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三大小说家――巴金、老舍、矛盾(精)
茅盾、老舍、巴金一、茅盾《子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
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
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
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艺术特点:(一采用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子夜》中的人物分为若干类型,有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
茅盾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在塑造吴荪甫这个人物典型时,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突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性格。
吴荪甫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二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茅盾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
既善于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这样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毫发毕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杜竹斋的唯利是图的性格,在公债市场的决战阶段显得分外清楚。
李玉亭两面讨好的豪门请客的心理,在吴、赵两家明争暗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暴露得格外分明。
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一、创作题材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
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
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着。
《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
《寒夜》通过描写汪家的解体过程揭露了当时大后方社会的黑暗。
作者着重表现的是小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比如婆媳争吵,夫妻失和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真实、细致的描绘表明,汪家悲剧的根源在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腐败。
这部作品又一次体现了巴金创作的特色,把家庭当作社会的缩影来描写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
现代作家的文化类型对比——以茅盾、巴金和老舍为例
学 术 论 坛DOI:10.16661/ki.1672-3791.2020.01.249现代作家的文化类型对比①——以茅盾、巴金和老舍为例王星(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摘要:对于一个文学时代的风度而言,五四时代代表的是弥足珍贵的开拓精神,三四十年代代表的是建设中的雄浑气魄,那么在茅盾、巴金以及老舍身上,充分具备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开拓者和建设者的气魄。
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可以从外国作家的评价和角度加以印证。
在五四年代的作家们之所以热爱国外文学,不仅仅只是易卜生和卢梭等人所引起的中外文学开放思潮,还加上了莫泊桑、契科夫等人怪诞思维。
关键词:茅盾 巴金 老舍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a)-0249-021 茅盾、巴金、老舍的文学地位对于列夫托尔斯泰,虽然那时候国内已经翻译了关于他的十几个诗集,但是就五四年代对于他的理解,还只是局限于他那本“艺术论”身上。
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在茅盾等几位文学大家,尤为喜欢一些气魄宏大和境界高明的国外作家。
老舍喜欢狄更斯、康拉德、福楼拜,就狄更斯而言,他的作品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是比较粗糙的,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粗糙,使得他的作品让更多作家直观地感受他的狂野和粗放,使得作家的灵感变得汪洋肆意,汹涌澎湃,其气魄的舒展如细水长流不失圆润,这大概就是老舍热衷于此的原因。
而巴金则是更加倾向于列夫托尔斯泰,这是他后期的喜爱,前期则是喜欢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族”,正是巴金在阅读这些优秀作品时,激发了他深邃不见底的创作欲望。
在另一个角度上,他对于鲁迅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对其针砭时弊、锋芒露骨、毫不留情的笔力所折服,虽然他对于鲁迅颇为佩服,但是受到他的影响也只是局限在短篇小说上,他曾说过鲁迅的“孔乙己”写得多好啊,寥寥千字就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对于“故乡”和“祝福”等短篇小说则是用精美来形容。
整体而言,巴金是从小说的凝练和深刻上汲取鲁迅先生的精华,但是谈到“气魄”一词时,他则提起了左拉。
巴金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巴金的作品,创作风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语言特点热烈明快朴素,从题材选择和处理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艺术表现上,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语言风格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然而就情感对语言的影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来看待。
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它“象一团火似的燃烧着,也使别人燃烧”。
然而巴金也绝非只是一味任情纵笔、狂放无羁以至流于粗糙简滥。
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文秘专业现当代文学鉴赏课之三 巴金、茅盾的创作
艺术:
