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数列经典结论
边长为等差数列的三角形的一个常用结论
解 由 tg A = 3 , 知 4 1 解得 tg = . 2 3
A
2tg
2
2
1 - t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
3, 4
2
A + C
由 a + c = 2b, 得 cos 即 cos
A
A - C
2
A
= 2co s 2
C
2
.
2
cos
A
C
2
+ sin
C
2
sin
A
C
= 2 (cos 2 cos 2 - sin 2 sin 2 ) , ∴ 3sin A sin C = cos A cos C , 2 2 2 2 A C 1 即 tg tg = , 2 2 3 C C Π Π ∴ tg = 1, = , C= . 2 2 4 2 4 4 故 tg B = ctg A = , B = arctg . 3 3 例 3 在 △AB C 中, 已知角 A 、 B、 C 的对边 a、 b、 cos A + cos C c 成等差数列, 化简 . 1 + cos A co s C 解 由 a、 b、 c 成等差数列得 A - C A + C co s = 2 co s , 2 2 cos A + cos C ∴ 1 + co s A cos C A + C A - C 2cos 2 cos 2 = 1 1+ [ cos (A + C ) + co s (A - C ) ] 2 A + C A + C 2cos 2 � 2co s 2 = 1 ( A + C A - C 1+ 2cos2 - 1 + 2cos2 - 1) 2 2 2 A + C 4cos2 2 = A - C 2 A + C co s + cos2 2 2 2 A + C 4cos 2 4 = = 5. 2 A + C 2A + C cos + 4cos 2 2
高中数学常见结论
高中数学常见结论三角形中的结论 1、三角形中,任意两角的余弦之和大于零,即coscos 0,cos cos 0,cos cos 0A B A C B C +>+>+>2、三角形中,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3、三角形中,sin sin A B A B >⇔>,其他同理4、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一个角的正弦值大于另一个角的余弦值,即sincos ,sin cos A B A C >>,其他同理5、钝角三角形中(角C 为钝角),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小于另一个锐角的余弦值。
即sin cos ,sin cos A B B A <>6、直角三角形中的结论都有逆定理7、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2S r a b c ∆=++,特别地,直角三角形中:2a b cr +-=8、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 中,A c C a b cos cos ⋅+⋅=,…函数中的结论1、函数()y f x =在定义域D 上单调递增⇔对任意的12,,x x D ∈若12x x >,都有12()()f x f x >⇔对任意的12,,x x D ∈1212()(()())0x x f x f x -->⇔对任意的12,,x x D ∈1212()()0f x f x x x ->- ⇔对任意的,x D ∈/()0f x ≥恒成立⇔对任意的,x D ∈总存在t>0,使()()f x t f x +>2、函数()y f x =在定义域D 上单调递减,对应以上结论是什么?3、函数单调递增、递减的运算性质:(加、减、乘、除、开方) (1)增+增=增,减+减=减,增-减=增,减-增=减,(2)()k f x ⨯与()f x 的单调性的关系是 (3)1()f x 与()f x 的单调性的关系是 (4()f x 的单调性的关系是4、对称轴、对称中心、周期之间的结论是:(1)若函数y=f(x)满足:f(x+a)=f(a-x)↔x=a 是y=f(x)的一条对称轴.函数y=f(x)满足:f(x)=f(2a-x) ↔ x=a 是y=f(x)的一条对称轴.函数y=f(x)满足:f(x+a)=f(b-x) ↔ x=2a b+是y=f(x)的一条对称轴.(2)函数y=f(x)满足:f(x+a)=-f(a-x) ↔A (a,0)是y=f(x)的一个对称中心. 函数y=f(x)满足:f(x)=-f(2a-x) ↔A (a,0)是y=f(x)的一个对称中心.函数y=f(x)满足:f(x+a)=-f(b-x) ↔A(2a b+,0)是y=f(x)的一个对称中心 (3)函数y=f(x)满足:f(x+T)=f(x) ↔T 是y=f(x)的一个周期函数y=f(x)满足:f(x+a)=f(x+b) ↔T=a-b 是y=f(x)的一个周期(a >b ) 函数y=f(x)满足:f(x+a)=-f(x) ,则T=2a 是y=f(x)的一个周期(4)若x=a,x=b 是函数y=f(x)的两条对称轴,则T=2(a-b) (a >b ) ,反之也成立若A(a,0),B(b,0)是函数y=f(x)的两个对称中心,则T=2(a-b) (a >b ), 反之也成立 若x=a,B(b,0)分别是函数y=f(x)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则T=4(a-b) (a >b )5、若两个函数()y f x a =+,()y f b x =-有对称轴,则对称轴是2b a x -=6、函数奇偶性:函数y=f(x)是定义域D 上的偶函数⇔对任意的,x D ∈()()0f x f x --=恒成立⇔对任意的,x D ∈()1()f x f x -=恒成立7、函数y=f(x)是定义域D 上的奇函数⇔对任意的,x D ∈()()0f x f x -+=恒成立⇔对任意的,x D ∈()1()f x f x -=-恒成立8、函数奇偶性的运算性质:加减乘除:偶+偶=偶,偶-偶=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奇=奇,奇-奇=奇,奇⨯奇=奇,奇÷奇=奇 偶⨯偶=偶,偶⨯奇=奇,奇⨯奇=偶 除法运算结论依然 9、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10、奇函数定义域中若有0,则(0)0f =11、奇函数定义域中若有最大值M 和最小值N ,则M+N=0 12、奇偶性与导数的关系:奇函数的导函数是偶函数 偶函数的导函数是奇函数 13、若函数y=f(x)是偶函数,则()()f x f x =14、若函数y=f(x)是D 上的上凸函数⇔对12,,x x D ∈有1212()()()22f x f x x x f ++<15、若函数y=f(x)是D 上的上凹函数⇔对12,,x x D ∈有1212()()()22f x f x x xf ++>16、二次函数2y ax bx c =++是偶函数⇔b=0三次函数32y ax bx cx d=+++是奇函数⇔b=d=017、二次函数在限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大大小小(1)当a>0时,求最小值讨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内、右,求最大值讨论对称轴与区间中点的位置关系(2)当a<0时,求最大值讨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内、右,求最小值讨论对称轴与区间中点的位置关系18、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对称轴是2b x a=-,三次函数32y ax bx cx d =+++的对称中心是,()33b b f aa ⎛⎫--⎪⎝⎭19、若函数y=f(x)在定义域D 上连续可导,且在定义域的任何子区间上导函数不恒为0,则/()0f x ≥⇔y=f(x)在D 上单调递增/()0f x ≤⇔y=f(x)在D 上单调递减20、若函数y=f(x)在定义域D 上连续可导,/0()0f x =不能保证0()f x 为极值,反之成立。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2cAba D D CA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高二理科数学)以下很多结论都是只有在三角形中才成立的,离开三.......................角形.. 这个前提条件就不一定成立!.............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内角和定理:A B C π++=。
2、边角关系: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小边对小角,反之亦成立,即: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3、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4、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内心:内切圆圆心,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心:三边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边中线的交点。
