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
2.发展简史:实验病理学
3.未来趋势: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
第二章疾病概况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致病因素)
直接引起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不可少性)
赋予疾病以特征(特异性)
4.病因的分类
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和社会因素
5.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够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本身没有致病性(不绝对);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6.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始终,是推动疾病发生的基本动力。
两者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7.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有机磷农药抑乙酰胆碱酯酶ACh堆积
2)体液机制
体液性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主要种类全身性作用(组胺、儿茶酚胺等)
局部性作用(内皮素、神经肽、细胞因子等)
内分泌(激素)
作用方式旁分泌(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
自分泌(生长因子)
3)细胞机制
直接损伤
细胞膜功能障碍
细胞器功能障碍
间接作用
4)分子机制
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医学
分子病-遗传物质或基因变异
基因病-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多因子疾病)8.疾病的转归
康复完全
不完全
死亡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
钠水出入平衡
水平衡:
钠平衡:
体液平衡的调节
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 ADH)异常增多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低钠血症)
概念
特征:①失钠> 失水
②血钠浓度<130mmol/L
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
原因及机制
体液(等渗或低渗液)排出↑+单纯补水↑
1.肾外原因
经消化道、皮肤、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
2.肾性原因:
长期限钠利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对机体的影响
临床表现:细胞外脱水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高钠血症)
概念:
特征:①失水> 失钠
②血钠浓度>150mmol/L
③血浆渗透压>310mmol/L
原因及机制:
入水↓:水源、渴感、饮水障碍
出水↑:皮肤(发热大汗)、呼吸道、消化道、肾(尿崩症渗透性利尿)对机体的影响:
临床表现:细胞内脱水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特征:①失钠失水等渗比例
②血钠浓度正常
③血浆渗透压正常
原因及机制
大量消化液丢失、大量胸腹水、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
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高渗:补充水分,口服为主,必要时静脉输入
(葡萄糖液为主,适当补充生理盐水)
低渗:口服或静脉补充等渗盐水,必要时3%盐水
等渗:输注等渗氯化钠溶液
水肿
1.概念:过多的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
2.水肿的发生机制和主要原因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微血管壁通透性↑
淋巴回流受阻
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滤过膜破坏
2.肾血液灌流量↓
肾小管重吸收↑1.近曲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分数(FF)↑心房利钠肽↓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醛固酮分泌↑ADH分泌↑
+病例
第二节钾代谢障碍
1.概念:低/高钾血症、反常性酸/碱性尿
2.低/高钾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摄入、丢失和分布)和对机体的影响(肌无力、心律失常和碱中毒)
※低钾血症
概念:血清K+浓度< 3.5mmol/L (正常范围: 3.5~5.5mmol/L)
原因和发生机制:
1、钾摄入不足
摄入<20~30mmol/d (正常50~120)
禁食,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节食
2、钾丢失过多经胃肠道、肾脏和皮肤丢失
经胃肠道失钾
经肾失钾:
1)利尿剂(长期过量使用) 噻嗪类或髓袢利尿药→远端小管液高钠、流速↑ECF↓→醛固酮↑→远端泌钾
2) 盐皮质激素过多
原发性、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3)各种肾疾患:肾盂肾炎→钠水重吸收障碍、ARF多尿期→渗透性利尿
远端小管液流速增快
4)肾小管性酸中毒
I型(远端小管)
H+泵功能障碍→H+排泄↑→K+-Na+交换↑→K+排泄↑→酸中毒和低血钾
II型(近曲小管性)
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到达远端小管HCO3–↑→管腔负电性↑,排K+ ↑
5) 镁缺乏
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 K+重吸收↓→钾丢失↑
经皮肤失钾
过量出汗而未注意补钾汗液钾含量:5~10 mmol.L
3. 钾分布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