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学数学《求商的近似数》教案
一、知识点概述
本课为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程中的求商的近似数一课,主要讲解了通过使用近似数计算商的方法。本节课首先对商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求近似商的方法,包括截断法和适当调整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知识点分析
1. 商的定义
商是指算式除法中除数被除数相除所得的结果。商通常用符号“÷”表示,例如:$$\\frac {12}{3}=4$$
上述算式中,12为被除数,3为除数,4为商。
2. 近似商的概念
在实际计算中,有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求出完全精确的商,而是只需要得出一个接近于商的估计值就可以了。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近似数来计算,得到的结果即为近似商。
3. 求近似商的方法
3.1. 截断法
截断法是指把除数或被除数的一定位数去掉,再进行计算。例如,对于算式$\\frac {17}{3}$,我们可以先将除数3截断为1,然后进行计算:$$\\frac {17}{3}\\approx \\frac {17}{1}=17$$
这样得到的结果虽然不是精确的商,但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精确的近似估计值。
3.2. 适当调整法
适当调整法是指调整除数或被除数的大小,使计算更加简单。例如,对于算式$\\frac {35}{7}$,我们可以将除数7调整为10,被除数也相应调整为50,然后计算得到:
$$\\frac {35}{7}\\approx \\frac {50}{10}=5$$
这种方法虽然会改变算式的结果,但是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精确的近似估
计值。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商的概念,了解商的定义;
•掌握使用近似数计算商的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截断法和适当调整法求得近似商;
•通过练习提高对近似商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重点
•什么是近似商;
•如何使用截断法求近似商;
•如何使用适当调整法求近似商。
五、教学难点
•如何在不改变算式本质的情况下使用适当调整法求近似商。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引入商的概念
教师成为大家,问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商,给出示例并进行解析:
“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分给他的3个朋友,那么每个朋友将得到多
少个糖果呢?” 这时,教师解释说,小明所分给他的每个朋友的糖果数量即为商。
1.2. 引导学生认识近似商
介绍商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有17个糖果,仍然要平均分
给他的3个朋友,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发现,17除以3的结果是一个带小数的数,很难直接算出具体的商。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可以使用近似数来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商。
2. 讲解近似商的计算方法
2.1. 截断法
讲解截断法的原理及示例:
例如,对于算式 $\\frac {17}{3}$,我们可以先将除数3截断为1,然后进行计算:
$$\\frac {17}{3}\\approx \\frac {17}{1}=17$$
教师通过图示或实际场景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截断法的计算原理。
2.2. 适当调整法
讲解适当调整法的原理及示例:
例如,对于算式 $\\frac {35}{7}$,我们可以将除数7调整为10,被除数也相应调整为50,然后计算得到:
$$\\frac {35}{7}\\approx \\frac {50}{10}=5$$
教师通过实例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适当调整法。
3. 案例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巩固之前学到的知识,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例如:
1.用适当调整法求下列式子的近似商:$\\frac {87}{3}$
2.用截断法求下列式子的近似商:$\\frac {76}{4}$
4. 总结与小结
通过上述的案例练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并下发家庭作业。
七、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调查身边的生活中哪些情境需要使用近似数计算商,写一篇小作文并发表在班级内部。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例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的应用场景,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