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毒P0蛋白抑制RNA沉默及其与AGO蛋白的相互作用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与AGO蛋白结合抑制RNA沉默的研究进展

甲基 化作用 , 导致 s N i A因缺少末 端 甲基化保 护 R 而 易 于 降 解 [ 。黄 瓜 花 叶病 毒 (MV 编 码 的 2 4 _ C ) b 蛋 白及 花 椰 菜 花 叶病 毒 (a C MV) 编码 的 P 6蛋 白是
中 图 分 类 号 : 7 Q4 文献 标志码 : A D I 码 :03 6 /.s . 0 — 5 02 1 .1 0 O 编 1.9 9j s 1 6 6 0 . 20 . 6 in 0 0 0
Ev l t n o s r i i g Ho tRNA i n i g b n i g o r l u p e s r P o en a d Ar o a t s o u i fRe t a n n s o S l c n y Bi d n fVi a p r so r t i n g n u e e S
天 津农 业科 学 Tajn gi l rl c ne i i r ut a S i cs n A c u e
・植 物 生理 与 生 物 技 术
病毒基 因沉默抑制 因子 与 A O蛋 白结合抑制 R A沉默 的研 究 G N 进 展
申永 梅 , 纪 君 , 晓辉 , 杨 霍 田东 方 , 雪松 曹
S N Y n - e , AN ijn, U i - u , I N D n —a g, A u — o g HE o g m i Y G J—u H 0 X a h i T A o g f C O X e sn o n
( .olg fLf Sine iohn nvri ,Lac eg S ad n 5 0 9 C ia2 S ad n rvn i o mie c ol ia ,hn o g 1C l eo i c c,Lac e gU iesy iohn , h n og2 2 5 , hn ; . hn o gPoica C m t eS ho,n n S ad n e e e t l t J
RNA抑制沉默和过氧化氢酶是CMV病毒2B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引起坏死的原因

RNA抑制沉默和过氧化氢酶是CMV病毒2B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引起坏死的原因原文出处:Jun-ichi I, Bo MK, Hanako S, and Chikara M. Virus-Induced Necrosis Is a Consequence of Dire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between a Viral RNA-Silencing Suppressor and a Host Catalase[J].Plant Physiology Ò, August 2011, Vol. 156, pp.2026–2036.Virus-Induced Necrosis Is a Consequence of Dire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between a Viral RNA-SilencingSuppressor and a Host Catalase许多植物宿主发病是因为病毒蛋白相互作用,但植物病毒如何诱发某种疾病的症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黄瓜花叶病毒(CMV-HL)可诱导在感染百合品系拟南芥(拟南芥)植物得离散坏死斑;其他的CMV株可诱导类似的斑点,但并不是所有都由CMV-HL诱导。
众所周知RNA沉默抑制CMV的原理是启动2b蛋白(2b),参与病毒的诱导。
在采用原位接近连接测定免疫染色和原生质的测定中,报告显示,CMV2b的直接交互Catalase3(CAT3)在受感染的组织,在分解中有一个关键酶的作用是有毒性的过氧化氢分解的。
有趣的是,CAT3,通常在细胞质(乙醛酸循环体)的局部,由2b和CAT3之间的相互作用到细胞核。
虽然CAT3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过表达降低的CMV积累和延迟的病毒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2b中似乎以中和过氧化氢酶的细胞有助于主机防御反应,从而有利于病毒感染。
我们的结果提供的证据表明,除改变的类型症状通过干扰微RNA途径和2b可以直接绑定到一个宿主因子是在清除蜂窝重要过氧化氢,从而与该主机因子干扰具体地说,导致一个特定坏死的诱导。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与AGO蛋白结合抑制RNA沉默的研究进展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与AGO蛋白结合抑制RNA沉默的研究进展作者:申永梅杨纪君霍晓辉田东方曹雪松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第01期摘要:总结了RNA 沉默及病毒RNA 沉默抑制因子(VSRs)的研究进展,以及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利用甘氨酸/ 色氨酸(GW) 模型作为ARGONAUTE(AGO) 钩和寄主发生RNA 沉默的重要作用部位相互结合从而抑制基因沉默的研究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在酵母、动植物细胞中,一些包含GW 模型的蛋白质被认为是RNA 沉默效应复合物中AGOs 的重要协助者。
结果说明,GW 模型是一种能用于调节RNA 沉默途径活性的万能的、有效的工具,用GW 模型竞争性结合AGOs 并抑制寄主基因沉默可能是一种被许多病原菌用于抵抗寄主RNA 沉默的方法。
关键词: RNA 沉默; VSRs; AGO 蛋白; GW 模型中图分类号: Q74 文献标志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1.006Evolution of Restraining Host RNA Silencing by Binding of Viral Suppressor Protein and ArgonautesSHEN Yong-mei1, YANG Ji-jun1, HUO Xiao-hui1, TIAN Dong-fang2, CAO Xue-song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China;2.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Jinan ,Shandong 250103,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evolution of RNA silence and viral suppressors of RNA silencing (VSRs) ,and viral suppressors of RNA silencing use glycine/ tryptophane (GW) motifs as an ARGONAUTE (AGO) hook inhibit gene silence by binding the important location of RNA silence. Through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in yeast, animal and plant cells, some protein containing GW motifs was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partners of AGOs in RNA silencing effector complexes.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GW motif seemed to be a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tool for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RNA silencing way, and many pathogens may use the method of GW motif competing for and restraining host AGOs to counteract host RNAi-based defenses.Key words: RNA silencing; VSRs; argonaute protein; GW motifesRNA 沉默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调控基因表达的保守机制,其作用是调控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调控、控制多种生理活性和对外界各种非生物及生物刺激的响应等,特别是抗病毒反应[1]。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e c d d y L n o e b P fV.T e e e PL n ce t e s q e c a d p oen e pe s d r ie s y tm s i s h f  ̄s o f RV u loi e u n e n r tis x rs e o l s a e s mp o .vr d d u
p s iit lm a eo ed v lp n fh c n lg f r n g o i re igf ie s e it n eo o t . o sblywewi i l k nt e eo me t et h oo yo a s en ssb e dn ds a erssa c f t o h ot e t or pa Ke o d : ’e r n I e u n e vr I rt i e o e 1 k d; rt i u cin yW r s 5 t r a q e c : i o eng n m .i e p enf n t s ni s a p n o o
1 基 因组稳定 性、变异性、致病性
不同来源 的 P R L V基因组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和
