦理界存在缺乏深入沟通与对话的现象,随着新兴科技的研发,科学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层出不穷,而科技界和医学界广泛的学术沟通与交流使双方受益,所以伦理界与医学界也应当多些交流与沟通,使两个学术界更好地融合在一起㊂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当代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水平低,接受的医学科技伦理教育不系统,对于科技伦理的了解不够深入㊂从整体出发,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㊂3 国外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教育的经验启示㊀㊀与国内相比,欧美国家的医学生科技伦理教育历史悠久,教育系统配套成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㊂英国由于工业化实行较早,科学技术与医学结合应用于临床也更加普遍,早在20世纪末,医学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就受到了各医学院校的广泛关注㊂从20世纪80年代起的20年里,科技伦理教育在医学生课程中的地位取得了重大进展㊂这场有关于医学生伦理学的运动真正开始于一篇名为‘池塘报告“的公告,其为伦理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㊂英国越来越多的哲学家㊁伦理学家先后向医学生教授伦理学,并建立了主要针对医疗人员的新研究生学位㊂为了使教育系统更加完善,科技伦理相关机构也开始建立专门从事人类伦理学和医学法研究以及教学的部门中心㊂1998年,英国发表了关于医学科技伦理和伦理法律教学示范核心课程的共识声明,它列出了医学生本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并为临床的伦理和法律教学提出了建议㊂一篇关于英国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学的研究文献显示:大多数学校(20所)采用大小组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伦理相关的知识㊁技能和看法㊂讲座通常用于基于知识的关键概念㊁困难主题和介绍主题,而小组用于互动辩论和讨论㊂学校采用的其他方法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案例的学习㊁项目工作㊁特殊学习模块㊁介绍㊁临床实习㊁角色扮演和跨专业教育[5]㊂这些讲授方法提出的前提是学生数量合理,这是推进课程有效进行的前提㊂在大多数医学院校,学校会对已经拥有专业伦理学知识的老师进行更多的培训以间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伦理知识㊂关于教师培训及课程讲解这部分资金则由多部门协同分配,通常包括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㊁医学院㊁国家卫生服务中心㊁教学服务中心㊂同时,英国科技伦理教师相较于其他国家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师资力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充足,所以师资力量的提升能更直接地提高科技伦理教育的质量㊂在过去的30年里,新的医学技术和大众对医学伦理的关注度导致欧洲及北美的医学院大大增加了对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㊂2003年,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将医学伦理相关的教学确定为现代医学院教育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㊂在美国大多数医学院都设有伦理研究所,例如,美国的克莱姆森大学拉特兰伦理研究所设立的目的是为科技伦理教育从事人员提供负责任的教育培训,同时还管理医学院的伦理课程,并为本科医学生制定各种伦理学材料㊂我国的医学院校可以从中借鉴以制定出更适合我国的伦理教学方案㊂另外一篇对欧洲伦理教育的研究文献显示:模块化形式发展伦理教学具有用于伦理的时间更多㊁允许阐述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㊁允许一种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伦理方法㊁伦理学的学习更加详细等特点㊂然而,它以医学院的真正意愿为前提,就分配给伦理教学的时间㊁教学的质量和内容以及教学人员的素质达成共识㊂但模块化教学也受到一些批评,其本质上更加集中,无法为学生反思过程的成熟化留出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横向教学可以通过获取与有关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使学习适应不同的临床情况,更好地将伦理学纳入未来的实践㊂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将伦理学教学时间缩短,使伦理学变得枯竭㊂因此,两种模式的结合似乎是最好的方案[6]㊂4 新医科背景下培养医学生科技伦理素养的路径㊀㊀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科技伦理的法律准则,还需要多样化的准则为科技伦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㊂落实意见加强医学科技伦理和 伦理先行 包括多个实施重点:增强科技伦理教育讲座和活动㊁完善伦理审查机制和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等㊂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4方面协同合作的方式更适合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伦理教育的发展状况,医学院㊁教师㊁社会媒体㊁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创建科技伦理教育体系㊂4.1㊀加强医学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建设㊀㊀新医科建设中提出要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标准,助力当代医学专业在改革创新之路的发展,构造理工基础㊁前沿科技㊁医学专业㊁人文以及交叉学科等课程有机结合的医学专业 新结构 ㊂为了适应当今伦理知识的更新换代,设立科技伦理教育讲座或举办医学伦理学知识大讲堂活动是新颖的教学方式㊂学校作为学生群体生活的集聚地,举行活动及讲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㊂此外还可以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讲授医学科技伦理学知识,大大地提高了科技伦理知识传播效率㊂学校可以成立线下科技伦理讲堂周,可以设定课后考核或进行课堂知识问答以提升医学生对科技伦理的重视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医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伦理知识㊂学校的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公众号㊁自媒体的方式传播科技伦理知识㊂此外,高校还应该强化科技伦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 挑战杯 等科技伦理知识竞赛,设立校园科技伦理文化节,营造校园科技伦理浓厚氛围,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学术规范意识,提高医学生对于科技伦理知识的掌握程度㊂4.2㊀丰富完善教师教学方式㊀㊀新医科中还明确了医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新颖的教育模式,例如医教产研协同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 医教协同 的基础上,引入 医教产研协同 机制,建立多元化㊁多层次㊁多区域的教育模式,探索多领域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面地提升医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医药事业的新结构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医科专业结构㊂医学生阶段做好医学生的专业学科教育至关重要,将专业教育与科技伦理教育相结合,提高课程的多元化是目前发展的新方向㊂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专业分衍㊁多学科多技术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容易衍生出全新的伦理问题,需要科学研究者㊁监管机构㊁伦理专家㊁社会公众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在多学科多角度深入探讨及伦理辩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随时修改㊁补充㊁完善和与时俱进的暂行管理办法或共识[7]㊂组建跨学科的教师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生活事例㊁角色扮演㊁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㊂切换到医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医疗实践中的道德难题,锻炼他们的道德思维与道德实践能力㊂作为科技伦理的讲述者,教师应积极尝试将新媒介㊁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探索科技伦理教育的模式创新,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㊁更高效地掌握伦理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㊂事实上,科技的发展要遵循人道主义,伦理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互相成就展现了医学科技的人文内涵,科技探索过程充满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而医学专业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8]㊂4.3㊀引导社会媒体营造科技伦理教育氛围㊀㊀在当下信息化㊁科技化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会媒体的影响力前所未有,大量的前沿信息与国际新闻通过社会媒体的形式传到世界各地㊂也正因有了社会媒体的运营,地球上的点点滴滴㊁角角落落变得如此密切, 