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精)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精)

面对农民大规模流入城市务工 , 保障其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目前 , 国家“两为主”政策已在各地得到深入贯彻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为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以下简称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这一大背景下 , 农民工子女是否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为此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于 2007 年 9 - 10 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无锡、成都、郑州、顺德、义乌、沈阳、石家庄、乌鲁木齐 12 个城市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典型调研 , 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二、 12 个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一农民工子女的规模与结构1. 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2. 农民工子女在中等规模城市递增态势明显3. 大部分城市均存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农民工子女数量的递增 , 伴随而来的是当地各类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快速发展。

4. 农民工子女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5. 城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比例较(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与管理状况1. 中央提出的“两为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根据中央提出的“两为主”政策精神 , 各地均结合实际 , 出台了一系列与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的政策。

除广州、顺德、石家庄 (没有专门出台政策文件 , 具体工作均参照本省转发国务院文件精神执行外 , 其他 9 个城市还专门制定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 , 均提出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实行“一视同仁”原则 , 并对学习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特殊的帮助。

2. 城市公办学校均设置了一定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标准3. 有一半的城市明确提出公办学校免收借读费4. C 类城市近两年农民工子女入学人数增加显著5. 有 4 个城市明确提出应按学生实际人数向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拨付生均公用经费6.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水平和待遇较低7.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条件较差8.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对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较少(三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现状通过调研发现 ,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不大 , 而且他们在整体学习状况上要好于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2015-2016学年清姜路中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说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的前提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不能入学以及到哪里入学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何实实在在地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但是,面对这些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我校为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就读学生1474人,生源来自厂区及附近农村,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9人,占学生总数的10.1%。

其中,初一年级39人,初二年级83人,初三年级27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源自于外省、市、县区。

二、解决措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大努力。

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做到无条件接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由最初的指定学校变成学生和学生家长自主择校,在学生入学就读方面我校坚决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无条件完全接受选择我校就读的务工随迁子女,并在编办、学习及生活等方面提供应有的照顾及帮助。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

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

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

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

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调查——基于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村一、调查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

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后顾之忧,最重要的就是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由于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在外地务工加上,我的叔叔现在就在郑州中原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里卖菜,孩子也在郑州上学。

我深知他们在郑州上学的艰苦,于是想借这次毛概课外实践的机会调查一下他们的教育问题是怎么样的,他们受教育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

所以,我们小组四人利用清明假期之便,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调查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情况。

二、调查目的这次做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研,了解民工子女在学校及家中受教育的情况,分析他们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郑州市相关政策,经费和师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目的和主要意义在于:1.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民工子女受教育及学习情况,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2.从个例推广到一般,认识现在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3.为提高郑州市外来民工子女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加强长效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时间2012年4月1日—3日(二)调查地点、对象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外来务工人员。

河南工业大学自动化09级的部分父母在郑州务工的学生(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二个部分。

1、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那里有很多卖菜的摊主,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到郑州的务工人员,生活艰苦,由于常年不能回家,所以孩子都也在郑州上学。

我们以书面问卷为辅助载体,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了解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状况。

2、从自动化专业09级的学生中找民工子女,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郑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研究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研究

2进 城 务 工 农 民随 迁 子 女 义 务教 育面 临 的 问题 .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问题突 出 .而且处 于正在增 多的趋势 . 更有的处于隐形状态 21 . 义务教育财政政策问题 虽然 目 国家制定 了义务 教育免费等许 多政 策措施 . 而 . 的 前 然 它 具体实施却没有得到贯彻。 相反的还有许多附加 条件 、 复杂手续 , 以至 于农 民工不能完全享受到这些政策的优惠 22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 义务教 育的公平研 究一 直受到社会 的关注 . 通过对择 校 、 建立重 点学校 、 设置进校 门槛 、 单独编班这几方面的研究 . 学校为实现校方 的 利益 . 设置进校 门槛 , 支持择校政策 : 而农 民工也越来越追求子女义务 教育 机会 的均等 . 不仅是 入学机会 的平 等 . 还有在校接 受同等教育 的 公平 。 23 民工对其子女的教育作用问题 -农 目前 . 国家 陆续 的制定 了一些政策为农 民工子女能在城市公立 学 校就学和在学校 生活中不受歧视提供 了政策保 障. 尽管进入 同样 的学 校. 学习同样 的课程 , 同等程度 的免费教育 . 享受 但农 民工 自 文化程 身 度的高低对其子女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 的影响 由于农 民工 自身受文 化教育程度低 , 对其 子女教育产生 负作用 . 再者 . 由于收入水平低 , 无 法为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要 的教育资源 24教师对农民工子女 义务教育 的关注 问题 - 经调查 . 四成教师表示 不会 全方面 的同等 对待学生 . 在加 强学校 教师对农 民工子女的学习教育 、心理教育 的等 教育的关注问题上 . 还 有待于解决。
措施 . 建立 完善 的保障农民工子女接 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
【 关键词】 务工农 民; 义务教 育

