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病生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内容是什么?研究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根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实验治疗,分析疗效原理,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主要内容是:①总论,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
②病理过程。
③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①动物实验(急性、慢性)②临床观察③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3.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
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谈谈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及学习计划。
病理生理学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从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出发,深入学习。
第二章疾病概论1.概念题①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全身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净精神状态。
②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③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
④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⑤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2.简述病因、条件及诱因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病因分成七大类: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
此类病因侵入机体后常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3.简述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的不同遗传性因素直接致病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发生的。
有的先天性因素是可以遗传的,如先天愚型。
4.以大出血为例,叙述发展过程中的因果交替与恶性循环。
大出血→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恶性循环形成)5.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意义标准:①呼吸心跳停止②不可逆性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扩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意义:①法律依据②医务人员判断死亡的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③器官移植的时期和合法性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考试总结 重点
1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机制低钙血症盐水中毒2呼吸性碱中毒原因与机制防治与病理学基础3 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缺氧与休克DIC SIRS ,心力衰歇呼吸衰歇之间的关系循环性缺氧中的血氧差变大其他的中毒性缺氧血氧差是变小的血液性缺氧中的肠源性发绀概念组织中毒性缺氧酒精中毒缺氧功能代谢变化组织细胞的变化重点再看一下循环系统中的变化心脏代偿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因素4 发热与过热的区别发热的分期寒战期出汗期常见内致热原对神经系统(高热惊厥的概念)循环系统呼吸消化系统的影响处理原则稍微记一下5 应激神经内分泌反应的中的蓝斑—交感系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对机体的主要效应和代偿意义急性期反应概念热休克蛋白概念分型功能概念应激性溃疡心身疾病的概念6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以及影响条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及其损伤作用钙超载的机制及损伤机制白细胞聚集的机制以及作用最容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7 细胞凋亡概念与细胞坏死的区别凋亡蛋白转移天冬氨酸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切得是条带的DNA P53基因分子警察分子伴侣细胞凋亡的意义8 DIC 概念分期机制病因诱因9 休克初期和中期的特点机制意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10 SIRS 的概念发生发展过程发生机制炎症因子···很重要11 肿瘤不考AS 也不考12 心力衰歇的概念机体的神经体液代偿反应··的发生机制肺水肿呼吸障碍的三种方式劳力性呼吸左右心衰歇引起的不同症状13 呼吸衰歇ARDS I II 型呼吸衰歇的概念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的概念胸外阻塞为吸气性的呼吸困难胸内阻塞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衰歇时呼吸系统的表现循环性尿毒症??心力性的呼吸困难呼吸性的呼吸困难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无效腔代谢代偿变化呼吸衰歇引起的····14 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发因素肠功能障碍不考15 肾功能不全急性慢性概念少尿期的临床表现慢性发病机制高血压尿毒症常见的毒素16 脑功能障碍什么叫做意识障碍病理变化。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它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本质。
以下是对病理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疾病的概论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学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例如,细菌、病毒等生物性因素是常见的致病原因;高温、辐射等理化因素也可能损伤机体;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会引发相应的疾病;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先天性疾病。
3、发病学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包括因果交替规律、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在疾病过程中,因果不断交替,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可能成为新的原因,进而引发一系列变化。
损伤与抗损伤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同时,局部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而机体的整体反应也会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包括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高渗性脱水则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
等渗性脱水时水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在 130 150mmol/L 之间,细胞外液减少。
2、钾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分为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低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严重时可引起心跳骤停。
三、酸碱平衡紊乱1、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的呼吸调节、肾的排泄调节以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等方式来维持酸碱平衡。