用形象暴露封建制度和礼教 吃人的“狂人日记” 浓郁的感情色彩 “青春型”创作,单纯、直 其《子夜》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 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 《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 名。 “《蚀》三部曲” ----《幻灭》、《动 摇》和《追求》
另一方面:动摇、悲观。 公司的连连失败,沉重的一击 之下,动摇、悲观的一面就暴 露出来了。当吴荪甫与赵伯韬 的斗争中惨败时,他的悲剧命 运也达到了高潮。
左联时期小说
柔石 《二月》 萧涧秋 《为奴隶的母亲》 典妻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 争议
大胆袒露追求灵与肉的统一的心理
二、巴金及其“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第一部成就最高 以几对青年的爱情婚姻为主干发展 情节 觉新 梅 瑞珏 觉民 琴 觉慧 鸣凤
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 最成功的形象 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 人格分裂的悲剧典 型 处于新旧之间 是青年但无青春
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家》里最引起读者热爱的人物 家里的第一把火炬 第一个掘墓人 高老太爷 家的最高统治者 专横 衰老 腐朽 立体 弥留之际
《子夜》介绍
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 写。 表现了30年代的时代特征。 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 深刻揭示。
吴荪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 失败了的英雄形象,具有两个方面 的性格:
一方面、果敢、自信。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 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实现资本主义。因此, 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 果敢、自信的性格。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 确实显示了他沉着干练、刚愎自用。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关于论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由单一走向多重意蕴:金后期小说的“复”结构巴金在40年代,风格上变得深沉,内涵杂丰富。
如果说早期作品都是单调说,后期基本上都是调小说。
在作品中,总多种意蕴和声音。
他仍然承着前期的抒情性,但是,象早期那样浮躁,粗浅,越。
而是含蓄蕴籍,令人回肠荡。
比如《憩园》抒情性比较一些,但是,很委婉深切。
所以如此,就是内涵上比较丰富。
方面仍然是对封建大家的文化批判,另一方面却是对人自由、善良的渴望。
还有作个人化的对家族的感因素。
《第四病室》社会批判性强,但是,也有人性透视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渴望。
其是意蕴丰富、技巧精湛的《寒》,可以说是巴金最满的艺术精品。
接下来笔者就以部作品为例,来探后期小说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格的变异。
二、《夜》的多重意蕴《夜》文字并不多,但内涵非常富。
是社会批判、文化冲突、人性索与人生思考的合一,现实文化与人性、人生的三位一体。
1、对国民党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四十年代的国统由于战争和腐败,非常暗,因而国统区文学的一重要倾向就是社会实批判。
巴金创作《寒》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批黑暗的社会现实,“夜”就是阴郁现实象征。
作品是写一个小家庭的剧,它不是来自巴金过去大家的生活资源,而是自于自己小家庭的生感受和想象。
创作寒夜》时,巴金新婚不久还陶醉在幸福甜蜜之中。
但是他以一种卓越的想象力写出这样一个动人的悲剧故事。
故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庆,人物很少,一对青年夫妇,一婆婆,一个孩子。
丈夫汪文宣性软弱,收入微薄,妻子曾树漂亮、开放,而婆婆却旧顽固。
由于生存压力,本就存在的矛盾日益化,婆媳之间冲突断升级,丈夫左右为难精神极度痛苦,最后妻子离家出走丈夫由于严重肺病,在抗胜利锣鼓声中痛苦死。
婆婆领着孩子离家里。
结尾的时候妻子曾树生回到家里,但是,人屋空,她一个人在寒冷月夜下徘徊。
作品写道:夜,确太冷了。
巴金把这种庭悲剧和社会现实联在一起。
中国现代文学三大小说家――巴金、老舍、矛盾(精)
茅盾、老舍、巴金一、茅盾《子夜》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
它通过对中国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式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
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使中国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
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艺术特点:(一采用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子夜》中的人物分为若干类型,有资本家、知识分子、农民等,而在资本家中又分为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和小资本家等,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
茅盾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物关系、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如在塑造吴荪甫这个人物典型时,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突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性格。
吴荪甫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二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茅盾特别擅长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
