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浅谈备课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浅谈备课的重要性

浅谈备课的重要性

浅谈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一堂精彩的课堂,都是来源于精心的备课。备课不能照着现成的教案抄写一遍,也不能照着别人的课上,别人用得好的方法,也许在自己班上就不适用了,所以要结合自己班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心理、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还要备学具准备,真正做到提高备课质量。备课可以采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还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就目前来看,在许多学校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教案不实用、应付检查、随意性大、陈旧老套、缺乏思考等,这样就出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使用价值不大,形成了“备课”是应付检查、“上课”是另行一套两个样的局面。所以,怎样才能使备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下面结合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别拿教材当“鸡肋”。

教材是众多学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是我们备课、上好课的指炉“航标”。所以在我们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深钻教材,吃透教材;要有自己的钻研、创新、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

是充当教材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堂创新。长此以往,教师会思想定势,一味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致使学生产生厌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深挖教材,更要超越教

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要从教材中挖掘新的思想、理念、创新。只有这样,变成教材的主人,能够熟练的驾驭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抛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现在的学生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把握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确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在我们现在的备课过程中,有些老师只是机械的把教科书上的目标照抄、照搬,没有自己的理解及创新。在我们备课时,教师应首先把握本学科的总目标和各阶段的段目标,从而在备课时才能做到有的防矢。假如把总目标和各阶段的目标看作几个不同的“面”,那么每节课的备课就成为无数个“点”,备课时的“点面结合”,就能使我们的备课达到高效、实用。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东西,还应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既要做到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提高质量的前提。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活动,重点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点过多反而会给人一种无重点的感觉。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每节课应合理确定重点及分布,能够使其前后内容相互照应,将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的条件、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重点、难点。目标的完成与否取决于重点难点突破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就理应成为体育课的设计依据。围绕重、难点的突破去设计准备活动、学习活动和放松活动,才能使课堂更具实效性。

四: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提高质量的“加油

站”。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

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是预设下的生成教育,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和智慧,把课堂上将会出现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在充分开发资源的今天,备课本身也成了一个有待开掘的“金矿”。备课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更要突出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我们备课的立足点不是从“怎么教”出发,而应从“学生是否能学会,;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办等”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是考虑学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的全员参与,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因此,它既要预设,又要融合课堂的动态与生成。

五:认真反思,提升能力的阶梯。

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常会出现老师在备课时所不能预想的问题发生。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如果教师处理好了就会成为一节课的动力,处理不好反而会成为阻力。如果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所以,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备课的停止。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

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