2、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模版(2篇)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模版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病理与生理的关系和机制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异常。
以下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
一、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1.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包括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的发展和演变等。
2. 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为后续病理生理变化的理解打下基础。
3. 细胞损伤和适应:了解细胞损伤的机制和适应的方式,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等。
4. 免疫与炎症反应:熟悉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调控机制。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1. 心脑血管疾病:掌握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血管狭窄、血压升高、组织缺血等。
2. 免疫系统疾病:了解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免疫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等。
3. 肿瘤:熟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了解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细胞增殖、转移等。
4. 代谢性疾病:掌握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胰岛素抵抗、脂肪积累等。
三、实验技术和检查方法1. 病理组织学:了解组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和观察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掌握PCR、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生理学实验:了解常用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和仪器,掌握测量生理指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4. 影像学检查:熟悉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CT、MRI 等,理解其原理和临床应用。
四、疾病的治疗与预防1. 药物治疗:了解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常用药物的分类和副作用等。
2. 介入治疗:熟悉介入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心脑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
3.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疫苗预防等。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组织、器官和器系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它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
在2024年的病理生理学考试中,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和大题可能会被重点考查。
一、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和免疫反应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炎症的发生原因、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类型炎症的特点和机制。
此外,对于免疫反应的知识也需要掌握,包括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等。
二、细胞损伤与修复细胞损伤与修复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比如氧化损伤、炎症介质的作用等,以及细胞修复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对于组织损伤的评估和修复的影响因素也需要了解。
三、肿瘤生物学肿瘤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肿瘤生物学的了解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肿瘤的分类和特点、肿瘤发生的机制和肿瘤的转移过程。
此外,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原则也需要掌握。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人类的重要疾病之一,对于病理生理学的考察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此外,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需要掌握。
五、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
此外,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了解。
六、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病理生理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比如胃溃疡、肝炎等。
此外,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需要了解。
以上是2024年病理生理学考试中可能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和大题,针对这些重点知识,建议考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理论基础的掌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生理学分支,其研究内容涉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机体的代偿和调节等方面。
在病理生理学考试中,通常会涉及一些重要的大题,下面是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炎症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2.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防御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免疫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机体为了回应损伤而进行的自我修复过程,其主要包括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两种形式。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组织修复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等方面的问题。
4. 肿瘤发生和发展: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殖的细胞构成的肿块,有恶性和良性之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等方面的问题。
5. 血液循环疾病:血液循环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血液循环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6.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7.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胃溃疡、胰腺炎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8.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生殖器官功能的疾病,如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总之,病理生理学是与疾病相关的生理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知识归纳汇总版.doc
