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噪声的危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阐述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隔声、吸声、消声等,以及防治噪声污染的相关技术和措施。
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噪声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了解噪声控制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噪声问题展开讨论,如交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等。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及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声音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声音的基本特性,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在此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利用案例分析、现场实测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从噪声产生、传播、接收等环节分析噪声问题,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噪声污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活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14716507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技术英文名称:Nois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全日制四年本科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环境监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主要讲述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概念、控制原则和技术以及各种主要降噪措施和方法的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噪声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维护技术、噪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环境噪声预测方法和综合控制技术;理解各类噪声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噪声控制方面实际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效果:1、了解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概念、控制原则和技术,基本掌握各种主要降噪措施和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2、掌握常用噪声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维护技术、噪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方法;3、掌握环境噪声预测方法和综合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控制工程发展方向;4、理解各类噪声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5、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噪声控制方面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噪声的概念及基本危害2、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要求:1、了解噪声的概念及基本危害。

2、了解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1、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2、声波的基本性质;3、声波的叠加;4、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5、级的概念;6、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7、声源的辐射。

教学重点:1、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2、声能量、声功率和声强。

3、级的基本概念与声波的分贝计算及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规律及声源的辐射。

教学难点:级的基本概念。

要求:1、掌握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2、掌握声能量、声功率和声强。

3、理解声波的反射、折射、透射和叠加。

4、掌握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5、掌握声波的分贝计算6、理解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规律及声源的辐射。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3(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环境工程学3(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3(Noise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204310 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数、学分数:36、2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后续课程:环境质量评价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之一,主要讨论噪声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噪声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典型噪声控制设备的结构特征和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科学研究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噪声概念及其危害、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噪声污染控制的概念,了解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危害。

第二章声波基本性质及其描述传播规律本章介绍了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声波的基本类型,声波的叠加、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规律,级的概念,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规律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声波的基本性质,掌握通过分析声波的基本性质来掌握噪声传播的规律。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和标准本章介绍了噪声的主要评价量,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掌握噪声的常用的评价量概念及其相应计算方法。

第四章噪声测试和监测本章介绍了噪声的测量仪器,声强及声功率测量方法,环境噪声及工业企业监测等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噪声测量仪器,掌握声强及声功率测量原理,了解环境噪声监测方法,振动及其测量方法。

第五章噪声控制技术概述本章介绍了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噪声源分析、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噪声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和原则,掌握城市环境噪声分析过程和方法。

第六章吸声和室内声场本章介绍了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等方面的内容。

噪声控制课程标准

噪声控制课程标准

《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0020120课程类型:《噪声控制工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适用于高中、职高生源,三年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教学时数:计56学时,3.5学分,适合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1、课程的性质。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必修课,专业技术课程。

2、课程的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噪声与振动的危害,环境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理解噪声传播特性,级的概念,分贝计算,噪声监测方法,噪声污染评价方法。

掌握噪声评价标准,吸声技术,隔声技术及消声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隔振与阻尼减振技术在噪声控制工程中的作用。

应用掌握的理论知识编制噪声控制方案及工程设计。

处理声源数据和噪声控制设计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

3、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要求。

本课程是专业技术课程,要基础课程学习之后,方可开设,如环境监测、室内污染监测、泵与风机等课程。

由于课程的性质,定位了后续衔接课程,如工程概预算、施工技术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

熟悉噪声与振动的基本概念,及环境声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

具备噪声控制工程设计的勘察、测量、数据分析、计算能力;具备噪声评价、噪声评价标准使用能力;具备噪声控制工程方案编制、投资概算能力;具备吸声、隔声及消声技术的设计能力;具备隔振与阻尼减振技术在噪声控制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2、方法能力。

具备噪声控制现场勘察、测量能力;具备查阅测量方法、使用噪声控制标准的能力;独立完成噪声控制工程方案编制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及OFFICE、QUTOCAKD软件处理进行文字处理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具备工程投标与验收的沟通能力;具备把握专业发展动向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理念知识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学习被告知的,是做好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工作难以做好。

噪音污染教案

噪音污染教案

噪音污染教案引言:噪音污染是指超过人们可接受范围的噪声水平,对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带来困扰。

为了增强大众的噪音污染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本文将从噪音污染的成因、影响、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给出相关教案,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噪音污染。

一、噪音污染的成因:噪音污染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 工业和建筑:工厂生产、机器设备运行以及建筑施工等都会产生相当的噪音。