地球村 的定义也应运而生㊂中国的社会媒体发展紧跟国际脚步,可以通过社会媒体的影响力推动科技伦理教育的发展,以达到营造科技伦理氛围的效果,通过社会媒体传播科技伦理教育的方式对全国医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学习起到统一规范的作用㊂社会媒体以积极的方式促进科技伦理教育的发展㊂学校可以倡导医学生在社会媒体上注册新账号,社会媒体平台可以利用其影响范围广的优势,通过信息图表㊁视频解说和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医学生用户传递科技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提供临床科技伦理应用实例和人工智能道德等方面的知识㊂学校相关伦理学老师可以将平台课程作为伦理课学习的一部分以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课程的学习㊂社会媒体平台应鼓励医学生就科技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提供多样化的观点和意见交流机会,建立专业的科技伦理讨论板块或组织相关主题的线上活动,加深医学生对于科技伦理的理解㊂社会媒体平台应公开透明地管理和监督自身的运营,确保医学生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㊂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并对关于科技伦理问题的举报和投诉进行及时回应和处理㊂同时,社会媒体平台还可以与科技企业㊁学术界和公共机构等合作,推动科技伦理的研究和实践,共同致力于制定和遵守科技伦理准则,为我国的科技伦理教育贡献力量㊂社会媒体平台引导医学生用户形成关于科技伦理的正确认知,进而引起我国科技伦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科技伦理教育氛围,助力我国科技伦理教育的腾飞㊂4.4㊀提升医学生自身素质㊀㊀科技伦理教育不应无目的地㊁被动地灌输给医学生,作为医学生应该内在自发地㊁自觉自为地主动探索㊂伦理不仅体现为一种外在的关系㊁规范和约束,更多地依赖于主体自身的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4]㊂科技伦理教学的关键在于唤醒和培育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㊂医学生教育过程中要考虑不同学习阶段科技伦理内容的侧重点,要据情而论,真正做到教学统一,本科生更偏重科技伦理知识的讲解,课程内容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授课应该通俗易懂,可以选择合适的国际伦理事件加深其对相关伦理问题的理解[9]㊂医学生应该更加重视科技伦理教育,在实习期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是种新模式发展方向㊂此种学习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将伦理问题和医疗过程紧密联系,有利于医学生的学习理解,对于培养并提高医学生自身的科技伦理素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㊂5 结语㊀㊀教育是打开文明世界大门的钥匙,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医学事业关乎社会群体的每一个人㊂培养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展望未来,真正地为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㊂参考文献[1]潘建红.科技伦理教育 道德教育新视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43-44.[2]张伯男.论科技伦理原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报道参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6):120-122. [3]张清俐.发展中国特色科技伦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15(1).[4]孟芳.新工科视域下工科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培育研究[J].教育探索,2022(12):23-28. [5]MATTICK K,BLIGH J.Teaching and assessing medical ethics:where are we now?[J].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2006(3):181-185.[6]CLAUDOT F,ALLA F,DUCROCQ X,et al. Teaching ethics in Europe[J].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2007(8):491-495.[7]谢小萍,何晓波.新科技时代医学研究的伦理挑战及治理对策[J].杭州科技,2022(1):36-40. [8]肖健.科技伦理教育:医学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汇的契机[J].医学与哲学,2008(11):54. [9]关健.医学科技伦理治理监管策略和实施重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6):589-596.(编辑㊀何㊀琳)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ics literac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sciencesZhao Longbin1Sun Hongliang2∗1.College of Medical Imaging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116044 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116044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21st century with the continuous breakthroughs in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emerging scientific and medical technologies have emerged.While they bring us medical convenience the ethical issues of technology have also become thorny.Medical students shoulder the sacred responsibility of saving lives and helping the wounded in the future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and ethical literacy.The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thic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problems such as immaturity single and inefficient teaching forms imperfect teaching systems and a shortage of teaching staff.By conducting an 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medical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s literacy and drawing on foreign med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models we aim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med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four aspects medical colleg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thics teachers social media and medical students themselves.This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s medical industry.Key words new medical science medical student technology ethic medical career。