重心G 的性质:(1)重心G 是中线的三等分点;(2)0GA GB GC ++=;(3)若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123123,33x x x y y y G ++++⎛⎫⎪⎝⎭。
等腰三角形中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四心合一。
5、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1)sin sin a b A B =,sin sin b c B C =,sin sin a cA C=; (2)sin sin a B b A =,sin sin b A a B =,sin sin a BA b=;(3)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4)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C R=;(5)::sin :sin :sin a b c A B C =;(6)2sin sin sin sin a b c aR A B C A++==++。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精编)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一、基础常用结论1.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2. 任意的简单n 面体内切球半径为(V 是简单n 面体的体积, S表是简单n 面体的表面积).3.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则△ABC的内切圆半径为4.斜二测画法直观图面积为原图形面积的倍.5.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方之和等于四条边平方之和6. 函数ʃ{(x)具有对称轴x=a,x=b(a≠b),则ʃ(x)为周期函数且一个正周期为2 |a-b|.7. 导数题常用放缩e²≥x+1,e*>ex(x>1).8. 点(x,y) 关于直线Ax+By+C=0 的对称点坐标二、圆锥曲线相关结论10.若圆的直径端点A(x,yi),B(x₂,y₂), 则圆的方程为(x-x₁)(x-x₂)+(y-yi)(y-y₂)=0.11. 椭圆的面积S 为S=πab.12. 过椭圆准线上一点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连线所在直线必经过椭圆相应的焦点.13.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求法:隐函数求导.推论:①过圆(x-a)²+(y-b)²=r²上任意一点P(xo,yo) 的切线方程为(x o-a)(x-a)+(vo-b)(y-b)=r²;②过椭圆上任意一点P(x₀,y₀)的切线方程为;③过双曲:上任意一点P(xo,yo)的切线方程为 1.14.任意满足ax”+by”=r的二元方程,过曲线上一点(x₁,yi)的切线方程为ax,x'-+by₁y°+=r.15. 切点弦方程:平面内一点引曲线的两条切线,两 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叫做曲线的切点弦方程. ①过圆x²+y²+Dx+Ey+F=0 外一点P(x ₀,y ₀) 的 切点弦方程②过椭圆外 一 点P(x ₀,yo) 的切点弦方程为;③过双曲线)外一点P(x,yo) 的切点弦方程为;④过抛物线y²=2px(p>0) 外一点P(x ₀,y ₀) 弦方程为yoy=p(x ₀+x);⑤二次曲线Ax²+Bry+Cy²+Dx+Ey+F=0点 P(x ₀,y ₀) 的 切 点 弦 方 程 为16.①椭圆与直线Ax+By+C=0(AB≠0) 相切的条件是A²a²+B²b²=C²;②双曲线与直线的切点外17.若A、B、C、D是圆锥曲线(二次曲线)上顺次的四点,则四点共圆(常用相交弦定理)的一个充要条件是:直线AC、BD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零,并有kac+kaD=0 (k₄c,k₈p 分别表示AC和BD的斜率).18.已知椭圆方程为),两焦点分别为F,F2, 设焦点三角形PFF₂中∠PEF₂=θ,则cosθ≥1-2e²(cosθmm=1-2e²).19.椭圆的焦半径(椭圆的一个焦点到椭圆上一点横坐标为x₀的点P 的距离)公式₁₂=a±ex₀.20.已知k,k₂,k₃为过原点的直线l,l₂,I₃的斜率,其中l₂是l₁和l₃的角平分线,则k,k₂,k₃满足下述转化关系:,21. 椭圆绕Ox 坐标轴旋转所得的旋转体的体积22. 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两条渐近线的平行线,与渐近线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3.过椭圆上一点做斜率互为相反数的两条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图形数字推理技巧
行测考试中图形数字推理备考要点目前,图形数字推理常见的题型有三种:㈠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2、无心圆圈型;㈡九宫格数字推理:3×3网格形式;㈢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1、三角形;2、环形;3、正方形;4、长方形一、圆圈型数字推理1、有心圆圈型:周边数字通过运算得到中间圈内的数字。
2、无心圆圈型:周边数字之间满足一个基本运算等式。
解题一般规律1、基本规律是通过加减乘除,较少情况用到“倍数”和“乘方”。
2、运算方向一般为上下、左右、交叉(交叉最常见)。
(一) 有心圆圈型1、奇数法则:(1)如果每个圆圈中都是偶数个奇数,那么解题一般从“加减”入手。
(2)如果有一个圆圈中有奇数个奇数,那么这道题一般无法通过“加减”完成,应该优先考虑“乘法”和“除法”。
2、非奇数解法:(1)先加减,后相乘。
如果前面两个中心数字容易分解,先对其分解,然后在周边数字中构造因数。
(2)先乘除,后加减。
如果两个中心数字有一个较大且不易分解,应先从周边数字出发,选取两个先相乘,然后进行修正。
(二)无心圆圈型1、运算目标:有心圆圈型一般以中心数字为运算目标,而无心圆圈型从形式上看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一般的运算目标我们定位为,圆圈中的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两外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
2、当无心圆圈型涉及到乘法,优先考虑较小数字相乘。
3、把一个两位数字拆分成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放在圆圈的两个位臵得考法,大家一定要注意。
二、九宫格数字推理(一)等差等比型(最简单,越来越少考):数字沿行方向与列方向呈等比或等差规律。
(二)分组计算型:九宫格中按照行和列分组计算,得到的结果呈简单规律。
(三)线性递推型(较常见):一般模式为“第一列的a倍加上第二列的b倍等于第三列”,但目标数列可能是第一列,也可能是第三列。
三、其他几何型数字推理(一)三角形:中心数字为运算的目标数字。
(二)正方形(略)(三)五格型(略)图形形式数字推理常见题型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此类题型题干是几个圆圈,每个圆圈被分成四份,考生需要总结前几个圆圈中数字之间的关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使得最后一个圆圈也符合前面的规律。
利用三角数列,巧数 三角形
利用三角数列,巧数三角形作者:匡家应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6期数图形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发展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建筑设计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数准图形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数出三角形的数量。