既善于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他让吴荪甫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让他不断处在胜利和失败的起伏的波澜里,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指挥若定,时而急躁不安,这样吴荪甫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就毫发毕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杜竹斋的唯利是图的性格,在公债市场的决战阶段显得分外清楚。
李玉亭两面讨好的豪门请客的心理,在吴、赵两家明争暗斗最为紧张的时候暴露得格外分明。
茅盾还在很多地方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1、巴金和屠格涅夫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作品中的反封建色彩十分强烈。
两位作家都着力塑造并热情赞颂了那些忠于理想,不息追求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的作品中的某些正面人物都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在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作家对优柔寡断和无作为的所谓“哈姆雷特主义”的批判是无情的,而对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则倾注了灼热的感情。
在《处女地》中,屠格涅夫通过涅日丹诺夫的口说:“——在那儿找得到信仰,信仰!玛利安娜就是信仰”。
在《罗亭》中,又借列兹涅夫赞扬罗亭说:“他身上具有一种优秀的、稀有的东西.在他身上,有一种热忱。
而这,——就是我们今天最可贵的品质。
”巴金在他整个文学生涯中一直是青年的代言人。
他的作品中描绘了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国青年一代的群像,这些生活道路不同、性格迥异的形象身上,我们看到巴金也把是否具有社会革命的信仰和牺牲精神作为对人民褒贬的重要原则。
在《灭亡》中,巴金真诚地赞颂了主人公杜大心的献身精神,他对黑暗社会充满了仇恨,憧憬着美好的社会理想,并时刻准备以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信仰。
作品中说:“他自己的命运是决定的了,监禁和死亡。
他决定要做一个为同胞复仇的人。
如果他不能达到目的,那么他当以自己壮烈的牺牲去感动后一代,要他们来继续他的工作”。
巴金真诚地写出和赞颂了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同时也肯定和赞颂了一些信仰更为坚定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例如,李静淑、陈真、李佩珠等人物。
歌颂了这些人物的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爱情、健康、甚至生命的理想主义精神。
2、二位作家的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屠格涅夫特别擅长描写广袤多彩的俄罗斯自然风光,如在《猎人笔记》的“树林和草原”中,在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注入了作家的激情,画面由静变动,使我们不由得随着作者轻快的抒情步伐神驰于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大地。
而在《前夜》中作家又以浓重的抒情笔调描写了雨后初晴。
在《父与子》的尾声中,作家则以感伤的抒情描写了巴扎洛夫年老的双亲上坟的场景,读来真切动人:催人泪下。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
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高中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分析茅盾、巴金作品分析现代长篇小说新范式的创造者——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家。
他“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倡导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自己的小说中加以发展,创造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子夜》分析我们先分析一下吴荪甫的形象,用纵横结构人物分析法。
吴荪甫形象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人〞,是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吴荪甫主要性格特征;双重性,即先进性和落后性先进性是指吴荪甫有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壮志雄心,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曾经游历欧美,眼界开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和才能,精力充沛,生命力活跃,以自己的铁腕,精明、果敢和魄力,取得了相当成功,不光在上海有裕华丝厂,在家乡双桥镇也有一些产业,包括钱庄、当铺等,在民族工业濒临危机的1930年,他力挽狂澜,既壮大了自己的产业,又回击了外国资本的野心。
落后性是指吴荪甫在买办资本的进攻下,经济面临危机时,为了弥补工厂资金的不足,辞退工人,克扣工资等手段家规工人的剥削导致工人的大罢工,最后内外交困,以倾家荡产的悲剧收场.吴荪甫形象典型意义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其意义主要在于,他的悲剧正代表着他所属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社会。
巴金写作特点及风格
巴金写作特点及风格
1. 巴金的写作呀,那真是情感真挚得不得了!就像《家》里对觉新矛盾内心的刻画,那叫一个细腻深刻。
他不是在写作,简直就是在和读者掏心掏肺地聊天呢!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
2. 巴金的文字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懂不懂啊!就好比《春》中淑英离家那一段,能让你跟着一起激动紧张。
难道不觉得这简直太神奇了吗?
3. 巴金写作风格的朴实,那可不是一般的朴实哦!比如说《秋》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简单却又如此动人。
这就像是一杯清水,看似普通,却蕴含无尽滋味,能明白不?
4.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生动,绝了呀!像《寒夜》里的汪文宣,仿佛就站在你面前。
这难道不是写作的高超境界吗?
5. 巴金对人性的洞察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啊!例如《憩园》中对各种人物心理的展现,那真是深入骨髓。
难道不会为之惊叹吗?
6. 巴金的作品啊,有着一种长久的魅力。
无论何时读,都还是那么震撼人心。
就像《随想录》,即使过了很久,依然能打动你。
这就是他写作的厉害之处呀,大家说是不是?