新医科背景下提升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教学与实践

新医科背景下提升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教学与实践

2022年2月第8期Feb. 2022No.8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新医科背景下提升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教学与实践黄夏宁1,杨昊长2,秦 雯1(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199;2.广西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摘 要] 科普素养是未来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医学科普健康教育必须先行。

全科医生扎根于基层,服务于普通民众,是目前医学科普宣教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新医科的大背景下,实行全科医学生科普素养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推动全科医学生成为广大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提高的医学科普储备人才,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推广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提高科普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普素养;全科医学生;新医科;案例借鉴[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医科大学教改课题“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科普素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19XJGB01)[作者简介] 黄夏宁(1993—),女,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助教,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病理研究;秦 雯(1980—),女,广西桂林人,博士,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研室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44-04 [收稿日期] 2021-06-0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健康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维护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中普及健康生活是重点[1]。

2018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国高校掀起“质量革命”[2]。

中医养生学“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的探究——以贵州中医药大学卓越医生培养实践为例

中医养生学“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的探究——以贵州中医药大学卓越医生培养实践为例

中医养生学“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的探究——以贵州中医
药大学卓越医生培养实践为例
张震;程茗;田维毅;黄书婷;王冠英;曲婉莹;张杰;曹峰
【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
【年(卷),期】2024(42)2
【摘要】2018年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来,各大高校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的改革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国内中医养生学专业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研究以贵州中医药大学为例,围绕卓越医生内涵建设、中医养生学“卓越医生”的培养现状及培养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人文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思路,旨在为中医养生学专业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94-97)
【作者】张震;程茗;田维毅;黄书婷;王冠英;曲婉莹;张杰;曹峰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G642
【相关文献】
1.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的意见2.对于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的探究
——以新乡医学院卓越医生培养实践为例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类专业预实习实践初探4.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下发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5.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
意见已公布1500字
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旨在培养具备优秀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医生,提升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为社
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公布的意见中,我对该计划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医教协同合作。

医教融合是卓越医生教育的核心理念,要以此为基础,
促进医学院校与临床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实践机会,医
学院校要积极与临床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实践环境和病例资源,临床医疗机
构要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师承机会和学习环境。

其次,需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
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可以
加强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科学性,增加实习的环境和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真实
的病例和患者,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病例讨论等方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再次,要加强专科医师培养。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主要侧重于本科的培养,对于专科
医师的培养还有较大的不足。

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中应该注重培养专科医师,开展专科学术研究和专科实践,提高专科医师的整体素质。

应该建立起专科医学教育
的培养体系,加强专科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专科教育的相关资源和平台。

另外,还可以加强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

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好地促进医教协同。

通过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
线上课程和教育资源,使医学教育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学教育进行评估和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建议加强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宣传和推广。

医学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政府、医学院校、临床医疗机构等各方应积极宣传和推广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增强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医教合作,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科医师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及宣传推广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水平,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