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合集下载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与发展-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及其作用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与意义- 皇帝制度的确立- 三公九卿制的组织结构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均田制的实施与影响- 隋唐科举制度的起源4.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体制- 宋代的文官制度- 元代的行省制度- 明清的内阁制度与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发展-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 土地制度的演变- 农民阶级的地位与作用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与技术革新- 商业的繁荣与市场网络- 商人阶级的形成与影响3. 社会结构与阶层关系-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社会流动性的限制与可能性- 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儒家学说的创立- 孟子、荀子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儒家思想在古代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法家的代表人物与主张- 道家的老庄思想- 墨家、阴阳家等其他学派的影响3. 科技与医学的进步- 四大发明的创新与传播- 古代医学的发展与重要著作- 天文学、数学等学科的成就4. 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 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成就- 音乐、戏剧等表演艺术的演变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与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作用-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外来宗教与文化的传入2.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海外贸易的繁荣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3. 朝贡体系与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平衡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的功过- 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长远影响- 诸葛亮、岳飞等历史英雄的形象与实际2. 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清之际的社会变革六、历史时期的划分与特征1. 古代与中世纪的划分- 古代时期的起始与结束- 中世纪时期的特点与变迁2. 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先秦时期的多元发展- 秦汉时期的统一与集权-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明清的稳定与变革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一个概要总结,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教育体系的要求有所差异。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1. 基本概念和特点•希腊城邦制度•希腊的民主制度•希腊的奴隶制度2.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帕台农神殿•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3. 斯巴达•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二、古代罗马1. 基本概念和特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的行省制度•罗马的奴隶制度2. 罗马的扩张•罗马的征服战争•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罗马的土地问题3.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改革•罗马法的代表作•城市罗马的建设三、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统一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历史必修2》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本教材,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下面是对这本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秦朝的统一和疆域的巩固1. 秦始皇统一中国:介绍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军事征服和政治整顿等方面。

2. 法家思想与秦制:介绍了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秦始皇通过改革制定的苛政法令。

3. 兵马俑的发现:介绍了秦始皇陵中被发现的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第二章:西汉的兴亡和东汉的建立1. 汉高祖刘邦的开创:介绍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历程,包括消除割据、舍弃封建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等方面。

2. 汉武帝的改革:介绍了汉武帝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县制、开辟丝绸之路、实行科举制度等方面。

3. 黄巾起义与王莽的篡权:介绍了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包括黄巾起义和王莽篡权的过程与影响。

第三章:三国鼎立与西晋的建立1. 三国鼎立:介绍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分裂,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兴起。

2. 三国文化: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

3. 西晋的建立:介绍了曹魏灭亡后,司马懿掌握政权,建立西晋王朝的过程。

第四章:南北朝的长期分裂1. 南北分裂的原因:介绍了北方胡人入侵和南方士族割据的原因,导致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 南朝文化的产生:介绍了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包括文学、艺术、刻石等方面。

3. 北朝的屈辱历史:介绍了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入侵的历史,以及北方政权的兴衰过程。

第五章:隋朝的统一和大业的建立1. 隋文帝的统一:介绍了隋文帝杨坚统一北方政权,并建立隋朝的过程。

2. 隋炀帝的荒淫与贪婪:介绍了隋炀帝杨广的执政时期,以及他的政治腐败和荒淫纵欲的行为。

3. 隋末民变和唐朝的建立:介绍了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隋朝的灭亡,以及唐朝的建立过程。

第六章:唐的繁盛和宋的兴起1. 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繁荣:介绍了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科举制度的设置、均田制的实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等方面。

高一历史必修二笔记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笔记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笔记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点1. 农业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社会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农业生产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2. 封建等级制度:古代中国社会存在着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君主、贵族、士人、农民和工商业者等不同等级和身份,社会地位固定,上下等级之间的关系严密。

3. 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采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地方官员一般都由朝廷任命,实行统一的法律和行政管理。

4. 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强调礼仪、道德和忠诚,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历史朝代1.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后):传说为中国第一个朝代,政权主要掌握在“夏”姓的统治者手中。

2.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际记载的朝代,商朝政权的中心在于黄河流域地区。

3.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高峰期。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是汉朝的两个重要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

6.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立的时期,分为魏、蜀、吴三国。

7.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朝代,开创了北朝与南朝分治的局面。

8. 唐朝(618年-907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9. 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南宋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处于金朝的统治下。