第一、二章、总论1.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诱因、条件、脑死亡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1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2不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b.主要症状消(后遗症sequelae);c.机体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度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5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名解、填空、考点、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亚健康: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表现为“三多三少”: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低、反应能力低、适应能力低,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分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
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又称致病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遗传易感性:指由某些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
如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肾病因人而异。
(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易于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
)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其中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恶性循环:在一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交替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互为因果,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称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恶性循环。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定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2、不可逆性深昏迷;3、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均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流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有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减少人力及经济消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依据。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低渗性脱水特点是①失Na+多于失水;②血清Na+浓度<130mmol/L;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④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参考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机制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对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供参考内容,供考生复习备考时参考。
第一部分: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 环境与病理生理学- 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效应- 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2. 基因与病理生理学- 遗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基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基因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3. 细胞与病理生理学- 细胞损伤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导致的生理学变化- 细胞适应和复原的机制及其对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1.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2.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肺癌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3. 消化系统疾病- 肝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胃溃疡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肠道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4.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中风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 脑肿瘤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学变化第三部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 疾病的诊断- 病理生理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 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 诊断技术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2. 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基因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3. 人工智能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 人工智能在疾病预测与干预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上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参考内容,考生可以结合教材以及科学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复习。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范本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疾病状态下发生的异常生理变化的学科。
在2024年的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可能会重点涉及以下内容:
1. 细胞损伤和细胞适应性:
- 细胞损伤种类:可包括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因素引起的损伤;
- 细胞适应性:如细胞肥大、细胞增生、细胞凋亡和细胞再生等。
2. 炎症和免疫反应:
- 炎症反应的机制和类型:如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特点和区别;
- 免疫反应的调节和异常:如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
3. 肿瘤生物学:
-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 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手段:如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代谢病和系统性疾病:
- 代谢病的发生机制:如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 系统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5. 器官损伤和再生:
- 器官损伤的机制和修复过程:如心肌梗死后的修复和肝脏再生的机制;