2. 交通运输:道路、航空和铁路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噪音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

3. 社会活动:酒吧、娱乐场所、音乐会等社交活动都会产生噪音污染。

4. 生活设备:家用电器、空调、抽油烟机、洗衣机等电器设备的噪音也是噪音污染的一部分。

二、噪音污染的影响:噪音污染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包括:1. 耳朵问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耳鸣、耳聋等听力障碍。

2. 睡眠障碍:噪音会干扰人的睡眠,导致疲劳、精神不振。

3. 心理问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心理压力,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4. 学习与工作受影响:噪音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预防噪音污染的措施:为了减轻噪音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建筑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结构,采用隔音材料来减少噪音传播。

2. 交通管理:加强对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噪音的管理和监控。

3. 加强保护意识:提高噪音污染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噪音污染的预防工作。

4. 选择低噪音设备:购买低噪音电器设备,避免使用过于嘈杂的家居用品。

四、应对噪音污染的方法:对于已经暴露于噪音污染的环境中的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 使用耳塞或耳机:选择合适的耳塞或耳机来隔绝外界噪音,提供安静的环境。

2. 建立屏障:在家中或工作地点设置隔音门窗、隔音墙等屏障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3. 定期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对恢复身体的抵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

噪声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噪声控制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特性;(2)掌握噪声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3)了解噪声控制的应用领域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噪声控制设计和计算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和仪器进行噪声测量和控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噪声污染的重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噪声控制的原理与方法、噪声控制应用案例等。

具体安排如下:1.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噪声的定义、分类、特性和危害;2.噪声控制的原理与方法:声学基础、噪声源识别与分析、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测量与评估;3.噪声控制应用案例:交通运输噪声控制、工业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噪声污染治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噪声控制的核心知识;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噪声控制案例,使学生了解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技巧;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噪声测量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噪声控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噪声控制领域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专业的噪声测量和控制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5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5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5篇)《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噪声的来源”“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三部分内容组成。

本节的物理知识不多,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了解防止噪声的思路,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联系实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三、教学策略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于有关概念的辨析上。

在本节的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通过社区调查,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

同时还要对如何防治噪声的途径有所了解,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识。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2、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爱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会学乐学。

《噪声与振动控制》教学大纲

《噪声与振动控制》教学大纲

《噪声与振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42032课程英文名称:Control of noise and liberation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相关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目标是传授必要的声学基本理论、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技术和振动的危害及控制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环境噪声和振动测试技术和相关降噪控制振动的方法等。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概念、控制原则和技术,基本掌握各种主要降噪措施和方法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2.基本掌握常用噪声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了解各类噪声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3.基本掌握常用振动测试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了解各类振动测试标准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启发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根据需要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察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80%、平时考核(包括中期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等)占80%。

(七)参考书目《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毛东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郑长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环境噪声控制》,李家华,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噪声控制学》,马大猷,科学出版社,1987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重点阐述了机械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对基本概念的阐述力求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突出工程观点。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声波的基本性质及传播规律、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声环境规划与环境噪声控制、吸声降噪技术、隔声降噪技术等,以及国内外振动噪声控制元器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介绍等。

《工程噪声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噪声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噪声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噪声控制技术》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针对交通、生活和工业噪声的监测和治理的工艺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

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的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工业企业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设施运行与维护等能力。

2.课程任务该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噪声污染处理方法、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装置的结构及运行过程与特点;掌握各种治理方法、设备的应用条件与场合;掌握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安装调试及运行管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生产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工程检测与环境监测》,后续课程有《环境影响与安全评价》、《环境与职业健康》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1.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开必课程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对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的跟踪调查研究,并吸收企事业专家的建议,将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

既着眼于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也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

2.基于项目导向组织教学,突出讲、学、做一体化通过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做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并将其应用于项目中。