我觉得巴金的写作特点和风格独具魅力,能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和情感。
以《子夜》和《家》为例比较分析茅盾和巴金对外来影响的接受
博采众长,化为自己的血肉——《子夜》和《家》接受外来影响比较李标晶内容提要本文以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为例,比较分析了他们在主题和构思、结构、人物的设置和塑造等方面所受外来影响的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了茅盾和巴金在接受外来影响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并指出我们从中应该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茅盾《子夜》巴金《家》外来影响比较茅盾、巴金都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大师,但两人之间气质个性的差异却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外国文学的爱好、翻译介绍以及借鉴角度等的不同。
就像《子夜》、《家》分别代表茅盾、巴金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才华一样,它们在对外国文学的借鉴方面也堪称得上是作家突出的代表作。
本文拟通过这两部作品,比较分析茅盾和巴金对外来影响的接受,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
一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茅盾创作了堪称为30年代文学扛鼎之作的长篇小说《子夜》。
这部作品的成功,与作者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密切相关,同时也得益于19世纪欧洲一些文学大师的经验。
茅盾在谈到他所喜欢的外国作家时,曾多次提到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及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赞赏他们宏伟的构思和为大规模表现自己的时代所作的努力,尽管他并不完全赞同他们所表达的思想。
《人间喜剧》给予《子夜》的最主要的影响是在构思方面。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著作,巴尔扎克将他自1829年以后所写的96部小说,都纳入这一庞大的体系之中。
全部作品的总主题是“社会研究”。
巴尔扎克的这一构思使茅盾深受启发。
1930年,正在进行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茅盾决心深入解剖社会,“向来对社会现象,仅看一个轮廓,现在看的更清楚一点了。
当时我便打算用这些材料写一本小说。
”(1)这一出发点与《人间喜剧》的“社会研究”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
为了对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作出确切的反映,茅盾也和《人间喜剧》的构思一样,力图从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表现。
他说:“我的原定计划比现在写成的还要大许多。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巴金和屠格涅夫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也颇为不同,本文将尝试通过比较和对比分析,来浅谈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特点。
首先,在创作主题上,巴金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以温暖的笔调描绘出小人物的苦难而又勇敢的生命历程,引人入胜。
屠格涅夫则注重社会现实,时常描绘正义与邪恶、社会利益与私利的斗争,表达他对社会的思考和观点,并阐述他的主张。
其次,在创作风格上,巴金的作品以文雅、闲适、内敛、细腻的笔调定兴,像是把淡雅的海水涌入田园;屠格涅夫则以激越、冲动、冗长、激昂的语言写就他的文字,形成一种既激昂又宁静的气氛。
最后,在文学理论上,巴金注重文学的生命性和具体性,强调文学的情感性,他的作品一般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风景,把情感与社会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屠格涅夫则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独立性,强调文学的审美性,他的作品主要以叙事性为基础,把诗性与现实结合起来,充满着宏伟的感受和优美的笔触。
总而言之,巴金和屠格涅夫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成就,使他们分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巨星。
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巴金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
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
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
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
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
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
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
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巴金文学的艺术特色㈠总述⑴【三部曲】善于长篇小说创作,写了大量的三部曲。
早期作品有概念化缺陷。
⑵【前后风格】前后的风格不完全相同。
30年代作品充满激情,是激情写作,是青春写作:单纯、热烈,躁动、焦虑。
主要以青年恋爱、婚姻、革命为主要表现对象,被称为“青春的赞歌”。
40年代作品趋向写实,思考人生世相,趋于冷静,甚至呈现出冷竣的色彩。
即使抒情,也是那种婉约式的情感,被称为是“人生的悲歌”。
⑶【家庭叙事】巴金最擅长的是写家庭,一是写封建大家庭,一是写小家庭。
一方面体现了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高度融合。
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高度融合,深刻揭示了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密切关系。
⑷【抒情特色】巴金敏感、单纯、热情,以叛逆者与战士从事创作,充溢着作者对人生强烈的爱憎。
⑸【生命意识】从激情的抨击黑暗的封建势力到平静谛观冷暖人生,在伤感之余他总能陶冶人的心灵,唤起人奋发向上的志趣。
㈡前期艺术特色⑴【青年题材】多以青年的爱情、苦闷、理想与反抗为题材,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倾向单纯、热情、坦率,特别能引起青年共鸣。
情绪上满足了读者,而不是艺术上。
⑵【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
如《灭亡》中的杜大心(行刺司令官,后被抓杀头)、《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
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⑶【英雄主义】善于创造狂躁浪漫的抗争气氛与“英雄”,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
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其理想追求、使命感、英雄主义的青春热情和奋斗精神,是现今生活中缺少的。
⑷【叙述简单】不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对环境也只作一般的描写,情节线索简单。
⑸【两类小说】巴金前期小说分为两类:⒈“革命系列”:正面描写青年投身社会斗争,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
⒉“家庭系列”:揭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如《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现代文学】巴金小说前后期各有何特色?