- 器官移植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如干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学的应用。
以上是可能在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的重点内容总结,具体考试内容还需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word版本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炎症和免疫系统: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失调等。
2. 代谢疾病和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失调等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风和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等。
4.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
5. 肿瘤学:肿瘤发生和生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肿瘤标记物的诊断应用、肿瘤治疗的新进展等。
6.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癌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
7.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诊断治疗。
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结石、肾炎、前列腺癌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和治疗。
9. 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请注意,这只是一般性的预测,具体考试大纲还要根据您所在的地区和具体的病理生理学课程来确定。
建议您参考教材和教授的指导,以及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确保准备充分。
第 1 页共 1 页。
病理生理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健康与疾病一、健康: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二、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 物化因素 4. 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 遗传性因素 6 、先天性因素7 、免疫性因素8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的死亡。
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二、体液渗透压l 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
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 胶体渗透压(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 :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
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 渗透压的 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
2.发展简史:实验病理学3.未来趋势: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第二章疾病概况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致病因素)直接引起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不可少性)赋予疾病以特征(特异性)4.病因的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5.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够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本身没有致病性(不绝对);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6.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始终,是推动疾病发生的基本动力。
两者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2)因果交替3)局部和整体7.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有机磷农药抑乙酰胆碱酯酶ACh堆积2)体液机制体液性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主要种类全身性作用(组胺、儿茶酚胺等)局部性作用(内皮素、神经肽、细胞因子等)内分泌(激素)作用方式旁分泌(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自分泌(生长因子)3)细胞机制直接损伤细胞膜功能障碍细胞器功能障碍间接作用4)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医学分子病-遗传物质或基因变异基因病-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多因子疾病)8.疾病的转归康复完全不完全死亡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钠水出入平衡水平衡:钠平衡:体液平衡的调节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 ADH)异常增多※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低钠血症)概念特征:①失钠> 失水②血钠浓度<130mmol/L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原因及机制体液(等渗或低渗液)排出↑+单纯补水↑1.肾外原因经消化道、皮肤、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2.肾性原因:长期限钠利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细胞外脱水※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高钠血症)概念:特征:①失水> 失钠②血钠浓度>150mmol/L③血浆渗透压>310mmol/L原因及机制:入水↓:水源、渴感、饮水障碍出水↑:皮肤(发热大汗)、呼吸道、消化道、肾(尿崩症渗透性利尿)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细胞内脱水※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征:①失钠失水等渗比例②血钠浓度正常③血浆渗透压正常原因及机制大量消化液丢失、大量胸腹水、大面积烧伤等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高渗:补充水分,口服为主,必要时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为主,适当补充生理盐水)低渗:口服或静脉补充等渗盐水,必要时3%盐水等渗:输注等渗氯化钠溶液水肿1.概念:过多的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2.水肿的发生机制和主要原因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微血管壁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滤过膜破坏2.肾血液灌流量↓肾小管重吸收↑1.近曲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分数(FF)↑心房利钠肽↓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醛固酮分泌↑ADH分泌↑+病例第二节钾代谢障碍1.概念:低/高钾血症、反常性酸/碱性尿2.低/高钾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摄入、丢失和分布)和对机体的影响(肌无力、心律失常和碱中毒)※低钾血症概念:血清K+浓度< 3.5mmol/L (正常范围: 3.5~5.5mmol/L)原因和发生机制:1、钾摄入不足摄入<20~30mmol/d (正常50~120)禁食,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节食2、钾丢失过多经胃肠道、肾脏和皮肤丢失经胃肠道失钾经肾失钾:1)利尿剂(长期过量使用) 噻嗪类或髓袢利尿药→远端小管液高钠、流速↑ECF↓→醛固酮↑→远端泌钾2) 盐皮质激素过多原发性、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各种肾疾患:肾盂肾炎→钠水重吸收障碍、ARF多尿期→渗透性利尿远端小管液流速增快4)肾小管性酸中毒I型(远端小管)H+泵功能障碍→H+排泄↑→K+-Na+交换↑→K+排泄↑→酸中毒和低血钾II型(近曲小管性)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到达远端小管HCO3–↑→管腔负电性↑,排K+ ↑5) 镁缺乏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 K+重吸收↓→钾丢失↑经皮肤失钾过量出汗而未注意补钾汗液钾含量:5~10 mmol.L3. 