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过反复论证,借助三角数列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从“金字塔”的塔尖往下数:第一层:1个三角形(①级);第二层:左边的3表示了3个①级小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1个较大(由4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②级),共增加了4个三角形;第三层:左边的5表示增加了5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2表示增加了2个②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了1个(由9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③级),共增加了8个三角形;第四层:左边的7表示增加了7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4表示增加了4个②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③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1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④级),共增加14了个三角形;第五层:左边的9表示增加了9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6表示增加了6个②级的三角形,3表示增加了3个③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④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25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⑤级),共增加21了个三角形;第六层:左边的11表示增加了11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8表示增加了8个②级的三角形,5表示增加了5个③级的三角形,3表示增加了3个④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⑤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36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⑥级),共增加30了个三角形;第七层:左边的13表示增加了13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10表示增加了10个②级的三角形,7表示增加了7个③级的三角形,4表示增加了4个④级的三角形,3表示增加了3个⑤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⑥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49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⑦级),共增加40了个三角形;第八层:左边的15表示增加了15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12表示增加了12个②级的三角形,9表示增加了9个③级的三角形,6表示增加了6个④级的三角形,4表示增加了4个⑤级的三角形,3表示增加了3个⑥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⑦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64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⑧级),共增加52了个三角形;第九层:左边的17表示增加了17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14表示增加了14个②级的三角形,11表示增加了11个③级的三角形,8表示增加了8个④级的三角形,5表示增加了5个⑤级的三角形,4表示增加了4个⑥级的三角形, 3表示增加了3个⑦级的三角形, 2表示增加了2个⑧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81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⑨级),共增加65 了个三角形;第十层:左边的19 表示增加了19个①级小三角形,中间的16表示增加了16个②级的三角形,13表示增加了13个③级的三角形,10表示增加了10个④级的三角形,7表示增加了7个⑤级的三角形,5表示增加了5 个⑥级的三角形,4 表示增加了4 个⑦级的三角形,3表示增加了3个⑧级的三角形,2表示增加了2个⑨级的三角形,右边的1表示(由100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⑩级),共增加80 了个三角形;往后以此类推,故此图共有:1 + 4 +8 +14 + 21 + 30 + 40 + 52 + 65 + 80 = 315(个)三角形。
SXC120高考数学必修_数列中的三角形问题
数列中的三角形问题三角形作为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一直活跃在中学数学的各个知识板块中,在数列中有不少以三角形为背景的试题,本文举例探讨数列中的三角形问题。
一、数列中的等边三角形问题例1. 如图,在边长为l 的等边△ABC 中,圆O 1为△ABC 的内切圆,圆O 2与圆O 1外切,且与AB ,BC 相切,…,圆O n +1与圆O n 外切,且与AB 、BC 相切,如此无限继续下去.记圆O n 的面积为a n (n ∈N *). (Ⅰ)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 (Ⅱ)求∞→n lim (a 1+a 2+…+a n )的值. 思路点拨:利用两圆相切和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两圆半径r n 、r n -1之间的关系:r n =31r n -1(n ≥2),由半径之比得到面积之比,使问题或解。
证明:(Ⅰ)证明:记r n 为圆O n 的半径,则r 1=2l tan30°=l 63. nn n n r r r r +---11=sin30°=21,所以r n =31r n -1(n ≥2), 于是a 1=πr 12=91)(,122112==--n n n nr r a a l π. 故{a n }成等比数列. (Ⅱ)解:因为a n =(91)n -1a 1(n ∈N *),所以∞→n lim (a 1+a 2+…+a n )=32391121l a π=-. 解后反思: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数列极限、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1. 下列四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A.a n =3n-1B. a n =3nC. a n =3n -2nD. a n =3n-1 +2n-3答案:选A.练习2.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法搭三角形:按图示的规律搭下去,则所用火柴棒数a n 与所搭三角形的个数n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是 . 答案:填a n =2n+1.二、数列中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例2. 在XOY 平面上有一点列P 1(a 1,b 1),P 2(a 2,b 2),…,P n (a n ,b n ),…,对每个自然数n ,点P n 位于函数y =2000(10a )x (0<a <10)的图象上,且点P n 、点(n ,0)与点(n +1,0)构成一个以P n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例1题图(Ⅰ)求点P n 的纵坐标b n 的表达式;(Ⅱ)若对每个自然数n ,以b n ,b n +1,b n +2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Ⅲ)设B n =b 1,b 2…b n (n ∈N ).若a 取(Ⅱ)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求数列{B n }的最大项的项数. 思路点拨: 点P n 、点(n ,0)与点(n +1,0)构成一个以P n 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可等价转化为a n =2)1(++n n ,然后不难求得b n ,第(2)问利用构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得到b n +2+b n +1>b n ,解得a 的取值范围。
三角形的三边成等比数列
典例4 已知正项等比数列{an}中, a1a5+2a2a6+a3a7=100, a2a4-2a3a5+a4a6=36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已知数列lgx+lgx2+ lgx3+…+ lgx10=110, 求lgx+lg2x+lg3x+…+ lg10x. 2046
点半到达
典例2 设数列{an}的首项a1=t,前n项和Sn满足; 5Sn-3Sn-1=3,(n≥2,n∈N) 是否存在常数t,使得数列{an}为等比数列,若存在, 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典例3 三个互不相等的数成等差数列,如果适当排列这 三个数,也可以成等比数列,已知这三个数的和 等于6,求此三数.