10. 元朝(1279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统治者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的重要性- 城市化的兴起- 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和巴比伦帝国4.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 早期印度社会结构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文化- 封建制度的建立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文化- 希腊神话与宗教2. 希腊化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军事与行政体系-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商业革命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 宗教改革的起源3.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文学与艺术- 大学的出现与学术发展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化 -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五、近代早期的变革与发展1. 君主专制与立宪政体- 君主专制的发展- 英国的光荣革命与议会制度 - 启蒙运动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劳工运动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欧洲的殖民扩张- 帝国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原因与过程-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关系- 战后的政治与经济重建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战争的转折点与结束- 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3.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核武器竞赛与代理人战争-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文档结束以上是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第一部分:中国史★.古代中国的经济一、经济结构:(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2、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部门(2)手工业生产方式官营手工业的利弊(理解即可):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推动了传统古代手工业技艺的发展。

弊:①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②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

③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无法服务社会。

④行业隔绝,新技术难推广。

“匠户”制度剥除工匠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束缚。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君主制的确立,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

- 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察举制的选拔人才。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科举制的创立。

-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

- 元朝:行省制的实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明清:君主专制的顶峰,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并存,四大发明的创新。

- 商业:丝绸之路的开辟,市集和夜市的繁荣。

-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海禁政策的推行。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哲学的提出。

- 汉代:儒家思想的独尊,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 宋明理学:理学的兴起,儒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

-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王阳明心学的提出。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

-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的繁荣,唐诗宋词的高峰。

- 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的多元发展。

5.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提倡。

-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

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的开展,国际地位的提升。

- 新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多边外交的深化。

8.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内外朝制度、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东厂、锦衣卫- 清朝:军机处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经济1.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2.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土地兼并3. 农业主要耕作方法与农作物-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代田法、区田法- 农作物:水稻、小麦、粟、棉三、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的发展1. 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金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 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四、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1. 商业发展的历程- 市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 商业组织与商人团体2. 古代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盐铁官营- 闭关锁国政策五、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 数学2. 文学艺术-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贸易、对华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七、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1. 新文化运动- 原因: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文学2. 中国成立- 成立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 成立过程:中共一大3.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4.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1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的起因和影响:欧洲海外探险的动力、技术条件和前期探险的主要活动-加强中央集权和资本主义萌芽:航海发展引发的国家利益和权力竞争,对欧洲各国的统治形式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对传统信仰的质疑、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科学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2.1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贸易内容、中外之间的交流影响-印刷术:发明过程、意义及传播2.2科技与农业-水利工程: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学:古代农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2.3科技与手工业-瓷器: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瓷器制造的影响-丝织业: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和对世界纺织工艺的影响第三章:近代世界的经济变革3.1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基本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发生的时间和基本特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因素:因素包括技术、矿产资源、交通和市场-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对英国本土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3.2近代工业化的扩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化的扩散及其特点:工业化的扩散经历的地区和国家、特点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原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4.1第一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新风潮4.2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使节来华、传教士的活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尤其是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第五章: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5.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变革-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对社会的影响-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战争的结果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5.2近代民族民主主义运动-法国大革命:主要事件和主要影响-民族民主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主要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对世界的影响。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文明、礼仪文明、玺印制度、儒家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矛盾-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农业为基础、天朝上国、封建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农民起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君欲民望、上下阶级对立、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文人与武将的矛盾等3. 周朝的兴衰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周朝的兴起和承继商代文明-封建分封制的建立和晋灭秦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危局和兼并争霸的局面4.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统一帝国的特点-秦始皇的创业和征服六国-秦统一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特点-秦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5. 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权巩固-刘邦的夺权和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政权巩固和南征北战-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成就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技1.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仁、礼、义、孔、孟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孔子、孟子、荀子等2. 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道、德、无为而治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老子、庄子等3. 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法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法治、权术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韩非子等4. 兵法和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影响-兵家四大家:孙子、吴起、尉缭、李牧5. 科技发展和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农桑之术:水利工程、农具和耕作方法的改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等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和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危机-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社会动荡-三国时期政权的分立和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的对立和社会经济的变迁3. 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隋朝对南北政权的统一-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4. 科举制和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科举制的实行和官僚制度的建立-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的兴盛5. 北方民族对中国的侵袭和南宋时期的抗金斗争-北方民族的侵袭和辽、金对中国的统治-南宋反金斗争和抗金英雄的兴起四、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1.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蒙古帝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改革2.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改革-明朝的建立和建文帝的改革-靖难之役和朱棣夺位3. 明朝中期社会和经济的变迁-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明朝中期经济变迁和海外贸易的兴起4. 清朝的建立和封建统一-满清入主中原和清朝的建立-康雍乾盛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5. 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洋务运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对外侵略的影响五、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国人抗争的启示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主革命的挫败3.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北伐战争的胜利和矛盾的加剧4.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5. 中国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探索六、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唐氏治国和改革开放-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运动和唐氏治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改革的探索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国经济崛起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问题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4.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地区合作-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5.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治理-社会问题的产生和改革的难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西汉的耦犁、耧车,隋唐的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法的进步;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灌溉工具的演变。

