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分数和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除法运算,但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包括例题和练习题)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零钱。
从而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快速求得商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组题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利用四舍五入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商的近似值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3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内容既是对以前学习的除法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会对“四舍五入”法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如何将商的近似值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例如:一块地分成了5块,每块的地面积是8平方米,问这块地的总面积大约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求商的近似值有什么实际意义?如何在生活中运用?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商的近似值(1)-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商的近似值(1)》一、教材内容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四则运算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但是,对于求商的近似值,学生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求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尝试用自己发现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对精确度的理解及对四舍五入后小数末尾“0”的处理。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小明妈妈昨天去菜市场买水果,鸭梨1.25元1斤,挑了几个鸭梨,称得的重量是3.7斤,商贩用计算器算得的结果是4.625,妈妈应付给商贩多少元?生:4.63元师:为什么要付4.63元?看来在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时,需要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值。
(二)教学求近似值的方法1.学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1)刚才你们是怎样求出4.625的近似值的?谁再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4.625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的5,比4大,就向百分位进1。
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2)师小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般都要用“四舍五入法”(3)巩固:将下面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2.582 12.807 0.849(4)怎样将一个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大于4,就向百分位进1;千分位上的数小于或等于4,就将百分位后面的数舍去。
2.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1)但是最后小商贩说零分钱不要了,妈妈又该付他多少元呢?学生回答:将4.625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的2,比4小就舍去。
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案(2)巩固。
将下面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2.582 12.807 0.849(3)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于4,就向十分位进1;百分位上的数小于或等于4,就将十分位后面的数舍去。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求商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求商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知识背景本例教学设计是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为求商的近似值。
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分子、分母、商的概念,及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商的近似值,以及为什么需要近似值。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手算方法,计算出商的近似值。
3.学生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数值转换为近似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围绕求商的近似值展开。
我们会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进行讲解:1.商的基本概念回顾及分析;2.商的近似值概念介绍与相关实例讲解;3.商的近似值计算方法讲解及计算练习。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周期在两课时之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课时引入1.老师准备一组代表分数和商的卡片,分别给不同学生,让学生自己组合卡片,让他们了解分数与商的关系。
2.引出“商的近似值”这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思考近似值概念,并了解为什么需要近似值。
教学重点介绍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并以一组实例讲解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和原理。
教学细节1.介绍商的近似值的概念–什么是商的近似值–为什么需要近似值(例如:商的过大或过小,不易计算)2.概念分析–商与被除数的关系–商与除数的关系3.计算方法–近似值的定义和计算–近似值的取整方法–近似值的区间估计方法例子讲解1.教师提供若干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例子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例子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分发10个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
第二课时练习反馈老师在第二节课上布置的题目,统计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正确率,进行练习反馈。
巩固1.引导学生练习更复杂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分组竞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考察学生对商近似值概念与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评估老师进行口头考核并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点评。
教学拓展教师布置看完视频,尝试计算不同场景下的商的近似值,并思考使用近似值而非精确值的影响。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
2. 学生尝试用除法计算,发现结果不是整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近似值。
二、探究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有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3. 老师举例讲解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醒注意事项。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复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醒注意事项。