【现代文学】巴金小说前后期各有何特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鲁迅称其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29年1月发表《灭亡》于《小说月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其它中长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死去的太阳》《海底梦》《春天里的秋天》《沙丁》《萌芽》《新生》《利娜》《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上海开明书店1940年12月一1945年7月版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神·鬼·人》《沦落集》《发的故事》《长生塔》《小人小事》《还魂草》《英雄的故事》《明珠与玉姬》《李大海》巴金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
从1928年9月写《灭亡》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前期;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为后期。
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3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部分。
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的。
如处女作《灭亡》(1928),1)立志献身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心灵表白。
2)殉道者—悲剧英雄杜大心。
如《爱情三部曲》,1)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的各种思想性格。
如《电》里“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
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
如《激流三部曲》中的《家》(1931),1)《家》在结构上借鉴了《红楼梦》的写法,以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几对青年爱情上的纠葛为主线,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2)高老太爷: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觉新:长房长孙,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上外考研中国现代史矛盾、老舍、巴金风格对比
上外考研中国现代史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一、巴金:(一)创作道路三阶段:(简单了解)1、初期创作,显示了他的文学基本追求,代表作长篇小说《灭亡》(二十年代末),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基本追求是:(1)关心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命运;(2)关注年轻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关系;(3)显示一种高度的热情。
2、中期创作(三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显示出其创作日趋成熟。
(1)对家庭题材的运用达到非常圆熟的境界,成为他创作作品的一个标志;(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成为其作品的中心主题;(3)热情进一步燃烧,达到新的高度。
3、后期创作(1944-1949),《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是作品风格转换和深入阶段,“深入”体现在继续以家庭为题材,更加成熟,给家庭赋予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转换”体现在巴金以往热情的风格转向冷静和深沉,对家庭描写由轰轰烈烈的大家庭转向小家庭,艺术视野开始浓缩(与茅盾相似),《寒夜》是巴金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
(绿皮书P.13)(二)巴金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1、以家庭为主要题材,把家庭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突出出来,显示了独特的典型意义:(1)描写的对象是家庭,实际远远超过家庭本身,是把家庭当做社会的缩影来描写,通过家庭的兴盛衰亡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家庭的种种矛盾,看到社会的错综复杂。
(2)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充分联系着作家个人的人生经验,不仅看到对家、对社会的客观描写,而且看到作家充满主观激情的评判、议论、抒情。
巴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写在作品中,这是其作品始终充满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典型形象的塑造,分两类,一类泛泛而谈,如家庭、社会的抗争者——汪文宣、曾树生,叛逆者——觉慧,写出封建家庭和社会重压下年轻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艰难选择。
觉慧是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典型,在种种选择下最终冲出家庭,这是封建家族日趋崩溃的重要原因。
巴金风格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现实主义风格的变化《家》是巴金的成名作品,而《寒夜》创造了巴金创作的巅峰,两部作品都是巴金小说创作道路上极为重要的转折与历史性的突变。
同时,两部作品都选择了以“家庭生活”作为其写作背景,而进行的叙事性的讲述。
但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必然存在其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既是爱与恨,热与冷的矛盾,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制度与近代文明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作者幼年时就形成,并伴随走过生活的全部。
封建家庭守旧的教化与母亲人道主义的启蒙。
让巴金从一开始就接受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文化,并在这种现实与向往中、追求与情感间不断冲突、徘徊。
它们没有交集,平行的两条线,永远走不到终点,巴金在它们之间,做着反复的斗争,也曾狰狞过,或者妥协了。
不过,后来的巴金还是选择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而离开生育自己的故土四川,远赴南京、上海,但客观的讲,这当中不全是巴金个人的主观倾向,还有求医、养病在“作怪”。
然而我认为,巴金思想的成熟时期,是毅然选择了去法国,追随他的“无政府主义”,虽然,这不过也是他在向他的家人(大哥李尧枚)证明着自己的选择和不愿因循守旧,接受家庭的安排,但是毕竟是他作出的对于世界观的一次抉择。
当然,这当中也不怀疑有巴金年轻的叛逆性格在左右着。
对于这些,我们不能全部的给予认同或者反对,而是应该客观的去分析和认识他们,从而剖析出自己的理论。
这种矛盾,在巴金后期的小说作品中,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并伴随着巴金作品的成熟,而逐步得到了弥合。
当然,这也是巴金小说的必然性,母亲的教导还是较为深刻的反应在了巴金的一生,包括前后期的作品上。
巴金后来回忆说:“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世界的中心。