商业贸易: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朝时期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的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明清时期,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手工业:纺织业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原料使用先后顺序为麻葛丝棉,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主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1953年到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以上仅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至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山脉与河流的作用:山脉分割了地形,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河流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b.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c. 地质地貌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开垦农田、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b.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善了水资源的供应,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c.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

二、现代世界的形成1. 商业革命与海上贸易a. 商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商业革命标志着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

b.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畅通,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哥伦布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辟了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文艺复兴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

b. 科学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从迷信和权威主义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近代世界的动荡与发展1.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b.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近代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实施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对殖民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c.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与变革a.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社会遭受外国侵略的导火索,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有:
1.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
-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2.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 封建土地制度和农民的地位
- 封建等级制度和社会等级的划分
- 封建宗法制度和家族社会的特点
3. 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 唐朝的对外交往和边疆政策
- 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唐诗宋词、古代科技的发展
4.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 宋太祖的建立和政治改革
- 宋朝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 宋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孙中山的艺术、古代科技的发展
5. 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出现的民主思想
- 辽金的兴起和和平共处
- 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延续封建制度
- 民主思想的出现和影响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较为重要。

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
建议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和联系不同知识点,举一反三,以提升对历史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背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背诵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背诵学科:历史必修课程:历史必修二一、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第十二章)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封建社会的矛盾特征和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在经济上内外交困的表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先决条件。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初期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变革。

3.资本主义制度的动力:-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工场制和资本主义工厂制的变革;-工资劳动与雇佣劳动的对比;-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意识觉醒。

二、民族独立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探索(第十三章)1.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严重影响;-中国反抗不平等条约的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和基本纲领;-反清起义和军事斗争;-“天朝田地制度”的试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3.戊戌变法及其局限:-戊戌变法的时间和内容;-戊戌变法中的措施;-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4.我国近代化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开化运动的内容和主张;-我国近代教育的兴起;-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意义和影响。

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后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十四章)1.影响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因素:-中国社会的看不见的革命力量;-中国社会结构的遗留问题和腐败现象;-中国社会经济及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革命的对象、动力和性质;-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革命的前途和方向。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第十五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革命的总目标和发展阶段;-革命的总动力,总依据和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志。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整理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整理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整理笔记一、西汉的崛起及演变(一)崛起的历史背景由於先秦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制約,受到它的制約,一些高祖和诸侯地主自秦末起卷入到立高祖、灭越谋变之中,越来越加深纷争。

楚汉之争、百家之乱、西汉开启几乎是在此社会背景之下。

(二)刘邦建立西汉206年,刘邦率军攻灭项羽、统一中国,成为秦末统一中国的最后一位开国皇帝。

他在221年,建立西汉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古代中央集权朝代,也是中国第一次大一统王朝。

(三)西汉政权的演变西汉在历史上地位极高,它是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开始,是向欧洲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出口文化的最初传播中心。

西汉开国以来,其政权经历了四个时期:1、刘邦时期(前206-前189年):当刘邦登基为帝以后,称政权为汉,开启了西汉的形成。

在刘邦的统治下,西汉开始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农政、税收、朝廷官署,加强文治,解除农奴制、公社制,给予大臣职权,初步奠定了西汉政权基础。