二、深入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三、拓展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求商的近似值?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2. 学生举例说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解题思路及方法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中,检查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备注:本教案根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
(教案)第五单元 求商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求商的近似值-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求商的概念。
2.能够灵活地运用小数计算和估算商的大小。
3.能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应用求商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商?2.如何计算商?3.如何估算商的大小?4.如何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应用求商的知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概念,掌握商的计算方法和近似值的估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应用求商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举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法: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商的大小和近似值的估算方法。
3.课堂讨论法:通过与学生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和运算,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解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商的概念。
2.讲解商的计算方法:商 = 被除数÷ 除数。
第三步:实验感受商的大小1.将一份糖水分成两个杯子,让学生实验对糖水的数量进行估算,并计算两杯糖水的商。
2.让学生比较估算值和实际商的大小,感受商的大小。
第四步:讲解估算商的近似值方法1.讲解求商近似值的方法:将除数和被除数分别取一个整数,把商凑成一个整数,然后再把整数商化为小数。
2.通过举例讲解近似值方法的具体计算。
第五步:运用求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求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对商和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总结通过讲解、实验和交流,学生对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估算近似值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选择一个实际生活场景,应用求商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掌握了求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苏教版秋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商的近似值的概念2. 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3. 运用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例如:小明的妈妈要将2.4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2. 探究(1)让学生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2.4÷6=0.4,即每个小朋友能分到0.4千克的糖果。
(2)提出问题:如果糖果的重量是2.5千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2.5÷6=0.4166......,让学生体会到结果不是整数,不方便实际操作。
(3)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结果保留到整数或者保留到十分位、百分位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3. 讲解(1)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例如:2.5÷6=0.4166......,保留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因为6大于等于5,所以十分位上的4要进位,变成5,所以商的近似值是0.42。
(2)让学生举例说明四舍五入法的应用,加深理解。
4. 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应用(1)让学生解决导入中的问题:小明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举例说明求商的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求商的近似值》数学教案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求商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包括如何判断保留几位小数,以及如何进行四舍五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一个商店有150个苹果,如果每箱装6个,大约需要多少个箱子?”让学生自行计算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新知讲解
1. 教师解释什么是求商的近似值,并举例说明。
2. 教师介绍如何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重点讲解如何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和如何进行四舍五入。
(三)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包括直接求商的近似值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求商的近似值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四、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六、参考教材:
无特别指定教材,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
以上就是《求商的近似值》數學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商的近似值(1)(四舍五入)》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商的近似值(1)(四舍五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1)(四舍五入)》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学会使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一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导致计算结果的误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使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求商的近似值,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地判断和使用四舍五入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练习题若干,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小明有一块巧克力,每块巧克力有10小块,他想知道这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小块。
我们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除法得到的商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我们可以用一个近似值来表示这个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通过示例来进行演示。
示例:假设我们要计算25除以4的结果,我们可以先计算出25除以4的商,得到6.25。