稳 定 性 。 由 图 2可 以 看 出 ,除 了 澳 大 利 亚 株 系
毒( e a o oa i s病毒粒体混合后可以机 Pa ntnm si v u) e i c r 械传播f 1 1 。田间常现 P R L V和 P Y混合侵染 ,症状 V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能的研究进 展——刘俊莹 ,张剑峰 ,张华鹏 ,等 中图分类号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7 —6 52 1) 6 0 7 - 6 6 2 3 3 (0 0 - 3 0 1 1
马铃薯 卷叶病毒基 因功 能的研 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机制

科学家揭示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机制
佚名
【期刊名称】《蔬菜》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周雪平研究团队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李正和研究团队在双生病毒与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他们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以系统翔实的实验证据揭示了双生病毒编码的一个致病因子通过调控植物内源基因沉默抑制子抵御寄主防卫反应的新机制。
【总页数】1页(P76-7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家揭示病毒抑制植物RNA沉默新机制 [J],
2.科学家揭示双生病毒抑制植物基因沉默新机制 [J],
3.病毒抑制RNA沉默新机制 [J],
4.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病毒抑制植物RNA沉默新机制 [J],
5.日本科学家揭示流感病毒增殖关键蛋白(RNA聚合酶)的构造,查明了病毒共通的增殖机制,发现了抑制这种蛋白的化合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与AGO蛋白结合抑制RNA沉默的研究进展

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与AGO蛋白结合抑制RNA沉默的研究进展申永梅;杨纪君;霍晓辉;田东方;曹雪松【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18)001【摘要】总结了RNA沉默及病毒RNA沉默抑制因子(VSRs)的研究进展,以及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利用甘氨酸/色氨酸(GW)模型作为ARGONAUTE(AGO)钩和寄主发生RNA沉默的重要作用部位相互结合从而抑制基因沉默的研究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在酵母、动植物细胞中,一些包含GW模型的蛋白质被认为是RNA沉默效应复合物中AGOs的重要协助者.结果说明,GW模型是一种能用于调节RNA沉默途径活性的万能的、有效的工具,用GW模型竞争性结合AGOs并抑制寄主基因沉默可能是一种被许多病原菌用于抵抗寄主RNA沉默的方法.【总页数】5页(P23-27)【作者】申永梅;杨纪君;霍晓辉;田东方;曹雪松【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103;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4【相关文献】1.沉默p53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J], 伍海军;何宏;梁昱;袁君;周蓉蓉;黄进;申良方2.shRNA介导的Y-盒结合蛋白-1表达沉默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体内成瘤能力 [J], 王弘;李雪;迟昨非;王汝南;郝良纯3.马铃薯卷叶病毒P0蛋白抑制RNA沉默及其与AGO蛋白的相互作用 [J], 霍晓辉;申永梅;刘国富;曹雪松4.植物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因子研究进展 [J], 吴蓓蕾;王锡锋5.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编码的RNA沉默抑制子AC4蛋白的核酸结合特性 [J], 张馨月;章颉;邓凤林;吴建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致病机理及植物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致病机理及植物抗性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张莉娟林垠孚吴凤李今朝农耀京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01期摘要: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病毒属之一,侵染的物种主要有茄科、豆科、藜科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植物对抗此类病毒的抗性机制,为更好的理解和防控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Y病毒属致病机理植物抗性中图分类号:Q93 文獻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of Potyvirus and Plant Resistance MechanismZHANG Lijuan1, LIN Yinfu2, WU Feng1, LI Jinzhao1, NONG Yaojing1(1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5, China)Abstract: Potyvirus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viruses in the world, causing serious damage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The main species infected by Potyvirus are Solanaceae,Leguminosae and Chenopodiace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Potyvirus and the plant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Potyvirus in recent year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tyvirus.Key words: Potyvirus; pathogenesis; plant resistance马铃薯Y病毒属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植物RNA病毒属,国际植物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共发现160个马铃薯Y病毒属种类病毒。
PVX病毒载体介导2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VPg蛋白表达诱导烟草叶片系统坏死的研究

PVX病毒载体介导2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VPg蛋白表达诱导烟草叶片系统坏死的研究作者:刘洋周鹏庹德财唐庆华言普黎小瑛沈文涛来源:《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08期摘要: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是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中分别可诱导十字花科作物和槟榔产生坏死病症的2种不同属病毒。
VPg(Viral protein genome linked)作为与马铃薯Y 病毒科病毒基因组5′端的结合蛋白,在病毒复制、翻译和运动等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利用In-Fusion克隆策略分别构建了可表达3′端融合Strep蛋白标签序列的ANRSV和TuMV VPg全长编码基因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载体pPVX-VPg-AR和pPVX-VPg-Tu。
通过农杆菌渗透注射接种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利用RT-PCR、Strep蛋白标签亲和层析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证明了PVX病毒载体能够介导VPg-AR和VPg-Tu蛋白在本生烟中系统表达,且发现这2种VPg蛋白的过量表达诱导本生烟叶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系统性坏死病症。
进一步采用DAB和NBT染色,在产生坏死症状叶片中检测到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积累。