西安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西安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序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工 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 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开始由最初的 “跑单帮” 转变为 “举 ,大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也跟随父母流入 家搬迁” 城市。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 。 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流入地一般不会向他们提供 9 年义务教育,也不会向他们提供与本市市民子女一样的高中 教育。 进城务工子女既不同于普通农民家的孩子 ( 父母在家务 农) ,又不同于城市的孩子。 经济收入的悬殊,与父母交流时 间的短少,文化背景的差异,都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 要了解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就应首先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生 活现状以及思想现状。 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进城务工人员有着顽强的生存毅 力,有着面对恶劣自然条件和在艰难生活中所拥有的活得精彩 的勇气以及有着在困难中对生活怀着永不言败的信心 。 他们对 目前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他们觉得现在与过去比,挣钱比 种地要多而且容易,与比他们富裕的人比,虽然不如人家,却 也没什么可怨天尤人的,他们认为别人富是别人有本事,自己 穷,是自己无能。因为他们没有知识,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公民 权利意识,不考虑人权、平等之类较抽象的问题,如果遭到什 么不公正甚至非法的待遇,那只是因为碰到了坏人。 他们意识 到文化水平低是导致自己贫困的重要原因,希望子女能受到更 好一点的教育,为此他们愿意省吃俭用为子女积攒学费。 他们 对家庭的前景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 对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迫切的要求 。 他们宁愿牺牲自己 这一代,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出人头 地,脱离农村,能够生活的更好。想法很美好,但是进城农民 工子女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 ( 一)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依然存在 “入学难、上学贵” 的现 象。虽然国家明确了农民工子女城市上学的 “两为主 ” 政策 ( 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见国 2001] 21 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 家颁布的 [ 。 ) ,但进城务工子女在城市上学仍然比较艰难,存 展的决定》 “ 在 入学难、上学贵” 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城市公立学校为进城务工子女上学设置的 “门槛 ” 比较高。据我们对西安市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市教育局**市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从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2013今年5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各区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各校起始年级接收随迁子女人数不得低于去年"的要求。

同时,将今年随迁子女招生政策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设立服务与咨询电话,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咨询,及时回复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局长信箱、"12345"的各类来信,解释相关政策,化解群众投诉,方便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

各区也想方设法,在执行省市文件要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

**区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就事先根据去年接纳规模,为随迁子女预留出义务教育学位;**区在公办学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班级、扩大班额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区将公办学校学位情况统一公告,通过"电脑派位"的形式化解入学矛盾。

据统计,2013年我市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5万人,比上年度增加约40001至2逾90%。

**市同。

"2578人,2012普通高考和本科、专科层次录取。

参加江苏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与江苏籍考生一样,须参加全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符合高考报名资格要求,享受与江苏籍考生同等的录取政策。

我市严格按照省里要求,做好外地考生的报名组织、资格审查、考试实施、招生录取等工作。

对不符合条件的非江苏籍考生,积极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为考生回原籍参加普通高考提供便利条件。

据统计,2013年我市参加普通高考的外省学生有99人,从今年报名情况看,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的外省学生将达到473人。