(1)设a,b,c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 求证:x,y,z成等比数列
(2)设正数x,y,z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不为1 求证:a,b,c成等差数列
典例1: 在1与2之间插入n个正数a1,a2,a3,…,an,使这 n+2个数成等比数列;又在1与2之间插入n个正数b1, b2,b3,…,bn,使这n+2个数成等差数列.记 An=a1a2a3…an,Bn=b1+b2+b3+…+bn. 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
设等比数列{an},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
(10)等比数列的增减性: 当q>1,a1>0或0<q<1,a1<0时, {an}是递增数列 当q>1,a1<0或0<q<1,a1>0时, {an}是递减数列 当q=1时,{an}是常数数列 当q<0时,{an}是摆动数列
已知(b-c)logmx+(c-a)logmy+(a-b)logmz=0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
c CBAba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高二理科数学)以下很多结论都是只有在三角形中才成立的,离开三角形......................... 这个前提条件就不一定成立!.............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内角和定理:A B C π++=。
2、边角关系: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小边对小角,反之亦成立, 即: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3、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4、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内心:内切圆圆心,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心:三边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边中线的交点。
重心G 的性质:(1)重心G 是中线的三等分点; (2)0GA GB GC ++=;(3)若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123123,33x x x y y y G ++++⎛⎫⎪⎝⎭。
等腰三角形中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四心合一。
5、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变形:(1)sin sin a b A B =,sin sin b c B C =,sin sin a cA C=; (2)sin sin a B b A =,sin sin b A a B =,sin sin a BA b=;(3)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4)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C R=; (5)::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6)2sin sin sin sin a b c aR A B C A++==++。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精选题目(附答案)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精选题目(附答案)一、解三角解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已知三边:先由余弦定理求出两个角,再由A+B+C=π,求第三个角.(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先用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的对角,再由A +B+C=π,求第三个角,最后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两边及夹角:先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另两角.(4)已知两角及一边:先利用内角和求出第三个角,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两边.1.设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有a=2b sin A.(1)求B的大小;(2)若a=33,c=5,求b.1.解:(1)由a=2b sin A,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A=2sin B sin A,所以sin B=1 2,由于△ABC是锐角三角形,所以B=π6.(2)根据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27+25-45=7,所以b=7.注:利用正、余弦定理来研究三角形问题时,一般要综合应用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函数关系式,正弦定理可以用来将边的比和对应角正弦值的比互化,而余弦定理多用来将余弦值转化为边的关系.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3bc,sin C=23sin B,则A=()A.30°B.60°C.120°D.150°解析:选A 由正弦定理可知c =23b ,则cos A =b 2+c 2-a 22bc =-3bc +c 22bc =-3bc +23bc 2bc =32,所以A =30°,故选A.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 )A .3B.932C.332 D .33解析:选C ∵c 2=(a -b )2+6,∴c 2=a 2+b 2-2ab +6.①∵C =π3,∴c 2=a 2+b 2-2ab cos π3=a 2+b 2-ab .②由①②得-ab +6=0,即ab =6. ∴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π6,a =1,b =3,则B =________.解析:依题意得,由正弦定理知:1sin π6=3sin B ,sin B =32,又0<B <π,b >a ,可得B =π3或2π3.答案:π3或2π35.△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若a ,b ,c 成等差数列,证明:sin A +sin C =2sin(A +C );(2)若a ,b ,c 成等比数列,求cos B 的最小值.解:(1)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C =2sin B .∵sin B =sin[π-(A +C )]=sin(A +C ),∴sin A +sin C =2sin(A +C ).(2)∵a ,b ,c 成等比数列,∴b 2=ac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ac 2ac≥2ac -ac 2ac =12,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cos B 的最小值为12.二、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中的常用结论(1)A +B =π-C ,A +B 2=π2-C 2. (2)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3)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解] ∵(a 2+b 2)sin(A -B )=(a 2-b 2)·sin(A +B ),∴a 2[sin(A -B )-sin(A +B )]=b 2[-sin(A +B )-sin(A -B )],∴2a 2cos A sin B =2b 2sin A cos B .法一:(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得2sin 2A cos A sin B =2sin 2B sin A cos B , 即sin 2A ·sin A sin B =sin 2B ·sin A sin B .∵0<A <π,0<B <π,∴sin 2A =sin 2B ,∴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法二:(化角为边)2a 2cos A sin B =2b 2cos B sin A ,由正弦、余弦定理得a 2b ·b 2+c 2-a 22bc =b 2a ·a 2+c 2-b 22ac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即(a 2-b 2)(c 2-a 2-b 2)=0.