因此,推测VPg可能是TuMV和ANRSV诱发植物病症产生的一个决定因子,为后续研究这2种病毒诱导症状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芜菁花叶病毒;槟榔坏死环斑病毒;马铃薯X病毒;VPg蛋白;侵染;本生烟Abstract: VPg (viral protein genome-linked)is a protein that is covalently attached to the 5′ end of positive strand viral RNA and acts as a primer during RNA synthesis in Potyviridae. Turnip mosaic virus (TuMV, genus Potyvirus) and Areca plam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ANRSV,genus Arepavirus) are typical members of in the family Potyviridae and cause damaging disease in many kinds of Brassicaceae and Areca catechu,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Potato virus X (PVX) -based vectors pPVX-VPg-AR and pPVX-VPg-Tu for individually expressing TuMV, ANRSV- encoded VPg protein (VPg-AR and VPg-Tu) with a Strep-tag in Nicotiana benthamiana plants by agroinfilt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VPg-AR and VPg-Tu was identified using RT-PCR of total RNA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strep-tagged proteins from PVX-VPg-AR and pPVX-VPg-Tu -infected plant leaves, respectively. The ectopic expression of VPg-AR and VPg-Tu caused severe systemic necrosis in N. benthamiana. Further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overexpression of VPg-AR and VPg-Tu resulted in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fter 3,3′-diaminobenzidine (DAB)-HCl and 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 staining for detect ion of H2O2 and O2− radicals in PVX-VPg-AR and PVX-VPg-Tu-infected plant leav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VPg might be a pathogenicity determinant that plays key roles in symptom formation of TuMV and ANRSV.Keywords: Turnip mosaic virus; Areca nut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otato virus X; VPg protein; infection; Nicotiana benthamiana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是仅次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的第二大植物病毒科和第一大植物RNA病毒科[1-2]。
《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时期miIRNAlet-7对PIK-A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范文

《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时期miIRNA let-7对PIK-A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篇一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时期miRNA let-7对PIK-A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一、引言马铃薯晚疫病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对马铃薯等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这种病菌的遗传调控机制进行研究。
MicroRNA (miRNA)是一种在植物和生物体内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小分子RNA,其在基因表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不同生长时期miRNA let-7对PIK-A基因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 马铃薯晚疫病菌样品:选取不同生长时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作为研究对象。
2. 生物信息学工具:包括生物数据分析软件、序列比对工具等。
(二)实验方法1. RNA提取与纯化:采用适当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提取不同生长时期马铃薯晚疫病菌的RNA,并进行纯化。
2. miRNA和PIK-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miRNA let-7和PIK-A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
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时期马铃薯晚疫病菌中miRNA let-7和PIK-A基因的表达水平。
4. 转基因实验:构建过表达和沉默PIK-A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晚疫病菌,观察其生长特性和致病力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miRNA let-7在马铃薯晚疫病菌中的表达规律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马铃薯晚疫病菌中miRNA let-7的表达水平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miRNA let-7在病原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在特定生长阶段表达量较高。
(二)miRNA let-7与PIK-A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miRNA let-7和PIK-A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潜在的互补配对关系。
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证实了miRNA let-7可以与PIK-A基因的mRNA 结合,从而抑制其翻译过程。
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通过昆虫带菌传播。
PVY可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质量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传统的病害控制方式多采用化学药剂喷洒,但存在药剂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生物技术控制PVY是至关重要的。
基因沉默技术是一种通过靶向基因序列,使其转录或翻译受到干扰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
其中,双链RNA(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基因沉默技术。
在该技术中,通过合成dsRNA干扰目标基因的转录或翻译,从而实现抗病害应用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对马铃薯Y病毒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寻找一种生物技术方法,有效地控制PVY的传播。
三、研究内容1. 设计合成dsRNA根据PVY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dsRNA,包括PVY CP基因和HC-Pro基因的dsRNA。
2. 配制dsRNA处理马铃薯通过采用浸泡、注射等方式,将dsRNA处理马铃薯,考察其对马铃薯的影响。
3. 分析dsRNA处理对PVY感染的影响将PVY接种于dsRNA处理的叶片上,通过RT-q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处理前后PVY的表达水平、感染程度的变化。
4. 探究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的机理通过RNA干扰机理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探究dsRNA介导的沉默抑制子对防治PVY的机理。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绿色防控马铃薯Y病毒病提供一种新的生物技术手段。