她给我看见的永远是温和的,带着笑容的脸。
”就不难看出,母亲对他影响的深远。
他的“博爱”思想也就植根于这一时期,但面对现实的残酷、军阀割据,他理想的膜拜者被施以刑罚,就逐步的把这份爱分割开,对统治阶级的憎恶与对贫苦大众的同情,以此,更丰富和成就了其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
第八讲__茅盾、老舍、巴金
《春蚕》、《秋收》和《残冬》被称为“农村三部 曲”,通过老通宝一家的悲剧性遭遇,揭示了在半 殖民地经济条件下,农民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的命 运。 茅盾小说的特点除了上面所说的对社会生活的总体 性描绘之外,另一个特点是擅长从经济的角度入手 来剖析整个社会性质和状况。 社会剖析派——吴组缃、沙汀、艾芜 所谓社会剖析派是指在茅盾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小 说创作流派,专注于表现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以 小说的方式来剖析中国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吴组缃。代表作《一千八百担》、《樊家铺》。 沙汀。 前期代表作 《法律 外的航线》 、《兽 道》、《代理县长》,40年代代表作有短篇 《在其 香居茶馆里 》,长 篇小说“三 记”: 《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沙汀 小说的特点在于擅长描绘四川地方风俗,对破 落地主、基层官吏以及袍哥大爷的贪婪、狡诈、 凶狠的丑恶嘴脸有入木三分的刻画。这些小说 对四川内地社会的刻画揭示了国民党统治的腐 败。在讽刺中包含着深广的忧愤。
《子夜》更是对30年代初中国社会状况的一个全面描 画。这部小说通过吴荪甫的不可避免的失败,表现了 这样一个思想主题:即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发展民族 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子夜》是30年代初中 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式描写,从空间场面上看,描写了 上海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富豪的客厅到平民的窝棚, 从工厂车间到股票交易所,从公园到有了交际场所, 几乎没有一处被遗漏了,而且小说还写到了乡村。从 人物形象看,也是各色齐全,从金融巨头到小工人, 从小商人到土财主,从交际花到姨太太,从学者到军 官,每一个阶层的人都写到了。所以说,《子夜》准 确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 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全面地反映了 整个时代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
老舍小说的京味:1.首先体现在取材上,老舍 凭借着对老北京的丰厚的生活经验,写出了北 京市民世界的世态人情,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 的老北京风俗画卷。2.对北京市民的文化心理 结构有深刻的揭示,如他们的爱排场、讲礼仪、 守规矩,性格中的懒散、苟且、谦和、懦弱, 都有较为深刻的刻画。3.作品中的幽默带有鲜 明的北京市民文化的印迹,这种幽默含有自我 解嘲、自我批判的意味,但有时也会流于油滑。 4.语言采用了鲜活生动、浅白易懂的北京口语, 渗透着北京文化的神态气韵。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As a person, we must have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personality.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巴金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四川一个望族子弟。
他虽从小生活富足,却偏爱与一班贩夫走卒做朋友,因而懂得了许多下等社会的艰辛,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中)。
巴金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着作有《灭亡》、《海行》、《海底梦》、《电椅》、《光明》、《雾》、《复仇》、《家》、《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死去的太阳》、《萌牙》、《沙斗》、《雨》、《将军》等等。
从特色上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富于虚无主义色彩。
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的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第二、提倡憎恨哲学。
托尔期泰、泰戈尔等宣传“爱的哲学”,中国新文学作家多爱其影响,冰心是其中的代表。
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的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妺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
……我已经叩遍了人生的一扇扇门,但每一扇门都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和矛盾的创作特色的比较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巴金在谈到《家》的创作时曾经说过,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目的是“我控诉”。
作品通过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毁灭,控诉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封建家庭的罪恶。
描写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和反抗。
艺术特色:
(1)典型化的方法。
(2)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高觉新的复杂的性格。
(3)浓郁的抒情色彩。
平易、平白的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情感。
(4)心理描写。
例如作品对于鸣凤初恋心态的描写就很好地呈现了这个初恋的女孩子对于异性之爱的既惊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动和羞涩。
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艺术上的特色。
巴金的代表作《家》从1931年开始发表(一九三一年在《时报》连载发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是现代文学中旧家庭题材小说的先驱。
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三个主要人物与《家》中的高老太爷、觉新、觉慧
《家》是巴金最喜爱的作品。
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
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
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
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
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巴金创作《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