三、深入推进"三同教育"我市早在2003年就提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三同教育",即"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的教育模式。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1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1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涌入城市,但是随着农民工的转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出来。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

是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务工子女入学问题,但是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享有教学资源等方面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通过调查与分析:学习上,在这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生活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相对较差。

心理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

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接触,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

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就错;三是逆反心强。

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入学门槛高,就读公办学校困难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的区域,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造成入学门槛高,就读公办学校困难的主要原因。

出于生活成本及就业的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往往集中居住在城郊接合部,相对于市区而言,郊区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这使得义务教育资源区域性供给短缺现象十分突出。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的孩子,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整日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教育。

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的学历一般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不高、心理适应困难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然而,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城市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导致部分孩子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无法接受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随迁子女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城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农村有所不同,使得他们在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性问题突出。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市本地孩子相比,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学校存在对随迁子女的歧视现象,如分班不公、待遇不公等,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织、深层次矛盾凸显的结果。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探究他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为改善他们的教育情况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父母和老师,收集他们对子女教育情况的认知与看法。

实地访谈则是选择了几个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常去的学校,与学校的教师、校长以及一些随迁子女进行深入交流和观察。

三、调研结果1. 学校条件不足调研中发现,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所就读的学校往往条件较差。

学校缺乏现代化设施,教学环境拥挤,教学资源匮乏,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教育资源不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少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只能就读于城郊的农村学校,这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他们面临着与城市学校相比的教育差距。

3. 家庭支持不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支持和关注。

在调研中,大部分父母表示他们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学习情况,这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疏漏。

4. 心理压力较大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种种压力。

他们身处陌生的环境中,缺乏依靠和安全感。

一些随迁子女因此产生心理问题,如适应困难、焦虑和孤独感。

四、调研启示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

1. 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所在学校的投入,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质量,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2. 增加教育资源的分配应优先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培训、教材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 加强家庭教育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可以提供一些适合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家长的培训和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教育支持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孩子的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2010年7月29日我国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在要求“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的前提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不能入学以及到哪里入学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何实实在在地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但是,面对这些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我校现有学生820人,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06人,占学生总数的61.71%。

其中,一年级95人,二年级74人,三年级104人,四年级72人,五年级75人,六年级86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外省的有158人。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由最初的指定学校变成学生和学生家长自主择校,在学生入学、编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和本地学生一样。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有困难(相对)的学生215人,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总数的42.4%;结对帮扶学生268人,占总数的 52.96 %。

二、调查分析针对我校的实际,制定了两份调查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调查表(学生)(表一)”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调查表(家长)(二)”,我们对3——6年级共计337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

学生年龄段为10——15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研究分析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研究分析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育问题研究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面对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普遍现状:一是失学辍学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业基础差、流动性大等问题,极易造成学校管理上的不便,公办学校接收其入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现行法律或政策的真正实施或者法定权利上升为实在权利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漫长的过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依然存在较大障碍。

不少地区采用“赞助费”、“借读费”、“多证件”、“限名额”等形式抬高入学门槛,进城务工人员普遍属于低收入人群,难以承受其经济负担。

加之,有关证件名目多样,办理流程复杂,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期内完成。

据调查,有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变相缴费少则几百,多则上万。

证件普遍在5个左右,要完成办理短则l周以上,长则1年以上。

因此,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低,失学辍学现象严重。

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9.3%处于失辍学状态。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偏低。

与城市孩子相Lk,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相对缺乏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其就读学校条件相对较差。

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或城区中心的普通学校,这这些学校一般都存在资金相对欠足、设施相对欠全、师资相对欠优、队伍相对欠稳的现象。

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民工一般都住在城乡结合部,采取租房居住,通常几个外来工友家庭合租一套民房,居住空间狭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获得安静、干净的学习空间,加之居住所在地人员混杂,治安较差,极易沾染不良习气,导致学习习惯普遍较差。

此外,其父母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闲暇时间较多在打牌、闲聊中度过,对孩子的学习多采取放任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严重缺失。