同时,该研究也将增加对基因沉默技术的应用深度及机理研究,为研究基因沉默技术在植物防治病虫害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陕西马铃薯卷叶病病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陕西马铃薯卷叶病病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颜永杰;吴宽;谢海峰;高云芳【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05【摘要】[目的]对陕西榆林疑似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的病株毒源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陕西省马铃薯卷叶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已报道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陕西PLRV·CP基因,然后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27个PLRV分离物的CP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获得的陕西PLRV·CP基因大小为627 bp,含有1个ORF,编码208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与已报道的27个国内外PLRV·CP高度同源.[结论]陕西榆林的疑似病株确定为感染PLRV的马铃薯病株.【总页数】6页(P87-92)【作者】颜永杰;吴宽;谢海峰;高云芳【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2;S432.4+1【相关文献】1.紫色卷叶病病因·病原鉴定和抗性苗应用研究 [J], 黄标;杨荣;夏李虹;赵家流;李江平;兀彦龙;陈植基;文尚华;陈士伟2.惠州市冬种马铃薯卷叶病毒病的发生、鉴定及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J], 陈兆贵;张蒙;肖军委;胡成来3.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卷叶病病原鉴定研究 [J], 李玉鼎;马占鸿;李明福4.马铃薯卷叶病毒陕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颜永杰;吴宽;张珏;高云芳;谢海峰5.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马铃薯卷叶病毒 [J], 侯燕军;张鹤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双病毒无标记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

抗双病毒无标记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白云凤;郭志华;王小琦;白冬梅;张维锋【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8(018)011【摘要】病毒侵染导致品种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利用RNA沉默技术和无标记转基因技术,把马铃薯X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和马铃薯Y病毒的复制酶基因(NIb)片段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反向重复序列,农杆菌介导转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经PCR检测初筛的转基因植株定植.对定植当代和薯块繁殖的无性一代植株接种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利用半定量RT-PCR和DAS-ELISA检测,鉴定出了对马铃薯X病毒与Y病毒双抗的无标记转基因株系.siRNA的Northern blot结果表明,所转基因的mRNA已经降解成小片段,转基因植株的双抗性是RNA沉默的结果.由于转基因的mRNA巳降解,转基因植株不存在标记基因,同时规避了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潜在生物风险.【总页数】6页(P1250-1255)【作者】白云凤;郭志华;王小琦;白冬梅;张维锋【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利用双T-DNA载体获得无筛选标记的转基因猕猴桃 [J], 刘艺;周罗琴;黄苛;苑平;朱杰;田宏现2.利用Cre/lox重组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的SKTI抗虫转基因烟草 [J], 宋洪元;任雪松;司军;李成琼;宋明;雷建军3.抗甘蔗花叶病毒的无标记反向重复转基因玉米 [J], 白云凤;杨红春;曲琳;郑军;张锦鹏;王茅雁;谢婉;周小梅;王国英4.双农杆菌共转化获得无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英文) [J], 刘峰;赵伊英;苏永昌;许明;陈丽娜;郑金贵5.利用双T-DNA载体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菊花 [J], 孙磊;张启翔;周琳;陆苗;蔡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

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作者:陈兆贵叶新友邢澍祺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8年第09期摘要:研究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 GenBank 数据库中已登录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以管家基因Actin作为内参基因,以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强的引物,采用相对定量法,建立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马铃薯植株中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建立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获得的Real-time PCR 扩增基线平整,指数扩增明显,斜率大,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马铃薯卷叶病毒cDNA被稀释104倍后依然能被检测出来,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此检测方法成功检测出患病植株中含有马铃薯卷叶病毒,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对定量。
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强以及能够定量检测等优点,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中图分类号:Q78; S4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9-0009-04Study on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Technology ofPotato Leaf Roll VirusCHEN Zhao-gui,YE Xin-you,XING shu-qi,HOU Hong-yin(School of Life Sciences,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PRC)Abstract: Primer Premier 5.0 software was used to align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e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in GenBank database. The housekeeper gene Actin was used as th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 and the potato leaf roll virus gene was used as the target gene. Designed primers with strong specificity, th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system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PLRV in different potato plants was detected by the established dete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l-time PCR amplification baseline obtained by the establishe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 system for potato leaf roll virus was flat, the 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 was obvious, the slope was large, the repeatability was good, an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small. Potato leaf roll virus cDNA can be detected after being diluted for 104 times and has good sensitivity. Potato leaf roll virus was successfully detected in diseased plants by this method, and its expression was quantified.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strong specificity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potato leaf roll virus from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level.Key words: 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potato leaf roll virus (PLRV);detection馬铃薯卷叶病毒(PLRV)是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的一员,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被归类为黄化病毒组(Luteovirus)。