3.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突出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生和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并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合作、诚信等良好品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实际工作的岗位及能力要求对本课程设置了噪声控制基础、室内混响声的吸声设计、建(构)筑物隔声设计、阻性消声器设计共4个学习情境。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模板PPT学习教案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模板PPT学习教案
口分布情况、居民对噪声污染的投诉情况。
5.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状况、 功能
区划情况。
6.当地政府有关控制噪声污染的法律法规 及政
第15页/共88页
策、措施文件。
(二)现状调查
1.监测布点原则与方法 2.测量方法 3.测量仪器与环境 4.测量内容
第16页/共88页
1.监测布点原则与方法
(1)布点原则:完整性,覆盖整个评价 范围;针
交通噪声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第3页/共88页
三、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
(一)危害 (二)污染特点
第4页/共88页
(一)危害
1.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2.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包括听力、中枢神经
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3.损坏建筑物和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
第5页/共88页
对性和合理性,监测点布置在噪声源对敏感 区有影响
的位置。点声源: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且越靠近 (2)声线布源声处源点测:方点根密据法度噪越声大敏。感区分布情况先确定测量
断面,再在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测点 。
第17页/共88页
2.测量方法
(1)区域环境噪声: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的网格法进行。昼、夜均测且测量时间不低于10min;监测点 位于网格中心点;每一块的有效网格数均应大于100个。
定;噪声起伏大应增加测量频次; 应在正常运转或运
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3)采样或读数方法:用积分 声级计,仪器第2动2页/共态88页
特性用“快”响应,采样间隔不大
二、现状评价
(一)评价量 (二)评价单位 (三)评价标准 (四)评价内容
第23页/共88页

噪声课程设计说明书

噪声课程设计说明书

噪声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噪声的定义、来源和分类;2. 掌握噪声的危害、影响以及噪声污染的评价指标;3. 了解防治噪声的基本措施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噪声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2.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噪声监测;3. 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展示噪声污染状况,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噪声污染问题;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3.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噪声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问题为载体,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噪声污染的危害,掌握防治噪声的基本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与分类- 噪声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2. 噪声的危害与影响-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噪声污染的评价指标:分贝、等效声级等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源控制:吸声、隔声、消声等- 传播途径控制:隔声屏障、绿化带等- 接收者防护:耳塞、耳罩等4. 噪声监测与数据分析- 噪声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现场噪声监测实践- 数据记录、整理与分析5. 噪声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政策及标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噪声的定义与分类,噪声的危害与影响第二课时: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噪声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三课时:现场噪声监测实践,数据记录与整理第四课时:数据分析,噪声相关法律法规介绍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应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41课程名称:噪声污染控制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 〔讲授 36 学时+实验 9 学时学分:2.5合用对象:环境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期评成绩中考试成绩占 70%,平时成绩为 30%。

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公害之一。

本课程分两部份:噪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波的定义、基本性质、评价和标准、噪声的测试以及噪声影响评价。

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阻尼减振。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以上的各种处理措施。