∴a =b 或c 2=a 2+b 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注:根据所给条件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转化的手段主要有:①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②通过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③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对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以及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7.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若c -a cos B =(2a -b )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解析:选D ∵c -a cos B =(2a -b )cos A ,C =π-(A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C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A cos B =2sin A cos A -sin B cos A ,∴cos A (sin B -sin A )=0,∴cos A =0或sin B =sin A ,∴A =π2或B =A 或B =π-A (舍去).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8.在△ABC 中,已知3b =23a sin B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选C ∵A ,B ,C 成等差数列,∴A +C =2B ,即3B =π,解得B =π3.∵3b =23a sin B ,∴根据正弦定理得3sin B =23sin A sin B .∵sin B ≠0,∴3=23sin A ,即sin A =32,即A =π3或2π3,当A =2π3时,A +B =π不满足条件.∴A =π3,C =π3.故A =B =C ,即△ABC 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9.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1,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1)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2a 2=(2b +c )b +(2c +b )c ,即a 2=b 2+c 2+bc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c =-2bc cos A ,cos A =-12. 又0<A <π,∴A =2π3.(2)由(1)知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sin 2A =(sin B +sin C )2-sin B sin C .又sin B +sin C =1,且sin A =32,∴sin B sin C =14,因此sin B =sin C =12.又B ,C ∈⎝ ⎛⎭⎪⎫0,π2,故B =C . 所以△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三、实际应用(1)仰角与俯角是相对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2)利用方位角或方向角和目标与观测点的距离即可唯一确定一点的位置.10.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 的南偏西60°方向的B 处,且与岛屿A 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岛屿A 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 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 α的值.[解] (1)依题意,∠BAC =120°,AB =12海里,AC =10×2=20(海里),∠BCA =α.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 ∠BAC =122+202-2×12×20×cos 120°=784.解得BC =28海里.∴渔船甲的速度为BC 2=14(海里/小时).(2)在△ABC 中,AB =12海里,∠BAC =120°,BC =28海里,∠BCA =α,由正弦定理,得AB sin α=BC sin 120°.即sin α=AB sin 120°BC=12×3228=3314.故sin α的值为33 14.注: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读题.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2)图解.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建模.将所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4)验证.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取舍,得出正确答案.11.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如图,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A.10 2 m B.20 mC.20 3 m D.40 m解析:选D设电视塔的高度为x m,则BC=x,BD=3x.在△BCD中,根据余弦定理得3x2=x2+402-2×40x×cos 120°,即x2-20x-800=0,解得x =40或x=-20(舍去).故电视塔的高度为40 m.12.北京国庆阅兵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如图,在坡度为15°的观礼台上,某一列座位与旗杆在同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在该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且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6 m,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设旗杆高为h m,最后一排为点A,第一排为点B,旗杆顶端为点C,则BC=hsin 60°=233h.在△ABC中,AB=106,∠CAB=45°,∠ABC=105°,所以∠ACB=30°,由正弦定理,得106sin 30°=233hsin 45°,故h=30(m).答案:3013.某高速公路旁边B处有一栋楼房,某人在距地面100米的32楼阳台A处,用望远镜观测路上的车辆,上午11时测得一客车位于楼房北偏东15°方向上,且俯角为30°的C处,10秒后测得该客车位于楼房北偏西75°方向上,且俯角为45°的D处.(假设客车匀速行驶)(1)如果此高速路段限速80千米/小时,试问该客车是否超速?(2)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客车到达楼房的正西方向E处,问此时客车距离楼房多远?解:(1)在Rt△ABC中,∠BAC=60°,AB=100米,则BC=1003米.在Rt△ABD中,∠BAD=45°,AB=100米,则BD=100米.在△BCD中,∠DBC=75°+15°=90°,则DC=BD2+BC2=200米,所以客车的速度v=CD10=20米/秒=72千米/小时,所以该客车没有超速.(2)在Rt△BCD中,∠BCD=30°,又因为∠DBE=15°,所以∠CBE=105°,所以∠CEB=45°.在△BCE中,由正弦定理可知EBsin 30°=BCsin 45°,所以EB=BC sin 30°sin 45°=506米,即此时客车距楼房506米.巩固练习:1.在△ABC中,若a=7,b=3,c=8,则其面积等于()A.12 B.21 2C.28D.63解析:选D由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2bc=32+82-722×3×8=12,所以sin A=32,则S△ABC=12bc sin A=12×3×8×32=6 3.2.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3a=2b,则2sin2B-sin2Asin2A的值为()A.19 B.13C.1 D.7 2解析:选D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2B-sin2Asin2A=2b2-a2a2=2·⎝ ⎛⎭⎪⎫32a2-a2a2=72.3.在△ABC中,已知AB=2,BC=5,△ABC的面积为4,若∠ABC=θ,则cos θ等于()A.35B.-35C.±35D.±45解析:选C∵S△ABC =12AB·BC sin∠ABC=12×2×5×sin θ=4.∴sin θ=45.又θ∈(0,π),∴cos θ=±1-sin2θ=±3 5.4.某人从出发点A向正东走x m后到B,向左转150°再向前走3 m到C,测得△ABC的面积为334m2,则此人这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为()A.3 m B. 2 mC.2 3 m D. 3 m解析:选D在△ABC中,S=12AB×BC sin B,∴334=12×x×3×sin 30°,∴x= 3.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 B=3+9-9=3(m).5.