然后,我们看6.25的个位数5,因为5大于等于5,所以我们要进位,将6.25近似为6.5。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8《商的近似值》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概念,他们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对于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求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的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课件。
2.学生准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买水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近似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原理,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商的概念;2.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3.能够通过实例计算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准备1.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准备好相应的教材、课件和习题;2.学生:五年级学生需要提前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 讲述故事:在学习商的近似值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阿凡达星球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阿凡达星球上的科学家对飞船的重量进行估算,而他们此时并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
听完故事后,你们是否也有了对商的近似值的探究想法呢?② 设计游戏:将课堂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给定数据计算出商的近似值。
获胜小组将获得小红花奖励。
2. 基础知识商:一个数除以另外一个数所得的结果,被称为商。
例如:18 ÷ 3 = 6,其中 6 就是 18 除以 3 的商。
我们还可以将商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比如说 7÷9(7除以9),我们可以把它表示成:$$ \\frac{7}{9} $$3. 发现规律请看下面的例子:例1:$ 9÷3 = 3\qquad9÷4 = 2\frac{1}{4} $例2:$ 12÷3 = 4\qquad12÷4 = 3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整数相除其结果不一定是整数,也可能是带分数,这就是商的近似值。
4. 实践操作现在请大家注意以下计算:328÷6,328÷7,328÷81.首先,用整数来计算。
我们先将 328 对 6、7、8 分别整除,得出的商分别为:54、46、41。
2.其次,我们用列竖式的方式,来计算商的近似值。
比如上面的 328÷6(六位整数除以一位整数),列竖式如下:54 (4)________6 |328.0000300____28 024___4 0通过列竖式,我们可以得出 328÷6 的商的近似值为 54.4。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商的近似值(1)-苏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商的近似值(1)-苏教版教学内容知识点商的近似值。
学习目标1.理解商的概念,掌握商的求法。
2.能够用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资源教师备课PPT、学生练习册、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道简单的乘除法口算题,让学生计算。
2.在学生计算之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这道题需要计算器来完成,该怎么做?给出计算器的商的解释。
3.让学生总结一下商是什么,商的作用。
2. 引入商的近似值1.将上一节课学过的除法知识和商的概念结合起来,让学生编写一份题目列表。
2.让学生用计算器来逐个计算这些题目,记录下每次的商和余数。
3.让学生总结得出求商的方法。
3. 练习商的近似值1.在学生熟悉了商的近似值的求法之后,老师可以出一些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使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
2.让学生自行编写实际问题的例题解答。
4. 总结1.让学生总结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2.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编写的实际问题的例题。
教学评价1.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拓展1.商的近似值。
2.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商的小数表示法和百分数表示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了商的近似值,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目逐步掌握求商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适当地放慢节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之后得出结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掌握重点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值1 四舍五入
商的近似值1 四舍五入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教材第71页例12。
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的除法计算过程,经历循环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特征。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3、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都知道,1年有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总是由春到夏到秋最后到冬,它们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2、揭题像这种依次不断地重复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在我们今天的数学课中也会遇到。
一起看课题(课件:商的近似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该怎样求商的近似值呢?“四舍五入”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二、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无限小数。
(课件:出示例7)看例题,要求出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钟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动笔算一算它的商。
在刚才的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它的商有什么特别之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它的竖式。
因为余数总是不断地重复出现40,所以商不断地重复出现6。
既然这样,这里的商我们该怎么写?省略号表示什么?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有无数个6,像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我们把它叫做无限小数。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在数学中,像这样,商是无限小数的算式有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课件出示四道算式),它们的商都是无限小数。
仔细观察,2÷9=0.22……商里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2),是一个数字在不断的重复;50除以12等于4.166……,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的是6, 是一个数字在不断的重复;第3题的商,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的是6和3,有两个数字;第4题的商,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的是540,有三个数字。