钾分布异常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某些毒物中毒:钡、棉酚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对机体的影响(1)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①急性②慢性2)对心肌的影响①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改变②心电图变化③心肌功能的损害A.心律失常B.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敏感性增加(2)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伤①骨骼肌损害②肾脏损害(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治疗治疗原发病,切断病因补钾方式:口服→静脉滴注原则:四不宜—过多( < 40-120mmol/D )过快( < 10-20mmol/h )过浓( < 40 mmol/L )过早( 见尿给钾)补血钾易,补细胞内钾难※高钾血症概念:血清K+浓度> 5.5mmol/L原因和发生机制:(1)钾摄入过多(2)钾排出减少1)肾功能衰竭2)盐皮质激素缺乏3)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3)细胞内钾转到细胞外1)酸中毒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3)某些药物使用4)组织分解5)缺氧6)高钾性周期性麻痹(4)假性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2)慢性(2)对心肌1)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兴奋性改变自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减弱2)心电图的变化3)心肌功能的损害(3)酸碱平衡防治原则原发病防治+纠正高钾1、减少摄入、增加排出(经肾、经肠道)2、促进细胞内转移(胰岛素+葡萄糖、碱化血液)3、钙剂(Et上移,增加Em-Et间距;钙竞争性内流增加)和钠盐(增加0期钠内流,改善传导性)拮抗高钾的心肌毒性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1.概念血K低于3.5mM 血K高于5.5mM2.原因和机制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排出增多排出减少转入细胞内细胞内钾外移3.对机体的影响①神经肌肉兴奋性↓(超极化阻滞)轻↑重↓(去极化阻滞)②心肌兴奋性↑轻↑重↓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晚、重↓)↓③酸碱失衡代碱(反常性酸性尿)代酸(反常性碱性尿)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概念:代偿性/失代偿性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AG增高型/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概念:1.第五章缺氧概念:缺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各型缺氧的原因、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呼吸和循环)缺氧:组织氧供应不足,或组织氧利用障碍,导致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在____年的病理生理学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大题内容总结。
1. 基本病理生理学概念- 细胞适应与反应:包括细胞肥大、增生、萎缩、变性、坏死和凋亡的定义、影响因素及机制。
- 细胞损伤和修复:各种损伤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以及细胞修复的相关机制。
- 炎症反应: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学特征、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 损伤与修复:包括组织再生和再生障碍、纤维化反应、修复过程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内容。
2. 疾病大题- 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胃癌、肠梗阻、胆囊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中风(中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 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反应、药物过敏等)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肿瘤生理学- 癌症细胞生长和转移: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转移过程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 肿瘤免疫学:包括肿瘤抗原、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免疫治疗等内容。
- 肿瘤血液供应:包括肿瘤血管生成和血管透明性增加的机制、肿瘤血液供应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等内容。
4. 病理生理学实验和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意义。
- 动物模型: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在疾病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蛋白质电泳、免疫组化等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是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的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
2024年病理生理学大题重点总结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相关机制的学科。
在____年的病理生理学大题中,重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和肿瘤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总结。
1. 炎症反应: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炎症反应的重点内容包括炎症介质、炎症细胞和炎症反应的分期。
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补体等。
炎症细胞涉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炎症反应的分期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及相关疾病也需要重点掌握。
2.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外来侵入物质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系统。
在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免疫系统的重点内容包括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细胞的类型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免疫反应的机制包括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在免疫相关疾病方面,值得重点关注的有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过敏性疾病等。
3.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
在____年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点内容包括神经元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神经元损伤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神经传导障碍包括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