在△ABC中,A=60°,AB=2,且△ABC的面积S△ABC=32,则边BC的边长为()A.3B.3C.7D.7解析:选A∵S△ABC =12AB·AC sin A=32,∴AC=1,由余弦定理可得BC2=AB2+AC2-2AB·AC cos A=4+1-2×2×1×cos 60°=3,即BC= 3.6.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 cos C+c cos B =a sin A,则△ABC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解析:选B∵b cos C+c cos B=b·b2+a2-c22ab+c·c2+a2-b22ac=b2+a2-c2+c2+a2-b22a=2a22a=a=a sin A,∴sin A=1.∵A∈(0,π),∴A=π2,即△ABC是直角三角形.7.在△ABC中,B=60°,b2=ac,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即ac=a2+c2-ac,∴(a-c)2=0,∴a=c.又∵B=60°,∴△ABC为等边三角形.答案:等边三角形8.在△ABC中,a=b+2,b=c+2,又知最大角的正弦等于32,则三边长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边最大,sin A=32,∴A=120°,∴a2=b2+c2-2bc cos A.∴a2=(a-2)2+(a-4)2+(a-2)(a-4).∴a2-9a+14=0,解得a=2(舍去)或a=7.∴b=a-2=5,c=b-2=3.答案:a=7,b=5,c=39.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为a,b,c和面积S=a2-(b-c)2,则cos A=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S=a2-(b-c)2=a2-b2-c2+2bc=-2bc cos A+2bc.又S=12bc sin A,∴12bc sin A=2bc-2bc cos A.∴4-4cos A=sin A,平方得17cos2A-32cos A+15=0.∴(17cos A-15)(cos A-1)=0.∴cos A=1(舍去)或cos A=15 17.答案:15 1710.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A=23,sin B=5cos C.(1)求tan C的值;(2)若a=2,求△ABC的面积.解:(1)因为0<A<π,cos A=2 3,所以sin A=1-cos2A=5 3,又5cos C=sin B=sin(A+C)=sin A cos C+cos A sin C=53cos C+23sin C,所以253cos C=23sin C,tan C= 5.(2)由tan C=5得sin C=56,cos C=16,于是sin B =5cos C =56. 由a =2及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c =3,所以△ABC 的面积S △ABC =12ac sinB =12×2×3×56=52. 11.如图,在△ABC 中,∠B =π3,AB =8,点D 在BC 边上,且CD =2,cos ∠ADC =17.(1)求sin ∠BAD ;(2)求BD ,AC 的长.解:(1)在△ADC 中,因为cos ∠ADC =17,所以sin ∠ADC =437.所以sin ∠BAD =sin(∠ADC -∠B )=sin ∠ADC cos B -cos ∠ADC sin B=437×12-17×32=3314.(2)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 =AB ·sin ∠BAD sin ∠ADB =8×3314437=3.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 B=82+52-2×8×5×12=49. 所以AC =7.12.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设向量m =(a ,b ),n =(sin B ,sin A ),p =(b -2,a -2).(1)若m ∥n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2)若m ⊥p ,c =2,C =π3,求△ABC 的面积.解:(1)证明:∵m∥n,∴a sin A=b sin B,∴a·a=b·b,即a2=b2,a=b,∴△ABC为等腰三角形.(2)由m⊥p,得m·p=0,∴a(b-2)+b(a-2)=0,∴a+b=ab.由余弦定理c2=a2+b2-2ab cos C,得4=a2+b2-ab=(a+b)2-3ab,即(ab)2-3ab-4=0,解得ab=4(ab=-1舍去),∴S△ABC =12ab sin C=12×4×sinπ3= 3.。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问2 写出余弦定理及其变式, 余弦定理能解决哪类三角形问题?
问3 怎样推导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
例1 在ΔABC中,若sin2A= sin2B+ sin2C+ sinB⋅sinC,则角A等于 π 2π 3π 5π A. B. C. D. 3 3 4 6
例2 在ΔABC 中, 若 a cos A = b cos B , 则ΔABC 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
3 例6 已知锐角三角形 ABC 中,sin(A+B)= , 5 (1)求证:tanA = 2tanB; (2)设AB=3, 求AB边上的高.
1 sin(A-B)= , 5
例7 在ΔABC 中,∠A 的平分线 AD 与边 BC 相交于点 D, 求证:
BD AB = . DC AC
例8 连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与斜边的两个三等分点, 所得到的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sinα π 和 cosα (0 < α < ) , 求斜边的长. 2
D.
3 2 5
6. 在ΔABC 中, 若 b = a sinC, c = a cosB, 则 ΔABC 是 B. 等腰三角形 A.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7.
在∆ABC 中, A=60°, a=1,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周长.
8.
在ΔABC 中, a, b, c 分别是角 A, B, C 的对边, 已知 a + c = 10 , C = 2A , cosA =
检测题答案或提示....................................................................................................................39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原创)
解三角形题型总结ABC 中的常见结论和定理:一、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1.因为A B C ,所以sin( A B) sin C, cos( A B) cosC , tan( A B) tan C ;sin( A C) sin B, cos( A C) cos B, tan( A C) tan B ;sin( B C) sin A, cos(B C) cos A, tan( B C) tan AA B C因为,2 2A B C 所以sin cos2 2 2.大边对大角A B C,cos sin2 2,⋯⋯⋯⋯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 ta·n B ·t anC;(2)A 、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60°;(3)△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二、正弦定理:文字:在ABC 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值都相等。
