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质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的物质基础

要想理解MRI基本原理,首先必须知道MRI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MR图像是由什么物质产生的。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位于其周围轨道中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

二、自旋和核磁的概念

任何原子核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总以一定的频率绕着自己的轴进行高速旋转,我们把原子核的这一特性称为自旋(spin)。由于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原子核的自旋就形成电流环路,从而产生具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磁化矢量。我们把这种由带有正电荷的原子核自旋产生的磁场称为核磁。因此以前大家也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称为核磁共振成像(ne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

三、磁性和非磁性原子核

并非所有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均能产生核磁,根据原子核内中子和质子的数目不同,不同的原子核产生不同的核磁效应。如果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则这种原子核的自旋并不产生核磁,我们称这种原子核为非磁性原子核。反之,我们把自旋运动能够产生核磁的原子核称为磁性原子核。磁性原子核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中子和质子均为奇数;(2)中子为奇数,质子为偶数;(3)中子为偶数,质子为奇数。

四、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

实际上人体内有许多种磁性原子核,表1.所列的为人体内常见的磁性原子核。

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为质子(1H),选择1H的理由有:(1)1H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2)1H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从附表1中可以看出,氢原子核(1H)在人体中的摩尔浓度最高,达到99,而处于第二位的是14N,摩尔浓度为1.6,约为1H的1/62,且14N的相对磁化率仅为0.083。表1还显示1H的磁化率是最高的,以1H的相对磁化率为1,相对磁化率处于第二位的是19F,

为0.83,但19F的摩尔浓度仅为0.0066,仅为1H的1/15 000。

1H是氢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由于人体MR图像一般采用1H作为成像对象,因此除非特殊说明,一般所指的MR图像即为1H的共振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