4. 心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
在病理生理学大题中,心血管病变的重点内容包括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疾病。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向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液,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发生脂质沉积并逐渐形成纤维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引发心血管事件。
5. 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紊乱,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
病理生理学大题中的重点内容包括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等。
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
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病理生理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①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
③ 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④构成组织的成分,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多,ADH分泌减少;循环血量降低时:ADH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增加。
(一)低渗性脱水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定义与特点:失Na+ 多于失水;血清[Na+ ]<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原因与机制:机体丢Na+、丢水的时候,只补充水而未给电解质。
丢的途径:(1)经肾丢失利尿剂使用不当(抑制Na+的重吸收)醛固酮分泌不足( Na+的重吸收不足)肾实质病变(髓质破坏,不能重吸收Na+)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2)肾外丢失消化道(上消化道:呕吐;下消化道:腹泻)皮肤(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第三间隙积聚(胸水,腹水)2.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分从细胞外更多地进入细胞(2) 循环血量的变化: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易发生休克;(3) 整体水平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导致细胞间液向血管转移,因此,脱水体征明显;(4) 实验室检查:尿钠含量变化(经肾丢失者增高,其余的因为代偿的作用,尿钠降低)脱(失)水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减少更明显,病人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渴感来自于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因此本型脱水病人没有明显渴感,并且由于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可抑制ADH的分泌。
3. 低渗性脱水的治疗:消除病因,适当补液(等渗液为主)(二)高渗性脱水 =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1. 原因与机制:(1)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或摄入困难(2)水丢失过多:(3)失液未补充:丢的途径:呼吸道失水(不含任何电解质)皮肤失水(高热,大汗,高代谢率)经肾丢失(尿崩症,尿浓缩功能不良)消化道丢失12.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 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脑细胞脱水可致CNS功能障碍(嗜睡,抽搐,昏迷,死亡);(2) 循环血量的变化:以失水为主,故细胞外液量减少;由于各种代偿机制,使循环血量得到一定的补充; (3) 整体水平表现: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渴感明显,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病弱及老人渴感减退);(4)实验室检查:尿少,尿比重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
2.发展简史:实验病理学3.未来趋势:转化医学、个体化医疗第二章疾病概况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致病因素)直接引起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不可少性)赋予疾病以特征(特异性)4.病因的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5.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够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本身没有致病性(不绝对);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6.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疾病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始终,是推动疾病发生的基本动力。
两者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
2)因果交替3)局部和整体7.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有机磷农药抑乙酰胆碱酯酶ACh堆积2)体液机制体液性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主要种类全身性作用(组胺、儿茶酚胺等)局部性作用(内皮素、神经肽、细胞因子等)内分泌(激素)作用方式旁分泌(神经递质、血管活性物质)自分泌(生长因子)3)细胞机制直接损伤细胞膜功能障碍细胞器功能障碍间接作用4)分子机制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医学分子病-遗传物质或基因变异基因病-基因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多因子疾病)8.疾病的转归康复完全不完全死亡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钠水出入平衡水平衡:钠平衡:体液平衡的调节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 ADH)异常增多※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低钠血症)概念特征:①失钠> 失水②血钠浓度<130mmol/L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原因及机制体液(等渗或低渗液)排出↑+单纯补水↑1.肾外原因经消化道、皮肤、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2.肾性原因:长期限钠利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细胞外脱水※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高钠血症)概念:特征:①失水> 失钠②血钠浓度>150mmol/L③血浆渗透压>310mmol/L原因及机制:入水↓:水源、渴感、饮水障碍出水↑:皮肤(发热大汗)、呼吸道、消化道、肾(尿崩症渗透性利尿)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细胞内脱水※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征:①失钠失水等渗比例②血钠浓度正常③血浆渗透压正常原因及机制大量消化液丢失、大量胸腹水、大面积烧伤等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高渗:补充水分,口服为主,必要时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为主,适当补充生理盐水)低渗:口服或静脉补充等渗盐水,必要时3%盐水等渗:输注等渗氯化钠溶液水肿1.概念:过多的等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2.水肿的发生机制和主要原因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微血管壁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滤过膜破坏2.肾血液灌流量↓肾小管重吸收↑1.