a b c符号:R2 sin A sin B sin C公式变形:①a2R s in A b 2R sin B c 2R s in C (边转化成角)②a b csin A sin B sin C (角转化成边)2R 2R 2R③a : b :c sin A :sin B : sin Ca b c a b c④2Rsin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B sin C三、余弦定理:文字:在ABC 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符号: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b2 2ab cos C变形:cos A2b2c2bc2 2a acos B2c2ac2b cos C2a2b2ab2c四、面积公式:(1)S 1 ah (2) 1 ( )S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a2 2(3) 1 sin 1 sin 1 sinS ab C bc A ac B2 2 2五、常见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已知A, B, 边c)解法:根据内角和求出角 C ( A B) ;a b c根据正弦定理R2sin A sin B sin C求出其余两边a,b(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已知a,b,C )2 2 2 2 cos 解法:根据余弦定理c a b ab C 求出边c;2 2 2b c a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cos A 求A ;2bc 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 B ( AC) .(3)已知三边(如:a, b, c )b 2 2c2 acos A 求A ;解法: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2bc根据余弦定理的变形cos B2a2c2ac2b 求角B ;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 C (A B)(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如:a,b, A)(注意讨论解的情况)解法1:若只求第三边,用余弦定理: 2 2 2 2 cosc a b ab C ;a b c解法2:若不是只求第三边,先用正弦定理R2sin A sin B sin C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见题型一);求B (可能出现一再根据内角和定理求角 C (A B) ;.先看一道例题:例:在ABC 中,已知b 2 ,求角C。
解三角形(一)
f (x )
(3)对称变换引申
f (x) 先横向平移|a|个单位,再以x=a为轴作对称变换 f (a x)
(4)翻折变换引申
f (x) 以x=a为轴作翻折变换
f (| x a |)
描点法(周期五点法)作和谐函数的图像
先画图象后画轴 头为负比尾加T
注1.“头”的含义
①正弦式:当 Aω>0时,“头”是距原点最近的上升平衡点
当 Aω<0时,“头”是距原点最近的下降平衡点
②余弦式:当 A>0时,“头”是距原点最近的最高点
当 A<0时,“头”是距原点最近的最低点
③正切式:“头”是距原点最近的平衡点
注2.头为负比:x1
注3.尾加T:弦式 x5 x1 T
注4.正弦式: 当A>0,ω>0时,y1=y3=y5=B,y2=B+A,y4=B-A
A>B
a>b
②锐角三角形中,一定有 sinA>cosB, sinA>cosC …
练习1.解三角形常用的定理及结论
(1).(2010年辽宁)平面上O,A,B三点不共线
设 OA a,OB b ,则△OAB的面积等于 【C】
(A) | a |2| b |2 (a • b)2 (B) | a |2| b |2 (a • b)2
tanA+tanB+tanC = tanAtanBtanC
② sin A B cos C
2
2
cot C
2
2
(2).正余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a 2 b2 c2 2bc cos A b2 a 2 c2 2ac cos B c2 a 2 b2 2ab cos C
注⑤:图象变换的基础是点的变换,故应该用“图象上 所有点”来描述变换,但实际操作时,可简化。 可模仿注⑥的书写格式
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
标题:探讨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一、概述在数学学习中,三角形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而三角形的规律题更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题型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角形规律题中的一个具体例子: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
二、题目描述在这个三角形规律题中,给定了四个数字:14、28、18、和18。
我们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填入最后一个空白的数字。
三、题目分析1. 我们可以尝试分析这四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2. 我们可以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 我们需要验证我们得出的规律是否成立。
四、数字关系分析1.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四个数字,我们会发现它们中间比较规整的关系。
2. 28是14的两倍,说明乘以2可能是一个规律。
3. 接下来我们再仔细观察剩下的两个数字,18、18之间的关系。
五、数学运算解题1. 根据之前的分析,我们猜想可能是乘法运算,现在我们将这个猜想带入到最后一个空白数字的求解当中。
2. 14 * 2 = 28,符合前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3. 28 / 2 = 14,符合前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六、验证与总结1. 现在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得出的规律是否成立。
2. 我们用乘法运算来计算18 * 2 = 36,用除法运算来计算36 / 2 = 18。
3. 通过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中,数字之间的规律是每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两倍,即n * 2或n / 2。
七、结论在三角形规律题中,能够准确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非常重要。
通过对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的分析和解答,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数学运算规律的理解,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这个例子的讨论,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三角形规律题,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八、参考资料1. 小学数学课本2. 数学解题技巧指南以上就是对14 28 18 18三角形规律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方法
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方法(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的概念2.方法一:直接相加法3.方法二:拆分法4.方法三:替换法5.结论:总结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正文(篇1)一、引言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的情况。
例如,a+b+c=d,其中 a、b、c、d 为任意数。
为了更快地求解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二、方法一:直接相加法直接相加法就是将三个数直接相加,这种方法适用于三个数之间没有特殊关系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个数相加:a + b + c = d2.通过运算得到结果:(a + b + c) - (a + b) = c3.将结果代入原式:c + (a + b) = d三、方法二:拆分法拆分法是指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使得这三个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数可以拆分成两个数2.将这个数拆分,例如将 c 拆分成 x + y3.将拆分后的数代入原式:a + b + x + y = d4.通过运算得到结果:(a + x) + (b + y) = d四、方法三:替换法替换法是指将一个数替换成另外两个数的和,使得这三个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数可以替换成另外两个数的和2.将这个数替换成另外两个数的和,例如将 c 替换成 a + b3.将替换后的数代入原式:a + b + a + b = d4.通过运算得到结果:2(a + b) = d五、结论总之,在解决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接相加法、拆分法或替换法。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灵活运用。
目录(篇2)1.引言:介绍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的概念2.方法一:直接相加法3.方法二:拆项法4.方法三:重新组合法5.结论:总结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的方法正文(篇2)一、引言三角形相加得数相等是指三个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三个数中的任意两个数相加的和。