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构建

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构建李姣;朱晓换;古蕾;王亚男【摘要】为建立快速的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以应用于脱病毒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构建利用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方法,即以无菌大头针的针尖刺马铃薯植株茎尖时所粘附的汁液直接作为RNA模板,采用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Bst)DNA聚合酶进行RT-LAMP扩增,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有无白色沉淀来诊断马铃薯卷叶病毒.该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6【总页数】5页(P817-821)【关键词】马铃薯;马铃薯卷叶病毒;微量组织汁液直接RT-LAMP【作者】李姣;朱晓换;古蕾;王亚男【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1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仅次于大米、小麦和玉米的第4大粮食作物.马铃薯易受病毒感染,马铃薯病毒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其中马铃薯卷叶病毒是最具破坏性的马铃薯病毒,普遍分布在世界(包括中国)大多数马铃薯种植地区[1].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是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的代表成员,通过蚜虫传播.PLRV侵染马铃薯植株,引起卷叶、黄化、矮缩、僵化及块茎网状坏死等症状,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重者减产80%以上.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生产是控制马铃薯病毒病的主要方法,然而优良无病毒种薯的生产要求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可应用于大规模样本的病毒检测技术.目前马铃薯病毒检测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检测(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2种.ELISA因为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然而,灵敏度较低和假阴性结果的干扰等缺点大大限制了其检测的准确性[2].RT-PCR比ELISA更敏感,也常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3-5].然而,RT-PCR检测过程需要4个步骤,先后分别是:1)从植物组织中提取RNA;2)逆转录反应(RT);3)聚合酶链反应(PCR);4)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可视化其反应产物.因此,RTPCR的过程复杂且耗时,使其不能满足对大规模样本进行快速病毒检测的要求.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6-11]是一种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Bst)DNA 聚合酶以逆转录所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2对(或3对)引物于65℃(Bst 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恒温条件下扩增的技术.其扩增产物为大小不一的DNA片段.同时伴随DNA的合成产生大量焦磷酸根离子,该离子与反应液本身所含有的镁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视的白色沉淀——焦磷酸镁[6-8].RT-LAMP反应只需1个恒温水浴锅,在1 h内完成,因此是一种简单、快速和成本低的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然而,在RT-LAMP检测中,制备RNA模板不仅是检测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基础[8].目前主要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等方法从待测植物样品中提取总RNA作为RT-LAMP扩增的模板,这些方法操作复杂,提取时间较长,同时提取液中含有的苯酚、氯仿等试剂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对大规模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的过程中,RNA模板的提取已成为检测过程中耗时耗力最多的一个环节.本研究将无菌大头针的针尖刺感染马铃薯卷叶病毒的马铃薯植株的茎尖,用粘附在针尖处的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进行RT-LAMP扩增.由于植物组织汁液中含有微量的马铃薯卷叶病毒RNA,此RNA是RT-LAMP扩增用的模板.其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便可检测出该植株有无感染PLRV,从而建立一种无需RNA模板制备,无需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或荧光显色,快速检测PLRV的方法.该方法大大减少了检测时间和成本,且操作简便,应用于对大规模样本的病毒检测,在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生产中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本研究之所以采用马铃薯茎尖提取微量组织汁液,原因有2点:1)高细胞密度的茎尖可以使足够量的组织汁液粘附在针尖处;2)植物细胞含有干扰 RTLAMP和RT-PCR反应的抑制剂,而茎尖细胞含有的抑制剂较少,能减少对RT-LAMP和RT-PCR反应的干扰.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植株实验所用植株为培养室中生长的马铃薯组培苗,其品种为“紫花白”.待测样品包括经ELISA法鉴定已感染PLRV的6份样品和没有感染PLRV的6份样品.阳性对照:已感染PLRV的马铃薯组培苗;阴性对照1:没有感染PLRV 的马铃薯组培苗;阴性对照2:以ddH 2 O为模板的RTPCR或RT-LAMP扩增产物.1.2 实验试剂植物组织总RNA提取试剂盒(北京庄盟国际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5X TRUE RT MasterMix逆转录反应试剂盒(北京艾德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MLV)逆转录酶(美国Promega公司)、2X Utaq PCR MasterMix试剂盒(北京庄盟国际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Bst)DNA 聚合酶(美国 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10X ThermoPol反应缓冲液(美国 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RNase抑制剂(美国Promega公司)、甜菜碱(美国Sigma公司);琼脂糖和Goldview核酸染料(均购自北京中科瑞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L2000 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和6X上样缓冲液(均购自南京生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 引物本研究中检测的PLRV的基因为PLRV外壳蛋白的编码序列(ORF3),共627个碱基对(bp).RT-PCR和RT-LAMP反应所用的引物及引物序列和当有PLRV感染植株时扩增的目的片段如表1所示.所有引物均由成都擎科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表1中RT-PCR反应所用的引物为正向引物F和反向引物B,当有PLRV感染植株时,其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表现为一条长627 bp的条带.RT-LAMP反应所用的引物为1对外引物(F3/B3)和1 对内引物(FIP/BIP),当有PLRV 感染植株时,其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表现为瀑布状的DNA片段. 