其实呀,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docx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docx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生活实例体会取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学生明确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包括ppt 等。
使用“学乐师生”APP 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几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发现有的除法的除不尽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用什么方法求近似呢?回一下求的近似运用了什么方法?二、新学通昨天的,能一今天我将要研究的是什么?在,你有哪些疑?解决了?怎解决的?下面我根据学案一起来交流交流。
出示例 7下面是几种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海 40 速度(千米 /)海豚 50 速度(千米 /)64 速度(千米 /)提: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最高游速、千米/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要我求什么?板:海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能一,你解决个的算式是怎写的?学生独立列式,交流:40÷ 60什么除以60?小: 1 小等于60 分。
那么,40÷ 60 怎么算呢?在,你遇到了什么?(除不完 )什么除不完?怎么呢?把你的方法和小同学一。
交流::如果除下去,余数重复出“40”,商重复出“6”。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商的近似值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求商的近似值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2.掌握用竖式除法求商及余数的方法。
3.了解“除不尽时,商的意义”。
4.练习用除法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除法求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购物清单上的问题:“小红去市场买了 3.5 元的香蕉和 4 元的苹果,她给 20 元钞票,请问还需要找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想到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新知展示(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竖式除法的方法,重点讲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2.对比商与分数,解释商为一些整数或小数的近似值,如商3.5 可以近似表示为 3.6 或 3.4。
3.举例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290 ÷ 47 ≈ 6(290 ÷ 50 = 5.8,290 ÷ 45 = 6.4)。
3. 活动练习(35分钟)1.让学生自主练习课本上相关练习。
2.诱导型提问,让学生灵活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参加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活动。
4. 总结(10分钟)1.总结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近似值的存在意义。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思考。
3.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梳理和扫清盲点。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练习中能够熟练掌握商的近似值的计算方法,能够解释商的意义。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具有分工、协作、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学生参加讨论和总结时积极发言,主动参与活动,听取他人意见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4.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的回答能够解释清楚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消除困惑。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用商及其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商的计算方法;2.商及其近似数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合理估算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请学生回忆一下小学四年级学习的除法,让每位学生使用竖式计算出以下除式,并将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22 ÷ 3,35 ÷ 4,57 ÷ 5,68 ÷ 62.引入新知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商的近似数,首先请看下面的问题:如果我们要把 28 个桃子分成 6 堆,每堆大约应该有多少个桃子呢?我们先不用算出具体的答案,我们猜一猜。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和推理进行估算。
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并求得答案:每堆应该大约有 5 个桃子,由此可以得到28 ÷ 6 ≈ 5。
接着,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
例题1:一个教室里有 45 个学生,要把他们分成 9 个小组,每个小组又要尽量平均地分到多少个学生?请用你的方法估算一下这个答案。
例题2: 一辆救护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前进,如果要赶在 5 分钟内到达目的地,这辆救护车应该在 5 分钟之内走多少千米呢?接着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练习相关的例题。
3.探究归纳经过练习,学生应该已经体验到商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了。
现在请大家将计算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总结出来并写在纸上。
4.总结教师简单介绍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商的近似数并让学生进行总结。
最后总结出推算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当被除数出现大约某数个连续分组时,即可在各组中取整数个除数,然后把各组的商近似值相加,进而得到整个除法的商近似值。
5.练习巩固请学生回顾课堂上借助近似数方法计算商的例题,同时在书本上完成相应的习题。
五、教学方法1.情境启发法;2.归纳法;3.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估1.监测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2.通过开展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商的近似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商的近似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的概念,掌握商的计算方法;2.掌握商的近似数的概念,能够应用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商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商的近似数的应用;2.商的近似数的误差控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商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例如:4 除以 2 等于多少?2. 名词解释商:商即一种除法的结果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
商的计算方法是:除数 ÷ 被除数 = 商。
商的含义是,一个数能够分成几份。
3. 案例演示教师可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商有关的例子,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商的计算方法。