关于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卢鹏飞,是学生会外联部的干事。

今天很荣幸能登上这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我竞选的职务是学生会副主席。

竞选理由有三:(一) 本着锻炼和培养自身优秀的素质,完善自我!(二) 再接再厉,为学校和同学们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 继承和发扬学院的培养人才目标和一切为学院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

预计到XX年将将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城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并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点。

xx年x月x日至至x月x日,市政协文教教委组织部分委员就此问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委委员们听取了市教育局、、公安局的情况介绍,走走访了朝阳、绿园、宽城城、南关、双阳等5个区区的部门,并以座谈形式式与进城务工人员面对面面交流。

还深入到光复路路市场、永春批发市场与与务工人员进行访谈,在在永春批发、正阳街装潢潢市场作抽样调查,发放放100份《进城务工人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问问卷》。

通过调研,委员员们与各层面人员座谈、、走访达三百多人次,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教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的探讨和思考。

一、x x x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现状近几年来,随着我市进城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市区教育局在没有相关关政策和财力支持的情况况下,本着贯彻《义务教教育法》的精神,积极挖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和潜力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前基本上解决了进城务工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问题。

1、进城务工人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目前前,xx市市区中小学生生人,外来人口学生数占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

外来人口中,九年义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未成年年人的总数为人,就学率率为%,基本都在公办学学校就读,也有一部分在在私立学校就读。

据各各区教育局对xx年6月月底情况的统计,进城务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各区区就学的情况如附表:区名全区中小学生生总数其中就学务工人人员子女合计占全全区中小学生的比例数数初中学生数小学学学生数南关区1663 245 408%宽城区8699%朝阳区125 470 5995 %绿园区%双阳区227 235 262%二道区8445 %以上务工人人员子女就学人数仅为学学籍统计数字,还有相当当一部分务工人员子女尚尚未办理转入手续,实际际入学人数远比学籍统计计的要多。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专项督查汇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专项督查汇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专项督查汇报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问题,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需要,是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需要,是在更高层次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区教育体育局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商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现有农民工子女45878名(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中、小学生)12968名,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32910名)占全日制学校学生总数85745名的53.51%。

商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主要来自于商州广大农村及安徽、江苏、四川、浙江、福建等地。

目前商州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市区的“四办两镇”。

二、所做的工作1、思想重视我局高度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问题,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当前民工子女入学现状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落实国、省、市一系列有关做好民工子女入学工作的文件精神,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工子女入学工作提前进行了精心部署。

2、制度落实区教育体育局要求全区各校进一步强化职能,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环境。

一是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依法确保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二是积极扩大公办教育资源,鼓励民办投资办学,多元拓展民工子女教育资源。

三是建立投入机制,确保经费来源畅通,所有接受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均按实际学生数足额、及时拨付义务教育教经费,中央拨付的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接受随迁子女较多的学校(如商州区中学)。

四是开展帮扶活动,不让一个民工子女因贫失学,并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发动全社会开展与民工子女扶贫结对活动,确保所有随迁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简介:本报告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面对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保障其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两为主”政策已在各地得到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为保障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以下简称“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这一大背景下,农民工子女是否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于2007年9—10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无锡、成都、郑州、顺德、义乌、沈阳、石家庄、乌鲁木齐12城市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典型调研,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调研对象为城市流动人口中户口为农业类型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调研的城市分为以下三类:A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人数30万以上),包括北京、上海、广州;B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人数10万-30万),包括杭州、无锡、成都;C类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人数10万以下),包括郑州、顺德、义乌、沈阳、石家庄、乌鲁木齐。

共调研了66所中小学.其中,公办学校39所(小学22所,初中17所),获准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20所(小学13所,初中7所),未获准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7所(小学6所,初中1所)。

调研问卷及访谈。

(1)学生基本情况问卷:发放问卷5 806份,回收率100%。

有效样本5 682份,有效率97.9%。

其中,有效样本中农民工子女学生有4 242名,比例为74.7%。

(2)学生心理问卷:发放问卷5 806份,回收率100%。

有效样本5 709份,有效率98.3%。

其中,有效样本中农民工子女学生有4 275名,比例为74。

9%。

(3)家长问卷:发放问卷5 806份,回收率89。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之欧阳法创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之欧阳法创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陈述由于缺乏怙恃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生长撑起一片蓝天,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家长安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年夜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随着变革开放的不竭深入,农民年夜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胜利人士已在经济发财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年夜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用度,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忙看管。