表1 RT-PCR和RT-LAMP反应中所用引物的序列Tab.1 Sequences of primers used in RT-PCR and RT-LAMP?1.4 实验仪器 Bio-Rad PCR仪 C1000(美国Bio-Rad公司);Bio-Rad水平15×10 cm Sub-Cell GT电泳槽1704481(美国Bio-Rad公司);Bio-Rad Powerpac Basic基础电源1645050(美国Bio-Rad公司);Bio-Rad凝胶成像系统 SYSTEM GelDoc XR+(美国Bio-Rad公司);HH-6恒温水浴锅(常州朗博仪器制造有限公司).1.5 实验方法1.5.1 植物组织总RNA提取按照传统的RNA模板的制备方法,将剪下的茎尖组织(长约0.1 cm)放入事先盛有液氮的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按照北京庄盟国际生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植物组织总RNA提取的说明书,用该公司提供的植物组织总RNA提取试剂盒进行操作.1.5.2 微量组织汁液采集如图1所示,使用无菌大头针的针尖刺马铃薯组培苗(苗高6~8 cm)茎尖,茎尖汁液随之粘附在针尖处.在RT-PCR实验中,先将针尖浸在逆转录(RT)反应液中,通过随机引物,总RNA(PLRV和马铃薯的RNA)被逆转录为总 cDNA,然后转移适量 RT反应液(总量为0.5μg DNA)到PCR反应液中,通过1对引物(表1中F/R),病毒DNA被扩增为长627 bp的片段.在RT-LAMP实验中,将针尖浸在反应液中,由于植物组织汁液中含有微量的马铃薯卷叶病毒RNA,病毒RNA在RT-LAMP反应液中先被M-MLV逆转录酶逆转录为cDNA,然后cDNA被Bst DNA聚合酶通过2对引物(表1中 F3/B3和 FIP /BIP)扩增.其扩增产物为大小不一的DNA片段.同时伴随DNA的合成产生大量焦磷酸根离子,该离子与反应液本身所含有的镁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视的白色沉淀——焦磷酸镁[6-8].如有白色沉淀,即可判定为带PLRV植株;如没有白色沉淀的出现,即可判定为无病毒植株.图1 微量组织汁液采集示意图Fig.1 Illustration of collecting micro-tissue juice 1.5.3 RT-PCR RT-PCR 反应首先对传统法提取的RNA模板或者微量组织汁液中含有的RNA进行RT反应,然后对RT反应产物进行PCR扩增.传统的RT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0μL,其中各成分含量为:1μg RNA和4μL 5X TRUE RT Master-Mix(该试剂包含M-MLV逆转录酶和一对随机引物).各成分配置完成后,以双蒸水补齐至20μL,于42℃恒温反应20 min,获得DNA模板,随后于85℃放置5 s,使逆转录酶失活,终止反应.微量组织汁液直接RT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μL,成分同传统的 RT反应体系,只是不加RNA,以双蒸水补齐至20μL.将粘附了茎尖汁液的针尖浸在RT反应体系中,室温中反应15 min,获得DNA模板,随后于85℃放置5 s,使逆转录酶失活,终止反应.操作中,尽量使粘附了茎尖汁液的针尖完全浸在RT反应体系中,并盖严管盖,否则会影响RT反应结果.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其中各成分含量为:12.5 μL 2X Utaq PCR MasterMix、10 μM 正反向引物各1μL、0.5μg DNA模板.各成分配置完成后,以双蒸水补齐至25μL,放入Bio-Rad PCR仪中进行PCR扩增.PCR反应条件包括:1)预变性:94 ℃,3 min;2)30 个循环:94 ℃,30 s;54 ℃,1 min;72 ℃,30 s;3)末次延伸:72 ℃,7 min.其反应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 1.5.4 RT-LAMP 传统的RT-LAMP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其中各成分含量为:1.6μM内引物 FIP/BIP、0.4 μM外引物 F3/B3、2.5 μL 10X ThermoPol缓冲液、0.8 M betaine、1.0 mM dNTP、8 mM MgSO4、10 U M-MLV 逆转录酶、4 U RNase抑制剂、10 U Bst DNA聚合酶和0.1μg DNA模板.各成分配置完成后,以双蒸水补齐至25μL,于65℃恒温反应60 min,随后放置于80℃ 5 min,使逆转录酶失活,终止反应.微量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其中各成分含量同传统的RT-LAMP反应体系,只是不加DNA模板,以双蒸水补齐至25μL.将粘附了茎尖组织汁液的针尖浸在RTLAMP反应体系中,于65℃恒温反应60 min,随后于85℃放置5 s,使逆转录酶失活,终止反应.操作中,尽量使粘附了茎尖组织汁液的针尖完全浸在RT-LAMP反应体系中,并盖严管盖,否则会影响RT-LAMP反应结果. 1.5.5 质量分数1.5%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将0.45 g的琼脂糖放入30 mL 1X TAE 缓冲液中溶解,滴入1.5μL Goldview核酸染料(比例:5μL核酸染料/100 mL1X TAE缓冲液),倒入胶模中,室温静置约30 min,使胶完全凝固.把胶放入装有适量1X TAE缓冲液的Bio-Rad凝胶电泳仪的电泳槽内,分别往孔道中加入6μL DL2000 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和6μL RT-PCR或RT-LAMP反应产物的混合液(比例:1μL反应产物/5μL 6X上样缓冲液)后,盖上电泳槽,通电1~5 V /cm,使DNA向阳极移动.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在Bio-Rad成像系统中检查凝胶并拍照.2 结果与讨论2.1 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建立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能大大减少马铃薯卷叶病毒对生产的危害,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尤为需要对大规模样本进行快速的病毒检测.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即用无菌大头针刺马铃薯植株的茎尖,将粘附了组织汁液的针尖浸在RT-LAMP反应液中,于65℃恒温反应60 min.由于植物组织汁液中含有微量的马铃薯卷叶病毒RNA,病毒RNA 在RT-LAMP反应液中先被M-MLV逆转录酶逆转录为cDNA,然后cDNA被Bst DNA聚合酶在针对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ORF3的2对引物(表1中F3/B3和 FIP/BIP)作用下进行扩增.其扩增产物为大小不一的DNA片段(见图2B中的瀑布状片段).同时伴随DNA的合成产生大量焦磷酸根离子,该离子与反应液本身所含有的镁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视的白色沉淀-焦磷酸镁.如有白色沉淀,即可判定为带PLRV植株;如没有白色沉淀的出现,即可判定为无病毒植株.2.2 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可靠性图2A:马铃薯茎尖直接RT-LAMP反应的肉眼观察所得的结果.PCR管+:阳性对照(已感染PLRV的马铃薯组培苗样品),反应液中出现白色沉淀;PCR管-:阴性对照(未感染PLRV的马铃薯组培苗样品),反应液清澈,无白色沉淀.图2B:质量分数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以微量组织汁液为模板直接RTLAMP法及RT-PCR法和以传统法提取的植物组织总RNA为模板的RT-LAMP法及RT-PCR法的实验结果.泳道M:DL2000 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泳道W:以ddH 2O为模板扩增的结果;泳道-:未感染PLRV的马铃薯组培苗样品的检测结果;泳道+:已感染PLRV的马铃薯组培苗样品的检测结果:1)以传统法提取的植物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的检测结果;2)以茎尖汁液为模板直接扩增的检测结果.由图2可知,微量组织汁液直接RT-LAMP检测PLRV的结果与以传统法提取的植物组织总RNA为模板的RT-LAMP检测PLRV的结果一致,说明微量组织汁液直接RT-LAMP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通过肉眼观察反应产物中有无白色沉淀来判定植株是否感染病毒的方法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法的结果一致,说明通过肉眼观察反应产物中有无白色沉淀来判定植株是否感染病毒的方法是可靠、可行的.图2 利用引物对PLRV ORF3序列进行RT-PCR和RT-LAMP扩增的结果Fig.2 Amplification results of PLRV ORF3 sequence using primers in RT-PCR and RT-LAMP3 结束语该方法不仅限于对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检测,还可通过设计针对其它病毒靶基因序列的引物,应用于其它病毒(如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2]、草莓轻型黄边病毒[13])的检测中.该方法与以往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以下3个优点.1)迅速:该方法无需RNA提取,无需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或荧光显色,减少了至少2~3h的检测时间;2)操作简便:R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的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人员经过一段时间反复试验才能掌握其操作技术.该方法无需R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操作十分简便,任何人员都可迅速掌握其操作技术;3)成本低:RT-PCR检测法需要PCR仪,然而一个价格最低的PCR仪花费上万元.RT-PCR和RT-LAMP的反应产物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进行检查和分析,然而价格最低的电泳仪和成像系统花费上万元.