2、惠帝时期(前189-前180年):惠帝是文治时期的开创者,他厚恩社会,减轻百姓负担,立法布衣,试行公平的司法制度。

在他的统治下,西汉政权更加稳固。

3、汉高祖时期(前180-公元9年):汉高祖时期,即称为经学大衰的时期,但高祖的政治制度可谓实行的不错,因此政治稳定,统治有效,社会秩序得到恢复,西汉得到繁荣昌盛。

4、汉武帝时期(公元9-23年)汉武帝时期,政要以绝地武力为手段,不惜使用强制性的方式维护统治,从而给西汉统治带来了相当的不稳定。

此外,也出现了贪污受贿的统治者,以及削藩等情况,因此,汉武帝时期可谓是文治之后,政治稳定的历史时期。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世袭制:王位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传承。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藩屏周。

•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更有效的维护贵族世袭统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继承秦制,实行内外朝制度,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三国鼎立:魏蜀吴各自实行军功爵制度。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

•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废行省,设三司: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加强对人民的监视和侦查。

•八股取士: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定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盐铁官营•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控制经济。

•影响:暂时增加政府收入,但抑制了民间商业的发展,最终导致政府财政状况恶化。

均田制与两税法•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抑制土地兼并。

•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术:使书籍更加普及,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使书籍大量复制成为可能,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对欧洲火器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有重要作用。

其他科技成就•天文历法: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唐代僧一行编制《大衍历》,南宋郭守敬修订《授时历》。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笔记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笔记

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笔记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熟识的就是学问点吧?学问点就是驾驭某个问题/学问的学习要点。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学问点而发愁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历史必修2学问点总结笔记,盼望大家喜爱!历史必修2学问点总结笔记一、开拓新航路1、开拓新航路的背景:(一)必要性(缘由):(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缘由)(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拓新航路的动机)(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传统商路(干脆缘由)(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开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开展、地理学问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3、第一个进展新航路开拓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觉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6、横渡大西洋发觉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途是: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拓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地区性贸易起先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起先出现;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历史必修2学问点要点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化(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3)铁犁牛耕2、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3、古代耕作方法演化: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4、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5、古代浇灌工具演化: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6、中国古代人们由不断迁徙走向定居的缘由:生产力的开展7、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春秋战国出现8、小农经济出现的缘由: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必修2历史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时期和事件,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概述: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象形文字,金字塔建筑。

-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文明,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2.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军事制度。

-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法律,罗马道路系统,罗马建筑,基督教的兴起。

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庄园经济。

-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皇的权力,宗教改革。

4. 亚洲的文明:- 印度文明: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种姓制度。

- 中国古代文明:秦汉统一,科举制度,四大发明。

5.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艺术与科学的复兴,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加尔文主义,宗教战争。

6.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贸易:-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探险,新航路的开辟。

- 殖民地的建立与贸易:三角贸易,殖民地经济与文化影响。

7. 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 启蒙思想:理性主义,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代表人物如伏尔泰、卢梭、康德。

- 科学革命: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化学与生物学的发展。

8.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厂制度,城市化。

- 资本主义经济:市场经济,资本积累,工人阶级的形成。

9.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自决,民族国家的概念。

- 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意大利、德国的统一。

10. 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原因,主要战役,凡尔赛和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战争进程,联合国的成立。

11. 冷战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塑:- 冷战:美苏对立,铁幕,冷战政策。

- 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全球供应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点笔记
高中必修二的历史知识比较多,们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不要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是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的殖民地范围:
①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
②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
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
③北美洲——建立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3、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
(1)英西: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
(3)英荷战争:
①直接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②17世纪中期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4)英法战争:18世纪中期,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打败法国,不仅从法国手里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
印度的殖民地。

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5)、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2)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3)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1)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A原因:商人流动性大,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B历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汉代: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打击,无法与国家抗衡。

中唐:有所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C 影响: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2)经济政策之二:明清海禁政策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③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

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问题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近代中国的经济
1、鸦片战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①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③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前战后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城乡商品经济比例大增
中国经济独立封闭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小农经济受到商品经济不断冲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1)兴起: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②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民办企业起了诱
导作用。

④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工业产生(发昌、继昌隆、贻来牟)
(2)发展
晚清时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

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民族工业黄金时期时期(短暂春天、)
时间:一战期间
原因:A、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

B、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振兴实业的热情。

C、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群众性的反帝国斗争
概况: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有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代表。

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状况:发展受挫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状况:获得显著发展
1937-1945年抗战时期状况:日益萎缩
【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点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