近曲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分数(FF)↑心房利钠肽↓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醛固酮分泌↑ADH分泌↑+病例第二节钾代谢障碍1.概念:低/高钾血症、反常性酸/碱性尿2.低/高钾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摄入、丢失和分布)和对机体的影响(肌无力、心律失常和碱中毒)※低钾血症概念:血清K+浓度< 3.5mmol/L (正常范围: 3.5~5.5mmol/L)原因和发生机制:1、钾摄入不足摄入<20~30mmol/d (正常50~120)禁食,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节食2、钾丢失过多经胃肠道、肾脏和皮肤丢失经胃肠道失钾经肾失钾:1)利尿剂(长期过量使用) 噻嗪类或髓袢利尿药→远端小管液高钠、流速↑ECF↓→醛固酮↑→远端泌钾2) 盐皮质激素过多原发性、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各种肾疾患:肾盂肾炎→钠水重吸收障碍、ARF多尿期→渗透性利尿远端小管液流速增快4)肾小管性酸中毒I型(远端小管)H+泵功能障碍→H+排泄↑→K+-Na+交换↑→K+排泄↑→酸中毒和低血钾II型(近曲小管性)近曲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到达远端小管HCO3–↑→管腔负电性↑,排K+ ↑5) 镁缺乏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 K+重吸收↓→钾丢失↑经皮肤失钾过量出汗而未注意补钾汗液钾含量:5~10 mmol.L3. 钾分布异常碱中毒过量胰岛素使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某些毒物中毒:钡、棉酚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对机体的影响(1)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①急性②慢性2)对心肌的影响①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A.兴奋性↑B.自律性↑C.传导性↓D.收缩性改变②心电图变化③心肌功能的损害A.心律失常B.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敏感性增加(2)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伤①骨骼肌损害②肾脏损害(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治疗治疗原发病,切断病因补钾方式:口服→静脉滴注原则:四不宜—过多( < 40-120mmol/D )过快( < 10-20mmol/h )过浓( < 40 mmol/L )过早( 见尿给钾)补血钾易,补细胞内钾难※高钾血症概念:血清K+浓度> 5.5mmol/L原因和发生机制:(1)钾摄入过多(2)钾排出减少1)肾功能衰竭2)盐皮质激素缺乏3)长期应用潴钾利尿剂(3)细胞内钾转到细胞外1)酸中毒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3)某些药物使用4)组织分解5)缺氧6)高钾性周期性麻痹(4)假性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急性2)慢性(2)对心肌1)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兴奋性改变自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减弱2)心电图的变化3)心肌功能的损害(3)酸碱平衡防治原则原发病防治+纠正高钾1、减少摄入、增加排出(经肾、经肠道)2、促进细胞内转移(胰岛素+葡萄糖、碱化血液)3、钙剂(Et上移,增加Em-Et间距;钙竞争性内流增加)和钠盐(增加0期钠内流,改善传导性)拮抗高钾的心肌毒性等低钾血症高钾血症1.概念血K低于3.5mM 血K高于5.5mM2.原因和机制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排出增多排出减少转入细胞内细胞内钾外移3.对机体的影响①神经肌肉兴奋性↓(超极化阻滞)轻↑重↓(去极化阻滞)②心肌兴奋性↑轻↑重↓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晚、重↓)↓③酸碱失衡代碱(反常性酸性尿)代酸(反常性碱性尿)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1.概念:代偿性/失代偿性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AG增高型/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的原因和机制、机体代偿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概念:1.第五章缺氧概念:缺氧(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各型缺氧的原因、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呼吸和循环)缺氧:组织氧供应不足,或组织氧利用障碍,导致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低张性缺氧概念: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称之为乏氧性缺氧,即低张性缺氧,又称为低张性缺氧血症。
原因机制:(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高原、通风不良、吸入低氧的混合气体(2)外呼吸功能障碍:慢阻肺、肺水肿、肺炎(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室缺伴肺动脉狭窄、肺动静脉血功能性或解剖性分流增加血氧变化特点:组织缺氧的机制PaO2↓→毛细血管PO2↓→向细胞弥散速度↓→A-V氧含量差↓皮肤粘膜发绀(cyanosis)发绀:毛细血管中脱氧Hb≥5g/d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特征:Hb量减少,质改变PaO2正常等张性缺氧原因机制:(1) Hb量↓:贫血(最常见)(2) Hb质改变: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CO中毒正常时,血中HbCO含量为Hb总量的0.1~0.4%;当HbCO含量为10~20%时,轻度中毒;当HbCO达到50%时,重度中毒。
中毒机制①Hb+CO→HbCO 亲和力>> Hb-O2②HbCO导致氧离曲线左移血氧变化特点:高铁Hb 血症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磺胺;HbM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HbFe2+ ——————————————→HbFe3+OH“肠源性紫绀”(咖啡色)“肠源性紫绀”正常成人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不超过Hb总量的1~2%。
若超过总量的10%,轻度缺氧;达到30~50%,严重缺氧。
HbFe3+OH Fe3+不能携氧Fe2+-O2不能解离Hb与氧亲和力异常增加输入大量库血或碱性液体2. 血氧变化的特点PaO2 、氧饱和度正常贫血、CO中毒、高铁Hb血症:氧容量↓、氧含量↓Hb与氧亲和力异常增高:氧容量、氧含量正常A-V 氧含量差↓皮肤粘膜:贫血苍白CO中毒樱桃红色高铁Hb血症深咖啡色Hb与氧亲和力↑鲜红色循环性缺氧概念: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又称为低动力性缺氧。
原因机制:(1) 全身血循障碍:休克、心衰(2) 局部血循障碍: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结果:单位时间流经组织的总血量↓→总氧量↓血氧变化特点:循环障碍→血流缓慢→静脉血氧含量↓→A-V氧含量差↑皮肤粘膜:发绀组织性缺氧概念:原因机制:(1) 组织中毒:氰化物、硫化物、砷、甲醇、巴比妥盐2. 缺氧机制:组织用氧障碍3. 血氧变化的特点组织利用氧↓→ 静脉血氧含量↑→A-V氧含量差↓皮肤颜色:HbO2↑→玫瑰色机体的代偿反应先代偿后障碍——低张性缺氧为例呼吸系统轻中度PaO2<60mmHg→呼吸深快重度PaO2<30mmHg→呼吸中枢抑制慢性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敏感性循环系统1. 心功能早期:心输出量(CO)↑缺氧→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心收缩力↑慢性缺氧:右心室心肌肥大(肺动脉高压引起)2. 血液重分布早期:有代偿意义组织性循环性低张性氧容量PaO2 氧含量氧饱和度a-v氧含量差血液性慢慢3. 肺血管收缩4. 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1. 红细胞↑2.氧离曲线右移原因——2,3-DPG↑组织细胞慢性(1)线粒体密度↑尽可能利用多一点氧(2)无氧酵解↑尽可能产生多一点ATP(3)肌红蛋白↑尽可能储备多一点氧(4)低代谢状态尽可能降低能耗严重——细胞损伤(1)细胞膜(2)线粒体呼吸功能↓(3)溶酶体破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CNS对缺氧最敏感表现急性缺氧:头痛、情绪激动、思维力、记忆力、判断力降低或丧失以及运动不协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