该方法只需要一个任何实验室都具备的仪器——恒温水浴锅,因此大大减少了检测成本.虽然该方法灵敏度不及RTPCR(如图2B所示),但其所具有的3个优点使其适用于对大规模脱病毒样本的病毒检测,在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花卉和苗木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而且它适用于任何一个植物病毒检测机构,特别是实验设备相对简单、操作人员技能相对有限的基层机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WANG B,MA Y L,ZHANG Z B,et al.Potato viruses in China[J].Crop Protection,2011,30:1117-1123.[2]张丽,聂峰杰,张国辉,等.3种检测方法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检测效果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5,24(7):119-124.[3]何心凤,郭宝太,李广存,等.马铃薯卷叶病毒 CP基因的RT-PCR扩增[J].中国马铃薯,2007,21(4):197-199.[4]颜永杰,吴宽,谢海峰,等.陕西马铃薯卷叶病病原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8(5):87-92.[5]LI JW,WANG B,SONG X M,et al.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and potato virus Y (PVY)influence vegetative growth,physiological metabolism,and microtuber production of in vitro-grown shoots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Journal of Plant Biotechnology,2013,114:313-324.[6]ALMASI M A,ERFAN M M,JAFARY H,et al.Visual detection of potato leafroll virus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 with the GeneFinder TM dye[J].J Virological Methods,2013,192(1/2):51-54.[7]ALMASI M A,MORADIA,NASIRI J,et al.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ability of three diagnostic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potato leafroll virus (PLRV)using different visualizing systems[J].Appl Biochem Biotech,2012,168(4):770-784.[8]JU H J.Simpl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potato leafroll virus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J].Plant Pathology J,2011,27:385-389. [9]NOTOMI T,OKAYAMA H,MASUBUCHI H,et al.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J].Nucleic Acids Reserch,2000,28(12):E63.[10]TOMITA N,MORIY,KANDA H,et al.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of gene sequences and simple visual detection of products[J].Nature Protocol,2008,3(5):877-82.[11]乔楠,曹佳.马铃薯 PLRV 的 RT-LAMP 检测方法的构建[J].中国马铃薯,2011,25(5):309-312.[12]周彤,杜琳琳,范永坚,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7):1285-1292.[13]陈柳,尚巧霞,陈笑瑜,等.草莓轻型黄边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3):613-620.。
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5, 41(6): 881 888/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190)和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2015VEB069)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郭志鸿, E-mail: guozhhong@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renqin12@Received(收稿日期): 2015-01-07;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5-03-19;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5-03-30.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50330.1618.006.htmlDOI: 10.3724/SP.J.1006.2015.00881植物介导的RNA 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任 琴1 王亚军1 郭志鸿1,* 李继平2 谢忠奎1 王若愚1 王 立2 惠娜娜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0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的晚疫病是最具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
为明确植物介导的RNAi 沉默致病疫霉基因的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 技术克隆同时与晚疫病菌4个ces 基因均同源的融合基因C 1234, 构建内含子连接的C 1234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疫病易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 经PCR 和Southern 杂交检测, 获得129个转基因株系。
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 有97个转基因株系发病速度明显慢于野生型, 接种6 d 后病斑大小和霉层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 并且叶片感病部位没有出现失绿斑, 而野生型产生了明显的失绿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卷叶病毒P0蛋白抑制RNA沉默及其与AGO蛋白的相互作用霍晓辉;申永梅;刘国富;曹雪松【摘要】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P0是由开放阅读框1(ORF1)所编码,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渗透注射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16c烟草叶片发现PLRV-P0能够抑制由GFP mRNA引起的基因沉默,结果表明PLRV-P0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编码的一个基因沉默抑制因子.通过序列分析发现PLRV-P0基因序列中含有两个重复的WG基序,我们将PLRV-P0基因序列中第87位和第140位的色氨酸(W)点突变为丙氨酸(A)(命名为P0WA),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CE-P0,pCAMBIA1300-CE-P0WA,农杆菌渗透注射本氏(Nicotiana benthamiana)烟草叶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PLRV-P0和AGO 共同注射后有绿色荧光出现而PLRV-P0WA和AGO共同注射后则没有绿色荧光出现.研究结果初步表明,PLRV-P0能够和AGO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重复的WG基序是其与AGO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P0蛋白;抑制RNA沉默;AGO蛋白;相互作用【作者】霍晓辉;申永梅;刘国富;曹雪松【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聊城252059【正文语种】中文RNA沉默是一种由同源序列引起的特异RNA降解过程。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基因沉默现象,通常由双链RNA 介导。
1990年Napoli首次提出植物中的RNA沉默也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1]。
高等植物对于病毒侵染有保护自身的防御机制,当病毒侵染植物时,由病毒RNA和mRNA介导的转基因会引起植物对病毒的抗性,称为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
它是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一种特殊形式。