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的家长安心在外打工二、我校采纳的办法1、建立健全领导担任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计划,真正地使学校成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范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静态,按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生长。

3、建立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生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

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

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该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影响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教育意识不强等。

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表现为师资不足、校园歧视和心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多元化教育模式等。

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进行验证,并据此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为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参考,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问题,应对措施,案例分析,结论,政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渐增加。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来到城市打工,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多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

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子女往往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

他们由于家庭贫困、父母缺席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甚至有些孩子因为没有监管而走上了不良的道路。

为了解决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因素,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毕节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质量,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中许多人员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

然而,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义务教育情况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选取了S市五个区的多所中小学进行调研。

问卷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80份。

我们还对20位教师和学校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以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三、调查结果1、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学校存在班级超员、师资不足等问题。

部分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名额有限,导致部分孩子无法进入心仪的学校。

2、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与城市户籍学生相比,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3、家庭教育缺失: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繁忙,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时间较少。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缺乏,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4、心理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部分孩子存在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建议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完善招生政策:教育部门应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招生政策,扩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名额,保障他们的入学权利。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5、促进社会融入:社会各界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五、结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我们应该他们的教育需求和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这些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行了积分制入学。

这些孩子需要经过一定的积分程序,才能获得入学资格。

积分制包括家庭背景、居住年限、社保缴纳、文化程度等方面,政府根据这些因素对申请者进行评分。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

这些学校通常位于城市边缘地带,规模较小,但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师资支持,以保证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

政府还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了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福利。

这些奖学金和助学金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旨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政府通过积分制入学和设立专门学校等方式,为这些孩子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增加,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其中,异地高考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异地高考问题的现状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高考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无法在异地参加高考。

其次,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他们在异地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

此外,由于社会认知的偏差,他们还面临着歧视和排斥等问题。

二、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户籍制度的限制是导致异地高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异地高考问题的原因之一。

此外,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观念和态度也是导致异地高考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户籍限制。

其次,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改变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观念和态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歧视和排斥。

四、结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改变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观念和态度等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实施以下方案:一、建立入学机制1、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申请的受理、审核和入学安排等工作。

2、制定入学标准,明确申请材料、审核流程和录取标准等。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确保其入学、转学等信息的准确记录。

二、扩大教育资源1、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城区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学校数量,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

2、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增加民办学校数量,提供更多教育选择。

3、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其教育资源的充足和合理配置。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配备充足、优秀的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关心学生成长,学生心理健康。

3、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教育资助体系1、设立专项资金,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等资助。

2、制定资助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资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3、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资助资金真正用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家长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2、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六、优化教育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内外的安全秩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3、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和思想引导工作。

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方案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投入、师资建设、资助体系、家校合作和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提高其受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9400万人。

通知指出,多年来,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极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在一些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不与进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随意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职工超时超强度劳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职业危害严重、恶性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职工基本的社会保障普遍缺失、甚至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进城务工人员绝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苦脏累险工作,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不仅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凡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不论其户籍是否在本地区或工作时间长短,都有依法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为教育而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子女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一改革不仅对农民工流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更关系到无数家庭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围绕教育而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展开探讨。

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较少,面临着入学难、适应城市生活难等挑战。

改革后的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不仅使农民工子女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还放宽了异地高考的政策限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选择。

然而,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和居住条件往往较差,难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照料,导致孩子在求学过程中面临困难。

其次,城市教育资源紧张,改革后政策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更多入学机会,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改革后的政策对农民工的收入和家庭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农民工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从而影响了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缓解城市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二是完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和照料体系,提高家庭教育和照料质量;三是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其收入和家庭背景条件,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应紧密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情况。

随着国家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重视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未来政策改革将更加注重农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教育的兴起,农民工子女将有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学习方式。

总之,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对农民工流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多的教育机会。

然而,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继续和推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完善,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