Brief introduction in English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noise pollution is becoming the serious problem inside and outside country.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noise/fundamental character/evaluation and standard/test of noise and noise impact assessment.The common technology of noise control: absorption sound/insulation sound/muffler/vibration isolation/damp vibration reduction.At last ,theory contacts fact. All kinds of treatment measure are used synthetically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exampl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噪声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其教学目的是讲授声学基本理论、包括噪声强弱的物理量、噪声评价的方法、噪声测量的方法、实验基本技能和环境噪声控制基本技术,包括吸声、隔声、阻尼、减振,使学生基本掌握环境噪声测试技术和控制工程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目的与要求1. 噪声的定义2. 噪声的分类3. 噪声的危害(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噪声的定义及分类1.主要内容:噪声的定义及按声音来源、发声机理、频率高低等来分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噪声的物理定义、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可听声、次声、超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粉红噪声、白噪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的定义及分类第二节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1.主要内容: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暂时性阈移、永久性的阈移、噪声性耳聋、噪声污染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的危害及污染特点(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目的与要求1.了解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2.掌握噪声强弱的物理量3.了解声波的叠加4.了解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洐射5.引入级的概念6.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教学内容第一节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主要内容: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源、声波、传播媒介、接受者、波长、周期、声速、频率、声压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产生、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第二节噪声强弱的物理量1.主要内容:表示噪声强弱的物理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压、声功率、声强、声能量、声线、波阵面、平面声波、球面声波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强弱的物理量第三节声波的叠加1.主要内容:声波的叠加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干波、不相干波、驻波、声音的频谱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叠加第四节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洐射1.主要内容: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垂直入射系数、无规入射系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第五节级的概念1.主要内容: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贝、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声波的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的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分贝的相加与相减第六节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1.主要内容: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空气吸收、地面吸收、屏障、气象条件引起的 5 种衰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引起的衰减 A 、空气d吸收引起的衰减 A 、地面吸收引起的的衰减 A 、屏障引起的衰减a gA 、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 Ab m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随发散距离的发散传播、空气吸收、地面吸收、屏障、气象条件引起的衰减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36 题2、6、8、11、12、13、1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一)目的与要求(二)噪声评价量(三)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噪声评价量主要内容:等响曲线、 A 计权声级、等效连续 A 声级、累计百分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声污染级、噪声掩蔽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响曲线、 A 计权声级、响度级、响度、等效连续 A 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累计百分声级、噪度、感觉噪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噪声污染级、噪声掩蔽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评价量第二节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主要内容: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一个工作日的连续等效 A 声级、噪声暴露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产品噪声标准、噪声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个工作日的连续等效 A 声级、噪声暴露率、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和法规(五)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64 题2、3、4、7 、8(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一)目的与要求1.测量仪器2.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工业企业噪声测量4.振动及其测量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测量仪器主要内容:传声器、 A 计权声级、滤波器、声样校准器、上下截止频率、中心频率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声器、 A 计权声级、衰减器、放大器、滤波器、声样校准器、上下截止频率、中心频率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噪声测量仪器第二节环境噪声监测方法(七)主要内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八)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网格测量法、定点测量法、道路交通噪声测量、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九)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噪声测量方法第三节工业企业噪声测量4.主要内容: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5.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环境噪声测量、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6.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64 题3、4(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一)目的与要求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3.噪声预测4.公路噪声预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主要内容: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环境噪声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第二节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主要内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的划分、工作基本要求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基本要求第三节噪声预测1.主要内容: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环境噪声测量、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几何发散衰减、遮挡物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机器噪声的现场测量、厂界噪声测量第四节噪声预测的实例1.主要内容:某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某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某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高速公路噪声的预测、某公路桥梁噪声的预测(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64 题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一)目的与要求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2.噪声源分析3.城市噪声控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1.主要内容: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原则与普通程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基本程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二节环境噪声源分析1.主要内容: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噪声源分析第三节城市环境噪声控制1.主要内容: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造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造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城市规划与噪声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噪声管理、城市绿地降噪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城市环境噪声控制(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64 题5(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调查(一)目的与要求1.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2.多孔吸声材料3.共振吸声材料4.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1.主要内容: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量、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正规入射吸声系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声材料分类、吸声系数、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量、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吸声系数的测量、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正规入射吸声系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声特性第二节多孔吸声材料1.主要内容: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影响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空间吸声体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影响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第三节共振吸声材料1.主要内容:薄膜与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薄塑盒式吸声体、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共振频率、空腔共振吸声结构、共振吸声结构的特点与改进措施、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特点与优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第四节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1.主要内容:室内声场、直达声场、扩散声场、混合声场、指向因子、房间常量、声音的衰减过程、混响半径、混响时间、吸声降噪量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直达声场、扩散声场、混合声场、混响半径、混响时间、吸声降噪量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第五节新型的吸声材料以 XX 市某吸声材料公司为例1.主要内容:钦艺公司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可调的吸声材料、室内听音室的设计、餐厅、会议室的吸声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钦艺公司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材料、可调的吸声材料、室内听音室的设计、餐厅、会议室的吸声设计、某会议室的混响效果的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新型的吸声材料(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课后练习:P145 题2 、3、4 、7 、8 、9、10(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现场参观、调查(一)目的与要求1.隔声的评价2.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3.双层隔声结构4.隔声罩5.声屏障(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隔声的评价1.主要内容:透射系数、隔声量、材料的平均隔声量、隔声指数、插入损失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透射系数、隔声量、材料的平均隔声量、隔声指数、插入损失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的评价第二节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1.主要内容:隔声的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吻合效应频率、劲度控制、阻尼控制、质量控制、吻合控制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质量定律、吻合效应、吻合控制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的质量定律第三节双层隔声结构1.主要内容: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多层复合隔声结构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共振频率、入射声波频率低于共振频率、入射声波频率高于共振频率、双层隔声结构的改进措施、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特性第四节隔声间1.主要内容: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方法、隔声门、隔声窗、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声间的平均隔声量、隔声门的构造、门缝的密封、隔声窗的设计注意事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组合构件的隔声量计算方法第五节隔声罩1.主要内容:以某发机电房的降噪工程为例 ,采用隔声和吸声措施来保证降噪效果隔声罩的插入损失、设计要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隔声罩的插入损失、设计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隔声罩第六节声屏障1.主要内容: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和设计要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以 XX 市内环路上的声屏障为例介绍声屏障的手入损失的计算和设计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