但是,为利于病毒侵染,植物病毒也同时编码一种蛋白用来对抗RNAi,这类蛋白可以用于抑制RNA沉默的各个步骤,称为 RNAi 抑制因子[2]。
据报道已鉴定了50余种病毒编码的RSS,例如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中的蚜传辅助性蛋白酶(help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3],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编码的2b,马铃薯X 病毒(Potato virus X,PXV)编码的p25、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属编码的P0以及甘蔗黄叶病毒编码(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的 P0 等[4]。
基因沉默抑制因子干扰基因沉默的机制有多种形式:抑制siRNA的积累;抑制因子与siRNA的结合,使之不能与蛋白核酸复合体结合形成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抑制双链RNA的形成;抑制因子与基因沉默核酸蛋白复合体相结合,阻止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发生。
AGO蛋白是RNA沉默途径中一个关键蛋白,AGO蛋白可以与小RNA的引导链及其他蛋白质组装形成的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
病毒编码的RSS与AGO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AGO作为RNA沉默路径当中的关键蛋白可能会成为很多病毒RSS作用的靶位点,AGO蛋白正确组装成RISC需要多种dsRNA结合蛋白的协助,因此推测许多RSS利用其含有的“AGO 钩”(GW/WG重复,甚至只含有单个GW或WG)与AGO的竞争性结合来抑制RNA沉默。
最新研究发现,抑制因子中含有的重复甘氨酸、色氨酸(GW/WG motif)是与AGO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基因序列中GW/WG重复二次至多次可以作为“AGO钩”(Ago hook)与AGO蛋白结合并在基因沉默中发挥作用[5,6]。
例如芜箐邹缩病毒(TCV)外壳蛋白P38中的二个GW重复是与AGO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而且P38与AGO互作的同时会影响DCL的表达[7]。
马铃薯卷叶病毒属于黄症病毒科家族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中的黄化病毒组(Luteovirus),1916年被发现,是发现最早的马铃薯病毒,由多种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而不能由机械传播,PLRV的分布主要局限于在寄主植株韧皮部维管束内,主要侵染茄科(如马铃薯、番茄等)植物。
据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的马铃薯产量的损失约为30%-40%,严重时候可达到80%-90%。
PLRV基因组结构为等轴对称,直径约24 nm。
PLRV的RNA的碱基组成大体上为28%A、23%U、25%C与24%G。
PLRV的基因组含有8个ORFs,其中有部分ORF重叠,在通过选择性的识别起始密码后再经过移码、通读终止密码子及利用亚基因组等各种策略分别翻译各 ORF[8](图 1)。
P0是由 PLRV的 ORF1所编码,它是病毒侵染植株后引起病症的决定性因子,并且是一种RSS。
图1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结构目前已鉴定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属中的RSS只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甜菜西方黄化病毒(BW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ABYV)和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ABYV)编码的P0蛋白,但对其机制都还不清楚,而我们试图通过农杆菌瞬时表达渗透注射转GFP基因的16c烟草叶片研究PLRV-P0是否能抑制RNA沉默。
通过序列分析发现P0基因序列中含有两个重复的WG基序,我们首先将P0基因序列中第87位和第140位的色氨酸(W)点突变为丙氨酸(A)(命名为P0WA),然后分别将P0和P0WA基因克隆到改造后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CAMBIA1300-CE上,将 PLRV-P0,PLRV-P0WA分别和AGO共同进行农杆菌渗透注射野生型(N.ben)烟草叶片,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LRV-P0和AGO 及PLRV-P0WA和AGO共同注射后是否有绿色荧光的出现,从而确定PLRV-P0到底能否和AGO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及其关键氨基酸。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植物材料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以及转GFP基因的(16c)烟草种子由David Baulcombe教授惠赠。
1.1.2 菌种、质粒大肠杆菌DH5α,农杆菌GV3101,pWEIMING101载体均由本实验室保存,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CAMBIA1300-CE以及重组质粒ASK-NE,ASK-CE,AGO-NE,pGR107P0WA均由本实验其他研究人员构建。
1.1.3 酶和试剂限制性内切酶(Xho I,Cla I,Sal I,Kpn I)和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Taq DNA聚合酶及其缓冲液,dNTP购自TakaRa公司;胶回收试剂盒,质粒快速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康润诚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分子量标准购自Fermentas公司,其他生化试剂均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PLRV-P0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含有相关酶切位点的上下游引物并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1.2.2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1.2.2.1 P0基因的PCR扩增以pER8的cDNA为模板,PLRV-P0 5':GTTAGTCGACATGATTGTATTGACCCAGTCTG(下划线为Sal I酶切位点);PLRVP0 3':ACAGGGTACCTCATTCTTGTAATTCCTTTTGG(下划线为Kpn I酶切位点),1300-CE-P0 5':GTTAATCGATATGATTGTATTGACCCAGTC(下划线为Cla I酶切位点);1300-CE-P0 3':CACACTCGAGTTCTTGTAATTCCTTTTGGA(下划线为Xho I酶切位点)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pER8的cDNA 模板1 µL,10 × PCR Buffer 5 µL(含 Mg2+),2.5 mmol/L 的dNTP 4 µ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 µL,Taq DNA聚合酶1 µL,Pfu 0.5 µL,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为50 µL。
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 30 s,55℃退火 30 s,72℃延伸 45 s,共30个循环;72℃延伸5 min。
然后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胶回收试剂盒切胶回收PCR产物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2.2.2 P0WA基因的PCR扩增 PLRV-P0的第87-140位氨基酸的原序列如下(方框内为两个WG基序):WGLLCGTHPAIQIVGLTIVIKLDDPTTAAAYRSELLRVSSSSYIQNAAGLSNGWG 。
以重组质粒pGR107P0WA为模板PCR扩增,将PLRV-P0的第87、140位的色氨酸(W)点突变丙氨酸(A),突变之后的序列如下(方框内为两个WG基序突变后):AGLLCGTHPAIQIVGLTIVIKLDDPTTAAAYRSELLRVSSSSYIQNAAGLSNGAG 。
以pGR107-P0WA质粒为模板,1300-CE-P0W-A 5':GTTAATCGATATGATTGTATTGACCCAGTC(下划线为Cla I酶切位点);1300-CE-P0WA 3':CACACTCGAGTTCTTGTAATTCCTTTTGGA(下划线为Xho I酶切位点)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pGR107-P0WA质粒DNA模板1 µL,10×PCR Buffer 5 µL(含Mg2+),2.5 mmol/L的dNTP 4µ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 µL,Taq DNA聚合酶1 µL,Pfu 0.5µL,加去离子水至总体积为50 µL。
PCR反应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45 s,共30个循环;72℃延伸5 min。
然后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胶回收试剂盒切胶回收PCR产物并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