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翼

10、小池塘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

5.“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植物→吃草籽的鸟→鹰

植物→兔→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

如食物链:植物→昆虫→食虫鸟→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2)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4) 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入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P.154~155,讨论: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

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0 小池塘 大世界|冀教版 (1)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环境中第十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身在农村,对于池塘并不陌生,而且通过对前面两个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和“奇妙的人体”的学习,学生对“系统”及其构成层次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继续用类比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虽然学生每天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很少从系统和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自己生活的环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2.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学生能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生态系统的构成; 3.学生能正确地分析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境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五、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调查池塘中的动植物;按小组打印记录表发下去 2、有关池塘生物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同学生交谈是否去过池塘,发现了什么?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课下和同学们谈心的时候,我了解到许多同学去过池塘,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池塘和池塘周围都有什么呢?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引导,并加以补充。“同学们观察事物可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歌声的陪伴下去观察池塘吧!看谁观察的更仔细。”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 活动一:播放池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池塘,同时播放《童年》歌曲。 活动二: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我的发现?”然后小组交流补充。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试着填写池塘观察记录表(课本49页)写完后让一名学生把记录写在黑板上活动三: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1)分析池塘中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老师说:“好,现在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咱们班的一位学生写的池塘观察记录表。大家看看她观察到的生物有鱼、虾、水草、蟹、荷花、鸭子、鹤、水藻、浮游生物。那么我问问其中的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什么生物?鱼、虾、蟹、鸭子、鹤呢? 学生会回答: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植物。鱼、虾、蟹、鸭子、鹤属于动物 教师接着说:在池塘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动植物之间会形成食物网。教师讲解:食物网不是一条食物链,而是有多条食物链。 老师提问:大家看看这条食物链出了什么问题?蟹鹤 学生会指出没有植物。 让学生找出一条食物链,写在书上。并且说明:画食物链时应该从植物指向食草动物再指向食肉动物。 老师提问:学池塘中没有了水草、水藻等植物,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没有了植物,动物也不能生存。动物的粪便又变成植物的肥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动植物是相互依存的(3)分析池塘中动植物关系(2)分析池塘中的细菌 老师:池塘中除了动植物以外还有其他生物吗? 学生可能会说微生物,老师追问:说详细点,或是猜猜微生物在池塘中具体是什么? 学生就会想到:细菌。老师接着问“谁能知道细菌在池塘中有什么用?没有细菌难道就不行吗?”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 翼

10、小池塘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根据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1)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3)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4)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1)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2)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点。 (3)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者,理由是什么。(4)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5)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6年级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10 小池塘 大世界冠军奖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李 健 全 迁西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池塘大世界》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 的第一课。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从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池 塘入手,分析池塘里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里生物之间的 食物链、食物网,进而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 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池塘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分析出各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并能把这些关系用图 形描述出来 3、能用类比的方法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4、能以合理的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较好地倾听别人观点,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播放歌曲《童年》)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你记住这首歌的前两句歌词了吗? 学生回答 师: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定会勾起我们幼儿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令人向往的池塘,在池塘边支起一个秋千,坐在秋千上,仰望蔚蓝的天空,不时看到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蝴蝶,真是幸福极了,那时候你一定觉得池塘多么如痴如醉,可是你了解吗?这美丽的池塘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你会更加喜欢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池塘背后这层神秘的面纱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优美的音乐勾起同学们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进而激起学生们急于揭开池塘这层神秘面纱的迫切心情。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池塘 师:(播放课件)仔细观察池塘,你发现了哪些生物?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10小池塘大世界冀教版