例如:小张有 345 个苹果,每个篮子能装 25 个苹果,请问小张最多能装几个篮子?这道题的解法是:345 ÷ 25 ≈ 14,所以小张最多能装 14 个篮子。
4. 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出示的商的计算练习题,例如:32 ÷ 8 = ?5. 商的近似数商的近似数是指,商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时需要进行近似处理,得到一个相对接近实际的数值。
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商的结果是 13.8,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其近似为 14,这样更加方便实用。
6. 近似数的误差控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注意近似数的误差控制,避免误差过大造成实际问题的困扰。
例如:一件货物重 238kg,一个人最多可以搬运 10 个货物,请问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搬运完?这道题的解法是:238 ÷ 10 ≈ 24,至少需要 24 个人,但考虑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存在误差,所以需要增加 1~2 个人的数量来控制误差。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商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的应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商的近似数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商的近似数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学习商的概念及使用商表示近似数的方法。
应是学生对商的定义和性质进行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商的知识计算近似数等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商的概念及性质;2.掌握如何使用商表示近似数;3.利用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和掌握商的概念及性质;2.灵活掌握如何使用商表示近似数。
四、教学内容1.商的概念及性质;2.商表示近似数。
五、教学步骤1. 具体例子引入老师用每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商的概念,比如:同学们分享蛋糕,每人分得多少蛋糕,将蛋糕总量进行分割,得到商,这里商就是每人分到的蛋糕数量。
2. 商的定义及性质1.商定义:商是在数学中表示等分情况的数字。
如16 ÷ 4 = 4,4即为商。
2.商性质:除数不为零,被除数为0时,商为0。
同样的数不同的除数,商小除数大,商大除数小。
3. 如何用商表示近似数以例题:用商表示近似数,将3 ÷ 7表示成小数的形式,答案保留两位小数。
1.扩大被除数和除数,使得整数部分相等或者有接近的情况。
$$ 3\\div7=\\frac{3\\times10}{7\\times10}=0.428571... $$2.通过观察文中数字,发现4是前面的4个数字中的最小值。
3.取多于4位之后的数字,即5,进行四舍五入,得到0.43。
所以用商表示近似数为0.43。
4. 小结老师在教学结束前可以对本次课进行讲解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及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知和解答。
六、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
2.配合具体案例和习题进行讲解。
七、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例如:通过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八、作业1.P14-15练习册第5-7题。
2.自由编辑关于商的定义和性质的一篇小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一、知识点概述
本课为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的求商的近似数一课,主要讲解了通过使用近似数计算商的方法。
本节课首先对商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求近似商的方法,包括截断法和适当调整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知识点分析
1. 商的定义
商是指算式除法中除数被除数相除所得的结果。
商通常用符号“÷”表示,例如:$$\\frac {12}{3}=4$$
上述算式中,12为被除数,3为除数,4为商。
2. 近似商的概念
在实际计算中,有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求出完全精确的商,而是只需要得出一个接近于商的估计值就可以了。
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近似数来计算,得到的结果即为近似商。
3. 求近似商的方法
3.1. 截断法
截断法是指把除数或被除数的一定位数去掉,再进行计算。
例如,对于算式$\\frac {17}{3}$,我们可以先将除数3截断为1,然后进行计算:$$\\frac {17}{3}\\approx \\frac {17}{1}=17$$
这样得到的结果虽然不是精确的商,但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精确的近似估计值。
3.2. 适当调整法
适当调整法是指调整除数或被除数的大小,使计算更加简单。
例如,对于算式$\\frac {35}{7}$,我们可以将除数7调整为10,被除数也相应调整为50,然后计算得到:
$$\\frac {35}{7}\\approx \\frac {50}{10}=5$$
这种方法虽然会改变算式的结果,但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精确的近似估
计值。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商的概念,了解商的定义;
•掌握使用近似数计算商的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截断法和适当调整法求得近似商;
•通过练习提高对近似商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重点
•什么是近似商;
•如何使用截断法求近似商;
•如何使用适当调整法求近似商。
五、教学难点
•如何在不改变算式本质的情况下使用适当调整法求近似商。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引入商的概念
教师成为大家,问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商,给出示例并进行解析:
“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分给他的3个朋友,那么每个朋友将得到多
少个糖果呢?” 这时,教师解释说,小明所分给他的每个朋友的糖果数量即为商。
1.2. 引导学生认识近似商
介绍商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有17个糖果,仍然要平均分
给他的3个朋友,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发现,17除以3的结果是一个带小数的数,很难直接算出具体的商。
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可以使用近似数来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商。
2. 讲解近似商的计算方法
2.1. 截断法
讲解截断法的原理及示例:
例如,对于算式 $\\frac {17}{3}$,我们可以先将除数3截断为1,然后进行计算:
$$\\frac {17}{3}\\approx \\frac {17}{1}=17$$
教师通过图示或实际场景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截断法的计算原理。
2.2. 适当调整法
讲解适当调整法的原理及示例:
例如,对于算式 $\\frac {35}{7}$,我们可以将除数7调整为10,被除数也相应调整为50,然后计算得到:
$$\\frac {35}{7}\\approx \\frac {50}{10}=5$$
教师通过实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当调整法。
3. 案例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例如:
1.用适当调整法求下列式子的近似商:$\\frac {87}{3}$
2.用截断法求下列式子的近似商:$\\frac {76}{4}$
4. 总结与小结
通过上述的案例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下发家庭作业。
七、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调查身边的生活中哪些情境需要使用近似数计算商,写一篇小作文并发表在班级内部。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应用场景,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