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表现。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巴金在青年时代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者,对政治抱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的小说创作与其说是文学活动不如说是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
其次,是对小说中人物处理。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
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著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
作者希望通过觉慧的思考给读者指出一条新生活的道路,但由于作者自己在创作当时也处在人生的迷茫之中,因而作品中的觉慧虽然热情激进,却缺少实在感,缺少真正的生命力度,显得有些虚浮苍白。
《家》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而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
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则堪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由于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聚着作者对自己最亲爱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划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
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长房长孙的觉新虽然令人有“怒其不争”的痛感,但却受到绝大多数读者及评论者的关注,成为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
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体化、形象化。
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他是一个先验的被批判的客体。
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在作品中,高老太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而且大多是介绍他简单的行动,或以觉慧(作者)的眼光去评判他,仅仅潦潦几句的概括而已。
如年关敬神一节,几次提到“老太爷”,但只是这样一些句子:“老太爷一出现,全个堂屋立刻肃静了。
”、“依旧是由老太爷开始向祖宗叩头。
老太爷叩了头就进房去了。
”“克明又进去请了老太爷出来……他笑容满面地受了礼,便走进自己的屋里去了。
”再如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
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
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
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
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
于是在这样的描写中,“高老太爷”成为一个“类”的符号;并且,在小说的大部分时候,他是处在这样的地位的。
经过这样地人物塑造,《家》的确完成了政治批判的目的。
然而,在这一批判目的完成的同时,高老太爷的形象却不免因而显得有些单一、扁平。
虽然由于作者难以完全抛却与祖父的亲情,因而在某些地方流露出对这个人物复杂的感情色彩,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矛盾性和立体性,但却并未达到挖掘人物的应有深度──就一部巨著来说,这不免是一件憾事。
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小说主旨的主人公,来做为全文的结构中心。
再次,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作品的叙述视角和语言风格。
而矛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小说家,是左翼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子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成功的革命性现实主义小说,它的发表不仅标志着矛盾小说创作的成熟,还标志着30年代小说创作的成熟。
该小说独特的艺术结构也是前无古人的,对后来小说创作结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子夜》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矛盾的理性创作风格也随着形成,与独特的立体式网络结构相结合,开辟了用理性分析来扩展形象思维深广度的创作道路,形成了典型的“社会剖析派”小说。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严谨的。
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代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一环,头绪繁多而又紧紧有条,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
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虽然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来说是人略有游离的感觉,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现实了吴荪甫与农村封建经济的密切关系和他对农民起义势不两立的态度,任然是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夜》在结构技巧上,竭力避免平淡,形成独特的网状结构:围绕吴荪甫这个焦点,有三大矛盾、三大主要活动场所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状结构,主次线索、明线暗线交互展开,又互相交织,条理清晰,连锁发展,螺旋式把小说发展推向顶峰。
《子夜》的结构集中地体现了矛盾的创作思想及其在文学上的艺术追求,最主要的特点是:作者严格遵循主要人物的发展逻辑和主题思想表达主题的需要,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主次分明,明暗交织,波
澜起伏,错综有致,形成一个独特的立体网结构。
巴金的小说是难以抑制的生活激情的外泄,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渠道,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行文时经常出现作者不加克制的主观表述。
《家》在叙事结构上比他前期其余的中、短篇小说都更具鲜明的小说文体特征,即“再现——写实”性,显现出巴金特有的个性,那就是率真、饱满激情的宣泄,使作品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强烈激荡的情绪。
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
同时,由于巴金并未经过较正规的写作基础训练,这部小说又是他早期的创作,因而叙述语言有明显的不完美之处,有时显出稚拙的味道。
同时在当时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小说中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带有一定欧化的印迹。
因此,大体而言,巴金的写作的选材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他的思想,多与爱情有关,而矛盾写作多与政治有关,政治性相对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