《10 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取样所需的相关道具。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听《童年》歌曲。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 新课讲解: 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池塘观察记录表。 观察到的生物有哪些。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3、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4、讨论: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生态系统 1、讲述: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整个海洋、整个陆地,小到一片草地、一个池塘。让我们在校园中选择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研究吧。 2、选点观察:在校园中找一块草地,用绳子随机圈出一块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测量出它与附近某个建筑物的距离。在纸上画出位置图,标出东西南北。 3、取样记录: 介绍取样法并取样。 数一数区域内所有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画出他们的形状。 测量地面和土壤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用塑料袋区一些土壤,并描述土壤的成分。 4、统计整理 5、讨论: 我们观察的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最多?为什么? 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植物为什么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选区的不同地点中的生物种类相同吗? 这些生物之间可以形成怎样的食物关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关系? 6、展示结果 用概念图描述自己观察的生态系统。 小结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1 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听《童年》歌曲。 讲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 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池塘大世界》2课时详细教案设计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小池塘大世界 》2课时详细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小池塘大世界说课稿 蒋坊乡东伊完小教师:杨树丽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蒋坊乡东伊完全小学的杨树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池塘大世界》,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说教学反思五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1、《小池塘大世界》是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的第一课。 教学时,我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观察池塘,第二课时是分析生态系统。 2、设计理念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小池塘大世界》这一课。 3、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图形描述池塘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能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含义。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观察找出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 能正确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 的关系。 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 问题。 提高环保意识,能做到保护动植物。

4、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分析说出生态系统的 构成,并能分析出周围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确定采用观察、记录、讨论、类比分析、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本课的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池塘大世界》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激趣导入,观察记录,类比分析,巩固扩展。 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引入本课,问这是什么歌?让我们在这首歌的陪伴下学习《小池塘大 世界>这一课,小小的池塘是一个怎样的大世界呢?让我们从观察池塘开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任务,引起学生对观察池塘活动的兴趣。 四、说板书 设计意图:既突出了基础知识,又体现了教材的设计理念;既让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10 小池塘 大世界|冀教版 (1)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记录、讨论等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概念;通过选点观察、取样记录、归纳统计,并用概念图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集体交流等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素养,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教材分析 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大到生物圈,小到草地、池塘。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指出其食物关系;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方法 1、主动探究法:小学科学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本课通过实地调查、选点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综合等科学探究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合作交流法: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集体交流研究成果,把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10.小池塘大世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小池塘大世界教案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将引导学生从观察熟悉的小池塘入手.进而认识、分析生态 系统的构成。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 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简单的生态学 的研究方法.在进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与同伴和谐相处、 合作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大体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作用。 2.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让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下.开始对池塘的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仔细认真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记录: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4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 2 能以合理形式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 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2 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态系统的知识。 2 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STSE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链受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类比,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构成。 教学准备: Ppt 六种生物的小帽子红色箭头生态系统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课内容,问题导入。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也知道了动物的生长要靠食物来获取能量,那么生物与 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又有哪些关系呢?今天就让我 们带着问题一起来感受一下小池塘里的大世界。 二、创设情境,分析池塘里的食物链 1.首先让我们伴着童年的歌声一起来寻找小池塘里都 有哪些生物呢?并且把你找到的生物填写在书上的 记录单中。同时播放歌曲《童年》。歌声结束,谁来 说一说你找到的生物都有哪些? 2.这里面的小动物们靠吃什么维持生命呢?下面我们 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我”被吃掉了!老师手 里有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帽子,我们请六名不同的 同学来扮演六种生物,并且在其中迅速找到自己要捕 食的对象,用红色大箭头来表示,看一看谁找的又快 有准。 3.请同学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用文字和箭头(箭头 指向捕食者)将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体现在记录表的 相对应位置。 4.观察分析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食物 链的开端多是植物,结尾多是较为复杂的动物。三、层层递进、走入生态系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10小池塘大世界》教案4