高中数学中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高中数学中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数学是一门极具普遍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及其结论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支点,它们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常见的数学结论也有可能存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的出现可以让数学研究开拓更为广阔的视野。
以下就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首先,三角形存在唯一解的结论有可能被否定。
一般情况下,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存在唯一解,而其他三角形存在两种解法,即正确解和反转解。
然而,一些情况下,三角形的另外一种解法可能不存在,也就是说,三角形存在一种唯一解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其次,数学中涉及到的关于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首项和末项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确切来说,在某些情况下,每一项与首项和末项的比值并不一定,比如当每一项的差值相等时,就不能保用等比数列的一般公式来计算,因为每一项与首项和末项的比值是不一定的。
再次,乘法法则也有可能被否定。
乘法法则也叫做“填表法”,这意味着:若两个乘数的乘积为定数,那么该定数的值一定等于这两个乘数的乘积。
然而,有些时候,两个乘数的乘积不是定数,而是变化的。
这种情况下,乘法法则就不能正确应用,此时乘法法则被否定了。
最后,数学运算中有关比值的结论也可能被否定。
比值就是一个大小关系,表示某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当某两个数之间存在相等关系时,它们的比值就为1.然而,也有例外情况,此时,某两个数之间的比值可能不为1,也就是说,某两个数之间的比值可能不是固定的,比值的结论也被否定了。
以上就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从上述否定形式可以看出,高中数学的结论并不总是正确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只有当深入研究后,才能准确地做出结论。
最后,在数学研究中,学生和数学家们们还需要继续探索,以发现新的结论,从而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PPT优秀课件
a2=b2+c2-2bccosA, b2=c2+a2-2cacosB,
c2=a2+b2-2abcosC
22.05.2019
江西省赣州一中刘利剑 整理 heishu800101@
3.三角形中的一些结论:(不要求记忆) (1)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sinA+sinB+sinC=4cos(A/2)cos(B/2)cos(C/2) (3)cosA+cosB+cosC=4sin(A/2)·sin(B/2)·sin(C/2)+1 (4)sin2A+sin2B+sin2C=4sinA·sinB·sinC (5)cos2A+cos2B+cos2C=-4cosAcosBcosC-1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中的数列经典结论
【定理1】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无论sinA 、sinB 、sinC 成等差数列或1sin A 、1sin B 、1sin C
成等差数列; 还是a 、b 、c 成等差数列或
1a 、1b 、1c 成等差数列.都有B ∈0,3π⎛⎤ ⎥⎝⎦
. 【推论】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无论sin 2A 、sin 2B 、sin 2C 成等差数列或A 2sin 1、B 2sin 1、C
2
sin 1
成等差数列或cos 2A 、cos 2B 、cos 2C 成等差数列;
还是a 2 、b 2、c 2成等差数列或
21a 、21b 、21c 成等差数列.都有B ∈0,3π⎛⎤ ⎥⎝⎦
. 【定理2】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无论sinA 、sinB 、sinC 成等比数列或1sin A 、1sin B 、1
sin C
成等比数列; 还是a 、b 、c 成等比数列或
1a 、1b 、1c 成等比数列.都有B ∈0,3π⎛⎤ ⎥⎝⎦
. 【推论】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无论sin n A 、sin n B 、sin n C 成等比数列或
A n sin 1、
B n sin 1、C
n sin 1
成等比 数列;
还是a n 、b n 、c n 成等比数列或
n a 1、n b 1、n
c 1()
*∈N n 成等比数列.都有B ∈0,3π⎛⎤ ⎥⎝⎦
.
【定理1证明】
1) 由等差中项公式和正弦定理得:2sinB=sinA+sinC ⇔2b =a +c
再由余弦定理得: cosB=222222224()()3()2288a c b a c a c a c ac
ac ac ac
+-+-++-==
∵a 2
+c 2
≥2ac ∴cosB=223()28a c ac ac
+-≥628ac ac ac -=1
2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又B ∈(0,π)及y =cos x 在(0,π)内单调递减,故B ∈(0,
3
π
]. 2) 由等差中项公式和正弦定理得
2112112sin sin sin ac
b B A C b a
c a c
=+⇔=+⇔=
+ 再由余弦定理得 cosB=222
2
2
2
2(
)
22ac a c a c b a c ac ac +-+-+=
∵a 2+c 2≥2ac ⇔(a +c ) 2≥4ac ⇔22()ac a c +≤ac ∴a 2+c 2-2
2()ac a c
+≥2ac -ac =ac ∴ cos B≥2ac ac =1
2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又B ∈(0,π)及y =cos x 在(0,π)内单调
递减,
故B ∈0,3π⎛⎤
⎥⎝⎦
.
【推论证明】由a 2 、b 2、c 2成等差数列得2b 2=a 2+c 2,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B=2222a c b ac +-=
ac c a ac c a c a 4222
22
22
2
+=+-+≥ac ac 42=12
,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又B ∈(0,π)及y =cos x 在(0,π)内单调递减,故
B ∈0,3π⎛⎤
⎥⎝⎦
.
同理可证若
21a 、21b 、21c
成等差数列或sin 2A 、sin 2B 、sin 2
C 成等差数列或cos 2A 、cos 2B 、cos 2C 成等差数列;或A 2sin 1、B 2sin 1、C 2sin 1
成等差数列,都
有B ∈0,3π⎛⎤
⎥⎝⎦
.
【定理2证明】 由等比中项公式和正弦定理得: sin 2B=sinAsinC ⇔
ac b C A B C
A B =⇔=⇔=2
22
sin sin sin sin sin 1sin 1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B=2222a c b ac +-=
222a c ac
ac +- ∵a 2+c 2≥2ac ∴cosB≥
22ac ac ac -=2ac ac =12
, 当且仅当a=c 时,等号成立.又B ∈(0, π)及y =cos x 在(0, π)内单调递减,故
B ∈0,3π⎛⎤
⎥⎝⎦
.
【推论证明】在△ABC 中,若sin n A 、sin n B 、sin n C ()
*∈N n 成等比数列, 则b 2n =a n c n , 即b 2=ac.
由余弦定理得:cosB=2222a c b ac +-=
222a c ac ac
+-≥22ac ac ac -=2ac ac =1
2, 当且仅当a=c 时,等号成立.又B ∈(0, π)及y =cos x 在(0, π)内单调递减,故
B ∈0,3π⎛⎤
⎥⎝⎦
同理可证若
n a 1、n b 1、n c
1成等比数列或A n sin 1、B n sin 1、C n sin 1()
*∈N n 成等比数列,都有B ∈0,3π⎛⎤
⎥⎝⎦
.
【典例1】 在△ABC 中,
C 2sin 1、B 2sin 1、A
2sin 1
成等差数列, 且p =(sinB, 1),q =(1, cosB),
证明:(1)函数f (B)= p ·q 的值域为(
;
(2)函数g (B)= q p q p •+1(2的值域为512⎡
⎫⎪⎢⎣
⎭;
(3)函数h (B)=
q
p •+12的值域为(
1)⎤-⎦.
【典例2】 在△ABC 中,
C n sin 1、B n sin 1、A
n
sin 1
()
*∈N n 成等比数列,
且p cosB), q =(sinB ,-1), 证明:(1)函数f (B)= p ·q 的值域为(]1,1-;
(2)函数g (B)= q p q p •+1(2的值域为7,2⎡⎫
+∞⎪⎢⎣⎭
;
(3)函数h (B)=
q
p q p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