小池塘大世界教课方案 教课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很快乐今日能和大家一同上课,希望我们的合作快乐。课下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我听闻有好多同学都去过池塘边,谁能为大家简单的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池塘。(池塘和池塘四周都有什么。) 学生主动站起来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见到的池塘很美,池塘的水很清,池塘里有小鱼,有鸭子,有水草,池塘边有柳树。 教师可合时指引(看哪个学生说的最动情),你们说的太好了,听了你们的叙述,我都想立刻去池塘边看看,惋惜今日我们不可以去,可是没关系今日老师带来了一张小池塘的图片和一首特别好听的歌,下边就让我们一同在歌声的陪同下去察看池塘吧! 播放课件 (2)低声播放《童年》歌曲 老师:同学们知道是首什么歌吗? 生: 老师:那么这首歌里都描绘了哪些光景呢? 生: 小小的池塘不但风景美,池塘里还有好多的神秘呢?那么让我们今日一同 走进:小池塘、大世界。 ( 板书 ) 第一让我们一同观看一张池塘图片: 1 池塘里都有哪些生物?生: 看看和同学们察看的同样不同样: 2这些生物的生计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呢? 学生议论:空气阳光水温度土壤等

3它们之间形成的食品关系:(画出食品链或食品网) 生:。。。细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供荷花、水草再利用 A假如池塘中缺乏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余生物会遇到如何的影响?(小池塘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没有了水草,一些吃草的鱼可能会饿死,水鸟吃不到鱼就会飞走) B 假如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温度降落到 0 摄氏度以下),池塘环境会发生如 何的变化? 沟通报告。生:湖面结冰,动植物耐不住温度会死亡。。。。 教师小结:因此说池塘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环环相 扣,互相作用的关系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样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 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组成的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指引学生试着举例。(板书)) 生态系统 { 赏识一下其余的生态系统: 用类比的方法剖析池塘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方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生态系统,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层次,就像前方我们 学过的建筑,只管复杂但都有必定的层次。比方一幢楼的层次,谁还记得是什 么样的。生态系统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课本第50 页科学在线,楼房组成层次图:一撞楼(相当于一个系统)- 单元楼 - 房间 - 墙- 砖(组成)剖析丛林生态系统。 丛林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阳光、土壤、空 气、水、温度)等组成。层次构造是:个体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 10 小池塘 大世界》教案_11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一、元第一课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观察并分析池塘中的各种动植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能以合理形式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3、能根据环境特点对池塘中的生物所需生存条件实行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较好倾听别人观点,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的研究问题的快 乐和积极主动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理解到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池塘活动,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 难点:观察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类比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线绳贴纸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激趣导入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池塘里变得可热闹了。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1:池塘里有什么? 生2: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生物。 师:你看到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生2: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生3:小池塘中有一个大世界。 生4: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 师:为什么说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5:小池塘中生活着很多的动植物,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师:太棒了!他用到了一个词:生态系统。看来这位同学懂得的真多,大家为他鼓鼓掌。 生态系统。大家齐读。 生生:生态系统。 师:(提出问题)原来一个小池塘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一个大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提出任务。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474718.html,/w_19rutfu1zp.html )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0小池塘大世界

《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6.能有根据地对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做到保护研究区域内的动物和植物。 2.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会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一、先对前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简短的、系统的复习。 二、导入新课:听《童年》歌曲。 讲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回答)让我们伴随着歌声进入今天的学习。

有人说小池塘是个大世界,究竟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从 对池塘的观察开始吧!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出示一幅有关池塘的资料)。 三、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的动物、植物,完成池塘观察记录表。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我观察到的生物有:教师补充“水蚤”并对“水蚤”进行简介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通过这些食物链可看出池塘里动植物间的密切关系。 池塘中除了有这些动物和植物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小的生物?(微生物)师:谁能知道细菌在池塘中起到什么作用了?缺少了它就不行吗? 生:我想细菌可以分解动物的粪便和遗体。 师:对极了。看来你的知识很渊博。细菌起到了一个分解的作用,动物的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烂叶都需要细菌来帮忙,从而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自然,变成植物生长的肥料。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阳光、温度、水、土壤、空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巡视:如果在完成表格过程中有不会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困难,可以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你。 (3)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有两个问题:A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比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小池塘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B如果温度下降到℃以下,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生:没有了水草,一些吃草的鱼可能会饿死,水鸟吃不到鱼就会飞走……师总结:看来池塘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